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于谦高清相声版刚相声征西梦?

《郭德纲相声(逗哏)作品的概览、特点与评价》评价郭德纲这个人当然需要从各个方面;而我想纯粹就郭德纲的作品方面做做具体分析和评价。我的描述与分析,争取能做到四个字:掰开揉碎(因此写成了万字长文,慎点)。希望能对得起自己听郭德纲的这十年八年。让我们抛开与“台上”无关的东西,从头开始听郭德纲的相声,只听相声,只评价相声。(郭德纲的本行是逗哏,因此此文主要评价郭德纲逗哏的相声作品,单口相声、单段太平歌词等均不涉及。)(上篇)传统与新编传统相声资料90年代末郭德纲在“京味茶馆”、“中和戏院”等地演出传统相声时,网上无任何相关资料。99年左右河北电视台录制传统小段集锦时,郭德纲终于留下了与王玥波合作逗哏的《谈吃》、《买月票》、《看京剧》、《舞台上下》、《唐山戏》、《日本梆子》、《杨乃武写状》、《杂学唱》,以及为王氏捧哏的《批捉放》等十余段资料。这些节目中包含“学唱”或“歪唱”的节目占很大比重,郭德纲在这次录像中展示了表演人物的功夫,但更主要的是全面展示了其京剧、评剧、河北梆子、京韵大鼓、京东大鼓、太平歌词、竹板书的唱功。2000年底的“千禧新春——天津曲艺名家名段欣赏晚会”中,郭德纲又留下了范振钰捧哏的《白事会》和《杂学唱》录音。(网上无公开链接,下节同。)之后的录音资料,以2002年到2003年在广德楼的录音为多。网上这一时期的录音,有张文顺捧哏的《托妻献子》、《揭瓦》、《征西梦》、《找堂会》、《拴娃娃》、《白事会》、《卖五器》、《文章会》、《八大改行》、《英台修书》、《杂学评戏》、《学梆子》、《卖布头》,李菁捧哏的《口吐莲花》、《叫卖图》,群口《扒马褂》(何云伟、李文山)、《武训徒》(何云伟、李菁)、《抬寡妇》(李菁、史爱东)等等,节目类型较为全面,而学唱仍占较大比重。2004年,在某剧场(存疑)留下了张文顺捧哏的《拴娃娃》,在“华声天桥”也留下了张文顺捧哏的《学吆喝》、《歪唱太平歌词》、《山东二黄》,李菁捧哏的《双学山东话》,李文山捧哏的《八扇屏》等几段视频资料。在这一时期,郭德纲新编表演传统相声的特色已经基本形成,而对传统相声的改编尚在进行当中,如《托妻献子》中“一死一生乃见交情”一段尚未有“被压路机压成白箭头”、“老头吃藕塞牙”等包袱;《征西梦》在日后也进行了继续改编和精简。日后观众喜爱的对《黄鹤楼》、《文章会》的整体改编也似乎均未出现。04年10月,德云社进驻天桥乐茶园。随着北京电台文艺广播、北京卫视、凤凰卫视的逐渐热捧,更因为天桥乐演出的录像在各大视频网站上的广泛传播,郭德纲声名鹊起。同时,德云社开始正式出版发行北京电台录制的天桥乐录音及自行录制的录像。这些新编传统相声录像,网上主要有与张文顺合作的《找堂会》、《赌论》、《三节会》、《师傅经》、《杂学唱带大实话》,与于谦合作的《西征梦》、《揭瓦》、《醋点灯》、《卖吊票》、《论梦》、《论捧逗》、《梦中婚》、《大福寿全》、《怯拉车》、《怯洗澡》、《学聋哑》、《报菜名》、《文武双全》、《大保镖》、《卖五器》、《夸住宅》、《黄鹤楼》、《窦公训女》、《杨乃武写状》、《山东二黄》,与李菁合作的《梦中婚》、《论梦》、《富贵梦》、《批三国》、《白事会》、《卖五器》、《学电台》,与高峰合作的《口吐莲花》、与其他人合作的《天下无贼》、《羊上树》、《双学济南话》(王文林)、《八扇屏》(李文山)、《红事会》(张永久)、《叫卖图》(王世勇)、《双簧》(王玥波)、《梁祝哀史》(徐德亮)等等,以及群口《秦琼卖马》、《大审案》(张文顺、王文林),《翻四辈》(王文林、刘文步),《八猫图》(于谦、赵楠),《文武大训徒》(高峰、朱云峰、李文山、曹云金、刘云天)等等,不胜枚举。