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偏音的位置?

如题,本文旨在通过笔者自身的经验之谈,帮助受到耳机偏音或耳朵偏音问题困扰的朋友形成对偏音问题相对清晰的认识,也是抛砖引玉,接受大佬们指点。

一.判断偏音根源(耳朵or耳机)

一般而言,接触hifi的朋友都遇到过耳机偏音问题。(若是从未有过偏音的体验,原因或许有两条 1.未接触过相对多的器材,2.听音能力还有待提高。)

有经验的朋友能够在熟悉的歌曲中听得出左右声道的音量差别,但是我的建议是无论老烧还是初烧都应该对自己左右耳建立起较为准确的认识。

以我的例子而言,我在一段时间内一直困扰于我买的大多数耳机都出现了相同的偏音问题,我明显感到左声道音量大于右声道,在听古典录音时左边弦乐组尤其抢眼,以至于我总怀疑指挥和首席小提琴的协调性。并且因为这个原因,低价出了很多我误认为偏音的耳机(实际上它们是正常的)。

各位要注意,任何一个人都会存在耳道偏音,并且左右耳偏音不是全频段的统一偏音,在文章的后面会解释原因,在这里先分享三种比较简单的左右耳听力判断方式。

1.在网络上寻找扫频音频,一个28岁的成年人一般能够听到22hz到17khz的声音。使用耳机测试单边耳朵的灵敏度。

2.塞住单边耳朵,用左右耳分别聆听相同声音片段。分辨音量大小。(最好记录下不同频段的左右耳敏感程度)

具体操作建议:使用移动端设备的钢琴app,弹奏不同音域的单音,这样的好处是能够分辨出左右耳对不同频段声音的敏感度,同时不只要注意音量,更要注意音色(高频段缺失会让音色变暗,足够的高频会让音色明亮)如果是用pc设备的话,请使用百度各显神通吧。

目前我只使用过一款应用,那就是三星手机自带的adapt sound,不是广告哈,希望有大佬能够分享更靠谱的选择。

首先,还是要提醒各位注意用耳卫生,注意清理耵聍(耳屎),耵聍调音不是说说而已,确实是导致耳机乃至耳塞偏音的重要原因。

再有便是老生常谈的耳道问题了,所以说耳塞市场真的是玄学,千人千耳在耳塞中是会被无限放大的,再次以我个人为例,我佩戴入耳式耳机时,会发现左右耳塞的插入角度与深度是不对称的,无论是直插绕耳还是深插浅插,总是感觉右耳插入不稳定。这点便是关键因素了,我个人推测我的右耳道比左耳道狭小一点,并且可能存在弯度更大的耳道形态。

从声传播的原理来看,耳道的情况一部分决定了对不同频率声音的灵敏度,声音的传播过程中会在介质中不断折射,在狭小的耳道中会产生更多的折射,而高频段衰减会比低频段衰减更大,以我为例,我的右耳在2Khz以上的灵敏度比左耳低了2db左右。

至于从鼓膜传导乃至大脑神经所导致偏音的原理,我就一窍不通了。因此本文对于耳朵偏音的讨论可能更多地偏向于耳道差异。

三.耳朵偏音解决对策讨论

像我是耳道偏音比较严重的了。如果有大佬有好的方法还请不吝赐教。

可能有人会说别玩耳机了,改听箱子吧,遗憾地是,箱子也不能够解决耳道的偏差问题,只能说,调整听音位与左右喇叭的相对距离还是比较容易的,我听力左偏的话,屁股往沙发右边挪一挪就好了。

以下是我较为简单的解决方案:

1.使用PC或者手机或者智能化播放器的,可以从音源方面调整,调整左右声道平衡是最简单粗暴的方法。

2.如果您的前级带有左右声道平衡功能,也可以粗略的使用。

3.而使用EQ调节单侧声道特定偏音频率则是高阶方法。

活用EQ软件,调整单边EQ。这里使用JRiver播放器作为例子

个人的问题在于右耳高频不敏感,则对右声道高频增益

对于耳道引起的偏音,入耳式耳机倒是有从根本上解决的可能:

1.使用深入耳式耳机,比如音特美公司的产品er4系列,所以说音特美早就知道利用深入耳来规避耳道对频率响应的影响了。小四的美誉其实相当程度上来源于深入耳的解析力优势带来的听觉“新鲜感”。

