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过度的物质生活会让人越来越发达,人类越来越不幸福?


选择擅长的领域继续答题?
{@each tagList as item}
${item.tagName}
{@/each}
手机回答更方便,互动更有趣,下载APP
提交成功是否继续回答问题?
手机回答更方便,互动更有趣,下载APP
因为中年男人瞻前顾后,不能好好享受当下,欲望更大了,不知足,如果感到累不妨停下脚步好好享受当下的风景。物质越来越富足却越来越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拥有这么多的物质都是靠自己努力得来的,所以工作压力就会更大,心里就会有更大的负担,觉得非常的辛苦。}
专栏/如今社会发展和文明程度越来越高,但为什么人们离幸福却越来越远2023年08月30日 08:31--浏览 ·
--喜欢 ·
--评论
小播读书粉丝:17.6万文章:179
关注今天,我们的科技突飞猛进,社会高速发展,好像人类社会在进步,但是另外一方面,人们却越来越不幸福,不快乐,甚至感到孤独、焦虑和抑郁。背后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人有两种生存方式:一种是占有,一种是存在。马克思说,你存在得越少,表达自己的生命越少,那么你占有得就越多,生命的异化程度也就越高。意思是说,一个人占有越多,实际上存在程度越低,越容易被异化。而相反,你占有越少,表达自己的生命更多,你的生命异化程度越小,而你才能活出真实的自己。一个人越是追求外在物质的占有和欲望的满足,那么他反而越容易失去自身真实的存在状态,会变得无聊、孤独、焦虑甚至抑郁。这跟老子《道德经》中说的“少则得,多则惑”的智慧是类似的。弗洛姆在《占有还是存在》中提出了人的两种生存方式。弗洛姆基于马克思的思想,他对消费社会的反人道、对人的无意识操控等行为,进行了尖锐的批判。弗洛姆的这种批判,在我们人工智能和信息时代的今天依然有深刻的意义,今天随着科技的发展,物质文明程度越来越高,但是人们离幸福好像越来越远,取而代之的是人逐渐被原子化和异化成工具人。弗洛姆说,工业时代给我们的希望和信念,是建立在“无止境的进步”这一伟大允诺的基础之上。我们相信人类必将征服自然,获取物质的丰裕,绝大多数人口将得到最大化的幸福,并且个人自由将不受限制。人类的文明始于人类开始积极控制自然,但直到工业时代来临之前,这种控制都是非常有限的。随着工业文明的不断发展,越发让我们感觉正在通向无尽的生产和消费之路,似乎科技让我们无所不能,科学让我们无所不知,我们正在逐渐变成神,拥有至高无上的力量。我们感觉到了新的自由,成为了自己的主人,我们感觉可以随心所欲。这种“进步”给了我们三种许诺:无尽的生产、绝对的自由和无限的幸福。这其实也是今天很多人理解的“进步”的好处,科技越来越发达,生产的商品越来越多,我们以为这会让我们摆脱束缚,越来越自由,也越来越幸福,我们认为这就是“进步”会我们带给带来的东西。但工业时代没有兑现这个承诺,而在信息时代和智能时代会得到兑现吗?今天随着社会进步,无节制的欲望满足,无益于我们的幸福,也并没有更自由。而相反,在今天的社会,无意义感、焦虑、抑郁、被异化、被工具化和被原子化的感受越来越强烈。这背后是什么原因?弗洛姆从人的两种生存方式进行了剖析,一种是占有的生存方式,一种是存在的生存方式。实际上我们所追求的“进步”只是以我们对大自然的占有为前提的,而且这种占有激发了我们内在的占有欲,占有欲越强,我们的存在度其实是越低的。占有主要是外在物质的占有,占有是索取、外求的过程,而存在是一种不以占有为前提的生存方式,不是占有而是体验,是一个开拓、创造过程。生命的常态是存在,而占有则是一种异态。人作为生活在自然界的社会人,我们身上兼具自然性和社会性,这导致了在我们身上有两种倾向,一种是占有倾向,我们倾向于占有更多资源,这是来自于我们想活下去的生物性需求;一种是存在倾向,也就是倾向于以奉献、分享、创造,它的力量根源于人类生存的特殊情况,以及通过与他人结合为一体,并克服孤独的内在需求。弗洛姆说,生物化的需求并不是人性中唯一的强制性需求,还有另外一种需求,根植于人类模式的本质和生活实践中,那就是:人需要与自身之外的世界相联系,以避免孤独。之前我们介绍过人的两种本能:生存和安全本能,群体依恋的本能。实际上占有就是为了满足我们的生存和安全本能,而存在满足了我们群体依恋的本能。群体依恋是人作为社会性动物,而发展出来的一种本能需求。弗洛姆说,人虽经过了本能与精神的结合,但却失去了本来具有的与自然界的统一性。为了消除内在的孤独和不安全感,我们必须与周围的人和自然界形成一个新的整体。与他人结为一体是人的需要,表现形式是多样的:比如个体与父母、与偶像、种族、阶级、宗教、某一组织都有一种共生的联系。占有和存在这两种生存方式都是并存的,哪一个占据主导这要取决于环境因素的影响。弗洛姆认为,这两种生存方式指导着我们是被动承受生活,还是积极迎战生活。更倾向于满足我们的占有欲望,我们会很容易被这种欲望控制,变得自私自利,而被群体孤立。如果我们生活在一个以占有为导向的社会,看起来我们占有越来越多的东西,但实际上内心越来越不安和惶恐。而生活在一个以存在为导向的社会,成为一个更看重存在的人,则可以获得更加持续和稳定的安全感,这会更好的激发我们内在的创造性、思想性、精神性,并指引我们生活的方向,让生活变得有价值。前面我介绍了弗洛姆认为:爱的本质是付出和给予。占有的生存方式,就很容易把爱变为占有、控制和支配,或者把自己变为一个值得被爱的商品;而存在的生存方式,则把爱视为一种能力,一种主动与他人和群体建立连接的能力,而这才是一种真正的爱。本文为我原创本文禁止转载或摘编
哲学
文化
幸福
弗洛姆
目录------1}
社会环境决定了人的意识。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们都盼着过年,只有到过年,人们才能吃一顿比平时要丰盛的年夜饭。过去一餐丰盛的年夜饭,对于今天的人来说,几乎只能算是家常便饭。进酒店,大鱼大肉,山珍海味,吃得酒酣耳热,没什么感觉。过去的人,一餐年夜饭,就解了人一年的馋。其余清淡的日子,又变成了对下一个年夜饭的期盼。过惯苦日子的人,奢望是多么的可怜。这是艰苦的环境,造就了人的俭朴的生活理念和可怜的满足感。天天吃着鱼肉。住上了新房。使用现代化的家用电器。外出开着小车四处游玩。这些画面,过去的人,连想都不敢想。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将人从贫困压抑的处境中真正彻底的解放出来。我们的欲望,由于疏远了精神的管控,让欲望泛滥,贪欲又被有限的物质所限制。心失去了平衡,产生了欲求不满的焦躁。致使我们的内心感到越来越不满足,越来越痛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过度的物质生活会让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