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博好像有很多身份,什么学者,作家,收藏家,歌手,词曲创唱作人有哪些,到底哪个才是主要的?

奉老师之命借来厚厚一本林语堂的

读完草草了事,可不想自己被苏东坡命运多舛的一生所深深震撼,对这位中国历史上最伟大

的诗人产生了无限的敬意。

我敬仰苏东坡,正因他无可比拟的才华。一说起苏东坡,就不能不提他前无古人后

无来者的诗才。他的诗,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激昂豪迈,有十年生死两茫

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深情款款,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装浓抹总相宜的清新雅致,有人有

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人生哲思其境界皆开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万物,嬉笑怒骂,无

不鼓舞于笔端。透过东坡,我触碰到中国文人飘忽的衣袂,聆听到中国文化舒缓的脉动。

我敬仰苏东坡,正因他的浩然之气。当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出现了种种弊端,苏东坡

等人立刻提出反对,苏东坡利用他最擅长的武器

笔,写出了上神宗皇帝万言书,其中包括

他自己的政治哲学,也表示其个人之气质与风格,其机智学问与大无畏精神,都显然可见。

随后苏东坡反对变法失败被贬至杭州,于是,他远离了喧嚣,回归于清纯空灵;他习惯了淡

泊,才情更加俊逸洒脱;他明白了如何应对困难,才能做到宠辱不惊。一点浩然气,千里快

哉风苏东坡这一豪气干云的惊世骇俗之语昭告世人:

一个人只要具备了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

就能超凡脱俗,刚直不阿,坦然自适,在任何境遇中,都能处之泰然,享受使人感到无穷快

诚如林语堂所说: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

心灵的喜悦,是他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苏东坡的浩然之气,也将如他的诗词一

样永留千古!坚持的名言警句

《苏东坡传》这本书我才只读了一半,便对苏东坡这位大文豪有了足够的认识。书

中提到过许多地名,多得数不清,这也正提示了我们苏东坡一生漂泊。

在书中,我最喜爱的是苏东坡爽朗的笑声他的笑声告诉了我许多道理。短故事

他的笑是一种自得其乐的笑,他被贬之后赏景便成了他最大的乐趣。苏东坡常对着

风景写诗,写完之后总会为自己又完成一篇文章而高兴地笑;苏东坡的笑,还包含着一种不

}

· 有什么不懂的尽管问我

这个人就是苏芮,曾经的她是华语乐坛中里程碑一样的存在。尽管这么多年过去了,但是她当年发表的那些歌曲,到现在看来依旧是非常经典的存在。苏芮的成名之路也是存在着非常多的巧合,因为其实她最开始的目标并不是成为歌手,而是成为一名体育教师。

但是人生总是充满了许多的惊喜,成为歌手之后的苏芮也在自己的领域里大放异彩。当时华语乐坛里还有许多歌手凭借模仿苏芮的歌唱方式来出道,所以说当时的苏芮在歌坛里的地位是他人无法撼动的。

其实苏芮走上歌手这条道路完全是一个巧合,因为她最开始的梦想并不是成为一个歌手,而是做一位体育老师。因为当时的她也特别清楚自己身上的一些优点,她的篮球以及田径相关的运动都非常的出色,所以当时的她也一直都觉得以后的自己会成为一名老师,根本没想着往歌手方面发展。

但是她人生的轨迹却因为一次翘课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年的苏芮才16岁,可能也本着好奇的想法,于是翘课去参加了一个歌唱类的比赛。可能当时她自己也没有想到,最后会凭借自己独特的歌唱风格而被合唱团看中。

想必苏芮自己也没有感觉到原来她非常的有歌唱的天赋,于是她也成功的加入了这个合唱团。她也正是在这个合唱团里开始接触到了一些西洋的歌曲,而且接触到歌唱这个行业之后,她发现自己深深的爱上了这个行业,于是她也开始了自己的演唱生涯。

所以苏芮走上音乐这条路,完全是一个巧合。但也正是这一个巧合,让她往后的日子里,在歌坛里大放异彩。因为加入了合唱团,所以她也有了一定的歌唱经验以及歌唱方面的功底。后来的她又选择加入了Action合唱团,并且在这个团体里面大放异彩,而且还为自己取了一个非常洋气的英文名字。

后来苏芮跟着这个合唱团一起在台湾开了许多场巡回驻唱。苏芮自己也非常的享受那样的时光,在这么多场的演歌曲演唱中,她也逐渐的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就是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歌手,所以高中毕业以后的苏芮就去台北当了一名驻唱歌手。

成为驻唱歌手以后的苏芮也收获了非常多的粉丝,大家都非常喜欢她的嗓音,觉得她的声音特别的有辨识度。后来苏芮在驻唱圈的名气越来越大,但其实我们都非常清楚,驻唱歌手和真正意义上的歌手还是有一定区别的。 

所以尽管苏芮在自己的圈子里算得上是小有名气,但她在大众的视野里一直是默默无闻的存在。但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因为苏芮有了这么多年的驻唱生涯,所以她的实力是非常强的,后来苏芮成功的签约了一家唱片公司,开始以歌手的身份在华语乐坛里闯出了属于自己的天地。

和唱片公司签约以后的苏芮有着极高的创作热情,于是签约没多久她就发行了自己的第1张专辑。也许和苏芮自己早年在合唱团接触的一些西洋歌曲有关,所以她的第1张专辑是全英文的,而且里面的歌曲风格主要是以蓝调曲风为主。

虽然这张专辑最开始发售的时候也掀起了一小波的热潮,但是苏芮的人气也并没有得到一个非常大的提升。所以在不得已的情况之下,苏芮又重新拾起了酒吧驻唱的活动,所以通过这里能够看到,尽管签约了唱片公司,但是苏芮的整体生活状况并没有得到一个非常大的提升。

本以为这种日子可能很快就能熬到头的,但是没想到却持续了7年之久。其实这个时间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非常久的,因为很少有人会愿意去为一些没有保障的事情而去坚持这么久,但是苏芮却坚持下来了。

从苏芮刚开始接触到歌唱这个行业,到最后成名已经花费了整整15年的时间。1983年的时候,苏芮发行了自己的第1张国语专辑,并且获得了非常好的反响。前头那些黯淡无光的岁月最终成为了后期的一个基石,让她能够在华语乐坛中大放异彩。

走过了那么长一段的低谷期,苏芮这颗宝石最终被大众所发现,最后一战成名。成为了当时华语乐坛里非常有分量的一位女歌手,那一年的苏芮仿佛脱胎换骨,并且开始迎接自己新的音乐之旅。

其实苏芮并不是她的原名,她的原名叫苏瑞芬,但是当时的她为了让自己能够以一个崭新的姿态站在歌迷面前,所以她将名字改为了苏芮。后来这个名字也没有辜负她的期望,成为了华语乐坛里一个标志性的里程碑。

