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北岳麓书院值不值得进去有个“阅读+”项目,这是做什么的?有哪些特色?

在汕头澄海,有一副颇有名气的对联:“礼门辟冠山,亦步亦趋追鹿洞;道岸登澄水,为高为美溯杏坛”。其中的“冠山”,便是有着“澄海第一书院”之称的冠山书院。广东现存四座明代及明代以前的书院,冠山书院是其中之一,为明代澄海第三任知县蔡楠于明隆庆三年(1569年)捐俸银修建,是澄海人文精神的一大象征。本来是一所文化底蕴所在的书院,但近十余年来一直受到违章建筑的困扰,周边环境乱搭乱建现象与书院显得格格不入。经过近一年努力,冠山书院前后的违章建筑终于得以拆除,并清理出约100亩的土地,制订下一步的发展规划。在澄海,不仅政府部门对书院投以关注,社会上也以各种方式关注着书院。8月6日,一场由三位澄海青年策展的展览即将举行。△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展出的《无何有之乡—冠山书院》。这场名为《无何有之乡—冠山书院》的展览曾于今年5月1日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列展,澄海籍的展览筹备者将在原有内容上进行扩展,准备展示冠山书院的历史、周边社会风貌等方面,希望让冠山书院得到更多关注,也希望引发关于书院未来的思考。1冠山书院一度荒废冠山书院位于澄海冠山之麓,其所在的“冠山环翠”是澄海八景之一,拥有秀美的自然风光,园林式的建筑布局,玲珑精美的亭台楼阁。从历史来看,冠山书院可谓是澄海文化的发祥地。宋庆历年间(1041—1048),潮州前八贤之一、宋太子中舍、易学大师卢侗“见冠山山明水秀”,环境幽雅,遂于此结庐读书,后定居于冠山,现在的冠山社区,仍存跃龙桥等与卢侗相关的文物史迹。1563年澄海置县,1572年澄海知县蔡楠遂于神山北麓建冠山书院,教授邑中子弟,为澄海乃至潮汕的文化教育作出了很大贡献。潮学大家、现韩山师范学院校长林伦伦曾在文章中盛赞冠山书院:“澄海人的读书蔚然成风、人才辈出,我认为则得益于澄海冠山书院的良好学风的滋养。”△冠山书院有着“澄海第一书院”之称。新中国成立后,冠山书院曾一度是冠山初级中学、上华中学初中部的教学办公用地,上世纪80年代初上华中学初中部迁址,冠山书院一度荒废。上世纪90年代末,在澄海区政府主持下,冠山书院得到重修。据澄华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陈志伟介绍,当年重修之后的冠山书院,本来规划为景区对外开放,但是苦于周边环境的阻力,使得这个规划不了了之。陈志伟口中“周边环境的阻力”,便是违建。当时,随着冠山乡经济的逐步发展,小作坊、个体户不断增加,加上村里多年未分发宅基地,使得部分居民的居住生活成为问题。这些村民便占据了冠山书院周边的耕地,建起房屋,除了自己居住外,还用于生产,并有一部分租借给外来工,逐渐便造成这一带环境、秩序、卫生情况较差。2违建户从抗拒到自拆去年5月,随着汕头创文强管行动陆续开展并延伸到镇街村居,不少人都在期待着能够改善这座明朝书院周边的环境。△拆违前,冠山书院被违章建筑包围。澄宣供图“虽然今年6月份才最终完成拆违,但实际上,对于违建业主的说服工作,我们早在去年9月便开展了。”冠山社区党总支部书记周书光介绍,在这周边100亩的土地上,共有33户违建户,违建总面积约23亩。“最开始做动员工作时,33户违建户提出两个要求,一是赔偿,二是书院建设到位。为此,澄华街道对违建范围进行细致勘查,做实做细宣传动员工作,为一部分生活困难的违建户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广泛地宣传书院建设的公益性以及文化保护的意义,并发动当地的老人协会做工作;另一方面,冠山社区其他的违建也在逐渐拆迁,做到公平公正。这些工作,违建户看在眼里。随着今年冠山社区完成村两委换届工作,新班子将冠山书院周边的拆违工作视为首要工作落实。“经过努力,这33户违建户全部完成自拆工作,其中一户还是刚花20多万新建的房子,准备给儿子娶媳妇用的。”