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魅云镜玻尿酸十大排名相较于其他品牌有哪些独特优势?

11月4日,我国重组胶原蛋白赛道龙头巨子生物在港交所主板上市,作为皮肤护理领域的领跑者,公司与重组胶原蛋白赛道内的其他龙头企业如锦波生物、创尔生物等备受市场关注。有数据显示,目前重组和动物源性胶原蛋白市场规模分别为108亿元、179亿元,并且有持续上涨的空间。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至2027年,重组和动物源性胶原蛋白市场规模分别有望达1083亿元、655亿元。缘何胶原蛋白会有如此发展态势?胶原蛋白持续发展的驱动因素是什么?其产业链情况如何?国内重点布局企业有哪些?胶原蛋白又有怎样的发展趋势?今天我们将从胶原蛋白的基本情况概述、发展因素、不同应用场景、产业链分析等方面展开分析,试图全面了解胶原蛋白产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一、胶原蛋白概述1、胶原蛋白简介:维持皮肤与肌肉弹性的主要成分从基础定义看,胶原蛋白是人体和脊椎动物的主要结构蛋白,作为支持组织和结缔组织的主要组分,可起支持、保护、连接等多种作用。对于人体皮肤而言,胶原蛋白在真皮层中含量高达70%—80%,是维持皮肤与肌肉弹性的主要成分,能使皮肤保持结实而有弹性。而随着年龄增长,以及外界因素如紫外线的照耀和体内的氧化作用对胶原蛋白的破坏,人体体内胶原蛋白流失开始加快,导致真皮组织也开始塌陷,皮肤变薄,失去弹性,松弛、老化等。目前已发现的胶原蛋白有近30种,其中I型胶原含量最多,约占胶原总量的80-90%,主要分布在骨骼、跟腱、皮肤(成人)、血管壁中,其质地较坚硬,对皮肤起着支撑作用,在医美注射、化妆品中运用较为广泛;II型胶原蛋白主要由软骨细胞产生,III型胶原蛋白血管中含量较高,作为重要的原料可用于组织修复,改善皮肤干燥、毛孔粗大、皮肤老化等现象。2、胶原蛋白来源分类:主要包括动物源和基因重组两类按照成分来源分类,胶原蛋白大致可以分为动物源胶原蛋白以及基因重组胶原蛋白两类:前者指利用酸、酶解法从动物结缔组织(猪皮、牛皮、驴皮、鱼等)中提取胶原蛋白,其中酸解法成本较低,但存在较高的免疫原性风险;酶解法成本和技术要求较高,但同时获得的胶原纯度高、理化性质较好。动物源胶原蛋白的相关代表性企业包括台湾双美、创尔生物等。基因重组胶原蛋白指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人体胶原蛋白基因进行特定序列设计、酶切和拼接、连接载体后转入工程细胞,通过发酵表达生产胶原蛋白。与动物源相比,重组胶原具有免疫原性更低、较好的可加工性(如水溶性和乳化特性)等优势,但同时存在技术仍待进步、生物活性存疑等不足。目前该项技术在胶原蛋白产业的使用日益广泛,政策端也逐步促进行业标准、规范化发展,相关代表性企业包括巨子生物、锦波生物等。3、胶原蛋白应用场景分类:广泛用于医疗保健、美容护理等领域胶原蛋白的三螺旋构象使其具备了理化支撑特性和生物学活性,使其具备作为人工器官骨架或创伤敷料时促进细胞生长、粘附、与新生细胞和组织协同修复创伤等特性,这让胶原成为一种适用范围广泛的生物医用材料。如下表所示,其主要应用方向包括医疗健康(含医疗美容)、皮肤护理和保健食品等。二、行业发展驱动因素分析1、消费端:受益美丽健康消费升级胶原蛋白产品广泛用于医疗美容、皮肤护理、食品保健等领域,符合当前居民美丽健康消费升级的需求。如在医美领域,消费者的医美消费习惯正被加速教育,未来随着年轻消费者成长后消费力提升以及下沉市场医美消费崛起,行业红利有望加速释放。其中胶原蛋白材料用于填充注射,在泪沟区域具有显著优势,且可用于促进组织再生。如代表性产品“双美”胶原蛋白2009年-2022年,国内临床使用量已超过100万支。而在皮肤护理领域,胶原蛋白材料的渗透率不断提升,以近年来备受关注的功效性护肤市场看: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引自巨子生物招股书),基于胶原蛋白的功效护肤品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16亿元提升至2021年的62亿元,年复合增速38.8%,在整体功效护肤品市场中的渗透率从12%提升至20%,并预计进一步增加至2025年的328亿元,渗透率提升至31%。2、供给端:随着技术升级,产品不断出新当前胶原蛋白产品随着技术升级,优质产品供给也在不断丰富。