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宇春的真实家世现在身体怎么样

前几天,久未露面的李宇春上热搜了,但不是什么好事:

严重的时候,脊柱痛到要坐轮椅。

用她的话说,是一种“石化”了的感觉。

这种病,周杰伦有,张嘉译有,不管谁摊上了,都意味着终生的“缠斗”。

强直性脊柱炎号称“不死的癌症”,是一种免疫性疾病,也就是俗称的“风湿病”,通常要去看风湿免疫科

这个病是因为人体的免疫系统出了问题,错误攻击自体组织,在骨关节的位置产生炎症,导致软组织纤维钙化,时间一长,最后发展为全脊柱纤维化和骨性强直,脊柱或四肢的大关节就像生锈了一样,不断硬化,动弹不得。

轻的就像张嘉译,走路总是驼着背,摆来摆去。

重的就像这样,头都弯到了大腿上,一辈子只能盯着地面。

安徽有个读医7年的年轻人,不堪疼痛折磨,毕业后几年就自杀了。

38岁的李宇春算是幸运的,她的病还没到最严重的阶段就被确诊,可以持续规范治疗,延缓病情进展。

有一个“四字弟弟”,也是30多岁,身体已经弯成了一个“C”字,做了3次大手术,身体被“砍”断3次……

从“四字弟弟”到“C字弟弟”

30多岁了,最远就去过镇上

“四字弟弟”原本叫董长生,小时候家里算命,说他命中缺水,就把名字改成了四个字:

从13岁开始,水生的身体就感到疼痛,17岁出现腰痛,因为弯腰时可以缓解,不知不觉后背就越来越驼,久而久之脊柱严重弯曲。

32岁时,“四字弟弟”成了“C字弟弟”,头也抬不起来,脸快贴到肚子上。

他能看到的世界,几乎只剩地上的两三米。

疼痛发作时,他走路要撑着一张矮凳,一步一步挪,凳脚越磨越短,凳子已经换了四五张。

他每天躲在家里,畸形更严重前,还能洗洗衣服、切菜做饭,唯一称得上“工作”的,是坐三轮车陪妈妈去三十公里外的镇上,收些米糠回来喂猪。

镇上是他去过最远的地方了。

每次坐车,他的眼睛都不敢往外看,周围的人“一直看着我,看很久”,他只能把头埋得更低。

水生家在广东韶关的农村,他去过几次医院,医生都说“没办法治”。

钱花了七八万,那是家里的大部分积蓄。

父亲骂他,得这样的怪病,都怪你老是在家里呆着,不出去锻炼。

母亲护着他,小到拿个指甲钳,大到洗澡,都随传随到。

但母亲帮不了他的痛。发作严重时,坐着、站着、躺着,痛感一刻不停,止痛药也没用,水生动弹不得,除了哭,没有任何办法。

第一次知道“强直性脊柱炎”这个词,是水生有了手机后上网搜到的。

他读了几篇科普文章,内心毫无波澜,毕竟这么多年了,早就不抱希望了。

有一天,弟弟拿着手机跑过来,给他看一个视频:

你看这个人,身体都折叠起来了,还能掰直。

视频里的病人叫李华,被医生称为“3-on”折叠人on可理解为贴着——

经过四次“粉身碎骨”的手术,李华的身体竟然像折刀那样打开了,他又重新站直了。

水生无法从脑子里移走这些画面,他决定,赌一把。

两兄弟决定一起去深圳,找这个主刀医生做手术,但父亲不相信手术会成功,母亲觉得这是赌博,担心钱花了,最后人还瘫了。

出发前一个星期,水生家里卖掉了一头猪、两头猪仔,加上亲戚给的,凑了一万多元。

在深圳大学总医院脊柱骨病科的病房里,他生平第一次遇到这么多看起来和自己一样的人。

比如来自河南周口的李润顺,平日除了蹲在地里帮家里分担农活,从不出门,“闲言碎语太多了”。

几个人一起弓着背在走廊里,就像白雪公主身边的小矮人。

在第一次手术前,护士问水生最不能接受的结果是什么。

“瘫在床上。我宁愿死也不愿意在那个床上躺着,一动不动。”

