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男生经常看电影,每次看到故事有什么不合理不满意的地方,他都会因此获得灵感,重新创作一?

我们每天都在沟通。工作时,我们与同事沟通、与客户沟通;在家时,我们与父母沟通、与配偶沟通、与子女沟通;一般时候,我们会与朋友沟通、也可能与陌生人沟通。沟通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而沟通在工作是否顺利、家庭是否和睦、做人是否成功的等方面,都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甚至可以这样说,一个人的成败,完全取决于他对外沟通的能力。

但是,如果你真正用心体味每一次与人的沟通,就会发现,完满的沟通是有难度的。我们常常会懊悔“当时为什么讲了那句话”、“当时怎么没想起该这么说”、“人家怎么讲得那么巧妙”,等等。这些懊恼、自责、羡慕是令人痛苦的,它让我们听到了一种声音:“你在交际上似乎有些无能!”

再看看那些让我们羡慕的家伙,他们有着同一种利器——逗人开心,让人轻松、释怀的幽默感!你需要它吗?他们多么光彩照人地活在众人的欢笑中。你如果感兴趣,可以研究他们成功的原因所在;你如果够聪明,也会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它,并且娴熟地运用它。

一、你会遇到的沟通绝境

生活在同一个国度里的人,虽然沐浴着同样的文化熏陶,然而人们为人处事的方法却大不相同,有人热情、诚恳,有人冷漠、戒备;有人主动沟通,有人抗拒沟通;有人老实巴交,有人八面玲珑;有人顺从,有人叛逆……我们每天都要面对各种不同心态的人,即使不当交际家,也常常因为与人打交道而产生各种麻烦。怎么办呢?有人声称,应组建协调人际关系的第四产业,现在的欧美国家里,很多公关公司已经开拓了这种业务,他们可以为当事人排除各种各样的人际障碍,大到政府间的纠纷,小到家庭矛盾。在我国,除了催巨额欠款之外,恐怕尚无人花钱去解决各种纠纷,因为我们的交往意识和经济基础尚不够。但是,他们曾遇到的种种沟通绝境,我们一样也躲不开:

1.人际疏离,缺乏沟通

人际疏离与关爱日薄是一个时代症。社会发展会导致人际关系淡化,它主要表现在:

个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变大

环绕在我们周围的现代化通讯设施越来越多,从电话、电报到传真和E-mail,从报纸、电台、杂志到互联网和“聊天室”,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越来越快捷、方便了。

但是,这些现代化的通讯方式也渐渐地隐去了语言所蕴含的丰富的情感,人们面对面交流的机会逐渐减少,从而越来越疏离了人们之间的亲密感情。许多人沉溺在虚拟的网络世界、动画世界、影视的世界、现代神话的世界里不能自拔,乃至于不愿面对真实的世界,不愿走进现实的生活,甚至丧失了实际生活的能力。

现代人太忙碌,现代人事情太多,因此,很多邻里、同事,过着“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生活,见面亦不相识。确如美国1950年的畅销书《孤寂人群》中预言的:大众媒体的兴起,将引发社会疏离现象,未来社会将成为一个缺乏人际互动与人情的世界。上网成痴早已是一般美国民众的现状,因此和他们的家人、朋友相处的时间也相对减少,网络族的社会互动能力有逐渐退化的趋势,同样,在我们国家,这种情况也很普遍。

现代人各顾各的存在方式和生活习惯,使人际间的关系越来越疏离和脆弱,亲情的淡薄、友情的冷漠、爱情的变质,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人际关系的十分突出的特征。

传统上那种田园诗般的生活变成了充满激烈竞争的紧张生活,我们在物质盛极却人际疏离的时代再也体验不到往日富于诗情与人情的交际生活。疏离的人际关系使我们的孤独感越来越强。

