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马季比马志明和谁不和更厉害?


编者按
此文得到相声资深网友beiyewuBD两段补充,网友“十三不靠”亦有贡献,部分情节参考孙福海先生《逗你没商量》一书,均有注明,在此一并致谢!
如果您是曲艺人敬请关注曲艺界
曲兿界
“传承保护非遗项目,弘扬中华说唱艺术。发布独家曲艺资讯,培养推荐曲艺新人。”——作为中国曲艺界第一大自媒体,“曲艺界”微信公号将始终秉承“开放、包容、继承、创新”的理念为全国曲艺人服务。
“曲艺界”微信公众号
曲兿
中国曲艺界荣誉出品
主编
郝少宝
马三立相声里那些倒霉的大胖子
文/唐瓦当

马三立拿胖子砸挂可不是一回两回了,为嘛呢?自己瘦,恨自己不长肉?都怪胖子长得喜兴、憨厚,自带喜剧特质。加上马三立的段子里涉及健康养生的比较多,所以那些响锣几乎都敲在魁梧的胖子身上,马先生的段子里到底有多少胖子?现在我们就开始慢慢地扒。
砸挂,得先紧着离着最近的,关系最铁的人开始。马三立最早的合作者之一是张庆森,马先生就小大溜儿的敲了一下。
马三立、张庆森《十点钟开始》:
马:天津人民电台有个张庆森张庆森的。
张:那就是我。
马:就是您那?
张:是的。
马:久仰。
张:托您抬爱。
马:胖啦?
张:是吗?
马:比以前胖了。
张:哎呦,我这模样还叫胖了?
马:比我那就算胖了。
张:多新鲜呐,谁像你这么瘦啊?
张庆森从解放前就跟马老合作,50年代末双目失明退出舞台,马三立80年代的搭档是王凤山,是王派快板的创始人,王先生也没躲过马先生的锤子。
马三立、王凤山《讲卫生》:
马:间接传染,蚊子臭虫跳蚤,咬了病人,咬你,把病毒细菌带到你身上。
王:哦?带过来了。
马:当时你不知道啊,你睡觉了。
王:我睡着了。
马:好比说你睡了,蚊子来了,这蚊子在那边已经咬了病人了,咬完了病人,蚊子又飞了。
王:飞起来了
马:呦,这有一胖子,这蚊子就奔你来了,咬了,这就是间接传染。
不止这一回,马三立在模仿病人初愈来解释飞沫传染,说“病人嘛,嘴没劲,嘴皮子松啦”,见面就喷了王凤山一脸吐沫:“凤山,你都噗昂(胖)啦!”双唇阻气爆破音,这在戏剧中叫喷口,在现实里叫喷壶。
按照现在的标准,王凤山先生其实并不算胖,但在马老眼中绝对是个大胖子。
实际上,那个年代,一般都营养不良,夸人胖了绝对是好话,证明日子过得滋润,家里条件好,富富态态,随心如意。现在不同了,都忙着减肥呢,说人胖了绝对不爱听,就跟骂人一样。
马老拿搭档砸挂之后,又开始戏弄另一个大胖子。这大胖子,还必须是新剃的头。
相声《讲卫生》:
马:我的苍蝇拍,定做的。
王:怎么?
马:又宽又大把儿又长,见苍蝇就打。
王:好。
马:绝不放掉。
王:打一个是一个?
马:打一个是一个,也有打不准的时候,也有打不准的时候。
王:是啊。
马:去年夏景天儿嘛,拿着苍蝇拍刚一出门儿,一瞅,呦!
王:怎么了?
马:胡同口那站着一个大胖子,这大胖子,新剃的头!
王:嚯!
马:我一瞧这胖子,后脑勺上落着,这么大个一大苍蝇。
王:嚯!
马:我一瞧,呦,这大苍蝇,你说怎么办,打不打?
王:过去就打。
马:打了,大胖子不乐意
王:那别打。
马:你说不打,这拿着苍蝇拍,算干什么地?
王:你跟他商量商量。
马:商量?一商量苍蝇飞了
王:那怎么办?
马:打呀!
王:打!
马:打完了再说。抡起苍蝇拍,啪!这大胖子一捂脑袋,(倒口天津话)“喔!怎么回事?”我说苍蝇,“这是苍蝇么?”我过去一看……
王:苍蝇?
马:瘊子!
好么,这大胖子,还新剃的头,白白挨了这一下。
过去剃头,不单是理发,最主要的是刮脸,热毛巾敷完,打沫,然后剃刀上下游走,连鼻子耳朵眼都刮到了,一般人刮脸的时候都会惬意的睡上一觉。瘦子剃头不撑门面,小脑袋窄条子脸,不好抓哏。胖子就不一样了,剃完了头,肥硕的大脑袋,油光锃亮,头皮上泛着青茬,脖子后头卷着几道肥棱子肉,看着就那么让人手痒痒。再有一大瘊子,不拍他拍谁?欠打。
说到新剃头的大胖子,马老念念不忘的又抓了一次。
马三立、王凤山《练气功》:
马:看戏一定要坐前排,曲艺不分前后排……如果要是看杂技……
王:怎么着?
马:记住喽!听着啊——看杂技,别买前排啊!后排,最好是楼上。
王:怎么呢?
