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玩微信推粉宝不被限制?

这两天支付宝的两个圈子“校园日记”和“白领日记”吸引了无数眼球,听说已经吸引了超过400万的用户关注,朋友圈里都在问,你的芝麻信用有750吗?不可否认,支付宝作用大平台之便利,剑走偏锋已经成功的吸引了足够的眼球和用户关注,也再次搅动了整个社交这盘大棋。

有关于支付宝和微信的社交和支付入口之争由来已久,分析文章也连篇累牍,作为笔者而言,最近这两天也看到了很多关于支付宝生活圈的分析文章,很多文章分析丝丝入扣,入木三分,我也就不在狗尾续貂,画蛇添足。今天我想和大家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谈谈支付宝生活圈的引流方式,和未来的生命力、关注度能够持续多久呢?

一、“色粉”引流的套路有多深

“色粉”这个词在很对微信或者微商运营的群里是个经常出现的词,指的是通过打擦边球的方式,通过暴露、情色、挑逗等内容被吸引关注微信公众号或加好友的用户。这类色粉的特点是:

  1. 增加非常迅速,只要有合适的内容和渠道,会爆发性的增长。

  2. 关注速度块,取关的速度更快,留存非常差。

  3. 用户质量非常差,转化率极地,就连运营者自己对这类色粉也是抱怨有加。

操纵这些账号,使用大量美女图片的运营者,几乎都会让心怀美好的粉丝们大跌眼镜,你能想象有多少抠脚大叔坐在屏幕之后更新图片呢?

2、“色粉”引流怎么做的呢?

其实举两个例子,大家就能够明白了。

去年下半年和今年上半年,曾经一度流行起来的美女加微信要红包的方式,用户发现有头像非常妖艳暴露的人会打招呼,加你好友,然后加完好友后你会发现她的朋友有很多衣着暴露,前凸后翘的照片,让你大饱眼福。(这个情节熟悉吗?不就是这两天那两个圈子的套路吗?)随后,这些人就会和你打招呼,送上一个香吻表情,再问你要红包。(这不就是打赏嘛!)

案例二:付费看“小电影”

很多人注册一个微信公众号,然后用各种方法传递一个信息“我这有无数的小电影,都是[步兵]哦”(看不懂的自己回家面壁去)。用户根据微信号关注后,会看到一段欢迎词,告知你,只要你付款几块钱,就能够获得很多小电影,最后还有一个付款二维码。如果你相信了这段话真的付款,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3、“色粉”引流的生命力有多长?

关于这种引流方式,有很多种变形和变种,很多微商也是利用这种方式迅速聚集人气,据我所以,很多微商为了承接这部分流量的特征,一般选择“保健品”、“情趣用品”、“玛咖”等等的产品作为转化工具。但是转化率和生命力及其有限,很多人基本都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同时,有另一个问题,用户之间也很难产生互动和交流,和很多人曾经想通过建立社群的方式提高用户留存和粘性,可是由于这部分用户的先天不足,很少有人愿意暴露自己和参与互动,至于为什么,你用脚后跟都能想明白。

二、支付宝走了这个套路,是不是有点太焦虑?

从这次支付宝推出生活圈,可以看出阿里巴巴和马云有着一颗永远不死的社交心。可是3个问题,是支付宝产品团队和运营团队都无法回避的。

支付宝天生就是一个支付工具,从出生的那天开始就不是一个社交产品。用户的使用频次虽然有淘宝加持,但是还是不足以和一般的社交产品相比。按照2015年初发布的《微信平台数据化研究报告》数据,55%的微信用户,每天的打开次数超过10次。支付宝能够占领用户的桌面,更多是由于网购和支付的原因。现在很多人每天打开支付宝的次数也很高,但是更多是在支付场景之下,并不是社交场景。

支付宝这次想从陌生人的兴趣和社交入手,可是本质问题是:支付宝第一层用户构成是有买卖双方构成的,这双方的唯一联系就是商品交易,如果剥夺了这一介质之后,完全没有任何社交的必要和可能。后来支付宝强化了熟人关系,支付宝朋友,想通过熟人之间的强关系来加强社交,问题是已经有了微信如此强大的熟人社交平台,高昂的迁移成本只会让用户放弃。

3、支付宝对社交产品的陌生

笔者说支付宝对社交产品完全陌生,就是针对支付宝此次推出“校园日记”和“白领日记”的运营方式所说。简单来说就是,由于支付宝缺乏运营社交产品的经验,也缺少完整的社交产品生态圈层,造成很多在桌面下的用户逻辑和生态形式并不真正知道。

支付宝看到了通过擦边球和“软色情”(虽然你可能不同意,但是我认为已经属于这个范畴)能够吸引眼球,但是是否看到了如此这样的后果和生命力?看到下面这张截图,你还觉得这个玩法好玩吗?你还觉得在正常轨道上吗?

4、基于此,我看到了一个焦虑的巨头,几乎到了为了实现社交梦无所不用其极的地步。我个人的看法,虽然贵为阿里巴巴和支付宝这样的平台,并不会因为你本身的“高贵”,就能够掩饰这种运营方法的low和生命力的脆弱。

微商的嗅觉极其灵敏,行动迅速。据我所知,一大波微商和想通过“色粉”薅羊毛的运营者,已经开始磨刀霍霍开足马力了。运营很简单,对于微商和其他运营者而言,支付宝其实早就变成了他们引流的重要针对,早在支付宝开始做熟人社交的时候,就已经有大批的微商进入了支付宝。(关于这事我也只能说到这个深度,再往深说,就会动别人的奶酪,砸人饭碗的事情我是从来不干的。)

