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说是不是颠覆新奇大胆才是真的的优秀作品?

“科幻小说”是一个新兴独立的小说文类。“科学”与“幻想”是构成科幻小说特色的美学要素,而且两者应是统一整体。但是人们却一直争论科幻小说姓“科”还是姓“文”的问题。“姓科说”认为,科幻小说主要是艺术地表达一种“科学”的幻想,“科学”是科幻小说的灵魂,“小说”不过是手段或者外壳。“姓文说”则认为,科幻小说既然是文艺,中心任务当然是塑造人物、反映社会、宣扬哲学,“科学”不过是一种表达方式而已。这场争论实质上是两种创作价值观念的较量,也是文学批评一元论的表现。
深受中国文化熏陶的知识分子具有忧患意识。直面现实的入世态度,要求知识分子懂得务实,要“兼及天下”,不作无谓的幻想。所以,国人头脑中的“幻想”并不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字眼,它的延伸义就是痴心妄想、不切实际。人们即使看到科学幻想小说中的“幻想”二字,也会与不着边际的“空想”联系起来,自觉或不自觉地产生一种抵制情绪。这种“务实”意识体现在作品里,就是联系“当下”的“教化”文学。科幻小说中的“想象”是应该有限制的,要“科学”地想象。而科幻小说中的“科学”,虽然有学理依据,但它是科学的艺术化想象,它体现的是一种精神,一种面对未来世界的探索勇气和对现实的人文关怀。
深受中国文化熏陶的知识分子有历史承担意识。历史意识投射在文学上是一种“回望”历史的审美心理。而科幻小说,是取一种相反的姿态,它面向未来的目标,是要将我们长期形成的紧贴现实的目光从地面飞升起来,它要扭转我们回望历史的“恋旧”心态,超越时空,树立一种大宇宙观、未来观。由于它与中国传统文化心理不那么合拍,所以具有一种冲击和批判的文化效力,这似洪水冲向土墙茅屋,轰然倒塌。承担意识投射在文学上是一种“科学普及”责任。20世纪处于边缘化的科幻小说没有忘记自己“应该”承担这一使命。科幻被当成了“普及科学知识”的活教具,科幻创作的功利目的掩盖了小说的美学要求。科幻文学最具吸引力的部分是基于科学背景上的、面对未来的辽阔想象,如果这种想象被束缚在了“功利主义”的脚手架上,飞扬在作品中的探索精神与人文精神就会极度萎缩。缺乏文学魅力的科幻,失去了读者的兴趣,自然难以为继。
“科普”的要求被用来规范科幻小说,对于那些幻想色彩浓的作品,就指责它不科学,说它是“灵魂出窍的文学”。科幻小说不是“科学知识”的形象化演绎,它是一种虚构的文学,渗透着作家对社会、人生及未来的种种思考,处处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它不仅具有一般小说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而且还具有科学的启迪性。许多评论家热衷于给科幻作品挑“知识”细节上的毛病。中国科幻小说长期坚持科普化创作,使得文学界自然而然用科普文章的标准来评判科幻作品,其后果必然是科幻小说的幻想力被抹杀。
科幻小说寻求创新的做法招致如此“下场”,原因就是这样。科学家甚至科普界敌视它,指责它是“伪科学”,认为科幻小说的性质、特点和作用会产生误导;正统文学家也轻视它、排斥它,认为它严肃不足、荒诞有余,对科幻小说的批评升级到政治干预,导致科幻小说一度陷入沉寂。
(摘编自《中国科幻小说的文学价值与审美批评》)
科幻小说描绘幻想世界。一般的小说在进行情节描绘的时候,存在一种天然的便利性,作者不用浪费笔墨在整个世界的构想上,细节的描绘和推陈出新就成了这些小说的长处。而每一部科幻小说都是在创造一个新世界,每个细节都牵涉新世界的结构,要为人物的行动设计好相应情境,必须不断插入结构因素的解释。作家将笔墨只集中在这些大的框架上,作品细节的描绘和出新不够,整体的文风就不免显得疏阔。
但科幻小说关注探索与发现,在某种程度上,这对细致的形式也产生排斥,从客观上导致了科幻小说文学性的“欠缺”。探索的乐趣在于惊奇,要达到惊奇,必须在情节设计上出乎意料。遥远星系、微观世界、新奇未来、不断穿越……在这些或恢宏或奇诡的题材的映衬下,科幻小说对形式的探索并不用力,因为形式探索无法与新奇世界的探索形成同等的阅读快感。
科幻小说的特性导致了它的努力方向不会是传统的文学性,但其本身自有其文学魅力。文学理论家卡勒提出,文学性其实就像杂草。没有任何一种草天生就是杂草,杂草是根据人们的目的来划分的。如果缺乏变革意识,那么我们就陷入将文学性纯粹化、永恒化的误区,而这种态度忽视了文学性形成的机制。
一种文学范式稳定之后,各种文学规则才得以确立。但当新的文学样式崛起,挑战既有文学范式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原有的文学性不足以涵盖新的文学样式,这时文学性本身也要改造。在科幻作品面前,假如不顾时代的要求,把文学性固化,那么科幻小说会沿着自己的方向掘进,而将基于文学史树立起来的文学性抛在脑后。
(摘编自王峰《科幻小说何须在意“文学性”?》)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无论认为科幻小说的美学特色是“科学”还是“幻想”,都是偏执性的认识,是文学批评一元论的典型表现。
B.科幻小说冲击受中国文化熏陶的知识分子“回望”历史的审美心理,是因为科幻小说面向未来,超越时空。
C.科幻小说是一个新兴独立的小说文类,科学家的敌视与正统文学家的排斥,曾导致科幻小说陷入沉寂。
D.“文学性”的内涵不是永恒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新的文学样式的产生,它的内涵也会得到改造。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直面现实的入世态度,令正统知识分子对科学幻想小说中的“幻想”从内心深处排斥,主张用“科学”对其限制。
B.消除科幻小说的“幻想”美学要素,将“科学知识”作形象化演绎,这样的做法符合科幻小说科普化创作的标准。
C.科幻小说需创造出一个全新世界,这个新世界要以现实世界为参照,不断插入细节,否则会造成文风疏阔。
D.或恢宏或奇诡的题材,令科幻小说的阅读过程充满了对新奇世界的探索与发现,也让读者产生惊奇性快感。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大部头的科幻小说《火星三部曲》,不仅搭建了全新的世界结构,而且将人物情感各个方面描述得细致入微。
B.读者往往会觉得科幻小说过于粗陋,即便是《三体》,在人物设置和情感描写上也显得新异有余,细致不足。
C.鲁迅曾发表《辩言》,对“科学小说”持欣赏态度,希望通过这种文学载体生动地将西方先进科学文化传播进来。
D.在中国国内,近十年来,那些抱有纯文学“贵族”意识的评论家们,对科幻所持的态度则是令人难以忍受的缄默。
4.材料一和材料二在论证方法上有哪些共同点?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说明。(4分)
5.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有何不同?为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1.C(导致科幻小说陷入沉寂的核心原因是对科幻小说的批评升级到政治干预)
2.C(“以现实世界为参照”是一般小说,与“科幻小说都是在创造一个新世界”)   
4.(1)对比论证:材料一将知识分子“回望”历史和科幻小说着眼未来进行对比;材料二将一般的小说的创作基于现实世界和科幻小说的创作依托想象世界进行对比。(2分)(2)比喻论证:材料一将科幻小说冲击和批判的文化效力比喻成洪水冲向土墙茅屋;材料二将文学性比喻成杂草。(2分)
5. 问题一:材料一观点,科幻小说的“科学”与“幻想”是统一整体,“姓科说”失之偏颇;材料二观点,科幻小说具有独特的新文学性(文学魅力)。问题二:两则材料立论的目的与角度不同。材料一的目的与角度是批驳错误观点,材料二的目的与角度是为科幻小说的文学性辩解。(每点3分)