2.自视高贵的现代人,轻视沟通

有些人对与自己无关的人和事一概冷漠对待,甚至错误地认为言语尖刻、态度孤傲、高视阔步,就是自己的“个性”。结果是“水至清则无鱼”,不合群,待人不随和,或是由于行为习惯上的某种怪僻使他人难以接受。这样就从心理上和行为上与他人产生了屏障,结果自己将自己封闭起来,致使别人或者出于厌恶而不愿接受你,或者处于心理防范而疏远你。

3.自卑之时,怯于沟通

患有交往恐惧症、多疑症和交往自大症的人习惯于自己已有的交往圈子,经常会拒绝圈子外的人向自己伸出的“橄榄枝”。

他们常常把注意力集中于自己的不足:无论如何努力,也不可能做得更好,因此就放弃了努力,并常常指责自己。所以在人际交往中总感到自己矮人一头,于是只有关闭交往的大门,成为孤家寡人。

一个人如果陷入了自卑的泥潭,就总能找到一万个理由说自己如何如何不如别人,比如:我个矮、我长得黑、我眼睛小、我不苗条、我嘴大、我有口音、我汗毛太多、我父母没地位、我学历太低、我职务不高、我受过处分、我有病、乃至我不会吃西餐,等等,由于自卑而焦虑,于是怯于沟通,从而影响了自己的成功,导致失败。即失败—自卑—焦虑—怯于沟通—失败,这就是自卑者的恶性循环。一个人如果陷入了自卑,在人际交往中除了封闭自己以外,就有可能会奴颜卑膝,低三下四。

主要是在个人成长中,受到的负面暗示太多,也可以说是受的批评太多了;失败和挫折太多了,看不到自己的优势,总怕别人瞧不起自己;最糟糕的是自己关起门来,想像自己如何不如别人,如何失败等等。

自卑给我们带来什么后果呢?

自卑使我们固步自封,不敢同别人沟通;自卑使我们失去自信,不敢参与激烈的竞争;自卑使我们不敢冒险,不敢创新。

4.戒备之心,难以沟通

想想看,人际之间常有的争执、吵闹、误会乃至过去很多的冤假错案,哪件事情不与猜疑有关呢?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里就有很多关于猜疑的教诲,如:“疑人偷斧”、“人心隔肚皮”、“知人知面不知心”、“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等等。

要摒弃猜疑,建立理想的沟通情境,就必须对猜疑有清楚的认识。

猜疑是基于一种对他人不信任的、不符合事实的主观想像,它是人际交往过程中的拦路虎。具有猜疑心理的人与别人交往时,往往抓住一些不能反映本质的现象,发挥自己的主观想像进行猜疑而产生对别人的误解,或者在交往之前对某人有某种印象,在交往之中就处处用这种成见效应与对方接触,对方一有举动,就对原有成见加以印证。

虽然猜疑心理有种种表现,但我们可以发现其共同的特征,即没有事实根据,单凭自己主观的想像;抓住“毛皮”,忽略本质,片面推测;不怀疑自己的判断,只相信自己,怀疑他人,挑剔他人。具有猜疑心理的人把自己置于一种苦恼的心态中,对别人采取不信任的态度,严重的甚至对自己的感觉也产生怀疑。

猜疑心理往往导致心理偏执。这种人常常敏感固执、谨小慎微,事事要求十全十美。这样不仅危害自己,也危害他人。猜疑的人往往目光短浅,没有远大的目标,没有真诚善良的心。

因此,具有猜疑心理的人在交往中很难进行有效的沟通。

平等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但平等是相对的,不平等是绝对的。例如,人的社会地位、社会背景、长相、健康、财富等永远不可能是平等的,而且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时代,对平等还有不同的理解。所以平等的观念不是固定不变的,平等的类型也是多种多样的,例如,人权的平等,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在金钱面前人人平等。

我们在此所说的是交往的平等,主要指情感的对等,“野地烤火一边热”是不会获得真正友情的。一个趾高气扬的人,也是不能心悦诚服地说服别人的。

平等也意味着尊重,老师对学生,家长对孩子,也需要某种平等,凌驾于别人之上的言行是不会成功的,也许还会得到回击,“代沟”就是表现之一。

对等吸引实际上是人际关系中相当复杂的交换关系,它表现在个体行为体验中。如“人际互惠感”、“来而不往非礼也”,这种心理体验恐怕是任何人都在所难免的。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利用这种互酬心理来平衡彼此间的情感,调节人际关系。

