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经在约会中经历过最已经经历了人生糟糕的时候事是什么?

倪想,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Peking University School of Transnational Law, 简称“STL”)2021届毕业生,2021年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2021年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曾获国家奖学金、五四奖学金、2021年众达国际法律奖学金、北京大学三好标兵等荣誉。曾获第九届全国法律英语论文大赛一等奖,第十二届红十字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一等奖。曾在美国佛蒙特州联邦地区法院、北京致诚公益律师事务所、天同律师事务所、君合律师事务所、美国盛信律师事务所驻北京代表处实习。Q. 学姐最近在忙什么?即将正式毕业了,最近生活有没有哪些比较明显的变化?最近还在律所实习,非常羡慕正在毕业旅游的同学们。近期非常期待毕业典礼。其实我以翻译志愿者的身份参加了之前三届毕业典礼,今年终于轮到自己,内心还是很激动的。因为疫情,以及4L期间大家都分散在各地实习,很多朋友很久没见了,非常期待能见面一起拍照。除此之外主要是心态上的变化,一方面是从学生状态转变到“准职场人”状态带来的一些压力。在实习中虽然没有肉眼可见的竞争和分数刺激,但是明显压力更大,精神消耗也更大。因为在学校学习是允许犯错的,不需要100分就可以拿到A,但是在实习/职场,尤其是面对客户的时候,容错率是极低的,往往99分就是不及格。另一方面主要是对未来可能性的憧憬和对不确定性的担忧。在学校期间,虽然可能有一些职业目标和长远规划,但是总体来说时间还是被学期、考试、课程切成一块一块的,我们可以按部就班完成预定的任务,按照既定的考核体系获得相应的评价,并且有一个明确的终点。然而到了工作状态,需要经常面对突发的任务,没有既定的考核体系,也不太确定终点在哪里。因此我需要自己灵活调整、找到平衡,同时也要能想清楚职业理想和未来的规划,才能保持充足的动力和信心。Q. 之前也读过学姐做的一些采访,比如秦士杰、朱润泽两位学长,以及程之又学姐的访谈对话,都做得特别棒,在学院里反响也特别好,当时是什么契机和动力去做这些事情?非要说契机的话,其实是为了弥补去年没能办成线下毕业典礼的遗憾。去年的毕业生中很多都是给了我很多帮助和启发的朋友,比如秦士杰学长,我们沟通了采访计划之后,一致决定想要换一种更加灵活和丰富的形式。很幸运,学院钟小金老师和谭佩华老师非常支持我们的想法,张玮倩老师又给了很多帮助,于是才完成了这些“对话”系列。其实谈不上动力,我很感激能有机会与优秀、闪光的人交流,向他们学习。比如之前采访过袁子焰和卢奥博校友,得以了解她们的经历和想法,也让我找到自己的成长方向和动力。Q. 感觉学姐在这方面也有非常浓厚的兴趣,而且文字能力也确实特别强,我们知道法律与写作能力是强力相关的,也是老师们反复强调的,学姐是一直以来都对文字/写作比较有兴趣和敏锐度吗?关于这方面有什么故事可以跟我们分享吗?我对文字的兴趣来源于阅读、写作和翻译。我私下非常喜欢看小说,也一直保持记录的习惯。记得本科时候因为看了太多村上春树的小说,我总喜欢发一些看似文艺深奥很意象派的朋友圈。当然现在再翻看那段时间的记录,简直尴尬到脚趾抠地。但是好在这样“写”和“记录”的习惯一直保持了下来,每隔一段时间回顾以前的文字,我总能看出当时的想法和表达的混乱和幼稚之处,但并不以为耻,反而觉得这正是因为自己有了进步才能看出以前的不足。现在更多地是追求简洁、有逻辑、接地气的表达。我在本科期间接触到翻译,一下子就被两种语言体系在脑中交错的感觉迷住了。记得当时第一遍读完《台北人》,太喜欢里面的故事和描写,之后特意又买了汉英对照版,屡次惊艳于翻译的信达雅。比如其中一章“游园惊梦”,英文译为“Wandering in the Garden, Waking from a Dream”,如果没有对典故和故事内容的深入理解、对文字精准的驾驭,很难单纯凭借想象和字面解读翻译出来。