珠峰身高是怎么测出来的? 万千期待中,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于5月27日上午11时正式登顶珠穆朗玛峰,珠峰的身高即将迎来历史性更新。 珠穆朗玛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中段,矗立在中

材料一 人工智能阿法狗出自谷歌旗下深度思维(DeepMind)公司。最早在2016 年1月,《自然》杂志以封面位置报道该程序在和所有其他围棋程序的对抗中获得了99.8%的胜率,并且以5 比

工匠精神自古就是中国气质 张柏春 如今,大家一提工匠精神,一般都先想起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殊不知,自古以来,工匠精神就是中国气质之一。工匠在古代的社会地位不算高,但

老巷空屋 韩海林 光阴真是弹指间,自己已是将近半百的人了。青丝添进了白发,不觉已不再年轻。童年的小巷已成了老巷,那个曾三世同堂的老屋亦成了萧寂无人的一座空院落。老巷空

材料一: 知识付费目前主要指知识的接收者为所阅览的知识付出资金的现象,即知识拥有者将知识进行筛选和系统整理之后,通过平台向受众传播,而知识接收者则通过支付资金获得知

诗人的孤寂 朱光潜 心灵有时可互相渗透,有时也不可互相渗透。在可互相渗透时,就可以默然相喻;在不可渗透时,隔着一层肉就如隔着一层壁。惠子问庄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