在人际吸引过程中,你欲求人家喜欢你,加大被你吸引的力度,就要努力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别人,如果总用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教训别人,与人相处,那就互动不起来了,也叫人难以喜欢你。此外,平等待人必须真诚,叫人一看就知道你是发自内心的,如果虚情假意,人家就会对你敬而远之。

良性沟通也是一种理想的沟通,良性沟通情境的创造,一般包括以下11点:

(1)四分钟哲学——开始的前四分钟,在任何情境中都是非常重要的;要给人良好的感觉与印象,无论是电话中,或与人面对面直接接触时,成败的关键就在于最初的四分钟。

“四分钟哲学”的掌握,会让你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四分钟,传递愉快,传递温情,如:“早安!您好!您好棒!好荣幸见到您!”都是好词句;若有不满、怒气,且稍慢!你不妨先说好话,四分钟以后再慢慢陈述,这样可将冲突的产生降到最低。

(2)微笑——保持微笑,不仅激发温馨,还可以化解暴戾,是建立良性沟通最简单而又有效的方法。

(3)眼神接触——眼睛直视对方,表现为真诚、关注,可让对方心神平静,有安全感。

(4)倾听——先做良好的听众,聆听对方发言,有助于化解分歧,还可掌握部分讯息,有助于沟通。

(5)触动力——适度的身体接触,例如握手、轻拍手背、拍肩等,有助于拉近相互距离。

(6)精神力——保持高度精神力,将这种旺盛精神感染沟通对象。

(7)自信——充满自信,由眼、声、气、肢体充分表现,必有慑人之气。

(8)准备充分——充分准备需要报告或沟通的内容,才会建立完全的自信,也才不会心虚、惧怕;人们往往对不确定、没把握的事,表现摇摆,没信心。若事前充分准备,就有信心进行沟通。

(9)空间情境——颜色轻柔,冷色调有助于安定情绪;浅淡的米、黄,则有温暖感觉,冬夏亦可选择不同色调。而在沟通的小环境中,如在宾客进场时播放轻音乐,则会使人精神放松,有助之后的沟通。

(10)衣着——以简单保守为宜,以免注意力分散,颜色方面,除男性西装为深色外,女性可穿浅色套装,而洋装的色彩也不可过于强烈缤纷,佩件也以简单为宜。

(11)距离——沟通者相互站、坐的距离不可过远或过近,过远则失去直接效果,太近则有威胁压迫感,站立时以两人相互握手的距离最为适切,坐时中间以一椅之隔,或隔桌相对。

有了良性的沟通情境,在沟通进行中,为了维持这种良好情境,还有以下12点原则必须注意:

(2)保持不断的笑容。

(4)声调平顺,不高亢。

(5)时间长时,尽量维持坐姿,若发生争执对方站立,则应尽量让他坐下。

(6)维持眼神接触或轮流接触,每次每人约4秒钟。

(7)不用负面反对词句:接受对方意见时,点头称是,不接受时,则重复对方言辞,在重点处缓慢强调念出,先表示此意见颇有见地,不过,就另一方面而言,是否值得大家再研究研究……

(8)视“敌方”为不同意见的伙伴,不可“敌视”或“敌对”。

(9)主动握手,主动拥抱,掌握主动权。

(10)专心致志,不可一心数用,忽视接触之人。

(11)尊重每个人及不同的意见。

(12)无论沟通结果如何,最后一定要微笑、握手、致谢。

掌握以上情境及原则,你的沟通已成功了一半;沟通力是需要时刻练习的,值得庆幸的是,在我们每日的生活、工作中,分分秒秒都是你实际演练的好机会,另外一半就靠你自己了。

让我们先看几个幽默的例子。

有个年轻人刚学会开车,兜风时车子熄火,一时发不动,后面的司机气得猛按喇叭。年轻人满头大汗的下了车,走到后面车子的旁边,敲敲车窗。后面的司机横眉竖眼地摇下车窗,原以为年轻人是来找麻烦的,没想到年轻人对他笑道:“先生,这样好不好,你来替我发动车子,我来替你按喇叭,好吗?”

