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蛮好奇中国乔丹品牌创始人体育和其创始人丁国雄的,有人给简单介绍下吗?


2023-03-13 17:00
来源:
牛人牛话发布于:广东省
2023年3月消息:时隔12年之后,中乔体育(原名“乔丹体育”)更新招股书,再次启动上市征程。拟募集资金10.6亿元。若能够圆梦,将是继安踏、特步、361°之后,晋江迎来的又一家上市公司。
福建晋江被誉为中国“鞋都”,诞生了安踏、特步、361°、匹克、鸿星尔克、德尔惠、贵人鸟等知名品牌,中乔体育也是其中一员。公开资料显示:这家企业主要从事运动鞋、运动服装、运动配饰产品的设计、生产和销售,旗下2000余款产品涵盖篮球、跑步、综训、户外、质燥等多个系列。
1984年,丁国雄的父亲丁老岁创办了晋江陈埭溪边日用品二厂(中乔体育的前身),开始生产球鞋。略带讽刺意味的是,就在这一年,迈克尔·乔丹以“探花秀”身份进入NBA。
差不多同一时期,在陈埭镇约38.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许多日后大名鼎鼎的品牌开始浮现。丁世忠的父亲丁和木开了一家造鞋作坊(这就是安踏的雏形);丁建通(361°创始人)也开了一个作坊,带着4个孩子一起手工做皮鞋;丁明亮用仅有的150元开了一家制鞋作坊,这就是德尔惠的雏形;17岁的丁水波和两位朋友合伙出资1500元,成立了一家名叫“三兴”的小作坊(特步的前身)。
中乔体育的前期发展得不错,但很大程度是因为走了一条“打擦边球”之路。进入90年代,他们先后注册了“丹桥”“QIAODAN”“乔丹”等商标,伴随着迈克尔·乔丹率领公牛队六次夺得NBA总冠军,品牌开始声名大噪,不少消费者就是冲着“乔丹”两个字买的。
千禧年,丁国雄将晋江陈埭溪边日用品二厂更名为“乔丹体育”。短短两年时间,销售额就突破1亿元,次年更是出现600%的业绩增长。08年-10年公司收入从11.58亿元增加至29.27亿元,净利润从1.3亿元上涨至5.18亿元,5000多家门店遍布全国各地。
只可惜,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2011年11月,乔丹体育离上市只差“临门一脚”,结果迈克尔·乔丹以侵犯姓名权和商标权为由找上门来。双方就此展开为期十年的拉锯战,直至去年3月才画上句号,判令乔丹体育在相关媒体公开赔礼道歉,停止使用其企业名称中的乔丹商号等。在此期间,公司更名为中乔体育,
十年间,李宁、安踏、特步、361°等竞争对手陆续在香港上市,中乔体育则停留在原地,营收规模、净利润、毛利率等指标均处于相对靠后的位置。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59.3亿元,净利润6.9亿元;卖出3253万双鞋、3623万件服装。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其线下专卖店数量达到6269家,仅次于李宁(7112家)和安踏(9223家),超过了特步(6251家)和361°(5366家)。若成功上市,计划用约4.7亿元的募资金额,在全国一线城市新建27个战略直营门店。
近年来,中乔体育还先后签约马刺队凯尔登·约翰逊(这是该品牌签约的首位NBA球员),CBA球员吴前、孙铭徽,马拉松运动员凯尔文·基普图姆、李美珍、夏思凝,演员祝绪丹等。但想要彻底撕下“山寨”的标签,扭转消费者心中印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根据欧睿信息咨询的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运动鞋服市场份额排名前五的企业分别为耐克中国(25.2%)、安踏(16.2%)、阿迪达斯中国(14.8%)、李宁(8.2%)、斯凯奇中国(6.6%),合计占比超过七成。