陈志伟介绍道。同时,为支持书院建设,澄海区粮食局积极主动配合拆除老建筑物,将8400多平方米的储备粮存放处和工场腾出来作为建设用地,为市民提供休闲场所。目前,清拆工作已经全部完成,腾出来的土地将用于书院周边的开发。△拆违后的冠山书院。澄宣供图“我们已经委托规划部门做好冠山书院的设计规划图,书院将以‘冠阳福地,文化澄海’为主题建设冠山书院景区,届时将充分利用天然自然景观进行设计,尊重利用场地原貌,因地制宜打造具有澄海文化特色的旅游景点。”陈志伟说。拆违之后,原本颇受冷落的书院也开始热闹起来。近期,书院内多次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如家风家训书法作品展、艺术交流活动等,还有人选择在此拍摄创文宣传片、小品与写真……3将毕业设计搬回书院在各种文化活动举办的同时,一场由澄海籍青年策展的展览也将在8月6日于冠山书院开幕。3位策展的澄海籍青年分别是清华大学艺术学硕士郭枳彤、中国美术学院艺术学硕士陈婉以及热心于潮汕文创产业发展的设计师张武。他们既是高中同学,又对冠山书院的情感志同道合。△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展出的《无何有之乡—冠山书院》。“最大的心愿,便是这场展览能够让更多人了解冠山书院。”郭枳彤表示。实际上,这次展览是她的毕业设计——曾于今年5月1日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列展的《无何有之乡——冠山书院》的扩展版。这3位澄海青年都不是冠山本地人,但是却对书院有着特殊的感情。在求学时,他们都曾到过冠山书院进行参观,彼时的书院,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书院内外是两个世界,书院内的清幽与书院外的杂乱形成对比。”陈婉说。既是同学又是好友的郭枳彤与陈婉,经常相聚交流自己的学习与生活,讨论各自专业上的问题,面对毕业设计,她们不约而同地想到冠山书院。“既然做毕业设计要花这么多精力,不如为家乡做点事情。郭枳彤以书院为载体做了这个设计研究,我的专业方向是城乡综合营造,研究如何把这个地区盘活出来。”陈婉说。“提到澄海,人们对她的印象更多是高新产业园、玩具之城之类的,我们觉得这些印象缺乏对于当地古老文化的保留,像冠山书院这样的文化亟需保留下来。”郭枳彤补充道。一拍即合的两人,在2015年便开始了她们的冠山书院调研。“从每天上午9时书院开门,到下午5时书院关门,我们都在书院及其周边观察、采访书院周边群众并将访谈记录成册并收集整理资料文献。”郭枳彤说。冠山社区及周边老人来书院喝茶、聊天、跳广场舞等举动令她们记忆深刻。△现在的冠山书院重新开始热闹起来。澄宣供图“虽然说冠山书院是澄海乃至潮汕的文化瑰宝,自古奠定着‘一乡教化’的重要地位,但古人在书院读书,我们可以在里面办艺术展览、诗词活动、作家沙龙或者其他为大众喜爱的文化形式。”郭枳彤说。在她看来,盘活书院,更重要的是回归书院的空间形态,并没有必要刻意将其作为类似于岳麓书院讲习国学的教育功能,“书院精神可以是书院的一部分,但不必非要成为书院的一部分。书院的精神内核也会跟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精彩连连看惊艳!"90后"画家用钢笔手绘英德全景图!妻子这样评价他大广东的文化遗产,有多少你叫得出名字?赶紧来一起瞧瞧“上帝视角”看广州有多美?高楼迷小伙拍下了这些大片……仅凭一个邮编不远万里来粤寻根:把根寻到了,心里那块空缺就补上了他租下家乡30余栋侨房,想用十年时间打造侨房博物馆!这是我们从"新金山"带回的礼物!160年前广东人就到那儿了来源|南方日报文图|许端阳 瞿楚楠(署名除外)编辑|龚春辉校对|陈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岳麓书院值不值得进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