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新余市河南新乡为什么快递停了是否停发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交通运输厅(局、委)、邮政管理局: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为加快完善农村物流体系,提升农村物流服务质量,2021年我部会同国家邮政局组织启动了第三批农村物流服务品牌申报工作,全国20个省(区、市)参与品牌申报。近期,经专家评审后,公示确定40个项目为第三批农村物流服务品牌,现予以公布(见附件1)。

为持续推进农村物流改革创新,不断探索积累典型经验和先进模式,更好服务支撑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决定组织开展第四批农村物流服务品牌宣传推广工作。各地要加快推进农村物流高质量发展,全面支撑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同时做好第四批农村物流服务品牌申报和推荐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快资源整合,进一步健全农村物流服务体系

适应农村物流发展特点,促进物流网络共建共享共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是推进农村物流集约发展的有效路径。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邮政管理部门要主动加强与商务、农业农村、供销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因地制宜建设“多站合一”的乡镇客货邮综合服务站、“一点多能”的村级物流共同配送服务点,结合实际探索农村客车邮件快件捎带、农村货运班线利用沿途取送及循环配送等方式,高效集约推动建设农村物流服务体系。

二、深化融合联动,进一步增强农村物流服务能力

面向农村经济发展、产业振兴、生活改善等市场需求,全面提升服务保障能力,是发展农村物流的根本要求。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邮政管理部门要立足本区域农业产业化、资源开发、产业扶贫、消费市场升级等重大需求,引导推动农村物流与农产品生产加工、商贸流通等供应链上下游的跨业融通,积极探索“种植基地+生产加工+商贸流通+物流运输”等供应链协同发展模式,不断拓展农村物流服务功能、服务范围和服务链条,增强农村物流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促进农村地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三、注重标准引领,进一步提升农村物流服务品质

明确农村物流各要素的配置条件以及各环节管理要求,不断完善农村物流标准体系,是提升农村物流服务品质、促进规范发展的关键所在。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邮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农村物流相关标准规范研究,立足地方发展实际,积极引导龙头骨干企业加快完善物流节点建设、设施设备、服务流程、安全管理、信息互联、品质保障等方面的管理要求和服务规范,推进关键标准在上下游服务各环节的统一和推广应用,以标准化促进农村物流发展的规范化、品质化。

四、加大政策支持,进一步优化农村物流发展环境

理顺工作体制机制、完善配套政策体系,提升农村物流发展软实力,是建设现代农村物流服务体系的重要保障。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邮政管理部门要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有关部署要求,加强统筹谋划和长远规划,推进建立县(区、市)人民政府牵头,交通运输、邮政、商务、农业农村、供销、财税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协同工作机制,及时研究解决规划、用地、税收、投融资、财政补贴等实际问题,统筹利用好各项政策措施,打通政策“最后一公里”,形成推进农村物流发展的政策合力。各有关省份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邮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跟踪指导,对农村物流发展给予政策倾斜。

五、推进互学互鉴,进一步深化农村物流服务品牌培育

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邮政管理部门要组织学习全国农村物流服务品牌项目的经验做法(见附件2),对标对表,积极借鉴既有品牌项目的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找准差距不足,因地制宜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农村物流服务品质;要加强对已入选部前两批服务品牌的跟踪指导,充分发挥品牌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加快提升本区域农村物流整体发展水平。

请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邮政管理部门按照“基础扎实、特色突出、成效显著”的原则,深入落实《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深化交邮融合推广农村物流服务品牌的通知》(交办运函〔2019〕1359号)要求,指导相关县(区、市)做好农村物流服务品牌申报和推荐工作。申报材料(电子版)请于2022年12月31日前报部。

联系电话:010-,电子邮箱:wuwei@。

第三批农村物流服务品牌典型经验

1.河北武邑县“电商物流+智慧管控” 

武邑县基于农产品生产加工、电子商务和物流融合发展优势,自主创建“多采供应链智慧信息化服务平台”,着力打造“电商物流+智慧管控”服务品牌。

推动实现多方资源有机融合。利用“多采供应链”超市连锁直营店、乡村加盟店、便民服务站、三农服务站、报刊亭以及农村诊所等多种实体渠道,建立农村电子商务镇、村物流服务站,为村民提供电商物流及代购代销等便民服务,最大限度盘活既有资源,降低农村物流基础设施投入成本。

推动实现农村物流网络节点全覆盖。以县级物流园区为中心,整合重点乡镇通往农村的优质专线,形成1个一级配送中心、9个二级配送中心,524个三级末端配送网点,实现县域农村物流节点全覆盖,打造城市与农村之间高速物流网。

推动物流供需信息互联共享。采用“互联网+农业基地+物流”F2B模式,使农户成为平台供应商,整合本地农产品资源,减少中间流转环节。同时,整合淘宝、京东等大型商贸电商资源,依托“多采供应链”线上商城促进农产品需求信息整合汇聚,创新建立政府引平台、平台联组织、组织联农户扶贫模式。

武邑县按照“多站合一,资源共享”发展思路,培育“电商物流+智慧管控”服务品牌,实现统一存储、集中分拣、共同配送,有效减少物流各方在资产、运输、仓储、人员等方面投入,直接降低各项成本,带动1400余户贫困人口年增收2000元以上。

2.辽宁北镇市“交邮融合+供销配送+特色农业”

北镇市整合交通场站、客运班线、邮政快递和电商等资源,形成“交邮融合+供销配送+特色农业”农村物流服务模式,助力乡村振兴,惠农利农强农。

客货协同快配送。北镇市将县级交通枢纽和乡镇级客运站打造为快消品、快递前置仓,有效利用闲置站场资源,降低建设镇级网点成本。利用县级客运站线路班车、公交车辆资源,将前置仓县级客运站的快消品、快递、供销物资通过线路班车、公交车辆配送至乡镇级客运站,开展客货协同运输,提高了农村物资运输的时效性和便捷性,健全快消品、快递、供销商品配送服务体系。

交邮融合畅寄递。以粮油、畜产品、蔬菜、葡萄等特色农业为载体,加强与京东、淘宝、易果集团和东方福利网等电商合作,大力推广“公司+基地+经纪人+电商+农户”模式,以“村邮站”为载体,开展对快递的村级配送和收寄服务,规划建设邮政自提点,进一步实现增点扩量,完善村级快递配送网络,实现农村物流快递进村和快递收寄渠道双向畅通。

北镇市形成了“场站共享、服务同网、货源集中、信息互通”的农村物流发展新格局,有效整合了分散的农村物流资源,发挥了交通、供销、邮政等多部门多行业的整体服务效能,减少物流各方在资产、运输、仓储、人员等方面投入,平均单件商品降低配送成本30%。同时,通过信息化集成作业与调度,配送效率提升超20%。

3.辽宁盘锦市大洼区“公交+邮政+电商三网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大洼区借助大型国有客运公交企业力量,探索打造“客运公交、邮政、电商”融合发展的新路径,加快了城乡人流、物流的互动,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实施。

强化顶层设计。制定《大洼区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实施方案》,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协调解决建设用地审批、合作模式创新、县乡村三级网络布局等问题,有效推动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

夯实融合基础。统筹客运公交一体化服务网络,依托县区、乡镇、村各级客运公交站点,全力打造集客运公交、生鲜电商、小件快运、代理代办、网购网销等功能为一体的全服务体系。

创新发展模式。探索交邮融合“1+1+N”模式,即“客运公交+邮政快递+N个领域资源”服务模式,开通交邮公交线路6条、客货邮融合站140个,覆盖所有镇街、村屯。

打造优质服务品牌。依托盘锦客运公交集团实施“交通+邮政+新业态融合”“村村通”等惠民项目,创建电商平台“辽品汇”品牌,已实现销售额100余万元,销售农产品近百吨。