中乔体育想要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打一个翻身仗,并非易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东方IC供图本报记者 刘宇鑫2008年,乔丹体育曾因商标与耐克“Jordan”品牌相似而被诉诸公堂的一幕,即将重演,而这次要和乔丹体育一决高下的主角换成了篮球传奇巨星迈克尔·乔丹。昨天这位美国篮球界的“飞人”通过美通社宣布,已经向中国法院起诉中国运动服和鞋类生产商乔丹体育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乔丹体育”)涉嫌侵犯其姓名权。乔丹表示,“乔丹体育”未经他同意便使用他的名字甚至侵犯其孩子的名字,深感失望。对此,乔丹体育回应,目前已经关注到相关事件,法务部门正在进行对接。截至昨天中午,公司未收到法院应诉通知。迈克尔·乔丹中国代理律师团认为,诉讼理由充足,不过目前中国法院还未受理此案。父子均成商标名是巧合?乔丹体育其商标主形象是一位形似美国篮球明星乔丹的运动员跃起扣篮。目前,该公司在中国体育用品市场占据了一定的份额,2010年销售收入达29.1亿元,并于2011年11月25日“过会”正谋求上市。乔丹体育招股申报书披露,“Jordan”作为普通外国人姓氏不具有特定性,与美国前NBA球星“迈克尔·乔丹”不存在对应关系。而在其申报稿164页、168页其它注册商标栏出现“杰弗里乔丹”、“马库斯乔丹”、“JIEFULIQIAODAN”、“MAKUSIQIAODAN”及其变体的商标,与迈克尔·乔丹的两个儿子名字中英文拼写一致。昨天下午,乔丹体育官网发布的“就有关媒体论及美国篮球运动员Michael Jordan先生起诉我公司之事申明”表示,截至2月23日午间,该公司尚未收到国内任何法院的应诉通知。中文“乔丹”是该公司依照中国法律申请注册并享有专用权的注册商标,对注册商标的合法使用行为受中国法律保护。在这份申明最后,乔丹体育强调:“我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崇尚体育精神,在诚信经营企业的同时,曾持续倾力支持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巧合的是,迈克尔·乔丹也表示:“如果这次诉讼能使我得到经济赔偿,我会把这笔钱用于发展中国的篮球事业。”打官司不影响公司上市?有关“乔丹”商标是否侵犯篮球巨星迈克尔·乔丹姓名权的问题,早在去年11月乔丹体育“过会”前夕便已成为市场争议的焦点。乔丹体育在招股书中称,乔丹体育商号及注册商标均不存在侵犯Michael Jordan的姓名权或其他权利,“Jordan”作为普通外国人姓氏,并不具有特定性,与美国前职业篮球明星“迈克尔·乔丹”之间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发行人自2000年6月28日成立至今,Michael Jordan从未就发行人商号及“乔丹”注册商标事宜向发行人提出过任何权利或主张,发行人与Michael Jordan之间不存在纠纷及潜在纠纷。从其招股书看来,乔丹体育并没有获得飞人乔丹的授权,所以也有一些消费者认为,乔丹体育存在误导消费者之嫌。而在此之前,由于认定各自的商标外观比较相似,耐克公司就商标侵权问题曾起诉过乔丹体育,但在耐克提出诉求前,国家商标评审委员会做出的裁定已经生效,所以当时并未影响到乔丹体育的商标注册。去年11月的“过会”意味着,主管部门认同了乔丹体育在招股书中关于其品牌与迈克尔·乔丹之间关系的解释。乔丹体育因此将成为A股市场第一家专营体育用品的上市公司。关键之道体育咨询公司CEO张庆认为,乔丹体育近年来对品牌及产品开发投入巨大,其IPO申请既然已经获批,这场商标纠纷应该不会影响这家民营公司上市的路线。不过,目前处于舆论漩涡中的乔丹体育,肯定会审慎决策上市时间。“抢注”名人稳赚不赔?近期,国内体育厂商“借光”知名运动员姓名的消息不断,远到迈克尔·乔丹,近到易建联、林书豪,无一不被国内企业“抢注”。“干我们这行的都清楚,企业没有一个知名品牌就利润很少,商标是重要的一环。”中国大陆“林书豪”商标抢注者虞敏洁说,“林书豪”只是自己公司遇到的一次机遇。