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微博最好 如何选择优质选微博?


1个回答
关注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2-04-27请选择一个你比较喜欢的微博账号,这个微博账号平时主要分享关于哪些方面的内容,总结一下该微博为什么吸引你,同时提炼出三个标签来介绍这个微博你好!我喜欢科普君XueShu雪树,这个微博账号,它是一个科学科普领域的博主,经常转发一些有意思的科学知识,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天文等领域,通过图文并茂、趣味短视频的形式普及科学知识,让人一点不会感到艰涩和枯燥,它的内容标签主要是:数字学、天文学和物理化学方面,可以让人很快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能够在短时间获得这方面的知识。已赞过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评论
收起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扫描二维码下载}
对于大V,每一个点赞都是一种态度;对于网民,每一次搜索都是一点关注。大V与网民,与其称之为舆论引领,倒不如说去探索更好的话语方式,从而更好地传递正能量、发出好声音。 经过春节期间短暂休整,网络传播沙龙再度起航。今天,在朝内大街190号,出现了一些常常在关注列表里才能看到的面孔——中央政法委政法综治信息中心主任陈里,“大V基地”新浪微博副总裁曹增辉,地震台网速报官微负责人“震长”侯建民,央视原知名主持人、现紫牛基金合伙人张泉灵以及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陈昌凤,为大家带来了关于“网络大V的舆论引领”的深度对话。本次沙龙所有大V均来自新浪微博,所有数据支持也由新浪平台提供。   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副局长孙凯与会,和嘉宾深入交流。 一、人才能感觉人,大V离不开网民 “这里没有厅长,只有陈里。”作为主讲嘉宾,陈里用实际案例,分享了他多年来用微博问政、用情感行善的经历。“网络大V不是先大,是由小到大,都是身边的小事,慢慢有了自己的粉丝,有了自己的网友。”关于他理解的大V,他用一句话这样总结。 的确,大V之所以能够成为大V,并不是因为其出身或者官职,而是有一批喜欢和相信他们的网友用关注来赋予他们的一种身份。 “震长”侯建民对此深以为然:“利用自己的才艺、技能、兴趣爱好很容易会吸引一些人的关注,时间久了就变成了一个有网络影响力的人物,他的言行会影响更多人,这个现象肯定会长期存在,虽然不一定叫大V。” 曹增辉也发现:“在微博这样一个每个人都有发言机会的平台上,还有人愿意带动背后大量的粉丝去遵守一些规则和秩序。”这些人就在不知不觉间被赋予了大V或者是其他名称下的一个身份。因此没有网民就没有大V。“我们特别希望在公共平台上有更多网民愿意发言和传播,而不是做一个沉默的围观者。当有更多人愿意说出来的时候,网上社会和现实社会就会达到共识。” 二、网民的期待,是对大V的信赖 大V的背后,是无数网民的信任,正因为他们鼠标的“投票”,才有了大V的称号,而他们的信任,也给大V们带来了天然的舆论引领责任。 而对于“引领”这一话题,陈里在主讲环节中讲到,“与其说舆论引领,不如说是话语表达。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对话更容易被接受。传递正能量发出好声音,树立责任意识用好话语权,消解戾气,凝聚发展共识,为难时刻别人能找到你。” 陈昌凤则用拉伯雷的《巨人传》讲述了群羊效应和从众效应的影响,说明了“引领”在群体中的重要性,“这时候大V就非常重要了……而如何更好地进行舆论引领,就是大V要非常理性地在网上呈现自己,而且能让别人看到积极的方面。”而有能力,理性,能够成为一个榜样,这些是大V能够产生“引领”作用的前提。 张泉灵认为,在网络上所有人都一样,底线标准是第一责任。“就是你是否能够为维护这样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而采取正确的讨论态度,有没有轻易给别人贴标签。