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奇葩说的意义在哪里》第四季第二集?

好几个答案都说这期是老僵尸们利用奇葩说进行的单方面攻击,但真的是这样吗?我还真不这么觉得。首先说说动机吧,题目是「大家误会我是老板的关系户,我要不要澄清?」他们只谈「误会(谣言)」没谈「职场」是不够切题,但要说偏题也还好,因为职场的误会有其特性,不代表不同情境的误会没有共性得以类推适用。既然误会有共性,那么谈谈职场外的误会,或者拿自身经验做为例子,也就不是那么不能接受了。当然,我们还是可以质疑,这个题目和内容都是想好的,他们不是用自身经验佐证立场,而是为了说出这些话才选择了这个题目,或者明明知道有更好的例子,却还是为了个人利益强行举例——这个可能确实存在,但就像胡渐彪说的:「谣言成立的逻辑只有一条,它可能是真的。」所以,动机来说,可能他们有这个意思,也可能没有,这是个人的选择。--那么内容上面,他们有什么实质攻击吗?他们的内容确实意有所指,大家都知道是在说「他们被冤枉」的经验,可是谁冤枉了他们?谁攻击了他们?真相是什么?其实没有人在说这个,邱晨和胡渐彪谈的还是误会能否澄清的逻辑;黄执中往下讲就是要出口气,他讲杨过小龙女,讲窦娥冤和令狐冲(心中的雪真的很漂亮啊!);马薇薇和颜如晶说的,完全不涉及事实如何,仅仅是个人心路历程。确实,他们在说的时候,全部都预设了「自己是被冤枉的,是别人在造谣」的前提,可是这没有问题啊,题目讨论的本来就不是那些谣言是真是假,而是面对谣言的时候要如何应对:谣言,是讨论的前提。而且就算当他们只是「假设自己被冤枉」来理解,也完全不影响他们要表达的观点,邱晨「证有不证无的逻辑」听起来,也可以拿來帮王梅说话不是吗?黄执中「写长微博伸冤」是说自己,但林正疆又何尝不是呢?他的标题还是洗冤录呢!所以,内容来说,他们当然觉得自己是清白被造谣,但有趁机攻击吗?--我不是因为奇葩说认识他们的,平常也没在看这节目,所以不是很懂为什么很多「奇葩粉」觉得失望,但是从「辩论人」的角度,或者虽然没有在风暴中心,但也差点被扫到的位置来看,我不觉得这期节目是他们在利用自己的人气借机打击异己--至少不像某些答案那么直接的在「阐明事实」,他们说得更多的只是自己的情绪和感想。前妻的事情,星辩的事情,真相怎么样,各自做了什么都没有提。反倒是这边说马薇薇网络暴力、误会夏惟桐、清算武大、各种撕逼报复;邱晨猪队友;星辩赛制和胜负有问题;黄执中不理智开撕造谣。反观徐琪、林正疆和王梅都「只是发了长文」,只有林正疆「做法激烈」,但退出仍然是「心灰意冷」,复出是「亲自辟谣」,怎么徐琪的事情是等待法院判决,这些事情就不是了?比赛视频的流出,对刘杨人格的攻击,甚至是那些「只是发了长文」的长文里面又有着什么,怎么只字未提呢?我也不想站老僵尸,因为那次星辩也弄得我很他妈的不爽,看着世界燃烧更是我的人生追求,但也不是这样玩的吧,还是因为看准了他们在节目里面说不再反击了?--然后,虽然这样说好像不是很好,但我真心觉得这个话题充满了「后设」的趣味,他们不只是讨论谣言,而是自己就身处谣言,甚至因此还会产生更多谣言,整个讨论就是个自我指涉的行为艺术。黄执中的出口气和颜如晶的不敢澄清,是当时,也是现在,邱晨还是要澄清,胡渐彪还是不要澄清。但是最让人难过的,还是薇薇姊,她试过反击也试过放下,可是这个节目却告诉我们,大家都还没有放下,谣言不会因此结束。澄清还是不澄清?辩论结束了,节目结束了。但是讨论还会继续。他们的选择是不是正确答案?咱们慢慢看下去。不过啊,前妻的事情我不了解,星辩的事情从来就不是澄清不澄清的问题,而是「澄清一半」的问题,如果不是当初不把话说清楚,哪来那么多误会和造谣的空间呢?很多事情直到现在我都还是不知道为什么不愿意把话说清楚,只在私下讲,谣言的土壤莫过于此啊!}