显然这轻松的一句话比武力还解决问题!

一个作曲家带了他自己的作品去找意大利著名作曲家罗西尼。罗西尼在听他弹奏的时候,每隔一分钟就脱一次帽,然后又戴上。作曲家感到很奇怪,就问他是不是觉得热。罗西尼说:“不,我只是有一种习惯,不管什么时候,遇见熟人我就把帽子脱下来打招呼。而在你的曲子里,我觉得很多东西是从我的熟人那里来的。所以我不得不连连点头打招呼。”

实际上是怎么回事,罗西尼可是一句也没说,但可以肯定,你什么都清楚了!当然作曲家也是。

一位美国人到餐厅去喝酒,在啤酒杯里发现了苍蝇。美国人微笑着对侍者说:“以后请把啤酒和苍蝇分别放置,由喜欢苍蝇的客人自己把苍蝇放在啤酒里,你觉得怎么样?”

叫人生气的事,却说得令人发笑,显然,用幽默来沟通这件尴尬的事情比发火更有风度和别有趣味!

从以上几例可以看出,幽默是思想、才学和灵感的结晶,它使语言在瞬间闪出耀眼的火花。而这火花在沟通中的作用和能量,决非普通言辞可比。

“幽默”这个词起源于古罗马人的拉丁文,形成于古法文,起初是个医学术语,指人的体液。它作为美学范畴的一种特定含义是16世纪以后的事情。汉语中最早出现“幽默”一词,据考是在《楚辞·九章·怀沙》中,是寂静无声的意思,与现在所说的“幽默”不同。我们现在说的“幽默”一词是英语“humour”的音译,有“会心的微笑”,“谑而不虐”、“非低级趣味的、只可意会的诙谐”等意义。这种解释只是书面上的。现实生活中,幽默的含义极为丰富,各家各派因此众说绘纭,至今仍未形成一个十分确定的含义。但是幽默的特征倒是十分明晰,以下几点就是它的主要特征。

(1)机敏诙谐,有趣味性。

“昨天你骑马骑得怎么样?”

“不太坏,不过我那马太客气了。”

“是呀!当我骑到一道篱笆的时候,它让我先过去了!”

人们一听便知道是马把这位先生摔下来了。而主人却自我解嘲说是“马太客气了”,由此产生了逗人发笑的效果。

一个青年人开车飞驰,一个警察骑着摩托追上去把他拦住了。青年人问:“我的车开得太快了吗?”警察:“不,小伙子。你的车不是开得太快,而是飞得太低了。”

(2)巧用修辞,玩笑中有深度。

1961年,溥仪在中南海毛泽东同志的家里做客。吃饭时,毛泽东对溥仪说:“你是我的顶头上司哟!”接着又夹菜说,“尝尝我们湖南的苦瓜吧。”待溥仪尝过,又问:“怎么样?味道还可以吧?”

毛泽东虽然是说笑话,却内含深意,寓庄于谐。

(3)含蓄,具有极强的穿透力。

幽默讲求寓深远于平淡,藏锋芒于微笑。但特殊情况下它也有尖锐刺痛,有时也有一针见血的穿透力。幽默的这种穿透力,一两句话就能把畸形的、讳莫如深的东西端出来,对一切卑微可笑的东西可谓是当头一棒。但幽默的尖锐刺痛并不是破口大骂,它具有含蓄深刻、一语中的的特点。

曾经有一位老新闻工作者说:“每天看着20多岁的俊男靓女在电视屏幕上预测经济前景,纵论国家大事,我就体会着在大街上遇到卖假药的心情。”

某厂,两位工人正在评价他们的厂长。

“厂长看戏为什么总是坐在前排?”

“可是看电影为什么又坐中间了?”