以上举例录像中有直接上传到网络的(左下角有录制时间),有正式出版发行的(左下角有“德云社”商标),有北京卫视2005年端午的电视专场,也有凤凰卫视2006年春节的电视专场,足见郭德纲在天桥乐时期一举成名。在同时期,郭德纲因为已经成名,逐渐开始频繁走穴,在其他场所也留下了一些经典的(新编)传统相声录像,如与于谦的《托妻献子》、《论捧逗》、《文武双全》、《杨乃武写状》(05天津省亲专场),与于谦的《八大改行》、《文武双全》(带22个返场)(06解放军艺术剧院专场)等,都受到“纲丝”的喜爱,网上的播放量很高。2006年10月末到11月初,郭德纲在德云社十周年庆典上与谢天顺合作表演了《托妻献子》,与田立禾、曹云金合作表演了《扒马褂》,又与李菁、何云伟表演了《大双簧》。而和新黄金搭档于谦表演的是两段新节目:《我是黑社会》、《我要反三俗》。我把这作为郭德纲由传统相声为主转向新相声为主的一个标志。当然,此后郭德纲的新编传统相声表演还在继续,主要资料有《双簧》(07欢笑十年天津拜年)、《满汉全席》(07北京文艺台)、《九艺闹公堂》(07北京文艺台)、《卖吊票》、《扒马褂》(10五世同堂)、《夸住宅》(11谦手十年闭幕)、《汾河湾》(11十五周年,有重大舞台事故)、《武坠子》(12辛卯封箱)、《怯拜年》(12新剧场开箱)、《夸住宅》、《学评书》(13天津卫视跨年)、《打灯谜》、《杂学唱》(13开箱)、《扒马褂》(13.05北展)、《扒马褂》(14开箱)、《公主嫁到》(14.06北展)、《秦琼卖马》(14钢丝节)、《怯拉车》(15纲丝节)、《怯拜年》(15封箱)、《华容道》(16开箱)、《妙峰山》(16二十周年游轮)、《八扇屏》(16纲丝节,有重大舞台事故)、《扒马褂》(16纲丝节)、《福寿全带师傅经》(16纲丝节)、《电台风云》(17熊本)等等,兹不备举。(此节有付费链接。)需要指出的是,郭德纲后期编演的传统相声时常出现这样的现象:由碎包袱组成的“垫话”特别长,甚至“正活”成了点缀,这种已经很难说是“传统相声”的作品在此就不列举了。新编传统相声的方法试总结郭德纲新编传统相声的三种方法:一种是多在传统相声中增加“包袱”的密度和刺激性。如《托妻献子》垫话中加入“压路机”、“吃藕”等包袱,《论捧逗》垫话中加入“入学”、“测谎仪”等包袱,《羊上树》垫话中加入“坐飞机”、“克隆”等包袱;又如《大保镖》正活中加入“我爸爸一道黄光”、“吃面”的包袱,又将“一扎眉攒二扎心”、“走燕郊、下甸、丰润、玉田”、“此山是我开”等几段贯口都改为包袱,从而增大了包袱的密度。再如,将《夸住宅》加入“大肠刺身”的垫话,将《扒马褂》垫话的“夯盘”(生气)表演改为大喊大叫、动手撕扯以至于将人撂倒,将《武坠子》的扇子“打哏”改为扬面粉,增加了包袱的强度和刺激性。二是仿照传统相声的主题,彻底更换同类型或相似的“梁子”。如《西征梦》的梁子由“打白狼”变为“反恐”;《黄鹤楼》的主人公身份由普通人变为卖包子的;《文章会》的主人公在普通人、烤白薯的、拉车的基础上又增加一种卖煎饼果子的。三是对传统相声原本的内容进行增删和重组。如《大保镖》中,删除了“夜战八方藏刀式”之前的一段贯口;《找堂会》中,删除了“玲儿四岁”的一大段包袱。在组合方面,如拆掉《打灯谜》后半段和《八扇屏》前半段拼起一段新《八扇屏》,再如将《三节会》的“梁子”新编后同时作为《夸住宅》和《富贵梦》的垫话,而又将《卖棺材》的垫话拿来作为《富贵梦》的正活;在简单相加方面,如《文章会》和《大保镖》合成《文武双全》,《文训徒》和《武训徒》合成《文武大训徒》,又如表演《八大改行》时真的演唱八段。