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薅到小拉出行大额优惠券了吗?

  原标题:拼多多被薅羊毛一夜损失近千万——

  交了那么多“学费”,怎么避免“下一波”

  这个时代,大众被薅羊毛不是新闻,大众薅羊毛才是新闻。日前,拼多多平台出现系统漏洞,用户可免费领取100元无门槛券。大批用户借此机会大薅羊毛。

  尽管资损没有传言中那么多,拼多多还是在一夜之间被薅走近千万元。拼多多方面就此回应,有黑灰产团伙通过一个过期的优惠券漏洞盗取数千万元平台优惠券,进行不正当牟利。

  黑灰产为何近年来变得更加猖獗?电商平台如何有效防范黑灰产攻击?

  利用新技术,黑产挑战网络安全

  黑产,黑色产业的简称。网络空间的黑产是指通过网络利用非法手段获取利益的行业,比如利用网络漏洞实施攻击牟利。

  “与黑产类似的,还有灰色产业(灰产),它主要是游走在法律法规等规定不明确的边缘地带,通过打‘擦边球’等方式不当获利。”北京理工大学网络攻防对抗技术研究所所长闫怀志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网络黑产与网络攻防技术密切相关,利用网络漏洞实现网络攻击是形成黑产的基本前提,比如非法获取隐私信息、渗透攻击、利用恶意代码、流量劫持、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等。“当前,黑产技术与云计算、大数据、移动网络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结合的趋势愈发明显,由此导致的黑产技术的全新升级,使得互联网安全形势越发严峻。”闫怀志称。

  在技术加持下,黑产营利手段众多。常见的具体营利手段有植入软件暗扣话费、羊毛党恶意薅毛、恶意推送广告流量变现、手机App分发恶意软件、通过手机木马刷量、实施勒索病毒攻击、采用DDoS攻击等。

  促销拉人气,刺激黑产异常活跃

  近年来,黑产变得异常活跃和猖獗。据估算,中国“网络黑产”从业人员已达200万,市场规模高达千亿。闫怀志说道:“这对互联网企业的正常经营造成巨大危害,侵犯了企业和公众利益,严重威胁了国家网络空间信息安全。”

  闫怀志表示,黑产之所以猖獗是因为网络经济活动频繁、体量大、涉及面广,其中很多又以拉人气和吸引眼球为卖点。“电商等各渠道的优惠促销策略和活动,使得羊毛党能够以相对较低成本甚至零成本来获取实惠。这直接刺激和推动了黑产的猖獗。”

  当前,黑产形成了团伙跨境作案,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实施犯罪并逃避打击。尤其是第三方支付、网络保险、网贷、消费金融、网络消费等数字金融经济新业态的发展,客观上导致了网络黑产规模与日俱增。

  据闫怀志介绍,暗网也是助推黑产猖獗的重要因素。普通公众能够通过搜索引擎和网址能够访问的网络通常是表网(Surface Web),而暗网(Hidden Web)则是无法通过常规互联网搜索和访问的不可见网。“暗网处于网络世界中最黑暗、最隐蔽、最深层的底部,里面充斥着大量负面信息。黑产藏身于此,极大地增加了追踪和打击难度。”

  防范黑产,电商要加大技术投入

  黑产暗流涌动,电商平台不乏漏洞。

  电商提供的注册认证奖励、免费领券、充值返现、购物返利等活动,通常是利用电商信息平台来完成。这些信息平台往往存在各种可资利用的漏洞,隐藏着巨大安全风险。

  闫怀志表示,避免风险发生,首先要加强平台应用系统和数据的安全性,尽量减少漏洞。其次应密切监管促销之类的特殊业务,如出现业务数据异常,早发现、早处理,及时封堵漏洞。此外,要积极配合公安部门调查,提供详细证据,以实现追踪溯源、依法打击。

  由于电商平台安全事件屡发,损失巨大,目前,各大平台均提高了风控意识。比如一些大型电商平台为防止客户和经营信息泄露,成立反爬虫团队来对抗数据恶意爬取。

  “但仍有数量众多的中小规模电商,或因技术力量和资本投入不足、或心存侥幸等,对风险控制的重视程度不够。”闫怀志认为,这为黑产继续滋生提供了土壤,也为全面打击黑产埋下隐患。