}

1868年航运界传言南海中有海怪出没,频频袭击过往船只,各国政府被迫派遣军舰维护航道安全,同时调查海怪真伪。不料调查舰被不明怪物撞沉,只有阿龙纳斯教授、助手康塞尔及鱼叉手尼德·兰被“鹦鹉螺号”核潜艇救起。该潜艇由尼莫船长指挥,对运载军火的船舰均予击沉。尼莫敬重阿龙纳斯的成就,将其视为上宾。潜艇要返回瓦康尼亚基地,补给船上物资,中途到深海探索海底世界。教授为其科技动力来自海底貂殖的技术惊叹不已,但尼德·兰一心想逃跑,却在荒岛中被食人族逐出。他又查出基地位置,用瓶子装信向外通告。当潜艇到达瓦康尼亚岛时,军舰已包围该基地。尼莫破坏了基地,并引起核爆炸,自己亦中弹命危,临死前将“鹦鹉螺号”驶入海底坟场,被大西洋旋涡所吞没。

影片故事情节新颖,场景丰富,由于有很多场景是在海底拍摄,所以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儒勒·凡尔纳(Jules Verne,)被誉为“科幻和探险小说之父”,他一生专门从事科幻小说创作,作品有六七十部之多。他作品中的幻想都以科学为依据,许多在当时被认为是不可思议的科学预见,如今都已经实现或即将实现。更重要的是他作品中的幻想大胆新奇,并以其逼真、生动、美丽如画令人读来趣味盎然。他的作品情节惊险曲折、人物栩栩如生、结局出人意料。所有这些使他的作品具有永恒的魅力。

《海底两万里》写于1870年,是凡尔纳着名的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部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第三部是《神秘岛》)。这部作品叙述法国博物学家阿龙纳斯教授在海洋深处旅行的故事。故事发生在一八六六年,当时海上发现了一只被断定为独角鲸的大怪物,他接受邀请参加追捕,在追捕过程中不幸落水,泅到怪物的脊背上。其实这怪物并非什么独角鲸,而是一艘构造奇妙的潜水艇。潜艇是船长尼莫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坚固,利用海洋发电。尼莫船长邀请阿龙纳斯作海底旅行。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进入大西洋,看到许多罕见的海生动植物和水中的奇异景象,又经历了搁浅、土着人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许多险情。最后,当潜艇到达挪威海岸时,阿龙纳斯不辞而别,把他所知道的海底秘密公布于世。

书中的主人公尼莫船长是一个带有浪漫、神秘色彩,非常吸引人的人物。尼莫根据自己的设计建造了潜水艇,潜航在海底进行大规模的科学研究,但这好像又不是他这种孤独生活的惟一目的。他躲避开他的敌人和迫害者,在海底探寻自由,又对自己孤独的生活深深感到悲痛。这个神秘人物的谜底到了三部曲的第三部才被揭开。

这部作品集中了凡尔纳科幻小说的所有特点。曲折紧张、扑朔迷离的故事情节,瞬息万变的人物命运,丰富详尽的科学知识和细节逼真的美妙幻想融于一炉。作者独具匠心,巧妙布局,在漫长的旅行中,时而将读者推入险象环生的险恶环境,时而又带进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妙境界;波澜壮阔的场面描绘和细致入微的细节刻画交替出现。读来引人入胜,欲罢不能。

起先,它以连载的形式,从1869年3月20日到1870年6月20日在埃泽尔创办的《教育和娱乐》杂志上与读者见面。《海底两万里》的上篇于1869年11月28日出版,下篇在1870年6月13日出版,初版卖了五万册,可以说《海底两万里》从一开始就得到了读者的欢迎。

}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9月1日,《人民日报》载文介绍湖南纪检监察机关守护洞庭湖生态的经验做法。

2018年4月25日,习近平在岳阳考察时嘱托,要“守护好一江碧水”。2019年湖南省统

一安排部署“洞庭清波”专项行动,明确由省纪委、省监委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和岳阳、常德、

益阳市纪委、市监委为责任单位;2020年省纪委、省监委又印发了专项实施方案,划定七道

纪律红线:谁破坏了生态就要拿谁是问,谁保护生态不作为慢作为就要拿谁是问等等。

纪检监察机关用问责利器来压实环保责任,动真格、不含糊,以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

锤敲,促进党员干部履职尽责。在下塞湖非法矮围问题上,少数领导干部政治站位不高,企

图用“绿水青山”换得自己的“金山银山”,谋求非法利益。纪检监察机关在查处过程中坚持

把严明政治纪律挺在前面,持续“打伞破网”,铲除黑恶势力滋生的土壤。如今下塞湖的自然

生态恢复了昔日的湖平水阔,背后的变化则是政治生态的日渐风清气正。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科幻小说常见题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