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发八张图片怎么排列的?

三步做出照片海报,轻松刷屏朋友圈!

电影海报、音乐剧海报、品牌宣传海报......海报就是一种宣传的载体,最早起源于上海,用于戏剧、电影或者是球赛等演出比赛的招帖。海报利用图像、文字、色彩以及空间等要素,完美展现出海报的宣传作用,视觉效果极佳!

而海报设计也是视觉表达的一种途径,如今海报设计甚至已经成为了一门专门的学问,如何做好设计工作?也是所有的海报设计从业者的追求。随着信息化社会的高速发展,各种信息交流愈加频繁,优秀海报作品的产出也更为迅速。

人人秀照片海报,就是用自己的图片制作出海报,让大家就算是没有设计功底,也可以完成一次海报的制作。来人人秀平台,这里有专业的照片海报H5插件,海量优秀模板等你来!

人人秀工具——照片海报H5

一、人人秀H5:照片海报H5-功能介绍

照片海报,顾名思义是使用自己的照片(图片)制作海报。海报是一种视觉传达的表现形式,制作海报时,版面的设计是最为重要的。在制作海报时,通过图片、文字和色彩的合理结合,可以向人们展示更加丰富的宣传信息。

二、人人秀H5:照片海报H5-服务优势

制作好海报的封面并发布后,可以在左下角更换海报中的图片。更换图片时,不仅可以自行上传照片,还可以更改照片的大小、位置、显示的角度。每一张海报都会是个性化的海报。

海报也可以增加动态效果

人人秀海报之所以不同于其他的海报,就在于人人秀的海报是会动的海报。人人秀内的所有动画效果、图片效果,都可以叠加于海报之上,即使更换图片也不会有所影响。

三、人人秀H5:照片海报H5-制作流程

1、打开人人秀编辑器,选择互动-活动-海报,在h5页面内添加海报。

2、调整海报图片,制作生成海报,并发布作品。

默认图片:打开h5链接后显示的图片,请在此上传一个完整的海报设计图。

封面:海报中不可替换的部分,用户更换海报照片后,封面和照片会重新组合成一个新的海报。

按钮:制作海报的按钮会在发布后显示在屏幕左下角,点击制作可以上传新的照片。照片和封面会重新组合成一个新的海报。

小彩蛋:10条反常识的品牌思考(下)

为什么你所信任的大品牌,几乎都有漫长的历史?比如说可口可乐、麦当劳、宝洁、联合利华。

前面说过,品牌关乎于用户心智中的占位,其实是一种信任背书与文化符号,但信任和符号的搭建并不容易,因此品牌的塑造需要花时间。

存在与时间,是品牌塑造过程中最难的部分。

不要以为可口可乐现在看上去品牌很高大上,几十年前它也曾是个挺low的品牌,那时候它的广告也是叫卖式的,跟脑白金差不多的。但时间的积累,让可口可乐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价值,生长出更强大的品牌影响力。

拿一个初创品牌和老字号品牌去比拼品牌力,本来就是一件挺无聊的事情,比如瑞幸咖啡和星巴克、名创优品和无印良品……这种品牌力的比较没有太多意义,还不如去看一些财务数据。

那么有没有短时间内成为大品牌的可能呢?

也有,但是前提是你要找到一个红利风口(比如很多互联网品牌),找到一个市场很大、但用户心智上仍然属于空白的领域,或者直接开创一个全新的大消费品类。总而言之,你要极具远见洞察,或者能够搭上时代的顺风车才行。

以前我做乙方的时候,也会时常吐槽甲方没品位,不懂品牌云云,后来去甲方之后,面对过一些商业决策后,突然释怀了。因此我一直把早年间乙方工作的日子当做自己最中二的时期。

商业的事,归商业;情怀的事,归情怀。

商业的最终目标是生存并追求利润,而不是打造什么伟大品牌,打造品牌只是商业利益最大化的一种手段、并非目的,因此品牌没那么重要,我们不要本末倒置。

企业想要打造品牌,无非是他们觉得打造品牌对自身的利益更大而已,旁人进行鄙视链的道德审判其实毫无必要,但这种“被鄙视”的压力,也是他们需要承受的成本之一。

即使是企业做公益,也有很强的公关/政府关系目的,最终依旧是为了商业利益,否则他们根本无需让你知道。

关于这个话题推荐你看下我之前写的:《跳出乙方思维》。

以前品牌可以不管产品,现在产品可以不管品牌,当然这都是极端情况。

早期传播渠道垄断,品牌有知名度就等于有了信任背书,在央视投了广告,就代表受权威媒体、受广大人民认可了,因此几乎卖什么都行,那个时候品牌多元化扩张也相对容易。

但现在,产品体验与品牌口碑强相关,极端情况下产品甚至可以不做品牌,因为产品无处不品牌。口碑的重要性凸显,背后是媒体环境的变化,普通用户拥有了更多表达权利及影响力。