大洼区通过建立“公交+邮政+电商”三网融合模式,解决了“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最后一公里”和“最后一步路”问题,促进了多业态交汇、物流降本增效,实现了城乡居民共同受益。

4.吉林公主岭市“客运物流超市+农村电商”七站合一

吉林省公主岭市积极探索“七站合一、一站多能”的电商物流连锁经营模式,补强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短板,服务乡村振兴。

加强统筹规划。成立市人民政府牵头,分管市长领导的专项工作组,协调相关部门统筹推进节点体系建设、资源整合利用、服务网络建设、信息化和农村物流市场主体培育等工作。制定农村物流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农村物流网络节点体系建设。

促进资源整合。整合邮政快递资源,签订营运客车快递承运送达协议,实现客运车辆配送快递包裹每天循环到村。充分利用乡镇政府闲置办公区或有条件的办公场所,建设乡镇电商运营服务中心,升级改造村级物流服务站,与金融机构、通讯运营商合作,为农户提供网络代购、缴费支付、寄揽快递、信息咨询等服务,增强服务站可持续运营能力。

创新服务模式。推动超市开展集“连锁超市+农村电商+物流配送+收发快递+金融保险+检车服务+客运服务”七站合一、一站多能的电商物流连锁经营。在人口较多的乡镇设立物流配送网点,形成村屯8小时配送服务网络。

公主岭市已建成三级农村物流网络架构,形成城乡一体化的物流服务体系,快递配送成本下降0.4元/件,揽收配送时效由3~4天缩短至8小时,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提高了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有效支撑当地产业经济发展。

5.吉林蛟河市“公路客运+农村物流+社区团购” 

蛟河市整合既有客运、电商等物流资源,探索“公路客运+农村物流+社区团购”服务模式,健全农村物流服务网络,提升农村物流服务水平,支撑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强化规划引领。制定农村物流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对农村物流货源组织、三级网络节点布局、配送线路规划、资源整合联动、政策支持等方面进行统筹规划,建立农产品上行及工业品下行流通体系。

健全农村物流网络节点体系。科学规划布局物流配送网点,构建了以市区共同配送中心为基点、以乡镇配送周转站和村屯物流服务点专车直达配送为主、城乡客运车辆代运为辅的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实现了市有共同配送中心、乡镇有中转库、村屯有配送点的全链条全覆盖配送模式。同时,在乡村超市增加物资配送、快递收发、社区团购、土特产售出、农资销售等服务功能,增强站点可持续运营能力。

提升信息化水平。研发了集供应商户管理、订单管理、运输管理、用户管理一体的“城乡通”信息平台,实现从订单生成到货物签收的“一站式”服务,真正实现百姓购物不出村、销售不出村、生活不出村、创业不出村。

蛟河市通过整合客运车辆运力资源,减少乡镇周转成本及车辆运输成本,节约物流配送成本25%以上;发展集中仓储和共同配送,实现“供、销、配、存、运”一体化,有效提高物资流通效率,促进当地产业转型、经济发展。

6.江苏南通市海门区“交邮合作·惠民兴村”

海门区构建交通运输与邮政快递、电子商务等融合发展、多方共建共享的新机制,实现交邮深度融合,为推进农村物流高质量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提供更加坚实的服务保障。

推进交邮融合发展。改造既有客运站,增设邮件快件作业区、货物堆存中转区等货运功能区,拓展邮件快件的中转分拣及收投、生活快消品代销代购等服务。

开展共同配送。整合申通、百世、韵达、极兔等快递品牌,共用区级分拨场地、镇村末端门店、共享配送车辆,实现共同配送、统一配送,形成快递资源集聚效应和规模化运输配送。同时,打造集运输、仓储、装卸、配载、配送、包装等功能于一体综合物流园,有力保障本地家纺产业的上行物流畅通。

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设立5支党员先锋队,依托82个党支部建设村级农村物流服务点,健全农村物流主要品牌快递的最后一公里的有序集散。海门区区镇村三级农村物流服务网络建成,网点标识标牌统一,功能多元。

通过资源整合,海门区主要品牌快递配送效率较整合前提高40%以上,通过交邮融合公交带货,平均每个邮件快件降低成本约0.48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7.江苏南京市江宁区“交邮融合、统仓共配” 

江宁区打造“交邮融合、统仓共配”农村物流服务模式,有效打通了农产品上行“最初一公里”和工业品下行“最后一公里”,助力降本增效、农民增收、产业发展。

完善三级节点网络布局。江宁区坚持“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原则,持续加强交通运输、邮政、供销等部门合作,逐步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节点体系。目前已建成6个县级农村物流中心、42个乡镇农村物流服务站,在下辖涉农社区(村)委员会或党群服务中心布设131个便民智能快递柜,实现主要品牌快递建制村直投率100%。

搭建农村物流信息化平台。建设综合信息平台,实现线上司机管理、客户服务、车货全程跟踪、订单管理、交易服务等诸多功能,显著提升物流运转效率。

拓展农村物流集约运输模式。协调推动中国邮政、顺丰速运集中共同配送,通过规模化运输配送降低单件运输价格。同时,推动德青源鸡蛋、中粮猪肉等货源企业与物流运输市场主体达成合作协议,通过统仓共配的模式,实现农产品的快速物流响应,及时配送至千家万户,切实提升市民的满意度。

江宁区智能快递柜等末端基础设施的建设,大大提升了物流配送效率,乡村快递配送时间由3天左右缩短至1.5-2天,物流时效提高了50%以上。同时,通过农村物流服务站、物流配送企业及配套服务企业等为居民新增大量的就业岗位,带动5万农村居民增收致富。

8. 江苏睢宁县“e路相睢 物畅其流”

江苏省睢宁县依托农村冷链物流、电子商务等特色产业,扎实推进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积极构建县、镇、村三级物流网络体系,培育形成了“交通+邮政+电商+冷链”的农村物流服务品牌—“e路相睢 物畅其流”。

农村物流与交通邮政融合。睢宁县在农村客运站设立农村物流服务站,拓展快递物流存储、寄递、配送等功能,引导区域内快递企业入驻客运站。同时以城乡、镇村客运班线为载体,运输邮快件至镇级、村级站点。

农村物流与电子商务融合。睢宁县立足于“中国电商第一镇”沙集镇的“沙集模式”,向“睢宁经验”转型升级。同时帮助贫困户开展电商创业就业,形成“电商企业+快递企业+合作社+低收入户”的益贫带贫利益联结机制。

农村物流与冷链服务融合。睢宁县利用乡镇冷库,打造冷链物流服务站10个,覆盖10个乡镇,极大地提高了睢宁城乡冷链设施网络覆盖水平。

农村物流与集中居住区融合。睢宁县依托已建成的93个新型农村农民集中居住区,实现村级农村物流服务点覆盖、服务多个行政村的末端网络。

睢宁县通过不断推动农村物流建设,产生社会效益促进就业。其中,城乡公交带货使线路配送效率提升约1倍;日用消费品下乡实载率提高17%、配送时效提高25%;企业配送成本降低33%;电商带动创业就业4000余人。

9. 江苏沛县“电子商务+共同配送+快消供应链” 

沛县按照“资源共享、多站合一、功能集约、便利高效”的原则,积极探索农村物流发展新路径,形成了“电子商务+共同配送+快消供应链”农村物流服务模式。

完善农村物流三级网络节点。按照“多站合一、资源共享”的模式,整合邮政、快递、电商等资源,完善农村物流三级节点,扩大村级农村物流服务点覆盖面。

资源整合降本增效创新模式。鼓励创新多业态融合,推广绿色配送运力,加快建设现代物流体系,联合各大快递企业,组建合资公司形成包裹“集中分拣”和“统仓共配”。

大力推广农村物流设备。鼓励根据实际需求使用电动车辆及清洁燃料车型,规范使用适宜乡村物流配送的电动三轮车等,推广适应农村物流运输的托盘等标准化运载单元和专业化包装、分拣、装卸设备,提升农村物流效率。