将要为他们主刀手术的,是深圳大学总医院的副院长、脊柱骨病科主任陶惠人,也就是李华的主刀医生。

陶惠人说:“如果把治疗李华的难度比喻成珠穆朗玛第一高峰,那董长水生就是第二高峰。”

脊柱畸形手术被比喻为骨科里的皇冠手术,“手术难度和风险特别大,稍有不慎,不是死就是瘫。”

术前,医院召集了多个科室进行多学科会诊:麻醉科、放射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护理部、感染控制科……

最后敲定了一个“三部曲”的手术方案。

第一场手术,“打断”胸椎:

病人侧身卧着,进行胸腰椎截骨,让上身张开约80度;

第二场手术,“打断”大腿:

置换掉双侧大腿根部的髋关节,将腿和身体的距离打开,同时让大腿能转动起来;

第三场手术,“打断”腰椎:

病人趴着,进行腰骶椎截骨,将身体再打开约40度。

第一场手术,麻醉是关键的第一步,病人身体像水果刀一样折了起来,气管插管时,怎么把管子插进喉咙去?麻醉科主任孙焱芫又成了手术室里嗓门最大那个人,指挥着整个麻醉团队摆位、配合……

这场手术历时8个小时,水生的身体被成功打开了80度左右。

从手术室被推回病床后,水生慢慢恢复意识,手在床上虚弱地摸索,“碰不到膝盖了。

一旁的护士问:“你是发现身体到膝盖的距离变大了,开心是吧……你看他,笑了。”病房里充满大家爽朗的笑声。

第二场双侧髋关节置换,陶惠人请了老同事吴尧平从西安打“飞的”过来主刀,他是国内著名的关节外科专家、西京医院骨科教授。吴尧平切开髋关节的皮肤一看:“他都没有像样的骨体了,像空壳一样。”

这是得病后长期缺乏活动和锻炼导致的重度骨质疏松

吴尧平医生在给水生做手术

吴尧平要在关节置换处安放臼杯,小了容易脱位,大了关节的活动度就不好,如何平衡,全靠几十年经验的精准拿捏。

几个小时的手术结束后,吴尧平正要走出手术间,忽然转过身来,挥起右手的拳头,对着还未醒过来的水生连喊两声:“不要脱位!不要脱位!”

水生迷糊中醒来,第一句就问:“吴教授有没有走?让我见一下他。”

第三次“打断”腰椎的手术,对于主刀医生陶惠人来说是最困难的。水生太瘦了,皮肤很薄,趴在病床上进行腰骶椎截骨时,他的背部被划开一个口子,随着矫正器械的撬动,水生的腰骶椎发出一声清脆的响,“啪”!那是骨头断开的声音

把水生的身体拉直时,好几个医生钻进无菌手术单下,跪在手术床旁,分别扶着水生身体的上下部,跟着陶惠人的口令,缓慢地将它们分开。反复抬了好几次,坚持了几十分钟,将断开的脊柱扶成一条线。跪了许久的医生们,脚都麻到站不起来了。

三场手术,五个月,水生终于直立站起来了。

每天早上七点多,他扶着助行器在病房里走两圈,再到走廊里走两圈。那些对正常人再熟悉不过的走路的动作,对他来说就像个小婴儿学步,笨拙得很。僵硬的手臂也还没恢复灵活,连衣服都很难穿上去。

晚上躺平时,背上的切口压得生疼,但让水生感到高兴的是,那些来来去去关心他的声音终于能对上号了,看得见是谁的脸了。

“我第一次看到了大海”

术后一年再来深圳复查,水生去了趟深圳湾,一步一步缓慢走进公园,跨过一块块粗粝的大石头,站立在候鸟飞舞的岸边,海风夹着腥味扑面而来。

命里缺水的他,三十多年来第一次看到大海。

他终于改命了,但并不是因为名字加了个“水”,而是遇到了“贵人”——陶惠人。

陶惠人曾是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的“老军医”,2019年从西安来到深圳,他做过近万台各类脊柱手术,救过侧弯超过100度的严重脊柱畸形病人,是全国治疗脊柱畸形例数最多、效果最好的医生之一。

