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商铺名在12315微信公众号查不到,如何12315投诉找不到商家地址诉?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东路八号 邮政编码:100820

平台访问人次累计达 人,接收诉求数累计达件

技术支持联系方式 : 315@

}

  ◇微信疯传谣言--海南微信虚假信息盘点

  1:微信疯传人贩子校门口拐学生?

  微信消息称:“学校发的通知,向您通报一则重要讯息,昨天下午,海口市二小门口出现人贩,他先故意撞倒学生,然后称要将其带往医院,幸好老师及时发现!”在微信中疯传这一信息,引起本地家长们的不安。经记者向教育部门查询,“海口市二小”根本是子虚乌有,而琼山二小校长在听说此事后迅速报警,并告诉学生:我们这里没这回事!

  记者在发现这一信息后立刻向教育部门求证,很多教育界人士根本没听说过“海口市二小”这所学校。据海口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处长符延益查证,市教育局直属学校中根本就没有“海口市二小”。警方则表示,会加强校园安全防范工作。

  2:在世纪家园有一三岁孩子走丢的寻人启事

  微信消息称:“今天上午一个三岁多小女孩在世纪家园小区附近被人拐走了,小女孩能说出她爸爸的手机号码,从监控上看是被一个四十多岁男人抱走了,现大人都急疯了,有知情者请告之万分感谢!看到信息的兄弟姐妹留意一下。联系人:张静杰137×××95559……我们都会有孩子,谢谢你们!”海口市民吴女士转发了这条信息,称自己的好心不想给其他朋友带来麻烦,结果不少朋友说因为她的这条信息被诈骗了话费。

  记者按照吴女士提供的寻人启事上的联系方式拨了过去,该号码为空号,手机号码的归属地为陕西渭南,且已被众多网友标注为吸费诈骗信息。随即记者在百度上输入该条寻人启事信息,发现早在几年前,各地的世纪家园都曾出现过该条信息,有的将联系人的名字换了一下,但联系电话却始终是同一个。虽然该信息在各地都进行过辟谣,但目前仍在微信好友、QQ群中大量转发。

  3.“海南海口出现百人团伙偷小孩盗器官”的信息在微信朋友圈中被大量转载传播

  微信消息称:“海南海口,昨天周村被偷三个孩子,还有北街也丢了两个孩子~有一个陌生人刚把孩子迷晕,幸好被老师及时发现,偷孩子的两个人被抓了起来,现关在派出所。根据他们交代,这一次他们这个团伙派了一百多人,专偷七岁以上的孩子,是要人体器官、肾脏什么的。在微信圈发一下,提醒各位父母,孩子贪玩,时时关注玩耍去向。莫一时大意,丢了孩子,请看管好自己的宝贝儿!发一发引起注意!年尾了多长心眼……”此消息一出,便立刻得到大量用户转载传播,造成海口、文昌等地群众的恐慌。

  经警方核实,近期海口警方没有接到任何有关拐卖儿童、丢失儿童的报警,此信息系谣言,海口警方及时进行了辟谣并循线倒查造谣传谣者。经查,海口警方成功锁定了该虚假信息的造谣者,并于深圳将违法嫌疑人王某抓获归案。

  4.“美莎克”登陆文昌?一派胡言!

  消息来源至一些海南自媒体微信号,其中编造了“超级台风‘美莎克’清明来海南最大风力为17级”的谣言,被国际旅游岛商报官方微信揭露后,不久又有一个名为“掌×海南”的自媒体微信煞有介事发布“台风‘美莎克’预计6日在海南文昌到广东阳江一带登陆?提前做好防范工作”的虚假信息,引起人们尤其是文昌居民的恐慌。

  记者通过采访省气象部门获悉,“美莎克”已于4月5日上午10时30分前后在菲律宾吕宋岛东北部沿海登陆,将于5日傍晚前后移入南海东北部海域,不会进入我省内陆。

  5.微信“点赞有礼”承诺难兑现

  微信朋友圈消息:最近,不少商家在微信平台推出“点赞有礼”活动,因事先承诺不能兑现,由微信营销引发的投诉数量逐渐增多。2014年以来,海南省工商局12315消费者投诉举报指挥中心共受理由微信营销引发的消费纠纷27件,同比增长100%,投诉主要集中在餐饮、酒店、娱乐、通讯产品等行业。

  以下是几个典型例子:

  2014年3月18日,消费者盖女士来电向12315投诉,位于海口海秀路明珠广场4楼某手机店推出3月17日至19日集满88个赞送酷派手机活动,3月18日盖女士集满了88个赞后,前往兑换时却被告知“手机兑换数量有限,当天兑换已结束”拒绝履行兑换承诺。

  2014年3月10日,消费者林女士来电反映,位于三亚市凤凰路88号某酒店餐饮部发布微信集赞活动,活动时间是3月1日至3月15日,消费者集满后打电话预约,商家每次都回复说预约已满,消费者怀疑该活动根本不存在,商家只是在微信上做虚假广告宣传,要求工商部门查处。