应该指出,郭德纲的改编,除了使节目更搞笑之外,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给老观众营造新鲜感。“天桥乐”时期的观众中,相声老听众的比例很高,郭德纲的传统相声多是学自音像资料,如果照搬老先生的原词,则很难满足老观众,所以有时需要刻意改编,甚至为改编而改编。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能理解郭氏在很多节目中并不必要甚至并不合理的改编。特点与评价1.在理念方面,郭德纲践行了其“先搞笑”的宗旨,复归了相声的本质——娱乐性。对现代人来说搞笑的节目他积极上演,对现代人来说不够搞笑的节目他便加入更多搞笑的包袱。上述“复归娱乐性”一语乃《相声大词典》对郭氏的评价,我认为中肯。郭德纲从而成功吸引了全国范围内对“相声”本身的关注,这无疑是其为相声作出的最大贡献。2.在表演方面,郭德纲的传统技艺非常优秀,但也有弱项。2.1.不仅口齿、身段等基本功扎实,包袱“尺寸”(表演节奏)拿捏成熟,在人物的塑造方面也颇有造诣,如《揭瓦》、《买面茶》、《梦中婚》、《论捧逗》等节目中,对市井小人物性格气质的刻画非常生动。2.2.“贯口”是主要弱项,《报菜名》、《八扇屏》、《卖布头》等节目中的“贯口”都有用力过猛之嫌。2.3.在唱功方面,虽然嗓子好,评剧、西河大鼓等水平高,但在学唱大量剧种曲种时也经常流入“用力过猛”卖嗓子的误区,杂而不精。3.在创编方面,郭德纲的改编对传统相声风格形成了全方位的突破。(此“传统”指40-60年代由当时的主流艺术家群体扬弃过的“传统”,并非“撂地”时期或更早时期的传统)3.1.为追求包袱密度所做的删改,有时挑战了传统相声作品的经典性。适当地加入或改造包袱,给了传统相声新生命。但如前述将《大保镖》中多处贯口改为包袱,又如将包袱不多但贯口精彩的《八扇屏》贯口移入包袱多的《打灯谜》中,这挑战了这些节目作为“名段”、“经典”的独立性和完整性。3.2.为追求包袱密度所做的增添,有时挑战了传统作品结构的一致性。在一味追求包袱的前提下,“垫话”和“正活”中都常常出现“外插花”包袱,还有时出现与“正活”无关的长“垫话”,这挑战了传统节目中“梁子”(主线或主题)和“正活”(主要内容)的核心地位。而到后期的很多“传统节目”如15年版《叫卖图》中,主体已经变为碎包袱,“正活”竟然已经成为了点缀。3.3.数量很多的“无厘头”风格幽默,挑战了传统作品内容的合理性。这包括以《西征梦》中的包袱为代表的极度的夸张,又包括作品中大量不合理的语言和行为,又包括在结构上不能将这些不合理的语言和行为给“圆回来”,造成“大敞门”的缺憾(如著名的万能解释句“就说这意思”)。我倒不觉得无厘头和不合理之间有很明确的界线,但总之,这挑战了传统节目对“情理之中”的要求。3.4.增加包袱的刺激性,以及数量上强调“给得多”,都挑战了传统作品尺度的中庸性。添加不必要的性元素、“屎尿屁”内容,以及后期常见的台上喷水、扬粉、声嘶力竭、打架摔跤等“强刺激”内容,则无疑挑战了传统节目“宁可不够,不可过头”的中庸尺度。而如将《文章会》与《大保镖》合并演出、《文训徒》与《文训徒》合并演出、表演“全本”《八大改行》以及时间很长的“大返场”等,虽然是取悦现场观众或制造噱头等具体原因使然,但这也很可能造成“审美疲劳”,同样挑战了传统节目在“不够”和“过头”之间的中庸尺度。上述这些对传统的反叛,在观众中的接受情况是不同的,需要综合评价。例如,《西征梦》虽然情节极不合理,但是其荒诞风格是始终一致的,主线故事也完整紧凑,受到较多观众喜爱。