马:那玩意儿悬呐!杂技——耍碟子、耍碗儿、耍流星的、耍坛子的、耍飞叉……当然说了人家保托、范儿准,不会出错儿……人有失手、马有漏蹄——你知道什么时候撒手?坐前排的都有性命之忧!掇你脑袋上你告他去?顶多了带你到医院上点儿药完了。这备不住啊——那个…那个咱们老演员王雨田耍叉,王雨田知道吗?
王:王雨田知道啊!
马:王雨田那耍叉很好的了!多少年了,那有手绝的——这叉“刷-刷-刷-刷!”扔起来,拿手背接;这叉“骨碌骨碌”骨碌下来,去用脚背接,往起这么一踢,“刷!”踢起来还那么接。
王:还那么接,好啊!
马:挺好的么,那回——出事儿了!
王:怎么呢?
马:就这么一踢,“刷!”没踢起来!
王:踢哪儿去了?
马:奔台下去了,这叉!
王:嚯——!
马:叉头冲下,把儿冲上!前三排!
王:哎呀!
马:前三排当间儿正坐着一大胖子,这大胖子新剃的头——这头剃得挺亮!这叉头“当”!,戳上了,“夸嚓!”叉掉地上了。大伙儿一瞧“哟——!”都吓一大跳啊。
王:可不。
马:再瞧这胖子,撇撇嘴、胡噜胡噜脑袋……没事儿!照样儿看玩意儿!
王:是啊!
马:一打听,这胖子,练过气功!
马三立塑造了很多脍炙人口的经典角色,最有名的一个是马大学问,一个是马大哈,还有一个就是马善人。马善人心善,“君子远庖厨”,但却行为蔫损,专门捉弄大胖子。马三立相声里一次又一次的恶作剧,算是把胖子逮得死死的。
马三立、王凤山《开粥厂》:
马:就算我身上逮住个大虱子,哎哟,嗬!怎么办?
王:挤死。
马:挤死啊?太损啦!
王:那怎么办?
马:那是条小性命儿,挤死啊?
王:扔地下。
马:扔地下饿死啦。
王:那怎么办?
马:无论找谁,往脖子那儿一搁。
王:哎!哎呀!
马:善嘛。
王:这叫善哪?这叫缺德。放虱子啊?
马:心软。我心软哎!
王:心软?放虱子玩儿。
马:我们还保全它的生命,我们还不受痛苦。
王:嘿。
马:找一胖子啊。
王:还得找胖子?
马:哎,吃得饱饱的。
王:嘿,好!
胖子因为肉多,被马三立喂了虱子,这是马善人行善的方式——损人利己。即使胖子看病,马三立也不忘调侃几句。
马三立、王凤山《偏方》:
马:大膏药,贴肚子上,北京卖的狗皮膏,哎呀,那狗皮膏,多大个儿?甭算皮子,就光那膏油子,圆的,这么大个儿!那是给大胖子预备的。
王:哦?
马:大胖子,肚脐眼儿,那么大个儿!
王:嚯!
砸完了不知名的胖子,该找谁了?一般说相声砸挂,都爱找行内的人,而且关系要好,否则红脸了,急眼了,闹不团结就得不偿失了,除了张庆森、王凤山,马季算一个,按相声辈分马季先生算是马三立的徒孙,两人关系很好,在1985年春晚,马三立说了一个段子叫《大乐特乐》,这名字算是给春晚添了喜庆的应景之作,但最早这个段子叫《起名字的艺术》。马三立在工体开场就拿马季、姜昆逗上了:
“马季乐了马季,马季名字也不怎么样,也不是好名字,应当叫马跃,咱给他改名字他不改。马跃多好,马跃,万马奔腾,马跃。马季?糟了,挺好的马,绳子把腿给系上了,跑不了,憋了一身肉!”全场哄堂,这叫暗包袱,就是在说马季是个胖子。
张寿臣有个徒弟叫穆祥林,打小进了父辈的餐饮行,后来喜爱十样杂耍和相声,下海拜了张寿臣,早年在唐山作艺的时间不短,与马老关系很近。他有个弟弟,叫穆祥凤,不是老天津卫“三不管”砸石头打把式那位。这位穆祥凤并不在餐饮业做事,而是进了工厂。马老也把他扯进来了。
(蟠桃蟠桃,不使劲嘬它不着)
马三立单口《秘方》:
“我有个表弟姓穆,叫穆祥凤,在餐饮业一打听都知道……他呀是个大胖子,有一毛病,喜欢泡澡,每天都得到澡堂子找那个最热的池子,把浑身上下都泡红了、泡紫了,他才美——要不他身上刺痒,睡不着觉!那天晚上一出门,赶上一位,拿着个大塑料包,里面放着好多锡纸包儿,一边走一边吆喝:“带零钱的算来着了啊!嘛玩意儿——家传秘方儿、家传秘方儿,专制皮肤病——长疖子、长疮、蚊子叮、身上刺挠、痒痒,就用我——家传秘方儿,一毛一包,不灵不要钱……”
最后的结果,这位大胖子“表弟”憨厚有余,智慧不足,成了骗局的受害者,花一毛钱买了俩字儿:挠挠。

胖子在马先生嘴里算是倒了霉了,不过,有瘦子才有反差。
马三立单口《追》:
去年秋天啊有这么一天,下午五点来钟,正是下班的时间……由打路口不远处的马路上跑过一个人来,行人应该走便道啊,他不是,在马路上跑,来往的车辆都躲他,什么人呢?一个胖子,穿一身儿破旧的蓝制服,脸上这肉都嘟噜着,边跑边喊:“截住他!截住他!别让他跑了!”,胖人嘛——脖子顸、声带厚,所以呀喊出来的声音就发紧:“截住他!截住他!别让他跑了!”,跑的是气喘吁吁,满头大汗。追谁呢?前面不远处啊,跑一瘦子,这瘦子是鬼鬼祟祟、惊慌失措。胖子追瘦子那没法追。周围这大家伙一看大胖子追瘦子这么费劲,有这个好心的、热心肠的三、五个人呼啦一块儿帮忙儿追过去了;指挥台的民警同志一瞧,马路上,胖子追瘦子、这么多人跟着追……民警也从指挥台上下来了,也追过去了……有这个跑得快的在前面伸腿一绊这瘦子“叭唧!”瘦子摔那儿了,大伙这么一围,形成一堵人墙,再想跑可跑不了了。民警追到跟前儿:“起来!起来!”起不来了,大家伙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啊,等着吧,等这胖子吧……胖子追上来,众人闪开,胖子过去一把把这瘦子摁住了:“这回看你往哪儿跑?调完级了,你不请客!”