“来了客人以后,餐桌上为什么总有厂长呀?”

“但是他成天坐在办公室里,车间里看不到他的身影,又怎么说?”

“傻子,这都不知道,这叫相信群众嘛!”

谁都知道这两位工人正在心照不宣地指白道黑,讥讽厂长的领导作风。话尽管不符实,却赢得了成功的讽刺效果。

(4)温和亲切,富有平等意识和人情味。

听了别人说的笑语能发笑,这是正常人起码的幽默感。自己能来点幽默,让别人笑,这人则具有相当的幽默感。拿自己开玩笑——自嘲,这是最高品位的幽默。可见,富有平等意识和人情味是幽默的重要特征之一。

美国第16届总统林肯的长相实在让人没法恭维,他自己也不避讳这一点。一次,道格拉斯与他辩论,指责他是两面派。林肯回答说:“现在,请听众来评评看,我如果还有另一副面孔的话,我会戴着现在的这副面孔吗?”

幽默是人性善良的体现。幽默者不论是指出那些可怜或可鄙的小古怪,还是指出他人的愚笨可笑,或是在取笑别人的同时也取笑自己,其情绪是自尊和自嘲的混合,因而在化解困境、嘲讽丑态中,能体现出真正的人情味。

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重大的社交场合都离不开幽默的谈吐,幽默在人际交往中可以发挥如下作用。

(1)幽默的语言,具有愉悦美感作用,能缓解人的紧张情绪,使人摆脱困境。

幽默大师萧伯纳在街上被一骑自行车的人撞倒了,肇事者吓得不得了,连忙向萧翁道歉,萧翁却对他说:“先生,你比我更不幸,要是你再加点劲,那就成为撞死萧伯纳的好汉而名垂史册啦!”

(2)借机反讽,可以用作半智的有力武器。

德国大诗人歌德有一天在公园里散步。冤家路窄,不巧在一小径上碰上了一位反对他的批评家。批评家摆出一副傲慢无礼的样子说:“我从来不给傻子让路。”机敏的歌德回答说:“而我恰恰相反。”说完闪身让批评家过去。温和地讥讽对方的蠢话,其中蕴含着说话者善良的气度和高超的语言艺术。

(3)除此之外,幽默还具有批评、教益的作用。在适当的场合,幽默的谈吐可以增强交际的生动性,增添亲切感。

清朝的康熙是一个颇有文化素养的皇帝。据说他在一次出游中,因一翰林学士把路旁一尊名曰“翁仲”的石人像,说成“仲翁”,回宫之后,就此写了一首反语打油诗:“翁仲如何读仲翁,想必当年少夫功。从今不得为林翰,贬尔江南做判通。”

此诗妙在将错就错,以讹反讹。翰林学士把“翁仲”读做“仲翁”,他就在诗中故意把“功夫”、“翰林”、“通判”三词统统来个颠倒,用这一连串的反语冷嘲热讽,奚落戏弄,十分辛辣,而且机智俏皮,幽默风趣,读来可笑而又感到有一种含蓄之美。

四、幽默沟通“内功”口诀

沟通力是需要时刻练习的,每日的生活、工作中,分分秒秒都是您实际演练的好机会。

我们都熟悉那个永远是乐呵呵的大肚子弥勒佛,他的哲言是: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世上可笑之人。我们应该学学这位乐观的觉者,在我们遇到不顺心的事或难对付的人时,不妨笑一笑,或来点儿幽默,不要把它看得太严重,不要自寻烦恼,对人生百态,即使是无聊可笑的事,也以从容、宽厚的态度来看待,这便是幽默精神。

今天,能够容忍他人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现在的年轻人在和他人相处时总是抱持着玩玩的心态,特别是在对待亲人和朋友以外的人时,尤为明显。也许正因为大家总是虚应故事,才使得现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淡薄,很难再保持昔日那种良好的互助关系。

有一天晚上,我催太太赶快出门,但她老是拖拖拉拉、动作很慢,我很不耐烦地说:“你快一点好不好?每次动作都那么慢,连乌龟都比你快!”