基因重组技术的成熟也有利于进一步提升产品的安全性及生物相容性。如2021年6月,锦波生物自主研发的三类医疗器械“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冻干纤维”(薇旖美)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适用于面部真皮组织填充以纠正额部动力性皱纹(包括眉间纹、额头纹、鱼尾纹)。3、需求端:医疗健康领域应用为核心,食品及护肤品多元拓展重组胶原蛋白应用:从医用敷料转向医美及功效护肤领域。根据沙利文统计数据,在胶原蛋白的应用方面,2021年中国以医用敷料占据主导,功效护肤占比为43%,考虑重组胶原蛋白与动物源胶原蛋白材料差异,以益而康为代表的动物胶原企业在医疗器械端有较好应用。原料占比变化的同时,驱动终端市场结构的变化,在动物源胶原蛋白产能较为紧缺的情况下,当下市场的应用以高端的生物医用材料为主,而随着重组胶原蛋白的成熟,预计2027年功能护肤市场将成为应用端绝对主导,医美领域占比提升至11%。4、政策端:多措并举推进行业规范化、标准化政策方面,监管进一步明确了胶原蛋白产品的管理规格,原料及质量管控方面的标准,有利于行业的规范化发展,进一步促进商业化应用。如2021年4月,国家药监局公布了《重组胶原蛋白类医疗产品分类界定原则》,对管理类别进行了明确,其中重组胶原蛋白类产品作为无源植入物应用时,应当按照第三类医疗器械管理。此外,2022年1月,国家药监局对外发布YY/T1849-2022《重组胶原蛋白》行业标准,规定了重组胶原蛋白的质量控制要求、检测指标及其检测方法、生物学评价等。三、市场规模分析1、全球胶原蛋白产量稳步发展,天然胶原占主导根据Grand
View Research,2019年全球天然胶原蛋白(动物组织来源)产量规模已达3.16万吨,对应天然胶原蛋白原料端市场规模153.56亿美元,预计至2027年产量规模有望提升至4.43万吨,2020-2027年CAGR为4.31%,对应原料端市场规模达226.22亿美元,对应CAGR达4.96%。2、医疗健康用胶原蛋白占比近50%,未来仍为产业增长主力医疗健康领域已经成为胶原蛋白应用的主力,2019年全球胶原蛋白原料应用领域中,医疗健康(含医美)市场规模达76.04亿美元,占总应用市场比重为49.83%,预计至2027年有望提升至111.17亿美元,2020-2027CAGR达4.86%。3、中国胶原蛋白原料市场发展后来居上,增速超全球平均水平2019年我国天然胶原蛋白产量规模2000吨,占全球产量份额的6.33%,对应胶原蛋白原料端市场规模达9.83亿美元。我国胶原蛋白市场受益于国家政策支持、居民收入水平提升与医美市场蓬勃发展,未来规模增速有望超越全球平均水平,预计至2027年我国天然胶原蛋白产量可提升至3070吨,2020-2027年CAGR达6.01%,对应天然原料端市场规模有望达15.76亿美元,2020-2027年CAGR达6.08%,其中医疗健康(含医美)领域的原料应用规模有望达7.48亿美元。4、胶原蛋白产品:医美与护肤场景下的高增行业胶原蛋白以独特的生物相容性被广泛应用于医用敷料、护肤品等领域。合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使得低成本大规模的生产成为可能,在国家政策与法规的支持下,重组胶原蛋白产品市场规模有望高速增长。据弗利斯特沙利文预测,2021年我国整体胶原蛋白产品市场规模达288亿元,预计至2027年有望增长至1738亿元。5、千亿市场下,重组胶原蛋白最具看点政策角度,通过制定标准、规范行业,推动重组胶原蛋白的研发和成果转型。重组胶原蛋白为新型生物材料的典型代表之一,国家药监局高度重视其标准化工作,过去两年内持续颁布相关法则,通过快速立项、快速制定标准通道,以创新监管思路加快推进创新成果转化。当前国内多个企业均加速部分胶原蛋白的研发及布局。锦波生物作为行业头部“玩家”,推动了行业对于重组胶原蛋白的认知,致力于研发生产以大肠杆菌为表达体系的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巨子生物也围绕大肠杆菌表达体系生产重组Ⅰ型/Ⅲ型类人胶原蛋白,同时也贮备有啤酒酵母菌和毕赤酵母菌表达体系;江山聚源与江苏创建则围绕毕赤酵母菌表达体系研发生产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潜在“玩家”中,暨源生物也布局了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重组类人胶原蛋白的研发生产。