后来苏芮又成功的凭借歌曲《酒干倘卖无》获得了第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原创电影歌曲,苏芮的名字再一次走进了千家万户。夸张一点来说就是当时的大街小巷里都在单曲循环苏芮的这首歌,所以也能够看出来这首歌曲的火爆程度。

成名之后的苏芮再次迎来了自己的创作高峰期,在此期间她创作了非常多到现在看来依旧是经典的歌曲。像我们非常熟悉的《谁可相依》、《跟着感觉走》、《凭着爱》等,每一首歌曲都能够成为当时的一个标志。

苏芮也成功的凭借一首又一首优秀的歌曲,成为了歌坛神话一样的人物。而且作为一个歌手而言,她也获得了非常多极具分量的奖项,像我们所熟知的金钟奖最佳女歌星、奖金曲奖最佳方言女歌手奖等。一个又一个奖项的加持,让人们看到了这位传奇女歌手身上的那些闪光点。

而且苏芮本来就是老天爷赏饭吃的类型,半路出家,最后却获得了这么多的成就。再加上她凭借自己独特的歌唱技巧,在华语乐坛闯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但是这样一位在歌唱界有着无可撼动地位的人,她的感情状况却非常的波折。

从苏芮的感情经历中能够看出来,她一共是经历了两段婚姻,但是这两段婚姻最后都是以失败收场。苏芮的第一任丈夫是一位鼓手,两个人的相识也是一个意外。一位是酒吧助唱,一位是鼓手,所以两个人私底下也有了非常多的交流。

其实在酒吧驻唱的那段生涯是非常辛苦的,所以两个志趣相投的人渐渐的成为了彼此艰难岁月中的一个依靠。后来就像所有偶像剧的情节一样,两个人迅速的坠入了爱河,并且也成功地步入了婚姻的殿堂,苏芮也成功的迎来了自己的第一段婚姻。

作为一个少女来说,对感情一定抱有非常大的期待,所以当时的苏芮甚至一度想要为家庭放弃自己的音乐事业。本以为这段感情能够一直这样幸福下去,但是幸福的日子没有持续多久,苏芮就发现了自己的丈夫有了外遇。

其实从苏芮的行事作风里能够感受到,她是一个非常有心性的人,对于出轨的丈夫,她也是零容忍,于是毅然决然的选择了结束这段失败的婚姻。其实这段失败的婚姻也给苏芮带来了非常多的影响,于是她决定把自己的时间全部都放在了音乐事业上。

可能因为经历过失败的感情,所以苏芮不在轻易的接受他人的示好,反而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可能情场失意的人在工作上就会有质的飞跃,在音乐方面她有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突破,沉寂了这么多年苏芮终于迎来了一个一炮而红的机会。

成名之后的苏芮又遇到了自己的第二段感情,对方是电视台的一个制作人。而且他还表示对苏芮倾慕已久,于是也展开了非常猛烈的追求。苏芮也想再给自己一个机会,于是便特意了他的追求,后来两个人携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此时的苏芮无论是事业还是爱情,都非常的美满。而且婚后的苏芮还和自己的第二任丈夫共同生了一个小孩,一家人时候的非常的幸福。而且此时的苏芮在事业上又迎来了一个巅峰期,不仅登上了春晚,而且发布的专辑都获得了非常好的反馈。

本以为这段感情能够一直这样幸福下去,但是离婚的宿命再次降临到了苏芮的身上。其根本原因是因为苏芮的第二任丈夫是一个大男子主义的人,所以他非常不满意这种“女强男弱”的婚姻状况。

而且苏芮成名后有非常多的工作邀约,所以家庭中的一些琐碎她可能很难顾及到,所以夫妻两个人的矛盾越积越厚,两个人在感情方面也有了很多的争吵。所以尽管两个人已经结婚这么多年了,但是最后依旧是以离婚收场。

结束了两段失败的婚姻之后,苏芮已经不在相信和憧憬爱情了。这么多年过去了,她依旧选择孤身一人。虽然她的感情之路非常的坎坷,但是她所留下的那些经典的歌曲依旧在歌坛中熠熠生辉。

她曾是歌坛天后,两段婚姻皆失败,今68岁仍孤身一人,她就是苏芮,作为最早一代的歌手,她被很多著名的歌手如那英,张惠妹等人奉为偶像。苏芮也演唱过很多金曲,为我们留下了很多经典作品,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电视剧片头曲《酒干倘卖无》。

苏芮,1952年6月13日,出生于中国台湾台北,她家里有7个小孩,父亲有一家全台湾最大的纺织工厂,她是别人羡慕的"富家女",当时家里还有一台非常大的收音机,很小就跟着收音机开始学唱歌了,这也是苏芮最早的音乐启蒙之路了。

后来工厂转型失败倒闭了,家里被查封,没收了全部家当,房子也被卖了,7个小孩跟着父母租住在外面简陋的房子里,家境的巨变,让父亲两个星期就戒掉了烟,兄弟姐妹们开始明白,以前的日子是不会再有了,要开始为这个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人生的转折是在一次翘课中发生的,16岁那年,上高中的苏芮翘课去参加了一个歌唱比赛,结果凭借极具辨识度的嗓音直接被一个合唱团选中,这个合唱团就是Zero,苏芮开始在这里演唱一些西洋歌曲。

从此之后,苏芮正式打开了自己的新世界,踏上了自己的音乐之路,后来有了唱歌经验的苏芮又加入了Action合唱团,还给自己起了一个英文名Julie,那时候,苏芮跟着合唱团唱遍了台湾,这样的演出经历也让她彻底明确了人生目标,那就是当一名真正的歌手,坚持自己的音乐事业。

她的歌声有一种常人不具备的韧劲,铿锵有力、粗细得当。她的声音,总会给人带来一种岁月的沉重感与沧桑,再加上她那忧郁的气质,让她在华语乐坛用这种独特的风格为大众所喜爱,她的歌唱生涯就此开始,在此之前,苏芮还有一个当体育老师的理想,当时她的田径、篮球都十分出色,所以她想借助这个特长来当个体育老师教学生。

苏芮在1968年参加了一个比赛,并且被选中加入合唱团表演,从此开始了自己的歌唱生涯。后来她也加入过其他合唱团,到各地进行巡回表演,在1973年作为一名驻唱歌手在饭店演出,这样的生活持续了三年的时光。

就算有人不知道苏芮是谁,但是一定知道一首传唱率极高的歌曲《酒干倘卖无》。随后苏芮就连续演唱了很多经典歌曲,在当时红透了半边天,苏芮靠着自己的嗓音红遍了台湾和内地,那首《是否》,不知被多少歌手翻唱了多少次,成了经典金曲,这个爆红和成名,是苏芮用15年的沉淀换来的,堪称大器晚成。

