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老黄历免费测八字批八字1992年国历8月11日12时左右,有姻缘吗?

第一节纪时与历法中国是世界上天文学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历法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核心。引言:中国古代历法是一门很专门的学问,是古天文学的一个分支,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到天文、数学、物理等各个科学领域。中国古代历法不单纯是关于日历制度的安排,它还包括每日中午日影长度和昼夜时间长短的推算;日月交食的预报等等广泛的课题。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古代历法的编算相当于近现代编算天文年历的工作。什么是历法?简单说来,历法是关于时间的计算方法的科学。比如今天是2014年10月*日,有位清末学者是光绪三十三年三月初九日出生的,唐朝从公元618年到907年共统治了290年等等,这些就是时间。这些时间的计算单位和数字是从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三个天体——太阳、地球、月亮的运转周期的比例计算出来的。计算时间的三个基本单位:年指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月指月亮绕地球公转一周,日指地球自转一周。我国古代的各种历法和今天使用的农历,就是阴阳合历。它既要求历法月同朔望月基本相符,又要求历法年同回归年基本相符,是一种综合阴、阳历优点,调合阴、阳历矛盾的历法。关于时间的文字记载:殷墟遗址甲骨文(商)古人最早采用干支记载年、月、日、时。中国古代历法的基本内容干支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取义于树木的干和枝。天干有十:甲、乙、丙、丁、戊(wù)、己、庚、辛、壬(rén)、癸(guǐ);地支十二:子、丑、寅、卯(mǎo)、辰(chén)、巳(sì)、午、未(wèi)、申、酉(yǒu)、戌(xū)、亥。干支记载时间的方法两者之间相互搭配(花搭)天干奇数位和地支奇数位相搭配天干偶数位和地支偶数位相搭配共60组不重复的干支(《六十甲子/干支表》)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生辰八字天干地支纪年法同时可纪年、月、日、时,分别称为“年柱、月柱、日柱、时柱”。此八个字就是俗称的“八字”。一个人的八字就是他出生时间的四柱记录。与公元纪年的换算方法1:首先给每个天干、地支一个编号,从头以4开始循序排下去,天干0后接1,地支0后接1。天干:甲4、乙5、丙6、丁7、戊8、己9、庚0、辛1、壬2、癸3地支:子4、丑5、寅6、卯7、辰8、巳9、午10、未11、申0、酉1、戌2、亥3以公元年的尾数在天干中找出对应该尾数的天干再将公元纪年除以12,用除不尽的余数在地支中查出对应该余数的地支,这样就得到了公元纪年的干支纪年。如2003年,其尾数为3,对应的天干为“癸”;以12除2003得166,余数为11,对应的地支为未。于是2003年的干支纪年为“癸未”年。方法2:天干计算法:年再除以10得到的余数减去3对应的天干字就是干,如不够减,向前借一位。地支计算法:年再除以12得到的余数减去3对应的地支字就是支,如不够减,向前借一位。举例:2008年计算天干:(2008/10)-3=5,对应天干是字:戊即为这一年的干计算地支:(2008/12)-3=1,对应地支是字:子即为这一年的支所以2008年是戊子年一昼夜分为十二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个时辰,简称“时”(相当于今天的两个小时;用十二地支分别代表十二个时辰)补充:西方将一昼夜分为24等份,每一时的长度较中国的时辰短,因此称西方的“时”为“小时”,一直沿用至今。(一)时辰与小时十二时辰制起止汉代命名23135791113151719211357911131517192123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地支纪时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1.一个时辰分为四等份,每一等份称为一“刻”(相当于今天的30分钟);2.一昼夜分为一百刻,一刻约等于今天的15分钟。“刻”的两种分法计时、测时的专用仪器或工具漏壶日晷(又作日规)钟鼓楼(“标准时”作用)钟鼓楼是中国古代主要用于报时的建筑,钟楼和鼓楼的合称。钟鼓楼有两种,一种建于宫廷内,一种建于城市中心地带,多为两层建筑。