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在政策的激励,同时在各大企业加速布局和扩产下,重组胶原蛋白市场将持续增长,推动整体胶原蛋白应用市场的不断壮大。四、细分应用场景分析1、医疗器械:多领域应用,国产品牌或进口替代(1)胶原在医疗健康领域应用广泛,海外品牌占据主导胶原具备了高拉伸强度、生物降解性能、低抗原活性、低刺激性、低细胞毒性以及作为人工器官骨架或创伤敷料时促进细胞生长、促进细胞粘附、与新生细胞和组织协同修复创伤等特性,可用于烧伤治疗、创伤外科、止血应用、眼科疾病、组织工程等领域。就细分领域而言,胶原蛋白应用学科多元化,但产品端以海外品牌为主,倍菱、可即邦、创福康及华龙生物为国产品牌,但应用领域较窄且处于医疗领域中低端产品,胶原蛋白中高端应用中基本由海外品牌占据主导。(2)胶原在医疗领域端应用稳定增长就胶原蛋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来看,其中生物医用材料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功能性及可加工性,可制成维护生命功能、修复、替换或补偿人体器官功能的医用产品,受益于我国的国家政策支持、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升以及行业技术创新等因素驱动,根据沙利文数据显示,我国胶原蛋白在生物医用材料领域的应用已由2017年10亿元增至2021年的32亿元,对应复合增速为33.5%,未来重组胶原蛋白市场渗透率将进一步提升,预计将从2022年的44亿元提升至2027年的199亿,CAGR35.1%。我们认为胶原蛋白具有良好的理化特征,随着技术的发展,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将会不断拓展,包括牙科、脊柱、骨科等领域,预计行业未来将保持高景气。(3)国产品牌:政策支持叠加技术发展,逐步实现进口替代宏观层面:医疗创新为国家战略目标,生物医用为皇冠上明珠。国家科技部“十三五”医疗器械科技创新专项规划中指出,生物医用材料类为五大重点开发产品之一,包括骨科修复与植入材料及器械、口腔种植修复材料与系统、新型心脑血管植介入器械、中枢神经修复与再生材料等领域,胶原蛋白在四大领域均可实现终端产品应用,另推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生物医用材料研发与组织器官修复替代”。海外胶原生产商已在高端医用领域有产品推出,未来科技创新引领国产企业进口替代趋势不可逆,致力于解决依赖进口且价格昂贵等问题。2、医美注射:医美产业繁荣发展,胶原蛋白多元应用(1)我国医美行业处于高速发展期增速高于全球平均由于上世纪中国整体经济一定程度的滞后和对外开放水平限制,国内的医美行业一直处于较边缘地带。随着近年来经济发展国民收入水平提高、医美技术产品革新优化以及人们审美提升对医美持有更开放态度,中国医美行业维持高速增长。2020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预计1549亿元,新冠疫情反复抑制医美消费需求;长期来看,医美消费需求较为强劲,预计2030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将达到6535亿元,较2020年保持15.5%的CAGR高增长。(2)我国医美渗透率较低,未来具有大幅提升空间相较于医美产业更为成熟的美国、韩国,我国医美市场目前渗透率和人均医美诊疗次数显著偏低。2019年我国医美渗透率为2.5%,低于美国和韩国的6.5%和12.8%。2020年美国和韩国每千人医美诊疗次数达47.9次和82.4次,而中国仅为20.8次。医美市场的繁荣受到经济环境、人口、审美文化乃至社会平等状况多维度因素影响,综合多因素影响,未来中国医美渗透率的提升潜力可观。(3)预计未来胶原蛋白或在部分细分领域对玻尿酸有所替代从需求端来看,胶原蛋白和玻尿酸均用于皮肤凹陷处的填充,但胶原蛋白注射具备独特优势,例如可以补充人体流失的胶原蛋白,同时刺激自身胶原蛋白生成,使用胶原蛋白则能够快速修复破损毛细血管、遮盖黑眼圈以及保证填充物自然分布在眼周,注射效果较玻尿酸更为贴合且不易发生丁达尔现象。未来随着技术不断成熟,以及人们对于胶原蛋白成分的认知不断提升,胶原蛋白或在部分细分领域对玻尿酸有所替代。