不料,我太太说:“是啊,你动作比我快,你是乌电啊!”

呵,她嘴巴真是厉害,竟然反“将我一军”!

所以,人要有同情心,不要随便拿“人跟动物”相比。

其实,只要社会大众彼此多一点关心,多一点容忍,我们的生活就能很融洽。但可悲的是,人们总是明知故犯。能够得到他人的容忍是件令人高兴的事,它不但会让你内心踏实,同时还会自然而然地对宽容自己的人产生好感。

剧作家萧伯纳某日接到一位小姑娘寄来的信,信上说:“您是一位我最敬佩的作家。为了表示敬意,我打算用您的名字来命名人家送给我的一条狮子狗,不知您同意否?”

“亲爱的孩子,读了来信颇觉有趣,我赞成你的打算。但重要的是,你必须同狮子狗谈一谈,看它是否同意?”

作为情感的凝聚物,幽默对幼稚和纯真总是不吝啬自己的爱抚,由此折射出幽默家宏大、宽厚、仁爱的品格。

为什么人们会对懂得宽容的人产生好感呢?让我们来看看其中的道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宽容就是Plus Stroke;说得更通俗一点就是透过信赖、信任、赞扬、鼓励等方法,促使双方之间的关系变得更为融洽。其实每个人的潜意识里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宽容,每个人都希望和他人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正因为他人的宽容满足了自己此种需求,所以才会对对方产生好感。

既然我们都明白宽容能带来这么多好处,那么为何我们自己却无法以宽容之心待人?这其中的问题又在哪里?为什么我们在期望别人了解自己的同时,自己却吝于了解别人呢?

下面我们就具体地分析一下这个问题。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为什么无法宽容他人:

②害怕容忍对方会使对方得意忘形。

③虽然口中承认别人比自己优越,但强烈的自尊心作祟不愿服输。

④因为贬低别人可以抬高自己的身价,所以不愿容忍他人的小缺失。

⑤认为妒忌和讥讽他人是人类的本性。

在明白了这五点之后,让我们再来看看应如何端正自己的心态,容忍他人。

①要常想如果你容忍对方,对方也会向你敞开心扉。

②要多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

③即使对方有什么过错,也应去看他其他的优点。

④在宽容他人之际,表情、态度、言语要一致,千万不可让人有言不由衷的感受。

⑤宽容别人应该以实际行动表现出来。

宽容别人是说服的基础,心胸狭小、无法宽容他人的人是难以拥有高超的说服力的。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听到关于乐观和悲观的讨论,那么你自己是个乐观的人,还是个悲观的人呢?如果你的性格具有悲观倾向,我劝你要马上调整,尽量朝着乐观开朗的方向发展。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凡是具有极强沟通力的人大多为性格开朗、积极乐观的人,几乎少有悲观的人成功说服的例子。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人们是不会被一个本来情绪就很低落的人所打动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大家都知道,人们无不希望能追求到一种宁静致远,积极开阔的生活。但如果你面对的是一个悲观自弃、情绪低落的人,相信只会给你带来不快,更谈不上可从他们那里获得什么启示和帮助,当然对于悲观论者的劝说也就听不进去,这就是情绪低落者沟通力不强的原因所在。由此看来,改变自己以前的性格,朝积极乐观的方向发展是势在必行的!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具体着手进行,才能使自己有个积极乐观的性格呢?以下有六项要素:

在漫长的人生路途上,每个人难免都会碰到逆境。但凡正常之人,大都是趋乐避苦的,乐于享受顺利时的安逸、稳定,畏惧逆境的动荡和痛苦。实际上,从长远来看,时常有些小挫小折,可以使人保持清醒,不被暂时的成就所迷惑。如果此时我们把它视为一次学习的机会,在全力以赴之际,你便会爆发出连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的潜力。因此我们要记住一句话:“顺境隐没英才,逆境展示奇才。”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相依相生、相互共存的。正因为曾经有失败,所以才会成功。如果一个人一生都被成功所包围,用不了多久,失败的残酷考验便会如影随形,将之摧毁,使其一蹶不振。所以,早一点碰到挫败的历练,反而会让你及早变得茁壮坚强。千万记住,失败是成功之母,已经站起来的次数总会被别人击倒的次数多一次。

