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慈母情深结尾的特点》的写作背景吗?

OMO教学案例 | 线上线下相互渗透,语文要素落实到位

线上线下相互渗透,语文要素落实到位

——以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五年级《慈母情深》一课为例

姚敏 上海浦东新区福山证大外国语小学

作者简介:姚敏,中学高级教师,语文项目组长。多年来一直从事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以“用心爱我的学生”为教育信念。曾获区“优秀园丁”称号,所带班级被评为区“少先队快乐中队”。在语文教学工作中,通过不断阅读、思考、实践、总结,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善于从学生实际出发开展教学研究,尤其关注阅读与写作教学。所撰写的论文和案例多次在全国、市、区比赛中获奖。所指导的学生也多次在市、区作文比赛中获奖。参与过《小学生新作文选》《小学生写话》《错别字辨析词典》等书籍的编写工作。

在“互联网+”时代,“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智慧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诸多优势,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笔者基于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的特点,以五年级第一学期《慈母情深》一课为例,初步探索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模式,以期更好地落实语文要素、提炼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单元学习方法的能力。

正式授课前,笔者首先明确了《慈母情深》一课的核心任务,即:阐释“母亲的行为对于我成长的意义”。以此为目标,指导学生基于教学进行文本解读,通过对描写“母亲”的外貌、动作、语言的重点句段的理解,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之情。为了达成上述目标,采用以下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模式,具体内容如下。

(一)空中课堂,取长补短

首先,结合上海市空中课堂等线上教学资源的特征,完善教学设计。空中课堂对于本课的教学,在问题设计上紧扣本单元语文要素,如:第二课时中,教师请学生结合文中对母亲样子的描写,来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第19自然段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围绕“哪些细节描写让你感受到作者当时的心情”开展交流;引导学生借助“我”的视角,感受特别的母爱。然而,空中课堂教学缺乏对活动的整体规划,缺少对学生思考过程的引导,这些都需要教师通过线下教学来予以弥补。

图1 上海市空中课堂《慈母情深》一课的线上教学资源

据此,笔者首先通过钉钉平台发布《慈母情深》的预习单,让学生通过朗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查找背景资料、对课文内容作批注等环节进行预习。由于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预习能力,预习单不仅给予了学生明确的要求和充分的自由度,让他们在任务目标的驱动下,提升思维活跃度、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而且让老师比较准确地把握学生对教材的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合理分配教学时间,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图2 《慈母情深》预习单

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和空中课堂教学中的不足,笔者修改了部分教学环节。先让学生找到描写“母亲”样子的句子,引导他们理解作者第一次的发现——“母亲很瘦弱”,进而启发学生思考——“你从哪儿知道作者第一次发现母亲是那么的瘦小呢?”具体而言,文中没有写“看见母亲那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而是写“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可见一开始作者还不确定这就是自己的母亲。那么,“我”是什么时候才确定那个瘦弱的、弯曲着的脊背的人是自己的母亲的?让学生通过交流发现,是“等母亲的背直起来的时候”。让学生读一读,一同感受当时的情形,通过朗读指导,让学生体会“我”内心的震撼——母亲的瘦小和疲惫的确是“我”从来没有发现过的。

图3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思路

图4 引导学生通过细节体会作者心理

通过这样的引导,再让学生交流自己的理解,他们便能学着空中课堂的学生那样侃侃而谈,课堂氛围也活跃起来。大家各抒己见,抓住“极其瘦弱”“弯曲”“凑到”等细节的描写,体会到作者此时此刻难过的心理,体会到了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所蕴含的母爱。

(二)探索微课,总结学法

在完成《慈母情深》一课的教学后,恰逢学校开展“责任杯”教学研究活动,于是,笔者根据单元教学目标,探索微课制作,帮助学生总结体会作者抒发感情的方法。用VR录制微课《阅读有方法——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一次次学习和反复录制中,实现讲课内容与PPT的完美融合。该系列微课中,教师结合具体课文,带领学生复习本学期已经学过的四种体会作者书法感情的方法,即:《落花生》——抓事物特征法;《桂花雨》——咬文嚼字法;《珍珠鸟》——抓关键词法;《示儿》了解时代背景法;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去体会第六单元的另外两种方法。