3、功能护肤:医美术后修复叠加功效护肤,行业高景气(1)胶原蛋白多重作用机理,可有效解决不同消费者需求胶原蛋白化妆品应用原理:修护皮肤角质层→改善皮肤屏障→保湿润肤。胶原蛋白的主要作用原理是抑制或灭活MMP,同时为酶提供额外的胶原蛋白来源,从而使身体的天然胶原蛋白可用于新组织的生长,皮肤创伤后,网状纤维在患处通过增生胶原纤维达到愈合作用,有效修护皮肤角质层,改善皮肤屏障功能。活性胶原三螺旋结构与水分子发生水合作用,羟脯氨酸连接水分子形成水合骨架结构,促进胶原的自组装,α-肽链上羟基、羧基和水形成晶格状态,提升胶原热稳定性的同时拥有较好的保湿作用,有效用于护肤领域。(2)医美项目带动术后修复需求增加,医用敷料相关功能性护肤品将随之增长艾媒咨询2020H1的调查显示,中国医美意向消费者中29.1%的消费者选择了医美面膜,排名第一,高于选择精华、水乳和喷雾的人数。从需求、供给端具体来看,需求端,抗衰老需求呈现年轻化,高学历人群熟龄化共促医美大发展,供给端来看,监管从严加快市场出清,未来医美术后创面修复需求增加,在此需求的驱动下用于屏障受损皮肤护理的医用敷料市场将持续增加。械字号的医疗器械产品具备严格的生产标准,并且注册审批具备稀缺性,尤其是二类及三类医疗器械产品,其产品的成分简单但修复能力强,有效契合医美术后修复需求。未来随着应用场景逐渐扩展至日常护肤场景,“械字号”护肤产品市场仍具上升空间。(3)功能性护肤品:长坡厚雪高景气度,医用敷料表现尤佳2020年皮肤护理市场规模已达2769亿元,在肌肤护理重视度提升、多元产品可满足多样化需求因素驱动下,预计行业2020-2025年将保持13.7%的复合增速。海外品牌电商渠道布局略滞后且产品力略不匹配国内消费者需求,2017年随着短视频、小红书、直播等新兴平台的兴起,以薇诺娜、玉泽为代表的国内品牌快速发展,品牌打造叠加消费者教育成果逐渐兑现,贡献国内功能性护肤品行业爆发式增长,2016-2020年复合增速为30.3%,预计20-25年将略降低至23.7%。而用于创口的创面敷料产品增长至2020年的41.8亿,医美术后修复需求叠加敏感肌护理需求,行业2016-2020年保持105.7%的高增长,也孕育出敷尔佳、创尔生物、巨子生物等行业代表性企业,20-25年将保持37.0%的增速至201.4亿元。(4)胶原蛋白产品形式日益丰富,多元化产品出现做大胶原市场除胶原蛋白敷料贴外,含胶原蛋白成分的喷雾、面霜、精华等产品满足消费者多重需求。喷雾类产品的主打功能是补水保湿;面霜类产品主要定位为缓解肌肤敏感,修护肌肤屏障;而凝胶类胶原蛋白产品适用于油皮、痘痘肌的护理,平衡油脂分泌,温柔细化毛孔。巨子生物旗下品牌可丽金、可复美产品较为多元化,面霜、凝胶、喷雾类产品均有涉猎,其主要成分为类人胶原蛋白,较透明质酸具有更好的促细胞生长能力,不会出现动物胶原蛋白存在的病毒隐患和排异反应。4、食品饮料:胶原多领域应用效果优,健康需求旺盛(1)胶原蛋白具有优良特征,在食品饮料领域应用广泛胶原具有以下特性:1)大分子的螺旋结构和存在结晶区,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2)天然的紧密的纤维结构,使胶原材料具备很强的韧性和强度;3)在热处理过程中,随着水分和油脂的蒸发,胶原几乎与肉食的收缩率一致;4)胶原分子链上含有大量的亲水基团,与水结合的能力很强。因此胶原蛋白在保健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包装材料等细分领域有广泛的应用。(2)功能保健食品:胶原蛋白多维度提供营养,利于个人健康提供必需微量元素:胶原蛋白可以降低血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并可增高体内某些缺乏的必需微量元素,从而使其维持在一个相对正常的范围内。胶原蛋白可协助机体排出铝元素,减少铝(老年痴呆症与铝的摄入量有关)在体内聚积。胶原蛋白还有加速血红蛋白和红细胞生成的功能,有利于防治冠心病、缺血性脑病等疾病;保持血管正常功能,预防动脉硬化、高血压。促进肠胃吸收和肝的保护:胶原蛋白在肠胃被吸收后,作为肠道内微生物的营养来源,调节肠道内的益生菌,加快肠胃的蠕动以改善消化和吸收。此外,蛋白肽对胃黏膜和肝能起到修复作用,胶原蛋白肽通过抑制TNF-α的基因表达来调节基因和抗凋亡基因,减少凋亡细胞和通过抗氧化来达到保护肝的效果。