第一版标题:【指不定哪天就弃了,且写着】一直以为自己会弃,结果没弃。第二版标题:【奇葩的奇葩说】追到第十期以为不会弃了,哪怕已经觉得不那么好看了,“想看看它究竟会变成什么样” 这种心理也大约能支持我看完这一季我大概是不会弃了。结果改完标题就弃了。第三版标题:【单凭“上进心”的这期就能打四星】出了“剩男剩女”那期重新捡起来看了两期,被“上进心”那期完全抓住,很惊艳的一期。第1期 是你 你会不会选择做单身妈妈回忆了一遍,记忆点不多。只记得如晶说的,如果是主动因为喜欢自由没有束缚的生活选择单身的,那么生孩子是最违背这种生活价值取向的选择;以及张泉灵所说的,有些事不是等外界环境的所有条件都准备好了才能做,而是有这样的需求的人多了,社会慢慢做出改变和调整的。大多数时候,选手和导师只是在阐述自己的论点,少有争锋相对的来往。张泉灵有反驳刘楠说的“做单身妈妈有很多现实问题没法解决,社会还没有准备好” 这点,别的没有印象。罗振宇完全在自说自话,张口就是哪本书怎么说,我/我朋友曾经有一段经历怎样怎样,没有对对手论点的攻击,也没有对己方观点的继承,也没有跳出窠臼到另一个维度,和他做逻辑思维的气质倒是蛮像的。这么搞,很无趣,完全不像辩论啊,像每个人轮流站起来读了自己写的命题议论文。重看第三季,发现录制现场的设计变化也很大。现在一溜一溜的选手在桌子后面坐着,那么多导师在台上坐一排,再来那么两季,就能回归90年代的正大综艺了。换了赞助商,改了主持人,口播的方式也变了,没了花式读广告的环节。没有之前那么欢脱了呢。第2期 奋斗城市污染严重 走吗最后何炅的收尾:觉得陈铭说的蛮好的,希望每个人做出一点努力来改善雾霾。哈? 如此和稀泥且不切核心地就结束了?这次辩论不是围绕奋斗和愿意为奋斗付出的代价嘛。为什么陈铭和艾力的辩论总是那么乏味无趣,因为他们总是在宇宙中心呼唤爱和正能量,而这些积极向上的废话并不能帮助我们在面对问题的时候有更多的思考啊。何炅身上的气质确实也是这一挂的。他是一个很有经验很成熟的主持人,也带有这类主持人惯有的毛病,马东所说的“主持人讲究话不落地”,各种水话片汤话圆场话(且看央视各种尴尬采访)。奇葩说是一档走传统套路的节目嘛?不是啊。那为什么需要一个按套路走的主持人呢。另,神烦罗振宇这个油滑的胖纸,从做的各种节目、产品、说的话都散发着投机和功利主义的气息,贩卖各种用互联网、知识、书籍精缩包装的成功学。他的气质应该是和奇葩说最违和的那一类:世俗。奇葩说一直在传递充满可能性和包容度的价值取向,而世俗背后的正是相反的单一性和不包容。让这一类人加入奇葩说且算是丰富多样性以及包容吧。但带着这种价值取向的导师,是不是能和马晓康一样每每能辟出一片新天地来看待一个问题,至少我是不乐观的。一个在名字里就宣扬了自己的特立独行,用三季的时间确立了风格证明了价值的节目,为什么在第四季猛刹车甚至倒车,不可抑制地在向一开始就摒弃了的各种传统节目的套路和取向靠拢呢。要知道,一夜爆红的节目,真要泥沙俱下,过气也不过只需要几期节目的时间而已。第3期 外卖小哥惹毛我 投诉吗张泉灵怼刘楠怼得好,用户是没有提“建设性”意见的义务的,这是公司里一帮大大小小的产品经理、运营、客服、HR 和老板要考虑的事情。“惹毛” 说明就用户主观感受来说对服务非常不满意,把这种感受告诉平台有什么错呢?整个服务的反馈的机制不是那么简单粗暴,投诉了就会让外卖小哥失业这么简单粗暴。一般的投诉都会需要用户投诉时描述具体情况,甚至后面会跟进做客服回访,为什么?就是为了了解事件的具体过程起因经过结果啊。同时,一般来说历史投诉都会有记录。