胖子嘟噜着一脸肉,豁出性命追一个瘦子,惊动了行人,也惊动了民警,最后弄明白了,就是为了让他请客,你瞧这份出息。
马三爷很瘦,这种“又瘦又高”的特型在相声界很少有,所以免不了也被别人砸挂。同行晚辈谢天顺、黄族民都在《大娶亲》中砸过,前提是,逗哏的都是马志明,这就叫量身定做。
马志明、黄族民《大娶亲》:
甲:那么你父亲今年几门大几了?
乙:什么?
甲:那个,大门大几了?不是......你爸爸礼拜几了?
乙:这什么乱七八糟的这个?
甲:我问他几岁口了?
乙:唉!这什么话这是?
甲:我是说啊......我就说他怎么长的?
乙:你爸爸怎么长的?
甲:不是......咳!别提了!
乙:这种人真是的!
甲:这个话怎么说来着?就说他活多少日子了吧?
乙:行了!行了!行了!甭费这劲了!啊!这么大人连句话都不会说!我明白你那意思,想问我父亲今年多大岁数了,对吗?
甲:对对对对!
乙:告诉你记住了,你问baba年岁,得说“高寿”。
甲:什么?
乙:“高寿”。
甲:“高瘦”?
乙:哎!
甲:又高又瘦?
乙:又高又瘦那是你爸爸!
马三立固然没少拿胖子砸挂,前提是马老自己也敢于自嘲,不止一次的拿自己的身形体重当笑料,内心强大,娓娓道来,就像讲笑话一样,给人一种平易、和蔼、爱开玩笑的邻家老头的印象。
在单口《练气功》中,马先生画风一变,拿瘦子开涮了,涮谁?现成的,先拿自己开刀:“我练摔跤,这不找死吗这个?谁敢跟我摔啊,我就是想摔跤,谁敢跟我摔?谁敢?谁惹这祸?”在1985年春晚在单口《大乐特乐》(又名《起名字的艺术》)中还嘲弄自己的名字“这些年倒霉就倒霉在这名字上了,马三立,你看看,这马剩三条腿,才凑合立着,一碰就倒啊。”
其实马老的本名不是马三立,却叫马桂福,大哥马桂元是李德钖的徒弟,英年早逝,马桂福行三,立志要“立德、立功、立言”,所以改名三立。马三立三叔马恩荣的长子马四立也是说相声的,死于意外,其妻就是著名的女相声演员于佑福,人称“于老姑”。
同样是在1985年春晚上,开场白马先生就说:“我叫马三立,年龄是七十二岁,体重九十二斤。”马老对自己的体重念念不忘,好像对自己的份量并不满意。在和王凤山合说的《西江月》中又一次提到了自己的体重:
马:问我家乡贵姓。
王:在哪儿住?
马:姓马名叫三立,出生原籍北京。一九一六属大龙,九十二斤体重。
王:嗨!谁问你分量啦!
九十二斤体重如果换成别人就算不上包袱,换了马三爷,全场哄堂大笑。根据《西江月》第一句:“党十二大召开,人民喜悦欢腾”,按照十二大召开的年份,可以猜出《西江月》应该作于1982年,从1982年到1985年,马老的体重一直很稳定。以马老将近一米八的身高,体重才达到大块头的一半儿。直到在和王凤山合说的相声《讲卫生》(又名《病从口入》)中,马老才骄傲的透漏自己体重终于“增加一斤多”,怎么增加的呢?
马:看着身体怎么样?
王:嚯,跟猴儿一样啊。
马:告诉你吧,最近呐,涨份量啦!
王:噢?
马:这一过磅,涨了……一斤多。
王:那您一定有好方法。
马:当然啦,当然有方法。
王:您要有好方法,您给我们介绍介绍。我们大家都学学。
马:行啊,谁学都成,一说就会。
王:是啊,那您说说吧,怎么体重增加了一斤多?
马:为什么体重增加一斤多呢?
王:啊?
马:我呀,半年没洗澡!
王:嗨!
