外贸企业用什么订单无人配送机器人人?

“目前国内的订单量比较稳定,但出口量少了。之前出口大约占整体业务的50%,现在降到了20%左右。”接受采访时,浙江炊大王炊具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鹏正忙着产品直播的幕后工作。尽管出口受影响,但王鹏比较乐观,他注意到国家近期推出了一系列稳外贸政策措施,“我们的产品有竞争力。只要外贸堵点打通了,出口一定会很快恢复,我有信心!”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外贸保稳提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通物流、拓市场、降成本等方面提出13条具体举措,帮扶外贸企业应对困难挑战,助力稳经济稳产业链供应链,为稳外贸“加油”。
打通物流堵点
——将外贸货物纳入重要物资范围,全力保障畅通;积极优化作业流程,进一步压缩国际班轮等泊时间
受疫情多点散发影响,近期部分外贸企业进出口业务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采访中,记者听到这样的声音——“我们有一柜子本应4月底发往印尼的产品,直到前几天才发出”“个别地方对物流运输层层加码,货物运不出去”……
外贸要运转,畅通物流是关键。打通物流堵点,成为政策发力的重点。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介绍,近期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全国促进外贸外资平稳发展电视电话会议、全国保障物流畅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电视电话会议等,都对确保交通物流畅通、确保重点产业链供应链正常运转作出重要部署。
此次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意见》再次强调,各地方要将外贸货物纳入重要物资范围,全力保障货运物流运输畅通,有运输需求的外贸企业,可按有关规定申领重点物资运输车辆通行证。有力有序疏通海空港等集疏运,提高作业和通关效率。各地要积极优化作业流程,进一步压缩国际班轮等泊时间,不得层层加码、出台影响国际集装箱班轮靠港作业效率的措施。
记者了解到,物流不畅的问题正逐步得到改善。
5月25日,上海航锦水产品有限公司一批312公斤活沙蚕,经上海海关所属浦东海关鲜活易腐农食产品属地查检绿色通道快速查检后,通过空运顺利运往海外。该公司也成为上海关区首家享受鲜活易腐农食产品绿色通道政策红利的企业。
“目前订单生产总体稳定,货物运输也比较顺畅。”邯郸恒永防护洁净用品有限公司主营口罩、防护服等产品,公司总经理杨竹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正常运货需要汽车通行证,之前是一天一办,启用电子通行证之后十天一办就行。”
“保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不断链是经济运行的底线。从生产、物流上破除瓶颈,为企业创造复工复产条件,是加固外贸‘保稳’的基础,也是保证国内国际双循环通畅的重要举措。”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洪俊杰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意见》亮点之一就在于强调保障外贸领域生产流通稳定,这些保证产业链、供应链畅通的相关要求将利好外贸企业发展。
开拓市场增收增利
——帮助企业用好线上渠道获取更多订单;培育新一批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扩大优质产品进口
深圳家卫士是一家主营扫地机器人的企业,商品在供应国内市场的同时,也出口东南亚和欧美。该公司营销总经理阙建龙告诉记者,受疫情影响,公司产品出口量有所下滑,但好在近来拓展了一些新客户,客源相对稳定。“最近合作的南非客户就是去年在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上认识的,他们一个月的产品需求量能达到上万台。”
订单是外贸企业的生命线,拓展市场、获取订单对外贸企业实现循环发展至关重要。
围绕外贸交易新模式,《意见》提出促进企业用好线上渠道扩大贸易交易。要求“优化创新线上办展模式,聚焦重点国别、优势产业、特色区域打造国别展、专业展、特色展,帮助企业用好线上渠道获取更多订单”“支持中小微企业以‘境内线上对口谈、境外线下商品展’等方式参加境外展会”。
“云端”参展正成为外贸企业拓市场的重要渠道。数据显示,今年4月在线上举办的第131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共有228个国家和地区的53.6万境外采购商注册观展,较上届增长41.8%,采购商注册观展人数创历史新高。
聚焦进口领域,《意见》提出加强进口促进平台培育建设。巩固提升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促进进口、服务产业、提升消费、示范引领等方面作用,培育新一批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扩大优质产品进口。