这些都可以帮助判定这个情况是不是平台认为的情理之内的投诉。有部分用户,特别难说话,好比外卖晚送到1分钟就会投诉,但按二八定律,大部分的用户的情绪阈值还是在正常范围内的。好比,外卖的汤撒出来了被投诉,以及一个投诉常客又投诉了,这类投诉是否该判定为有效,这是平台该考虑的事情。正常来说,平台也应该建立并持续维护一套判定规则。1)安抚用户;2)改进平台机制(优化时间预估机制、更有效的送外卖装备等);3)对被投诉的外卖小哥是不是要惩罚、到什么程度了惩罚,这是好几个层面的事。作为用户,有任何感受,好的、不好的,对产品、平台来说,都是有帮助的,至于怎么从这些反馈中提炼出有效信息,发现问题或者值得放大的点,那就是平台的事了,这么大一帮人呢。 第4期 不给人添麻烦是美德吗黄执中反击马薇薇给力,“该我做的事我不做,让别人做,叫添麻烦”。换言之,就是能自己搞定的,非让别人帮忙。从这个定义出发,请求别人的帮助,不是给别人添麻烦,因为这是自己做不了的事情。不给人添麻烦和能力没关系,和愿意付出的努力有关系,接受别人帮助的过程中,也是可以多为对方考虑,不增加额外的负担的。蔡康永对麻烦的界定是全场最清晰的,麻烦要放在人际关系的远近里考虑,超越人际关系说一些话、做一些事,就是麻烦。这个界定,简单,但行之有效。罗振宇……提了几个观点: 1,1)一般是在别人帮了自己的忙后说“给您添麻烦了”,2)说了这句话也不代表缺德,3)说这是发生了一次协作之后,互相应该表达的态度。 一个个看一下:1)确实; 2)是不缺德,正方也没说添了麻烦就是缺德,做不到“不给人添麻烦”不一定是缺德,也不能证明能做到“不给人添麻烦的”就不是美德,行为的定性不是只有“缺德”“美德”这么非黑即白,还有“中性”“没所谓”“好习惯”“优点”等等其他很多;3)客气话和真实添麻烦不是完全重合的,给人添麻烦了要说这句话,没给人添麻烦,就是一起工作也可能客气这么说一句,不能证明任何问题。2,添麻烦的本质是协作。哈?是在逗我么?协作中的各方不是应该都对目标有所贡献么?协作的各方不是都应该从协作这件事中获益么? 添麻烦也是?添麻烦明明是一方希望另一方做某件事,这件事对自己是有利的,但是可能需要对方做额外的、超出应有付出。这能叫协作?3,添麻烦是最最正常的发行社交货币的方式。好嘛,一来二去就人情就有了。这能说明“不给人添麻烦不是美德”?不能够吧,像如晶说的,增进感情不一定要靠添麻烦,还可以靠聊天啊。以及,更准确地说相互帮助对方做一些事是增进感情的方式,而不是添麻烦。是不是麻烦,要看关系远近。如果关系近的,这压根称不上添麻烦,关系远的,不先掂量两个人的情分是不是到那份上了就瞎请求,是不是增进人情还是两说吧。4,把不添麻烦列入美德要小心,没有民族和文化把它列入美德,因为这不符合人类的基本智慧;然后开始批评考场思维,说进入社会之后,“任何考试,你都可以去抄啊”。没有民族和文化认为这是美德?日本哭晕在墙角。进入社会考试可以抄?我不断章取义,这里的“考试”应该是指“解决问题”,抄?向别人求助、协作,这个叫抄? 好,我不纠结用词,善意地理解这里的意思是不要一个人钻牛角尖孤军奋战。所以罗振宇的意思是 “不给人添麻烦”=不求助、不协作,一个人做所有事到死。呵呵。这概念混淆到外太空了。依然可以用黄执中的观点反驳,求助、协作,你去做啊,可这就表示你可以随便来了?工作上碰到困难新手找老鸟求助,上来就问怎么办,哈?你的思考呢?对现有问题的分析呢?有上网查资料找方案么?对每个方案的利弊评估呢?什么都没有,直接把自己的问题抛给别人,这不是添麻烦是什么?把自己的思考分析都说出来,把能做的都做掉了,这才是不给别人添麻烦的正确方式,而不是宣扬叫人不求助,不协作好嘛。