之后自己利用课余时间摸索,尝试报名了人事部翻译资格(CATTI)二级并且很顺利地通过了,感觉在文字和翻译方面还是有一点进步的。Q. 文字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能力,作为法学生,如何去有意识地训练这种能力?我觉得文字能力只是一种表现形式,更重要的内核还是逻辑和思维能力。有时候无法清晰地表达可能是由于词汇缺乏,但更多的时候,我觉得还是因为自己没有把问题想透彻,逻辑没有顺下来。另一方面,理解文字主要还是为沟通服务。在法学生阶段,我们交流的对象主要是同学、老师和教授们,而开始实习后,我们需要与同事、客户、对方律师等很多不同的人沟通,这也是我刚开始实习时遇到的最大的困难。如何给合伙人写邮件?如何给上级律师写邮件?如何发项目邮件?微信群里如何回复客户的提问?接到客户的电话怎么办?我对自己的要求是首先能够简洁、清晰地表达,其次尽力做到视情形将尊重和靠谱的态度或强硬又不失礼貌的立场通过文字传递给对方。我会多看多听其他律师和合伙人的邮件和电话会发言,逐步学习和体会,从模仿到养成习惯。Q. 学习之余还喜欢做什么?记得《机智的医生生活》里面蔡颂华医生有一次问加班到凌晨的同事:你最近有没有为自己做过什么?就是只为了自己做的那种?我觉得在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之余需要给自己留出一些专门的时间,于是和朋友定下了每周 “两天运动+一本书+一部电影+一天出门玩”的目标。此外就是追剧,很喜欢推理悬疑的电视剧,看推理小说。Q. 学姐本科是在公安院校刑事科学技术专业就读的,当时是什么机缘?后来又为什么会想转专业学习法律?以及选择来STL呢?这个并不是美好的机缘,只是又一个很烂俗的高考发挥失常的故事。我的高中母校是南师附中,当时受到母校语文组的熏陶,一心想去香港中文大学读中国语言文学,无奈在原本最擅长的英语科目上失误了。虽然总分还是在一本线上20分,但是比较传统的父母坚持“女生去普通本科院校,毕业出来是找不到工作的”。受此“父母之命”,在志愿书上填写了提前批次、就业包分配警校。不能完全说是“转专业”,我本科也学习了一些公安专业要求的法律学科,比如刑法、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证据法学等等。在校期间法律科目成绩一直都很好,也经常和老师们交流,自然就慢慢喜欢上了法律。选择STL是因为它契合了当时迷茫的我的所有期待。喜欢英语、希望深入学习中国法和美国法,希望换一个环境、希望更多的平等和自由等等。警校训练场合影Q. 回望四年前选择STL的那些理由和目标,学姐现在都实现了吗?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实现了。其实当初说白了就是“想要独立,想要成为更好的人”。现在我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想从事的领域、想停留的城市、想共事的同事,虽然在很多朋友们眼中这些微不足道,但这对于四年前的我来说是完全不可能想象的。现在的我会时刻谨记自由是相对的,有时候选择太多并不是好事,反而会让自己无法专注、无法把精力高效地集中在热爱的事情上、对一些不重要的事情吹毛求疵。在实现了选择的自由后,我希望能专注于一个领域,做到独立,成为更好的人。Q. 在学习方面,学姐被推荐为2021年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2021年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在读期间曾获得国家奖学金、五四奖学金、北京大学三好标兵等荣誉,学姐可以向学弟学妹们简单介绍下在STL的学习经验吗?我想我的经验就是特别“固执”。我非常喜欢STL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这里只要踏实努力,STL一定会给你惊喜。我刚入校的时候有点“诚惶诚恐”,觉得周围所有人都好厉害,有的英语非常流利;有的思维非常快,在课堂上能和教授深入讨论问题,并且让全班受益;有的同学融会贯通的能力非常强,能够现学现用。