相比较辉煌无限的歌唱事业,苏芮的感情世界则是坎坎坷坷,苏芮一共有过两段婚姻,可结局都是遗憾结束。第一段婚姻就像现在的玛丽苏爱情故事,一次偶然,发生了一件英雄救美的事。

苏芮的第一段婚姻是一位香港的鼓手,叫张天白,两人相识的过程很传奇,当时的苏芮唱歌天赋出现,因此苏芮为了歌唱事业,就在各个酒吧演出,在苏芮的演出的时候,张天白就是给苏芮伴奏的鼓手,两人有一次在一个酒吧演出的时候,有个醉汉上台,要求让苏芮喝下手里的剩下的酒。

苏芮不愿意,就拼命的拒绝,而在这个时候,张天白看到了,就上去把醉汉给打跑了,而正是张天白这次英雄救美,让苏芮暗许芳心,在张天白赶走醉汉后,两人就离开了台湾,逃到了香港,逃到香港后的两人慢慢的走到一起,在一起后的两人很甜蜜,事业也是起来了。

两人在1979年步入婚姻生活,在结婚后,苏芮和丈夫依然很恩爱,而且结婚后的苏芮为了丈夫还暂停了事业,但好景不长,这段婚姻维持了不到一年就离婚了。

苏芮的第二任丈夫是电视制作人刘威麟,并且还生下了一个儿子,不过苏芮和刘威麟结婚14年后选择离婚,《亲爱的小孩》就是苏芮为儿子唱的歌曲,刘威麟是花心型老公,但因投资失利,和苏芮渐行渐远,仍以离婚收场。

她的歌声有一种特别的韧劲,加上她的音域特别宽,总会给人造成一种沧桑感。可以说,在整个华语歌坛的音乐风格十分的独特,而她忧郁的气质和这种音乐,一脉相传,现如今的苏芮很少出现在公众场合,但是只要她现身亮相,就知道她就是唱《酒干倘卖无》、《牵手》、《是否》的原唱歌手,都是对70后、80后影响至深的歌曲。

在两段失败的婚姻中,苏芮受尽了伤痛,但这些伤痛也带给她别人难以企及的对爱情的理解,这一份特别让她的情歌听起来更加动人,苏芮她经历过婚姻的背叛,看过高山的风景,尝过人生的苦,回想曾经的光芒与失落,苏芮的一生在悲喜中也算活出了自己。


· 用力答题,不用力生活

她就是苏芮。作为80年代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女歌手,苏芮依旧是华语乐坛的一个传奇。就连罗大佑都说,全世界有华人的地方就一定会有苏芮的声音。就像有人说的,如果情歌有邓丽君,那么摇滚女神一定是苏芮。

除此之外,苏芮还是很多当红歌手的偶像,比如那英就是模仿她而成名的。时光流逝,这个影响了无数歌手的超级天后,似乎渐渐被人遗忘。这个被誉为“黑衣歌后”的乐坛大姐大,你还记得吗?

苏芮虽然是年少入行,但经历了十多年才真正成名,典型的大器晚成

她的唱歌天赋是属于老天爷赏饭吃,嗓音条件堪称无可挑剔又独一无二。不过,年少时的苏芮一开始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将来要成为一名歌手。那时候,她最大的梦想就是想当一名体育老师,因为她的田径和篮球相当出色。

人生的转折是在一次翘课中发生的。16岁那年,上高中的苏芮翘课去参加了一个歌唱比赛,结果凭借极具辨识度的嗓音直接被一个合唱团选中。这个合唱团就是Zero,苏芮开始在这里演唱一些西洋歌曲。从此之后,苏芮正式打开了自己的新世界,踏上了自己的音乐之路。后来有了唱歌经验的苏芮又加入了Action合唱团,还给自己起了一个英文名Julie.

那时候,苏芮跟着合唱团唱遍了台湾,这样的演出经历也让她彻底明确了人生目标。那就是当一名真正的歌手,坚持自己的音乐事业。1971年,苏芮从高中毕业后,先后去了台中和台北当驻唱歌手。在此期间她还认识了好友黄莺莺,日后也成了台湾著名女歌手。在驻唱期间,苏芮就备受大家欢迎,因为嗓音特别高亢嘹亮,爆发力极强。

21岁那年,苏芮就成为了台北希尔顿第一个驻唱女歌手。接着她又去了香港希尔顿大饭店驻唱,整整唱了3年。所以,苏芮虽然很早就开始唱歌,但一直默默无闻了好多年。直到1976年,做了8年驻唱歌手的苏芮才顺利签约了香港House UFO唱片公司。那一年,苏芮24岁,正式以歌手身份闯荡乐坛,开启了属于自己的音乐传奇。

签约后,苏芮的音乐才华开始彻底迸发出来

她很快就发行了首张专辑《What a Difference a Day Makes》。这是一张全英文专辑,主要是黑人蓝调曲风,这也与她早年在合唱团唱歌有很大关系。不虽然签约了,也发了专辑,但苏芮的运气还是差了点,并没有一举展露头角。就这样,苏芮又开始在各个餐厅、酒吧驻唱,有时候还会去电台。

这样的漂泊无名的日子又整整持续了7年,苏芮在音乐道路上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低谷期。算一算,从16岁开始唱歌,苏芮已经沉寂了整整15年之久。直到1983年,苏芮才终于被上天眷顾,一战成名。那一年,她转而签约飞碟唱片,开始了新的音乐征程。

为了能够以全新的姿态和身份出现在歌迷面前,她还将自己的原名苏瑞芬改为了艺名苏芮。从此之后,苏芮这个名字成了华语乐坛一个时代的符号。随后,苏芮发表了一张极具分量和影响力的超级大碟——《搭错车电影原声大碟》。这也是她的第一张国语专辑,专辑发表后销量直接超过百万,一举响彻乐坛。直到如今,这张专辑依旧是华语乐坛里程碑式的作品,影响极其深远。

这么说吧,专辑的影响力就像前面罗大佑发表的《之乎者也》,堪称一场音乐革命。尤其是那首《酒干倘卖无》成了经典金曲,直到如今都是她的最佳代表作。那首《一样的月光》,连续9周在国语歌曲排行榜排名第一。还有那首《是否》,不知被多少歌手翻唱了多少次,成了经典金曲。

那一年,苏芮31岁,彻底红了。而这个爆红和成名,是苏芮用15年的沉淀换来的,堪称大器晚成。对于大器晚成,她谦逊地说:“唱歌既靠卖力气,又要靠运气,我是傻人傻福因而大器晚成。”

至此之后,华语乐坛掀起了一股苏芮摇滚风,她也彻底开辟了一个新的音乐时代。独领一个时代的“黑衣歌后”就此诞生,风靡两岸三地。此后的苏芮,成为了无数心中的摇滚女神,佳作不断。最红的时候,很多歌手都靠模仿她出道,最著名的就是那英。后来那英也说,自己刚出道时就是模仿的苏芮,也是她永远的偶像。

