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之遥》哪里能看

带着看《让子弹飞》的心来看《一步之遥》注定是会失望的,因为这里没有激烈的戏剧冲突,没有打土豪,分田地的酣畅与过瘾,有的只是姜文最喜欢的东西——电影,还有无数隐喻、讽刺和自嘲。
记得《让子弹飞》里那些一边叫着青天大老爷一边下跪的百姓们吗,在《一步之遥》他们又出现了,电影开头,打扮成教父的前清遗老姜文说了一个故事,说老佛爷向他问计,他给出了个主意,把辫子铰了,老佛爷让他去办,结果喝多了,一觉醒来,民国了,政府开始逼着百姓铰辫子,姜文的感慨是“逼着铰的,和自己铰的,能一样吗”,这个故事电影开头和结尾说了两次,虽然我们知道他这是吹牛,因为慈禧死了几年清朝才亡的,但为什么要吹这两次牛呢。
这是姜文很典型的一个政治反思,有人说《让子弹飞》说的是中国5000年的历史,评价的一点也不夸张,姜文也表示过《让子弹飞》就是对中国历史的反思,5000年来的中国不就是一波为百姓主持正义的人(起义者)把剥削者赶下台,然后自己变成剥削者,再被另一波主持正义的人赶下台,循环往复,没有终结的历史吗。影片中参与过辛亥革命的张牧之不想重蹈历史覆辙,不想替代黄老爷当剥削者,只想创造一个公平的,没有黄老爷的世界,但这样的世界即使有,也不是他一个人可以创造的,这样的理想远没有当另一个黄老爷更容易实现,甚至连他的兄弟都觉得跟着他“不轻松”而离他远去(往深了想,会不会联想到rz,毕竟姜是他的崇拜者,rz也想创造一个人人平均的世界),电影最后,他的兄弟们坐在马拉着的火车里朝上海进发,他依稀的看到汤师爷或是黄老爷在车上,并不是说他们没死,只是另一拔胜利者变成了他们。
在导演看来,一群只知道跪着期盼明主(青天大老爷)的人民是不适合迎来民国(或民主)的,或者说迎不来真正的民国(先进制度)的,即使民国来了,也是被少数革命者强行裹挟而来的,当这些先驱们看到百姓还是那帮顺民时,他们就会变成他们曾经赶走的那一波人。民国了,辫子要逼着才能铰,因为人们并不知道民国和大清朝有什么不同,甚至认为辛亥只是个地名,人民的思想和心智还远没有成熟到接受或者说参与到民主进程中的地步,变的只有国号,而本该是历史创造者的人民并没有变,他们只是被迫卷进了历史里,就像5000年来重复上演的戏码一样。不要以为他说的只是以前的故事,现在的新闻中我们还经常可以看到,某地某地百姓跪在政府门口请愿。
电影中还有一句台词出现了两次 “Today is history. We make history. We are part of history”,第一次出现是在选美过程中,意气风发的姜文向全球直播说的,第二次是在引渡马走日时,他戴着锁链冲出来向台下的人们说的。接受过义务教育的人应该对这话不陌生,马克思历史观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真是这样吗?
对这个问题,导演肯定是有困惑的,如果辫子是人民主动铰的,说明人民主动并适应民主体制了,人民就是历史的创造者,但人民是被逼着铰的,人民是被迫进入民国的,人民并没有创造历史,他们只是历史的旁观者。也许导演还想说,既然人民没有努力地去创造历史,只是一次又一次地充当历史的看客,那就不要抱怨现在,也不要抱怨历史,因为Today is history,We are part of history。同理,既然我们一次次的给《爸爸去哪儿大电影》这样的四不像、《小时代》这样的烂片送票房,那就不要怪电影市场越来越烂,精品越来越少,其实不止导演有困惑,我们也有困惑,前段时间有一则新闻,一个在中国居住的骑车外国人坚持不让占了自行车道的汽车通行,有网友感慨,这就是外国人的思想成熟度,人家认为,每个人都是社会事件的参与者,而我们呢,认为每件事我们都是旁观者,即使汽车占了你的路,侵犯了你的权利,我们也只是看个热闹(当然,如果中国人拦的话,可能会挨打,打人的人可能还判不了几天,呵呵吧)。
现在再回到问题“逼着铰的,和自己主动铰的,能一样吗?答案呼之欲出,这两者是不一样的,虽然形式上差不多,但内在却差之千里,也正印证了电影名称,《一步之遥》,如果有后一句,应该就是差之千里吧。
影片中这样的隐喻还有很多,如果每一条都分析分析,估计篇幅不会小,只说个整体的隐喻吧,有人说这电影说的可能是政治,什么姜是袁世凯啊,把总统献给了中山儿啊,项代表什么什么啊,武六代表什么什么的,我觉得姜文没这个胆子,他就不怕拿了那么多钱搞出来的电影再被禁吗,我以为,即使隐喻政治,也只是像我上面写的那样,用一些细节来隐喻一些他认为的政治观点,历史观点,只是只言片语的隐喻,不会通篇都讲政治。
