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cs75plus第二代可以插SD卡放音乐吗?

1月9日,长安汽车正式发布了2021年的成绩销量单。在去年,长安汽车年度销量突破了230万辆,其中CS75系列依然是最大的销量来源,累计斩获销量超过28万辆。而就在近日,长安汽车品牌宣布旗下新款长安CS57 Plus第二代正式上市,新车共推出了6款配置车型,主要有分为1.5T和2.0T两种动力车型,那么这次升级的第二代全系长安CS75PLUS有哪些配置变化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首先从外观上,新款长安CS75PLUS在造型设计上采用了长安家族化“御岳生命动感”设计语言,相比之前的旧款车型更加的具有时尚运动感,并且这次提供了两种不同的进气格栅可以供消费者选择,V型格栅和点阵式格栅都是非常具有不错视觉体验,两侧LED前大灯采用了远近光一体冰晶式贯穿设计,极具科技动力感。前脸左右包围的战机尾翼设计配合御岳动感格栅,进一步增强力量感,使整车造型呈现出进击向前的动感威势。

车身侧面虽然线条不如前脸设计那样具有丰富的造型设计,根据车型不同,也将配备不同尺寸的轮圈,无论是提供的18英寸还是19英寸轮圈配合双色冰裂轮毂也是能感受出一些动力感。车身尾部,保留了旧款车型的设计风格,但全系的LED贯穿式尾灯还是采用当下流行的设计,也能有不错的时尚感受,下方的后导流板配合长安CS75PLUS 2.0T独特的四出排气,进一步提升了新车的运动感,整车外观设计非常前卫,极具个性风范和未来主义风格。

新车内饰方面,12.3英寸的液晶仪表和12.3英寸的触控仪表组合上左侧触控屏,可实现三联屏显示操作,优化了整体造型,,屏幕采用以驾驶员和中心的8.1度弧度设计,更配合驾驶者视觉方向,带来更好的驾驶关怀。此外新车还更换了全系的多功能三幅式皮质方向盘,可支持上下和前后调节,科技感还是比较强的,以高档材料采用人体工学设计的赛车驾驶座椅。

新车的亮点就在于动力方面,对比上一代车型,新款车型动力层面有了不错的升级,采用涡轮增压进气形式,1.5T型新车搭载的是最大功率为138kW的蓝鲸1.5T发动机,最大马力为188Ps,最大扭矩为300N·m,而2.0T车型搭载的则最大功率166kW的蓝鲸2.0T高压直喷发动机。最大马力可达233Ps,最大扭矩390N·m。变速箱由上一代6AT变速箱升级为爱信8AT变速箱,让新车动力输出更加平顺,响应快,加速更快。

智能配置方面,具有APA5.9遥控代客泊车系统、IACC全速段智能巡航系统集成单车道智能辅助驾驶、交通拥堵辅助、智能过弯减速、智能限速辅助、车道保持辅助、智能远近光切换系统、货车智能避让功能、360度高清全景影像系统。中控屏安装梧桐车联TINNOVE智能系统,整合“腾讯车联TAI”的核心能力,可随时通过多场景语言实现车内操控,in Call车辆监控系统,可通过手机实时掌握车辆数据和健康报告等信息,更超前搭载了远程控制和一键导航功能。

在安全方面,新车具有高强度、轻量化的车身并配有ESP车身电子稳定控制系统和AEB智能紧急制动辅助系统,能够有效 预防车辆制动抱死、甩尾、侧翻等失稳问题,保障车内驾乘人员的安全。

可以看出,新款长安CS75PLUS第二代的推出,无论是外观还是动力都有不错的升级变化,都大大提升了该车的市场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想这款车型会有不错的销量表现,也肯定会受到不少消费者认可。

}

  【太平洋汽车网】的USB接口,位于中控台下部。将带有字母AUX的盖子打开后,即可看到一个标配的车载USB接口。车载USB口可以播放视频和音频文件,也可以通过数据线连接手机给手机充电。

  长安2700mm,带来寻常的空间尺度,大尺寸肩部空间、肘部空间及臀部空间,带来舒适的乘坐感受。可放倒式后排座椅、超大后备箱及全车28处人性化储藏空间,巧妙设计尽显便捷实用,满足不同的用车需求。内饰方面多层立体式双炮筒仪表盘,搭配3.5寸TFT彩色显示屏,时尚色彩及灯光运用,各种行车信息一目了然,高科技内涵下更显不俗魅力。

  安全方面采用HEEAB高刚度钢吸能构架式车身,实现在高速碰撞中乘员生存空间的完整性。高强度钢用材重量占比高达40%;前、后门防撞杆采用大于1200MPa的超高强度材料,确保任何状况下都安心无虞。座椅采用防鞭打设计,有效降低在车辆碰撞中乘员与座椅相对加速度,最大化避免对人体脊椎的损伤,安全性达到国内先进水准。(图/文/摄:太平洋汽车网 陈杰2)

}

易车原创 第二代CS75PLUS上市之后,我收到了不少网友的留言。一位网友私信我说,家里有一台小车,需要全家出行时,空间很局促。因此,他想买一台适合全家出行的大空间SUV,选来选去,还是对第二代CS75PLUS来电,想让我帮他看看这台车的空间够不够用。

我们从网友的需求出发,为第二代CS75PLUS安排了三个小项目,国标空间测试、乘坐空间体验以及车内储物空间体验。这台车表现如何,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车辆尺寸数据出自易车实测