但是如果你站在重要的传播节点上,只做了不会犯错的事情,这本身也是犯错,因为你这个节点不应该只是一个复印机,你得有各种各样的言词和表达的能力。” 参照他从政和管理微博的经验,陈里说,网络大V更像是党、政府和老百姓之间的桥梁。“在党和群众中间,没有路的地方你要做铺路石,让老百姓通过你的肩膀把话语捎到党和政府;党和政府不好说的话,老百姓不容易懂的话,用网络语言解读给他们听。” 电影《蜘蛛侠》中有一句经典台词,“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对于大V来说,社会责任并不是一种要求,而是网民的期待和希望。在这种期待和希望中,“引领”或者说“对话”、“疏通”才有真正的意义。 官员大V陈里:利用互联网在没有路的地方做铺路石 三次在网上公布个人手机号、请农民工吃饭、彻夜不眠微博直播疏散华山拥堵、安慰救助轻生母子、发起待用快餐公益活动……你可能很难想到一个人的微博经常上演生死求救、危情直播,更难想到的是,这是一个官员的实名认证微博。3月24日,中央政法委政法综治信息中心主任陈里做客第七期“网络传播沙龙”,一一解析他的微博关键词。 1、千万粉丝的微博渊源 生在农村,长在农村,陈里形容自己的血脉里就有农民情结,其微博简介就是“三农、社会学学者,管理学博士”。在他还是法院宣传处长时,就选择将研究农民犯罪作为其博士论文的选题,彼时正是农民工和三农问题最受关注的时候。由对三农,特别是对农村的社会治理的关注开始,陈里与微博结下了不解之缘。 第一次让陈里感受到微博的传播力量,是在2012年5月,陈里通过微博发布“请农民工吃饭”的提议。一些网友质疑“你是公安厅长,不是民政厅长,不是副省长,你请的是哪门子饭,你是作秀,是想显摆”。陈里很快删了微博,但依然自掏腰包,不仅请吃饭,还给农民工买了礼物。其中一个农民工将此事放到网上,质疑的声音就被压倒了。这一事件广受关注,甚至连续多年成为各省公务员考题。 这只是陈里众多微博故事中的一个。“我微博里有很多故事,网络大V不是先大,是由小到大,都是身边的小事,慢慢有了自己的粉丝,有了自己的网友。”陈里在“网络传播沙龙”现场说。或者你是明星,是“段子手”,生来博人眼球,或者你是一个领域的专家,观点有见解,有影响力,基于网络的发展,基于网友的点赞,“在某个行业里有秩序的发声积淀,才能由小V到中V、大V。” 2、网络发声的基本要求 关注民生、痴心不改,用网络问政、用微博行善,陈里顶着“官员大V”的名号,做着“接地气”“亲百姓”的事,让他累积了高达两千五百多万的粉丝。“玩出名堂”、保持这样的超高人气,究竟是何原因?陈里用四句话总结:一要有一定的文字功底,140字之内解决问题;二要懂新闻规律,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时候说,什么话不能说,说到什么程度;三要对网络运用比较娴熟;四要体现自己的独特价值。 “你得和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保持一致,和法律保持一致,和社会的约定俗成保持一致。在突发性的大灾、大难、大的动荡面前,谣言满天飞时,要理性谨慎。不能颠倒黑白,特别是不能滋生谣言,那是很危险的。”陈里认为,作为大V,不管在什么样的平台上,这几点值得共同遵守。 3、政府百姓的沟通桥梁 对于政府官员和“网络大V”的双重身份,陈里认为,网络大V首先应该利用他的影响力,架起党和政府与老百姓之间沟通的桥梁,“在党和群众中间,没有路的地方你要做铺路石,让老百姓通过你的平台把话语捎给党和政府;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老百姓有不太清楚的,要用他们听得懂的网络语言解读给他们听。” “传递正能量,发出好声音,树立责任意识,用好话语权,消解戾气,凝聚发展共识,让群众能在有难处的时候找到你。”陈里表示,今年两高报告之所以受到好评,就是让两高的报告通过新媒体动转起来,变成老百姓懂的话,这是一个成功的经验。 曹增辉谈新浪微博的两个初心 新浪微博目前日活量1亿多,微博在中国市场相当于美国市场上twitter+instagram,正在+youtube的定位,集成了文字,长文,图片,短视频的社交媒体平台,是移动互联网当之无愧的超级APP。我们对自己的产品、对自己坚持的方向还是非常有信心的。”3月24日,新浪微博副总裁曹增辉做客第七期“网络传播沙龙”,畅谈新浪微博的两个初心和合格大V的两个标准。 