2.定制私模耳机,(可能私模最大的优势是解决佩戴问题)

3.可以在入耳式耳机出音口下点功夫,比如单侧增添导管滤网,耳机套滤网。类似于K3003这样的高端产品可能会配备调节频响的滤网,耳机套中像c套会自带金属滤网。有条件的朋友可以根据听感自行配置。

若已经排除了耳朵偏音,那么只要再排除前端问题(大多时候是因为耳放),就能够确定是耳机偏音了。

我国的行业标准是左右声道偏差不超过3db便合格,因此不论是人耳还是耳机,频率响应都是不存在左右完全一致的,不过要是人耳与耳机叠加的偏差超过了3db的界限,普通人也基本能够感知到声音的不平衡性。

大耳机偏音往往可能是设计问题,特别是在蓝牙耳机中出现的频率多一些,若是可换线的耳机则可以通过更换线材来排查线材问题。

耳机偏音在耳塞中出现的频率要比大耳机多,原因也相对更多,我们首先要排除耳塞滤网堵塞的问题,其次检查耳机线材是否破损,若是可换线耳机则可以换线排除。如果还没有找到原因,则可能是单元内部的问题了。多单元、圈铁耳机因为多个单元的缘故损坏可能性也更高一些。

五.耳机偏音解决对策讨论

2.从前端入手,详情见前文

}

流传于广东潮汕及福建漳州一带的一种古老的记谱法,多用于潮州弦诗、潮剧及白字戏的乐谱。以二、三、四、五、六表示音阶各音级的音高,即sol、la、do、re、mi。其高八度的sol、la 以七、八记之。二四谱基于五声音阶,当其以七声出现时,“二变”之音(降si、fa)则是将原三、六(la、mi)两音提高一个二度(游移的二度)而获得。

现将二四谱、工尺谱与普通唱名、音名关系列于下表:二四谱前面通常注有“轻六”(即轻三六)、“重六”(即重三六)、“活五”(即活三五)及“轻三重六”等标记,这都是根据二四谱的某一字,通过“轻”、“重”或“活”等变化演奏手法而得称,与中国其他民间音乐的“借字”、“变凡”等手法有某些类似之处。“重三六”与秦腔的“苦音”、广东音乐的“乙凡”也有类似之处。但潮州音乐的重三与重六两个偏音的游移性更大些,常因旋法的不同,三、六两音重奏时而较为靠近降si或fa,时而较为靠近si或升fa。如在筝上演奏“轻三六”时,三六两音按传统五声演奏成la、mi;当演奏“重三六”时,把按“三、六”两音的左手加强力度,使琴弦加大张力而为降si、fa两个游移偏音;奏“活五”时,即在重六基础上,其“五”音上下快速揉动而成为“↑re”的“活”奏,其音极不稳定;“轻三重六”则三、六奏为la、fa。在二、三、四、五、六这五个音中,三、六、五因各种情况而变化,余下只有二、四(sol、do)两音不变,这种记谱法之所以简称为“二四谱”,实与此有关。此外潮州的丝弦乐主奏乐器“二弦”也以sol、do四度定弦,二四两个空弦也常起骨干音作用。现将“二”字sol为主音的4种调式音阶列如下表:

二四谱在潮州音乐中使用年代较为久远。自明清以来,正字、西秦、昆腔、外江等剧种音乐传入潮州,工尺谱也随着传入。因而在二四谱上的三、六两音重奏时,也常有时插上“乙”和“凡”两个偏音。

“二四谱”我国一种古老的弦索谱。(请参阅拙撰《亦谈二四普》,载《民族民间音乐研究》总第12 期和《古筝散论》——“中国首届古筝学术交流会”交流的论文)它自产生到现在,已有两千年的历史了。

在历史上,二四谱曾经是“筝”这宗弹按乐器的最早专用谱。唐代以后,二四谱在岭南的潮州(现在的广东省汕头市所辖各县)一带,得到了发扬光大,成为潮州音乐和潮州戏曲的通用谱。这种谱式一直在潮州完好地保存下来,到了本世纪四、五十年代,其主导地位才被简谱、五线谱所取代。不过,它的余绪今天仍保留在潮州音乐、戏曲和潮筝艺术之中。对于这份珍贵的民族音乐遗产,认识它、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腰三腰四位置示意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