提升农村物流信息化水平。整合农业、供销、邮政等相关部门信息资源,有效融合系统,构建农村物流信息化网络中心,进一步贯通上下行信息通道,有效实现货物全程监控和追踪,提升了城乡物流一体化服务水平。

沛县通过打造“电子商务+共同配送+快消供应链”模式,使沛县的农副产品网上日均销量达到1万多件,走向了全国及东南亚地区,2021年借助配送网络上行的优质农产品货值已达到8000万元,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百姓收入增加。

10. 浙江嵊州市“推动客货电商深度融合 多方合力助推农村物流创新发展 探索共同富裕之路” 

嵊州市采取以客运公司为主要运营主体、多家快递物流企业共同合作的模式,搭建三级农村物流网络、共用城乡公交、货运线路和运力资源,依托物流信息平台和电子商务平台,开展农村物流配送服务,推动当地农村物流创新发展。

客货运输同网,末端节点共用。依托“村村通公交”优势,客运公司承担农村物流末端网络节点的搭建和配送工作,同步整合邮政快递资源,签订客货邮合作协议,为邮政快递企业节省网点建设、车辆人员投入等费用。

枢纽综合利用,多种业务叠加。一是客运枢纽站的综合利用开发,实现客货同网、资源共享;二是末端农村物流网点依托农村便民业务,实现多业务叠加,助推农民创收。

推行数字化管理,实现农村物流降本增效。搭建城乡配送物流信息平台,提供全程物流查询和提醒服务;建设“乡村云”服务平台为广大农民提供电子商务服务。

多方融合发展,提供普遍化农村物流服务。嵊州市以城乡交通运输为抓手,以城乡公交和物流专用车为载体,以物流信息平台和电子商务平台为纽带,建立“特色产业+商贸流通+物流运输+便民服务”一体化的供应链体系。

嵊州市公交带货模式有效地解决了城乡公交车辆利用率不高、农村物流末端配送成本高等难点问题。目前,全市利用客运站日均携带农村物流件1350件左右,为老百姓增收124.26万元/年;给山区老百姓节约401.5万元/年。

11. 浙江松阳县“特色产业+客货邮运输+电子商务” 

松阳县在农村物流三级网络节点共建共用、运力资源互补互用、信息联动共享等方面积极作为,有效推动了松阳县客货邮融合,形成“特色产业+客货邮运输+电子商务”的农村物流配送体系,构建了城乡物资双向流通的物流体系。

加强顶层设计。松阳县制定一系列支持政策,对农村物流货源组织、三级网络节点布局、配送线路规划、资源整合联动、市场主体培育、政策支持等方面进行统筹规划。

运力资源互补互用。县到乡配送,由城乡物流公司在县域分拨中心负责分拣、分拨,由交通客运公司负责统一承揽利用客运班线班车运输至乡镇,大件、大宗货物由城乡物流公司开展运输至乡镇;乡到村配送,利用邮政运力资源完成乡镇至村末端配送。

资源融合叠加。充分发挥茶产业的优势,围绕茶产业布局,科学规划建设农村物流服务站;依据电商业户分布情况,优化农村物流网络布局,推进农村物流与电商资源深度融合。

实现一站多能。部分乡镇级、村级物流服务站点在邮政快递、电商服务的基础上,叠加了基层党支部活动室、邮政储蓄、便民缴费、报刊、养老驿站、餐厅、医疗、网上代销代购等功能,增加了服务站点运营主体的效益。

松阳县班线客车、公交带货模式有效地解决了客运班车、城乡公交车辆利用率不高、农村物流末端配送成本高等难点问题。截至目前,每月利用公交、班线客车带货约200件,城乡物流公司配送费用降低75%,农村物流配送效率提高50%。

12. 浙江武义县“客货邮融合助力富民增收”

武义县积极推进农村客运、货运、邮政快递融合发展,解决农民群众出行、物流配送、邮政寄递三个“最后一公里”问题,实现快递进村、山货进城、富民增收。

强化顶层设计。为加快客货邮融合发展,武义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整合交通、商务、邮政、农业农村等部门相关资源。

推动客货邮融合发展。推动客运班线、货运公司与快递企业“强强联合,资源共享”,借助“村村通”农村客运班车,运用遍布城乡的公交网络资源进行快递物流配送,充分发挥城乡客运覆盖面广、班次密、费用低等优势。

延伸运输服务“产业链”。采用邮路班车、定制班车、集市班车、预约班车等多种服务模式,延伸运输服务链条,提升农村客运物流综合服务能力。

聚合多种平台资源。通过打造“城乡客货邮”服务平台实现对货品运输的全过程跟踪与追溯;依托“浙样销”交易平台促成农产品产销交易撮合;搭建田头平台实现客运班车带货进城;建设数字便民服务平台,将数字化便民服务向客货邮村级服务点延伸。

武义县通过推动客货邮融合发展,逐步畅通“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有效盘活了交通闲置资源,促进快递企业每条线路配送成本约降低1万余元,每个村级站点增加1000多元年收入,实现了县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13. 安徽广德市“多站合一+客货同网”

广德市依托全域公交的运力资源及各乡镇的场站资源,按照“资源共享、节约高效”的要求,推广“多站合一+客货同网”服务模式,优化农村物流三级网络体系。

坚持规划引领。编制了《广德县农村物流三级网络体系规划()》,科学规划线网布局和站场设置,为广德市农村物流三级网络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导。

实现多站合一。按照“多站合一、资源共享”的建设模式,在所有乡镇均新建了集公交客运、快递、物流仓储、交管站等功能于一体交通综合服务站。

发展客货同网。利用公交三级网络全覆盖的优势,创新“快递坐公交”模式,将快递“低成本、高效率”运送至村级服务网点,打通农村物流“最初、最后一公里”。

创新交快电融合。鼓励客运公司与快递企业签约合作,并承接商务部门农村物流配送中心及村级站点运营服务项目,实现了交通与快递、电子商务三方融合。

广德市“多站合一+客货同网”畅通了农村物流配送渠道,实现场站、运输、物流等资源的深度融合,快递包裹派送成本降低30%以上,乡村快递由县城当日到家,同时激发了农村消费及农产品进城,新增村级快递量同比增长38%。

14. 安徽枞阳县“电子商务+农村物流” 

枞阳县充分利用“邮政+商贸+快递+公交”的农村物流资源,积极打造“电子商务+农村物流”服务品牌,畅通了货物进城、下乡双向流通渠道,推动农村相关产业发展,让广大农民共享发展成果。

强化机制保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物流和电商发展,分别成立了相关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并出台了系列发展文件。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全县电商产业发展;实施专项“电商贷”,解决中小微电商企业资金需求;财政对进村快件每件给予0.3元补助,加大对“末端物流”扶持力度。

强化物流整合。形成县有物流分拣中心,乡镇有综合服务站、村有综合服务点,健全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依托216个乡村服务站开展农村快递配送,乡村服务站成为生产生活资料下乡的落脚点。

强化产销对接。建成农产品电子商务供应链运营中心、800立方米生鲜冷库,自主开发扶贫产品10款。成功培育一个省级电商示范园区、6个省级电商示范企业,7个省级电商示范品牌。

枞阳县通过打造“电子商务+农村物流”服务模式,依托电商助力扶贫产业发展,全县农村产品网销额达5.57亿元,累计帮助销售涉贫农产品5000余万元。

15. 福建安溪县“多网融合+客货邮融合”

安溪县通过培育“多网融合+客货邮融合”服务品牌,建设一批功能突出、服务“三农”效益显著的农村物流网络节点,畅通农村物流“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实现农村物流“县有中心、镇有站点、村通快递”,打造“升级版”多网融合农村物流体系。