1、微博的两个初心 说起微博的初心,曹增辉表示,作为一个平台,微博的初心很简单,一是让普通网友积极发声,二是传递真实准确的信息。 “微博真的降低了人们发言的门槛,很多普通人可以随时随地分享他的观点。从微博平台一产生时我们就把内容安全作为核心机制,微博的成长和内容安全机制在同步不断成长。我认为内容安全不是说敏感话题不能讨论,而是每一个普通网民都愿意发言,能够发出真实的声音,能够传递准确的信息。”曹增辉说。 2、有互动有担当,才是一个合格的大V 大V是什么?曹增辉这样定义:“作为平台方,我理解的大V其实是传播正能量的人,他们粉丝很多,经常是一个传播的节点,当他发布一个信息时,他引发的传播的机会,比普通网民更多一些。” 那么要成为一个大V,应该怎么做?曹增辉支招说,一个大V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是互动,可以看到,但凡能够成长起来的大V,都是真诚且和网友平等交流的。第二是担当,任何一个大V,当你有影响力的时候,你必须是有担当、有责任的,无论线上还是线下,都是一致的。一个用户经常发很不靠谱的内容,那么他在线上社会永远是成不了大V的,这是一个准则。 “当一个冲击性很强的信息出现时,大V转发就要想一下,如果这个信息有问题,会不会对其他人产生伤害。”曹增辉还提到,“有实验表明,如果用户发出每条信息时多想5分钟,错误就会少很多。”   3、舆论大广场里,网民才是中心 曹增辉说,在整个舆论场,其实网民才是中心。没有网民也就没有大V的存在,网友们的关注和认可,才产生了大V。 作为平台方,曹增辉希望在这个公共平台上有更多网民愿意发言,愿意传播,愿意讨论一些内容,而不是做一个沉默的围观者。“表达出来是最重要的,当有更多人愿意说出来的时候,就会达到社会共识,这种共识是现实社会中最匮乏的,我们希望在网络社会中能有机会弥补这一点。” 在某种程度上,一个舆论场健康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家是否可以在上面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且参与讨论形成共识。 “当然,允许多元化的声音出现,希望不同的人能够发表不同的观点,并不意味着就可以传播谣言。微博作为一个公共传播平台,很难实现一条谣言都没有的环境。但是,谣言不会一直传播下去,总有人会提供更加完整、更加丰富的信息去逐步验证它,这是微博公开传播自我纠正的机制,它本身和微博的产品形态及其能够提供的价值是高度相关的。”曹增辉表示。 我们现在处于一个信息过量或者舆情相对纷杂的互联网环境中,作为大V,一般更接近信源,当有重大的事情发生,网民希望能听到他们所信赖的人发出的真实、准确的声音。 “震长”侯建民:谣言难死,但会逐渐凋零 2008年汶川地震,半小时后才确定详细位置。到了雅安地震,55秒信息就覆盖了全国。信息流通的速度的加快,为谣言的传播提供了可乘之机。作为聚集536万粉丝的@中国地震台网速报 微博负责人,个人微博粉丝70万的@震长 侯建民如何看待网络大V的责任与价值?且听“震长”第七期“网络传播沙龙”现场为你解析。 3月24日,中国国家地震台网数据服务部副主任,@震长 侯建民在第七期“网络传播沙龙”做分享。 1、舆论环境整体向好,重在把握传播节点 侯建民认为,整个网络环境、舆论环境正在快速向好的方向发展。他以最近持续发酵的疫苗事件为例,认为要通过让网民表达不同的声音,实现自我修复和理性认识的提高。“舆论生态从最初的纷繁复杂,到后来理性的声音占了主流,并且形成了一定的修复能力,说明我们的管理是有效的,舆论环境也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然而,良好的网络环境离不开意见领袖的有效引导,对于后者在传播链条中的作用,侯建民说:“传播节点很重要,而大V在传播中就起到了节点的作用,他好节点就好”。 2、事关公共安全利益,人人皆有责任维护 对于大V的舆论引导,侯建民直言“大V与网民一样都是平等的,没有说一定要引导别人,但是,大V是在网上有一定影响力的人,当出现一些重大的社会公共事件时,还是有义务站出来说话的”。 侯建民认为,在面对打砸日货和戕害同胞这样的公共安全事件时,不只是大V,所有公民都有义务维护公众利益。不管是面对重大公共事件还是谣言,不管是有影响力的大V还是普通网友,“每个网民都有义务去呼吁或者疏导公共情绪,回归理性认识,这应该是一种共识。网络舆论环境涉及到每个人的利益,人人都有责任维护。”   