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万五千里长征是哪一年开始的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 二万五千里长征是哪一年开始的开始和结束地方


长征是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期间,红军进行的一次战略大转移。
进行战略转移的共有四支红军队伍。
第一支是中央红军(后改称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0月10日由江西于都等地出发,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西的吴起镇(今吴起县),行程达二万五千里。
出发时人数:8.6万,到达吴起镇时的人数约7000人左右。
第二支是红二十五军(后编入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1月16日由河南罗山何家冲出发,1935年9月15日到达陕西延川永坪镇,同陕甘红军会师,合编为红十五军团,行程近万里,是最早到达陕北的一支红军。
出发时人数:4000余人。到达延川永坪镇人数:3400余人。
第三支是红四方面军,于1935年5月初放弃川陕苏区,向岷江地区西进,1936年10月9日到达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一万余里。
出发时人数:8万人左右,到达陕西时人数:1.2万左右。
第四支是红二、红六军团(后同红一方面军第三十二军合编为红二方面军),于1935年11月19日由湖南桑植刘家坪等地出发,1936年10月22日到达会宁以东的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两万余里。
出发时人数:21000人,到达时人数:13300余人。
中央红军的长征路线:从江西于都出发,到达陕西延安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红军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冲破国民党重兵追堵,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克服雪山草地的自然险阻,战胜党内分裂的危机,行程约二万五千里,胜利地完成了长征,实现了战略大转移。
三大红军主力会师时,红军兵力才剩3000余人。
今天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央红军史诗传奇般的长征路。
中央红军长征路线图:
于都→突破敌四道防线→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陕北吴起会师(1935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1936年10月),宣告长征的胜利结束。
下面来详细看一看。
1931年,9.18事变爆发。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国民党军不但拒绝统一抗日,还对红军数次“围剿”。
在当时“左”倾冒险主义领导下,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由此开始了二万五千里战略转移的史诗传奇。
当时的中央红军在中央苏区:江西的瑞金。
1934年10月初,8,6万人的中央红军陆续从江西兴国、宁都、瑞金、福建长汀等地向于都集结。五星处为“于都”。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时,中央红军包括:军委第1野战纵队、第2野战纵队和第1、第3、第5、第8、第9军团,共8.6万余人。
1934年10月17日起,红军各军团陆续在于都渡河出发,开始长征。
1934年10月21日—25日,中央红军突破国民党第一道封锁,到达江西信丰。
1934年11月1日—8日,中央红军突破国民党的第二道封锁,到达湖南汝城。
1934年11月13日—15日,中央红军突破国民党的第三道封锁,到达湖南宜章。
1934年11月27日—12月1日,中央红军血战湘江,突破国民党的第四道封锁,到达广西兴安,伤亡惨重。
红军过湘江后,已从长征开始时的8.6万余人锐减到3万余人。这是“左”倾教条主义领导者实行逃跑主义所造成的严重恶果。
1934年11月12日,中央红军到达湖南通道,召开了通道会议,听取毛主席的建议,放弃原本北上湘西的计划,改向西行。
1934年12月18日,红军西行达到贵州的黎平,召开黎平会议,否定了原定的错误计划,认同毛主席的正确战略,红军继续西行。