相比较辉煌无限的歌唱事业,苏芮的感情世界则是坎坎坷坷

苏芮一共有过两段婚姻,可结局都是遗憾结束。早年,还是驻唱歌手的苏芮,结识了香港鼓手阿文。两人日久生情,在那段艰难日子里相互取暖,成了最亲密的人。1979年,两人如愿结了婚,苏芮也开始了自己第一段婚姻生活。本以为自己找到了一生所爱,至此会一直幸福下去,可结局却让她倍感痛惜。

两人结婚后,苏芮甚至不惜暂放自己的音乐事业,安心在家做一个完美贤妻。可有一天,苏芮突然发现了丈夫已经在外面有了第三者。于是,心气孤傲的苏芮想都没想直接和丈夫离了婚,结束了第一段婚姻。而这段婚姻仅仅只维持了一年左右就顷刻崩塌,离婚时阿文还留给了苏芮最后一句话:“我要的是一个并肩进退的老婆,而不是一个保姆。

离婚后,遭遇婚姻背叛的苏芮改变了想法,她决意将所有重心都放在事业上,不再谈及感情。那时候,她甚至对恋爱和婚姻都产生了巨大的恐惧,努力避之。没了感情上的精力分隔和纠缠,苏芮的音乐事业开始渐渐有所突破。直到1983年,苏芮一炮而红。

而这一年,她不仅迎来了事业的高峰,还意外收获了一段新的感情。后来电视制作人刘威麟对苏芮倾心已久,便开始对其展开了猛烈又浪漫的追求。本以为自己不会再相信爱情,但这一次苏芮还是陷入了刘威麟的温柔乡。

1985年,苏芮再婚嫁给了刘威麟,开始对新的婚姻充满了无限憧憬。事业有成,婚姻幸福,此时的苏芮已经成了人生赢家。1990年,正当红的苏芮离开了让她攀上事业高峰的飞碟唱片,转身去了福茂。此时的苏芮已经怀孕,发行了《停在我心里的温柔》专辑后又离开了福茂。

一年后,苏芮生下了一个可爱儿子,然后又重回了飞碟唱片,准备再续巅峰。不过,这时候苏芮也有一件极其悲痛的事,那就是父亲离开了人世。有了孩子后,苏芮并没有选择退出歌坛,反而开始在事业上不停发力。她不仅第一次登上了春晚,还发行了又一张重量级的专辑《牵手》。

这张专辑在内地大卖150多万张,年过40岁辉煌依旧。之后几年,苏芮虽然渐渐褪去了巅峰,但依旧没有选择隐退,这也直接影响了她的婚姻。本以为,事业家庭可以双丰收,一直幸福美满下去,可婚姻的枷锁又一次降临在了她身上。

刘威麟是一个个性十分要强的男人,对于女强男弱的婚姻感到特别不舒服。苏芮说,他最不喜欢别人叫他是苏芮的老公,而且每一次朋友这样称呼他,他都会生闷气。而苏芮的事业特别繁忙,根本无力顾忌太多婚姻上的琐事,两人感情渐渐产生隔阂。时间久了,刘威麟不愿再做苏芮的老公。

1999年,苏芮和刘威麟彻底离了婚,结束了长达14年的婚姻。那一年,苏芮已经47岁,成了一个中年单亲妈妈。离婚时,刘威麟留给了苏芮最后一封信,上面写着:“放爱一条生路。”很显然,这段婚姻早已缘分已尽,没有任何可以挽留的余地。

两次婚姻的失败,彻底让苏芮对爱情失去了信心和寄托。从此之后,苏芮就一直没有再结婚,至今单身一人。就像那首《是否》唱的一样:“情到深处人孤独”。婚姻不再了,年华渐渐老去的苏芮,歌唱事业也褪去了当年的风华。

如今,苏芮已经68岁了,转眼一瞬到了晚年。回想曾经的光芒与失落,苏芮的一生在悲喜中也算活出了自己。而在我们看来,不管时代如何变化,苏芮永远是那闪耀过夜空的耀眼巨星。

她就是苏芮。作为80年代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女歌手,苏芮依旧是华语乐坛的一个传奇。时光流逝,这个影响了无数歌手的超级天后,似乎渐渐被人遗忘。

苏芮虽然是年少入行,但经历了十多年才真正成名,典型的大器晚成。她的唱歌天赋是属于老天爷赏饭吃,嗓音条件堪称无可挑剔又独一无二。16岁那年,上高中的苏芮翘课去参加了一个歌唱比赛,结果凭借极具辨识度的嗓音直接被一个合唱团选中。

这个合唱团就是Zero,苏芮开始在这里演唱一些西洋歌曲。从此之后,苏芮正式打开了自己的新世界,踏上了自己的音乐之路。1976年,做了8年驻唱歌手的苏芮才顺利签约了香港House UFO唱片公司。那一年,苏芮24岁,正式以歌手身份闯荡乐坛,开启了属于自己的音乐传奇。

电影《搭错车》想必大家都看过吧,它主要讲述一个退伍老兵和弃婴的故事,其感人的故事情节简直是赚足了观众的眼泪,将观众导入情绪的自然也离不开音乐的力量,电影《搭错车》的主题曲《酒干倘卖无》,这首歌有种让人一听就想要流泪的魔力。

这首歌的演唱者便是苏芮,她当年凭借这首歌可以说是火遍大江南北,获得许多个奖项,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天坛歌后,不仅擅长唱歌,还是一名出色的词曲作家。苏芮很当初签约了唱片公司,并发表了个人首张国语专辑《搭错车电影原声大碟》,唱片一经上市,销量就超过百万。

《酒干倘卖无》甚至成为其代表作品。事业上发展顺利的苏芮在感情方面却屡屡受创,她曾有过两段婚姻,第一段是和交往七年的香港鼓手张天白结婚,但好景不长,这段婚姻维持了不到一年就离婚了,第二段是和电视制作人刘威麟结婚,但最终仍是以离婚收场。

如今已经69岁的苏芮仍旧是单身一人,我希望她一个人的生活也能够过的开心快乐!回想曾经的光芒与失落,苏芮的一生在悲喜中也算活出了自己。而在我们看来,不管时代如何变化,苏芮永远是那闪耀过夜空的耀眼巨星。

到摇滚女王,就不得不提曾经叱咤歌坛的苏芮。作为80年代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女歌手,苏芮依旧是华语乐坛的一个传奇。就连罗大佑都说,全世界有华人的地方就一定会有苏芮的声音。就像有人说的,如果情歌有邓丽君,那么摇滚女神一定是苏芮。除此之外,苏芮还是很多当红歌手的偶像,比如那英就是模仿她而成名的。时光流逝,这个影响了无数歌手的超级天后,似乎渐渐被人遗忘。