但当李华、董长水生、李润顺这些病人出现在他的诊室时,他还是叹了口气:这或许是脊柱外科领域最困难的病例了,没有先例。

强直性脊柱炎虽然号称“不死的癌症”,但其实是一个慢性病。

“这个病只要早发现、早治疗,一般都不会出现这么严重的情况。往往都是发现得晚了,没有及时去治疗,耽误成这样。” 

陶惠人相信,随着医疗体系的进步和医学科普的传播,“也许再过二十年,我的学生们就再也遇不到这么严重的病例了。” 

另一个病人李润顺手术后回到河南,终于可以帮着辛苦大半辈子的妻子犁地了。

信息来源:深圳大学总医院、腾讯医典

}

2005年,凭借着超女选秀横空出世,一夜成名的李宇春,今年已经38岁了。

印象中的李宇春还是那个活力十足的“假小子”,和在《乘风破浪的姐姐》里那个气场全开的大女主。

最新的关于她的消息,竟然是她身患“不死癌症”强直性脊柱炎的消息。

前段时间,李宇春在接受《我的青铜时代》综艺的采访时透露自己患上了严重的强直性脊柱炎,曾被迫在轮椅上完成现场演出。此消息一出,瞬间引爆了热搜。

李宇春自曝,自己的脊柱一直不太好,尤其在去年,严重的时候她感到身体出现了“石化”的症状,没有办法躺着,更无法入睡。

这一切似乎早有迹象——

拼命三娘的她,曾4个月连开6场巡回演唱会。

髋关节水肿,骶髂关节病变等多处骨伤旧疾复发,排练时无法行走,台下基本靠坐轮椅。

病情复发的时候,如果没有助理搀扶,她几乎没办法自己站起来。

访谈中,她坦言自己的骨头每天下午4点的时候就会开始疼,以至于不得不服用医生开的止痛药才能入睡,但即便这样,她还在不要命地工作……

患病后依旧高强度的工作,很难不让人联想到这些是进一步诱发病情的原因。

强直性脊柱炎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绝症,但它又被称为“不死癌症”,在中国的发病率高达0.25%,不仅无法根治,还极易致残,如果控制不好,下半辈子只能在轮椅上度过。

这次意外的降临,对于正处于事业上升期的李宇春无疑是强行踩了刹车。她的音乐和演艺生涯可能会被迫中止,为此她以一个病人的视角创作了一首名字叫《五脏六腑》的歌,来消化自己内心的阴霾。

第一次她唱出来的时候,李宇春当场崩溃。

惋惜之余,不禁让人感慨,明天和意外,究竟哪一个会先到来。

我们又将以什么样的心态面对这些生命中的重挫?

其实,被强直性脊柱炎这种病折磨的明星远不止她一个,周杰伦在18岁的时候就被确诊患上了强直性脊柱炎,好友刘畊宏曾在节目中透露,周董经常坐着入睡,无法像常人一样躺卧。

患病20多年的张嘉益,因为弯腰驼背的走姿数次爆红网络,但病痛带给他的折磨,让他每天不得不用高温的热水冲开僵硬的肌肉来缓解疼痛。

有眼尖的网友发现,百度百科上,张嘉译的名字已经改为张嘉益,很难不让人跟他的身体状况联想在一起。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以及外周关节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形象一些说,这种病在发病时脊柱就像“灌了水泥”一样沉重,不能弯曲。连在一起连成一条直线,五脏六腑都会受到变形后的脊柱的挤压。

而它真正可怕的地方是在于潜在性极高,早期几乎没有任何临床症状,到了有症状再去检查的时候,已经处于中后期。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杨铁生医生表示,强直性脊柱炎不具备遗传特点,属于诱发性疾病,年轻人是高发群体。

虽然可以通过药物短时间抑制,但一旦出现作息异常、心理压力大、免疫力下降等情况时又会很快复发。

很多博主,都在自媒体平台上科普过这样一种让人“生不如死”的疾病的一些早期症状,比如有连续3个月以上的腰背部的疼痛,尤其是夜间疼痛影响到睡眠的症状,就一定要做一个相关的检查,在病情的初期尽早介入。