“进博会、消博会、广交会进口展区、服贸会等都属于进口贸易促进平台。”洪俊杰告诉记者,培育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旨在“进口促进”“贸易创新”“拉动消费”。“一方面,示范区的建设能完善进口贸易促进机制,也能起到‘国际客厅’的作用,加强内陆市场与国际市场的交流,从而促进进口。另一方面,建立示范区能形成创新示范效应,有利于实现货物贸易差异化创新。比如上海市虹桥商务区聚焦先进技术设备进口;浙江省义乌市依托中小企业平台培育轻奢、药妆等展销基地等。示范区凭借政策支持能快速形成跨境电商产业合作交流平台,通过对接国际客户和内地市场,将快速扩大跨境贸易规模,形成巨大消费潜力。”
增订单,还得保证利润增长。华东地区一家从事工程机械相关外贸业务的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前两年,企业多次遇到航班取消或延误、集装箱一箱难求等问题。运费翻了数倍,吃掉公司大部分利润,即便销售额增长不少,净利润却有所下滑。
“增收不增利主要因为原材料、运输等成本上涨,外贸企业虽实现‘走量’,盈利却不见得增多。”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余淼杰告诉本报记者。对此,《意见》提出“依法依规加强对国际海运领域的市场监管,对国际海运市场相关主体涉嫌不正当竞争、价格违法、垄断等行为开展调查处理”等措施,稳定外贸成本,有利于外贸企业增收的同时实现增利。
促进区域协调,鼓励创新发展
——支持劳动密集型外贸产业在国内梯度转移;鼓励创新、绿色、高附加值产品开拓国际市场
受劳动力成本上涨等因素影响,近年来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出现出口金额下降、向海外转移等现象。
为支持加工贸易稳定发展,《意见》提出支持劳动密集型外贸产业在国内梯度转移、稳定发展,保障就业岗位,助力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研究将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相关产业纳入国家鼓励的产业目录,持续引导加工贸易梯度转移。这一表述引起海内外广泛关注。
“近年来中国沿海地区提出‘腾笼换鸟’,将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移出去,引进高端、附加值较高的产品。”余淼杰向记者分析,“实际上,一些附加值相对较高、依赖全产业链配套的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很适合向中西部内陆省份转移。包括中西部城市在内的大多数工业城市有鲜明的产业集聚特征,全产业链配套和产业集聚相结合,彰显出中西部城市工业体系的国际竞争力。”
在洪俊杰看来,《意见》支持劳动密集型外贸产业在国内梯度转移是改善国内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重要举措。“此外,中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不仅需要生产高技术附加值产品,也要避免产业空心化,保留一定劳动密集型产业作支撑,将必要的产业链环节、产业资源留在国内,有利于稳定国内市场。”
伴随外贸体制改革推进,近年来,中国出口商品主要品类由衣服鞋帽等劳动密集型产品转向汽车、机械设备、运输设备等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意见》提出,鼓励创新、绿色、高附加值产品开拓国际市场。“支持企业开展高质量、高技术、高附加值的绿色低碳贸易”“支持更多地区开展二手车出口业务,扩大二手车出口规模,提升二手车出口质量”。余淼杰认为,这旨在鼓励企业生产并出口能耗较低的清洁产品、清洁能源贸易产品,包括水电、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产品的交易,同时结合海外需求和中国发展现状,推动交易产品品类更丰富。
洪俊杰表示,有序扩大二手车出口是稳外贸的创新工作,也是加快国内汽车消费升级的关键路径。随着公共领域电动化、重点地区提前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柴油货车等政策实施,大量车况良好又有很大海外市场需求的车辆被提前淘汰,恰逢中国首批上市的新能源乘用车进入置换期,为中国二手车出口提供了充足车源。“从需求市场区位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中国主要的二手车出口市场,这些国家处于经济发展上升期,但国内新能源汽车种类少,部分国家还对进口新能源二手车给予关税减免、放宽车辆使用年限等优惠政策,预计未来二手车新能源乘用车出口量将持续增长。”}
