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物质越来越发达,人类越来越不幸福?

人类真正能够解决自己的温饱问题,实现物质生活的丰裕,不过一两百年的时间。就人类日常生活而言,机器的发明、化学物品的广泛使用、交通工具的改善,以及进入20世纪之后各种电子、电器甚至数码产品的蜂拥而至,不仅使人类终于填饱了肚子,而且同样使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起来。1978年开启的改革开放使大多数中国人摆脱了饥饿与贫困,相当一部分人的生活在极短的时间里变得丰裕起来。

在物质生活不断丰裕时,人们常常并没有同步体会到幸福感的增长。短时间里富裕起来的中国人也有这样的感受。一项调查发现,2012年中国人经济上的乐观情绪为82%,但生活满意度却只有21%,其中收入满意度更是只有10%。有关这一现象的解释各式各样。有人说,中国社会的变迁导致人们安全感的丧失,包括缺乏社会保障都是人们感受不到幸福感的原因;也有人认为中国的贫富差距过大、缺少洁净的空气和安全的食品,等等。

不可忽视的是,中国人幸福感缺失也是精神性或心理性因素造成的:其一,社会变迁的速度过快,在改变一切的时候也提升了人们对变迁的期待;其二,不同的人群或阶层的变迁速率不一致,变迁慢的产生了相对剥夺感,因而消极不满。中国人的幸福感状况,充分说明幸福感不仅关乎物质生活的改善,同样关乎精神世界的成长,关乎人们是否能从物质的丰裕中获得生活的意义。

从这样的意义上说,在人类数千年的文明史上,那些推动了人类进步的先哲们,都是能够凭借有限的物质资源,成功打造生活意义感的伟大人物。他们虽然称不上是专业的社会心理学家,却无一不凭借着对人类社会心理的出色洞悉,或直接赋予单调的生活以意义感,或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意义感之间建立起了常规的逻辑联系,再或通过各式各样的典范或榜样,带动起了芸芸众生矢志不渝地追求意义感。

即使在我们现时的社会生活中,那些成功的艺术家、体育明星、专业工作者甚至商人们,大多也是打造意义感的能工巧匠。比如,商人们通过将有形的商品转化为某种符号或象征,从而赋予其促使人们追求的意义感。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充斥了越来越多的商品之时,更需要重新充实人生的意义,而不是单向度地指向物质本身。

(摘编自12月22日《北京日报》,原题为《幸福感缺少的诱因是什么》)

}

虽然用阶层视角来谈论这种问题可能很俗套,但我还是想说,阶层视角是最能一针见血的视角。

如果用阶层视角来看待这个问题,那么答案就是不言而喻的。

世界发展了,生产力进步了,可是生产关系跟不上生产力的发展。换句话来说,发展了,但是分配问题没有解决好。

世界发展了,就会从简单逐渐变得复杂。按道理来说,人的认知也会随着世界的发展而发展。最好的状态是人的认知发展速度和世界发展的速度能够同步,这样无论是处于何种时代的人,都能够对当前时代的情况得心应手,不会感受到面对世界的无能为力。

然而人的认知毕竟要通过人类去观察社会和实践得到的,每个人的观察必然有滞后性,而人又有生老病死等客观因素的阻碍,所以人的认知是很难完全同时代的变化同步的。但是,如果只是微小的误差,也根本无伤大雅,世人照样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适应这个社会。

但是这也是理想的情况,事实上,人是分阶层的。阶层性是人类社会的第一性。有了阶层,就有了上等人中等人下等人之分。上等人占据了大量的资源-这些资源包括生产资料,享受资料,当然也包括认知这个世界和培养自己认知水平的工具。

前不久疫情的时候,有个问题引起了媒体的重视,那就是老年人不会用智能手机,就无法扫健康码外出。当时的舆论普遍认为,这是时代的发展对于老年人缺乏人文关怀。然而实际情况却是,时代的发展抛弃了很多老年人,但没有抛弃掉那些上等人中的老年人。

老一辈的大院子弟们仍旧会用微信,喜欢在微信群里写诗相互吹捧。那些商人出身的老人更不用说,他们对时代变化的感受更加敏锐,也更乐于接受。真正因为健康码出不了门的,反而是那些祖祖辈辈耕作的农村老人和进城务工的老人。

底层跟不上时代,这在老人那一辈其实是最不明显的。记得恢复高考那头十年,除非是大城市的高中,老师会好好教你怎么填志愿之外,普通的县高,班主任只会给学生两个选择,好一点的学生去报师专,差一点的学生去报大专。这样那个年代,哪怕一个穷孩子很努力,哪怕他的分数比清北的分数线高许多,他也只能去读一个师专。

现代的情况更是如此,如今是信息时代,谁掌握了信息,谁就掌握了资本;反过来说也成立,谁掌握了资本,谁就掌握了信息。

信息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这点相信那些还想改变自己阶层的人应该很清楚,考研人也好,职场人也好,相信都明白-如果有信息,就会走向easy模式,如果信息不完全或者信息是假的,就会走向hard模式。毕竟如果有人提前知道自己要走的路是bad-ending,谁还会选择去走这条路而不是换一条呢?