政府主导,规划、资金、组织“三驾马车”齐头并进。政府主导农村物流“多网融合”发展,统筹规划农村电商、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公路建设、养护等。

多网融合,县城、乡镇、村居“三级物流”织密配齐。整合交通、邮快、供销、电商、益农信息等资源,实现资源叠加利用。县级仓配中心、邮政民营快递同仓分拣共配,乡镇快递物流运营中心共同分拣至村,村级服务站开展邮快件代揽代投等服务。

模式创新,客运、货运、邮政“三个行业”跨界共通。创新镇村客运区域化运营模式,按“大件走物流、小件走客运”推行“客车带货”;“村村通”驾驶员融合邮政投递员、兼职代购员。

功能健全,布点、建设、运营“三道环节”协同高效。建设集交通运输、邮件分拣中转、农副产品代销代购等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开通“客货邮”融合专线,深入推进交邮、邮快、快快合作,合力将快递物流服务延伸至村一级。

安溪县通过打造“多网融合+客货邮融合”模式,农村物流整体成本降低了15%以上,配送时效提升了30%以上。

16.江西新余市渝水区“整合供销交邮电商资源,助力乡村振兴”

渝水区在“赣西食博汇”项目基础上建设“新余交邮融合生态产业园”项目,创新服务模式,实现站场、线路、运力资源共建共享,打造农村物流服务新供给。

加速网点建设。利用乡镇100%通公交优势,建设集公交客运、物流快递、电商仓储功能为一体的“新余交邮融合生态产业园”项目,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同城配送网络,合力打造县乡村三级全覆盖的城乡配送体系 。

创新特色服务。建立线上、线下协同联动,集试验运行、教学、平台开发、品牌推广应用于一体的农村综合物流电商教育基地。

整合物流资源。创新“公交+城配+大数据”互联网生态圈项目,整合交通运输、邮政快递、镇村客运、商贸企业、供销系统等的站点网络、运输网络资源,推动实现节点共建共享,建设覆盖城区、乡镇、村落的三级配送服务网络。

利用公交运输网络实现客货同网,实现快件下乡、物资进城双向流通,打通渝水区与周边县市的物流瓶颈,有效助力乡村振兴。目前,通过推进供销冷链物流、快递、邮政、电商、公交协同发展,推动物流费用节约超过50%以上,带动1500余人就业,增加人员收入40%以上。

17. 山东乐陵市“乐快工程”畅通农村物流微循环

乐陵市通过实施“乐快工程”,深化交邮快融合,整合站场和运力资源,构建起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畅通了农村运输微循环,实现了村村通新能源公交、通物流快递。

优化政策支持环境。将农村物流融合发展列入 “十四五”规划,成立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交通、财政、商务、农业、供销等有关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出台客货邮融合发展推进方案、开展“快递进村”双提升行动等10余项相关政策,对稳定运行1年以上村级快递物流站点,择优给予扶持资金元。

完善物流服务网络。实施快递进村和双提升行动,建立起1处县级物流快递分拣中心、39个城区快递驿站、16处镇级服务站、130处村级服务网点,每处站点统一挂牌“乐快驿站”,构建起县乡村三级物流快递网络,实现快递物流进村全覆盖。

推进交邮快深度融合。采取“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资源整合”模式,深化“快快”“交快”“交邮”合作,引导快递物流企业进驻分拣中心,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分拣、统一配送,引导公交公司与邮政公司、快递公司合作,开辟公交代运快件服务线路19条,承揽快件邮件配送业务,提供“定点、定时、定线”服务,提高配送效率,降本增效成果显著。

乐陵通过实施“乐快工程”,发挥部门合力,切实畅通农村物流微循环。“乐快工程”实施以来,企业人工成本节约60%,派送效率提升40%,节省投递费用24万元,为公交公司增加收益20万元,打通了物流快递进村“最后一公里”,实现了工业品、消费品入村,农产品进城“双循环”。

18. 山东日照市岚山区“岚流通+物流村村通” 

日照市岚山区突出“为民办实事”工作理念,把新业态新技术融入城乡流通体系,创新农村物流组织模式,打造“岚流通+物流村村通”农村物流品牌,推动农村物流高质量发展。

统筹布局规划。聘请专业团队对岚山区物流统筹规划研究,聚焦物流业与制造业、商贸业、农业等“多业联动”,为“岚流通+物流村村通”多项物流工程提供发展方向。

创新政策应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对新设立或回迁的物流企业5年内按实缴“两税”区级留成部分60%标准予以扶持。充分利用“六稳六保”政策清单,免费提供乡镇交管所(客运站)房屋使用,引导快递物流企业进驻镇村,已建成区级农村物流中转中心2处,镇级物流分拨站18个,乡村配送点400个,形成区、镇、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

组建企业联盟。组建“岚流通”企业联盟,以各快递物流渠道整合、电子商务+关联产业+农村物流一体化合体发展等多模式融合发展为目标,依托区域性物流公司和全国性快递品牌运营商,在岚山区合体共建现代化流通体系,城区到农村配送网点设置增加到近400个。规划筹建电商物流园(客货邮配送中心),建设区级集中供配中心,实现城乡物流一网统筹和统一实施,降低流通成本,实现全区快递物流服务行政村居效率和效益的“双效”提高。

岚山区通过打造“岚流通+物流村村通”农村物流品牌,不断完善“平台经济”和城乡流通体系,推动实现农产品上行和工业品、消费品、农业生产资料下行,有效带动区域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快速增长。同时,带动1000余人就业,实现农业农村年增收效益2000万元。

19. 山东郓城县“交邮合作+电商物流”

郓城县积极推进农村客运、物流货运、邮政快递融合发展,构建县乡村农村三级物流体系,打造“交邮合作+电商物流”服务品牌,不断提升农村物流配送能力,着力降低末端配送成本。

推进建设基础设施。投资2.9亿元建设交通枢纽,建成农村公交站点500多个,建制村通公交比例达到90%以上,推广货运班线、客运班车带运邮件等物流组织模式,加快农村物流配送站点建设。 

打造综合服务平台。全县地方公路通车里程达2300公里,自然村100%通硬化路,初步建成1个物流服务中心+22个镇级物流服务站+690个村级物流网点的农村三级物流网络,实现了全县建制村通客车率100%,通邮件率100%。

推进电子商务。郓城县积极推进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和物流服务体系建设,累计培训各类电商人才4.6万人;电商企业3690家,建设客货邮分拣中心,引导交通、邮政企业共享站点和车辆资源,实现物流货物“统进、统配、统送”,实现电子商务与物流快递的协同发展和高效联动,成为山东省淘宝直播“村播计划”试点县,电商物流从业人员达到1.9万多人。

加大交邮合作力度。建成仓储物流配送中心,规划8条配送路线,鼓励运输公司与县邮政快递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交邮合作领域进行全面合作,以城乡公交运输为支撑,以城乡配送网络为基础,布局合理、快捷、便利的农村物流体系。

郓城县通过培育“交邮合作+电商物流”服务品牌,加快构建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物流配送体系、人才培训体系、农产品营销体系,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快速发展。

20.河南新县“多网融合、智慧集约、普惠生态”

河南省新县以创建省级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为抓手,大力完善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制定服务规范,健全工作机制,全力打造“多网融合、智慧集约、普惠生态”的农村物流服务品牌,形成稳得住、可持续、管长远的发展格局。

着力健全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县级物流园区,出台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吸纳18家快递物流企业入驻运营。新(改)建了10个乡镇运输服务站,聚合了旅客运输、旅游集散、快递物流收发等众多功能。借助邮政、电商等村级网点设立了165个村级物流服务点,彻底打通农村物流“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新建了全口径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服务平台,与邮政公司、社会快递物流等行业数据平台有效对接,大大提高农村物流信息化服务水平。