改善皮肤状态:胶原蛋白是人体皮肤的真皮层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弹性蛋白一同构成了胶原纤维网状结构,并牢牢锁住水分使皮肤保持弹性和硬度,保持皮肤处于水嫩润泽的状态,口服胶原蛋白及其水解产物,可以部分为肽的方式被快速吸收,靶向性被皮肤利用,显著提升皮肤中胶原蛋白的含量、抑制皮肤胶原蛋白降解、减少皮肤损伤,并改善皮肤的含水量等指标。增强关节、骨骼的健康:胶原蛋白为骨骼提供了矿物质沉积的有机骨架,也有助于骨骼灵活性和强度。当其作为补充剂服用时,胶原蛋白肽可支持骨骼健康以及强健骨骼:通过刺激骨组织内源性生成胶原蛋白,激发成骨细胞以及增加骨量和硬度,同时通过靶向骨骼形成和骨骼吸收来支持骨骼健康。此外,它可以轻松地与钙和维生素D结合,有益于骨骼健康。(3)食品添加剂:肉类替代需求增长,丰富胶原蛋白应用场景肉类替代品需求增长,胶原蛋白应用场景进一步丰富。根据Research and Markets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肉类替代品(由大豆、小麦等植物制成的包括豆腐、TVP、香肠、肉丸等产品)的市场规模为65亿美元,预计到2027年全球肉类替代品市场规模将达到175亿美元,2020-2027年CAGR达15.1%。随着全球肉类替代品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张,未来胶原蛋白应用场景将进一步丰富。(4)食品包装材料:人造肠衣发展前景广阔,胶原膜已获普遍应用传统动物肠制天然肠衣缺乏,人造肠衣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国内目前熟肉行业使用的肠衣,小部分是天然肠衣,而大部分是塑料薄膜等代用品,代用品不能食用,且塑料肠衣不耐水煮、油炸和熏烤。以胶原为主要成分的胶原膜肠衣则可以弥补塑料肠衣的缺陷,且胶原肠衣本身就是营养丰富的高蛋白质食品,在热处理过程中,随着水分和油脂的蒸发,胶原几乎与肉食品的收缩率一致。此外,胶原膜具有阻油、阻氧、阻湿、可携带抗氧剂及抗菌剂载体、保香等功能,可广泛地应用于肉制品、酸奶、药粉和食品配料的包装等。目前,用胶原膜包装的肉食品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经普遍。五、产业链分析1、产业链概述胶原蛋白行业已形成完整成熟的产业链布局,上中下游环节分工明确:上游环节:胶原生产原料供应——胶原蛋白产业上游为从事胶原原料相关的畜牧业及微生物发酵企业厂商,生产环节毛利率约为20-30%左右。当前上游原料种类繁多,供应体量充足,动物胶原蛋白原料主要为牛跟腱、猪蹄猪皮、鸡翅鸡皮、鱼皮和微生物等,涉及企业主要为牧原股份、温氏股份等畜牧业、渔业公司,重组胶原蛋白的原料主要来自微生物发酵企业所生产的毕赤酵母和大肠杆菌等菌种。中游环节:胶原蛋白原料制备和加工——动物源胶原和重组胶原蛋白生产。中游厂商的毛利率在80%以上,大部分头部中游原料厂商同时覆盖下游胶原蛋白产品的生产,如创尔生物、巨子生物、锦波生物等。其中,动物源胶原蛋白厂商固定成本较低,原材料等可变成本较高,重组胶原蛋白厂商固定设备等固定成本较高,原材料等可变成本较低。下游环节:胶原蛋白终端产品应用——涉及医疗健康、皮肤护理及食品三大应用领域的品牌方。医疗健康(含医美)领域:应用场景包括创面敷料、止血材料、药物载体、注射填充材料和注射再生材料等,头部厂商锦波生物、双美生物毛利率可达80%-85%。皮肤护理领域:应用场景为护肤原液、面膜敷料及乳霜等,头部厂商巨子生物、创尔生物、敷尔佳毛利率可达75%-85%。食品领域:主要产品包括人造胶原肠衣、保健食品和食用添加剂等,代表品牌安利纽崔莱、汤臣倍健毛利率可达60%-70%。2、相关分析价值链拆解:中游制造利润丰厚,渠道毛利率可达80+%。以创尔生物及巨子生物的单片胶原蛋白修复面膜为例,由畜牧业或微生物发酵企业处采购的原料成本约为2-2.5元,经中游胶原蛋白厂商制备加工成胶原蛋白敷料后销往不同渠道并触达终端消费者,按经销渠道毛利率80%计算,售予经销商的出货价约12.5元,并经10%的加价倍率售至医美选线机构,再由45%左右的加价率售往终端消费者;线上DTC渠道毛利率可达90%左右,厂商将敷料产品直接通过线上直销触达消费者,终端定价为29元/片,考虑销售折扣与促销活动后的实际成交价约为20-25元/片。产业链垂直一体化趋势延续。