有网友在网上发帖说:“过了30岁,不用你做任何事,好多病就会主动找上门来,以前在网上买得最多的是衣服和化妆品,现在自己的购物车里,全是养生保健的食品和药,健康相比于有钱、有一个好的工作,出名,真是降维打击。”

今年7月份,一位年仅22岁的女孩因连续熬夜加班四五天,突发疾病,不幸离世,引发上千万网友唏嘘。

22岁,人生才刚刚起步,还没有来得及好好感受这个世界就匆匆离开了,只剩下父母在病床前欲哭无泪。

女孩不是杭州本地人,刚毕业的她为了在这个城市站稳脚跟,工作非常努力。

熬夜加班已经变成了她的日常,最晚甚至会到凌晨四五点钟。连续熬夜加班的她终于在周六的下午倒下,却再也没有醒过来。

其实,出事的前一周她就开始经常性的“胸闷”“胸疼”,但当时她以为是感冒的问题,就没当回事,殊不知这是身体发出的最后求救信号。

在“22岁女孩加班熬夜猝死”的微博热搜下,有这样一条点赞上万的评论说道:

“现在很多年轻人为了生活加班加点赚钱,有主动的,有被动的,把自己的健康和身体作为赌注,可是却忘了我们的初心——健康和简单的快乐。”

李开复在感染淋巴癌后说出了无数人的心声:“褪去光环,我此刻只是一个呼吸之间就会顿失所有的病人。”

拥有健康,或许不代表拥有一切,但是失去健康就真的失去了一切。


因为生病登上热搜的,还有45岁的黄晓明。

10月6日,黄晓明在微博上晒出自己打点滴的照片,手臂上都是荨麻疹,配文:“人还是不能放纵自己。”

而就在5号的半夜十二点,他发微博PO了一桌的硬菜:烤海肠、野混沌、百花蛇草水......,并回复网友“我每个只吃一口”。

只隔了短短一天,他就因为暴饮暴食患上了急性肠胃炎和荨麻疹,躺在病床上的他后悔不迭,提醒大家要注意健康。

在生活中,放纵无节制的生活方式并不少见。

下班回到家“葛优躺”在沙发上玩手机,玩到两眼发黑,脖子抽筋;十一点钟,准时打开外卖软件,炸鸡、螺蛳粉、特辣烧烤通通安排上;原计划睡觉前就刷半个小时抖音,一看时间,却已经是凌晨三点。

20岁的身体却有50岁的腰和60岁的脊椎。生活和工作被这些“即时快乐”填满。长此以往,身体怎么可能不出问题?

知乎上有位19岁患上慢性肾炎的用户留言道:“没法痊愈,最好的办法就是维持现状,我也真正明白了世界上终有你竭尽全力也无法进步的事,原来维持原状都可以是生命的恩赐。”

尼尔波兹曼说过:“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所憎恨的东西,而是我们所热爱的东西。”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心脑血管病房里躺进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

在我们的认识当中,只有老年人才会得的病,已经悄然在年轻人中流行开来了。

持续的“高压工作”、生活压力、难以自持地熬夜、放纵都可能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你有多久没有做过体检了?

“90后不敢看体检报告”曾几度引发热议,不光是90后,30岁以后的中年人,有多少人可以用坦然的心态直视自己打满了红叉和警告符号的体检报告呢?索性学鸵鸟,选择性不看。实际上,是很多人都明白一个事实:自己的身体,根本经不起检查。

一位医生曾在自己的社交平台晒出过一张住进ICU病人一天的治疗费用单:

一片外科生物补片,算下来要3600块钱,这是很多人半个月甚至是一个月的工资,这只是几十项当中的一项费用。

是时候,关注自己的身体了。


疾病离我们从来都不远,健康也不可能永远属于我们其中的任何一个人。生活最大的真相就是——当疾病有一天找上门来,你除了被动接受,其余的什么也做不了,彼时的后悔也会变得一文不值。

你只能独自承担这一切后果。

以下几个关于健康小建议,分享给大家:

一、不熬夜,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

著名演员李冰冰因为睡眠的问题这几年身体一直不太好,一直看病。为了能让自己入睡,她也不得不像很多人那样试着听书、听睡眠音乐、数羊、听相声,因为饱受失眠的困扰,她甚至开始害怕床,怕到睡觉的时间,自己又要陷入被睡眠掌控。