着力构建农村物流运输网络。建立交通运输部门与农村客运公司、邮政公司、快递物流企业密切合作的工作格局,通过县级物流园区集中、乡镇运输服务站分拨、村级物流服务点配送,实行“全域公交”和“货运班车”相互补充代运农村物流的双向运营模式,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功能完备、高效衔接的农村物流服务体系。

着力推广电商融合农村物流发展模式。先后建设产业路341公里,实现全县175个“多彩田园”产业基地相互贯通。充分融合不同乡镇电商产业特色,把乡镇运输服务站打造为“交通运输+电商”一站式服务中心,2021年带动了全县1000余名群众开设网上店铺900余家,农产品上行年交易额达到2.32亿元。

新县通过培育“多网融合、智慧集约、普惠生态”的农村物流服务品牌,有效促进城乡高度融合。部分农产品运输费用由过去的10元/公斤降到1.3元/公斤,每年可节省约2万元运输成本;村级服务点经营者平均年增收3000元,有效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21.河南西华县“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客货邮融合”

西华县整合多方力量,瞄准需求痛点,打破二元壁垒,推广应用“场站共享、服务同网、资源集中、共同配送”模式,建成县到乡、乡到村普惠城乡、高效便捷的“城乡客运+农村物流+邮政快递”融合发展体系。

健全完善物流服务网络。建成并运营2个县级物流中心、22个乡镇物流综合服务站、276个村级物流服务点、380个村级“邮乐购”便民服务站点。依托县内物流企业整合多家快递运力,全面代理县域内快递上下行配送服务。开通“定时、定点、定线”的客货运公交服务,开通19条城区配送线路和43条乡镇配送线路,实现乡镇全覆盖、行政村90%以上覆盖,日均收发货物4万件以上,确保物流、邮件快递到县城、当日送达。

创新物流配送模式。瞄准农村地区群众农用物资、电商等消费需求和农产品运输储存需求痛点,大力推动客货邮融合发展,依托特色产业、生态旅游、电子商务等资源,通过推广应用“多站合一+客货同网”物流配送模式,有效整合生产、流通加工、销售等环节,打通农产品上行通道,农副产品电商蓬勃发展。

提高物流资源整合效率。针对客运市场二元分割造成的城乡居民出行不便问题,实行长线短线并重、客运公交结合,在体制机制方面大胆探索,形成了城乡客运一体化的“西华模式”。依托县级物流场站、镇村交通服务站,整合交通、供销、电商、快递等资源,积极推进“快递进村”,形成覆盖县乡村三级的物流综合服务体系,打通了农产品上行、工业品下乡“最后一公里”。 

西华县“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客货邮融合”,有效整合了农村物流资源,完善了城乡配送服务体系,实现了物流产业反哺农业,年发货量超过1500万件,产值超过5000万元,每户菜农每月可增收元,降低配送成本23%以上。

22.河南孟州市“农村客货同网+交邮融合”

孟州市深度融合各方资源,大胆创新配送模式,积极探索“农村客货同网+交邮融合”新模式,着力解决农村物流发展不均衡问题,畅通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

强化政策支撑。制定出台了《孟州市农村物流网络体系发展规划》《孟州市创建农村客货邮样板县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健全了工作机制,在土地、资金等方面为客货邮融合发展制定了政策保障。

推动资源融合。建设日处理快递2万件的县级交邮快分拨中心,集中分拨邮政、三通一达等公司邮件快递。开通11条客货邮合作线路,覆盖孟州市所有乡村。整合村邮站、商超、农资代办点、农村客运站等资源,建成“五统一”的乡村综合服务站(点),可办理客运、快递、购物、代收电费、公交老年卡等多项业务。

创新配送模式。创新更加高效的“县—村直达”二级配送模式,取消了乡级站点分拣环节,进一步降低了物流成本,提高了配送效率,邮件快递由次日送达提升为半日送达。

孟州市打造“农村客货同网+交邮融合”服务品牌,推动下乡邮件、快递全部由公交车代运和货运专线统一运输,助推了美丽乡村建设,促进了农民增收,每年可降低邮政快递企业成本约100万元。

23.河南卢氏县“三级节点+信息平台+统一配送”

卢氏县不断完善农村物流体系网络建设,探索出“三级节点+信息平台+统一配送”的农村物流体系服务模式,为工业品下乡“最后一公里”和农产品进城“最初一公里”提供了保障。

完善三级农村物流网络。卢氏县已建成一个县级物流中心、16个乡镇综合服务平台和200余个村级物流配送末端网点,形成了“1+16+200”多点型城乡物流网络。引进自动化的分拣设备,对接智能化共配系统,快速实现快递包裹的统分、统配。

提高信息化水平。搭建县域物流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实施数据监控、轨迹监控,确保资金流、信息流、货物流的“三流合一”,实现货物手法安全可靠、交接转运及时、资金支付安全,提高物流资源智能管理水平。 

整合物流资源。开通货运配送巴士和利用村村通班车、邮政进村车辆开展交邮融合的乡村统一配送。通过推进农村物流的融合,实现节点共建共享、网络互联互通,有效整合农村物流资源。

推广创新模式。创新形成了“一网”“一平台”,“一网”即县、乡、村农村物流三级网络体系,“一平台”即卢氏县物流与供应链服务平台。卢氏县将继续深入落实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战略,在河南省乃至全国打造典型示范,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农村物流网络节点体系“卢氏经验”。

卢氏县“三级节点+信息平台+统一配送”的发展模式,解决约450余人就业。通过配送平台和信息平台对上下游物流资源的有效整合和集中高效共同配送,配送费平均减低了20%左右,乡镇送达时间由2天缩短到4小时,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明显提高。

24. 湖北老河口市“双循环、全链条+农村物流+电子商务” 

老河口市通过建设“o2o城市综合体+镇级物流服务站+村级服务点”的城乡物流链,推进乡村物流业走上发展的快车道。

“一站式”服务业平台。打造o2o城乡客货邮发展综合体,致力于建设集商贸物流、特色产业、电子商务、物流配套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的“一站式”服务业平台,努力打造服务实体经济直播带货产业链的“新经济”服务业平台。

构建客货邮融合发展新模式。以o2o城市综合体为主要枢纽,建设一镇一站,一村一点的城乡物流链。做到物流相关产业、企业资源整合,构建“一点多能、一网多用、功能集约、便利高效”的农村运输服务发展新模式。

畅通农村物流发展链条。通过多方面探索实践,采取“全链条服务、全方位扶持、全员利益均沾”的原则,全力畅通和服务“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两条路径。加快本地农特产品的销售,提高农村物流快件的发送量,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通过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正确引导相关企业进行战略联盟,实现资源共享、集中集约集聚发展,单件收发成本降低1.2-2.5元;进一步促进城乡客运、邮政快递、农村物流等资源,完善农村物流末端节点;实现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点,促进可持续发展。

25. 湖北长阳县“党建引领+军团运作+智惠电商”

长阳县以特色党建为引领,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整合县域物流资源,在县、乡、村三个层面统筹推进现代农村交通物流发展,打造“党建引领+军团运作+智惠电商”农村物流服务品牌,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成效显著。

发挥党建引领。长阳县委、县政府赓续精神血脉、传承红色基因,积极强化党建引领,以脱贫摘帽为工作重点,深入推进农村物流和电子商务扶优壮强、品牌提升、服务优化、稳链强链、牵手扶贫、物流畅达六大工程。

整体规划布局。编制出台《长阳农村物流融合发展规划》,构建了层次分明、覆盖全县的县、乡(镇)、村三级农村交通物流网络节点体系建设方案。

深化资源整合。长阳县人民政府通过招商引资,整合县域内农村物流头部企业,联合打造了独具特色的交通物流“军团式”发展模式。以“建站点、搭产业链、组物流网、造生态圈”为总体思路,建立完善了“1县级中心+11乡镇节点+146村级服务站(点)”三级农村物流服务体系,打造“智惠电商”,配套构建了“一厅、一平台、多媒介”农村交通物流公共服务体系。