大家可能都曾有过痛苦的经验,重要的是你平常如何看待吃苦。有的人会因为吃苦而对前途失去信心,而有的人却会冷静地看待每一次痛苦,并且经由战胜它而从中得到启示与信念。战胜痛苦而获得的成功,是更加令人欣喜难忘的。

④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冬天再严寒也不会一直持续下去。试想既然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这是自然循环的规律。人生的旅途同样有着一定的周期,每个人都不可能一辈子只走霉运,好运总有一天会降临在你身上的。

很多人常会感到惶惶不安,其实这些不安都是你自己凭空想像的。它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从而降低你的积极性。为此你应该明白,有些你所感受的不安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或者根本就不可能存在,而你只不过是在杞人忧天罢了。

什么事都要往好的地方想,假如你掉到一个池塘,或许口袋里会装进几条鱼呢!在逆境中要看到生活的美,生活的乐趣,除了这些阳光的念头,其他思虑都可放下。

只要能够确确实实遵守以上六个重点,相信用不了多久你就能变得更加积极乐观!

有一次,周恩来总理在北京召开记者招待会。他介绍了我国经济建设情况和对外方针后,谦和地请记者们提出问题。一西方记者站起来说:“请问总理先生,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面对西方记者的提问,周总理当然听出了其弦外之音。但他从容自若,面无一丝愠色,而用幽默而又语调轻松地答道:“这个问题嘛,有十八元八角八分。”说到这里,总理故意停了下来,环视大家。场内鸦雀无声,记者们为之愕然,面面相觑。稍许,周总理才解释道:“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十元、五元、二元、一元、五角、二角、一角、五分、二分、一分的十种主辅货币,合计为十八元八角八分。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金融机构,有全国人民作后盾,信誉卓著,实力雄厚。它所发行的货币是世界上最有信誉的一种,在国际上享有盛誉。”总理话音未落,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从心理学上讲,只有内心充满自信,才能在言行上表现出轻松的姿态。幽默的语言风格恰恰就是这种内心自信,外表轻松的情绪表露。

周恩来总理的回答充满了自信,而且还成功地综合运用了有声语言,体态语言,以幽默的语言形式、深刻的思想内涵巧妙回答了外国记者的提问,其多种表达方式的娴熟运用令人折服。

还是周总理,向我们展示他那令人钦敬的自信;

一次,周总理刚批阅完文件,顺手把笔放在桌上,就接受一位美国记者的采访。美国记者看见桌子上放的是一支美国生产的“派克”钢笔,便不怀好意地问:“请问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生产的钢笔呢?”周总理听完,笑了笑,朗声答道:“提起这只笔,那可说来话长了。这不是一只普通的笔,是一位朝鲜朋友抗美的战利品,作为礼物送给我的。我无功不受禄,就想谢绝,哪知那位朋友说,留下做个纪念吗!我觉得有意义,便收下了这只贵国生产的钢笔。”那记者听完后,窘得面红耳赤,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沟通的环境是错综复杂的,交际对象是多种多样的,交际内容是千变万化的。想要在大大小小的交际场合中应对自如,还真是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沟通智慧。

首先,要对沟通中的信息有敏锐的感知能力,决不能“慢半拍”。

一个“楞头青”看见一个女同志在哄一个小男孩,又温柔又亲昵,他脱口而出:“您的孩子真可爱!”那女同志立刻面带愠色,那不是她的孩子,人家还没结婚呢。幸亏“楞头青”的同伴很会说话:“真对不起,他不知道……不过您不必生气,这也说明以后您一定是一位出色的妈妈,要不他怎么会误会呢?”一席话竟说得女同志转怒为喜。