图5 《阅读有方法——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微课

以《慈母情深》一课为例,先让学生回忆该课文中那些地方让人感受到“慈母情深”,引导学生用“抓场面描写法”来感受母爱。例如,《慈母情深》的第7自然段,作者通过对母亲处在像蒸笼一样恶劣工作环境的描写,表现了母亲工作的辛苦,挣钱的不易,也为下文情节的发展打下了基础。接着,引导学生用“抓细节描写法”来体会母爱的伟大。例如,第29自然段对母亲龟裂手指的描写,说明母亲的辛劳,钱来之不易,刻画了一个贫苦母亲的形象;对母亲“掏”、“数”动作的描写,表现了母亲爱子之深。

微课的应用既帮助学生梳理了体会作者抒发感情的阅读方法,也为本单元的写作打下了基础,让学生再一次明确了单元语文要素。

(三)利用钉钉,拓展运用

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在课后通过小练笔来指导学生拓展运用学习所得。《慈母情深》一课中,梁晓声通过描写向母亲要钱买书这件小事,运用细致、传神的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让我们在字里行间感受到母亲的辛劳、对作者读书的支持和那无私、深沉的母爱,因此,让学生学着运用这些人物描写的方法完成一项小练笔作业,具体要求如下。

创设情境:1.放学后,贪玩的我草草写完了作业,便迫不及待地打开了电脑,玩起了游戏。没过多久,妈妈就走了过来……2.前不久,我生病了,妈妈陪着胆战心惊的我来到留观室。我最怕打针了,看见护士拿着针管向我走来……(请任选一个情境续写一段话,用上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突显出人物的形象。也可以自己创设情景练一练)

学生完成练笔作业后,通过钉钉进行提交;教师对上传的作业进行个性化评价,并对学生的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学生再根据我的点评,对自己的作业进行修改。这样的做法,既是对优秀学生的鼓励,也是对学困生的帮助;既巩固了本课的学习重点,也为本单元的习作打下了基础,让学生明白善于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事例,加以生动细致的描写,从而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把人物形象塑造得更加丰满,也将本单元语文要素落到了实处。

小学语文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借助广阔的线上语文教学平台、丰富的语文数字教学资源、多元的线上线下主体交互手段,开阔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视野,激发了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习惯,发展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思维等方面的综合发展。同时,也进一步拓展了老师和学生互动的时间和空间。我们以学习任务为中心,线上线下联系密切、互动频繁,在网络空间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

个生字。理解词语“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和神态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

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通过描写母亲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重点语句,体会平凡母亲的伟大,感

受伟大的母爱,激发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

、通过对描写母亲外貌、动作、语言的重点句、段的品析,学会如何赏析人物;并

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划出相关语句,抓住重点词语来体会句子含义,并与同学交

)著名作家。山东荣城人。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父亲》

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

《年轮》等。小说集《天若有情》

《慈母情深》选自他的小说

梁晓声出生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是共和国的同龄人。父亲是中国第一代建筑工人,

常年在外到处奔走,这使得梁晓声从小就对父亲的印象比较淡漠,只知道除了干活父亲

是一个不苟言笑沉默寡言的人,母亲是一个手艺不错的裁缝,而且还会讲许多的故事。

母亲没事的时候,总爱用讲故事的方法来吸引梁晓声兄妹五个围绕在她身边,好让他们

不到外面去疯玩。梁晓声到现在还记得母亲给他讲过“天仙配”

“包公传”等民间及历史故事。母亲不是为讲故事而讲故事的,更主要的是想通过故事

来教孩子们怎样做人。回忆自己的母亲,梁晓声充满着深深的感情。那时梁晓声家里孩

子多,经济又很困难,但母亲还是竭尽所能地创造条件,让几个孩子多读书。小人书是

母亲之外梁晓声的又一个启蒙读物。小人书铺是梁晓声最为喜爱的“三味书屋”,它陪

伴梁晓声度过了难忘的童年时光。本篇课文写的是六十年代初的事,当时正是国家困难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慈母情深结尾的特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