3、传播谣言难以杜绝,但需树立防范意识 网络空间就是一个线上社会,每一个网民都会对这个社会有所取,或工作、或娱乐,那么在享受这个空间带来便利的同时,还要提高自身的素养,维护这个空间的健康发展。 能力有多大,责任就有多大。侯健民认为,对于有影响力的个人或者机构,都有责任“传播正能量,担负一些社会责任”。对于网络信息辨别力相对较差的普通网友来说,并不能完全做到不传播谣言,“谣言传播作为一种现象可能会长期存在”,但是网民任然需要加强防范意识,在传播中遵守“一些基本的道德,一些社会的良俗”。同时,即便是无心之失传播了谣言,并不意味着就不需要承担责任。网民本身也是网络社会的一份子,有责任共同维护这个精神家园。 张泉灵:我对网上舆论传播的十个基本看法 主持成名,亲民睿智备受追捧;跨界转型,双重视角关注传播。上周,央视原主持人、紫牛基金合伙人张泉灵做客第七期“网络传播沙龙”,从最初你问我答,到后来开怀畅谈,理性思辨,举例求证,寥寥数语,发人深省。传播君梳理现场观点,以飨读者。 1、网络大V在传播中起到什么作用? 张泉灵:从学术的角度,一件事情的传播过程中,在传播的重要节点上,网络大V因为在舆论场上有更多的粉丝,就会起到放大器的作用,可能会扭转在某件事情上的传播定调、观点。 2、网络大V有什么样的社会责任? 张泉灵:大V有一个最基本的社会责任,我觉得所有在微博上发言的人承担的是同样的责任,即一定不能跨越底线的责任,不要因为自己希望站在灯光底下,在舞台上有更炫的表演,就尝试去踩这个底线,我觉得所有人都一样,底线标准是第一责任。 3、谣言传播的原因是什么? 张泉灵:为什么谣言传得那么快?是不是有坏人在里面兴风作浪、造谣、为了营销的目的而传谣?有!但实质上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公众的媒介素养的欠缺。有些很明显的谣言被传得很厉害,我觉得公众分辨谣言的能力是有问题的。此外,公众有没有树立警惕心?不能分辨真假时至少要做什么?这其实牵扯到整个公众的媒介素养。 4、公众媒介素养缺失的原因是什么? 张泉灵:我觉得跟始终没有培养一个好的讨论氛围和讨论习惯有关。我们从小的教育就不太允许有不同的观点存在,即便讨论,最后也一定要形成一个统一的观点。这就导致,在网络环境下,对一件事情,有部分人一看到和自己观点不一致的,就要贴标签,要污名化,就要认为对方是对立面,这是不利于社会共识的达成的。 5、好的讨论氛围和习惯应该是怎样的? 张泉灵:如果我们把舆论空间、公共空间当成我们生活的社区一样来看待,你是进来分享还是进来发泄?把它当我们生活的社区时,我们会考虑发泄后带来的影响。好的讨论氛围有助于达成共识。所谓共识,就是说我未必就某件事赞同你的观点,但是我说我的、你说你的;我未必同意你的,但我可以听一听;这次我也许会反对,但是下次出现类似事情的时候,我至少知道这个社会上有一部分人是那样想的,不全是和我想得一样,这是形成社会共识的态度。 6、怎样更容易接近事实真相? 张泉灵:举个例子,把一头牛牵上舞台,谁都不知道它确切的重量,这时候我们有几种方法:第一,点几个大V出来,让他说有多重,做一个平均数。还有一种方法,就是给在场所有的人发纸,让每个人猜它有多重,我们做数据清洗,比如有人认为这个牛负五公斤,这个数据就清洗掉了,明显不符合逻辑,这就是我们说的底线。在这个基础之上,只要参与的人数越多,最后的结果会越接近真实,这是大量实验证明的。从这个角度看,更多元化、分散化、去中心化,越来越多的分众媒体的出现、而不是大众媒体的出现,对于平均起来的舆论场来说有可能更接近真相。 7、分众传播没有缺陷吗? 张泉灵:随着媒体越来越分众化,可能导致的结果是在一定的分众里面得到的信息不全面。每个人对社会的观感都不一样,这点我们在微博、微信上的感觉是非常明显的。微博更像一个公共舆论场,会出现各种观点,而在微信里更容易看到接近自己的观点,因为微信是一个熟人圈,通常只转自己同意的观点,又介于熟人面子的伤害,如果我发现你对一件事情的观点跟我的不一样,我最多不留言,不会跳出来和你争论。所以在一个更小的分众化的媒体里,加上熟人社交,或者是推荐机制的新闻聚合,不是门户式的,是猜你喜欢什么,根据你个人的标签推一些内容,在分众的社会里可能更少听到矛盾。 8、哪种舆论引导方式不可取? 张泉灵: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把一件事情简单化。什么样的引导最简单?就是上级说了什么我们原文引用,这是永远不会犯错的,但这也是最低效的事情。完全照搬,没有让民众更多地理解,没有争取人心。