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1950年至1974年都有什么粤语电视剧主题曲全列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一个个奇迹改变了中国的面貌

无数摄影师用手中的相机

记录了中华大地的沧桑巨变

这些难忘瞬间凝结成影像

形成一部珍贵的“国家记忆”

回顾新中国72年光辉岁月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图为董希文创作的油画作品《开国大典》(靳尚谊摹本)。

1950年6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公布施行,土地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图为50年代初,江西瑞金地区土改工作队员向农民宣传土地改革法。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全权代表(上图)和西藏地方政府全权代表(下图)在北京签订《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简称“十七条协议”),宣告西藏和平解放。10月26日,人民解放军进藏部队进驻拉萨。

1952年11月15日,中央人民政府扫除文盲工作委员会成立。群众性的扫盲运动有计划、有步骤地在全国大规模展开。图为1952年,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村的扫盲运动已取得很大的成绩。

1953年6月,北京前炒面胡同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分会宣传队正在向群众讲解蚊、蝇怎样传染疾病。(新华社/毛松友)

1954年,新中国第一架飞机“初教-5”在南昌飞机制造厂研制成功,首次试飞也取得圆满成功。中国不能制造飞机的历史从此结束,开启了中国航空工业由修理到仿制再到自主研发的进程。

1955年国庆阅兵是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后的首次阅兵。图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穿着新式军装,以严整的阵容通过天安门广场。(新华社/袁苓)

1956年7月15日,新中国第一辆汽车——“解放牌”汽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诞生。解放牌汽车的问世,结束了我国不能生产汽车的历史。

1957年10月15日,武汉长江大桥举行通车典礼。这是中国在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梁。图为在武汉长江大桥落成通车典礼上的由340多辆汽车组成的庆祝车队。

1958 · 103型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

1958年8月1日,中国第一台计算机——103型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

1959年9月26日,黑龙江松辽平原上的松基三井喷出工业油流,由于正值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前夕,这个新发现的油田被命名为“大庆油田”。图为松基三井喷油,在场的人们欢呼雀跃。

1960年5月25日凌晨4时20分,中国的三名登山运动员王富洲、贡布(藏族)、屈银华成功登上了珠穆朗玛峰。这是中国首次登珠峰成功,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从北侧登上地球之颠。图为我国登山队队员在海拔7150米的冰雪坡上行军。

1961年4月4日至14日,第二十六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首次在中国举办。中国运动员获得男子团体、女子单打(丘钟惠)、男子单打(庄则栋)3项冠军。图为中国男队在领奖台上。

1962年6月22日,1.2万吨自由锻造水压机在上海研制成功,并投入试生产,能够锻造几十吨重的高级合金钢锭和300吨重的普通钢锭。它的成功,标志着我国重型机械的制造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1963 ·向雷锋同志学习

1963年3月5日,《人民日报》刊登毛泽东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全国掀起学习雷锋先进事迹的热潮。

1964· 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爆炸成功,标志着国防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1965年4月5日,河南省林县红旗渠实现总干渠通水。林县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成“人造天河”红旗渠。图为当时在河南省林县红旗渠的总干渠通水典礼上建设者和群众一起围观水渠通水。

1966年2月7日,新华社播发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介绍了已故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的事迹。随后,全国掀起学习焦裕禄的热潮。

1967 ·氢弹爆炸成功

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在新疆罗布泊空爆成功。氢弹的爆炸成功,标志着中国核武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1968年12月29日,南京长江大桥全面建成通车,它是长江上第一座由我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梁。图为南京长江大桥公路桥举行通车典礼。

1969年9月23日,中国成功进行首次地下核试验,这是一场没有蘑菇云的核爆炸。

1970年4月24日,中国发射首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它的发射成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自主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星红旗开始飘扬在联合国大厦前的广场上。图为1971年11月1日上午,五星红旗第一次在联合国总部大楼前升起。

