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有哪些 探索世界十大图书馆的阅读指南?

我推荐《大国重器》,高中生或者像题主一样对科学感兴趣的读者都适合看。即使你不了解科技工作,但这些名字总有几款并不陌生——“悟空”、“慧眼”、“天眼”、“墨子”、“嫦娥”、“长征”、“天问”、“九章”、“祝融”、“蛟龙”、“北斗”......刻着中华传统文化烙印的词语,和这些代表前沿科技的大国重器对撞,产生了只有中国人才能意会的奇妙反应。这是中国人才能懂的浪漫。因为是从事地理教学工作,我国许多大国重器,都与空间探索和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息息相关,我特别希望有一本书能把近些年来科技前沿重要装置和应用汇总起来,进行生动、全面、深刻的讲解,因此,我特别期待《大国重器》这本书,它和我的教学工作关联性较强。地理课程内容,努力呈现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社会、生态等发展的新成就、新成果,充实丰富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相关内容。——《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所以,反过来说,如果是高中生来读这本书,也会在潜移默化中积累物理、地理、生物、化学等学科知识,同时,也会看到当下中国科技实力的背后,有科技工作者的巨大付出和不懈努力,感受到这一路走来的艰辛。知乎001号员工@周源 在序言中写道:“如果能够吸引手捧本书的读者对大国重器有一个初步认识,启发青年读者爱上科学,并以投身科学为理想,我们的努力就没有白费。”看到这,我很感动,这就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知乎在做一件好事。我能做的,就是让更多人看到这件事。这本书装帧精美,印刷质量好,共372页,优选50项大国重器,分四个门类,一一展开介绍,可谓详实。每一个大国重器,大致从概念科普、原理释疑、特点介绍、建设过程、意义成就、科学家故事等方面进行介绍。比如《20五星红旗点亮星空:中国空间站》,有以下小标题:中国为什么要建自己的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哪些技术是中国第一的?“天和”核心舱有哪些黑科技?“天和”核心舱的发射对中国有什么意义?中国空间站大事记科学家故事——空间站总设计师是怎样炼成的。我大致梳理了几个与地理相关的问题,都能在书中找到答案或者得到相关线索。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为什么选址稻城海子山?锦屏地下实验室为什么要选址在地下2400米的深度?什么叫空间天气?子午工程对研究空间天气有什么意义?火星大气和磁场有何特点,对“天文一号”又有什么影响?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潜入深海的目的是什么?如何测碳?卫星怎么测碳?高分辨率遥感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大型特种用途水陆两栖飞机“鲲龙”的设计难在哪里,又有什么应用?为什么要开采可燃冰?白鹤滩水电站的建设意义有哪些?对地理环境又有什么影响?港珠澳大桥建设经历的困难和建成后的意义是什么?恶劣的自然环境对共玉高速公路的建设有何影响?又是如何克服的?什么叫垂直农场,当前的垂直农场又融合了哪些“黑科技”?......这些问题,说不定就会出现在未来的地理考试中。为了方便读者理解,本书图文并茂,每一节至少三四张图片,有的是为了直观展示的示意图,有的是分布图,有的是结构图。中国天眼结构图锦屏地下实验室截面图核聚变能量示意图看 @周源 在序言中写还会出本系列下一本的科普书籍,爱之深,责之切,我这里提两个小的建议,希望能在下一本中看到进步:文案还需要更加通俗和生动:写科普很难,专业的内容让并不专业的人看懂,就要用更多的修辞手法和更直观易懂的表达,该省则省,夹叙夹议,时不时再有一些抓住人注意力的表达。科普书就要在吸引读者与科学表达上把握平衡点。这其实对写作有很高的要求。本书每篇作者都不一样,每篇文章的可读性也有差异,有的内容对普通读者来说,还是有些艰深平淡。如果要赢得更好的口碑,文章还是需要多磨一磨。插图还可以更加真实和精美:本书插图都是手绘的示意图,可能有些大国重器是不方便使用真实照片的,但是并不是全部吧,如果有实物照片会不会更真实和震撼呢?坦率地说,即使是手绘图,也和 @星球研究所 的《这里是中国》系列存在差距。《大国重器》真的是特别好的选题,知乎也是本着启发青年爱上科学的目的出发的,特别希望能够在这个题材上,再继续深入挖掘,精益求精,做出经典书籍,续写“我们能为实现科技自立做些什么?”这一问题的精彩回答!加油,知乎! @知乎图书 这两年,一旦说起科技,科学,有四个字,相信对大家来说都可谓是如雷贯耳!虽说如此,但对这四个字的概念,除了航天器,空间站,火箭,航母之外,还有什么呢?咦,是不是这么一想,还真想不出别的什么玩意了。那难不成咱们这么大个国家的“重器”就只有这么几个吗?反正我是不信的.....于是乎,我干脆直接弄了一本书来学习。怎么说,是不是严丝合缝的切题!咱先不说别的,光是我前面的这个问题,这本书的目录就直接把问题解决了,为啥?你们自己看我就说嘛,咱们中国的“重器”怎么可能只有航天,航母这两个领域。光这么一扫,光是能被称为国之重器的东西,从天上飞的,到海里潜的,从芯片到基因测序仪,从光学到建筑学,那真的是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啊。这书,你别看这么厚,加上选题貌似很严肃,但实际上是一本不折不扣的针对小白的科普书。我读了一部分内容,虽然在有些细节上还有提升的地方,但总体来说,瑕不掩瑜,是一本优质的科普读物。首先,最值得表扬的地方,绝对就是书里精美的插画了,要知道这些东西那都是各个学科的最前沿技术的大合集,光靠文字,是很难想象出实体的样子的,甚至有些技术细节,照片都没办法拍,必须靠插图来进行说明讲解才更容易理解。而这本书里的插图绝对能够算得上精美其次,在内容层面,一个好的科普内容,就是在不失真的前提下,用尽可能简单的形容来让大家来理解。就此,我还专门很仔细的读了一下关于我们行业的相关内容,不得不说,前面的这两点都算满足,尤其是一些细节(比如下面右边这个DNA螺旋图,右边的碱基专门是倒过来,这一点更能凸显出DNA螺旋结构的三维空间构想,我看过很多同样的内容,便于阅读,两个互补配对的碱基都是正向排列的。)而里面我最喜欢的部分,就是每一个项目的介绍,都有时间轴的内容,来方便读者了解整个项目的来龙去脉,与历史发展,这个真的赞,再次比心!当然,瑕疵还是免不了的,尤其是对于这种前沿科技的内容,即便编辑已经尽力了,但肯定很多概念也没办法完全能很直白的解释清楚,或者说编者自己也忘了。比如基因测序领域里的超摩尔定律,但摩尔定律本身是从集成电路领域里面来的,但是就摩尔定律这个概念,估计很多行业外的朋友就不清楚,所以如果这里没有解释,自然很多朋友肯定对超摩尔定律的理解就很难。另外,我觉得在排序上面,我觉得可能从易到难的顺序要更有好一些,像目前这样的排序,一上来就讲温度的定义和人造太阳,说实话我都差点被劝退,真的不是很好理解。不过总体来说,这是本优质的科普书,推荐给大家哦@知乎图书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世界十大图书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