如果站在传播节点上,只做了不会犯错的事情,这本身可能也是一种犯错。 9、哪种应对不同观点的方式不可取? 张泉灵:什么样的反对最简单?就是贴标签。不经过讨论,先给你贴一个标签,你说了什么都不可信,而且长期有效,这是很简单的,但也是水平差的表现。不要轻易给人贴标签的原因是,他也许这次错了,但是看到不同观点时他会形成对这个事件新的理解,他会进步。我们要承认,不能要求一个人对所有事情的观点都是正确的。 10、如何正确地在网上讨论? 张泉灵:谁不希望能够打开微博的刹那间看到一缕阳光呢?我常常教身边的女孩子们要学会吵架,吵架是有技巧的,一是就事论事;二是不翻小账;三是不上纲上线,今天没叠被子,就说今天没叠被子这件事,不要直接上升到这个人懒,再上升到对家庭没责任,再上升到他不爱我,公共舆论场的吵架也是,就事论事,不翻旧账,不上纲上线;四是不搞人格侮辱;五是要有一个最起码的底线,不事涉家人。我觉得这是生活中的标准,也是舆论场上讨论问题的一个态度。 陈昌凤:信息洪流中,应该提升的四种能力 在这个网络信息高度膨胀的时代,如何更好地汲取营养、创造成果?“学界大V”陈昌凤从新闻传播的专业视角剖析,认为网民需要提升选择、评判、使用和制作信息的四种能力,为我们带来了一节堂高质量的媒介素养课。 3月24日,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陈昌凤做客第七期“网络传播沙龙”并担任互动环节嘉宾主持。陈昌凤教授认为,针对当前舆论环境,实现网络空间更优质的表达、更好的舆论引领,离不开媒介素养,而这也已经成为公众素养的一部分。网民需要提升至少四个方面的媒介素养。 选择信息的能力 Web1.0时代可以把很多东西都搬到网上,后来,上网后的信息发生了裂变,比如信息可以个人化,可以互动,可以分享……有了这些特征后,Web就升级换代进入2.0时代了。中国Web2.0时代的来临差不多是在新世纪之初,此后,舆论生态发生了很大的变革。到现在这个时代,我们都是被信息“喂饱”的,主动选择信息的能力变得非常重要。 名人、大V、公知、网红……新称谓不断涌现,这类群体被学界称为KOL(Key Opinion Leader),即核心意见领袖,他们在客观上对网络舆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也带来了强大的社会效应、甚至经济效应,比如现在“网红经济”正变得炙手可热。 评判信息的能力 为什么有些非常中性、甚至美好的词汇在这个时代被抹掉、被污名化、变成某种情景下的刻板印象?比方说“网络大V”,现在已经变成被染上一定色彩的词汇了。这跟我们评判信息的能力有关。 我们都知道,确实有一些大V触犯底线,受到相关部门的追责。但相对而言,大部分网络大V是适应互联网规律、善用互联网的,并且在社会上有相当的关注度,是有利于打造良好交流氛围和舆论环境的。从去年全国各地组织的“网络名人地方行”等活动中,就可以看到网络大V对社会是可以发挥积极、正面的影响的。 使用信息的能力 使用信息的能力包括使用信息时抱着什么样的动机和态度。“传播学之父”伊尼斯有一个总结,他讲道,技术能对人类产生三个层次的影响:第一个层次是影响我们的兴趣结构;第二个层次是影响我们思维的符号;第三个层次是最重要的,即影响我们社区的本质。社区在这里可以看作是我们说的网络社会、网络社区。采用科学理性的动机和态度,我们才能够把网络社区打造成一个讨论氛围良好的、大家愿意在其中分享信息和观点的场域,这是我们需要并且希望做到的。 制作信息的能力 一个舆论场健康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家是否可以在上面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且参与讨论形成共识。因为网络本身的匿名性,导致网民容易制作发布非理性的信息。但这个平台的干净与否、纯洁与否,直接影响到使用者的感受,制作的信息最终会作用于使用者自身。 提高制作信息的能力,意味着我们要逐渐学会理性地在网上呈现自己。特别是对于网络大V,我们期待他们更多地保持热心和理性,因为在群体中存在从众效应,大V本身就有榜样和引领的作用。(本文来自传播君沙龙现场报道,图片由岳琦拍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官微和官博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