今天,产品脱离品牌的情况大多发生在互联网产品中,可以把产品的每次迭代、运营动作都认为是顺带的品牌推广,品牌可以通过产品本身来完成。这也是为什么在互联网产品中,产品、运营、市场岗位职责已经相互融合了。

根据我跟一些朋友聊天发现,优质的互联网产品在日常中并不太需要品宣,增长才是其关键(当然品宣可能会有助于增长),而不少互联网产品的品宣,目的并不是to C,而是to VC和其他需要。

九、品牌不是核心竞争力

不要忽视品牌,但也不要迷信品牌。

从更宏观的角度上看,品牌在一些行业变动、红利机遇面前其实并没有什么用,品牌价值只是企业整体价值的一部分,甚至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很多时候,手握现金流比品牌价值重要多了。

不要把品牌神化了,如果品牌那么有用,诺基亚就不会死的那么快了。不要说只懂抓红利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因为不抓住红利你可能会被很快颠覆掉,而品牌这个东西很多时候都是可以“先上车后补票”的,野路子干掉正规军一点不稀奇。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品牌没那么大关系,企业的护城河是某种竞争壁垒,而不单是品牌二字。

当然,品牌是可以形成竞争优势的,别人信任你的品牌、认你的品牌,你在许多层面上的沟通成本、说服成本会降低很多。但品牌依旧是结果,是企业经营的副产品。

最后说一个挺远但是挺残酷的事情。

很多人认为消费升级的大趋势让品牌价值凸显,用户会更愿意为高溢价付费,但事实上未必如此。

不少研究报告都指出,用户的消费心态开始转变,不再像以前那样追求品牌,同等价格下,用户对质量的追求远高于品牌,品牌溢价效应其实在降低。这在一二线白领及服装品类中表现最明显。

日本早有第四消费时代的说法,国内消费层次众多,但随着新生活理念的逐渐流行,品牌或许会逐渐失灵。

品牌是否失灵,关乎社会中的消费主义文化,这是个复杂而宏大的探讨,但至少我们可以感知到一些“去品牌化”的理念正在今天逐步流行。

海报设计制作说简单,确实很不简单,但是说难也不难。想要简单版本的海报纸做,只要来人人秀平台就可以了,直接套用海报模板,三分钟制作,轻松就搞定!

人人秀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

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GQ实验室

在上古时代,网友见面流行“见光死”;而在如今,陌生人之间无需见面,通过翻阅朋友圈就能对彼此心里有数。

可能很多人已经达成了共识:每发一条朋友圈,就是为自己的理想人设添砖加瓦。带着这样的心意发朋友圈,总免不了用上一些套路和伎俩。久而久之,用的人多了,这些套路或伎俩就变成了江湖中人人闻之色变的未解之谜。因此,当你看到以下场景时,你可能会觉得似曾相识,隐约感到不太对劲,但具体哪里不对却也说不上来。

我们对这些未解之谜进行了一系列大胆的猜想,试图抵达那些一心一意建设朋友圈的人的内心,和让他们令人泪目的故事。

“自赞党”的朋友圈总是非常热闹。倘若你跟他没什么共同好友,便会看到他的每一条朋友圈里都有一个来自 po 主本人的孤零零的赞;要是你跟他还有一些共同好友,而你又曾给他点赞的话,很快就能收到一个来自他本人的赞,比定时炸弹还要准时。于是你不免好奇,是不是我们对“赞”的理解有差异,为什么他总要给自己点赞?

没有为什么,就是喜欢。自己喜欢自己写的文字,自己喜欢自己发的图,自己是自己的脑残粉,自己被自己感动了。讲道理,这也是一种自由吧。毕竟脱了袜子自己还要闻一下的不也大有人在吗?