黎平之后,红军兵分两路前进,1934年12月31日—1935年1月1日,中央红军到达贵州的猴场,召开猴场会议,坚决执行了毛主席提出的正确战略。
1935年1月2日—6日,中央红军突破乌江天险。
突破乌江天险后,兵分两路的红军到达贵州遵义,1935年1月15日—17日,在遵义召开了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在红军的领导地位,确立了毛主席在红军中的事实上的领导地位。
据统计,遵义会议时,中央红军的兵力总数约为3.7万余人。
遵义会议之后,红军再次分兵继续西行贵州土城。1935年1月28日,红军在土城战役中失利,暂缓原北渡长江计划,准备撤离。
1935年1月29日,红军西渡赤水,撤离战场。蓝色标记为赤水河。
一渡赤水后,红军达到贵州毕节的一个叫“鸡鸣三省”的村子,1935年2月4日—5日,红军在鸡鸣三省召开会议,决定变换了红军的领导人,确定了下一步行动计划。
1935年2月5日—9日,红军到达云南威信县的扎西镇,召开了扎西会议,总结失利原因,解决了遵义会议未来得及解决的问题,决定反攻遵义。
红军从扎西迂回到四川泸州的白沙,1935年2月15日—16日,召开白沙会议,决定二渡赤水。
1935年2月18日—21日,中央红军二渡赤水反攻遵义。
1935年3月10日—12日,红军在遵义县的苟坝村召开苟坝会议,讨论进不进攻打鼓新场的问题,巩固了毛主席在红军的领导地位。
最终红军决定放弃进攻打鼓新场,1935年3月16日,中央红军三渡赤水诱敌向西。
1935年3月21日—22日,中央红军四渡赤水挥师南下,甩开敌人。
中央红军四渡赤水挥师南下。
1935年5月3日—9日,中央红军在云南禄劝县的皎平渡,仅凭7只破船渡过金沙江,甩开敌人两天路程。
巧渡金沙江后,中央红军来到云南会理,1935年5月12日,红军召开会理会议,统一了意志和认识。
1935年5月21日,红军在四川西昌的礼州镇召开会议,确定红军行军路线,正式提出“长征”一词。
1935年5月24日—25日, 红军强渡大渡河,策应其余部队向泸定桥出发。
1935年5月29日,22名红军战士夺下泸定桥,中央红军随即顺利渡过大渡河。
1935年5月31日,中央红军召开泸定会议,决定过雪山与四方面军会合。
1935年6月12日——18日,中央红军翻越位于四川阿坝州的海拔四千多米的雪山——夹金山。
1935年6月18日,中央红军到达懋功,就是四川的小金县,与红四方面军会合。 此时,中央红军人数已减少至2万余人。
1935年6月26日,中央红军在四川懋功的两河口召开会议,决定北上陕甘建立革命根据地。
1935年6月27日,红军开始翻越位于四川马尔康县的海拔四千多米的雪山——梦笔山。
1935年7月,红军再翻越位于四川的海拔四千多米的雪山——长板山,又叫亚克夏雪山,也是红军翻越的最高、往返翻越次数最多的一座大雪山。
1935年7月21日—22日,红军四川的黑水县的县城——芦花,召开芦花会议,统一两大红军主力的行动。
1935年7月,红军再翻越位于四川境内的海拔四千多米的两座雪山——仓德山、打鼓山。
1935年8月4日—6日,中央红军在四川西部的沙窝召开会议,推动北上方针。
1935年8月20日,红军在四川阿坝州的毛儿盖召开会议,进一步统一北上思想,与分裂红军的行为做斗争。
1935年8月21日,红军耗时6天艰难地走出死亡之地的大草地,人员损失惨重。
1935年9月2日—9日,中央红军在四川若尔盖县的巴西乡召开会议,进一步统一思想。
1935年9月8日—9日,中央红军在四川若尔盖县的牙弄召开会议,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决立即北上。
1935年9月12日,中央红军在甘肃的俄界召开会议,反对分裂,坚定执行北上方针。
1935年9月16日—17日,中央红军激战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的腊子口,顺利通过腊子口。
1935年9月18日—21日,中央红军翻越岷山山脉的雪山——达拉山
1935年9月27日,中央红军在甘肃通渭县的榜罗镇召开会议,决定中央红军长征的最终落脚点为陕北。
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在陕西省延安市的吴起镇会师,标志着中央红军长征结束。
此时的中央红军约剩下6000余人。
1935年10月22日,红军召开吴起会议,宣告中央红军的长征结束。一次二万五千里战略转移的伟大传奇就此载入人类历史的史册!
长征结束之后,毛主席欣然写诗一首《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万五千里长征是哪一年开始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