毫不夸张地说,良好的睡眠是一切的基础。好好睡觉,是对自己身体的爱惜,也是对人生负责。

如果你现在还在熬夜,那请在睡前半个小时放下手机,拿起一本书静静地读一会儿;调暗卧室的灯光,听上一段轻柔的音乐;摆一段动作舒缓的瑜伽体式等等,不要着急,坚持一段时间,睡眠的问题就能得到改善。

运动是保持健康最直接的方式,每周适量运动两到三次,每次一小时左右,也可以选择和朋友爬山等户外运动方式,接触大自然。

但要提醒大家,任何运动都要适量,过度的运动反而会损耗和透支我们的身体健康,量力而行。原则就是,心率提高,微微出汗。记得做好运动前的热身,和运动后的拉伸。

三、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日常要适量喝水,忌高盐高油食品,不要暴饮暴食,不吸烟,减少无用的社交饭局和聚会。如果你不想匆忙赶地铁,草草来上一杯便利店的豆浆冲剂,不妨早起半个小时,给自己做上一顿简单的早餐。

“惜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心”。有负面情绪时,不要生闷气,通过健康的方式发泄出去,如合理倾诉、运动、听歌、散步等,也可以适当远离让你生气的人或事。懂得换位思考,多一点豁达,少一点计较。

千万不要以为,只要拼命赚钱就可以得到一切;也不要天真地认为,我还年轻,我身体很好,我基因强大,永远不会有生病的时候。等到真的生病那一刻,一切就都晚了。

《人生大事》电影中有这样一句台词:

“人的一生,除了发自内心的幸福和盗不走的健康,没有什么是值得炫耀的。”

一切的前提,都是健康。

人生下半场,拼的也是健康。

别等到生一场大病,才懂得要知足。

丢掉一份工作不要紧,还有很多工作的机会等着你;失去一次晋升也没关系,下次继续努力;少赚了几万块钱,似乎也没什么大不了,在ICU里一天就能花完。

人生很长,除了健康,一切都可以慢慢来,一切都未来可期。

}

近期,许久未露面的李宇春在一档访谈节目中自爆猛料。

她直言自己患上了重病,严重的时候全身 " 石化 ",只能靠着轮椅行动。

起初,李宇春也没有太重视,只认为那是劳累过度落下腰疼的病根,直到去年她甚至疼得都无法安稳地睡个好觉。

图源:《我的青铜时代》

这才去检查,这一查她被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

这病,人们称之为——「不死癌症」。

这个病不是第一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在我国,强直性脊柱炎的患病率约为 0.1% ~0.4%,这并不是个小数目。

这病起初只是感到关节酸痛直不起腰,但到后来强直性脊柱炎或许会牵引出更为凶猛的肌肉萎缩和脊柱关节畸形。

折叠人李华,受强直性脊柱炎困扰整整 30 多年。

他的脊柱由于疼痛而向下弯曲,下颚紧贴在大腿上。

导致他完全丧失自理能力,连平躺、侧卧这样最基本的睡觉姿势都无法完成,困极了的时候也只能坐在轮椅上眯一会。

比不停地靠吃止痛药来缓解疼痛,更让他绝望的,是这十几年来他再也没能抬起过头。

而他最大的心愿,也只是能重新站起来。

这就是被称为 " 不死癌症 " 的强直性脊柱炎,常见又致命。

整个脊椎的软骨关节和滑膜关节都受到了破坏,关节周围附着的各种组织也随之发生钙化。

关节像被生生 " 黏 " 在一起,呈现出竹节般的坚硬。

这病几乎是无法治愈、不可逆转的。

图源:澳大利亚肌骨学会

如果不手术,李华的心肺在长期挤压下被损坏,如果不及时处理就会危及生命:但如果做手术,那么在每一场手术中李华都要面临着高位截瘫甚至是大出血的风险。

可李华,还是决定一搏。

光是手术的前期准备就用了整整 2 个月的时间,在经历了长达 38 个小时的 4 场手术和在医院里苦捱的 200 多个日夜后,李华终于在医师陶惠人的妙手下再一次站起来了。