据说有一种解释,在网络不好的时候,点赞可以测试是否发送成功。

给那些为自己点赞的人一个回应:你们眼光很好,审美不错。你们的赞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君子之交就靠赞啊。

就像有人每次都会以“抢沙发”的方式强行参与互动一样,自古英雄皆寂寞,唯有点赞留其名。这是一种扎根内心的信仰。

#2 只向好友展开三天/半年的朋友圈

张小龙曾经在关于“产品中的世界观”的演讲中说到,一个产品的终极目标是做出非常复杂的功能,但用户却感到这是一个简单的产品,用起来很方便。朋友圈最近一次重要更新就是开放“允许好友查看最近三天朋友圈”功能,在这之前,这个期限是“允许好友查看半年”。微信一步步缩短陌生好友之间了解时限,这并不是一个头脑一热就做出来的功能。

首先,微信并不是像发布小程序那样大张旗鼓,而是悄悄更新了这个功能。在官方更新日志中,只有一句“解决了一些已知问题”。这直接导致很多人像发现电影彩蛋那样兴奋地把截图 po 到朋友圈,宣告自己走在了极客前沿。

每个人稳定的生活状态,审美水准,心性大概能够维持半年。半年前你还是一个胡子拉碴、精神萎靡、唯一的生活乐趣是游戏、只会对着镜头比 V 的胖子,但半年后的某一天,你碰到了你的女神,她的白马王子是穿着合身西装、发型一丝不苟、笑起来露出八颗白牙的金融街精英。你能怎么办,你也很绝望啊,改变自己太难了,按下“只允许好友查阅近半年的朋友圈”比较轻松。

这个人真的只是在三天或者半年前才开始使用朋友圈。

当他连着三天都没有发朋友圈的时候,你只能在他的朋友圈主页看到一个轻飘飘的横线。这时请你一定稳住气,不要贸贸然跑去问他“为什么你把我屏蔽了?”对方坚持多日等待的便是此刻——抛来一张“只允许好友翻阅3日朋友圈”的系统截图,和一个“你怎么还不去面壁悔恨”的眼神。

#3 “说正事专用”配图

用各种不明所以的文字配上自拍已经是过去时,现在正流行的是用各种不明所以的图片配上自己真正想说的话。以前那种行为我们还能理解,想臭美但又没那么厚的脸皮。但当下的流行真的令人费解,微信朋友圈明明可以发纯文字啊?配上的图一般极其无趣,一般都是白底黑字的手写体“说正事专用图”,非常土味。

担心自己之前说的话容易让人产生“不正经”的错觉,扰乱了自己在朋友面前一贯绅士的做派,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误会,特此声明,属于心虚的一种表现。

以为社会还停留在“纯发文字不能分组”的时代。

用破坏朋友圈审美体系的配图来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只发一段文字根本没人看。

“万能的朋友圈”的简称,当你猝不及防在朋友圈看到以这三个字开头的图文,最好别上去凑热闹。一般需要动用Po主整个朋友圈的力量才能解决的事儿,一定是几十亿的大项目,你就别掺和了。

人能不能找到,这件事能不能办成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让朋友们知道 po 主在做一个怎样轰动的大项目。对了, Po 主最后一定会统一回复:感谢大家的帮忙。

根据“六度分离理论”,你和世界上任何一个人之间只隔了五个人,也就是说,你很有可能通过庞大的社交网络,认识到正在美国白宫里发推特的特朗普(即使你用的是微信),不要小看朋友圈,很大几率它真的是万能的。

第一次加好友的时候没有加备注,导致真正找人的时候分不清谁是谁、干什么吃的了。

白雪公主里的女巫心态,“万能的朋友圈,求你告诉我,哪个手机壳好看?”(随后是大规模拉黑的时刻)

在评论第一条把被折叠的文字贴出来

微信给了那些喜欢在朋友圈发千字长文的朋友一些惩罚,多于10行的长篇大论都会被折叠进去,更长的裹脚布甚至只会显示一行。于是这些朋友们不甘心啊,一定要在原 Po 下面把自己的大作再贴一遍,因为评论不会被折叠。

太贴心了,省得朋友还要花力气点击“全文”之后再“收起”。

网络时代,每天都处于信息量爆炸的状态,但人们的时间却是有限的,所以从这种意义上说,谁能占用用户时间越多,就越成功。而在朋友圈,其中的一种做法便是占据屏幕,俗称“刷屏”——这倒是给一些不追求点击量的公众号提了个醒,如果是一千字以内的文字推送,完全可以直接贴在评论里。