  6.一男子发微信称有小孩被抢

  今年一月份,一条微信在朋友圈疯传,尤其是海南的微信用户,很多女性朋友尤其是一些妈妈们,尤其关注这条微信。那么,这条微信为什么会受到这么多的关注呢? 原来,这条微信朋友圈内容的大意是:“一个一百多人的团伙,在海南海口一个叫周村和北街的地方,将五个孩子迷晕,并抢走。并说,这个团伙抢小孩是为了要孩子的内脏。同时,微信里还描述了这些人作案的细节,并提醒大家要注意防范。”这条微信让人看后,不禁瞠目结舌。而这时,这条微信,也引起了海口警方的注意。

  经记者向警方查询证实:

  经过调查核实后,确认这条微信系有人故意造谣。但此时,这条微信已经给大家造成一定的恐慌,影响十分恶劣。随后,警方经过大量细致的调查,最终锁定了发布这条微信的人——海南籍的18岁男子王某。随后,警方将在深圳打工的王某抓获。据王某说,这条微信,也是自己在微信里的其它朋友那里看到的,但那条原始信息上只有周村这个地点,却并没有写明是哪个省份。

  7.微信朋友圈疯传“痴情男孩苦寻海口初恋女友”的文章

  在微信朋友圈中,曾有不少海口市民的微信朋友圈中流传一篇名为《以爱之名,那个叫陈诺的海口女孩,10年了,我来找你了》的文章。文章讲述了一对10年前在侨中读书的恋人,因男方吴峰突然出国而与女方失去联系,回国后苦苦寻找初恋女友的爱情故事。

  但记者通过互联网查询,发现该文章也流传于全国各地,只是故事女主人公陈诺的名字变为了李丽、李莹等名字,但内容如出一辙。更有国内媒体报道称,此文的“红火”系一些微信公众账号为增加关注度而故意炒作。

  8.微信朋友圈:驾考将新增科目五

  微信虚假内容消息称:“随着近几年国家对驾考行业政策的不断规范、调整和监督,考取驾照难度越来越大。据有关部门发布消息称,今年驾考将新增一项考试科目,即高速模式考试。”此外,该帖子还提到,新增科目五后,考取驾驶证的费用可能也会随之增加。此消息立即在微信朋友圈被大量转发

  根据该帖子的内容,记者咨询了海口市车管所相关负责人。该负责人明确表示,目前并未收到任何关于增设驾考科目的通知。我省的驾考依然只有科目一、科目二、科目三考试。科目一考试的内容主要是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考试科目;科目二考试主要是场地驾驶技能考试;科目三考试是道路驾驶技能和安全文明驾驶常识考试科目。、

  9.“辽宁到海口1570头牛感染了炭疽杆菌”

  微信上一条内容为“紧急通知:刚刚电视新闻已播出,暂时别吃牛肉或牛肉制品。因辽宁到海口的1570头牛感染了炭疽杆菌。海口刚刚开完紧急会议。请尽量多通知亲朋好友!!!收到请转……”出现在微信朋友圈中引发广泛转载。造成了社会的恐慌。

  后经记者查证,这两起虚假疫情的编造散布者,分别是琼海及屯昌的两名网民。尽管他们没有主观上的故意,但该谣言已经在社会上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扰乱了公共秩序。

  10.微信平台出现一段“儋州出现儿童被偷盗、拐骗”的视频

  微信平台上出现的一段视频,其后被迅速转载,随后有人在网络上散布儋州市出现辽宁籍团伙开车偷盗、拐骗儿童消息,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儋州警方很快表示,该消息为谣言。

  11.海南3网民发布"恐怖分子来海南"谣言

  2014年3月,一网名为“张芙珍”在腾讯微博发表博文称:“12点多在美兰机场抓了两个新疆人,口供说,有人出1个亿让他们来海南暴乱,总共有200多个新疆人,下一步可能是三亚,海口,琼海,酒吧,求扩散!大家这几天都要小心啊。扩散出去!!!明天周一,强烈呼吁政府近段时间加强幼儿园、中小学周边及校内安保工作,为了孩子们的安全……”。

  同时期,一个网名叫“冰冰”的网友在腾讯微博发表博文称:“各位朋友,在海口博爱南有新疆人挟持人质当场让警方暴毙太可怕了,新疆人到达了海口,所有可以看到这条信息的朋友请马上转发,并告诉自己家里人或没有微信的亲人,注意安全第一!!!”

  网民“旧梦失职.凌乱一世浮沉”在腾讯微博发表博文,称“恐怖分子以(已)来昌江了,大家请注意,有50名的新疆黑衣服的男子进入了昌江杀死正在逛街那些人,有的人受了伤正在医院拯救中。大家出门在外小心啊”。

  经过临高、定安警方查实,上述信息是分别是海南临高张某某、定安利某某在其微博转发网友发来的微信好友圈信息。当地警方对上述两名网民进行了教育训诫。两名网民也表示受到了教训,今后不会随便转发未经证实的信息。

  ◇解密微信谣言生产线--揭开微信谣言背后的面纱

  微信造谣的背后是为了什么?手段又是如何做到的?