5,学会求助。(讲了两个例子)不想细说了。和上面的论点是一样的。这家伙可真能扯啊,每讲一点就要带上一堆例子,向别人借充电宝啦,马东发微信问意啦,新鲜社会人处理问题的方式啦,《哈姆雷特》里的话啦,上大学前父亲对他说的话啦。大哥,不是随便提个观点,带上例子,看上去很唬人很有“道理”,就能证明观点站得住脚的,要讲逻辑的啊。您这套在《罗辑思维》用用就得了,就别来糟蹋《奇葩说》了。3、4 两期,马东念了一次广告,全马东念多好啊~ 辩题小剧场回来啦,又看见佩佩了~ 也有相互奇袭,不是念完论点就完了。张泉灵的存在感强了点。有罗振宇的节目我是完全不想看的,完全靠对之前节目的喜欢勉强撑着。每听他说一句话就想翻白眼,他还一说说那么长,翻白眼都能翻累。第五期 分手该不该当面说辩论前和林志玲的互动看着有点冷。整场下来蛮正常哒,没有特别想吐槽的点。邱晨、马薇薇正常发挥。罗振宇这期居然也挺在点上,用怎么撩妹来反向解释怎么分手,角度挺好,用具象共情,用抽象冷静。康永老师居然用什么才是奇葩说应该告诉观众的观点来“绑架”观众,有点出乎意料。奇葩说的价值难道不是刺激大家从不同的角度而不是单一角度来看一个问题,倡导多元和包容么。告诉观众什么才是对的,这不就是单一价值观么,这不是奇葩说的初衷吧。 第六期 和老板打电动该放水吗如晶和美玲的发言比较有记忆点。还有肖潇的奇袭,哈哈哈哈哈哈哈。这两期都蛮正常,感觉有恢复到之前几季的平均水准。这几期的背景短片都有佩佩~大爱佩佩~哈哈哈哈哈哈第七期 遇到危险 伴侣手刀逃跑 该不该原谅傅首尔不错,大美玲赞~第八期
该细心呵护还是毁灭高等生物蛋表现最好的是邱晨,观点、娱乐性平衡得很好。跳出窠臼,独辟蹊径解剖观点碾压一众的依然是黄执中。如晶正常发挥。蹦蹦前两个论点还好,第三点讲宠物小精灵有点飘。马薇薇这是什么鬼,drama queen 上身,看得我尴尬癌都要犯了。不过就是《三体》里的暗黑森林法则,地球人“夏虫不可语冰”,没什么新意。几句话就能说清楚的事,演了一大堆。大王,立论太弱了。黄执中说,很多喜欢问“为什么”的孩子,长大之后都沉默了,为什么?就是因为有罗振宇那样的人在啊,因为相当一部分人都是那么想的,他们用自己对未知的恐怖想象吓得瑟瑟发抖,再用这种“承受不起的结果”去吓唬其他想要保富有好奇心,想要探索未知的人。有些人,不是死于自己的冒险选择,而是被自己和周围的人用各种恐怖想象吓死在探索开始前的路上,是被生生吓死的。他们用“安稳”和“保险”做诱饵,拿各种可怕结果作为恐吓,将那些好奇心扼杀在萌芽阶段,并告诉他人,这就是“现实”,这才是“成熟”。试过的人才会知道,或许有风险,但绝对没有“恐惧”本身更可怕。吐槽。可以不要强行捧场么,全场可以称作“高级”的也就黄执中、邱晨、如晶那些论点。其他有些还是省省吧。蔡康永老师这次是强行站在地球中心呼唤爱啊,马薇薇和罗振宇都是陈词滥调。你们好意思在现场喊“高级”“哟~~”么,这对是对那些真正对人有启发的观点的侮辱。马东东在结尾的广告贯口一如既往的棒~ 讲真,我要是广告商,我也喜欢马东这种一本正经无缝从观点论述到花式广告。何炅好在知道自己花式广告不行,没有强行学马东,还是模式化地感谢赞助商,算有自知之明。开头“掏出来搞事情” 那段强行了一下,还是有点尴尬的。第九期
父母提出要和老伙伴一起去养老院,我该支持还是反对?印象深刻的是黄执中说的:很多时候,我们会猜对方在想什么,话讲三分,七分靠猜。如果可以坦诚沟通,真正地坦诚,而不是马薇薇说的那种“为子女着想”的“懂事”,问题很简单,尊重对方的选择就可以了。陈铭说的也值得一想,老一辈晚年享受菜市场的烟火气和含饴弄孙,究竟是他们自己的愿望,还是我们和社会只给了他们这个选择,或者说只展现了这种可能性?有一部分老人真心享受这些,能代表所有的老人都“应该”这样么?马薇薇这两集是怎么了?上一集 drama queen,这一集大打感情牌。不是说她感情不真挚,能感受到她对父母的心疼是真心的。可这不是马薇薇啊。前几季里彪悍的逻辑去哪里了?这两集把演和眼泪的成分剥除掉,立论和观点其实挺弱的。第十期
