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于卢旺达饭店电影影里的礼仪?


今天介绍的是一部英、美、南非、加拿大四国合作拍摄的战争片--《卢旺达饭店》。
影片拍摄于2004年,时长121分钟。由特瑞·乔治执导,唐·钱德尔、苏菲·奥康尼多、杰昆·菲尼克斯和尼克·诺尔特等联袂主演。
影片制作成本1750万美元,全球累计票房为3382万美元 。此外影片还获得17个奖项,以及奥斯卡的提名。作为独立电影,这已经是不错的成绩了。
该片取材于发生在1994年的卢旺达大屠杀,由真人真事改编,讲述了一位卢旺达胡图族饭店经理保罗·路斯沙巴吉那在种族仇杀中设法挽救1268位图西族及胡图族难民的故事。
电影在情节上没有什么花哨精巧的剪辑,在场面和布景上扬长避短,绕开了很多需要花钱的场面。这也是独立电影的共同特点。
虽然没有对大屠杀进行全景式的再现,没有惨烈的屠杀与交火镜头,却依然带给人很强烈的震撼。通过对主角的深刻的心理描画使得观众感受到镜头下那真实强烈的生的欲望,心灵受到同等冲击。
影片也对大屠杀发生的原因做了些披露,并对国际社会的反应采取了批驳和嘲讽,但明显没有达到入木三分的地步。
我想,电影在弘扬人性光辉的同时也在反思人性中永恒的东西。
具体是什么?比如人性中光辉与黑暗同在,善良与邪恶同在,保护与破坏同在,纯洁与猥琐同在…这恐怕是个哲学问题,就不讨论了。
好了,关于影片咱们就说到这,下面咱们照例来回顾下这段血腥的历史---卢旺达大屠杀。
卢旺达位于东非中东部,与刚果(金)、坦桑尼亚、布隆迪、乌干达接壤,面积约2.6万平方公里,首都为基加利。
在大屠杀发生前,人口约有700万,是非洲人口最稠密的国家。
国民主要由胡图族(85%)、图西族(14%)两大民族组成,两大民族其实在上个世纪还亲如一家,同操卢旺达语,信仰同一种宗教,拥有同样的神话体系和礼仪法典。
在1884年卢旺达成为德国人殖民地后,“严谨”的德国人为了统治的需要,开始“引经据典”,刻意强化两个民族的差别。
后来接手的比利时殖民者更是上纲上线,引入了颅相学和身份证制度来进一步区分胡图族和图西族。
1933年,比时利殖民者在卢旺达—布隆迪进行了人口普查,通过测量当地人的鼻翼长、宽度与颅骨尺寸与皮肤的白与黑,在所有人的身份证上标注胡图族、图西族或特瓦族。
大家也看出来了,划分标准并不是基因、风俗习惯与语言,其中最离谱的一个依据是家中是否有10头牛,超过的无论你长什么奶奶样,都是图西族,不够的就是胡图族。
其实,据卢旺达历史学家的研究,“图西”一词的本义指的是大畜牧主,而“胡图”一词的本义则是指乡下人、行为粗鄙的人。
翻译成白话其实就是“土豪”和“屌丝”的意思,很明显的,这两个词的最初含义就是对社会地位和阶层的描述。
现在看所谓图西族,就是当时卢旺达的统治阶层。有钱、牛羊成群,吃的好、又不用干活,自然皮肤白。
而胡图族,就是当时卢旺达的普通老百姓。穷、吃的不好外加天天劳作,皮肤不黑才怪。
比利时人是故意作死吗?其实比利时殖民者的如意算盘是克隆印度种姓制度,将阶层彻底固化,利用少数精英(他们眼中的图西族)代为管理多数土著(胡图族)。
作为比利时人培养的小弟,图西族一边享受着“高贵血统”的自豪,一边使劲替主子压榨胡图族人。
而比利时人则躲在幕后,不干活又吃着肥肉,还有人背锅,何其快哉。
经历过日本鬼子时代的我们都知道,很多时候,二鬼子比鬼子更可恨---卢旺达当时就是这么个状态。
对于“血统更加高贵”的图西族人,比利时人提供了精英教育,图西族的孩子,一出生就要学法语,学文化,学习如何管理这个国家。
而对于“血统低贱”的胡图族人,比利时人则提供贱民教育,胡图族的孩子,学习时用的是本地土话,内容则是如何种地、如何手工、如何服从上级。
人们通常说“教育,决定一个民族的未来”,在这里,教育从一开始就播种下仇恨的种子。
转眼到了二战后,非洲各个国家纷纷独立,执政的受过高等教育的图西族精英也不甘落后,希望摆脱老爹(比利时),自由玩耍。
利益为重的老爹很生气,但此时的比利时已经是三流小国,更无法逆时代潮流而动,于是玩了个阴招,转而全力扶持当初不受待见的胡图族。
