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开发企业管理软件件哪款比较好?企业版用的

今天我们要体验的产品不是一款 Mac 软件,也不是 app,而是一个企业级的一站式软件研发协作平台 。

经常来我站的朋友有很多从事软件开发、UI/UX 设计、产品设计等职业的,大家在各自的领域都会用到垂直领域内的协同工具,这里就不再赘述有哪些代表者,但这些工具也好,服务也好,就好像一座座孤岛,彼此之间的沟通协作并不能成为一个整体,对于出具规模的研发团队来说,如果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协同沟通效率显然已成为当今互联网产品大生产场景下的刚性需求。

早年间我曾在一家专为企业级路由器系统研发公司担任测试工程师,当时还没有像 这样覆盖 " 产品→开发→测试 " 三大环节的研发管理系统,三个部门的人各自为营,沟通方式基本靠开会,研发组写完的代码灌入设备后给测试组,测试用例完全靠人肉文档,一遍又一遍,反馈给研发后,那边又不重视我们的报告,漏洞百出得不到有效记录,又被产品经理每天雪花般的新需求搞的想砍人;同时产品、研发、测试三方就需求设计、功能实现、产品可用性的探讨,甚至可以说是争执,已经严重占用了大部分的生产时间,最后还是得加班完成各自的任务。我一直在想,当时要是有 CODING 这样的平台就好了,严谨而科学的版本控制、代码质量管理、清晰的任务需求管理都可以帮助大家省去许多重复劳动和时间成本、健康成本。

使用 除了能克服上述问题,还能帮助一个研发团队从分支管理到代码评审,从任务分派到里程碑制定,再到文件系统和 Wiki 沉淀等诸多方面,诸多细节去帮助开发者更加高效地协作。

CODING 企业版(后面简称 CODING)是面向开发团队的 WEB 软件研发管理系统,整个团队成员可以在里面进行代码管理(重中之重)、需求管理、持续集成、测试管理、缺陷管理、任务分配等功能,适用于传统模式和敏捷模式的软件研发项目和产品运营,是一款真正意义上的 DevOps 全流程应用。

下面我们就来一一介绍 CODING 包含的各项核心功能,在正文展开前,大家先看一下 CODING 后台管理界面左侧的工具栏,一共 14 个项目,其中最核心的服务放在了中间,这么多的功能当然是面向不同工种的同事了,下面来看看这个 list:

各项目针对的使用人群及联系

项目 leader 负责在迭代、工作管理、任务管理等模块负责整个项目的进度、数据分析等工作;

产品经理负责在 Wiki、需求管理、文件系统中提供明确的产品需求;

研发工程师负责在代码仓库生产、维护代码,进行持续集成、环境部署等工作;

测试工程师负责在缺陷管理、测试管理中修 bug;

设计师负责在文件里上传设计文件。

当然,这里面有些项目不是专属于哪类人群,有些是大家共同进行协作沟通的地方,比如任务看板、Wiki、文件系统、工作管理等等。

产品经理在 CODING 里能做什么:

我们知道,作为产品经理,他的日常任务就是搜集用户需求、编写产品功能书,设计产品原型,并在用户反馈、UI/UX 设计、功能研发三个阵地来回穿梭,协调,最后给用户呈现一个令其满意的产品。CODING 里涉及到产品经理用的较多的应该是 Wiki、需求管理、任务看板。

CODING 支持将其他平台的项目直接导入其中使用 Wiki

不得不说 CODING 的 WEB 界面做的简洁而不失高效,Wiki 好似 Typora 的 Markdown 编辑界面,事实上这里也是支持 MD 语言编写文档的,产品经理可以在这里为工程师、设计师提供尽可能完善的产品交互原型、产品解析文档等等。

需求管理客观讲不光适用于产品经理,工程师的技术需求、其他部门人员的运营需求都可以提出来,然后由 leader 将此需求分配给对应负责人,这里就涉及到创建工作或关联工作了。

看下图,举例,产品经理根据用户使用情况记录并新建了一个需求,这个需求默认状态是 " 未激活 ",而 leader 看到需求后邀请研发、设计的同事进来关注,经过讨论沟通,认为可以执行添加此需求,则 leader 可以将需求状态改为 " 已计划 ",设计侧的同事接手开始干后标记为 " 设计中 "、然后交付给研发同事,状态标记为 " 研发中 ",以此类推,直到需求被实现标记为 " 已关闭 ",在这个过程中,团队成员可以随时看到需求实现状态,看到活动日志以及关联的各种附件、里程碑、任务、合并请求。

研发工程师的好伙伴:Git 代码管理

CODING 的核心服务对象是研发工程师,关于对代码库的维护能力当然是 CODING 最关注的地方,Git 也是这套系统里的重中之重,代码的浏览、分支管理、发布管理、版本对比、合并请求当然都不在话下。