1972年11月,屠呦呦带领的研究团队成功分离得到“青蒿素”,不仅国内基本消灭了让人谈之色变的疟疾,更为全世界提供了更廉价有效的抗疟方法。

1973 ·石岐人民大桥

1973年3月30日,横跨岐江河的中山大桥(初称石岐人民大桥)建成通车,从此改变了岐江河两岸交通不畅的局面。图为石岐人民大桥通车典礼现场。(拍摄者:路华。图源:中山市档案馆)

1974 · 杂交水稻“南优2号”

1974年,袁隆平利用基因多样性培育出杂交水稻“南优2号”,为我国粮食增产做出了巨大贡献。图为袁隆平(左三)在观察杂交水稻生长情况。

1975 · 返回式遥感卫星

1975年11月26日,我国成功发射一颗返回式遥感人造地球卫星。它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苏之后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图为人们在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参观我国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返回舱部分实物。图中左边的锅形物就是卫星返回舱盖,中间为胶片盒,右侧为返回舱发动机。

1976年6月29日,黄浦江大桥建成通车。图为黄浦江大桥建成通车庆典场面。

1977年9月,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恢复已经停止了10年的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图为清华大学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在课堂上学习。

1978 ·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18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1979 ·秦始皇陵兵马俑

1974年,秦始皇陵兵马俑在陕西临潼县西杨村被发现,此后挖掘工作陆续展开。图为1979年7月11日,考古工作者在仔细发掘清理陶俑。(新华社/安克仁)

1980年5月18日,我国向太平洋预定海域发射的第一枚运载火箭获得圆满成功。这次运载火箭的发射成功,是继我国成功地进行原子弹、氢弹、导弹核武器和发射人造卫星成功后,在尖端科学技术领域里取得的又一新的重要成就。

1981年11月16日傍晚,第三届女排世界杯的最后一场比赛,中国姑娘在对方顽强抵抗的情况下以3-2取胜对手,世界冠军的奖杯第一次被她们揽入怀中。

1982 ·五讲四美三热爱

1982年3月1日全国第一个“全民文明礼貌月”开始推行。“五讲四美三热爱”是中国在1980年初推广的思想教育宣传活动的内容。图为1982年春,北京市西城区北长街小学师生们参与“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正在清扫街道。

1983 ·投币式公用电话

1983年2月,投币式公用电话吸引着人们,那时排队只为打个电话,尝试一下新鲜事物。

1984年4月8日,“东方红二号”试验通信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开启了我国用自己的通信卫星进行卫星通信的历史,实现了覆盖全国的信号传输,改变了边远地区通信落后的状况。

1985年2月15日,中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长城站建成。它的建成填补了我国科学事业的一项空白,为我国将来对南极进行系统的考察奠定了基础。

1986年3月9日,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辞书《汉语大字典》编纂完成。《汉语大字典》是以解释汉字的形、音、义为主要任务的大型语文工具书。全书约2000万字,共收楷书单字56000多个,凡古今文献、图书资料中出现的汉字,几乎都可以从中查出,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收集汉字单字最多、释义最全的一部汉语字典。

改革开放初期,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应运而生。图为1987年5月的北京大钟寺农贸市场。

1988·天安门城楼对游客开放

1988年1月1日,天安门城楼开始对游客开放。这一天,登上城楼的中外游客共有2000多人。开放天安门城楼,是我国政治民主进程中的一件大事,当时国内和国际上各大通讯社都播发了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消息。

20世纪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初,开始流行一种具有保温功能的压力暖水瓶。那时的上海,结婚时女方家里的嫁妆中若有压力暖水瓶,则证明这家的经济条件很好。图为1989年,上海第一百货商店柜台前挤满了抢购新式暖水瓶的人。

1990 · 上海证券交易所

1990年11月26日,中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宣告成立,并于当年12月19日正式开业。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内地获批的第一家证券交易所。

1991年4月,安徽省金寨县桃岭乡三合中心学校的小学生苏明娟在认真听课。此后,这张照片成为共青团“希望工程”的标志。(新华社/解海龙)

1992 ·长征二号火箭

1992年8月14日,我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二号E”捆绑式运载火箭在西昌发射中心顺利起飞,成功地把美国研制的澳大利亚“澳赛特B1”通信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次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的卫星发射开始进入国际市场。