1960年,在比利时的操控下卢旺达举行全民选举,结果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又有老爹暗地支持的胡图族毫无悬念的击败了图西族,从而一朝升天,掌握了政权和军队。
比利时老爹走了,翻身农奴把歌唱的胡图族上台后立即展开对图西族的清算,大批图西族精英选择跑路。
逃出卢旺达的图西族精英在乌干达成立了“卢旺达爱国阵线”,开始走上武装反抗的道路。
1973年,胡图族温和派领袖哈比亚利马纳通过政变夺取了政权。作为一个政治家,在此后二十余年执政生涯中,哈比亚利马纳一直试图缓和胡图族与图西族之间的矛盾,寻求两族共存的办法。
然而胡图族强硬派并不买账,在他们眼里,连温和派的总统都是绊脚石。
1994年4月6日,卢旺达总统哈比亚利马纳和布隆迪总统恩塔里亚米拉在坦桑尼亚开完会后,两人乘坐同一架飞机飞往卢旺达。然而飞机在总统官邸附近被击落,两位总统同时罹难。
空难发生当天,胡图族强硬派就宣称是图西族人干的。4月7日,胡图族士兵冲入总理府杀害了图西族女总理和3名部长,当卢旺达国家电台播放砍倒高树(高树指的是图西族人)的行动代号后,胡图族民兵拿起棍棒砍刀,惨绝人寰的卢旺达大屠杀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于是,瞬间全国刀光四起,昨天还一起喝酒聊天的邻居,今天举着砍刀就朝你招呼。甚至发生很多丈夫杀妻子、女婿杀丈母娘、孩子杀父母的人间惨剧。
关于飞机是谁击落的目前一直没有定论,但从胡图族强硬派事先就准备了50万把砍刀并约定了行动代号这点,相信大家用脚指头也能想明白。
胡图民兵还在全国范围内设置卡点,挨家挨户搜寻图西族人,在短短100天内,大屠杀中一共将近100万的图西人和温和派胡图人遇难,此外还有50万图西族女性遭到强奸,百万以上的图西人流离失所。
大屠杀开始之时,10名为保护卢旺达图西族女总理的比利时维和士兵一起被杀红眼的胡图族民兵砍了,比利时老爹一看儿子已经疯了,选择了直接跑路,当即撤回驻卢旺达的全部士兵。
当大屠杀发生的消息传至华盛顿,因为索马里维和的惨痛教训犹在眼前,白宫仅仅是撤回了大使,没敢派一兵一卒去趟浑水。
英国等其他国家一看世界警察都没动静,也没有个敢出头的。
最奇怪的是法国,作为非洲大陆上的重要传统势力,法军当时在卢旺达西南部有驻军的。
但法军对胡图族的大屠杀坐视不理,却在卢旺达爱国阵线攻入卢旺达后,阻挡卢旺达爱国阵线的军队,并帮助失势的胡图族精英从卢旺达离境,其中很大一部分去了法国。
大屠杀的主要发动者、宣传大屠杀的电台的建立者卡布加,就是在2020年5月16日于法国巴黎被逮捕的---法国当时是个什么角色不言自明。
凡此种种都说明一个问题,在对待人权乃至人命上,西方国家一直是以自己的利益为重,其他都是浮云。
1994年7月,获得邻国乌干达支持的图西族“爱国阵线”联合乌干达军队终于攻入卢旺达首都基加利,这场二战后最惨烈的种族大清洗才终于落幕。
重掌政权的卢旺达总统卡加梅就是当时流亡乌干达的图西族爱国阵线将领,他呼吁放下仇恨,放弃报复胡图族。
在对于大屠杀罪犯审判问题上,卡加梅创造性的启用了传统的“盖卡卡法庭”,这种法庭要求各个社区居民或乡村部落村民集合在一起,共同审判罪犯,同时互诉心声。
在审判中,卡加梅政府仅仅将300名大屠杀策划者送上了审判庭,而对于胡图族平民的罪责,卡加梅选择了原谅。
如今的卢旺达还被评为非洲大陆最安全的国家(世界排名第9),基加利被认为是非洲最安全的首都,并成为2008年第一个获得“联合国人居奖”的非洲城市。
大屠杀结束后,卢旺达人口锐减到600万,如今已飙升至1200万,并实现了全民强制性医疗保险和9年义务教育,文盲率低于30%,这成就简直有点不像非洲了。
这都有赖于卡加梅上台后推行民族和解、发展经济的政策,他也因此连任到今天,执政已近20年时间。
同样的国家,同样的民族,为何前后如天壤之别,人性使然?制度使然?或者还有其他答案?
让电影照进历史
让历史照进未来
举报/反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类似于卢旺达饭店电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