马:所以,体重增加……
马老的体型“跟猴儿一样”,这是他自嘲的。虽然调侃胖子,但自己却心向往之,说自己小时候胖嘟嘟的人见人爱。
马三立在单口《美容医院》中说:“……上回我抹了一回,系个领带,来一西服,红的,抹脸蛋儿,是红的,让我上,没等上我照镜子一瞧,猴儿啊!我干脆洗了,就这样吧,就长这缺德样,没办法。我知道,我长得模样很对不住几位。其实我小时候挺好看,我小时候小胖子,谁瞧见谁爱,我小时候挺胖,圆胳膊圆腿儿,有肉,多好看啊小孩儿,大了大了变这样了……瘦了,为什么瘦啊,小时候有病,小时候,四岁那年生病,上医院开刀,大出血,打那以后就缓不起来了,一直就这样。什么病呢?开刀了?什么病?嘿嘿,痔疮!”
(插图好嘛,猴儿啊!)
这个单口可能是从《大相面》的垫话里发展而来的,不仅自曝自己化妆之后像“猴儿”,也充满对小时候“人家人爱的小胖子”的美好回忆。像猴儿,可以自己说,别人说马老就不乐意了,在《讲卫生》的段子里,这是王凤山第一次说马老像个猴儿。要说呢,马先生跟猴儿可真是有缘,有一段著名的相声《买猴》,就是马老先生说的,而且学过猴儿的动作,马老父子一脉相承,少马爷马志明有一段《学跳舞》里面模仿猴儿的动作也是惟妙惟肖,也难怪,马志明早年京剧坐科,学的就是武丑。
马老跟张庆森的《文章会》里算是早期阐释了他的胖瘦健康观:
甲:打算保养好身体?
乙:啊。
甲:找我。
乙:噢。
甲:我教你法子。
乙:啊。
甲:按我这办法来,甭日子多,俩月就得。
乙:怎么样?
甲:俩月之后准这样。
乙:唉……啊?嗐!那我就别跟……行啦!那还跟您学啊?
甲:准这么好的成绩。
乙:好嘛!
甲:准能这样的精神,这样的美丽。
乙:还美丽呐?哎呀!瘦得跟那猴一样了,还美丽呐?
甲:啊!
乙:你瘦得这个样啦!
甲:这不在胖瘦。
乙:唉……啊?
甲:这不在胖瘦。
乙:不在胖瘦?
甲:唉,人的身体健康不在胖瘦。
乙:是呀?
甲:长一身肉挺胖,那是健康吗?瘦人就不健康吗?
乙:是不是呀?
甲:不在胖瘦。
乙:是呀?
甲:精神好!
乙:噢。
甲:你看!诸位你看看……啊?
乙:噢,看什么呀?
甲:唉,精神好!
乙:啊。
甲:你看这精神饱满。
乙:噢。
甲:满面黄光。
乙:唉……啊?噢,满面黄光啊?
甲:唉。
乙:人家气色好看是满面红光!
甲:哎,红光不是!这不分色,红黄有什么分别呀?
乙:噢。
甲:红黄有什么分别呀?你看这个……诸位……
乙:哎哟……好嘛!
甲:你看这个体格,这个……啊?看这个像?
乙:是呀?
甲:怎么样?
乙:好哇!
甲:“好哇”呀?不在胖瘦,这都瓷实!
乙:哟!是呀?你这就是那点儿骨头了,再不瓷实?行啦!
甲:我也不是个武术家,我也没练过武术,我也没有什么功夫,就是保养身体好哇!
乙:您呐?
甲:这都瓷实!你,你呀!
乙:啊?
《十点钟开始》里,先是掐大褂后襟亮了一下自己的一巴掌宽小细腰:
马:您说,我行吗?
王:你不下决心了吗?
马:我考虑我的身子骨我怕盯不住。
王:架不住锻炼!
马:这已经都这样了,这怎么锻炼哪,我当军官?当兵也不要我!
后头王凤山也表达了对马三立胖起来的的美好祝愿,侧面反映了胖人的自信,认为像自己一样胖起来是马三立同志最大最急需的幸福:
马:马三立,就是中国的马雅可夫斯基!几年之后再见着我啊,我就不这样啦!
王:那是,你就胖了!
马:胖啊,胖当然是胖不了。几年之后再见着我我就不穿这衣服啦!
同样跟张庆森的《相面》里拿胖子开涮。这包袱侯宝林就没有,也不适合侯宝林使,跟扔虱子同类,这类包袱就只能姓马。
甲:“掌中横生冲煞纹, 少年一定受孤贫, 若问富贵何时有, 克去本夫另嫁人。”
乙:哎……啊?我得另嫁人哪?
甲:你呀,由十六岁过门。
乙:我?
甲:十六岁结的婚,过门以后哇,公公就死啦,婆媳不和, 现在你的丈夫没有啦,你打算嫁人,对不对?嫁人哪,最好哇嫁给一个山东人吧。
乙:怎么?
甲:东方属木,木生火,夫妻必定美满。最好嫁一个胖子。
乙:这干吗呀?
甲:胖属水,水生木,更好。
乙:嘿!
甲:看吧。
乙:干吗?
