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慰安妇的电影有那些?


2017.08.15
这世界这么好,现在我都没想死,
这世界红红火火的,会想死吗?
没想的。
——韦绍兰
近来电影市场吵吵闹闹,有票房破纪录的《战狼2》,有《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院线和粉丝的恩怨情仇。
然而,还有这样一部看似不起眼的电影悄然上映。它叫《二十二》,是一部关于“慰安妇”的纪录片。
“这不是一部贩卖磨难和眼泪的电影。”
导演郭柯说,他也曾纠结了很久——要不要去刻意地设计情节,让电影更加跌宕?
“熟悉之后,她就是普通的老人,会把你当作她们自己家的孩子。而你把这些老人当作亲人去看待,你的拍摄就有了分寸。”
所以,不用担心小孩子会看到过于残忍的画面,反而会认识生命的坚忍和伟大。
不够艺术
只为“真实”
在说电影之前,我们还是要说一下历史,二战期间,日军为了保证自己的“战斗力”,超过9个国家和地区约40万女性被关进了慰安所,仅中国1937-1945年,至少20万的中国女性被强征为“慰安妇”,2014年,仅存22位,2017年仅剩9位,就在电影上映前一天,女主角之一黄有良逝世。片中的老人仅剩8位。
在《二十二》之前,导演还有一部片子叫《三十二》,说的到2012年为止中国大陆仅存的三十二名“慰安妇”,选取了其中较为典型的韦绍兰的故事。韦绍兰奶奶曾经被日军强迫做一段时间的“慰安妇”,逃回家时却怀上了日军的孩子,《三十二》主角便是奶奶和她的“混血儿”儿子罗善学。打光、配乐、镜头,整部纪录片弥漫着悲伤的情绪,让人看了为之愤怒和悲怆。
而在《二十二》中,我们只看到零零碎碎的絮絮叨叨,奶奶们生活的日常。没有剧情,没有配乐。
如若说音乐,印象深的大概就是毛银梅奶奶唱起的小时候的朝鲜族歌谣,她是韩国人,逃难到中国,然而厄运难逃,这么多年过去却还能唱起那歌谣。
《阿里郎》:“阿里郎,阿里郎,阿里郎哟!我的郎君翻山过岭,路途遥远,那边的那座山便是白头山吧,冬至腊月也有花儿绽放!”
末了忍不住又唱起了《桔梗谣》:“桔梗哟,桔梗哟,桔梗哟,白白的桔梗哟,长满山野,只要挖出一两棵,就可以满满地装上一大筐。艾嗨艾嗨哟,艾嗨艾嗨哟,艾嗨哟,多么美丽哟,多么可爱哟,这也是我们的劳动生产。“
让人不禁联想,这位饱经命运摧残的老人,曾经也有快乐的少女时光,曾经也做过乐哉的小孩吧。
苦难过去这么多年,如今她们是不是仍然悲惨。在我们看来,是的。贫穷、寂寞、阴影。但是在她们眼中,不是的。她们有说有笑的活着。
不需跌宕
活下去本就是伟大
韦绍兰奶奶拿着很少的低保,很多人会担心根本无法维持生活,她说:”会用就够了。“
我们以为会怨恨命运的不公,经历的苦难,她说:”这世界这么好,现在我都没想死,这世界红红火火的,会想死吗?没想的。“
图中最右的这位奶奶,有家人,喜欢打牌,偷偷拿出一块钱到牌桌的那个镜头,真美。
还有一位奶奶,生活在土坯房里,吃的东西也不好,却她养了好几只野猫。养猫妈妈养猫娃娃,以前一个人都不好好做饭,现在好的先给猫吃。
历史的巨大苦难降落在弱小的她们身上,在过去七十多年的漫长岁月里,我们难以想象,她们是如何消化和承受的。
她们中的有人因此终身不能生育,只能领养了小孩,有的还被打成了残疾,老了住在养老院。有的要受周围人的指指点点。而她们坚韧地活到了现在。
“换了是我,我会仇恨害我的人,我会结束自己的生命,可是阿婆们都很坚强,她们的心里并不像我想的那样充满仇恨。”关注她们的日本女留学生米原麻衣这样说。
“阿婆看见日本人的照片没有哭也没有生气,她笑了,说,日本人也老了,连胡子都没有了。”
影片的最后,一位奶奶说,希望不再有战争,因为有战争就有死亡。
历史的苦难之于她们,原是最深,如今她们却这样豁然面对。
抛开历史意义,她们也是平凡的英雄,真正的英雄。“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女性的坚韧和生命力的强大在她们身上昭显,正是这电影意义所在吧。
不需煽情
克制更深情
那些苦难伤痛不在了吗?有奶奶挥挥手说,不记得了,不记得了。说到动情处,又有了眼泪。
但是镜头在这里克制而干净,没有做太多的强留,过分的强调。
更多的在奶奶们的日常,她们烧火做饭剥花生,她们说,冬天太冷,骨头都进风。饱尝苦难之后,并非云淡风轻,但是,活下去,活着就是意义。
她们以生命与苦难和解,我们通过这种形式记住历史,记住苦难。昨天8月14日是国际”慰安妇“日,今天8月15日,是日本投降72周年的纪念日。
以下是来自观众真实的观后感:
来自当当微博用户留言
PS:作为小成本边缘题材的电影,能够公映十分不易,项目宣发费用是靠观众众筹凑起来的,32099位参与众筹的观众的名字都出现在了电影片尾,是导演一个名字一个名字打上去的。
他还表示,如果这部电影有盈利,收益部分都将捐赠给相关的慰安妇公益组织。
截至目前该片的票房:
《历史的深处》
历时10多年采访和拍摄,40多位老人的口述经历;用口述还原历史以事实本来面目。历史不能忘!