当时也完全没有考虑过会拿奖学金,每天只想着怎么把case看完、努力把课堂100%吸收。比如有时候我们一天布置了80页的全英文阅读,有的同学可能会选择去看case brief,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可以回答老师上课对案情梗概的提问。但是我就是特别不能容忍自己偷懒,特别固执地相信“如果我没有看完,那就是没有完成,就是亏欠。”这样老老实实地做课前准备,让我后来深刻领悟到“真相藏在细节里”的道理。此外,我特别重视“融会贯通”的过程,小到一个案例,大到整门课程,一定要用一条逻辑链把所有知识点串在一起,而不能放任它们是零散的状态。举例说,当时我们的美国刑法考试采用闭卷形式,教授要求我们在论证时写出所有需引用案例的名字。我当时就用这样的方法记下了整本教材包括Notes里的所有案例,最后两次刑法成绩都是A+并获得了citation。Q. 学姐最近还获得了2021年众达国际法律奖学金,这个奖学金有什么不一样?可以跟师弟师妹分享一下律所奖学金的申请吗?(我院2021届毕业生倪想获众达奖学金)这是美国众达律师事务所颁发的奖学金,是我第一次申请校外的奖学金,也是我第一次和STL以外的法学生竞争。一方面会更加紧张,因为平时不常和其他法学院的学生有正面比较的机会;另一方面也收获很多惊喜,因为有机会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们相识、交流,通过了解他们的想法和经历,我也产生很多灵感和动力。这个奖学金的申请一共有三轮,全英文。第一轮是笔试,由个人资料和文书两部分组成。第二轮是个人面试,面试官会针对简历和文书提问,问题都非常具体。第三轮我们北京地区的是群面,现场随机分配一道题,小组成员需要在面试官面前讨论、辩论,并随时回答面试官的提问。Q. 在STL,学姐最喜欢的课程和老师有哪些?有很多很喜欢的课程和老师,比如我的导师Matthew Stephenson教授和他开设的法律解释和国际反腐败法两门课程,我担任了民法一和高级法律检索课程助教的茅少伟教授,我担任了一年研究助理的Joy Xiang教授,以及我的美国法启蒙老师Duane Rudolph教授和他的美国侵权法课程等等。国际反腐败法课程结课合影Q. 学姐曾经担任一些课程的助教?有哪些收获?曾经担任茅老师的民法一和高级法律检索课程的助教。感觉就是“战战兢兢”,怕给自己小组的同学们的反馈不够,怕批注误导同学,怕评分不够客观公允。但其实结果还是很好的,不仅自己有机会温故知新,也有机会看到师弟师妹的习作而学习到很多。Q. 在实习方面,学姐的第一份律所实习是北京致诚公益律师事务所,学姐当时为什么会想做公益法律服务?在2L结束的暑期,我有幸受美亚协会资助,作为六名中国地区代表之一前往美国华盛顿参加交流活动。在交流中,我遇到一位公益组织的负责人,她介绍了自己曾经在青少年法庭的工作经历,让我很受触动。她说:“青少年法庭是最令人难过的地方。那里的孩子们就像一叶在海面上摇摇欲坠的孤舟,想要呼救,却没有回音。”碰巧我的好朋友,STL20届毕业生蔡添怿,当时就在致诚做暑期实习生。她详细地向我介绍了实习工作内容和体验,我更加感受到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可以倾听不同的声音,拓展自己“常识”的边界和深度。她也非常支持我的想法,于是就推荐了我去致诚实习。在致诚的实习期间刚好是年底,直到后来我才意识到这个时间节点的深意。最开始我在北京市致诚农民工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实习,每天负责接听12348法律援助热线,回应求助人的问题并记录。求助人大部分都是外来务工人员,离家一年在外地辛苦打工却没有领到应有的工资。年关迫近,他们联系不上雇主,只能抱着一丝希望向法援中心求助。之后,我轮转到北京市青少年保护与研究中心,参与处理未成年案件,并有机会整理不对外公开的未成年案件卷宗。其实我应该感谢公益法律服务给我的帮助。在法学院和非诉律所的生活就像在一座封闭的象牙塔里,很少能够真正接触到弱势群体的挣扎和需求。正像一位哈佛教授所说,“Doing deals doesn’t yield the deep rewards that come from building up people.”