是的,朋友圈可以提醒某人“这条内容与你有关哦”。但是,只有被提醒的人自己才知道。奈何,原 Po 就是想让全天下都知道被提醒的人跟这条内容有关。于是,效仿微博的功能强行在文字里“@”了对方。

他并不知道微信朋友圈有一个“提到好友”的功能。

如果@的是一位稍微有名气的朋友圈好友,这位玩家很有可能是想要表示自己与对方关系很好,从而达到一个直接的社交圈个人营销的效果。这个情况很有可能会发生在转发一篇公众号的文章,或者参加一场活动的时候。

示例:(转发papi酱的最新推送)哈哈哈哈哈真逗,在央戏上学时候跟@姜逸磊 上同一门课,当时就听过这个梗。没想到你现在这么成功,真心为朋友感到骄傲。

那些每周都要换头像和昵称的人,我真的在通讯录里找不到你。

跟上一种情况一样,来自其他社交媒体的功能被强行运用到了朋友圈里,虽然没有任何作用,但追求形式感的朋友们还是把洋气的 hashtag 带来了这里,不然没了这个神奇的“#”符号,哪儿去装他们那些高大上的关键词呢(大多数是英文)?

这位 Po 主很有可能是直接把微博/Facebook / instagram / twitter 等社交平台上发表过的内容毫无感情地移植到朋友圈来,可能是因为旅游照片太惊艳,抑或是朋友聚会感情太深厚,所以决定把同一份材料发送到八万个不同的平台,是积极的社交内容运营玩家。

这位 Po 主很有可能拥有现象级的好友数量(甚至自带热搜体质),每一条朋友圈都能影响广泛的读者,所以需要用#创造话题。

有一些#是具有特殊的社交功能的,比如:

#tbt(Throw Back Thursday)说的是突然想起以前做过的事情。通常是想要发旧图但是没有契机,于是把表达动机诉诸于怀念的情感。常用于出国旅游、国外留学、名人合照或者职业生涯的转折点。

示例 1:突然很怀念之前在纽约/巴黎/伦敦/东京的日子,希望有一天能够回去。#tbt (+9张配图)

示例 2:1年前刚刚入职,没想到现在在公司已经要负责这么重要的项目,要努力加油不忘初心。#tbt(+员工卡照片)

#ootd(Outfit Of the Day)说的是今天穿得是什么。通常是配图唯一的文案,玩家可能感觉自己今天穿得很好看,想要发照片,但是不知道写什么。

可能这位 Po 主的语言组织水平不足以支撑写作一段完整的文案,也有可能是希望隐晦地表达自己的深层含义,所以需要借用碎片性的词汇的协助,如:刚刚离开公司#周五晚#12:50#加班#一个人的办公室#第三天#努力#上进#吃宵夜吗?

这真的让人费解,不想让人看到的话就别发出来啊,还是说 Po 主已经觉得自己是明星,需要“有限地释放信息”来营造一种“隔离感”?

Po 主发了一些不可描述的东西,但又担心被举报,但又真的想用不可描述的东西挑逗一下大家,于是就给不可描述的东西打上了马赛克。

Po 主特别想发自拍(again!),但是无奈周围的环境有点不可描述,一般情况可能在酒店房间,但是不想让人知道他/她在哪里(这种情况下他们会声称背景太乱了),必须要把背景涂掉。

没钱买 iPhone 7 Plus,但又想拍出“有小景深的人像照片”,土办法就是把周围都弄得糊里糊涂的,快速浏览朋友圈的人基本上都会上当。

Po 主破天荒拍了一张美炸了的身份证照、护照照片、驾照照片、公交卡照片……反正还是想发自拍,但是又不想暴露个人信息(最重要的当然是不能暴露年龄!),所以出生年份那四个数字是一定要抹去的。

#9 九宫格里一定有白色

我们怀疑 Po 主都是杂志美编,不然为什么非要把五张图片扩充成九宫格?并排布成对角线的样式,剩下的四个用纯白的图片代替。

把朋友圈当作自己的摄影作品集,这样有设计感的图片布局才应该是朋友圈美学的极致。

生活需要适当的留白,朋友圈的照片也是。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朋友圈发5张照片怎么排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