好朋友一直坚持一个不靠谱的梦想,我要不要劝阻ta?少有的几次被陈铭打动:谱是什么,谱是乐谱…靠谱的意思,就是按照那个歌单弹,不靠谱的意思就是不按那个单子弹,你按人家的单子弹,永远弹出来的是人家的歌,不靠谱的弹法,才有你自己的乐章。……人世上没有事是有意义,意义都是人赋予的,而坚持本身就是一个无比闪亮的意义啊。一些没有那么犀利/透彻/与众不同/能让人想一想的点,真的不用强行“捧”,喝彩加鼓掌的,看着真的很尴尬。早几季,喝彩和鼓掌是因为真的被观点震住,心里在感慨“这TM也可以,神角度啊”。眼下不是这种场景,就不要尬观众了。是全线不在状态么,马东东这几集广告贯口都看得我有点尴尬。导师辩论也没以前好看了,还是蔡康永和矮大紧有火花啊,针锋相对,棋逢对手,都会跳出辩题本身的维度来看问题。矮大紧不在,康永哥都没激情了啊。讲道理,为什么需要这么多导师呢,为什么要有“下场导师”这种设置呢,如果只有下场辩论的导师发表观点,那不下场的导师就是摆设,和嘉宾没什么两样,也不能当主持人,已经有何炅了,可是如果像现在这样下不下场辩论都发表观点,时间给得还差不多,那不就是四个导师轮流说一遍自己的观点么,观点之间也很少碰撞,就是说说自己的想法。鸡肋啊。跳了六期。第十七期
“剩男剩女”找对象该差不多得了吗胡渐彪:一个人孤独终老可怕吗?很可怕,但是更可怕的是,两个人一起孤独终老。…… 你差不多得了,你解决了你的孤独吗?你只不过是把一人份的孤独培养成两人份的孤独。你也许差不多得了,你不再alone,但是你会lonely,这是比一个人孤独更可怕的一种情况。什么叫做貌合神离,同床异梦,这就是两人份的孤独。你想想看,我们家里买家具,例如说买一张睡床,你会不会说差不多得了,你不会。你会躺躺看,它会不会舒服,因为你会知道,你每一晚,和它一起入睡的时候,它那个不舒服,会让你彻夜难眠,你连一张床都不愿意差不多得了,然后你把你的伴侣,看作比一张床还不如。看到灵魂有默契的人在一起的时候,我想你和我一样,都会歆羡,我们都会想,如果我有多好,那只不过代表着我现在的幸福不是最幸福的状态,但是我生命无缺,我坚持这个标准虽然会让我没有办法过得更幸福,但是起码我不会害自己也害别人……如果我心中坚持的这个标准会变的话,我早就已经不是单身了,你明白吗?我耗了40年时间来坚持这个原则,我告诉你很可贵的一件事情是什么,我很庆幸我在40岁前,我终于知道,我自己是谁,我要什么,我喜欢什么,你知道我有多感恩这件事情吗,一个人一辈子,能够用40年时间找到这一点,我觉得是恩。然后你现在告诉我,为了找一个伴,你要我把我自己的人生找到给我自己的答案,一切推翻重来,你不觉得你的建议给我很荒谬吗。肖潇:对方为了思达,扔掉了那张单子,这说明什么,他爱你比爱他自己都多。你的另一半为你放弃了标准。为了合群,你可能只为了融入大家,你可能只是为了辩论场上听到对面秀恩爱的时候,你自己不至于那么苦逼,但是,当你找了一个类似合群的人,你可能结束了短暂的单身,但你开始了两个人长久的苟且,你真的值吗?对面刚才说,我们这边只是告诉你,这么做不对,你们没有提出方法论,他们提出了方法论,差不多得了,但是我要问大家,爱情有方法论吗?爱情有固定解答吗?“剩男剩女”你可以接受它,差不多得了,你也可以接受它,但是当这两个词出现在同一个句子里的时候,有人让你接受它,它否认的不是你的单身,否定的不是你的爱情,它否定的是你的人生,他不是觉得你的爱情差不多得了,他是觉得,你这辈子也就这样了。张泉灵:假定你决定要生一个孩子,你能接受你的孩子有你那一半身上所有的缺点的时候,你就可以结婚了。和一个人在一起之后...大多数情况都是减分项变多了,你一开始看到的都是他最好的那一面。门槛外头,千万不要差不多得了,跨过门槛之后,很多时候是差不多就得了。