[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部分资料源于网络,如侵犯权益,联系删除,本文纯做分享,文中观点不代表任何当当立场,请知晓!编辑整理不易,转载请注明出处~]
30万图书5折封顶,电子书满20减10~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前两天一大波儿道歉霸占了热搜,
纪梵希、COACH、范思哲等轻奢品牌因为“辱华”纷纷排队道歉。
因为他们知道现在的中国,令人畏惧。
然而,有一部分人却永远等不来道歉,直到离世。
日本帝国给她们安了一个杜撰出来的名字,
“慰安妇”。
二战期间,多达20万女性被强迫成为日军慰安妇。
8月14日是慰安妇纪念日。
2017年的今天,曾上映一部以“慰安妇”为题材的《二十二》。
今天给大家带来的一部新出的纪录片。
等不到的道歉★★★★
推荐理由:慰安妇纪录片
时 长:22min*12
观看地址:b站(阅读原文或留言)
《二十二》是以单个人物及其现状自成一个段落,而《道歉》是有长达七年的拍摄跨度。
这部纪录片深入追踪三位来自中国、南韩及菲律宾的老太太,
通过跟三位老人的相处展现了她们各自迥异的生活现状。
跨国取材的拍摄,将“慰安妇”的问题更广阔的推向受到过日本侵略的诸国。
君君昨天抱着一颗敬畏的心看完了这部纪录片,
看老人们拖着年迈的身体相继离世,却等不到一句正面的道歉,
真的特别难受。
是那种想为她们做点什么,又不知道怎么去做的无力。
不管是中国、韩国还是菲律宾的受害奶奶,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沉默。
影片的背景是2011年前后,韩国民间组织“挺对协”发起的一次跨国界联署行动。
最初要求日本政府对慰安妇幸存者进行国家赔偿的运动,也是由这个组织发起和推动的。
1991年,首次有幸存者站出来对公众讲述自己的遭遇,自此日军慰安妇制度才逐渐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议题。
从那以后,韩国的慰安妇幸存者每周三都会在日本驻韩使馆门前集会,
在本片中也提到了2011年第1000次“星期三集会”。
影片开始的时候晨雾笼罩着苍茫群山,伴随着背景声中隐约的哼唱,
老人们开始了每天早晨的循序步骤:起床、穿鞋、洗脸、梳头、出门。
镜头从她们身体的局部一步步掠过,
满是皱纹的双手,佝偻的身躯,还有她们饱经风霜的脸。
这些看似寻常的洗漱过程,似乎又暗暗隐喻:
每天早晨是一个人认真对待自己,洁净自己的时刻,带有自爱和自省的意味。
每次88岁的金福童奶奶和86岁的吉元玉奶奶,愿意拖着年迈的身躯站出来到日本发声的时候,
日本部分民众都很抵制,冲她们大喊很难听的话:
“慰安妇是军妓”
句句诛心。
尽管是这样,老人们还是坚持了下来,
因为也有更多的人在支撑她们。
影片中有一个片段特别戳我,一次吉元玉奶奶在日本女子大学讲述自己的故事后,
台下有几位女学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有一位说:
“这个问题没有出现在我们的教科书里,今天是第一次听说。”
对于说谎这种事,你们的国家太擅长了。
不过,人心都是肉长的,
听到吉元玉奶奶亲身经历的事情,有一位女学生站起来想说些什么,
“作为一个女人...”
可是却又泣不成声。
作为一个女人,她们失去的太多太多了。
作为受害者的她们,愿意站出来也更是需要巨大的勇气。
一位叫阿德拉的菲律宾奶奶,也是这场悲剧的受害人,
但是她从来没有告诉过任何人,这一直都是她心里的一根刺。
她觉得很羞耻。
导演熊邦玲鼓励她要跟家人说出这件事,不要给自己造成负担,
“或者,有没有这样的可能,因为你说出来,其他人会从中获得力量。”
孩子们会理解,
去世的丈夫也会理解的。
这是真实发生在她们身上的遭遇,
有时候,历史书上的一句话,可能就是别人的一辈子。
在最好的年华,她们度过了最黑暗的光阴,而我们作为后世的幸运儿有什么资格去嘲笑?