接触公益法律服务之后,逐渐遇到一些有同样想法并付诸行动的人,如在君合律师事务所实习期间,安明律师组织我们参与维德法律服务中心的青少年普法活动以及建辉基金会的“致敬行善者”项目。之后我也在安明律师的推荐下,参加了复恩法律组织的公益律芽计划,认识了更多致力于未成年保护、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公益法律人。Q. 随后,学姐又去了北京环中律师事务所、天同律师事务所、君合律师事务所、美国盛信律师事务所等等非诉、诉讼的中外律所,学姐可以简单介绍下这些不同类型律所的实习体验吗?它们之间有哪些区别?感谢每一份实习的机会。总体说来,天同律师事务所李谦律师给了我很多参与重大案件的机会,这对于当时一个刚刚开始实习的法学生来说是非常难得和宝贵的经验,也打开了我的眼界。君合律师事务所给了我非常全面和规范的职业技能训练,从邮件礼仪和规范、与客户沟通、向上司提问的方式等等,让我打下了扎实的基础。盛信律师事务所给了我非常好的工作环境和支持,这也是我第一次在外资所工作。很幸运,我作为非法本学生,且在比较晚的时间才开始实习,能有机会体验内所/外所、红圈/精品/白鞋、公司制/团队制、仲裁/争议解决/资本市场/并购业务,这对我之后的职业选择是非常有帮助的。Q. 目前学院学生普遍比较急于找实习,学姐是如何看待这一现象的?应该如何平衡好学习和实习?学姐是如何安排时间的?有什么经验和建议呢?我觉得在学院规定和自己时间允许的条件下早一点开始实习也无妨,实习可以作为学习的辅助。因为很多时候只有工作中遇到了、不会了、犯错了,才真的知道教授讨论的一些看似“离谱”的问题,其实大有深意。但如果翘课去实习,或者为了早日“讨到”留用而焦虑地“随便”找实习,其实真的得不偿失。其实我在申请环中/天同/君合/盛信律师事务所之前都没有相关领域的实习经历,甚至对“资本市场”和“并购”是什么都一无所知。但是当时面试我的律师并不是很在意这一点, 事后他们告诉我,他们更关心“我是怎样的人”,包括我的性格、学习能力、抗压能力、钻研能力、细致程度等等。而对那些我们以为很重要的“经验”,他们只是一笑而过,表示“反正我们有信心肯定能把你教会的。”Q. 可以看出学姐的在校生活十分充实,当助教、打模拟法庭、做编辑以及多份实习等等非常丰富的经历,学姐是如何规划时间的呢?学弟学妹们常常不太适应STL第一年的生活,在面临课业强度大等等情况,学姐是否也经历过心态调整的过程?感觉“规划时间”是个伪命题,更重要的是有没有足够的精力、专注度和抗压能力。比如在任务量比较重的时候,我主要是通过减少休息和娱乐的时间、提高效率的方法,但不会节省去健身房和操场运动的时间。到了一个新环境总会有一个适应期,每个人遇到的变化不一样,需要适应的方面也不一样。比如对于非英专同学,会对全英文授课压力比较大;对于非法本同学,会对中国法压力比较大。当时我遇到的最大的变化是——周围突然坐了一群名校出身的同班同学,我会比较害怕难以融入、担心自己和同学们的差距太大。当然后来发现是我多虑了,周围的同学都特别好,大家互相帮助、良性竞争,从1L开始的学习小组,到4L期间互相推荐实习机会等等。如果没有身边同学的共同努力、互相鼓励,我很难这么快融入STL的生活。与STL队友熊乐和彭晟于模拟法庭比赛现场Q. 学姐2020年疫情期间还曾经在美国联邦地区法院实习过?疫情爆发那段时间在美国生活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当时的情况和心态是什么样的?是的,记得2020年2月初美国政府发了禁止入境的命令,我直到飞机降落在纽约才看到这个消息——当然我很好运地赶在命令生效前一天到了。实习原计划是2-3个月,然而回国航班因为疫情被取消了四次——我当时出于无奈还写了一篇博文“如果我能把研究机票的精力用在学业上,论文可能都写完了”作为调侃。然而实际情况并没有我预想的那么糟糕,其实现在回想起来,我反而会觉得那段时光是非常宝贵的经历。首先我亲历了美国联邦法院面对疫情的一系列紧急措施,比如临时关闭法庭、使用zoom进行庭审等等;其次我的法院同事们都非常好,虽然我们居家办公,但每周会有两次电话会互相交流生活、讨论工作,以及我们也会在下班后去附近的山上骑车或徒步;此外,我们法院当时也收到了很多和疫情相关的宪法案件,其实美国很久没有发生这样大规模且传染性和致死性都极高的疫情了,各个法院都在摸索裁判的尺度,我也由此找到了毕业论文的主题。