这个事例中说的是对他人“情绪”的感知。转化情绪的机会是转瞬即逝的,不及时处理会造成更大的尴尬。所以,对沟通的信息的感知要敏锐、迅速,这样,才能抓住消除危机的契机。

其次,要能找到沟通的切入点,破除最关键的沟通障碍。

有一次,一个外国旅游团刚一到达目的地,便遇上了滂沱大雨,客人们感到十分扫兴。我国接待人员立即满面春风地向客人问好,说:“中国有句古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你们看,连老天也来为各位‘洗尘’!”听了这话,客人们不快的心情立刻烟消云散了。

看,接待人员随机应变,妙用“洗尘”,真是耐人寻味。他并没有转移大家的注意力。您既然关注雨,那咱们就从这个点谈起。不过,要以完全不同的心态、角度去阐述遭遇大雨这件事情的意义。经他一说,非但是扫兴,反而是助兴。这个切入点找得颇有智慧,既体现出言者心思的敏捷,又展示了他对文化、心理诸因素的驾驭能力。

第三,要有举重若轻的精神,有技巧的应对。

在美国历届总统中,里根被公认为是最富有幽默感的总统。他曾说过:“在生活中,幽默促进人体健康;在政治上,幽默有利于自己形象的得分。”

里根在他就任总统后第一次访问加拿大期间,举行反美示威的人群不时打断这位总统的演讲,陪同他的加拿大总理皮埃尔·特鲁多双眉紧蹙,很难为情。而里根却面带笑容对他说:“这种事情在美国时有发生。我想这些人一定是特意从美国来到贵国的,他们想使我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紧皱双眉的特鲁多听了这话,顿时眉开眼笑了。

对沟通中要练的“智”进行条分缕析,实在是一件愈说愈不像、挂一漏万的事。因为,这是一种由综合素质、能力形成的智慧,很难进行物理式分解。所以,要想达到幽默沟通内功的高境界,除了敏锐的感知、准确的切入这两个现场反应的基本原则之外,您的努力方向广而又广,也许会涉及天文、地理、人心、历史,千万别叫苦!

幽默的沟通之所以不同于一般的沟通,很大程度上体现在语言的技巧性。它来自于思维的奇巧,借助于特定的语汇、语气、表情甚至姿态。语言功夫的练夫可从两个方面着手:

第一是要出乎意料之外、在乎情理之中。也就是联想的跨度大,但又巧妙、合理。

据说,钢琴家波奇一次在美国密西根州的福林特城演奏,发现全场有一半座位空着,他很失望。演出完毕,他还是大步走到台前,向听众表示谢意,并对听众说:

“朋友们,我发现福林特这个城市的人都很有钱,我看到你们每个人都买了两三个座位的票。”

于是,这半屋子听众放声大笑,使劲鼓掌。

波奇的设想令人惊奇,他的结论令人会意。他用极其幽默的话语,使自己摆脱了困境,赢得了听众的尊重。

又如美国著名小说家马克·吐温的机智幽默是久负盛名的。有一次他到一个小城市去,临行前别人告诉他,那里的蚊子很厉害。到了那里以后,当他正在旅馆登记房间时,有一只蚊子在他面前来回盘旋,店主正在尴尬之时,马克·吐温却满不在乎地说:“你们这里的蚊子比传说的还要聪明得多,它竟会预先看好我的房间号码,以便夜晚光顾。”大家听了不禁哈哈大笑。于是全体职员出动,想方设法不让这位作家被那预先看好房间号码的蚊子叮咬。

马克·吐温的幽默,首先就在于出乎人们意料之外,谁也想不到他会说这蚊子是来预先看好房间号码;但再一想那蚊子在旅客登记簿上盘旋不去的神态,又觉得这一比喻实在是又合乎情理、又妙不可言,因而会使人们忍不住大笑起来。显然,我们在前面所说的幽默的各种作用,都收到了效果。人们感到这位大作家温厚可亲、有强烈的感染力,懂得了他婉转的批评,所以立刻高高兴兴地来加以改正。

你看动物之间也有这种灵性!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看电影看出男生喜欢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