可是没有资本,人很难获取到有用的信息。这个世界颇有《美丽新世界》的感觉,信息过多而又过繁杂,不断地通过奶头乐去让人们忽视那些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另一方面,这个世界也有《1984》的一面,一些根本有用的信息,压根不存在在社交网络上,而是只对某些高高在上的圈子开放-毫无疑问,你倘若出身不含金汤勺,是交不起进入这样圈子的门票的。

让我们回到最初的时候,我们构建一个复杂的世界,是因为我们相信这样越发复杂的社会,会让大多数人的生活变得越发简单,而不是越发困难。可是事实违背了我们的初心,社会的复杂化也带来了私有的扩大化,信息的不对等。

这些让少数上等人面对世界的时候轻松起来,因为世界本来就是这些少数上等人的奴仆,面对他们的主子的时候得卑躬屈膝,尽可能提供最便利的方式以达成他们主子的目的。

可是对于大多数下等人而言,世界并不站在大多数这边。它只是在将不断扩大的少数上等人的粮仓和宝库里,拿出百分之二十去丢给那些面对世界苦苦挣扎的大多数下等人。为了这远远不够大多数人过上跟上时代发展生活的物资,大多数下等人只能相互压榨的生活。自然,在下等人的社会,世界变得越发困难和不可理解,这是一个人人除了直接的告发之外,在精神和物质上都背叛了对方的社会。

用点印度教的语言来说,代表着脚的首陀罗们,永远也看不到世界的全貌-因为他们不是代表着头的婆罗门,没有眼睛可以看,没有耳朵可以听,没有鼻子可以闻;世界对于他们来说,只有不停地行走,永不停息地行走。


最近看到另外一个很有意思的比喻,出自米尔斯的《社会学的想象力》。

这就像一艘配备了船役奴隶的船,船上浆的规律运动使划船者沦为机器上的齿轮,监工的暴力只是偶尔需要一下。船役奴隶甚至不必清楚船的行驶方向,尽管船头稍一偏转都会激起船长的愤怒,这艘船长是船上唯一看得见前方的人。
}

来源:巴黎夜玫瑰(Bali5289)

有一句名言是:我们不是有精神体验的人,我们是有着人类经验的精神生物。

如果说,在传统认知中,我们需要物质食粮,才能健康成长,才能拥有完满生活。

那么,一个迫切需要醒悟的认识是:没有精神食粮的补给,精神孱弱的人类群体,无法走得长远,也无法真正拥有幸福。

可以说,2020的伊始,各种天灾人祸,让我们认识到,精神不富足的人类,即使登峰造极的去追求物质财富,也不过是酿造各种悲剧和惨剧。

想要真正拥有幸福的人生,我们还需要为灵魂喂食养料,追求深层次的精神目标。

在人生中的每一个境遇中,去感受,去爱,去同情,去体验,用内心的精神能量,帮助我们在复杂的世界,做对的选择,走对的路,过合乎心意的人生。

因为灵性的成长,才会为现实的人生,指引正确的道路。

所以,2020,我们需要培养自己,拥有更多的精神能量,让我们更好的抵御焦虑,抑郁,化解痛苦和疲惫,既不至于迷茫,也不至于迷途。

你相信什么?这是一个很宽泛,也很难回答的问题。

很多人以为信仰,只是局限于宗教信仰,其实,信仰的范围很庞大,宗教只是一部分。

信仰,意味着向内看,去询问自己的感受,追求终极的使命,无论这尽头是上帝,源头,宇宙,还是别的什么。

因为信仰的缘故,我们才能在任何困厄面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才能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的去练习。

信仰,不是口号,而是我们的精神向导,仁慈的,非物质的支持系统,帮助我们度过人生的任何时段,特别是艰难的时段,并让我们得以成长为自己喜欢的人。

很多情况下,我们生活在谎言中,久而久之,我们会偏离内心的初衷,忘记听一听内心的声音。

比如,我们和一个人谈恋爱,我们会考虑结婚,因为他出现时,我们刚好孤独,因为他的条件,刚好和我的匹配,但是,我们没有去问问自己的内心,我们真的特别渴望结婚吗?眼前的人,真的会给我带来愉悦吗?