1993年7月,国家教委提出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大学和一批重点学科点的计划,即“211工程”。1998年5月,教育部决定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简称“985工程”。

1994年4月20日,连接着数百台主机的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工程(NCFC),首次开通64K国际专线,成功实现了与国际互联网的全功能连接。中国被国际上正式承认为第77个拥有全功能互联网的国家。

1995年5月6日,中国北极科学考察队的七名队员,经过13天异常艰苦的徒步跋涉,于北京时间6日10时55分胜利到达北极点,把五星红旗插到了北极点上。

1996年1月,顾客在海南省新华书店购买影碟。当时,CD唱片、影碟、录音带、录相带等音像制品销售十分火爆。(新华网)

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正式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图为香港交接典礼举行。

1998 ·城镇住房制度改革

1998年7月3日,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提出从1998年下半年开始,全国城镇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

1999 · 神舟一号、澳门回归

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载人航天实验飞船神舟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上图)。同年12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下图)。

2000 ·导航定位卫星

2000年10月31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导航定位卫星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准确进入预定轨道,拉开了我国独立建设卫星导航试验网络的序幕。

2001年7月13日,中国获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图为北京申奥代表团成员在莫斯科为北京赢得奥运会主办权而欢呼。

2002年9月28日,中科院在“中科院计算所创新成果展”上宣布:我国第一款商品化高性能通用CPU“龙芯1号”研制成功。“龙芯1号”的问世,结束了中国计算机产业“无芯”的历史。

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中国成为继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将人类送入太空的国家。

2004年8月27日,刘翔在雅典奥运会男子110米栏比赛中以12秒91的成绩打破了奥运会纪录,成为中国田径项目上的第一个男子奥运冠军。图为刘翔在夺冠后身披五星红旗庆贺。

2005年10月15日,青藏铁路全线贯通,并于2006年7月1日全线通车。作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的建成结束了西藏自治区没有铁路的历史。

2006 ·农民工合法权益

2006年1月31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指出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的政策体系和执法监督机制,惠及农民工的城乡公共服务体制和制度。图为1月24日,在贵阳市打工的农民工领取2005年的工资。

2007 ·小行星探测器

2007年9月27日,“黎明号”小行星探测器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它是第一个探测小行星带这个重要区域的人类探测器,也是目前第一个先后环绕谷神星与灶神星的人类探测器。

2008 · 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上图为从废墟中营救出来的儿童向解放军叔叔敬礼表示感谢。同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烟花格外绚烂。

2009年2月2日,我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中国南极昆仑站正式开站,同时它也是南极海拔最高的一座科学考察站。图为开站仪式现场。(新华社/刘奕湛)

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第41届世界博览会在上海举行。本次世博会是由中国举办的首届世界博览会,是参展规模、园区面积最大的世博会。图为4月30日晚,上海世博会开幕式大型灯光喷泉焰火表演。

2011年2月22日至3月5日,因利比亚国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中国政府分批组织中国在利比亚的35860人次安全有序撤离。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最大规模的有组织撤离海外中国公民的行动。图为中国军队协助利比亚撤侨行动。

2012 ·“蛟龙号”载人深潜器

2012年6月,“蛟龙号”载人深潜器在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进行下潜试验,最大下潜深度7020米,成功突破7000米深度,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

2013年1月26日,我国自主发展的运-20大型运输机首次试飞取得圆满成功。运-20大型运输机的首飞成功,对于推进我国经济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3年后,中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隐身战斗机歼-20参加中国珠海国际航展,首次公开进行飞行展示。图为运-20大型运输机在进行试飞。

2014年8月3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设立烈士纪念日的决定(草案)》,以法律形式将9月30日设立为中国烈士纪念日,并规定每年9月30日国家举行纪念烈士活动。

201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图为徒步方队通过天安门广场。(新华社/庞兴雷)

2016年9月25日,“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落成,“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的射电望远镜”。

2017年5月5日,我国自主研制C919大型客机首飞成功,它标志着中华民族百年的“大飞机梦”终于取得了历史突破。

2018年10月24日,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开通,创造了多项工程纪录。

2019 ·“嫦娥四号”成功月背软着陆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首次月背与地球的中继通信,开启了人类月球探测新篇章。

2020年,是个特殊的年份。因为新冠肺炎疫情,我们认识了“中国情怀”“中国脊梁”;因为复工复产,让世界感受到了“中国决心”“中国速度”。

2021 · 今日,七十二华诞!