  [伎俩之一醉翁之意不在酒]

  炒作公众号 传播伪科学 “顺带”卖东西

  不久前,央视《焦点访谈》节目以《微波炉的“秘密”》批评了微信公众号中存在大量的虚假信息的现象,并指出,微信公众号已经成为谣言和虚假广告的温床。节目指出,此条微信中称,用微波炉烹调食物会使得营养大量流失,同时微波炉辐射还会致癌。此篇文章引起热转。而据专家解释,没有任何研究证明使用微波炉会致癌,而且,使用微波炉烹调的蔬菜与用普通锅炒的菜营养成分并无区别。

  此外,微信朋友圈中还有更多耸人听闻的谣言,“长期便秘是肠癌的先兆”“自来水蒸煮食用会致癌”“酸性体质是万病之源”等等都经专家证实是打着科学、养生旗号的“伪科学”。不少用户不明真相,以为这一篇篇“分析独到”的文章都是灵丹妙药,纷纷转发给亲朋好友。

  节目中,业内人士指出,由于关注养生的人群比较多,因此制作并发布各种虚假的养生信息骗取用户关注也成为了一些公司营销最为常用的手法。因为一旦成为拥有高关注度的“大号”,再进行营销就可以获利不少。

  日前,记者在朋友圈看到一篇“又一个医生站出来说真话了”的文章,记者关注了分享此帖的公众号后,发现都是一些推销红酒的广告。包括品牌展示、酒庄介绍、最新咨询等。而随后给记者发的也不是健康养生的信息,而是销售红酒的广告。

  [伎俩之二 说话不算数坑你没商量]

  集赞换礼品 虚假宣传 眼球营销提高人气

  “集48个赞送护手霜一支”、“集满128个赞能换斜挎包一个”,小到饰品挂件,大到出国旅游,最近一段时间在朋友圈里流行起“点赞”活动,发布消息的商家声称消费者只要集齐商家规定的“赞”数即可获得免费旅游、各种化妆品、优惠券等等。但忙活了一通之后,不少微友却反映,他们被忽悠了。好不容易集齐了赞之后,商家却以各种理由不兑换礼品,就算兑换了礼品也可能暗藏消费陷阱。

  “明明说是集齐88个赞可换相册,可到了影楼却说礼品已经兑换完了。”市民李女士在朋友圈分享了一个影楼集赞换礼的信息,商家说集齐88个赞就可换相册,于是李女士立马发动好友点赞,在承诺领奖日的第一天就到了影楼,没想到却空手而归。“说是6月19日到21日都可以领奖品,我这第一天就来了,竟然说兑完了,倒是给了我一些代金券,不过得先消费才能使用。”李女士说。

  对此,业内人士提醒,礼品只是诱饵,赚取眼球做营销才是他们的根本目的。商家借此达到提高人气的效果后,承诺的好处通常都不会兑现。

  [伎俩之三 “超级模仿秀”]

  唬人“官腔” 冒充官方消息制造紧张情绪

  五月中旬,微信朋友圈流传一则消息:“为了配合9月1日新出台的新车6年一审政策,车主需在5月23日前处理违章,否则商业险保费上浮10%。”看到消息后,不少市民慌了神,纷纷排队去交罚款。对此,本市警方发布消息称,上述传闻为不实消息,请广大驾驶员朋友勿信谣传谣。

  “今天已有六辆车报案,如果有人拿着名片,敲你车窗向你问路,千万不要开窗。因为名片后有刀片要割你的脸,然后抢劫。千万要小心!”此前,这样一条消息在朋友圈疯传,记者搜索发现,这条消息流传于全国各地,而且各个城市的报案数量都一样,都是六辆车。记者看到,这一消息都已经被当地公安机关辟谣。

  “这些消息都说得有鼻子有眼儿,而且大多是官方口气,或者以权威部门的名义去说这个事儿,所以第一眼一看就觉得是真的。”家住南开区的周女士对记者说。

  [伎俩之四消费亲情、善心]

  刷“存在感” 拿孩子和亲友做文章骗取关注

  “注意了啊,朋友们,街上来的卖冰棍儿的,黑龙江牌照的车,喊‘厂家批发冰棍儿’的,带孩子千万躲远点,那是偷孩子的,不是瞎传,是真的!”

  “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镇在体育场出现一中年妇女拐卖一个3岁左右的儿童,当场被一个高中生发现及时拦下拨打110,110赶到后把那个中年妇女带走,看后请转发告知身边的人请看好孩子。这是真的,请大家转发。”

  “今天是旺父节,不管老爸在干嘛,都为自己的老爸转一次……”

  “转一下吧,你身边有木有姓刘的人?为他转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好运……”

  朋友圈内被热转的这类谣言则是拿孩子和亲友做文章,利用人们的善心获得大量转发,达到扰乱人心获得关注的目的。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2315投诉找不到商家地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