(下篇)新相声资料1989年,郭德纲为陶大为捧哏在“津门曲荟”表演的新相声《出洋梦》和《爆炸新闻》是网上郭氏最早的录音资料。彼时16岁的郭德纲在捧哏中日后艺术风格尚未见端倪。本篇述及其新相声作品,也以郭氏逗哏为主。郭德纲的“我”字系列和“你”字系列创作,早在“天桥乐”时期就已经开始了,如在天桥乐茶园与于谦合作的《我要幸福》、《我这一辈子》,与李菁合作的《我要上春晚》,在中国大戏院与王文林合作的《我要上春晚》,在天津专场与于谦合作的《我要幸福》、《我是文学家》。但当时郭德纲作品的主流是新编传统相声。2006年是德云社的10周年庆典,是郭德纲事业前所未有的巅峰,郭德纲在十周年庆典演出中表演了《我是黑社会》和《我要反三俗》,同时2006年的前后诞生了大量“我”、“你”系列作品,故将第二阶段大致划为自2006年始。这一时期,郭德纲已经冲出“天桥乐”,走向了全国。在各种各样的商演中,留下的经典“我”、“你”系列资料有《我要幸福》(05天津省亲)、《我要上春晚》(05天津省亲)、《我是文学家》(05天津省亲)、《我是科学家》(06天桥乐凤凰卫视)、《我这一辈子》(06天桥乐凤凰卫视)、《我要奋斗》(06青鸟健身专场)、《我是黑社会》(06十周年庆典)、《我要反三俗》(09我字专场)、《我要旅游》(09我字专场)、《我要恋爱》(11年天津卫视德云社十五周年)、《我要穿越》(12开箱北展)、《你压力大吗》(09济南专场)、《你得锻炼》(09济南专场)、《你本善良》(09北展德云嘉年华)、《你得娶我》(09你字专场)、《你得学好》(09你字专场)、《你要做善人》(09你字专场)、《你要折腾》(10北展)《你要高雅》(10工体从艺二十周年)等等,这一系列全部由于谦捧哏。同一时期以及不再用“我”、“你”命名之后,郭德纲新相声的主要作品还有《论五十年相声之现状》(05天桥乐)、《北京你好》(某年北京)、《红花绿叶》(某年曲苑杂坛)、《婚姻与家庭》(09济南)、《好好学习》(12.05北展)、《屌丝青年之男儿当自强》(12国庆北展)、《追着幸福跑》(13.03北展)、《败家子》(13.06北展)、《老师来了》(13德国)、《义气千秋》(13天津卫视跨年)、《我和我的小伙伴》(14癸巳封箱)、《瞧这一家子》(14开箱)、《师徒父子》(15开箱)、《全家福》(20周年开幕)、《富贵图》、《爱情传奇》、《三人行》(20周年端午)、《学生时代》(20周年游轮)、《郭大文豪》(17熊本)、等等。除了《红花绿叶》、《三人行》是群口外,全部由于谦捧哏。10年之后的新作品在国内外巡演中通常有很多版本,此处皆只取一版。(此节有付费链接。)特点与评价1.在理念方面,郭德纲继续强调娱乐性,且其追求由“先搞笑”向“只搞笑”发展。郭氏前期提倡“先搞笑”,而后期的新作品体现的是“先搞笑”的延续。郭氏后期一再重复“我给不了你别的,到我这儿我能让你很快乐,这就够了”的提法,而不再重复“先搞笑”的提法,这客观上便不会使人产生“搞笑后”还需要什么的联想。2.在表演方面,郭德纲延续了成熟的技巧,但已经陷入自己的舒适区。2.1.口齿、节奏、无实物表演等技巧毋庸多说,而善于塑造小市民性格气质的特点在前期的《我要幸福》、《我是黑社会》等作品中依然有充分体现。这些作品中表情达意真实生动,能使观众关注人物的心理状态而不仅是包袱内容。对比何云伟表演的《我要幸福》,两种人物状态是不尽相同的。2.2.在后期,随着节目内容的同质化,郭氏的表演也趋向同质化,从而陷入自己的舒适区。因此其后期新作品的表演风格千篇一律,很难体现较高的技巧。3.在创编方面,郭德纲的新相声分别有内容同质化和形式“脱口秀化”的两个突出特点。3.1.对传统相声风格的突破见上篇,这些突破同样可以从新作品中得到体现,且极为明显。