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不懂问下高地中国四大贡米之乡来自哪里?

我在做律师之前,曾经短暂的做了一阵子法援。那个时候刚通过司法考试,对执业生涯充满向往,对法律服务基情满满……激情。当时我在的法援中心很小,加上我法援中心总共只有5、6个人,还有一个是1个小女生,专业学的不是法律,相当于行政。法援中心案子并不多,科员们天天坐办公室,与其说是律师,倒不如说是公务员。法援中心有个电话,12348,我就负责接听电话。那个电话一天大概能响个10次左右,就是我一天的咨询量。接电话,真有意思!客户问的问题标的额都不大。电话能打到法援去的,都是普通百姓,问的也是柴米油盐这样的寻常生活。和我想象的不同,打12348的劳动纠纷很少(大概1/5),反而是问交通事故、婚姻、继承问题的居多。我记得当时有个部队的当事人,和我一聊就是一下午。我把整本婚姻法给他讲了一遍。接电话的时候,也不是当事人问什么我都会——我完全不好意思告诉人家我不会。所以都是硬着头皮回答。其实我很在乎,回答的对不对。有时候,我撂下电话以后,我还会再去bd,查法条,看其他律师发的博客。然后,发现自己居然给人家说错了,我就非常郁闷,一天心情都不好。一直憋着想给客户再打回去,但是无奈法援的电话是机关的座机,没有来电显示,客户一旦错过,就不再来了。有了前面回答错误的教训,后面再接电话就比较慎重,然后第二天上午,就被一个姑娘给“问住了”。现在已经不记得对方问的问题是什么,但是我是真不会,于是我就给姑娘说:我确实不太会你问的问题,能否给我个你的电话,让我去查一下,回头我再给你打过去。对面马上就答应了我的要求,给了我她的电话。然后我就问隔壁办公桌喝茶的我的大哥,然后又问了我另外一个隔壁也在喝茶的我的另一位大哥,然后又百度了一通之后,整理成了几分钟的文字内容又给姑娘打了过去。姑娘心满意足的听完我的咨询,连声说谢谢。如果你问我,跟这个妹子后来怎么样了,那就说明你们根本不懂我,当年一心修仙……呸……修律师的心情和理想。站在今天,在纯技术层面,我去评价当时我的水平,大概是3~5分之间。满分是100分。你想在技术上给客户100分的回答,大概最少需要3~5年的专业资历,因为我个人感觉没到这个资历的律师基本上在回答客户问题的时候,都处在拿不准的阶段。我不是说某个问题拿不准,而是把客户能提的问题画一个大圆,就会出现一定量的拿不准。而这个拿不准的定义是:在电话里的快速咨询中,能非常快速且准确的回答,给出明确的意见,不能给你机会挂了电话去查。有朋友看到这里要问,徐律师,你莫不是哄我,如果没有3~5年我都不能做到准确回答客户问题,那不是说年轻律师碰到自己不懂的法律问题就没辙了?实际上你没有必要做到技术(专业)上给客户100分的回答。我们应该做到的是服务上100分的回答,而不是技术(专业)上100分的回答。做到技术上100分的回答,这个第一通电话里面的回答,甚至第一次见面给客户的回答——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场景——你在服务上就是60分。我们从事的是法律服务行业,落脚点不在于法律而在于服务,法律本身就是服务的内容。第一次咨询,往往是服务的起点,而不是服务的终点。因为客户还没有付费。当然你也可以说,我们的服务内容就是第一次服务的咨询费,那年轻的朋友我要告诉你,如果你的主要业务来源是客户第一次咨询的咨询费,你可以提前退出律师行业了。对绝大多数年轻律师来说,客户第一次咨询最重要的是给客户留下良好的印象,而不是在法律上做到100%的准确。你需要的是客户委托你,而不是需要客户咨询你。客户咨询你就是为了委托你,你回答客户的咨询也是为了客户委托你。