我们到底为了什么结婚。问自己一个问题,你结婚是为了取悦自己,还是取悦别人。只要这个答案的所有,是为了别人,为了父母,为了朋友的关注,为了周围人的评价,那把你的脚收回来,我不同意,差不多得了。第十八期
没有上进心我错了吗奇葩说第4季_20170527期:http://www.iqiyi.com/v_19rr7cty30.html整一期都非常精彩。笑也笑了,也被打动,看如晶那段泪崩,赞成飞飞说的选择的自由,也觉得蔡康永说的有道理。然而五体投地的佩服,全都献给了马东,说出了新的维度和态度。第二十四期
我们最终都会成为自己讨厌的人,是坏事嘛奇葩说第4季_20170617期:http://www.iqiyi.com/v_19rr73y7ec.html终极辩论,历届奇葩王对战导师。心目中本季top3精彩的辩论之一。}
最先在爱奇艺点进《奇葩说》的页面,是我在首页看到了“是否要炸死贾玲”的一句宣传语,我是抱着对贾玲的喜爱和对这个节目的好奇点进来的,看了没有二十分钟就关掉了,当时具体是出于什么目的关掉我已经忘记了,可能是觉得这个叽叽喳喳的节目不太适合我吧。后来某一次,我还以大学生的身份上课的时候,掏出了手机,当时除了认真听讲之外好像做什么都可以,所以我又重新点进了《奇葩说》的视频页面,点开了那集“要不要炸死贾玲”。如今在豆瓣评分高达9.1分网络综艺《奇葩说》(第一季)早早已经结束了,四年了,但是它仍旧无疑是我个人最钟爱的一季,那个时候选手们都还青涩,都还本真,我作为一个观众在观看这些“奇葩们”肆意挥洒自己的词汇量和脑洞之光的时候,某种异样的“探索快感”和“发掘快感”充斥我整个酣畅淋漓的观影体验:我不知道节目中的范湉湉下一句会说什么令我发笑、不知道肖骁会用什么金句泼妇骂街、不知道颜如晶怎么力挽狂澜、更不知道最终马薇薇会如何在我的立场一会儿一摇摆的情况下强势将我的价值观颠覆到某一方去……我从来不知道,一个简简单单的话题会有这么多的看法和观点,不知道一句话翻过来倒过去意思会有天差地别,不知道语言和思维的魅力也可以如此令人着迷……综合整个五季的辩题来看,其实第一季尚处在市场开发和试水的阶段,辩题都还是中规中矩但是却具有无限探讨潜力和价值的,比如“你爱的和爱你的”的感情问题、“牺牲一个还是牺牲一批”的道德问题、“大城床还是小城房”的人生规划问题、“职场潜规则用不用”的工作职场问题……等等。但是到了第二季,很明显的,整个节目已经偏向于“猎奇”风了,首先请来具备并没有太多现代年轻人可参考价值思维的金星来当导师已经看得出来,第一季中酒肉世俗的高晓松有多优秀了,而辩题方面则更为骄纵大胆,除了那两期已被早早下架的“要不要向父母出柜”、“好朋友能不能约”之外,“能否接受开放式婚姻”、“恋爱中要不要有备胎”、“整容能帮你成为人生赢家吗”、“丑闻主角活该被万人虐吗”……没有看过第二季之前,我从来不知道如此小众的话题能够搬上台面来谈,即使这个节目是个网综,但你依旧是热播期间成天上微博热搜、上爱奇艺首页的王牌综艺啊。其实作为其中某些话题的当事人,笔者本人其实是很敏感也很厌恶于将这些心头之痛歇斯底里于人前的,目前普遍国人的思想也并没有达到这季节目观众的精神准备要求。