“只要符合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国内企业使用一些人名作商标的方式无可厚非,关键是对自有品牌如何保护。”张庆分析,企业注册商标的最大目的应用于经营,而目前一些国内企业在商标注册的“选材”上却有些倾向于“押宝”,一味寻求借力名人效应,却忽视了对自身品牌和产品价值的培育。正是基于这方面的硬伤,国内一批体育品牌在经历了2008年前后的大红大紫后,近两年在经营上走了下坡路。律师董欣表示,根据我国法律,申诉姓名权的原告有权到法院申请其姓名不被侵犯和损害,其适用的情况如下:原告本人为公众名人;被告出于不良目的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使用原告的姓名和其他个人专属权益;对原告姓名和其他个人专属权益的使用,给消费者在选择商品或服务中造成误导,从而对原告造成伤害。新闻背景 乔丹体育——土生土长的民营企业乔丹体育是由成立于1984年的福建省晋江县陈埭溪边日用品二厂发展而来,是当地土生土长的民营企业。当时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丁老岁,正是乔丹体育目前实际控制人丁国雄的父亲。2000年,福建乔丹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成立,随后引入了丁加芳、丁加泰、杨雪英三位新股东,也就是丁国雄的两个妻弟和岳母,最终改制设立了福建乔丹体育用品有限公司。2009年12月,福建乔丹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也就是如今的乔丹体育。在成功注册“乔丹”商标之后,乔丹体育产品销量猛增,迅速成为与安踏、特步、匹克等比肩的国内体育用品一线品牌。在中国颇具人气的姚明NBA前队友、“板儿爷”海耶斯则成为乔丹体育首位官方代言人。新闻观察 谁是正主?杨汛谍战片《无间道》里,在黑社会卧底了20多年的梁朝伟最终举起枪口,对准了警界内鬼刘德华,说了那句经典台词:“对不起,我是卧底。”这场景要是换在乔丹体育和迈克尔·乔丹身上,台词怕是要改一改。20多年前的1984年,福建省晋江县陈埭溪边日用品二厂悄悄地为自己改了个名字,最终叫做“乔丹体育”。彼时,身在美国的迈克尔·乔丹21岁,刚刚以新秀身份被芝加哥公牛选中。随美国男篮在洛杉矶奥运会上全胜夺冠后,迈克尔·乔丹霸气初露。10多年前的1994年,乔丹体育带着它那酷似耐克“Jordan”品牌的灌篮小人LOGO,在全国各地开出一家又一家“乔丹专卖”店,用这个篮球巨星为自家品牌层层贴金。大洋彼岸,迈克尔·乔丹霸业已成,宣布退役,一座乔丹的塑像也从此矗立在芝加哥联合球馆门前。在多年的发展中,虽然或多或少迎来了一些质疑和非议,可乔丹体育似乎也从没想过真有这么一天,这位篮球之神会从大洋彼岸投射来一束犀利的目光。可这一天来了,来的还很是时候,早已赚得盆满钵满的“乔丹体育”,正在谋求上市。“我的名字就是我的一切,这不是钱的问题,而是关系到原则。”迈克尔·乔丹在视频里语气凝重。犹如在乔丹体育耳边轻轻一叹:对不起,我是正主。“Jordan”作为普通外国人姓氏不具有特定性,与美国前NBA球星“迈克尔·乔丹”不存在对应关系——乔丹体育的招股申报书中如此作答。姑且不去论有多少人会去相信这句话,同样是这份招股书中,顺带连乔丹两个儿子的中英文名商标都注册了。商场如战场,在激烈的商战之中,为了抢占市场在初期“傍大款”,或许能够博得一些理解和同情,但这样的说法不应该成为企业在做大之后,依然理直气壮的挡箭牌。《无间道》里还有一句流传更广的台词,叫“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再引申下去,真假“乔丹”商标的故事或许值得更多的民营企业借鉴。所谓树大招风,绝不仅仅局限于外国名牌。早先老字号王致和在德国被抢注商标,一场跨国官司就耗时两年。所以,看管好自己的品牌,是每个企业的必修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乔丹品牌创始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