强化组织保障。自2011年以来,长阳先后成立了长阳县交通物流发展局、县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等机构和组织,并制定了行之有效的实施方案和一系列相关政策,大力推动农村物流及电子商务的建设与发展。

长阳县“党建引领+军团运作+智惠电商”有力促进了县域农村物流和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降低物流成本18万元/年,平均每条农村班线年收入增加25000元,带动当地居民家门口就业,显著提升了老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同时,大力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各族人民团结,为县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以及国家繁荣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

26. 湖南涟源市“电子商务+快递共配+农村商贸物流”

湖南省涟源市依托“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益农信息社进村入户工程”项目,将电子商务与快递共配相结合,打造“电子商务+快递共配+农村商贸物流”农村双向互通物流体系建设与农村物流品牌创建。

强化政策扶持。先后制定出台了《涟源市促进产业发展政策》《涟源市2020年“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等多项政策文件,积极培育和发展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物流企业,提升农村物流运营管理水平,鼓励企业搭建以农村物流为核心的多元服务平台。

健全组织协调机制。建立由市级政府统一领导,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农村物流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发挥政府统筹协调作用,460个自然村全部建设了农村电商物流站点。

统筹规划布局。交通、农业、商务、供销等部门加速推进“资源整合”和“多规合一”,统筹规划建设物流节点布局,形成了“县有物流中心、乡有农村物流服务站、村有农村物流服务点”的农村物流发展格局。

完善基础设施。以本地龙头企业为核心,启动“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方流通项目,在全市建设了460个“五站合一”的村级综合服务社。同时整合三通一达等30多家快递和商贸企业,建设形成县有物流配送中心、镇有镇级网点,村有末端网点的三级物流节点,弥补了“最后一公里”的服务空白。

涟源市“电子商务+快递共配+农村商贸物流”的发展模式,依托“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益农信息进村入户工程”项目,整合资源开展共同配送,降低了物流成本,每日可降低末端配送成本约2万元,提高了末端配送效率,部分末端网点实现当日时效,较之前提升80%。

27. 湖南桃江县“客货邮融合发展+乡村好运”

桃江县充分利用城乡客运一体化示范县创建成果,打造“客货邮融合发展+乡村好运”农村物流服务品牌,全力推进客运与物流全域畅通、城乡覆盖、成本降低、服务提升,促进城乡客运和乡村寄递可持续发展。

政府高度重视。桃江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客货邮融合,自2021年4月起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服务试点推广工作,编制《桃江县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创建实施方案》《桃江县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推进方案》,大力推进客货邮融合发展示范创建工作。

构建三级网络节点。依托全省首批城乡客运一体化示范县创建,桃江县开通城乡客运线路61条,投入运力车辆212台,为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运输网络基础。改造提升县级物流分拨中心,依托城乡公交沿线铺设村级服务点,实现县达村网络100%全覆盖。运用“走么”系统、“乡村好运”小程序,以及对公交车辆和村级网点安装视频监控,为上下行快件投递、运输、信息追踪保驾护航。

统筹配送资源。坚持 “大件走物流、小件走公交”的思路,统筹交通运输、商务、邮政、快递等物流资源,成立联合公司,与10余家快递公司签订合作协议,负责县域内快递上下行配送业务。按照“六统一”标准,形成了由县级分拣中心分拣,城乡客运公交配送的运营模式。

桃江县“客货邮融合发展+乡村好运”模式实现了人民群众在家门口收发快递,畅通了农产品出村和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渠道,满足农民群众“最初、最后一公里”的物流需求。配送成本由0.75-4元/件降至0.45元/件,配送时效由2.5天缩短至1天,客运企业物流运输收入月新增11万余元。

28.广东兴宁市“电商物流+农村客货同载+商超联运”

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发挥电子商务进农村等国家示范县优势,整合农村客运、农村电商、快递等资源,构建“电商物流+农村客货同载+商超联运”发展模式,加快农村客货邮商融合,促进运输企业转型发展。

构建三级物流体系。整合客货邮商站场设施资源,建设一个县级物流配送中心,20个镇级物流配送中转站,300余个村级物流服务点,形成层次分明,功能完善的、覆盖广泛的“县镇村”三级物流体系。

客货邮商深度融合。推进农村快递物流站、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站、农村客运站等设施共享共建,打造“一站多能”“多网融合”的服务网络。创新配送模式,由县级物流服务中心直接对接多家超市、商场,通过多家商超统仓共配模式,提高了配送效率、降低了配送成本。

农村寄递物流体系更通畅。农村物流配送效率大幅提升,配送成本明显下降,市内配送时效由原来的3天缩短至1天,费用每单平均降低10%-20%。农产品销售流通渠道更加畅通,有力助推乡村振兴。

29. 广西全州县“客货邮融合兴农一体化发展”

全州县布局“交通运输+邮政揽储、邮政快递”互为补充的客货邮融合农村物流服务网络,打造“客货邮融合兴农一体化发展”模式,构建覆盖全县各行政村(社区)的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

建立三级物流配送体系。以“资源共享、客货兼顾、运邮结合、融合发展”为原则,充分运用城乡客运资源,通过对现有乡镇客运站进行改扩建、重新划分功能区域等方式建设集客运、货运、邮政、快递等功能于一体的乡镇客货邮综合服务站。增进交通运输与邮政快递企业的合作,建立覆盖全县187个行政村的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解决农村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

整合农村邮政快递资源。整合全县10余家快递企业以及传统零售商店、配送企业、湘源惠农、京东、邮乐购、农村淘宝等资源,发挥中通乡村、兔喜生活APP信息平台串联作用,推进实现乡村包裹的统一调度、统一配送、统一揽收,最大限度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货品流转速度,快递企业运输成本节约20%,派送效率提升40%,成效显著。

打通村级物流服务毛细血管。目前已开通4条客货邮合作线路,规划“县—乡”农村物流服务线路18条,“乡—村”农村物流服务线路273条。投入车辆80台,通过开通定制“乡-村”班线、圩日客运和假日班线等方式,满足群众出行需求和快递进村的运力需求。

30. 广西贵港市港南区“特色产业+平台经济+农村物流”

港南区高度重视农村物流的发展,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导方针,采用“特色产业+平台经济+农村物流”的发展模式,发挥交通运输在促进农村物流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推动特色产业与农村物流融合发展的网络化、集约化、标准化。

完善组织领导体系。区政府成立农村物流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理顺“特色产业+平台经济+农村物流”高质量发展工作机制,推动农村物流、冷链物流和电商物流协同发展。

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四建一通”工程为抓手,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推动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村级电商邮乐购服务站点154个,乡镇、行政村快递物流覆盖率均达到100%。

充分发挥平台带动作用。引导特色产业抢搭电商平台“快车”,“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发展之路,促进农业“小生产”与电商“大市场”有效对接。对电子商务、产销运分离、互联网+物流等新业态予以政策和资金支持,搭建网络货运平台,助力港南区农副产品上行。

创新发展模式。推动成立农民运输合作社,创新“网络货运平台+农民运输合作社”发展模式,与农民种养专业合作社建立紧密合作关系。积极应用智能化物流技术装备,大力推广应用新能源快递配送车辆,打通“农产品进城、工业品和消费品下乡”的双向流通通道,切实有效帮助农村群众就业增收、脱贫致富,促进就业和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31.重庆巫山县“农村物流+客货兼运”