苏芮虽然是年少入行,但经历了十多年才真正成名,典型的大器晚成。她的唱歌天赋是属于老天爷赏饭吃,嗓音条件堪称无可挑剔又独一无二。16岁那年,上高中的苏芮翘课去参加了一个歌唱比赛,结果凭借极具辨识度的嗓音直接被一个合唱团选中。

这个合唱团就是Zero,苏芮开始在这里演唱一些西洋歌曲。从此之后,苏芮正式打开了自己的新世界,踏上了自己的音乐之路。1976年,做了8年驻唱歌手的苏芮才顺利签约了香港House UFO唱片公司。那一年,苏芮24岁,正式以歌手身份闯荡乐坛,开启了属于自己的音乐传奇。

她发布了自己的首张国语专辑《搭错车电影原声大碟》,让人意外的是,这张专辑在开售后销量直接破百万,一时间许多人都记住了苏芮这个名字。而在当年的这张专辑中,最为出名的就是《酒干倘卖无》,这首歌曲至今还在被人不停翻唱,但是都唱不出原唱的味道。

后来她又发布了许多经典歌曲,比如《亲爱的小孩》、《跟着感觉走》、《再回首》等等,在当时的一段时间,苏芮奔波于各个颁奖典礼,拿奖都拿到手软。她的每一首歌曲都被万人传唱,那英与罗大佑等人都对她有着极高的评价。然而,事业上一帆风顺的苏芮,感情却遇到了坎坷。

事业上发展顺利的苏芮在感情方面却屡屡受创,她曾有过两段婚姻,第一段是和交往七年的香港鼓手张天白结婚,但好景不长,这段婚姻维持了不到一年就离婚了,第二段是和电视制作人刘威麟结婚,但最终仍是以离婚收场。如今的苏芮仍旧是单身一人,希望她一个人的生活也能够过得开心快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说到王朔,他沉默了五年之后又复出了,结果惹来很多风波。首先我们看到他上了不同的封面,也去了不同网络接受采访。结果每一回都惹起巨大争论,都说什么“王朔又骂人了”,“王朔又不晓得批评谁了”,“又骂这个说那个了”,诸如此类。但很奇怪的是,每一个亲身接触过他的人,包括我在内,后来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都说他是个很善良的人。为什么一个很善良的人一直要骂人,一直要说别人的事呢?就好象是不住一腔的怒火。而且他说话的速度非常快,有时候快到一个地步,甚至大家不大能够追得上,甚至也不能够完全理解他在讲什么。正因为他说话的方式并不一定是全国各地的观众或者是老百姓很简单很直接的能够掌握得住的,于是有人就说,王朔最近这阵子复出是为了炒作,炒作他的新书:《我的千岁寒》。到底是不是炒作呢?我觉得王朔倒没有必要再去炒作。

王朔是个流行作家,他沉默5年,只要他一本书,突然之间在场上面,或是在书店里面,被摆在了这个架子上面,那他肯定就会成为一个话题,就会畅销,根本不需要前面经过这么多炒作的过程。所以我觉得大家倒不用去怀疑王朔的复出到底是为了什么。

说到王朔我觉得有一点很奇怪。有时候我在香港或者常常看到很多当代大陆重要的作家作品的港台版,甚至会出一些比较严肃的选集,然后在书的前面请一些学者、教授、文学评论专家去写个导言,等等。比如像王安忆、莫言,包括贾平凹等等。但是我却很少看到有人用同样“严肃”的方法来对待王朔,这是为什么呢?看来我们正统的文学界或者是严肃的学术界里面有很多人觉得王朔不算是一个正统的、严肃的作家。说到他的时候他们通常就挂两个字:痞子,说他是个痞子作家。这“痞子作家”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不喜欢跟大家搞严肃。本来一个作家是痞子,问题真不是太大。可还有另外一点很重要,就是大家觉得他是流行作家,流行作家同时又是个痞子的话,大家就很看不上。流行作家包括像金庸,他也很流行,但是金庸总是一幅的样貌出现,大家就很佩服,很愿意去他的作品。所以我觉得在这一点上大家对王朔的作品有点不公平,觉得他是一个流行小说作家,一个痞子作家,或许一时之间有一个文化现象的意义。但是再说回来,他的作品好象不值得大家太严肃对待,说到这儿,我想起王朔在他这本《我的千岁寒》里面,也有一些很有趣的说法。

在一个对话里面,王朔自己说“我过去讲过的以为是自己的话,其实大部分都是流行观念,是别人的看法被我用了,我自己都忘了这话从哪里来的,所有感觉都是别人给的,这里没有是否正确的问题。我希望我再说的话都是自己的,哪怕是错的。只要我自己的,当然我也不觉有些词谁有专利,他说的话,别人说就是受他影响。词儿不重要,自个儿琢磨也能说出差不多的。不好意思,我顶不爱看一本书里乱引用名人原话,好象跟人多熟似的。我当然觉得崇拜是最恶劣的品质,崇拜中最卑微的是崇拜名人,货真价实就不是炫耀了吗?”他这么讲,如此看来,他这本书应该就是他现在最想说的“自己的话”了。结果这本书出来以后果然很轰动,大家很重视,但是听说的不算太怎么样,而且又出现了那种很尴尬的沉默,几乎没看到多少有分量的严肃的评论,大部分都是些网友在博客里面写了些观感,说“看不懂”、“这书非常深,都不知道在干什么”之类的。再然后,大家又联想起出书之前王朔的一连串旋风式的访问,如此高调,进而觉得他一定是不行了,江郎才尽了,写了一本没人看得懂,自己都不知道在干什么的烂东西,所以才故意那么自我吹捧,捧的好像很了不起,很严肃似的,弄的大家都觉得莫名其妙。

其实,我们看看王朔这本书,他的序言写得着实又很谦虚:“虽然说,我这次出来,所有人都对我很好,欢迎我。我本来觉得这社会不需要我了,我以为你们拿我当仇人,我就是仇人。却都没有,都特别好,我感动了,我没仇人,都是朋友,我对读者原来有个妄想,觉得这帮孙子都是势利眼,没想到人家都对我很好,宽容我,让我放刁,我真不好意思了。中国人挺好的,没我想的那样,我觉得我挺操蛋的,我真的对不起大家,谁也没得罪过我,我这一世在中国挺顺的。什么了,大家这么拿我当回事。便宜全让我占了,大家还好像觉得我对大家有益死的。你们劝我出书,我还就出了……”这是他那本书还没出的时候这么写的,我想现在出了,又得到这样的反应,不知道是不是还会这么想。在序言里他一直在解释这本书是什么样的书,而且还说“我现在出了这个书,要请大家多多指正。”非常的客气,非常的谦虚。