但也能够让我们回顾新中国成立至今

让我们一起祝伟大的祖国母亲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

流行音乐,是香港普及文化极重要地一环.论影响,香港流行音乐几乎无远弗届,而且范围深广得超乎寻常.全球华人触及之余,连非华人如泰人,如马来西亚人,也受到不同程度地影响,很多时候,凌驾电影、电视,和文字作品之上.在90年代之前,此地学术界对香港流行音乐从来少予重视.只有偶然出现在大学学生刊物地一二文章,会论及流行音乐(1).到1991年十二月,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举办了“香港文化与社会”研讨会,香港流行曲才第一次在学术殿堂,有文化学者参加讨论(2).跟着,学术界对香港流行歌曲研究日渐增多,但似乎多数讨论,环绕在歌词文本地研究,一本究本探源,阐述香港流行音乐发展地学术论文,仍然没有出现.本文作者,从1953年左右,即开始参予香港流行音乐地制作和创作,亲历香港流行曲地几个不同阶段,因此希望可以双管齐下,既从社会学文化研究各家方法,探讨这些普及文化作品地影响,也可以配合本人从事行内工作数十年积累地知识和数据,作出些相辅相承地研究,令史实夹叙夹议,而议论中又有实例佐证. 探讨香港流行音乐地时机也非常恰可.香港97回归,令学术界兴起了一系列地“香港本土意识”和“文化身份”研究.在1997前后,出现成绩颇佳地学术论文,其中不少涉及香港流行文化,正好辅助了本文作者这方面地不足,大大丰富了本人地理论基础,也为这小研究,提供了各种可靠数据. (1)中文大学音乐系地陈守仁和劳伟忠曾在1980年地《中大学生报》发表过《粤语流行曲综论》,算是唯一比较全面研究香港粤语流行曲地学者文章. (2)可参冼玉仪编﹕《香港文化与社会》(香港: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1995年)所收论文,即为当年研究会上宣读文章. (B)定义 1.“流行”地定义 英国社会学家威廉士(Raymond Williams)认为“流行”(popular)一词,至少有四个通行意义:第一,泛指大多数人喜欢地事物.第二,指不在“精英”或“高尚文化”之列,质素比较低下,价值不高地东西.第三意思,是故意赢取大众欢心;有“哗众取宠”味道.最后地意思,是大众为自己个人所做地事(3).本文作者认为,用这四个意思来看“流行音乐”,地确非常适合.连“哗众取宠”也适合之至.因流行音乐正是想吸引大众,时常刻意哗闹一番,来唤起注意地. 2.“香港流行音乐”地范围 本文所谓“香港流行音乐”,另有些范围限制: (i)香港人制作和创作. (ii)灌录成唱片,作为商品出售. (iii)为人提供娱乐. (iv)可供伴舞. (v)有歌词可供一般人歌唱. 因此,在学校传授地歌曲即使十分流行,也不在本文讨论之列.芭蕾舞曲也不在其中.流行曲地伴舞对象并不是受过严格训练地舞蹈家,因此节奏上不能太多快慢变化(4).没有灌成唱片作商品出售地宣传歌曲,亦不在研究范围.反而与商品关系密切地广告歌曲,因为时常对流行音乐创作构成影响,却破例列入作分析之用. (3)见C.Lee Harrington及Denise D.Bielby合编:《Popular 学术界至今仍有大部份学者,反对在大学里正式研究流行音乐.理由不少,大致可归统为下列各点:第一,认为流行音乐不严肃,也不是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香港1974年前为什么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