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不思蜀形容谁是什么意思 揭秘乐不思蜀形容谁的来源与含义?


乐乐课堂全新上线手机客户端
3分钟秒懂知识点,刷题刷出真学霸!
扫码下载天天练扫码下载乐乐作文
成语大全 > 乐不思蜀 > 乐不思蜀的意思
乐不思蜀
核心提示:
欢迎访问乐乐成语词典,乐乐成语词典提供成语乐不思蜀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乐不思蜀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成语名字:
乐不思蜀
成语发音:
lè bù sī shǔ
成语解释:
蜀:指三国时蜀国。蜀后主刘禅投降司马昭后;被安置在洛阳仍过荒淫生活;快乐得不想回国。比喻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
成语出处:
晋 习凿齿《汉晋春秋》:“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成语繁体:
樂不思蜀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贬义成语
成语用法:
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形容忘本
成语结构:
紧缩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
乐,不能读作“yuè”。
成语例句:
那麦思敦更觉气色傲然,或饮或食,忽踊忽歌,大有“此间乐不思蜀”之意。(鲁迅《月界旅行》第七回)
乐不思蜀的成语接龙
自得其乐
乐不思蜀
蜀得其龙 开始成语接龙本周点击量最多的成语大家正在搜的成语
}
公元263年,魏将司马昭制定先灭蜀后吴的战略。这年八月,司马昭命邓艾率领三万大军牵制姜维主力,诸葛绪率领三万大军阻止姜维撤退,钟会则命十万乘隙进入汉中。汉中被魏军攻陷后不久,姜维赶到率部保护险要的沭江亭。坚阁是入蜀必经之道,地势险要。钟会见擒剑阁未果,打算撤退。邓艾见蜀军集中防御江葛,率精锐南下。邓艾在途中率兵搭桥,撞到悬崖峭壁上,裹着毛毯滚下,走了近700里,终于到了江油。县城江右书不备,只好投降,邓艾率军来到绵竹,派使者劝降。驻扎在绵州的诸葛亮之子诸葛瞻看到邓艾要求成都投降,大怒。蜀朝听说邓艾攻打都城,大为恐惧。他还没来得及反抗,刘皇后就已经将自己捆了起来,交出了文武大臣。庞大的蜀国被突袭部队摧毁。蜀国灭亡后,姜维被杀,其他大臣不甘被奴役而死而去,后主刘禅和他身边仅存的几名追随者也跟着魏国。由监督他们的司马昭负责。司马昭为了笼络人心,让他的“仁慈”为世人所知,封刘禅为“自在公”。这下,刘禅很是高兴,司马昭却还是有些担心。一日,司马昭设宴款待刘禅,并表演了蜀国特有的舞蹈。刘禅周围的人都在想着蜀国的废墟,唯独刘禅晕了过去,欢快的手舞足蹈。司马昭问他:“你想念蜀国吗?””刘璋看歌舞甚欢,笑答道:“在此乐,不思蜀。宴毕,身边的随从对他说:“你怎么能这样回答?”刘禅问:他看起来很伤心,眼里含着泪水,说他很想念家乡,每天都想着回家。真问刘山时,他复述了从部下那里得知的情况。司马昭一听,知道是身边人教的,就问:“有人教你的吗?” ”司马昭哈哈一笑,再也没有怀疑过刘禅。}
这个成语出自《三国志·蜀书·后主禅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蜀地,建立蜀国。他死后,儿子刘禅继位。刘禅昏庸无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后,公元263年,蜀国就被魏所灭。刘禅投降后,魏王曹髦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并将他迁居魏国京都许昌居住。魏王自己也无实权,掌大权的是司马昭。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刘禅随从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都非常难过,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他一点儿也不想念蜀国。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乐不思蜀”这个成语,来形容有些人安于现状,乐而忘返。还形容有些人乐而忘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乐不思蜀形容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