除了李华,还有更多努力生活的普通人在被这病 " 荼毒 " 着。

年初,有这样一则短视频刷爆全网,看哭了无数网友。

63 岁的丁德馨教授,深耕在我国铀矿采冶学科的最前段。在他从业的 30 年里,他为中国核工业培养了 1600 余名专业人才。

可也在这三十年里,他无一日不在忍受着病魔的折磨。

丁德馨年轻的时候曾下渔场插队锻炼,不小心扭到了腰,一来二去就拖成了旧疾。

1988 年他被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医生说他十年后可能会瘫痪。

但他为了能有一个好身体能支撑他下矿井完成实地勘察的学术任务,偏要做那 " 医学上的可能 ",他强忍着病痛坚持每天锻炼。

可惜在 2015 年,他的身体还是撑不住了。在他指导学生进行博士论文答辩的时候,突发脑中风被送往 ICU 进行紧急治疗。

病情好转后为了能尽快恢复身体机能,他坚持每天绕着操场遛弯,400 米的跑道丁德馨要足足走上 40 多分钟,一圈下来,常常汗如雨下。

天王周杰伦,在他还在上中学时期就发现了自己脊柱的问题,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

由于发现得早,他依靠长期药物的治疗控制了病情,但也只是阶段性得到了疼痛的缓解,病情复发的时候,仍旧整晚整晚着不了床。

每一个强直患者的情况总是那么相似,人生多无常,病来如山倒。

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数据提示,中国腰椎病患者已经突破 2 亿人。

而 25 到 39 岁之间的年轻人,「腰突」检出率高达 13.93%,居各年龄段首位。

可正值壮年的人们,谁又会在乎小痛小病的侵扰呢?