重庆市巫山县以“整合市场、盘活资源”的方式,按“一心、三线”的架构,构建县、乡、村三级物流共同配送体系,打造“农村物流+客运兼容”服务品牌。

整合市场盘活资源。充分利用快递网络资源、车站场地资源,对县城至乡村物流、快递运输车辆进行整合,推行“物流专车进镇”,“客运+货运两网合一”融合发展,开通“定线、定点、定时”下乡配送货运专车,针对偏远及货运量少的乡镇,结合以客带货模式补充城乡配送运力。

降本增效提供运输保障。联合“三通一达”快递企业建成县级快递物流自动分拣配送中心,县内80%的快递公司入驻,统一收揽、集约货物,在降低快递人工成本、仓储成本、配送车辆中转成本的同时,提高了配送时效,且招录了一大批快递从业人员,为无业人员提供工作岗位,切实解决了巫山本土人员的就业问题,带动了巫山县经济的发展。

统筹建设乡镇物流服务站。改造现有乡镇客运站场,打造具有“客货运+超市+金融+农特产品+寄递”属性的交通运输综合服务站,实现“四统一”,实现乡镇物流寄递处理标准化、信息化。

巫山县“农村物流+客货兼运”服务模式畅通了农产品进城、生产生活物资下乡通道,因运输阻碍的农产品销售问题得到较大改善,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32.四川江安县“金通畅行”

江安县抢抓交通强国试点四川省乡村运输“金通工程”建设机遇,创新运用事业共创、项目共建、平台共享、互利共赢“四共模式”,全力推动交邮融合发展,有效破解群众安全出行、物流配送、邮政寄递“最后一公里”难题。

推动交邮融合。规划建设“1+14+189”的县镇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即提升改造1个县级物流配送中心,拓展14个镇级交通综合服务站功能,建设189个村级邮快驿站。

推动客货融合。通过“增投车辆、加密班次、降低票价、政府扶持”方式,实施“客运班线+货运专线+便民小客运”运输物流配送服务,对农村客运班线实行全域公交化改造。

构建便捷化服务平台。开发集监管审批、在线约车、电子商务、培训学习、大数据分析等多元化功能为一体的“金通畅行APP”云平台,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

推动政策聚合。出台系列政策措施,明确便民小客运客货两运属性,乡村客运“金通工程”所需资金除省、市相应补助外,其余项目资金均由县财政解决,同时给予经营企业、服务站点经营补贴。

江安县“金通畅行 交邮融合”农村物流服务品牌建设,有力推动乡村客运、货运、物流快递融合发展,寄递物流企业每年节约成本约530万元,走出了一条“交邮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33. 四川合江县“交邮商融合 助力乡村振兴” 

合江县推进农村电商与乡村商贸流通有机结合,夯实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培育壮大农村市场主体,推动交通运输与邮政快递及电子商贸融合发展,形成“交邮商融合”协同发展格局。

加大政策扶持。支持县域重点镇街建设完善商贸设施,贯通农村生产、分配、流通各环节。在全县范围内推进“金通工程·天府交邮通”品牌建设工作,打通物流配送和产销对接“最后一公里”。县政府设立专项扶贫资金,与邮政公司、邮储银行合作,切实解决专合社/家庭农场“物流难”等难题。

健全物流体系。构建三级节点体系,以1个县级仓配中心、3个乡镇运营中心、196个村级综合服务站为三级节点,建成覆盖全县所有建制村的投递网络。充分利用“金通工程”和“村邮站”的优势,推广城乡统一配送、集中配送、共同配送等先进模式。

促进产业融合。构建物流共配体系,推进交邮融合发展,大力培育本土电商品牌,建成110个乡村电商服务站点,发展“电商+直播”经济,探索“农产品种植基地+商贸流通+物流运输”一体化服务发展模式,培育本土电商品牌。

合江县通过交邮商融合发展,持续发力农村物流,着力营造良好电商氛围,助力县域特色农产品外销,打造了“快递+荔枝”“快递+真龙柚”等特色农产品项目,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为当地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

34. 四川崇州市“党建+客货邮共融”

崇州市围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系统整合农村客运、邮政快递等优势资源,畅通市镇村三级物流体系建设,探索形成“党建+客货邮共融”农村物流服务新模式。

坚持党建引领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成立交通运输行业党委,构建“行业党委+镇、村党组织+国企、民企党支部”三方协同工作模式,依托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和快递企业党建阵地,加强对快递小哥等新就业群体关心关爱力度。

统筹建立“1+13+N”三级物流体系。围绕本土链主企业、中心镇(村),分类打造1个市级快递物流仓配中心、13个镇级运营中心、N个村级“金通·邮快驿站”,深化全域公交一体化改革,发挥富余运力推动“生活品下乡、农产品进城”,促进物流降本增效,“一盘棋”推进客货同网、邮快合作。

创新客货邮融合机制。增设农村寄递物流节点51个,开辟古镇游、农旅、军民等特色产业示范线,链接乡村农商文旅资源。用活镇街客运场站,叠加邮政快递、“天府粮仓”农特产品商贸等服务功能,推动“多站合一”。创建“金通工程”样板县,优化28条乡村客运线路,覆盖147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农民合作社,打通农村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

崇州市通过抓实党建引领下的客货邮共融发展,实现末端物流节点提质增效,全年城乡间快件业务量同比增加610万件,货物转运时间压缩50%,每单运输成本降低0.2元,进一步壮大乡村产业链条,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35. 四川达州市达川区“城乡物流共配+多站多网合一”

达川区通过实施“快递三进”工程,创新建设县乡村三级物流共配体系,形成“城乡物流共配+多站多网合一”发展模式,构建起覆盖全区的城乡共配网络,助力乡村振兴。

强化政策支撑。出台系列物流政策文件,设立500万元专项发展资金,通过有针对性地政策引导、组建工作专班、等措施,扶持引导各方资源融合发展。

创新运营模式。通过“快邮合作”“快销合作”“销邮合作”等多种方式,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及共同发展,并借助“达川代办”政策,依托村内现有的便利店、村委会、专合社建设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实现村民在家门口就可以收寄快递。

统一标准规范。制定出台《关于推进城乡共同配送末端网点规范建设的实施方案》,坚持农村物流服务网点统一标准、规范运营,保证整体网络运行效率和效益,为农村百姓提供了更好的农村物流服务体验。

拓展服务链条。积极拓展城乡共配站的基础功能,引导快递、供销、邮政等各类社会资源合作进村,同时叠加邮件快件收寄、农副产品收购、邮政代交代缴、普惠金融业务等功能,为助农增收提供便捷途径。

达川区通过“城乡物流共配+多站多网合一”发展模式,利用电商销售平台,2021年运作当地农特产品线上销量超3万件,带动130余个村人均年增收1059元,实现快递进村时间平均缩短到3至5天,物流降本增效成效凸显。

36. 贵州德江县“交邮融合+通村村+快递统仓共配+新零售+综合服务”

德江县通过“交邮融合+‘通村村’+快递统仓共配+综合服务”模式,构建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打通电商、快递进村和农产品出村进城的“最后一公里”和“最初一公里”通道,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推行仓储融合,降低物流配送成本。坚持快递统仓共配、抱团发展的理念,由第三方平台公司与邮政公司、快递公司加盟商联合共同组建项目公司,投资700余万元建成县级快递智能分拣中心并投入运营。

开展线路融合,提升运力资源价值。以盘活交通资源,实现多站合一、多线合一、运力融合为目标,将县级客运站、乡村客运站和行政村、社区服务点作为快递调度中心,整合全县47条乡村客运线和快递服务网点建立“客货同网”。

进行服务融合,优化平台功能配置。整合物流、商贸、电商、供销、农资、培训就业和金融保险等业务融合,采取“线上+线下”方式,建立客货同网、资源共享的城乡客流、物流、商流、信息流等多流合一的服务体系,提供预约响应式农村客运、快递物流等便民服务。