到底《我的千岁寒》是本什么样的书呢?作为王朔,他说他这一辈子最想说的“自己的话”都在这里面,但场和评论界的反应似乎都不怎么样,大部分人都觉得要要看,但是又说看不懂。其实有一点大家不好误会,这本书它并不是一个完整的小说,更不是一个小说集。它里面夹杂了电影的剧本、访谈录,以及类似小说的东西,甚至还把《金刚经》用话翻译了一遍。综合来讲,我觉得这是一个作家,他在要开启他下一步之前一个很重要的酝酿,几乎要破土而出之前的那一刹那。如果王朔是个重要作家的话,那么这一本书,我觉得是他在蜕变成另一个状态之前充满挣扎的、非常痛苦但是又有很多狂喜的一个临时结晶品。我觉得对于这本书,我们还需要好好的仔细去看,看看它提供了一种什么样新形态的写作方法。

说说王朔的旧作,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数《动物凶猛》了,我一开始并没有直接看小说,而是看了姜文据此改编的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当年我们看这部电影的时候觉得真是非常震撼,于是看完紧接着就要找原著小说读,也就是《动物凶猛》。我们这些在海外的,在港台的读者怎么会对这样一个电影,这样一部小说印象如此深刻呢?那是因为过去我们对于这个电影跟这个小说所描写的时代有很多固定的印象,一提到,我们想到的就是很多东西被砸了,被拆了,看到“四人帮”的嘴脸了,街上有很多斗争运动等等,总之想到这些总是灰暗的、悲惨的,甚至是流着鲜血的。可是《阳光灿烂的日子》这个电影的名字改的真好,它告诉了我们一个“阳光灿烂的”,为什么里面还会有“阳光灿烂的日子”呢?关键在于你在当时是什么年纪,又是哪种身份的人。

很多人认为原著小说《动物凶猛》讲的就是王朔自己小时候的亲身体验,他是在军队大院里面成长起来的孩子,你想想看,在那个环境底下成长的孩子为什么对他们而言反倒是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我姑且念一段给大家听听看,《动物凶猛》里面这个主角曾回忆说“我感激我所处的那个年代,在那个年代学生获得了空前的解放,不必学习那些后来注定要忘掉的无用的知识,我很同情现在的学生,他们即便认识到他们是在浪费青春也无计可施,我至今坚持认为,人们之所以强迫年轻人读书,并以光明的前途诱惑他们,仅仅是为了不让他们到街头闹事儿”。在这样一个孩子们不用上学,可以天天玩闹的日子里面,大伙们平常干些什么事儿呢?这帮孩子们就说“男男女女到了晚上,我们搂抱的坐在黑暗中说话、抽烟,大家聊起近日全城各处发生的斗殴,谁被叉了、谁被剁了、谁不仗义,而那些称霸一方的豪强好汉则是我们私下敬慕和畏服的。如同人们现在崇拜的一些流行星,我们全体最大的梦想就是有朝一日,剁了声名最显赫的强人,并取而代之,说着说着又开始说起女人了。哪边的女孩又怎么样怎么样给谁泡了,给谁搞定了,给谁干过了,如何如何,就讲这些事儿”,你可以看出,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对这一小部分年轻人来讲是不是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呢?它完全颠覆了我们过去关于的想法,而我们这种没有亲身经历过大陆的人,先前对的想法又是从哪儿来的呢?当然是从别的文字作品跟影像记录方面得来的。而《动物凶猛》跟他这个时期的其他作品告诉我们,原来作为一个时间跨度那么长的大事件,作为范围那么广阔的一个运动,它可以有很多不同的理解空间。对不同的人来讲,它可能代表完全不同的意义,但是过去我们对它形成了一个主流的定见和看法,因此当年这本小说出来的时候的确起到一个颠覆作用,颠覆了大家,特别是像我们海外这帮人,过去对于的看法。

这本小说里还有很多有意思的地方。比如他提到当年这帮小孩即便那么闹,但他们的话语环境仍然离不开当时那样一个革命的、神圣的大背景。在那个背景底下,你会发现这些小孩把那些革命术语、运动语言全引述到了日常生活里面,这就是王朔最有名的一个写作方式:颠覆神圣语言跟革命语言。里面有一段讲主角跟他的父亲晚上吃饭时做了一个长谈,主要是父亲教训孩子,孩子听着,这个爸爸就跟孩子说,你做人要有人生目标,目标不是别的什么,而是当时唯一正确的目标,就是“做革命事业的可靠人”,这里写道“他表示他和其他很多我不认识的人,都对我抱有殷切的期望,似乎他们认定我将来会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而这点在当时我自己一点把握也没有。我一点也不感动,因为类似的话我从不同渠道听过不下一千遍,我起码有一百次到两百次都被感动过,但是就像个魔术师,你不可能每回在这个空箱子里面掏出个鸭子出来,你都次次的表示惊奇吧。”我们看到当时教诲孩子,指引他去往神圣道路的惯常语言事实上对孩子是完全失效的,因为一遍又一遍的讲,孩子当然会觉得很无聊。

这个故事里有一处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甚至很感动,并不是他怎么讲,因为这个小说里面主角的经历也不是每个人共同的经历,反倒是他写出了一种年轻男孩子的野性和狂躁,甚至是那种郁闷让人读来颇有同感。比如说看到一个漂亮的女孩,大家在她面前怎么样故意去显示粗野,故意去表现自己仿佛很不在乎,那种年轻的无知和幼稚,我觉得他写的真好。因为那些不一定是在那个时代,在大院的孩子才有的一种经历,有一段描写我看完之后真是心有戚戚焉,他提到怎么样去拉帮结伙出去欺负人,有一次他跟一帮人出去揍人,结果看到一个孩子给人拉了出来,问这孩子是不是之前捣乱的那一个?然后就不由分说的开始揍他,而那个孩子原本是这个主角班上跟他相当要好的一个同学,两家的父母也都认识,但问题是这个主角怎么办?对着曾经那么要好的一个同学,他的方法居然是拿砖头照样拍他,为的是要在别的朋友面前显示出自己的勇敢和气魄,就这样欺负弱小,我看了之后特别难过,因为我小时候也干过类似的事情,为了要显示自己是老大,为了在更高年级的同学面前逞英雄,把班上一个很要好的朋友,硬按着他把他的头按到了抽水马桶里面泡了一泡,当时大家觉得很好玩、很爽,觉得自己是很成功的小混混,但现在回想起来真的在心里面留下一条刺,因为你现在见不到那个同学了,你永远没机会跟他道歉,这种伤痕就跟着你一辈子。