我们压抑这些感觉,并试图说服自己,我们害怕临阵脱逃,听从名人名言,而不是自己的直觉,我们活成大多数人的样子,而不是生活的真相。

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重视规则,多过感受的国家,重视道理,多过直观感觉的民族。

但是你要相信:你是存在于身体中的纯粹能量,没有什么会取代你,也不会有什么能伤害你,你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忠实于自己。

我们要培养反躬自省的能力

你一旦明白了你相信什么,就需要在生活中践行什么。

可是,我们真的在实践自己所宣扬的吗?我们有违背自己的信仰做事吗?我们是一个深陷矛盾中的人吗?

我们的生活中,习惯了从外在找原因,可是其实我们自己,才是最大的原因,因为如果我们不改变,我们所看到的世界,就不会改变,如果我们渴望生活发生改变,我们就需要从自己开始改变。

反躬自省的能力,让我们能够在面临一切困厄和挫折,冷静的思考,有时候,停下来,接受内心的批评,是为了更好的前进。

在疫情期间,有些人窝在家,面对各种新闻资讯,焦虑不安,而有些人,却能保持内心的平和,坚持规律的生活。

因为外在生活的平和,取决于内心的平和。

村上春树说:痛苦不可避免,但痛苦是可选的。

我们可以选择理解,原谅,超越,也可以选择报复,抵抗,愤怒。往往伤害我们的,不是痛苦本身,而是我们对待痛苦的方式。

在当下完全体验事物,然后让它们过去,不要执着于一件事或另一件事,因为无论如何,一切都会在下一个阶段改变。

当一个人允许自己放下困扰,享受内心的空白时,他就有了非凡的平静和安宁。

同理心,让我们能够更好同情他人,也更好的帮助他人,可以说,同理心,是人类一切沟通和互相关爱的基础。

同理心,让我们可以用一种,更富有同情心的方式生活,这不会消弱我们对积极事物的感知,反而会消弱我们过分活跃的自私和自我。

当一个忘记自己时,就看到了别人。同样,当一个人,将别人看作自己时,就会知道该如何爱他人。

同理心,让你免于被不健康的欲望耗损,反而储备更多有价值的能量。

认识到人类命运息息相关

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包括向内看,但同样重要的一部分,要求你向外看。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我们并不是孤立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即便我们常常感到孤独,但是我们依赖很多人而生活。

我们呼吸的空气,我们吃的食物,我们享受的事物,这些,让我们和其他人,彼此联结。

他们触摸你的生活,你触摸他们的生活。

他们影响你的生活,你影响他们的生活。

我们只有用一种联结的思想去生活,才能深刻意识到,我们的所作所为,最终都会反弹到我们自己身上,因为我们如何对别人,正如别人如何对我们。

虽然我们都是人类,以非常紧密的方式联系起来,但我们每个个体,都是千差万别的。

同理心,让我们理解别人,宽容的能力,让我们接纳和我们不同的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表达方式,信仰,愿望,习惯,选择,如果不危害社会,我们就需要培养自己,宽容面对的能力。

因为这些差异,是冲突的根源,但宽容,让差异变成特色。

宽容是接受这些差异,而不是让它们制造分歧。因为生命中的一大奇迹是,我们可以拥有数十亿这样完全独特的个体,他们都有自己的天赋奉献给这个世界。

如果我们过于苛刻,就看不到这个世界的精彩。

塞缪尔·贝克特:先跳舞,回头再思考,这是自然规律。

我们习惯为了明天而忧虑,于是,错过了今天,因为总是错过,所以很多时候,我们没有真正的享受当下。

而培养活在当下的能力,是指,你吃饭的时候,体味那口饭的滋味,你读书的时候,沉浸在书里的世界,你无事可做的时候,就体验空白,体验时间静静流淌。

当你走在灵性的道路上时,停止外在的噪音,专注于当前的生活,会让你体味安静的孤独,以及体验灵魂的休憩。

奥地利精神病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在他的著作《人类对意义的探索》中,创造了「存在的真空」一词。

所谓「存在的真空」,是指,当我们丧失精神的成长时,人类会在现实生活中,陷入真空状态,感受到生命的空虚,和生活的无意义。

而培养精神的能量意味着,我们作为有灵性的人而活,而不是依赖人类的动物属性而活。

最后,用唐·米格尔·鲁伊斯诗,作为总结:

你是生命,穿过你的身体,穿过你的思想,穿过你的灵魂。一旦你发现了这一点,不是用逻辑,不是用智力,而是因为你能感受到生命。你发现你是让花朵开放和关闭的力量,让蜂鸟从一朵花飞到另一朵花。你发现你在每棵树上,在每种动物、植物和岩石上。你是那种推动风并通过你的身体呼吸的力量。整个宇宙是一个受这种力量驱动的生物,这就是你。你就是生命。

不锻炼他的手臂,他就没有二头肌

不锻炼他的灵魂,他的灵魂就没有肌肉

没有性格的力量,没有道德纤维的活力

也没有精神成长的美丽。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科技越发达对人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