面对国内国际多重挑战,中国外贸交出逆势增长的成绩单。《经济参考报》记者在调研采访中发现,近两年来,外贸企业加强了数字化营销,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不断开拓新市场。同时,在政策支持下,不少企业持续加大研发创新投入,争取以过硬的产品和服务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赢得更大发展空间。制图:潘悦多渠道开拓市场 推动订单回补“刚刚发往韩国一个集装箱,日本的订单也谈得差不多了。”山西嘉世达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牛立群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说,公司正在全力以赴赶订单,把上半年耽误的业绩补回来。预计全年稳中有增,问题不大。复工复产以来,嘉世达很快推出了新产品,获得国外客户青睐。日本代理商正在和大型商场进行洽谈,为入驻线下做准备。“顺利的话,预计近期日本代理商会再追加3000台的订单。”牛立群说。同样迎来订单回补的,还有河北双麒汽车照明电器有限公司。“受疫情和国际局势影响,上半年,业绩受到一定影响,尤其俄罗斯等主要市场损失较大。不过这一情况正在好转,新市场、新客户的开发正在为公司带来更多订单。”公司董事长崔学兵对记者说。崔学兵介绍,之前公司主要靠线下参展获取新客户,疫情以来,加快了线上营销渠道开拓,在Facebook、Twitter等社交网站发布广告推广产品,并获得大量询单,提升了市场拓展效率。“在物流保通保畅、疫情防控常态化等一系列举措下,公司看到了下半年业绩回补的希望。预计全年国际市场业绩增幅会在10%左右。”疫情暂时阻碍了线下参展交流机会,但却为外贸企业打开了线上开拓市场的一扇窗户。另外,强大的产业链供应链支撑,也是中国外贸企业逆势爬坡的重要底气。“疫情、国际物流对全世界的影响普遍存在,但是我们有强大的供应链支撑,有特殊情况下‘吃在工厂,睡在工厂’的研发和一线工作人员,具有及时有力的政策支持,保障了海外用户需求,也增进了信任。”北京康斯特仪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国际市场负责人赵明坚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说。加大研发投入 提升国际竞争力值得注意的是,在抢订单拓市场的同时,中国外贸企业不断研发创新投入,提升产品国际竞争力,积蓄发展后劲。赵明坚表示,康斯特一直将研发作为公司发展的核心之一,近两年研发投入不减反增,占营收的比重保持在25%以上。“正是得益于研发上的高投入,公司产品的更新迭代速度远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基本上每年都会推出全球首创产品,在与一些有百年历史的世界品牌竞争中也不乏佳绩。”赵明坚说,研发投入已经转化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2021年公司的国际市场营收以人民币计同比增长22.5%,今年上半年还在保持高速增长。在与多家外贸企业负责人的交流中,记者也发现,这几年间逆势成长的外贸企业,大多专注于核心技术攻克,以快于行业的产品更新迭代效率,实现从跟随到追赶再到引领的“弯道超车”。企业的创新不只体现在产品上,还体现在服务上。同方威视副总裁王永刚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目前公司产品已经出口到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加速器等核心技术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但我们深知,不进则退,要想谋求更长远发展,就要以更为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赢得客户的长期信赖。”“目前,公司正在从产品制造商,转变到服务提供商,为全球客户提供全链条服务,开拓业务链条上新的增长空间。”王永刚说。政策支持加力 企业积极应对挑战通过开拓新市场和产品服务创新,不少企业慢慢走出困境,实现逆势增长,推动中国外贸实现稳增长。“今年以来,中国外贸顶住国内外多重压力,总体实现稳定运行。”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在近日的发布会上表示,1至5月,以人民币计,进出口同比增长8.3%。预计6月仍将维持较高增长。束珏婷同时指出,从商务部近期对部分地方、行业和企业的调研情况看,下半年我国外贸发展面临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形势依然复杂严峻。但全年外贸实现保稳提质仍具备诸多有利条件。束珏婷提出,下一步,商务部将会同各地方、各相关部门落实好稳外贸政策措施,从推动外贸领域保通保畅、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帮助企业抓订单拓市场、稳定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等方面持续发力,继续支持企业用足用好相关政策措施,帮助广大外贸企业稳定健康发展。企业也在加强探索。其中,利用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结合的优势便成为发力点之一。王永刚说,同方威视20多年始终能在技术和市场上实现持续突破,秘诀之一就是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打好配合,实现了“国内练兵,国外打仗”“墙外开花,墙内香”。展望下一步,外贸企业纷纷表示,内外贸一体化的推进以及区域合作的进一步深化等,为企业进一步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 (记者 王文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无人配送机器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