后期作品因为题材和内容的同质化,所以具有经典性的仅仅是具体的“包袱”、“段子”或“母题”,而不利于产生一段完整的经典节目;这也使一段节目的结构散漫化,拼凑痕迹明显,即多有“碎包袱”,不同于传统相声结构的一致性。而“掏手机”、“大肠刺身”等包袱,更不合传统相声的内容合理性、尺度中庸性要求,不必多述。3.2.郭德纲的新相声题材有同质化趋向,在后期具体内容更有重复化现象。从《我》、《你》系列开始,郭德纲新相声的题材就有同质化的倾向。郭氏于16年《富贵图》舞台上明言:“在这个舞台上,郭德纲只占20%。(剩下的80%呢?)你、你媳妇、你父亲、你孩子。”郭氏一再强调,用台上演员作为人物是快速将观众带入故事情节的需要;但郭氏回避的问题是:讲述什么样的故事情节?难道相声离开发财梦、上厕所、婚外情、亲子鉴定就没有别的的故事情节?而在内容的重复使用方面,以上述资料为例:如13年跨年演出的《义气千秋》,稍加丰富即于14年初封箱改名为《我和我的小伙伴》;而紧接着14年开箱的《瞧这一家子》中“吃奶”、“听半导体”、“擦黑板”、“穿校服”等等包袱又由《我和我的小伙伴》原封不动地剪切而来;又如16年端午的《爱情传奇》“正活”部分,包括“出家爱上女施主”、“关心于谦出差”、“吃豆腐”、“三点照”等包袱,全部由两月前20周年开幕的《全家福》而来,实际上两个作品基本只有“底包袱”的区别。3.3.郭德纲的新相声在形式上,出现了“脱口秀”风格的作品,与传统的“叙述类”、“批讲类”均不同。《五十年》这一段作品是任何关注郭德纲的人都不会忽略的。而《五十年》的形式,和这一时期郭德纲所有其他作品都不一样。《五十年》似乎像一段“批讲类”节目,但又不太像。究其根源,是因为这段节目本身就不像相声。因为“相声都是假的,但这段是真的。”相声不仅仅是说话的艺术,而应该是表演或讲故事的艺术。就像《揭瓦》讲“我”的故事,但不是相声演员郭德纲的故事;表达了“我”的观点,但不是相声演员郭德纲的观点。但《五十年》讲的就是相声演员郭德纲的故事,表达的是相声演员郭德纲的观点。把《五十年》的几个“外插花”包袱拿掉,再看剩下的话,如果把这作为郭德纲接受媒体访谈时发表的一通“演讲”,或是写在博客上的一篇“杂文”,是毫无违和感的。当然了,任何相声演员“垫话”中都可能和观众聊聊天。但《五十年》的问题就在于,把闲聊天和演讲作为正式的一段相声“节目”来表演,从而大大模糊了相声的“表演”和真实的“讲演”的界限。明白这一点,就能理解此后郭德纲的舞台是怎么变成他表达个人观点的工具的——讽刺记者、讽刺周立波、讽刺主流相声界,宣传“先搞笑”论,可都是在“台上”,而不是在“台下”。在“我”、“你”系列时代,《你要高雅》就是一段典型的此类作品。3.4.郭德纲的新相声,依然有遵循传统风格的作品。如叙述类的《我要穿越》,这与《我要幸福》、《我这一辈子》、《屌丝青年》等有“碎包袱”之嫌的作品夐乎不同,其“梁子”(主线)是独特而鲜明的,因此结构一致而紧凑,赋予观众熟悉的历史故事以“包袱”,是郭德纲后期“我”字系列中好评较多的作品。又如与“批讲类”有相似之处的《我要反三俗》,虽然是针对真实事件而发,但是作为一段相声,没有像此后《你要高雅》一样明言现实,演员并不代表“郭德纲”发声,而是设置了一个口是心非的人物“我”,他满嘴“我要反三俗”,其实是严于待人宽于律己,只是用口号掩饰自己的庸俗与低俗。这段节目的讽刺效果是非常强的,理应得到公正的评价。(外篇)补充案例:从《征西梦》到《西征梦》《西征梦》是有意识模仿了《得胜图》、《打白狼》的“梁子”,而“包袱”均是重新创作,可以看作介于新编传统相声与新相声之间的作品。