当身体真的发出警报了,我们看了看眼前高压的工作、待厘清的人际和一地鸡毛的生活。

第一个迸出的念头就是——再熬一熬、挺过去就好了。

仗着尚还能恣意挥霍的年纪,「身体」似乎总是第一个能被我们抛下的筹码。

肖雯,00 后,今年是她踏入金融行业做实习生的第一年。

她患上腰突,也是这一年里的事儿。

意识到这个行业够卷,不是她发现在群面时竞争对手来自清北哈耶普斯的时候。

而是在她刚通过面试当晚,组长就加了她的微信好友,没有寒暄的场面话,上来就甩给她好几篇全英研报,让她务必在到岗之前就吃透的那一刻。

从她进入岗位的那天起,不是低头做案例分析,就是梗着脖子听会。

每天久坐将近十个小时,她的颈椎开始发硬,腰脊骨用手按上都能听到声响。

但她觉得自己年轻,20 出头的年纪,又怎么会犯上腰病,她想都没往这方面想。

公司崇尚狼性文化,鼓励手下的员工良性竞争,在连续肝了半个月后,肖雯终于用她每天熬夜工作换来的成绩,拿到了 5 个实习生中唯一一个可以参与项目的名额。

而这也意味着,她离转正更近了一步。

庞大的欣喜冲击着这个刚刚踏入社会的小白兔,她还没来得及转过头舔抵自己的痛楚,就要被推着前进了。

分配到手的部分都是商场上真刀实剑的比拼,她真的无法固步自封。

身体在给她亮了无数次红灯之后,还是撑不下去了。

肖雯被闹钟惊醒,但身体好似不受控制般石化,钻心的疼痛从腰部的骨头缝中向她扎去。

她尝试着把腰板提起,可根本无处发力。

她也不敢发力,生怕自己用错了劲儿,导致更严重的后果,短短一瞬间她把一切能想到的可怖片段在脑海里过了一遍。

肖雯就这样,在自己的小出租屋里瘫了半个小时,才勉强靠手臂支撑着下了床。

王江,今年三十多,上有父母、旁有妻儿,是家里的顶梁柱。

他的腰病和颈椎病已经有了小十年,不太严重,除了偶尔天阴会脊背僵直,其他时候对生活的影响不大,他也就没有放在心上。

回想刚刚打拼的日子,他无疑是幸运的,赶上了互联网红利的那一批。

但繁重的工作压力推着他往前走,永无止境的绩效考核高悬在头顶。

王江,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松懈。

他最大的放松,就是约着同事去公司楼下的中式推拿店做理疗。但自从有一次听到按摩师傅建议他去医院看看腰椎以后,他就不怎么爱去那家按摩了。

他害怕按摩师傅直白地揭开他身体真实的状态。

他没有时间,更不愿意分出多余的钱去看腰。

准备买房结婚的他根本不敢想自己的身体是否出了问题,他一心想的就是该怎么先把首付凑出来。

他总是欺骗自己,年轻的是时光就是该用来拼的,身体可以慢慢再调。

如今,他早过而立,腰疼还是时不时地找上他。严重的时候,从床铺到厕所,直线不到 2 米的距离,他硬是要走上十几分钟。

他总是拒绝妻子的搀扶,他觉得这对一个壮年男人来说,是一件丢脸的事儿。

人生总是如此,不停地在用一些东西换另一些东西。

用身体做筹码的豪赌,也太常见了。

可当自身的天平开始失衡,我们再极力地想去弥补,添添减减却总是发现回不到原先的重量。

没钱的时候,我们觉得没钱称得上是一件悲哀的事儿。

可后来我们才发现,能用钱解决的才最算不上问题。

根据《2022 中国作息报告》显示,25-45 周岁的人,平均每周会工作 5.3 天,平均每天需要工作 8.6 小时。

我们每一天,都在无限地压缩自己的健康。

而健康,就如同一项不可逆的程序, 一旦开启,齿轮只会不停歇地往前运转着。

但我们能做的,就是让这齿轮的运转轻松一些,再轻松一些。

刘梦今年 40 多了,每天全部的精力就是围着工作和家庭转。

工作上,不求出彩只求稳定,日复一日地重复着相似的内容,到点下班就往家里奔。

丈夫忙着赚钱,家务一般都是刘梦一个人做。

积年累月下来,承载上半身全部重量的腰椎早就承受不住了。

有次下班从公交车上下来的刘梦,不知道是使错了什么劲儿,腰板子突然闪了一下,要不是被旁边的人拉住了,一个没站稳差点往后倒在刚起步的车上。

自从那次以后,刘梦心有余悸,这才真正开始关注起自己的身体。

在亲戚们的推荐下,刘梦咬咬牙花了上万元去买了一条磁疗发热垫。

刚用上的时候,浑身发热,疼痛抵消了大半。但时间一长,这种居家的物理理疗对于腰疼的缓解完全失了效果。

她每天只能靠着贴膏药来缓解那种石化感。丈夫接起了全部的家务,她则是能躺就躺,每天瘫在床上不想动,任谁邀请也绝不会出门。

时间长了,以前的老友出门聚会也不会再主动喊她,刘梦躺在床上每次刷到朋友圈的照片心里都会有种说不上来的滋味。

以前的刘梦最是开朗,在路上碰到谁都能唠上两句。但长时间不与人接触的刘梦,精神上开始有些萎靡,干什么都打不起精气神儿。

后来,刘梦在女儿的强烈要求下加了一个病友群,里面都是积年腰伤的患者。

有两个大姐,每天在群里分享自己的健身过程,这天发点广场舞素材,那天再发点居家运动三部曲。>

看得刘梦心里直犯痒痒,虽然动起来疼得直咬牙,但老姐姐隔三差五地来 " 催进度 ",刘梦只好 " 不情愿 " 地开启她的运动之旅。

如今的刘梦,比起腰疼的缓解,更重要的是精气神的好转,整个人喜气洋洋的,谁见了都夸。

病魔给我们带来的无力感,远不是身体上的疼痛,而在于精神力的摧毁。

人生固然无常,但漫漫长路上,总有更多的东西值得我们用一个抗打的身体去遇见。

于是我们开始自救,开始对抗早已欠下的身体债。

点个「在看」,不妨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关注健康。

也许你会觉得为时已晚,可我想说:

当我们无法拨停时间的前进,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在固定的时间里,再多补救一步。

有不适早就医,多运动,不要用身体健康的代价去赌明天。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李宇春的真实家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