很显然,王朔不只是个流行作家,他写的很多书都被改编成过电影、电视剧,比如像其中那部作为痞子文学代表作的《顽主》就曾经拍过电影。但是以电影论电影,我觉得无论是他创作的电影剧本或是他参与过的电视剧,或者别人改编他的东西,都没有一个在影像上面会好过《阳光灿烂的日子》。也正是从这些迹象能够看到,他跟当时很多作家真的非常不一样。很多同时代的作家,仍然是端着个架子似的,不大愿意去干那些大家觉得特别俗气事,比如又搞电视剧又搞电影,似乎是一个流行小说作家才会干的事。可是要说流行小说作家,你又觉得王朔跟一般流行小说作家非常不一样。他是一个介乎于所谓的精英严肃文学与流行小说之间的领域。他的小说大家都能够轻易看得懂,这或许也是为什么后来大家看到《我的千岁寒》会那么诧异的原因。但是大家都看的懂而且看的很高兴,甚至被他笔下的情节和语言所牵动,可你又偏偏觉得他的创作不那么严肃,怎么个不严肃法呢?这就要说到他为什么被称为“痞子文学家”了。

一个最好的范例就是《顽主》,在《顽主》这部小说里我们能够看到怎样一批痞子,这就足以说明为什么他被称为是痞子作家,《顽主》这个故事基本情节很简单,主要描述的就是一帮年轻人无所事事,开了一家叫做“3T”,也就是“3替”,就是专门替人解决问题,替人解决烦恼,比如说跟女朋友吵架了,或是你想找人陪,不管什么问题都可以找他们帮你解决。可这帮人自己有没有问题?小说里面呈现出来就是他们没有问题,按照一般小说作家的“正常写法”肯定要写,像这种人他们肯定自己有自己的问题,这就很合逻辑了,但他没有。而且他写的这帮人平日里就是吃吃喝喝,生活上很无聊,也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在这个社会上浮浮沉沉的挣钱就是了。比如这里面有一个角色叫于观,于观他老爸就看这个儿子看不顺眼,于是就开始教训他说“我从你的眼睛里就看出,你对我说的话,不以为然。难道现在就没什么能打动你的吗?前两天我听了一个报告,老山前线英模团,讲他们的英雄事迹。我听了很感动,眼睛瞎了,还在顽强战斗,都是比你还年轻的年轻人,对比人家你就不惭愧啊”。这个于观听完就说“惭愧”,“不感动啊?”“感动!”他老爸接着说“我们这些老头子都流了泪了。”孩子就说“我也流泪了”,结果老子长叹一声站起来“唉!真拿你法办法,我怎么养了你这么个寡廉鲜耻的儿子呢”?这是很好玩的一段对话,而且这老爸还没骂完,还接着说“你怎么长大的,好吃懒做,我怎么把你养的这么胖啊?”这儿子就回答说“我是养育的,把钱发给你,让你培养革命后代!”。老爸又说“你忘了小时候,我怎么给你把尿了?”于是孩子就不说话,老头得意洋洋说“没词了吧,别跟老人比这比那的,你才会走路几天啊?”结果这儿子回答说“ 咱们谁管谁叫爸爸?你要叫我爸爸,我也给你把尿!”。你看,就这么一批很玩世不恭的人,对革命英雄事迹完全不感动,正确的说他是用“对,我感动,我惭愧”这样的方法来表态的。所以很多人就说这样一种态度就是一种新时代的痞子态度,而这个态度主要就表现在语言上面,他们在语言上可以说非常有颠覆性。针对王朔当年那一批小说,很有名的大作家王蒙有一个很重要的文章,专门谈王朔,叫《躲避崇高》,这里面就曾提到王朔的这个特点。他在这篇文章里面特别引述了一段,说到王朔怎么样去亵渎神圣。他说“亵渎神圣是他们最常用的一招,所以要讲什么玩文学,正是要捅破文学时时绷得紧紧的外衣。比如说打麻将牌,在《玩的就是心跳》里面一帮人搓麻将,说着说着就说要组党了,把打麻将说成是组织生活了,还说什么本党的宗旨一贯是你是本党党员,本党就将你开除出去,你不是,就将你发展进来,反正不能让你闲着。”你看这些语言,“把你发展进来”,什么“组织生活”,这都是过去很重要的、很神圣的语言,但是现在用在了搓麻将上面,但问题是王朔这么做是不是亵渎神圣呢?是否真的是躲避崇高呢?如果他能够这么轻易的就亵渎了神圣的话,那是因为神圣的东西本身不神圣了。什么叫神圣的东西已经不神圣?令人感动的豪言壮语当你听上一千遍之后,你就不感动了。

中国人听了几十年的口和大道理,但是当这些东西已经彻底泛滥成为日常生活用语的时候,你说他还能怎么神圣?所以很多人就说从王朔的作品里看到整个时代的一种空虚跟犬儒。那种传统的道德,包括儒家的那些东西在过去已经被打烂了,但新建立起来的这种主义无产阶级的道德观,价值观,在面对场经济大潮的变化,面对着这种语言的泛滥,也失去了任何效果。在这种情况底下王朔只不过是用了这样的语言跟心态把大家共同的感觉写了出来,所以大家才会觉得那么好笑,才会觉得有共鸣。其实这种东西直到今天依然存在,比如说我记得在《千万别把我当人》里面,王朔写了这么一段话,说“宝味堂”的菜有个特点,就是寓教于吃,每道菜都渗透着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吃罢令人沉思,不妨称之为文化。他这么写当然是用来开玩笑的,可问题是你看看我们今天不是还有很多人这么做吗?什么事都能扯上文化,什么事都要跟你谈教育,却没有想过这种宣传教育谈多了,到最后大家都成了顽主,都成了一帮胡闹的痞子了。很多人斥责王朔,说他教坏了大家,说他宣传这种痞子精神。可你现在回头去看当年那种批评,会觉得反倒是批评显得很可笑,我们为什么要把一个判断出社会病症的说成是带来坏运的一个先知,进而要把他放逐或要宰掉他呢?