贵州德江县通过打造“交邮融合+通村村+快递统仓共配+新零售+综合服务”模式,全县快递行政村送达率大幅提高。通过“客运带货”模式,每月每个班线可实现新增创收上千元,既降低了物流成本,又增加了客运企业的收入。

37. 云南安宁市“客货邮融合+城乡发展”

安宁市依托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创建成果,以构建“一点多能、一网多用、功能集约、便利高效”的农村运输服务发展新模式为目标,打造“让农村运输发展更有温度、农民幸福生活更有质感”的“客货邮融合+城乡发展”新模式。

强化组织领导,完善政策支持。市委市政府高位推动,统筹协调,安排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发改、农业农村、财政、邮政等部门通力配合,为推进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优化运输环节,提高服务质量。推动物流快递企业系统与公共交通出行信息服务系统有效衔接,通过调整优化公交线路、班次、密度等方式提升公交运力,实现农村快递“坐上车”的同时获得最优线路。

坚持多点融合,切实降本增效。加强政企合作,充分利用供销合作联社“万村千乡”、农委部门“益农信息社”等基层网点资源,坚持融合共建,多方联合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建设农村快递末端服务体系,推进基层网点投递点灵活运作。

建设枢纽中心,整合客递资源。建设公交场站的同时将寄递物流枢纽集散点同步规划、同步建设,让客运与快递寄递中转融合,实现客货邮从“始发地”开始融合。

安宁市已经形成市级中心集散—城乡公交网络—乡镇二次分拣—农村公交当日送—基层网点收派的“客货邮融合”模式,每天快递进村量2万余件,惠及群众10余万人,有效促进了农产品上行和工业品下行,助力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

38. 陕西太白县“电子商务+客货邮”

太白县为深入推进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统筹解决群众幸福出行、物流配送、邮政寄递三个“最后一公里”问题,链接农村客运、货运、邮政快递,构建“客货邮融合发展”新体系。

顶层引领、强力推进。制定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实施方案,结合乡村振兴、全域旅游、特色产业发展,打通县域快递末端收投配送难点堵点,打破邮政快递企业各自为阵的经营壁垒,创建“快递搭载客车,服务农村发展”模式,构建标准统一、管理规范的“共建共享”服务新业态。

资源整合、创新服务。快递企业与客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采取电商配送为主、客运搭载为辅的快递配送策略。完善数据统计、质量追踪等服务系统,形成了快递“市到县统一分拣、班线有序搭载、信息及时传达”,实现“旅客到站、物流到点、当日到户”的“快递进村”全覆盖。

加大投入,强化保障。县政府每年补贴1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鼓励通村客运班线持续通行。梳理12条通村线路,增设“快递物流中转站”,改造升级客运站客货邮功能,不断提升偏远镇村“人悦其行,物畅其流”的水平。

太白县“电子商务+客货邮”模式实现全年电子商务交易额5.34亿,消费帮扶重点产品销售额5200万余元,带动脱贫群众1800户4610人,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快递收发货量突破360万件,有力有效地巩固了脱贫成果。

39. 宁夏吴忠市利通区“客货邮商融合发展”

吴忠市利通区依托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性创建,推动农村客货邮商共享场站运力资源,共建运输服务网络,打造农村客货邮商样板,统筹解决农民群众幸福出行、物流配送、邮政寄递三个“最后一公里”问题。

资源共享,先行试点乡镇客货邮商融合发展新模式。依托乡镇原有运输客运站、公路养护站、邮政服务点,改造翻建为乡镇客货邮商综合便民服务站,引导支持邮政快递、电商、便利店等业态进驻乡镇客货邮商综合便民服务站,实现了“快递进村”目标。

整合优化,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收购利通区原有私营农村客运车101辆,新购置纯电动公交车49辆,实现公车公营。重新规划了4纵9横农村公交线路,确保乡村公交全覆盖,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同时,调整农村客运班次时刻和邮政配送频次时间,开通合作线路,利用农村客运车辆开展快递代运货物至各乡镇、村,实现邮件快件班车代运。

融合发展,提升农村运输服务综合能力。通过乡、村级综合便民服务站建设,拓展货运快递、代收代缴、代买代卖等功能。

吴忠市利通区通过打造“客运+邮政快递”模式,推动城乡客运、邮政快递、农村物流等资源共享,不仅方便了群众,降低了邮政、快递企业运输成本,提高了快递物流效率,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农民群众的产业发展和减负增收。

40. 宁夏永宁县“电子商务+积分超市”

永宁县以“电子商务+积分超市”新模式,实现快递发展和积分超市双引流,促进电商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

加强规划指导。永宁县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整合电子商务、邮政快递、扶贫产业等相关资源,打造全区首个乡镇电商一条街,依托各大网络直播平台,助推“网红”经济,助力闽宁农业经济和农村物流双发展。

强化电商产业扶贫。着力推进“积分超市”建设,保证服务站点全覆盖,以“一商一户一劳力”电商精准扶贫模式,促进电商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充分利用电商平台优势,开设永宁(闽宁)地方特色馆,打造“永宁特色”农产品品牌,开拓稳定健康的农产品销售渠道。

推动构建城乡末端寄递网络。建成自治区首个快递一条街,为服务电商业务提供了最优方案;推进快递企业抱团,与各行政村的积分超市合作,建设快递末端服务网点,不断完善三级物流体系,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快递服务。

闽宁镇通过“电子商务+积分超市”模式,打造了开放共享的农村服务公共物流平台,建设完善的农村快递物流体系,助推闽宁特色农产品及农业特色经济发展,打通农产品"最后一公里"上行+下行的双向畅通,成功推动了工业品下乡和名特优产品进城,实现月均投递快件23.03万件、寄出快件6.86万件。

}

本人是江西省新余市劳动路月亮湾小区的一商户,2021年下半年开始,新余市5家快递公司的老板(三通一达+极兔)通过成立一个所谓的第三方快递公司,新余市通圆达商贸有限公司,再以通圆达的名义和菜鸟公司合作,在新余市成立了近百家菜鸟驿站。分布于新余市的各个小区,商圈。

从那以后,我的合法权益就开始收到损害,1、比如快递员或者驿站就不再送货上门,快递员说是他们老板要求快递全部给驿站,他们不再直接派送,驿站的又说他们和快递公司签协议,是按三毛钱或者四毛钱一个收费的,这么低的价格肯定是不会送货上门的,要自己去他们驿站取。2、如果遇到快递损坏,又是踢皮球,驿站让找快递员,快递员让找驿站。3、服务的时效也有下降,原来是快递员直接派送,如果显示到了新余,基本上上午或者中午就可以收到货,现在多了一个驿站,上午基本上收不到快递了,要么中午,要么下午,有的时候还要晚上。我也是做驿站的,我也要下班回家的,为什么要这么慢?4、邮寄快递不再像以前那样有多种选择,价格也更贵了。他们基本是都是指定了一家或者2家快递公司邮寄快递,不给你其他快递公司选择。因为现在他们快递都放驿站了,我们也没用办法跑别的地方去邮寄别家快递公司。另外现在邮寄的价格他们驿站都统一了,导致了我们邮寄快递更贵,以前6块7块可以邮寄,现在起步都是10块,有的地方甚至要12元(菜鸟驿站有个菜鸟裹裹,那上面下单就是12起步)。

      作为一个消费者,我觉得新余这几家快递公司通过联合的方式组建通圆达公司来操控新余的快递市场(通圆达公司的四个股东中,2个分别是新余圆通和新余韵达的老板),涉嫌利用其垄断市场地位,谋求不当利益,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另外这也严重违背了市场公平竞争原则,也不符合省政府年初制定的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的一号工程。

       通圆达和菜鸟驿站的出现也对其他的快递驿站经营造成了不公平不公正的竞争,希望相关部门能规范,让市场回归本质,重回公平公正。让消费者享受该有的合法权益。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河南新乡为什么快递停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