甲:打春,多会儿一立春,立春以后,你丈夫就来啦。(从文章会至此两段,系“启明茶社贴吧“资深相声网友beiyewuBD补充)
马老还有一次把一名现场观众砸了一挂。一次说《今晚十点钟开始》有个设计,说到“当军事家”时应该假装往下场门走,然后再回来;“哎,要不,我不当军事家了”……但这次往侧门走的时候,出现一个小插曲:这时候突然进来一个观众,穿着短袖衬衣,胳膊比马老的还细,当然长得比他就更瘦了,这下观众的注意力都转移到那人身上,这怎么办,往下就没法演啦。马三立突然一捋袖子,冲着哪位观众:哎,我说你看我行吗?马老叉着腰,本来就瘦,麻杆一样,却摆出要和那位比试比试的架势,观众立马炸了,哄堂大笑,注意力也就都回到舞台上,不但没走神儿,还抖了一个现挂大包袱。(此情节摘自孙福海《逗你没商量》)
马三立最后一个搭档王凤山去世后,马老改说单口小段1999年,他表演《八十一层高楼》,一开场就介绍自己“我叫马三立”,不过这回不是“马剩三条腿还凑合立着”,而是说:“三立,立起来被人打倒,立起来又被人打倒,最后又立了起来,一共立了三次。我这个名字叫的就不对,祸也因它,福也因它。我今年85岁,体重86斤,明年我86岁,体重85斤。我很瘦,但没有病。从小到大,从大到老,体重没有超过一百斤,现在,我脚往后踢,可以踢到自己的屁股蛋儿,还能做几个下蹲……”
(此情节摘自孙福海《逗你没商量》)简单几句话,把自己的人生劫难、身体状况几句话轻描淡写的带过,表现了马老的乐观和豁达。
马三立、王凤山《情绪与健康》:
马:你瞧我怎么样?我——这精神儿怎么样?
王:你精神儿不错。
马:哎?看看,怎么样?
王:好么——猴!像个猴啊!
马:我跟你说我可忌讳这个,不许说这个——不兴拿人比猴,你瞧我这精神儿怎么样?
王:精神儿…行啊!
马三爷一脸严肃的正告对方:“我可忌讳这个,不许说这个—不兴拿人比猴儿”,越是一本正经,观众就越想乐,这是文哏相声的技巧,和苏文茂的“嘴瘪乃生理缺陷,不可侮辱”异曲同工,让人想起文绉绉的孔乙己“多乎哉不多矣”的假正经——不就是几颗茴香豆嘛!
虽然马老精神很好,但是瘦子在生活中的不利因素还是显而易见的,比如长得形销骨立,五级风以上不敢出门,比如看中医拔罐子、贴膏药闹出笑话。
马三立、王凤山《偏方》:
马:外国人还没学咱们这个,这个拔罐子呢,这是中国人兴的。
王:拔罐子?
马:嘿,要是腰疼腿疼膀子疼肚子疼,来个罐子,里面点个火儿,噗,嘬住了,待会儿就好。
王:嘿!
马:我还不行,我这人拔不了罐子,骨头太多了,跑气!
王:嗨!
马:跑气,嘬不住,我身上哪儿也拔不了罐子……
王:好嘛!
马:还有这大膏药,外国人没有的。
王:噢?
……
马:我不行,用不了,那个大膏药,有一贴,包起来了!
王:嗬!
马:没法儿。
马先生不但自我调侃,其他瘦子也没饶喽。这回是谁?大名鼎鼎的张二伯(bāi)
马三立王凤山《练气功》:
马:我们街坊——你上我们院去过吧,我们对门那院子——张二伯,这张二伯就是这样,自己不知道自己吃几碗干饭。
王:是啊?
马:四十来岁,自个儿那能耐大了,那俩胳膊比我顸点儿有限,脖子比我细,大颏勒嗉、大颏勒嗉跟大鸭梨似的。
王:嚯?
马:四十多岁,留小平头儿,小眼儿,俩小眼儿,瘪鼻子,大嘴——那嘴比我俩大。
王:嗬~
马:成天不上班,净吃劳保,不知道他干嘛地的。两口子过日子,这张二婶儿是好人,张二婶儿也四十来岁,两口子也没孩子。特别可气——这张二伯,见谁都充大辈儿:“哝长那么大个子?见二伯不…不招呼一声?”。
王:嗬?
马:专门欺负小孩儿,街坊小孩儿没有不怕他的,街坊也没有不怕他的,
最后这位“细胳膊大颏勒嗉”的瘦子张二伯因为耍混,学人家练气功,把菜刀搁肚子上头,用擀面棍一砸,“噗!”把自己开膛了,死了。
马三立的三大健康理论:精神健康、心理健康、身体健康。不止一次的在他的单口和对口中出现,这也表明马老对健康和养生是非常重视的。然而,凡是涉及健康的话题,必将出现胖瘦之争。
马三立王凤山《情绪与健康》
马:身体怎么样?比你怎么样?
王:比我?还差点儿。
马:比你哪点儿差?往前站,往前站!
王:哪点儿都差。
马:我比你哪点儿差?哦-哦-?你让大伙儿说说我比你哪点儿差?
王:哦什么呀?你说比身块儿、比体重、胖瘦?比分量?比气色?哪样儿都比你强。
马:胖?你肉多呀?没用。你以为哦——肉厚、肥、脂肪多就是好啊?没人要——谁早晨排队挨个儿都捡排骨!
王:好么,卖肉来了!
马:有那么句话你知道不知道?有怎么句话?
王:您说呀?
马:有这么句话——“有钱难买…”什么?