重组与提取技术在胶原蛋白产业链中占据关键地位,中游厂商可凭借技术与原料优势进军下游市场并建立较高差异化竞争壁垒,形成产业链中下游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当前创尔生物与巨子生物等头部原料厂商均已成功切入终端皮肤护理市场,建立一体化产业链打造全流程生产能力,在原料端可缓解产能压力并以规模量产释放成本优势,在供应链支撑下可协同各业务发展,结合渠道端布局加速产品商业化进程。我们认为技术与成本是当前胶原蛋白产业竞争的核心要素,打通产业链有望放大厂商在终端的核心竞争力,未来产业链一体化趋势仍将延续。六、未来发展趋势及相关企业分析从胶原蛋白细分应用场景及技术端、需求端、政策端等多方面因素,我们认为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胶原蛋白仍将保持较快增长潜力。一方面来自医美、功效护肤等终端应用场景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另一方面受益自身材料优势,以及技术成熟下带来的品类渗透率提升机遇。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引自巨子生物招股书),2021年中国胶原蛋白产品市场规模288亿元,未来预计以35.16%的复合增速增加至2025年的961亿元。其中头部企业在技术积累、研发投入方面更具优势,且监管也利于行业集中度提升。随着巨子生物近期登陆港股市场,未来资本化也有望助力行业实现更快速发展。1、巨子生物:重组胶原龙头,专业皮肤护理领跑者巨子生物为国内基于重组胶原蛋白等成分研发的专业皮肤护理龙头,2021年营收、净利润16、8亿元。公司从事以重组胶原蛋白为主的专业皮肤护理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2021年公司旗下可丽金、可复美品牌(合计收入占比92%)位列中国专业皮肤护理产品行业第三、四。公司拥有国内首个重组胶原蛋白技术专利,自2019年起成为中国最大的胶原蛋白专业皮肤护理产品公司,目前围绕活性原料技术形成覆盖功能护肤、医用敷料、功能性食品等的多元品牌矩阵。据沙利文数据,2021年公司在中国专业皮肤护理市场份额11%位列第二,其中在功效护肤、医用敷料市场份额12%、9%位列第三、二。受益行业需求快速扩容,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15.52亿元,同比+30.42%,2年CAGR27%;实现净利润8.28亿元,同比+0.19%,2年CAGR20%;公司2021年毛利率、净利率高达87%、53%。重组胶原原料研发起家,科技美学引领、2009年战略转型皮肤护理。2000年公司前身西安巨子生物成立,主要从事重组胶原等生物活性成分研发,公司重组胶原蛋白技术获得行业内首个发明专利,2009年公司依据市场趋势将皮肤护理调整为未来业务方向,巨子生物推出首个中高端的多功能皮肤护理品牌“可丽金”,主要功效为抗衰、皮肤保养及修护;2011年,巨子生物推出皮肤科级别专业皮肤护理品牌“可复美”,可复美类人胶原蛋白敷料成功获批第二类医疗器械,成为国内首款获批二类械的重组胶原蛋白产品。可复美起初为接受专业或医学皮肤护理后的消费者而开发,2015年公司将其扩展至大众市场及线上渠道,此后公司逐步丰富品牌矩阵。2021年公司受药监局邀请参与起草《重组胶原蛋白》行业标准及作为化妆品原料的胶原蛋白的技术要求。产品端,公司已建立覆盖功效护肤、敷料以及功能食品的多品牌组合,在研管线储备丰富。公司围绕重组胶原蛋白及人参皂苷核心原料建立了可复美(皮肤科级护肤)、可丽金(中高端护肤)、可预(抑制皮炎)、可痕(疤痕修复)、欣苷等8个主要品牌,覆盖专业皮肤护理产品及功能性食品,共包含105项SKU。2021年可复美、可丽金、其他护肤品牌、功能性食品营收9、5.3、0.8、0.5亿元,同比+114%、-5%、-11%、-58%,可丽金、可复美位列中国专业皮肤护理产品行业第三、四,可复美品牌电商直销拓展下高速增长,可丽金品牌经销渠道占比较高,预计受疫情等影响更明显。公司在研产品包括53种功效性护肤品(预计48种基于胶原、5种基于皂苷)、16种医用敷料(8种基于重组胶原)、4种肌肤焕活产品、2种生物医用产品、7种功能性食品及3种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其中肌肤焕活产品处于临床阶段。研发端,公司依托合成生物学平台研发多款重组胶原、稀有人参皂苷等特色原料,为专业皮肤护理产品开发提供科技支撑。公司研发人员84名(43名为硕士以上学历)占员工总数的13%,形成技术研究和产品研发两个研发团队,此外与西北大学研发合作,目前已有八项联合研究项目专利。