其实也会有人在说,“能把这个话题拿出来谈就已经是进步”,但是宁可相信这么所谓“正能量”的论调,我更愿意相信自己的第一直觉,站在这些话题被讨论的主角的立场说一句,有些话题仍旧是敏感的,当某一天你作为一个猎奇的特殊对象被一群局外人讨论,将整个话题的价值层面的内容宣导构建得远远超前于目前我们能够付诸实践的操作范围,手头所得到的东西,仅仅是被鼓励的精神愉悦,面对无能改变的大环境,只能叹一句虚无而延展不了任何的现实行为。《奇葩说》这个节目自身的影响力还没有沉淀下来,却要强行急功近利地着急要挖掘小众舆论、扛起公众舆论、开化国民思想的大旗,导致后来第三季、第四季,到如今的第五季,话题内容急剧滑铁卢,越来越不高不低、不伦不类、不痛不痒,其根源都是由于第二季的“猎奇”试水惨败。第三季、第四季相对来讲算是比较中庸的两季了,话题讨论偏实用偏大众,选手们的风采展现也都开始渐渐走向专业辩论风格,那些具有过强个人特色、偏离普适综艺效果的选手则被远远甩在“老奇葩”后面,两季到最后,俨然已经重新变成了自第一季延续下来的“老奇葩”们的战场。但是相对来讲,前四季依旧是统一规划的“奇葩”风格,平实的话题中求变数,变数中上价值,价值外求普世。而第五季,作为全新的一季,它已经完全向主流综艺实施妥协。观众在观看《奇葩说》的时候,不止被选手们纷繁的辞藻感动,还要为话语外功利性的赛制闹心,这种包含“淘汰”、“车轮战”、“即兴发挥”等的紧张赛制,已经严重弱化了原本《奇葩说》想要带给观众的思想层次性、逻辑性,观看第五季的观众很容易就被选手“讨巧式”的花里胡哨的、综艺性极强的演说而误导,你往往记住了你哪里笑了、哪个梗学到了,而忘记了这个人到底在说什么。虽然我仍旧在坚持看《奇葩说》这个节目,但是其实它早就在我的心里变了味道,除了上面我提到的坑人的赛制遮盖思想的高度之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它其实从很久之前就已经远离了初心。最明显的一个地方就是陈铭。其实陈铭第一季就来参加《奇葩说》了,他是作为“教练团”的队伍一员与奇葩辩手正面开杠的,到了第二季成为了常驻辩手,在马薇薇、邱晨、肖骁等人的言论引导下,我仿佛潜移默化地也就默认接受了陈铭“鸡汤王”、“睁着眼说瞎话”、“宇宙中心呼唤爱”等等的人物标签,但是有那么一期,我印象深刻,那期辩题是“好朋友到底能不能约?”马薇薇那一期还在说着一些为了赢得辩题而逐渐走向濒临人类道德底线边缘的言论:“你愿意为你的好朋友,上刀山、下火海,她能比刀山还难上啊?……行走江湖,义字当头啊!”可能我个人对于辩论圈的套路和规则不太熟悉,但作为单纯的这个节目的观众,当时的感受就是马薇薇仿佛一个辩论的“机器”,一个为了迎合流量话题的需求而不顾三观和底线的强行把场子撑起来的人,那是我第一次看这个节目觉得三观崩了,一句话也没听进去的一次。但是陈铭接下来的一段话让我记到了今天:“为什么我们人类进化到了见到路上的心仪对象,得以控制住自己的肉体?我们心里的那一点点觉得不太对,是不是恰恰就是我们区别于六百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区别于路上见到的猫猫狗狗,那一点点不同呢?是不是那一点点不同让我们人铸造成为人呢?我最后一句话是,如果我们要那么轻松地去僭越,我们是在走历史倒退的倒程。”接下来马薇薇又重新解读了人类的“道德”革新方向,甚至搬出了《老友记》的例子,但是仿佛我作为一个观众在听了陈铭的一番言论之后再也听不进去了马薇薇的话,陈铭的一连串的质问不只是对于这个逾矩人类道德底线的辩题的怀疑,也是对整个《奇葩说》这个节目的拷问:如此非主流化的稀释传统、重构人类道德、以讨巧小众群体的形式解读人类命运的大方向真的是对的吗?