  “建立健全网络空间安全保障体系是做好风控和预警的根本。”闫怀志告诉记者,该体系建立包括技术和管理两方面,而技术性措施更应处于基础性地位。

  “对于风控和预警来说,技术不是万能的,但没有技术万万不能。”闫怀志强调,加大技术性投入是做好风控和预警的题中应有之义。(实习记者 代小佩)

}

“现在出车,不是‘拉钱’是‘拉分’的。”出租车司机王师傅告诉鞭牛士,他对网约车针对司机的打分系统有不少“怨言”。

这句吐槽着实让人吃惊,曾经被司机和乘客薅羊毛的平台变得不一样了。

新一轮网约车大战显然已经和2015年前后的情况大不相同,“1块钱打车,司机也赚钱”的故事早就不复存在。补贴虽然还在延续,但一个可见的事实是:司乘端都已经不可能享受曾经的巨额补贴。而另一个明显的现象是:几乎所有平台的司机在高峰期都不够用。

平台方当然知道,没了司机,乘客打不到车,自然就会流失。于是,围绕司机的抢夺战开始愈演愈烈,但它不再仅仅是补贴奖励,各种形形色色的打分系统也无形中成为这场抢夺战双方的利器。

尽管滴滴、高德等早就有了针对司机的打分系统,但依然有一部分司机没有注意到。不过在新一轮网约车大战下,随着一部分司机开始在各大网约车游走,每个分数价值随之凸显。

出行分、服务分、口碑值,形形色色的评价体系都有可能影响到司机的订单量,最终导致收入的差异。

补贴是“诱饵”,积分才是永恒?

滴滴防守,美团狂欢,T3在A轮融了77亿,但万万没想到高德似乎成为新一轮网约车大战的最大受益者。

有外部人士推测,主打聚合模式的高德打车,因为模式比较轻,目前日均订单量达到500万单,稳居行业第二。

虽然美团推出了花样繁多的补贴,但定位不准的问题使得高德成为意外的受益者。曾尝试用美团打车的刘文告诉鞭牛士:“司机根本找不到位置,说我定位不准。”不过刘文也表示,可能是因为在山城重庆,其它城市或许会好一点。

美团打车的定位问题的确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发展。然而,相比这一点,在高峰期供不应求的网约车市场,司机数量才是更大的影响因素。

在这场新的司机“掠夺”战中,滴滴因为下架原因在这轮大战中几乎处于绝对的防守姿态。尽管苹果手机能够用户“从App Store已购项目寻找”,再不济还有小程序可以使用。但很多司机对此并不了解,在鞭牛士提到这些时,王师傅显得一脸茫然,因为他为了滴滴接单而“不敢换手机”。

为了抢司机,补贴必然先行。今年7月,高德率先推出免佣金措施。美团在招募司机的推文中表示,首周将给予1000元大奖,新司机还限时专享3日单单流水增加20%。

抢夺司机的暗潮仍在进行,但在部分“老司机”看来,这些补贴就像一个“有毒的苹果”,把你诱惑进来,然后为“积分”拼命。在形形色色的积分规则下,一部分司机认为自己不再是“大战”中受益方,反倒更像被困在网中。

上文中的王师傅告诉鞭牛士,网约车平台一般都有一个衡量司机跑单情况的分数。最高分数不等,有130分的,也有150分的。要达到这个分数并不容易,以130分满分为例,想要跑到满分必须要连续几个月每天出车八九个小时。

而且不同时段的订单对应的积分也不同,一般来讲,七点到十点是高峰期,对应分数会更高。

“现在不是‘拉钱’是‘拉分’的。”说到这里,王师傅有点生气又有几分无奈。“如果你要低于120分,这一天订单就会少很多。”

“赚分难也就算了,但扣分很容易。”王师傅称,比如出行分每两个月会重新计算,“7月1日你拉到2分,8月1日如果得,我们会尊重您的决定并当天作出删除处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拉出行为什么不送券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