先看尺寸和轴距,和同价位热门车型相比,第二代CS75PLUS的车身尺寸和轴距都处于主流水平。

一、行李厢装载能力测试

首先我们先体验行李厢的装载能力,将利用《GBT-乘用车行李舱标准容积的测量方法》对第二代CS75PLUS的行李厢空间进行测试。不熟悉这个测量方法的朋友们,可以看看下面这期节目。

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来看,第二代CS75PLUS的行李厢容积为620-1450L,显然,1450L是后排座椅放倒后的容积。考虑到我们用车时需要后排放倒的情况很少,再结合这位网友的需求,我们本次重点测试常规状态下行李厢620L的容积达成率。

我们为测试准备了1L、8L两种体积的泡沫块以及80L的纸箱。因为第二代CS75PLUS的后排座椅支持靠背角度调节,所以我们将靠背调至兼顾后排乘坐舒适性以及行李厢空间利用率的状态。


在保证不遮挡驾驶员后方视野的情况下,我们测出第二代CS75PLUS的行李厢容积为506L达成率为81%。实际使用1L泡沫块26个、8L泡沫块20个、80L纸箱4个。

问题来了,为什么测试结果和官方公布的620L不一样呢?

第一个原因是由于车辆设计缘故,行李厢有许多不规整的空间无法被泡沫块填满。

第二个原因,我们在铺满泡沫块时,行李厢盖板下方还有一部分不规则的空间,这些空间是可利用的。

一般来说,官方公布的容积数据绝大部分是车辆的建模数据,根据我们的经验,在实际的测试中,行李厢容积能够达到该数据的80%以上就很优秀了。

文章开头我们说到,网友的需求是全家出行。因此,我们将后排座椅靠背角度调至最大,并尽可能多地放入一些生活用品。

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二代CS75PLUS能够轻松装下4个箱子以及一些杂物,这样的表现对于全家出行来说已经足够了。

第二代CS75PLUS的后排座椅可以全部放倒,放倒之后,地板平整,装载大件物品更加方便。自驾出行时铺上垫子便是一张床。

后排座椅支持比例放倒,不需要全部放倒时,另一边的座椅还可以兼顾坐人。

从本次测试来看,在兼顾舒适性以及装载能力的情况下,第二代CS75PLUS的行李厢容积达成率能够达到81%,依然能够超过以及,这个成绩还是非常优秀的。接下来我们上车体验一下这款车的舒适性以及乘坐空间。

二、舒适性+乘坐空间体验

毫无疑问,座椅对乘坐舒适性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不论是造型设计还是配置高低,都能够影响到乘员的舒适性。

第二代CS75PLUS的前排座椅采用一体式设计,填充物柔软,座椅侧面对乘员肩部有良好的支撑,搭配座椅电动调节以及座椅记忆功能,既舒适也方便。

前排座椅还配有座椅加热的功能,这个功能在冬季是非常实用的。比较遗憾的是,全系没有座椅通风的功能,也不提供选装,希望厂家在后续能够进行改进。

今天我们拍摄的车辆选装了冰晶蓝/白色内饰,在拍摄过程中我们,座椅的白色区域已经出现了污渍,大家在选装这个颜色的内饰时,不妨多考虑一下。

体验者进入车内,将前排座椅调至最低,靠背调至合适,头部空间剩余两拳。

后排座椅的坐垫长度较长,对大腿有足够的支撑,搭配座椅靠背调节,即使乘客是大高个,坐着也比较舒适。后排座椅配有中央头枕以及中央扶手,整体舒适性不输前排。

保持前排座椅位置不变,体验者坐进后排,头部空间剩余一拳三指,腿部空间剩余两拳多。

总体来看,不论是乘坐空间还是座椅舒适性,第二代CS75PLUS的表现都挺不错,座椅的配置也足够丰富。最后,我们针对车内的储物空间进行了探究,一起来看看吧。

首先是前排的储物空间,中控台下方提供了一个带无线充电功能的储物格。杯架配有限位器,能保证放置的水杯不会左摇右晃而产生异响。

由于第二代CS75PLUS采用电子挡把设计,下方还有一个比较大的储物格,储物格配有防滑垫,方便车主放置一些常用的物品。

扶手箱采用对开设计,有足够的深度,并且内部还有一个空调出风口,可对扶手箱内进行制冷或加热。

手套箱的进深比较可观,只是开口不算大,如果有绒布衬里,就更显档次了。车门板上也有一些常规的储物空间。

后排的储物空间主要是后排中央扶手上的水杯架、前排座椅靠背上的文件袋、车门板上的储物格,这些储物空间都很常规。

总体来看,虽然第二代CS75PLUS的储物空间设计中规中矩,但胜在随处可见,并且触手可及。这其中也不乏一些人性化的设计,比如挡把下方的储物格、扶手箱内部的空调出风口等等。

通过本次对第二代CS75PLUS测试+体验,我们能够看出,第二代CS75PLUS在空间方面的表现非常出色。无论是行李厢的装载能力、车内的乘坐舒适性,及储物空间表现,都足以满足这位网友一家出行的需求。如果你追求储物空间以及乘坐舒适性,第二代CS75PLUS对于你来说一定是个不错的选择。

如果你纠结于买哪个配置,大家可以看看下面的内容。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长安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