在介绍代码管理的几个子功能前还是跟大家科普一下 Git 这套分布式代码管理系统的基本原理。

传统的代码管理都是点对点的同步部署,也就是你和你的同事在各自的本地机器编译完传输(或者也叫同步吧)到远程服务器或者直接发给架构师 /leader,然后由架构师 /leader 将你们的代码揉在一起,但这个过程很容易出问题,而 Git 则是由主开发者将代码上传到服务器后,其他开发者可以从服务器 get 到完整的代码然后根据任务开发功能后创建为一个分支版本,并从自己本地机器测试后将生成的代码推送回服务器。在这个过程中,主开发者可以发起代码评审、处理代码合并请求、有效控制产品版本,各个分支版本之间的代码冲突也可以获得有效避免。

代码浏览是最基础的功能模块,包括默认分支 master 在内的所有分支版本,主开发者(leader)都可以在这里看到,当然也可以操作代码的浏览、新建、上传、下载;代码支持在线编辑、路径复制、按行查看等功能。

我们可以通过左上角的隐藏菜单切换到各个分支版本进行代码预览。

接下来是分支管理,一个代码仓库建立后会自动生成一个默认分支 master,但一般情况都不会在这上面进行代码修改,就像前文我们提到的,团队成员会按照 leader 分解的任务去实现对应的功能模块,而这个模块都会有自己的分支版本,这样各个功能在合并前都会自行演进,互不干扰。

在你的代码完成后可以进行推送到服务器上,发起合并请求

Leader 可以在接到你的合并请求时,可以在对应界面添加代码评审者,标签、关注者,这些人会是架构师、测试工程师、产品经理。

同时你可以在合并请求里看到代码的改动具体情况,代码变动部分会用绿色背景标注。你可以关联里程碑、任务、合并请求等,或者最底部留言输入评论内容,比如 " 小李这功能做得好,这代码不错等等等… "

在创建合并请求时你会遇到 " 版本对比 ",在 " 版本对比 " 界面选择或输入两个不同的分支、标签、修订版本号进行对比,查看差异;版本对比可对代码进行审查与评论,系统会检测比较版本能否自动合并。

当完成一个里程碑的所有任务开发之后,你就可以在某个节点将此时的默认分支标记为一个版本,并发布这个版本。

除了上传代码,你需要详细的记录每个版本的 " 更新日期 "、" 改动说明 "、" 版本对比 "、" 版本规划 " 等内容,CODING 支持预发布版本标记。

持续集成的概念诞生自 1991 年,就像我开头提到的传统协作方式遇到的诸多弊端,持续集成的推出就是为了解决开发团队每天大量的重复性编译、测试工作,提高交付效率,在枯燥的电脑前,人类创造了像 Jenkins 这样的自动化集成系统,它可以帮助人类完成每次版本诞生前枯燥的编译、部署、自动化测试工作,让工程师们专注于开发。

CODING 项目可直接集成到腾讯云平台上,同时支持多种运行环境

在创建持续集成时你需要 " 代码更新触发 " 还是 " 手动触发 ",选择推送到某个指定分支时触发,以及用常规模式 or 云服务器模式进行集成的执行,云服务模式就是允许用户可以将执行环境部署到云端服务器,并且自行创建容器来执行集成的构建。

项目 leader 统筹规划靠这些功能

除了工程师、产品经理会频繁用到代码维护、Wiki、文件系统外,项目 leader 也可以使用 CODING 里的任务系统和工作管理两个模块。

在任务系统里核心当然是 " 里程碑 " 了,这个开发人员都很熟悉,CODING 支持在列表与甘特图之间随时切换查看里程碑,在里程碑详情页面你可以清晰的看到整个计划的完成度、是否超时,每项任务的完成情况,完成进度,持续天数。

如果一个里程碑已经 reach,那么 leader 就可以选择对应版本创建版本发布,总之一句话,在 CODING 中你会发现设计者会将各个模块尽可能的耦合在一起,尽最大努力方便使用者提高工作效率与协调效率。

看到工作管理这个模块,多少有些让人有些迷惑,不是有任务系统了吗?怎么还有一个工作管理,我想这个模块纯粹是为 leader 们设计的吧,工作管理中的事务是独立于项目本身的,leader 们可以在里面分配一些时效性强、需要临时突击解决的问题,在里面可以关联产品经理发布的 " 需求 ",或是关联项目资源(里程碑、任务、合并请求)。

总的来说,CODING 是一个面向开发者的云端开发平台,提供 Git/SVN 代码托管、任务管理、在线 WebIDE、Cloud Studio、开发协作、文件管理、Wiki 管理、提供个人服务及企业服务,其中实现了 DevOps 流程全自动化,为企业提供软件研发全流程管理工具,打通了从团队构建、产品策划、开发测试到部署上线的全过程。「CODING 持续集成」集成了 Jenkins 等主流企业开发流程工具。

CODING 面向 5 人(含 5 人)以下团队提供免费试用,团队可以享有所有功能,并且不限项目和仓库数量,开箱即用,无需部署,而且他家还实行灵活的按人天扣费,也就是每人每天 1 元钱,涵盖 DevOps 全部所需,比如你的团队有 10 个人,那么每天的费用也仅为 10 元,如果是按年计费则是 3650 元,非常简单对不对。另外 CODING 还为企业提供私有化方案,你可以将 CODING 部署在公司自己的服务器上,在保障公司隐私的同时享受更多的定制化服务。