那么,电影最大的隐喻是什么呢,那就是“电影”,说白了,这是导演献给他的最爱——电影的一份礼物,通篇对电影史上经典桥段和经典拍摄手法的致敬也说明了这个问题,导演认为,电影应该是这样拍的,火车行进在蓝天碧海间,汽车飞上了月亮,可能吗,不可能,但电影就是梦幻的充满想象力的艺术啊(大家可以去看看《雨果》),电影要讲好故事,但不能讲透,不是拿勺子给观众喂吃的,而是做好了满汉全席,让观众自己去品味美食,电影应该是这样的艺术,而不是像王天王演的那样。
我这还真不是胡乱猜测,凤凰网12月22号有个对姜文的专访,导演已经说了,“王天王的戏是最能让观众懂的,因为他不想了解真相,他就说,一个妓女死了,她的相好还在场,肯定是相好把她弄死了,理由就是挣钱不给我花,拿刀砍三次,今天是只杀不奸,明天只奸不杀,后天是又奸又杀,看我的戏得看三遍(不就是讽刺某些电影拍了一又拍二拍三,榨干所有的商业价值么),作为大家很容易的“懂”,他做的非常出色,但这种东西对观众有什么好处呢?只不过让观众养肥了一个王天王而已,观众在一个事实的面前不但停滞了还倒退了。”“王天王不打算打开群众的大门,只是给你一个很舒服的米汤喝,这是个奸杀的戏,不但把奸杀演了,还给你演三天,这种事是容易做的,但这种事对谁有好处呢?凤凰娱乐:这些群众当中怎么没有一个人跳出来,说你这是真的吗?姜文:马走日跳出来,武六也跳出来,武六开始很坚信他说的,不但坚信还帮他拍成了电影,最后武六发现不是这样。
电影最后,马走日在红色风车(红旗——转动的或者飘动的红色不是红旗吗?)下演讲,被打死了,往下飞时,马走日说虽然我死了,但我觉得也没什么,就是放心不下武六,也许他想说,即使我死了,我的电影死了,也没什么,就是那个我深爱着的电影艺术活的好好的就行了。
再说说断了的腿吧,这个腿也出现过两次,第一次,姜文和武六站在行进于海上的火车里聊天,姜文吹牛逼说有一条是假腿时,武六毫不客气地踢了一脚,结果断了一条,他说,这条是好腿,又踢了那条腿一脚,那条也断了,两条腿都断了,也就不能跟武六去法国拍电影了,姜文着实惋惜了一番,第二次出现是在引渡姜文时,武六又踢了他的腿一脚,问他疼吗,他说疼,武六说,想想断过的腿,不要乱说话,结果他还是没忍住,在引渡时,戴着锁链从幕布后面冲出来大喊Today history,看到这两次踢腿,我首先想到的是姜文拍完《鬼子来了》被禁五年不能导电影,意味着什么,电影是他的最爱,不能导,就是断了他一条腿,还有一条腿是演戏,但这条是假腿(也许他最爱的不是当演员,而是当导演),一条废了,另一条也就废了,后来当然开禁了,但好心人朋友们还时不时提醒他,腿还疼吗,知道断过腿就别乱说话,但姜文可是天蝎座的,忍不住啊,该在电影里表达什么就要表达什么,该讽刺谁就讽刺谁,说不定那天就又断了,或者被打死了,就像马走日一样。
说说自嘲的部分,文章以前做节目时耍大牌,非要吃新鲜的油泼面,要不就不接受采访,影片里文章演的武七追的一个意大利娘们非要吃带锅气的王波刀鱼面。洪晃以前说过,没有经历过40个男人,女人就不懂爱,影片里再次由她自己把这话说出来,当个乐子让大家看。还有洗钱、暴发户,还有在金钱(武七)、权力(飞田、gdj)面前没有地位,让滚出去就滚出去的艺术家(王天王代表的导演、演员们),也许还有很多,大家自己去看吧。
最后说一下,以上种种纯属脑洞大开想出来的,不可能和导演想的一样,就像姜接受采访时说的那样:
有这么一个饭馆,实际上是以饭馆为伪装,里边有别的特殊服务,晚上呢,就有人饿了,比如你吧,你老婆不在,自己不会做饭,就去买方便面去了。到那说“来包方便面”,老板说“要东北的吗?”你说“我就要方便面就行。”老板说“东莞的?”你就奇怪了,“方便面!”老板又问“澳门的?”你说“我要包方便面”,那老板说“对不起,你话太黑我听不懂。”
他为什么听不懂人家买方便面?他心里想他这是一鸡店,后边好多各地来的鸡,但是皮儿上写的是小超市,不是说买方便面这事不懂,是他想的太多了,想复杂了,老想着自己那一摊儿,这俩反正是岔了,就是个方便面的事。也许是买只鸡。

}

视频:姜文《一步之遥》国际版预告片

正在加载...请稍等~

发布时间:2014年05月21日08:02 来源:合作方视频(娱乐)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步之遥百度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