《桃花扇》里说:眼看他高楼起,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高楼塌,建立在沙子之上的高楼,最终也是要倒塌的。社交的本质是留存和沉淀,但是通过这种博眼球的方式想持续让用户留在平台上,等到激情褪去之后,就不是那一点点倦了,而是迅速的流失和土崩瓦解。

本质上支付宝想做社交,成功的机会微乎其微,为什么?因为微信已经取得的竞争优势,用户的迁移成本非常高,几乎不可能做出重新来过的举动。但是,支付宝这次推出的叫做生活圈,如果真正能够做出基于支付场景和生活兴趣的圈层和社区,似乎还是有一定的机会,毕竟他的基础太好了。似乎,这也是目前最好的一种选择,如果还是死磕社交,不管是陌生人社交,还是熟人社交,基本上都只是黄粱一梦。

最后,我想说,如果像支付宝这个量级的产品都如此不能免俗的走上了擦边球博眼球的路子,我们这些最营销和传播的人,是不是会真的被贴上无下限无节操的标签呢?如果用如此简单粗暴又缺乏正向引导的方式,就能够轻松胜出,那何来创意和创新而言呢?

}
  • 生成个人分销海报,转发朋友圈,好友购买,即可在微信支付收到分佣入账 分佣微信支付实时到账,更加刺激好玩 支持二级分佣,重复调动粉丝推广激情 无需公众号一分钟即可配置活动

  • 购买后发起拼团,邀请好友参与,达到指定人数即可拼团成功 付款模式多样,即可拼团购买可以原价购买 后台可设置多种拼团模式:凑团模式、虚拟拼团 无需公众号一分钟即可配置活动

}

在微信时代,“增粉”早已成为商家竞相追逐的“制胜绝招”,粉丝的多少直接决定一个微信公众号或者微商经营的成败。一些不法分子就是利用人们对粉丝的需求,做起了盗号刷粉的买卖。近日,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检察院分别以涉嫌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和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程序、工具罪,对张辉、梁天等16名主要成员依法提起公诉。

顺藤摸瓜,揭开神秘QQ群的面纱

2016年8月,常州市新北区的网警接到线索,对疑似倒卖微信账号的几个QQ账号进行网络监控。侦查后发现,这些账号都与一个叫“三个小兵去抢亲”的QQ群联系密切。网警随后安排专人监控,分析研判群内聊天记录、群公告等。随后发现群主张辉为了向其他成员收钱,曾多次在群里公布自己绑定银行卡的支付宝账户和手机号码。根据这些信息,网警顺藤摸瓜,很快将张辉和主要成员锁定,并会同民警将他们一举抓获归案。

原来,这个QQ群是一个盗窃、倒卖微信账号的窝点。张辉在数月前组建该群,向成员出售具有盗号功能的“小兵软件”,并负责技术指导,群成员则利用这个软件盗取大量微信用户名和密码信息。“这些微信号的流向主要是卖给微信公众号和微商增粉。”

群主张辉曾是一名微商推广员,主要工作是为微商增粉。为此,张辉平日里花了很多时间钻研刷粉技术,包括寻找价格便宜的僵尸号以及具有盗号功能的软件,为的就是获得“刷粉”背后的利益。

高频“撞库”,一分钟破解微信密码

一个偶然的机会,张辉在某国外网站上发现某账号测试软件具有“撞库”攻击功能。所谓撞库,就是以人们此前被盗各类账户信息建立字典表,尝试批量登录微信后,就能得到正确的用户名与密码。

据专家介绍,“撞库”利用的正是人们会使用相同的用户名和密码注册账号的习惯。黑客在互联网上搜集人们已经泄露的邮箱密码、QQ密码、各类网站账户密码等个人信息数据,建立包含用户名和密码在内的“社工库”。然后运用软件的自动登录功能,将“社工库”中的用户名和密码在微信上不停地尝试登录。每起撞库事件,可能包含有上千次的登录尝试。只要有一次匹配成功,就可以进入系统。

“头脑灵活”的张辉觉得自己发现了生财之道。为了使软件真正成为他的“摇钱树”,他又花了一番心思进行了改装,为软件起了个响亮的名字“小兵软件”,还为软件增加了一套激活码加以限制,包括只能单机使用、每月缴纳租金、不支持自动解绑功能等。“到期后还想继续使用,或者在第二台电脑上安装的话,都必须再次付费。”

群内交易,喊一声就有收号的

为了招揽更多的生意,张辉建立了一个叫“三个小兵去抢亲”的QQ群,担任群主并负责技术指导。群内的成员,主要是以熟人拉熟人的方式,互相介绍进群的。随着成员的日益增多,这个QQ群也同时发展成为一个微信密码的交易市场。“密码测出来之后,只要在群里喊一声,就有收号的,销路不用愁”,梁天一开始将信将疑加入了这个群,起初只是抱着好玩的心态,花了200元买了一个月的软件试用。成功测出十余个号后,他非常兴奋,干脆辞了工作,找来10台电脑,在家专职干起了“撞库”扫号的活儿。

像梁天这样被熟人拉进来,在利益的诱惑下发展的成员有100多人,遍及全国各地。他们在张辉的指导下使用小兵软件,坐在家里动动鼠标,就能得到密码。在售价上,最贵的“直登号”,可以卖20元。需要随机猜测头像密码的“头像号”属于半成品,0.5元左右。但盗号的数量非常惊人,仅几个月的功夫,群成员就盗取了10万余个微信号。

办案检察官提醒,随着技术的发展,网络犯罪形态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个人信息在黑色产业链里可以迅速转变成金钱。网络用户一定要加强个人信息的自我保护意识,身份证号等隐私信息尽量不要随便填写,对于银行卡、电子邮箱、微信等不同账户,尽量不要设置相同的密码,以免因为注册习惯的问题,给黑客利用撞库技术盗取账号留下可乘之机。(王华崇 王姣玲)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微信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