公司在重组胶原、人参皂苷等原料上拥有技术及产能优势,目前已开发四大类重组胶原蛋白、实现5种高纯度稀有人参皂苷量产。公司大部分专业皮肤护理产品中均有包含一种或多种重组胶原蛋白的不同组合,以增强产品的各种护肤特性;过去两年中每年推出近30种新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喜好。2、华熙生物:动物源+重组多维布局,开启第二成长曲线动物源胶原、重组胶原、水解胶原肽多维布局,打通胶原全产业链。8月30日公司举行合成生物科学馆开馆仪式暨胶原蛋白产品发布会,推出动物源胶原蛋白、重组人源胶原蛋白、水解胶原蛋白(肽)等不同种类的胶原蛋白产品。其中在重组胶原领域公司通过蛋白质的分子设计,可以实现28种胶原蛋白定制化的设计和组装,实现不同类型优势蛋白的研发、创制;动物源胶原领域,通过外延收购益而康,实现活性胶原提取产业链布局,益而康拥有胶原蛋白海绵、人工骨等医疗器械产品,有望与公司药械板块实现业务协同;水解胶原蛋白肽领域,公司通过酶工程技术生产特异性蛋白酶,可实现胶原的精准可控酶解。依托透明质酸领域多年的全产业链运营经验,公司在科技研发、产业转化、终端市场渠道及品牌建设方面都建立了扎实的业务基础,公司有望依托胶原原料开发进一步向下游应用领域拓展,开启第二成长曲线。3、锦波生物:重组胶原蛋白领域领先,首个获得三类证企业锦波生物成立于2008年,围绕生命健康新材料和抗病毒领域,系统性从事功能蛋白结构解析、功能发现等基础研究,运用合成生物学实现功能蛋白的规模化生产。公司主营业务为重组胶原蛋白产品和抗HPV生物蛋白产品,具体产品形态包括医疗器械、功能性护肤品、原料和卫生用品,业务重心从抗HPV生物蛋白成分转换为重组胶原蛋白,研发能力贯穿发展始终。而在重组胶原蛋白方面,公司具有行业领先优势,2021年6月,三类医疗器械“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冻干纤维”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是我国自主研制的首个采用新型生物材料——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制备的医疗器械,并被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选入“2021年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十大进展”。2021年锦波生物规模提升、盈利能力改善。公司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2.33亿/yoy+44.75%、归母净利润0.57亿/yoy+79.62%,“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冻干纤维”自2021年6月拿到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后,公司进行较好的临床应用及产业转化,促进营收稳步提升。公司在增加销售费用的同时,营收规模扩大摊薄期间费用,2021年净利率提升至25%。锦波重磅产品成功获批,胶原蛋白领域迎来划时代进步。2021年6月28日锦波生物的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冻干纤维正式获得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是我国自主研制的首个采用新型生物材料——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制备的医疗器械,为相关材料临床应用及产业转化奠定了良好基础。重组III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冻干纤维三方面创新:100%人源:国内外未见其他构建人源胶原蛋白所用片段与人源胶原蛋白对应原始序列100%相同的报道;黏附活性较高:人源胶原蛋白细胞黏附率为天然胶原蛋白190%以上的报道;唯一产业化、胶原结构明确的产品:国外已见人源胶原蛋白具有活性三螺旋结构的报道,但相关研究或无产业化信息,或其结构未收录在PDB数据库,国内则未见具有活性三螺旋结构的报道。锦波生物打通原子结构精准解析→功能区确认→产业化生产链条,全球领先。