本文发表自 Mac 玩儿法,转载请注明转自《》

你还可以通过微博:@Mac 玩儿法 ; 微信公众号: @Mac 玩儿法,或者到各大自媒体平台关注我们的同名账号(Mac 玩儿法或玩儿法),获取最新鲜的应用产品内容推荐。

Mac 玩儿法 - 应用提高设备生产力( )

}

对于IT项目管理工具相信很多IT项目管理者都不陌生,因为它是我们每天都要接触的,但是在前期选择IT项目管理工具的时候往往是我们最头疼的时候,所以今天我就给大家带来几款常用的国内外IT项目管理工具介绍:

1、首先最有名、用户量最大的项目管理工具当推MicrosoftProject(个人使用),及其延伸版本ProjectServer(团队使用)。它的主要优点是:

◆帮助用户编制任务进度计划、管理各种资源(人力、设备等)、管理费用;可以绘制Gantt图、各种统计图形、生成图文并茂的报表。

◆该软件非常容易使用,不需要专门的培训用户自己就能学会。易用性是Microsoft软件产品的共性优点。

◆在国内,广大计算机用户很容易得到该软件(绝大多数是盗版),这也是用户量最大的根本原因。

MicrosoftProject几乎可以管理任何行业的项目,这既是优点也是缺点:适用面太广了,就缺乏针对性。例如,仅仅使用MicrosoftProject来管理软件项目是不够的,因为MicrosoftProject不支持软件项目中的立项与结项、变更管理、需求管理、质量管理、软件配置管理等重要管理工作。

2、在IT行业比较有名的项目管理工具有:

上述项目管理工具都是国际知名公司的软件产品,尽管它

它们的功能和品牌已经相当卓越,但是并非普遍适合中国IT企业。主要原因是:

◆国内大部分IT项目都是中小型项目,如果采用上述项目管理工具,不仅大材小用,而且把使用者累死。

◆国内大部分IT企业买不起上述项目管理工具,由于它们的复杂性远远高于MicrosoftProject,即使有人拿到了盗版软件,由于得不到专业培训和服务,他也用不好。

所以虽然这些软件很好用,但是各个IT项目管理者要量力而行,综合考虑“价格、功能、易用性”,最好亲自试用后,再作决定。

二、更适合国内中小初创型企业使用的国产项目管理工具:

禅道算是大部分人最熟悉的一个国产开源项目管理工具了。它集产品管理、项目管理、质量管理、文档管理、组织管理和事务管理于一体,是一款功能完备的项目管理软件,完美地覆盖了项目管理的核心流程。创始人王春生先后就职于阿里巴巴、雅虎中国和淘宝,其成长受开元思想和软件影响颇深,所以后来创业开办了易软天创科技公司,创造了禅道。

禅道是以开源的方式做项目管理软件的形式。禅和道是中国文化中极具代表意义的两个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以“禅道”作为软件的名字,传达对管理的理解和思考,通过禅道来进行管理,可以摒弃繁文缛节,摒弃官本位的畸形,还原事情的本质。

价格上有免费(开源版);200/人/年(专业版)两种,支持云端、SaaS、Mac、Windows、Android、IOS部署平台,提供文档、在线支持培训方式以及论坛、邮件(工作时间)的客户支持。

华为云DevCloud集华为30年研发实践、前沿研发理念、先进研发工具为一体,面向开发者提供研发工具与服务,可以让开发团队基于云服务的模式按需使用,随时随地在云端进行项目管理、代码托管、代码检查、编译构建、测试、部署、发布等,从而使软件开发更加简单高效,让开发者能够专注快速创新和应对永无止境的需求变化,大幅提升个人和团队的交付能力和效率,帮助软件企业提高竞争力。

在价格方面,华为云DevCloud还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对中小初创企业提供扶持。比如5人以下团队免费使用、提供7×24小时售后支持、1V1大客户服务、安全可靠快捷的数据迁移以及专业的售前咨询服务。至此,华为云不仅为企业打破技术壁垒,同时也帮助了开发者在快速迭代的技术浪潮中,共享技术红利。

Teambition隶属于上海汇翼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帮助团队轻松共享和讨论工作中的任务、文件、分享、日程等内容,让团队协作焕发无限可能。Teambition在网页、桌面、移动环境都打造了体验出众的应用,所以你随时随地都可以和团队协作,其iPhone应用还被苹果公司评为2015年度最佳应用。目前,已经有超过一百万用户通过Teambition进行团队协作,其中也包括多个行业的龙头企业。

价格上,包括免费版、249/人/年(企业版)、499/人/年(专业版)三版,支持云端、Windows、Web、Android、IOS部署平台,提供文档作为培训,以电话、邮件形式提供客户支持。

  1、项目管理信息化网发布的所有资讯与文章是出于为业界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浏览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其他网站和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发布媒体所有。如文章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站,我们将在两个工作日内进行删除或修改处理。敬请谅解!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企业管理软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