宫廷中的钟鼓楼始于隋朝,止于明朝。它除报时外,还作为朝会时节制礼仪之用。城市中的钟鼓楼早为专用报时建筑。古代里坊制城市(见里)实行宵禁,早晚击鼓为启闭坊门的信号。建于明洪武年间的西安钟楼鼓楼是现存最古老的实例。此外,唐朝寺庙内也设钟和鼓,元、明时期发展为钟楼、鼓楼相对而建,专供佛事之用。重要性:直接影响农业生产数字纪月:每年的第一个月,又称“岁月”,亦称“正月”(秦时期因避始皇名讳改为“端月”)十二地支纪月(称为“月建”)干支纪月:地支与月建次序一致,但天干对应各月时不固定,五年一循环(二)纪月与历法按夏历,将北斗星的斗柄指向寅的叫正月,卯叫二月,……,丑叫十二月,就称正月建寅,二月建卯,以下各月依次类推。这就是月建。地支纪月111212345678910子月丑月寅月卯月辰月巳月午月未月申月酉月戌月亥月置闰法我国古代长期采用阴阳合历,它根据月亮的盈亏变化定月,平年12个月,6个大月30天,叫“大尽”;6个小月各29天,叫“小尽”;全年354天。这比太阳年(365.2422天)要少约10天21小时。为此古人采取置闰的办法加以调整,开始时每三年闰一个月,五年闰两个月,春秋中叶后规定十九年闰七个月.每逢闰年加的一个月叫"闰月",闰月加丰某月之后叫"闰某月"。通过置闰可使历年的平均长度约等于一个太阳年,并和自然季节大致吻合。置闰歌歌诀闰奇闰奇有妙诀,神仙不肯分明说,甲己二日号符头,子午卯酉为上元,寅申巳亥为中元,辰戌丑未下元节,有时超过近一旬,便当置闰真妙诀.要知置闰在何时,端在茫种与大雪.从汉武帝施用太初历开始,就规定闰无中气之月。此法一直沿用到今天。十九年七闰法是我国古代历法的主要特点之一。二十四节气以朔望月为单位的历法是阴历,以太阳年为单位的历法是阳历,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月份记时按阴历,根据月亮圆缺,农事指导按阳历,根据太阳运转规律。节气实际上是阳历,主要用于指导农业生产,具体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平均每个14天左右设置1个节气歌谣: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公元前104年(西汉),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它和公历时间相对固定: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孟仲季:一年四季,一季三个月,常用孟、仲、季来称呼,例如孟春、仲春、季春。朔:农历每月初一;望:农历每月十五;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上弦:每月初七八日。下弦:每月二十二三日。最早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如《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年号纪年:汉武帝首立“建元”。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明清基本一帝一号,因此亦用年号作为皇帝称谓。年号干支兼用法。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如《扬州慢》“淳熙丙申”,“淳熙”为南宋孝宗赵昚(shen)年号,“丙申”是干支纪年岁名纪年:12颗“值岁星”干支纪年:《六十干支表》,农历仍沿用此法纪年至今动物纪年(三)纪年与年号十二生肖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公历公历是现在国际通用的历法,又称格列历,通称阳历。“阳历”又名“太阳历”,系以地球绕行太阳一周为一年,为西方各国所通用,故又名“西历”或“西元”。我国从辛亥革命后即自民国元年采用阳历,故又名曰“国历”。为与我国旧有之历相对称,故又名曰“新历”。1949年正式规定使用公元纪年。公历的由来公历的前身是古罗马凯撒修订的儒略历。根据儒略历的规定,每4年有1个闰年,闰年为366日,其余3年(称为平年)各有365日。公元年数能被4除得尽的是闰年。儒略历1年平均长365.25日,比实际公转周期长11分14秒,即每400年约长3日。这样到公元16世纪时已经积累了有10天误差。可以明显感觉到两至两分提前了。在此情况下,教皇格列高里十三世于1582年宣布改历。先是一步到位把儒略历1582年10月4日的下一天定为格列历10月1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黄历免费测八字批八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