王:噢——“有钱难买老来瘦”。
马:对!明白么?哦!完了,这还用说吗?“有钱难买老来瘦”嘛,这谁都知道呀!
王:都知道,您这也太瘦了?!像您这样的瘦人太少了。
马:少,就是少,你把我怎么样吧?
王:我能把你怎么样?
马:哎,少,就是少点儿。少者为贵!
王:少者为贵?
马:少点儿!冷门货,多了不值钱。
王:好么,这位是高档货品。
马:你别瞧瘦,瘦要有精神,瘦人一打蔫儿——眼皮也抬不起来了,脑袋也耷拉了,走道儿也没劲儿了,那就坏了。“瘦是瘦、寒是寒,寒瘦如联不一般,瘦要精神通必达,寒无形彩必孤单”这是哪儿这么四句来着?瘦人有好处,你知道吗?你不懂?我跟你说说。
王:你说说都有什么好处?
马:瘦人这个内脏好,瘦人脂肪少、脂肪少对心脏的压力就小;瘦人还有一样特点,瘦人的这个功能好、消化力强;瘦人新陈代谢缓慢,这个动物但凡新陈代谢缓慢的,它必要长寿、它必然结实;你不懂这个。
王:噢——!
马:瘦人还有一样好处——瘦人不爱得病。瘦人应当注意一样,瘦人得多睡觉,胖人不用多睡、瘦人得把这个睡觉得掌握好了。平时吃饭不要吃太饱了,经常保持八分饱,多吃、少餐,一天吃四回,得这样,多吃些个营养的、高档的营养品……
王:要您这么一说还是瘦人好?
马:当然了。不……哎、哎,不——胖人也好,你不要这么说啊!你这句话不对,哦,就是瘦人好,胖人不好?不对——胖人也好,胖人更结实,更健康…早晨你起来你看那个马路上、公园里锻炼的八十多岁的胖老头儿有的是,你一问“老大爷,多大岁数了?”“八十四啦!”挺着个挺大的大肚子,脸上的肉都嘟噜着,还那儿遛呢,没病。不是胖人都不好——胖人都血压高?不要有这种迷信、有这种顾虑,哦,胖人都半身不遂?胖人都有尿毒症?不是那样儿,不…不要…胖子…不要有…台下有胖子吧?不要有这种精神担负,胖人更结实,没病。甭害怕,好好活着您的!没关系。
王:嗨——!这用你嘱咐吗?
马:我怕他们都害怕了。其实我小时候也胖——我。
王:你?!
马:我小时候,肥极了——圆胳膊圆腿儿,小胖子,谁见谁爱,一身肉,肥极了我。谁都抱不动啊,抱不动我呀,小胳膊儿,这么壮,腿儿也顸。
王:那怎么瘦了呢?
马:小时候胖,大了瘦了。闹病闹的——四岁那年啊,到医院、开刀、大出血,大出血呀失血过多,就…就缓不过来了,总算命保住了,就瘦下来了……
王:什么病啊?什么病这么厉害?还开刀、还大出血、动手术?什么病啊?
马:嗨——痔疮。
好嘛,又割了一回痔疮!
马:你算我徒弟,我教给你,你跟我学,你定期上我那儿去,甭多了——俩月,俩月以后,你就行了——就我这样样儿了。
王:俩月之后……就…就变您这银灯样儿了?这一身的骨头架子?我这衣服也不合适了?
马:衣服不合适没关系,可以做新的呀,做新的。
王:我呀,不必,我也别上你那儿去,我也别跟你学,我就这样活着就不错。
马:你这样不成啊,你这是就付啊!这是凑合呀!
王:这怎么叫就付呀?
马:你这是凑合呀,你不健康啊。
王:我哪点儿不健康了?哪点儿比你不健康了?
马:你?你哪点儿也比不了我?
王:哪点儿都比不上你?是吗?
马:是啊——上五层楼,我能直接连上五层楼我不喘,直接连上五层楼我不喘,你行么?
王:我不行。
马:你上到二楼你就得歇一会儿;我这么蹲下、站起来,几十次,我决不晕;
王:哦,健康。
马老在舞台上最后一次自嘲,令人酸楚。
2001年,12月8日在天津市人民体育馆举行的“几年马三立从艺八十周年暨告别舞台演出”,由央视著名主持人赵忠祥、倪萍主持。台底下的观众高喊:“来段买猴儿”,马老说:“让我说买猴儿,我岁数大气力不够了,现在我已经变成老猴儿了(那时马老刚拔掉点滴)”
倪萍说:“您真酷”
马三立:什么
倪萍:您真帅,您真漂亮
马三立:还没人夸我漂亮呢
倪萍:您体型好,这么瘦,也不用减肥。
马三立:我不用减肥,我没地儿减,再减我就成猴儿架子了。我明年九十岁,超不过九十斤了,(他一指赵忠祥)他胖,他的袜子能给我改个背心儿。(此情节摘自孙福海《逗你没商量》)
虽然胖子瘦子不偏不向,但多少也有点儿对胖子羡慕嫉妒恨的味道,不过,马老的养生原则还是值得提倡的,前几十年就能分析出胖瘦的健康优劣,并对胖子对健康的影响洞若观火,比现在那些养生鸡汤不知要高到哪里去了。
胖子有笑料,但瘦人一样有包袱。虽然有钱难买老来瘦,但马老仍是对胖子充满向往。如此对胖子情有独钟,除了调侃增加笑果,并没有任何贬低的意味,反而他嘴里的胖子都可爱。其实这是善意的调侃,绝不是拿人生理缺陷开玩笑的生理哏。

在相声界,关于胖与瘦的争论远未停止,其实这种类比也有跟逗哏的体型落差所产生的喜剧效果有很大关系。
同样,李伯祥先生对杜国芝也有类似描述。
相声《聊天》:
杜:那我在哪儿呢?