早期作品的“拆洗”打磨《西征梦》的早期录音版本,是郭德纲和张文顺的两个版本,分别是广德楼版与天桥乐版。前者由知名爱好者“大饼叔叔”在网友间传播,文件名为《征西梦》,是02或03年现场录音;后者应是04-05年电台录音,于2006年出版。后者已经与更知名的于谦版大体相似,前者则更多地保留了这个作品的早期面貌。兹选取前者与后者的不同之处加以比较,必要时再与作为最终成熟版的于谦版加以比较:张文顺前一版:甲:世上有一个维和部队,大伙儿知道吗?乙:联合国维和部队,太知道了。甲:我们这要比维和部队高一个档次。乙:那您这个是?甲:我们是“老和部队”。乙:比那帮人坏!“老合”嘛!(注:“老合”即旧社会江湖人)甲:“老和”!“老得维持和平”!张文顺后一版:甲:准备成立这么一个“世界老和部队”。乙:呵!哎哎……您这词儿错点儿。甲:怎么了?乙:世界维和部队。甲:嗯!“老和部队”!乙:唉,没有这词儿。甲:“老得维持和平”!于谦版:甲:我是“老和部队”的!乙:什么部队您呐?甲:“老和部队”!乙:“老合部队”啊?甲:没听说过?乙:没听说过!甲:哎……你不看电视啊?乙:电视上有吗?甲:世界有“老和部队”啊!乙:嗐!“维和部队”啊!甲:什么叫“维和”?乙:“维持和平”啊!甲:“老和”呢?乙:不知道。甲:“老得维持和平”啊!张文顺前一版中,甲先把正根儿“维和部队”自己说了出来,乙只能翻“老合”这个内行包袱,从而“老得维持和平”的这一解释也就出现得非常突兀,缺少铺垫,对不懂行话“老合”的人来说尤其如此。这就不如张文顺后一版中甲不说“维和部队”,由乙来纠正,从而“老得维持和平”这一解释的引出就比较自然。但最好的当然还是于谦版,对“老得维持和平”的解释有了更多的铺垫——由“维和”到“老和”,从而增强了包袱的效果。从这一例中即可以看出早期的郭德纲对艺术的打磨,而这种精益求精的过程,很可能新搭档于谦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内容上,张文顺前一版和后一版的差异主要在“我”到美国之后:前一版在见到布什后“我”在领钱途中发现白宫有“会计室”、“报销药费处”等机构,并入住了如民工窝棚的宿舍。第二天起床阅兵发表了一通荒诞的演讲,最后正面交锋时梦醒;而后一版中见到布什之后马上在宴会上遇袭而梦醒。前一版的包袱不可谓不多,但改为后一版也缩短了时长,使情节紧凑,“底”更干脆。后一版也有其他一些包袱为前一版所无,比如“大枪、手枪、绷弓子”的动作演示、“碧眼”与“闭眼”的谐音包袱、“扔鞋”的包袱等,这都体现了节目“拆洗”的过程。关于“打内”包袱张文顺的两版中,还有一些内行包袱在于谦最终版中被删掉了:前一版:……(在学校)甲:然后我们大家一起背诵这个古典诗词。乙:哦,古典诗词。甲:“毛竹打,进街来,一街两巷好买卖;也有买,也有卖……”乙:哎?呵!这是李菁他们发明的。甲:有这个吧?乙:有这个。甲:一直上了三年多,然后毕业了,就地就解散了。乙:哎,毕业分配工作,怎么解散了?甲:没人要啊!乙:也难说,就他这七块板谁要啊?……后一版:……(在美国机场)甲:“您是郭先生吗?”我说:“是是是。咱们走啊?”“别,这我们后边都是迎接您的。”乙:哦,都是?甲:海陆空,都是军队。乙:呵!甲:一瞧我来了啊,把那唢呐、弦子、四胡、琵琶都抱出来了。乙:美国也有这乐器?甲:大扬琴,呵!我说:“谢谢,谢谢,谢谢!”(模仿奏乐)“当当……”乙:呵,这琴拉的。甲:呵,太亲切了啊。我估计这就是当初北京曲艺团跑的那几个人,你知道吧?“好,太好了,弹着吧!”乙:用民乐欢迎你。……(在白宫)甲:来了四百多个军人。乙:嚯。甲:我说这都干嘛的这是?乙:干什么的?甲:“这都是给你预备的部下当兵的,你带着他们打仗。”