很多人都说我们这个时代是价值真空的时代,传统的仁义礼智信我们现在不讲了。但党的教育又教大家要五讲四美什么的,好像也不大听得进去了,所以翻开报纸,看看电视,每天看到的都是坑蒙拐骗偷,或是有官员贪污如何如何。在这样的情况底下我们再回顾下十年前王朔写的那一批小说你会看出什么样的一个时代意义呢?很多人都骂王朔,批评王朔,说王朔不只躲避崇高,不只把过去神圣的东西彻底粉碎,而且还特别鄙视知识分子,喜欢拿知识分子开玩笑。

比如像《顽主》里面就有这么一个人物,叫赵要顺,听名字就很好笑,这个赵要顺,道貌岸然,看起来是个老好先生,一天到晚就想教三T这帮小混混怎么样做人,要如何认清人生的目标,可是到头来其实他也是个很的人。在王朔的小说和平常写的文章,包括他做的访问里,都不难看出他最烦的就是知识分子,所以大家也觉得纳闷,他为什么就那么讨厌知识分子呢?其中有一个理由就是王朔拒绝的不只是我们过去社会主导的话语,主导的意识形态,同时拒绝甚至反抗主导话语,因而主导意识形态的那些知识分子他也看不过去,比如说在我们这个时代大潮里面,90年代当大家在辩论人文精神上的时候,说场经济来了,现在社会一点人文精神也没有了,是谁在喊人文精神,谁在高举人文精神呢?当然就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总是想要有所追求,不是追求社会正义的话就是追求艺术上的尽善尽美,要不然就是追求真理的无穷探索,但是王朔似乎连这些东西全部都看不上眼,相反的,他反而老喜欢拿他们来开玩笑。

比如说我们再看他的小说里面,不只开知识分子的玩笑,连知识分子说话的方式也拿来开玩笑,《顽主》里面有这么一段,话筒里面传出嗡嗡的男声,是三T的一个人员,他说“我坚持不住了”,因为他当天的任务是为了要去搞定另一个女人,跟女人聊天交谈,他打就说“这个女人缠得我受不了了。”,他的拍档就问他为什么受不了呢?他说“你不知道,这女人是个现代派,爱探讨人生的那种,我没词了,我记住的外国人名都说光了!”然后另外一个人就在旁边说“哎呀,对付现代派是我的强项!”然后接的人就瞪一瞪他,跟里面的扬中说“你跟他说说尼采。”对方赶忙说“尼采我不熟,而且我不能再和她搭讪了,她已经把我引为第一知己了,那眼神都已经不对了……”就这么一直说下去,外国名人或是文化都被拿来变成开玩笑的材料了。这么看下去,你会觉得王朔真不是个严肃的作家,但是这就是为什么我说他也不是个流行作家的理由,因为一个流行作家不会这么有想法的,不会这么自觉的去拒绝一些神圣的、崇高的语言,还有他们表达的价值观跟历史观。同时,一个通俗流行小说的作家更不会刻意的在作品里面想要挖苦知识分子,还有传统认为的那种继承道统的士大夫以及他们所代表的种种。

王朔其实有一些很特别的想法,我觉得这些想法使得他成为了一种很特别的作家,而且是一种很特别的知识分子,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今天看王朔的作用,他就是在为我们的语言消毒,把所有神圣的语言都变成日常语言,而我们的日常语言他又做的非常活泼,引入了很多话进去,推展到很无聊境地的语言表述方式其实恰恰激活了日常语言。我觉得如今重新看他过去的作品,我会把他定位成一个“语言的消毒者”,他在解构了过去的东西,净化之后也就破坏了一切,但问题是接下来怎么办?

王朔今天在看自己过去作品的时候,也难怪他为什么会觉得那些东西不是他真正想写的,什么叫自己真正想写或者的写作呢?当然就是之后他出版的《我的千岁寒》。可问题是,如果你换成十年前的角度来看的话,王朔是不应该写这种东西的,王朔就是应该为大众而写,什么叫为自己而写?追求真我而写难道不就是一个传统的严肃作家或一个知识分子要做的事情吗?为什么今天他突然想做这样的事情,我觉得我们理解一下,看一下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我们这个时代已经不再需要一个像王朔过去那样的作家来告诉我们“神圣没有价值,崇高已经瓦解,而且要在语言上表达出来”,当年我们骂王朔写的是痞子文学,今天我们人人活的几乎都像痞子了,所以我们不再需要一个痞子文学作家去提醒我们,原来我们是个痞子了。

那么在这样一个时代底下,王朔他怎么自处,他怎么样走下去呢?我觉得这个结果就是《我的千岁寒》,而《我的千岁寒》里面,他不断强调他在写出他真正想写的东西,其实这番话我觉得很有意思,因为看过去王朔的作品以及他过去的访谈,他对什么叫“真正的自己”向来很有兴趣,他很多小说有种透射的色彩,里面是叙事者,常常会出来质疑自己之前的记忆,常常跑出来说我应该怎么样去准确的表达我真正经历的东西并告诉给读者,而且他常常说我过去写的都不真,我现在要写一个最讲真话,最是我想说的话,换句话说,诸如此类,他已经“表态”过很多次了。那到了《我的千岁寒》跟过去又有什么差别呢?我觉得其实他是在走不同的阶段,我从来不认为王朔就是个百分百的作者,真正重要的在于他每一个阶段都在思考:在这个时代底下,我用什么样的作者的身份,又用什么样的定位去重新面对这个世界?即便到了今天,他写《我的千岁寒》,看起来好像拒绝了很多他的老读者,写的很晦涩,甚至很深奥。但是我觉得他仍然是在想着一个新的跟读者沟通的方法,要不然的话何苦去把金刚经译成话呢?他在想一种全新的沟通方式。

而一个艺术家,他要做的事情难道不就是怎么样去不断的重新界定他跟读者及观众的关系,怎么样去重新勾勒一个新的沟通方法出来吗?在这个意义底下,我觉得到现在,我们可以回过头来肯定的说:王朔绝对是个很严肃的作家!

注释1:王朔,年出生于南京。曾用名王岩。-年就读于翠微小学。年就读于东门仓小学。-年就读于中学。年借读于太原5种。年毕业于东京44中学。-年在海军北海舰队服役。-年在海军北海豹舰队服役。-年在医药药品批发商店工作。年辞职从事写作至今。中篇小说:《空中小姐》个第2期《当代》,曾改编为电视剧。《浮出海面》年第6期《当代》,曾改编为电影。有意大利文译本。

:《顽主》是王朔的名篇,曾被视为“痞子”文学的代表作之一。这部小说充分展示了王朔那极尽调侃之能事的风格。一家替人解难闷替人受过的,一油腔滑调机智诙谐的青年,一个个真实得可触可摸的生动场景。看似调侃、胡闹、玩世不恭,实际上亮出的全是生活的本色。小说中的公人公于观、马青、杨重是王朔笔下最有代表性的人物类型之一,都是些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人。一个人嘻皮笑脸百无聊赖,让人不信任却让人放松,让人无奈却让人快乐。表面上“痞”得不管不顾,实际上干不出什么坏事;看似没心没肺地活着,可他们却有理有据地构成了一种现实。

注释3:《我的千岁寒》实际上是王朔近年来的五部作品的合集,其中包括《我的千岁寒》、话版《金刚经》、《唯物论史纲》、《宫里的日子》以及剧本《梦想照进现实》的小说版。全书共13万字左右,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王朔在为全书做的序《我是谁》中,自称偏爱本来写给张元的《我的千岁寒》,并强调“这部作品让汉语有了时态”。《我的千岁寒》取材于《六祖坛经》,历经三版,王朔自信地说,这部作品“全是文字的精华,要说美文这叫美文,这可是给高级知识分子看的”。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唱作人有哪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