李:是啊,您在哪儿呢?哎呀,我拿着望远镜找你呀,杜国芝哪去啦?大胖子哪去啦?最后找着您啦,您在下瓦房那儿忍着呢!
杜:嗨!
……
李:喂!杜国芝,大胖子,你看谁来了,李伯祥来了!
七十年代末高英培、范振钰的《不正之风》,被收入纪录片《笑》。
高:徐姐一看我来了,拿眼一瞟:“来了,今儿来晚了,等会儿。”说着话,腾,腾,揪下两块面来,嘿,跟小馒头这么大个儿,补出来跟小锅盖似的,扔在锅里翻四个个儿还不捞呢,挑出来这么大个,金黄色,又酥又脆。
范:就这么拿走。
高:怎么着?
范:别的顾客就没意见吗?
高:有啊,一开始有人反映,常了就行了,他们也习惯了,我也自然了。
范:人家不跟你怄这个气。
高:也有怄气的。那天一个老太太领着个小姑娘排队,小姑娘管老太太叫奶奶:“奶奶,你看这个大胖子天天来,进门叫声‘徐姐’,伸两个手指头,把大馃头就拿走了。奶奶,明天您也叫回‘徐姐’试试,咱也甭排队啦。”老太太说:“嘛玩艺儿?宝贝儿,咱甭说叫‘徐姐’,咱叫老舅母也得排队。孩子,咱可不学这个,这叫不正之风,叫他拿走塞去吧!塞完了打脖子后边下去。吃完了叫他长‘噎膈’。”
这个走后门的大胖子不怎么可爱,还有一个呢,也在《不正之风》当中。
高:我二姨姥爷厂里有个工会主任——大胖子,耳朵还挺聋,非要跟着。
范:那是人家的工作。
高:忙乎着把我二姨姥爷搁在车尾巴里头,我们就上车了,到小王庄接新娘去。进门我就嚷嚷,“道喜,道喜……”新娘家里有个嫂子我认识,是我们门口儿的姑娘,外号叫“遮理”。我一看“遮理”,“万能胶啊,你干吗来了。”“我是接亲的,走吧,走吧!”还真清静,连新娘一共仨人,一出门儿嫂子看见这汽车就“遮理”上了,“我说,万能胶,这是嘛汽车,怎么还蓝白道的?”“高级轿车,快上去吧。”让我给推上去了。上车看见大胖子啦,“万能胶,车上怎么还有人,这胖子是谁?”“这是……新郎小李他们厂里的工会主席。”
范:哎?不是你二姨姥爷的工会主席吗?
高:二姨姥爷不能提,那是私货。我说:“对吧,主席?”胖子聋着个耳朵听不清,“对,对,对!”
范:什么就对?
高:这“遮理”还真爱说话,跟胖子俩人拉呱上了:“这位领导,大胖的身子还让您受累。”“你说的嘛?”
范:听不见。
高:“让您受累!(倒口天津话)”“没说的,没说的,我们跟死者这么些年了!”
范:啊!要露馅儿。
高:“遮理”一听,“我说万能胶啊,这里怎么还有个死者?”“……他说我了,我小名不叫‘四锁’吗?”
范:真能对付。
高:胖子还接着嘟囔,“对于他,我们领导可是没疼钱。”我说,“嫂子,您听见了吧,小李这喜事儿,领导上都不疼钱,大办。”“天津市都走遍了,他实在是没治了。”“遮理”一听,“怎么还没治了?”我说,“嫂子,小李这喜事用我们天津话来说那是没治了。”
范:真有说的。
高:司机打坐那儿就想乐,心说:“万能胶,万能胶,你缺德去吧!开这么些年车,我没遇上过这个事儿!我这车上多热闹,又哭又乐。”北洋桥你倒停啊,他净顾乐啦,直接开火化场去啦。
范:这回我看你怎么办?
高:一进火化场,新娘就明白了,又害怕、又委屈,哭上了,“嫂子,我倒霉倒你身上了。我说不要车吧?你非出主意要个车。你还说一辈子就这么一回,还不讲究点?这回好,讲究大发啦!人家都‘大闺女坐轿——头一回’;我们好,大闺女进火化场,头一回。”这新娘还有个毛病,一生气爱抽羊角疯,“我们这……”
范:怎么啦?
高:昏过去啦!
范:休克啦。
高:大胖子吓坏了,“万能胶啊!又死一个,今天咱们先烧哪个呀?”我说,“这可不能烧,主任小姨子还没办回来呢!”
范:还惦着走后门儿哪。
同样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杨振华、金炳昶有一个著名的段子《计划生育好》,这段相声也被搬上了纪录片《笑》。
杨:要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四个现代化,就必须有一个强壮的身体。
金:是啊。
杨:您看您这体格儿我就够羡慕的。
金:哎不行不行,我还得锻炼。
杨:瞧见没有?