战场上的士兵是英雄,她们虽然不是英雄,
但却是最难熬的受害者。
阿德拉奶奶在导演熊邦玲的鼓励下,
决定告诉自己的儿子和去世的丈夫这埋藏在她心底多年的秘密。
看到这儿君君已经不行了,心痛到窒息。
她独自承受这个痛苦整整70多年,
跟丈夫诉说的时候就像一个委屈的孩子,哭的不能自己。
后来,她在看电视上看到吉元玉奶奶正在努力的抗争,
说自己也想去,就怕身子骨不行。
她眼睛里面流露的那种坚定和希望,让人看了心疼又有力量。
可惜阿德拉奶奶等不到那句对不起了。
阿德拉奶奶去世以后,她的儿子自责不已,
他开始理解母亲之前种种的不寻常举动,
“她什么都不跟我们说,常常一个人望着窗外,很悲伤的样子。”
这种屈辱要怎么言说,
30多年下来没有得到日本政府的一分赔偿和道歉。
自己却要把伤口袒露给世人看吗?
她们也有想保护的人啊。
除了阿德拉奶奶有自己的儿子,其他两位奶奶都没有孩子。
吉元玉奶奶已经被折磨的失去生育能力了。
而曹黑毛奶奶则是生了两个孩子,
但是被她亲手掐死了。
是这位曹奶奶冷血吗?
不,是屈辱,
是无奈。
当年日本兵闯进她们村子的时候,
她故意往脸上抹了一把煤灰,但还是让日本人相中带走了。
面对后来人们的冷漠和日本政府的谎言,
曹奶奶还出口戏谑:
看到这里君君含着泪莫名笑了出来,曹奶奶真的很有趣,不是吗?
导演熊邦玲问吉元玉奶奶:
“您下辈子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吉元玉奶奶笑了,笑的特别阳光,她说:
那一瞬间花开的好美。
就在去年7月24日上午,曹黑毛奶奶在山西盂县家中病逝,享年96岁。
最后的奶奶也走了。
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也没有等来一句抱歉。
曹黑毛奶奶曾在电影《大寒》中对后辈过这样一句话,
“娃子们,以后把咱们家门可得看住了。再不能让外人说踢开就踢开,说进来就进来。”
作为后辈,君君很自责又很难过,
只希望苦难的奶奶们,下辈子一定要再次成为一位贤良的女人,
成为谁家的宝贝女儿,
有个幸福的家庭。
愿她们幸福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导演用不一样的方式取材于苦难,却达到了与苦难感同身受,这是自信且有能力的表现,那句I can speak也被赋予了故事的更大意义。
情感戏写得好,拍得好,演得也好,就连英语教学的部分也花样百出,我觉得这个电影是探索情感的一个历程,好笑也好哭。音乐也尤其,甚至用到了锣、鼓等传统打击乐器配乐。
“慰安妇”这个话题在近两年一再被提起,有前一阵子热议的《二十二》,也有韩国众筹拍摄的《鬼乡》。就影片品质而言,本片自然是比前者更能打动观众,但这个题材真的适合如此商业化吗?
她们需要的是道歉,不是钱、舆论消费或是大众的关注,我们从影片中获取的些许感动来自她们痛彻心扉的过去。 这部电影的推进,与一般的一个主题三幕戏不同的是,是层层剥开的。这正是我很喜欢的一点。
它并不以拥有“慰安妇”这样的题材而着急沉重的叙事,在男女主角忘年之交的感情里,慢慢地将这个题目带出来。 轻松,亲切,原来你的朋友,曾遭受过这样的地狱般的苦难。对于苦难,我们不仅要有深刻的反思,也要感受到苦难的承受者不是遥远的人,不是特殊的人物,他可能就是和你慢慢建立起关系的那个朋友。我想这个导演,找到了电影的最好的表达方式。
影片来到最后三分之一时,才交待罗玉粉答应出席关于“慰安妇”的听证会,在前面所有铺垫的线索和情感都在这里完成。 原来罗玉粉每天为了街道上访,学英语想和美国的弟弟联系等等的背后有这样一个沉重原因。真切动人,导演把持得很感人!
罗玉粉一辈子都把这些藏在心里,交了朴主任这个朋友,做她的英文老师,陪伴她,也给她做听证陈词的勇气。以忘年之交和商业街变迁命运交织在一起,最后托出‘慰安妇’这个更大主题。
这个探索式的结构非常厉害了,一点一点的积累感情,一层一层的剥开外表,情感细腻而动人,全然不会苦大仇深。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国电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