4、创尔生物:活性胶原行业龙头企业,胶原敷料领先者创尔生物以高活性、高纯度的胶原蛋白为基础,研发出医疗器械、生物护肤品、活性胶原原料等系列产品。自创设以来,经营模式的演变大致经历四个阶段:早期创业阶段(2002年-2006年):公司成立,取得全国首款胶原贴敷料医疗器械注册证(II类),开始正式生产和销售。基础发展阶段(2007年-2011年):着手胶原润眼液、胶原蛋白凝胶、胶原蛋白海绵、鼻炎喷剂、关节腔注射液等产品的研究开发,丰富医疗器械产品种类。培育发展阶段(2012年-2016年):开拓线上销售渠道,设立自有商城创尔美、天猫创尔美旗舰店和皮肤科产品互联网销售平台“云护肤”,成功在新三板挂牌,实现多渠道布局。快速发展阶段(2017年-至今):开设天猫创福康旗舰店,医疗器械转向线上销售,形成规模化、系统化的活性胶原原料、医疗器械和生物护肤品研发、生产及销售能力。从医疗器械到护肤品,打造2X2产品矩阵。公司产品按是否含有胶原蛋白及是否为医疗器械为标准,可划分为2X2产品矩阵:从产品成分看,公司聚焦活性胶原,同时涉足以水杨酸、透明质酸等成分为代表的非胶原产品打造;从产品类别看,公司以医疗器械产品起家,现以“创福康”“创尔美”品牌为依托,聚焦医疗器械、护肤品两大业务,并在主业外打造“healosophy壁然美”品牌布局保健食品领域、围绕基因编辑技术布局精准医疗领域,初探多元经营。研发端:内部分工明确,外部产学研协同合作。对内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与团队建设,17-21年研发费用复合增长30.5%,研发费用率由5.7%升至9.2%;研发团队专业背景及经验丰富,以研发总监雷静为代表的6位核心技术人员率领团队技术攻关,研发人员各司其职,技术管理、医疗器械、生物护肤、精准医疗技术、保健品研发分别配备多名研究人员;对外与高校等外部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连续承办7届全国医用胶原蛋白行业学术论坛。原料供应端:化解两大行业技术痛点,从原料端夯实公司发展根基。公司从原料端开始布局,从牛跟腱中提取活性天然胶原,以六大核心技术解决动物源胶原提取过程中病毒隐患与免疫原性两大行业技术痛点,利用动物来源材料免疫原性清除技术选择性地切除端肽,以高效病毒灭活技术达到病毒降低系数总和大于14 logs的卓越效果,远高于国家药监局《动物源性医疗器械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标准(6 logs),在保障胶原原料安全性的同时最大限度维护胶原结构与活性,原料品质达国际先进水平,从根本上决定产品功效、奠定转化基础,扩大公司活性胶原产品在医疗健康领域的优势与应用。产品端:从开创到引领,从单一到多元。作为国内胶原贴敷料开创者,公司于2004年获得全国首款胶原贴敷料Ⅱ类注册证,并于2016年获得国内首款Ⅲ类胶原贴敷料注册证,2021年再发布“新一代超导高活性胶原贴”战略新品,持续领跑胶原敷料市场。其中Ⅲ类敷料因可真正渗入皮肤,促进角膜上皮细胞增殖分化,较Ⅱ类敷料更具功效与竞争力。未来随多管线系列产品研发推进,丰富医疗器械产品矩阵。渠道端:三级三甲医院强势背书、渠道资源深筑,全链路销售体系日益完善。线下渠道:线下深耕医院渠道,2020H1年经销模式下核心医疗器械产品胶原贴敷料、胶原蛋白海绵71%、99%销往以三级三甲为主的公立医院,广泛应用于皮肤科、整形美容科等科室,截至2019年末,公司产品已覆盖超过320家三甲医院,全国百强医院覆盖率达47%,积累丰富渠道资源的同时获得优质医院认可;线上渠道:线上设店布局,自有、第三方平台双管齐下,2018年创福康天猫旗舰店开设再次刺激线上渠道营收增长,2020H1经疫情催化线上渠道占比攀升至70.7%。销售全链路闭环的打通与线上转移,有望进一步促进线上线下融合、节省经销中间成本,助力公司降本增利。七、参考研报国信证券-胶原蛋白行业专题系列一:胶原蛋白材料风起,应用场景不断开拓国泰君安-胶原蛋白行业深度报告:析胶原机理,观应用蓝海德邦证券-商业贸易行业深度:胶原蛋白系列深度二,下一风口在何方?四轮驱动看胶原蛋白多元发展民生证券-胶原蛋白行业深度报告:“胶”月当空前路亮,未来增长犹可期德邦证券-商业贸易行业胶原蛋白系列深度一:动物源VS基因工程技术对比,看胶原蛋白发展路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玻尿酸十大排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