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游戏可以自己捏人物约画师来修改捏出来的角色吗?


  林雅斓,我校2010届广告学专业校友,年任职于学校传媒中心,参与推出我校虚拟代言人、新媒体品牌形象“厦小嘉”,现为职业插画师。

  有些问题无须多问。比如,“有不认识厦小嘉的‘嘉’人吗?”是的,没有!

  厦小嘉,我校于2013年推出的虚拟代言人、新媒体品牌形象。不仅是“嘉”人们对这位扎着偏马尾的可爱小女生很熟悉,在微博上,@厦小嘉 粉丝更是高达72万人。

  可要是说起厦小嘉“背后的女人”,恐怕大多数人都要竖起耳朵了吧?她是谁?是谁创作了“厦小嘉”?近日,厦小嘉“背后的女人”、我校校友、职业插画师林雅斓走到台前,做客第24期“嘉”人有约微访谈栏目,分享她在“嘉”学习、工作的那些年。

初探——找到职业发展方向

  “拿起笔来画画是一种很有意思的生活体验,(我)第一次画画大概是在4岁的时候……”谈到画画,林雅斓娓娓道来,对于画画的喜爱溢于言表。

  “当时社会上对视觉设计的需求还不多,所以我和家人商量了一下,决定选择就业面相对宽泛的广告学专业。”林雅斓说,在“嘉”学习的4年里,她拥有了更自由的时间与空间去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绘画。

  “和大家一样,学生时代的我,面对实习和就业,也曾经感到迷茫。” 林雅斓坦言,面对困难和压力,她勇敢地选择了去面对,到一家和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公司工作。“工作中,我接触到许多设计工作者,发现自己和他们的‘差距’并不大,所以我决定正式踏上设计这条路。”

  “随着社会的发展,视觉设计逐渐进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社会对于视觉传达专业方面的人才需求逐渐增加。”林雅斓介绍说,在设计工作中,她所做的很多设计作品都来自于“元素”的组合。她认为,自己设计元素,这样不仅可以让作品变得更有特色,而且会更容易贴合项目所要表达的主题,比找来的素材更合适,“大概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有转型成为一名原创插画师的梦想了。”

设计——创作“厦小嘉”形象

2013118日记者节,这一天,一个全新的卡通女生形象出现在嘉庚学子面前。她就是厦小嘉。

  “厦小嘉是我在学校传媒中心工作的时候,设计的一个人物IP。” 林雅斓介绍说:“传媒中心推出‘厦小嘉’的初衷是希望塑造出一个传播者的形象,像记者一样把新闻报道传播给大家,所以特别选择记者节那一天发布。”

  林雅斓表示,今天的嘉庚学子,对“厦小嘉”这个形象都很熟悉了,“但最初的‘厦小嘉’形象和今天大家看到的并不一样。”她说,在设计阶段,厦小嘉共有三个方案稿。第一个稿子是一个扎着双马尾的女孩;第二个稿子是一个戴眼镜的长发女孩;最后一个稿子是梳着偏马尾的女孩。

  “最终出现在大家眼前的是第三个方案稿。”林雅斓说,对于培育、推广校园文化来说,拥有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品牌形象很重要,厦小嘉可谓是应运而生。“经过多次讨论和修改,大家一致认为第三个方案稿,更贴近学生们的形象,所以就选了这个梳着偏马尾的女孩形象。”林雅斓说。

  “最初大家看到的‘厦小嘉’形象是有限的,经过大家的经营和努力,它才慢慢丰富起来。” 作为创作者的林雅斓表示,比起原始发布的“厦小嘉”,她更喜欢这个在过程中慢慢成长的厦小嘉。“今天的厦小嘉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卡通形象了,它的周边文化也被开发得很丰富,成为学校文化重要的输出口。”

  “保持很投入的工作状态,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我喜欢这种感觉。”林雅斓表示,她很庆幸自己选择了插画师工作,“选择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一来可以让自己有坚持下去的力量;二来可以让自己有成就感。”

  “如果有机会,建议大家一定要去设计公司实习一下。”她表示,在职场工作中可以增进阅历,找准自我定位,接触到行业的前沿信息,这些都可以在创作时派上用场。“插画师要把握一个关键词‘持续学习’,多看看别人的画和优秀作品,多看看艺术展览,这对插画师的成长非常重要。”

  林雅斓告诉学弟学妹们,“目前国内这个行业算是一个上升期,因为插画设计整体是跟着需求增长的。”她认为,社会对视觉设计的需求量很大,因此有众多的公司和职业插画师在从事这个行业,竞争十分激烈,“作为一名职业插画师,要时刻准备好面对这些变化和挑战,不断给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林雅斓坦言,“做一名职业插画师是非常辛苦的,除了要掌握扎实的手绘基础,熟练运用各种电绘操作,还要面临各种工作的压力、创作的压力。”她说,学习能力、审美思维、努力程度……决定一个插画师未来可以走多远,她寄语有志向成为插画师的学弟学妹们:“选择做这行,就不要怕吃苦。要自己不断地努力,去练习,去研究,去学习最新设计理念。”

  访谈最后,林雅斓还向大家分享了她的创作作品,并将自己设计的文创产品作为礼物,送给积极提问的同学们。本期微访谈栏目持续了两个多小时,160名在校生参与了活动。

}

中国画家协会理事,文化部国画院画师

  • 中国绘画及艺术市场探讨和研究

    现如今中国绘画风格多变,如何在信息化时代的当下鉴别好的作品,如何正统学习绘画成为面向绘画初学者,中国绘画爱好者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同时,对于艺术品收藏者来说,绘画市场也正面临着重新整合的过程,对于作品的分析将直接影响未来艺术品投资。 本人既是绘画世家,又是科班出身,从小对国画耳濡目染,对以下问题具有自己独特的认识:如何提升自我艺术修养,如何提高审美水平,艺术爱好者如何辨别中国画的优劣和投资分析。 愿意与你分享的内容包括: 如何学习中国画; 如何鉴赏中国画; 艺术品市场走势和投资分析。 PS.在选择与我见面前,请把你的问题更具体化。毕竟,一小时的谈话只能解决一个小问题。请把你的问题提前发给我,方便我做更精细的准备,提升见面效率。期待与你的见面。

宋晓赟,浙江杭州人,出生于绘画世家,父亲为全国著名画家,自幼在父亲指导下研习国画。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并获硕士学位;现为中国画家协会理事,中国艺术市场联盟艺术委员,中国文化部文化遗产国画院画师,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江南书画院副秘书长,浙江省政协诗书画之友社理事,浙江画院研究员,钱塘书画社副秘书长,浙江省青年国画创作委员会副主任,武林书画院副秘书长。 作品多次获国内外奖项。 2003年作品《大壑秋云》获浙江省第三届青年美展优秀奖并收入其作品集。 2004年作品《雨后初霁》被收入《水墨江南》画集。 2007年作品《曾在此处息》被杭州师范大学收藏。 2008年作品《丘壑烟云》获浙江省第四届青年美展银奖。 同年,作品《西溪印象》入选杭州“两湖一江”美术作品展。 2009年作品《月夜天光》入选第十二届美展。 2010年作品《暮雨潇烟》入选由中国美协主办的“第六届中国西部大地情—中国画、油画作品展”。 2014年作品《净土》入选“浙江省第十三届美展”。 代表作品集包括:《宋晓赟作品集》,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江南书画名家·宋晓赟》,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出版《中国当代书画经典·宋晓赟》,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中国当代书画经典·宋晓赟》,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当代书画经典·宋晓赟》。作品多次发表于美术报等报刊、杂志, 并多次应邀举办画展。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画风极好的画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