但是如果你真的在电话里做到了技术上100%准确的回答,客户就没必要跟你见面,进而形成委托。这个原则叫“服务价值递减”,是仅限于我们这种服务行业特有的一种情况:卖商品往往不存在这个问题,客户买可乐,绝不会因为你展示了可乐罐子就心满意足。客户要买汽车,不会说试开以后享受到了驾驶乐趣,就不买车。但是聘请律师就会有这个情况,你前期给客户的帮助越大,客户付费的可能性越小。这就是服务价值递减原理。大家要记住这个原理:一切服务,在提供之后就立刻贬值,甚至一文不值。千万不要寄希望于客户会因为你的服务而感激你,因为感激而付费。客户只会为了需求付费。就算你以为某次成单是因为你前面咨询的好,那也是你的错觉,真正打动客户的不是你做对了题,而是客户有求于你。你服务的越多,带来的行为不是付费,而是帮助客户养成习惯性的欠费。客户过去很少和律师打交道,你帮助他建立了双方合作的规则,就是欠费式的合作规则,这个习惯一旦养成,后面就很难修改了。在这一点上,极少有人认真研究,随随便便就敢凭着本能发表一些观点,比如最常见的套路是:我提供咨询展现我的专业性,客户被我的专业性打动,于是决定委托我。这些经验如果你认真研究,你是否相信可能存在着另外一面,就是成功来的偶然,而失败往往是有规律的。我给其他同行经常介绍案子,因为非房产案子我不做,我就要介绍给其他领域的同行。介绍了案子,不成案是个高概率事件,我就喜欢问他们,觉得不成案原因在哪里,知道我听到什么话最多吗?徐主任,我觉得客户提出的某个问题(XXXXXXX),我当时回答(AAAAAAAA),但是我后来想了想觉得是(BBBBBBBB),可能我在这一块如果回答(BBBBBBB)更有可能体现我的专业性,以后我会认真研究一下这一块,争取下一次更加专业。这就是比较典型的,方向错了,越努力死的越快。那么,正确的做法又是什么呢?正确的做法是,在第一次咨询的时候,了解客户的需求,倾听,了解案件的事实,了解客户委托律师的动机、目标,客户需要解决什么问题,以及标的额,综合判断这是一个值得委托的案件,还是一个纯粹的咨询。如果这是一个委托的案件,告诉客户,想办法见个面。比如:张总,您的情况我了解了,您公司在哪里啊?我们约个时间我去找您,或者您方便的话来我们律所如何?王阿姨,你的事情我知道了,你下午来律所咱们见个面吧,这事情不方便在电话里说。这样的例子,你还可以举出一百个。如果客户的事情很小,你会,你就告诉他好了,你不会,怎么办?缺乏实务经验的实习律师在接受咨询的过程中,碰到自己不懂的法律问题怎么办?你就告诉客户:对不起我现在有点忙,我忙完手头的事情给你回电话。这样既保住了你的面皮,又给了你机会去搞清楚自己不懂的问题。其实最好的办法,不是琢磨怎么自己搞定咨询,而是踏踏实实,找一个好的团队。背后有人,是最稳妥的方法。上战场之前有人指点,帮你准备,下了战场有人逼着你总结,看你学到了哪些真本事。你搞出事情,有人管你。这也是老律师的意义所在。我写这里的这些东西,主要是针对那些没团队,或者团队不靠谱的年轻实习律师,如果你有的选,尽量找一个靠谱的团队,避免自己需要在网上问“遇到不懂的问题我该怎么办”。遇到不懂的问题,当然是请教你的指导老师。连个能照顾自己的领路人都没有,全靠自己摸索,就算今天你过了这一关,明天客户来所里找你了,你不还是一样露怯么?踏踏实实熬上三五年,积累真本事,能做到什么都会,并不是为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但是总归比“心里不懂,假装专业”强得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四大贡米之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