《奇葩说》最原始的节目灵魂是在于提供了一个自由的舞台供各式各样的人发表言论观点,以一种“思想大杂烩”的方式去串联更多人类思维的可能性,但是节目越到后面,越开始强行上价值、强行聊形而上,矛盾的是,在“好朋友能不能约”这种伪道德的辩题里,真正该像陈铭一样聊聊形而上的时候,马薇薇竟然还跑出来质问陈铭一句:“陈铭,我觉得你讲的有点严肃,但是并不深刻,人类新的道德……BLABLABLA”人类新的道德进化的方向就是小众的“道德”吗?《奇葩说》所倡导的提供“多元化”思想的平台怎么变得越来越靠近于将小众思想“主流化”呢?“好朋友都能约”、婚姻可以开放式、是同性恋就一定要向父母出柜……这么恐怖的价值观是谁教你的?不是当事人的各个辩手为了赢得比赛,在公共场合站着说话真的不腰疼吗?被贴了三季标签的陈铭,到了《奇葩说》的第五季,也就是11月3号,昨晚的那一期,算是真正凭借实力为自己平反了,“油腻到讨人喜欢”也上了微博的热搜,可能陈铭在各个辩题中的选题都有一定的讨巧成分,我身为一个本就有一定世界观、价值观的成年人,自然愿意在针锋相对的、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有我自己的立场,更倾向愿意听到我想听到的话,这也是我这几季一直为陈铭不值的原因。陈铭只是说了大多数人想要听到的话、能够实际操作的话,而这种被冠为“鸡汤”的言论,却长久在《奇葩说》被压抑着。《奇葩说》渐渐偏离的初心,便在这里。昨晚看到臧鸿飞在“要不要容忍伴侣婚姻中开小差?”这个辩题里都开始大上价值,聊形而上的矛盾观,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我们开始渐渐消解权威、定性问题的正误,而否认个体的多元……说实话,这个言论并不难理解,也很容易与这个辩题联系上不算跑题,但是问题就是他说的这一大堆,明显不像是臧鸿飞能说出来的话,我不会否认他的努力、否认别人的支招,不会轻易通过这简单的一场比赛定性飞飞开始走专业辩手的高大上价值观的道路了,但是这还是《奇葩说》吗?飞飞你还奇葩吗?为了当三辩,开始说着自己可能都不太同意的观点,累吗?你还记得你前几场那些直男癌教科书一般的言论吗?这真的是一个人说出来的?如果要选择相信你努力了,我宁可相信你还肤浅着。曾经梳着脏辫,大骂“婚礼就是一场大型庙会”的臧鸿飞也开始上价值了,每个选手、包括整个节目、后期剪辑都开始倾向性地将重点从紧张的赛制抛出开外,讲上那些看似有理实则空洞无味的形而上了。“奇葩”们不奇葩了,是个很大的问题,辩手们要不然词语空洞得只剩段子,如3bangz、未来星、付首尔,要不然就只剩口号,如未来星、欧阳超,要不然就全是形而上,如马薇薇、黄执中,原本那个“百花盛开”、“百家争鸣”的《奇葩说》却变成了如今的水平高低断层严重、主题流程仍旧靠那么几个老选手拖动的形式。(把李思恒淘汰了的垃圾赛制已经不想吐槽了)在舆论仍旧保守的大环境下聊着不痛不痒话题的《奇葩说》,还能走多久,我不知道,凭借着这些坑人赛制、同化价值的舆论流量还能火爆多久,我也不知道,但是不管我前文如何地批判它,它仍旧是我心中最好的网络综艺,真正做出内容、有价值的网络综艺。批评还是要批评的,但是依旧按时看贡献流量和点击还是要做的,《奇葩说》,I'M WATCHING YOU.喜欢赏鉴内容的小伙伴记得点个赞、关个注、留下个好评哦~靴靴公众号:dogmovie12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奇葩说的意义在哪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