Q. 通过在美国法院那边实习,对STL的美国法JD课程有什么新的体会吗?学院的课程在美国法院实习过程中有没有帮助到学姐?我选择去美国法院实习的初衷就是希望能够亲身经历此前只在书本上看到的案例。除了体验庭审、法院内部运作、法官备忘录撰写等等,最大的感受就是“哦原来这门课是这样!”比如在1L时上了近一整年的TNLP,直到在法院实习才知道citation有多重要、知道memo应该怎么写、为什么这么写;知道其实一个案子的材料可能有好几百页,真正让人头疼的不是法律问题而是证据的强度到底有多大。此外,美国民诉法课程也非常重要,记得实习第一周,法官就让我做了关于class action的检索,如果没有STL的课堂基础,我可能连问题都听不懂。Q. STL也给在校生提供许多出国交换学习的机会,学姐2019年在汉堡法学院交换过,在异国他乡,留学生活课业可以是非常枯燥的,也可以是无限丰富的,你在那边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正因为异国他乡,课业生活才非常有趣。我所在的汉堡法学院是德国两所私立法学院之一。学院为我们国际交换生非常“善解人意”地把课程排在一起,这样我们可以在不缺课的情况下凑出比较连贯的时间旅游。当然交换的利弊因人而异,我因为本科期间有出国限制,没办法出国游学/交换,所以一直希望弥补这个遗憾。Q. 交换期间有没有什么最难忘的事情?最喜欢的地方?或者人?最难忘的事可能是和德国房东做室友吧。她已经63岁了,还在附近一所高中做辅导老师,周末还要和朋友们聚会/参加难民俱乐部帮助周围的难民改善生活。平时我们会一起做“德式”美食,一起去附近散步,一起看电影,她也会给我讲德国的历史和她自己的经历。有一次我们聊到《辛德拉的名单》,她突然神秘地跟我说“我有辛德拉的名单”,我当时以为她想要邀请我一起看电影,结果她拿出了真正的“名单”,并允许我拍下电影海报那一页作为纪念。房东允许拍摄一页辛德拉的名单Q. 在德国交换期间,有没有去欧洲其他国家?有什么经历可以分享一下?去了挺多国家。比如去马德里、马斯特里赫特和科隆见STL在各地交换的同学;圣诞节前夕去了丹麦;参加了黄卉老师在法兰克福组织的分享交流活动;去耶拿见了办理签证时认识的小姐姐;去巴塞罗那、柏林和高中朋友一起旅游;去威尼斯参加了艺术节;去克雷马拜访电影场景,并且和偶遇的美国女生一起寻找拍摄地点和角度。Q. 对毕业后的自己有什么期待?期待是希望可以一直保持自我学习和再学习的动力。希望自己可以保持一种“自觉”,不要养成“只要完成工作就好了”的惯性,不要产生“反正上级律师会再审阅和修改”的依赖和惰性,能够保持主动性,多看、多听、多问、多思考、多总结。Q. 最近在看什么书/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吗,如果向学弟学妹们推荐,最想推荐哪一个?各种推理悬疑小说/剧…《扫鼠岭》《至上之法》《检察官内传》《时光代理人》等等。非要推荐的话,可能是《至上之法》吧,英文名是“Law School”。有一段剧情是法学院女生遭到男友约会暴力和精神控制却还一味忍受并且为男友洗白(内心OS:希望是无关紧要的剧透),当时我一度觉得这个剧情不可理喻,觉得法学生不应该是这种设定。直到后来和朋友们讨论,才意识到现实中真的有很多法学生处于相似的境地。然而,有更大概率理性且会运用法律武器的法学生都这样,那其他人呢?Q. 最后,学姐还有什么寄语想对STL和学弟学妹们说?(插播一条:马吉师兄希望我建议师弟师妹们好好学习英语。)我觉得STL的师弟师妹们都特别优秀,说实话大家的背景都比我好太多了。希望大家可以相信STL,也相信自己,不要过分焦虑、跟风焦虑、贩卖焦虑。我们合伙人一直说,人生是一场马拉松,并不是比谁一开始跑得快,而是看谁能够跑得久、能够坚持到最后。希望大家珍惜能在STL学习和生活的机会,充分把握和享受。采访:谢水木生图片:倪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已经经历了人生糟糕的时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