金:啊?
杨:无论是平方面积,立方体积,那都比我肥沃多啦!
金:什么叫肥沃啊!
90年代赵伟洲和杨少华合作的《枯木逢春》
赵:后来你们工厂食堂的大胖子徐师傅给您介绍了一位称心如意的伴侣……把徐胖子气坏了:(倒口山东话)我说少华啊,你怎么长这么大个子咧?让孩子给欺负成这个样?
杨:这都是我惯的啊。
赵:老年人谈恋爱有什么不对滴?我们老年人就不要幸福了嘛?
杨:我要幸福!
赵:还把老人东西都拉走了?你们侵犯老人合法权益咧你们知道吗?还说什么?枯木头要开花?要我看这个花开的好,现在生活好了,枯木头就是要开花!
杨:我要开花!
赵:谁也拦不住寡妇嫁人!
杨:我要嫁人!(此段由网友“十三不靠”补充)
一般来说,相声的捧逗多以一高一矮,一胖一瘦为最佳组合,也有利于发托卖相,捧哏的肥胖高大,与逗哏的瘦小、细高为映衬。
一捧一逗,一胖一瘦,一出场就显得滑稽,也就有了买卖。如侯宝林、郭全宝;李伯祥、杜国芝;常宝霆、白全福;马志明、黄族民;高英培、范振钰;常宝丰、王佩元;姜昆、唐杰忠;王志涛、冯景顺;杨振华、金炳昶;魏文亮、孟祥光;苏文茂、马志存;李金斗、陈涌泉;赵振铎、赵世忠;刘流、冯永志;高晓攀、尤宪超等等,此外相声界还有一些胖中豪杰,如任鸣启、马季、黄铁良、李国盛、赵炎、刘惠、孟凡贵、王振华、王玥波、孙越、王磊等等。【欢迎补图】
魏文亮、孟祥光有个著名的小段《要条件》
魏:一千多块啊?没按照分量要就算便宜那小子了。
孟:我说你要是我这分量那位还活得了吗!
孟祥光老师据说有二百多斤,如果这分量要彩礼,男方真真儿的活不了了,正应了孟老师补刀的那句话:“把自己给卖了!”
岳云鹏、孙越的《我忍不了》也调侃孙越的体重足足有二百六,还是一只脚站上去的分量,所以引出后来下飞机卡在座椅上的笑果。
马季、赵炎在《一阵风》中,简直就是一大篇“胖子论”,不但倒口唐山话,还有很多经典句子:比如胖子领导世界潮流,唐伯虎都点胖子咧!
胖子的憨厚形象很容易被带入情节,也与讲述者本人(尤其马三立)形成强烈的反差,这种喜剧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其实中国早期喜剧电影也是这个搭配,比如三百多斤的大胖子殷秀岑和几十斤的韩兰根,(一起出演《天作之合》《无仇君子》《未完成的喜剧》等等)就被蔡楚生导演戏称为“一猪一猴”,一亮相便让人忍俊不禁。有一次韩兰根“拿搪”,殷秀岑就去天津园子找了相声艺人“狗尿苔”张宝茹,张宝茹瘦瘦小小的,与韩兰根颇为相像。喜剧明星二胖子关宏达和瘦小的范哈哈也形成强烈反差,他们在《大李老李和小李》中有出色表现。喜剧明星极易与相声结缘,殷秀岑就曾和王祥林、马敬伯一起表演相声《训徒》,王负责逗,马负责捧,殷负责腻缝。
关宏达在圈子里除了叫“二胖子”,还有个雅号叫“关胖”。孙越坐飞机卡座椅上是个包袱,但却真真实实的发生在“关胖”身上。据上译导演、配音演员孙渝峰回忆,他1963年被分配到上影演员剧团:“那天老关坐在藤椅上正和曹铎(《难忘的战斗》账房先生)、方伯、韩非聊天,布老师一一介绍后,我向几位老演员致意并握握手,老关也急忙站起来和我握手,只见他坐的藤椅也跟着他一块儿起来了,曹铎一把按住藤椅:‘关胖你太可爱了,藤椅也舍不得离开你了。’这个在笑声中的见面永留我的记忆之中。”关宏达除了拍戏,更发挥他说唱艺术的天赋,他和剧团很多演员做伴说过许多人们喜欢的相声。他和方伯搭档的相声在赴基层慰问演出时特别受欢迎。每当过年过节他特别忙,到处有人请他说相声,他的快板书也十分精彩,
喜剧演员大多和相声界结缘,如谢添、程之、陈述等等,甚至浓眉大眼的李向阳郭振清,还留下过和朱相臣合作的脍炙人口的《卖估衣》。上世纪四十年代,被影界誉为大胖子二胖子的殷秀岑、关宏达和瘦猴韩兰根在天津与相声名家留有一张珍贵的照片,马三立、侯宝林、常宝堃、常宝霖、常宝霆、赵佩茹都在列。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
主编:郝少宝 编辑:张大民、潘侠风
“传承保护非遗项目,弘扬中华说唱艺术。发布独家曲艺资讯,培养推荐曲艺新人。”——作为曲艺界第一大自媒体,“曲艺界”(微信ID:quyifabu)将始终秉承“开放、包容、继承、创新”的理念为全国曲艺人服务。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马志明和谁不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