乙:听你调遣。甲:我一扒头:嚯!还净熟脸啊!乙:都是谁啊?甲:什么孟凡贵啊、李嘉存啊……就这些人物。乙:这真是“老合部队”啊!事实上在这一时期郭德纲是非常喜欢内行包袱的。在此后这种包袱逐渐减少,可能也是由于观众范围急剧扩大的需要。《西征梦》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结语郭德纲作为逗哏相声演员,其成熟的传统技巧是毋庸置疑的;即使不免瑕疵,在同侪中也属于佼佼者。郭德纲的艺术宗旨是一贯的,用其自己的话即“先搞笑”——捍卫相声的娱乐性本质。其艺术实践始终贯彻这一点,为了“搞笑”,旗帜鲜明地坚守相声的通俗艺术本位,旗帜鲜明地坚持剧场的核心地位,旗帜鲜明地拥抱市场化:这才是他真正的复兴“传统”之处。正是“搞笑”的宗旨和理念使然,郭德纲虽然一度号召“传统相声”的回归,但其艺术实践既突破了90年代前后主流艺人的“吉他相声”、“电视相声”、“晚会相声”等风格,但也绝非回到40-60年代相声巅峰时期经主流艺人群体扬弃过的“传统相声”风格,而是对传统风格进行了全方位的突破。传统相声名段的经典性,节目结构的一致性、内容的合理性、尺度的中庸性,无一不为郭德纲所挑战。对这些突破和挑战,目前难以给出定评。然而在传统节目显著减少的后期,在“先搞笑”逐渐变为“只搞笑”的宗旨下,其新相声新作品题材和内容陷入严重同质化,表演风格也深陷入个人舒适区。另外,其开创的类似“脱口秀”的表演形式中,郭德纲将相声“舞台”变成了发表个人观点的“讲台”,这是极其值得商榷的。写到此处算一段,也算纪念听郭德纲的一段时光。本文评价的始终是郭德纲逗哏的相声作品,其捧哏艺术属于“反串”,此不详述。另外,全面评价郭德纲,其海量单口相声和评书亦不可忽视,但这需要海量听赏经验与评书知识,如有方家能从《大话刘罗锅》至《坑王驾到》对郭德纲单口相声和评书作品,进行掰开揉碎的分析,则可谓功德无量。}
首页>搜索>‘’相关的专辑更多曹云金相声每周见曹云金精选爆笑对口相声,点击题目一键直达:曹云金听云轩小剧场相声精选曹云金相声每周见曹云金经典对口相声(视听双享版)曹云金精品对口相声(剧场现场版)曹云金相声每...听云轩_曹云金姚家井
曹云金单口相声先睹为快:故事讲述清朝光绪年间,北京一个叫姚家井的地方,有一对青梅竹马的男女,自小定亲,却因为突然变故男孩离家出走六年,女孩被迫出嫁他人,辗转曲折,最后多亏奇人...听云轩_曹云金官场斗
曹云金单口相声先睹为快:刘墉巧对乾隆智斗和珅。段子的内容,不光是君与臣之间斗,而且还有臣与臣之间的斗争,臣与太后之间的斗争,君与太后之间的斗争,矛盾错综复杂。而主线是刘墉、和...听云轩_曹云金曹云金相声精选集|高清爆笑曹云金刘云天精选爆笑对口作品经典爆笑默契搭档王牌CP一捧一逗节奏绝妙线下实录百分百沉浸式体验剧场里的欢乐气氛高清音质相声就是带来快乐的听觉享受之旅...听云轩_曹云金【剧场现场版】曹云金精品对口相声曹云金精选爆笑对口相声,点击题目一键直达:曹云金听云轩小剧场相声精选曹云金相声每周见曹云金经典对口相声(视听双享版)曹云金精品对口相声(剧场现场版)收录曹云金、...听云轩_曹云金皮裤胡同凶宅奇案
曹云金单口相声先睹为快:位于现在西单区域,有一个胡同叫做皮裤胡同,胡同里有一间前后十多进的宅子,谁住在那儿谁就死,恐怖离奇,充满悬疑。经过曹云金讲述改编,将一部凶险疑点重重的...听云轩_曹云金今古奇观之鬼断家私
曹云金单口相声先睹为快:《今古奇观》是一部清朝禁书。其中的故事、小说包罗万象、涵盖古今,既有大气磅礴的历史变迁,也有荡气回肠的人生际遇;既有缠绵悱恻的真挚情感,也有生动细腻的...听云轩_曹云金聊斋志异之辛十四娘
曹云金单口相声先睹为快:聊斋奇女子之辛十四娘,白衣佳人,美丽不可方物,虽然身为狐妖,但心地善良,冯生为辛十四娘美丽善良所动,全心全意的倾慕。冯生与辛十四娘排除万难真情相爱,但...听云轩_曹云金八大棍之戏说张广泰
曹云金单口相声先睹为快:清朝康熙年间,北京通州张姓老板育有三儿,二哥为霸占家产投毒三弟,三弟侥幸逃脱,若干年后,且看回家如何复仇?曹云金经典单口相声&评书系列,戳题目直达:《...听云轩_曹云金三言二拍|曹云金单口|明代奇书曹云金新花式单口正式上线市侩庸俗,悲惨诡异,搞笑幽默,快意恩仇,就等您来!宅家无聊?出门不便?演出不多?明代奇书“三言二拍”系列单口相声线上开演高能反转转不停,...听云轩_曹云金喜聚现场演出音频(曹云金领衔)曹云金精选爆笑对口相声,点击题目一键直达:曹云金听云轩小剧场相声精选曹云金相声每周见曹云金经典对口相声(视听双享版)曹云金精品对口相声(剧场现场版)「喜聚现场」...听云轩_曹云金曹云金评书《青楼梦》(失传孤本)“相声小王子”曹云金联合喜马拉雅推出的独家正版超清《失传孤本-曹云金评说<青楼梦>》全本惊喜登场!厌烦了“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你,赶紧搬上小板凳来听书...听云轩_曹云金隋唐演义之七煞反长安
曹云金单口曹云金最新单口《隋唐演义》独家上线啦!身处乱世,谁能主宰沉浮?风云变幻,演绎英雄本色!历数豪杰恩怨,纵览英雄情仇,开辟大唐盛世曹云金最新单口《隋唐演义》爆笑来袭...听云轩_曹云金郭德纲相声经典本专辑为喜马拉雅【音频独家】节目郭德纲【相声经典】强势来袭!绝对高能!绝对搞笑!免费收听!据说听完这个专辑的人最后都成为老“纲丝”了哦!前方高能,注意收听!记得...德云社郭德纲相声VIP郭德纲经典相声精粹相声是一种民间说唱曲艺。相声一词,古作象生,原指模拟别人的言行,后发展为象声。象声又称隔壁象声。相声起源于华北地区的民间说唱曲艺,在明朝即已盛行。经清朝时期的发...有声读物精粹郭德纲相声十年经典本专辑为喜马拉雅【音频独家】节目郭德纲相声十年经典爆笑上线!为您带来《大上寿》《爸爸去哪》《独占花魁》等高能相声!各种爆笑包袱等你解锁!一次承包你一整天的快乐~...德云社郭德纲相声VIP郭德纲超清经典相声集还在为盗版横行而挠头么?还在为版本鱼龙混杂,音质参差不齐而苦恼么?还在为音频里始终去不掉刺耳的笑声而抓狂么?人人都知道郭德纲,到处都有郭德纲,但是在网上从来就没...德云社郭德纲相声VIP郭德纲经典相声合辑本专辑收集经典的郭德纲相声。郭德纲所演绎的相声作品中,大多数是将原有的传统相声进行再加工,使得其符合当代的社会环境,例如郭的《卖吊票》和《卖...德云社郭德纲相声VIP郭德纲于谦经典相声本专辑为喜马拉雅【音频独家】节目郭德纲于谦经典相声爆笑上线!为您带来《梁山伯与祝英台》《丑娘娘》《吃月饼》等高能相声!各种爆笑包袱等你解锁!一次承包你一整天的快...德云社郭德纲相声VIP经典老相声-郭启儒系列郭启儒(1900年—1969年),北京人,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他的表演捧逗俱佳,台风潇洒,沉着稳健,趣味文雅。代表节目有《熬柿子》(单口)、《关公战秦琼》、《夜...tssmallsheep‘’相关的声音更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郭德纲于谦高清相声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