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穿越为秀才的女儿,男主有孩子,第一次没有落红小说叫什么名字?

提到苏轼,最先映入脑海的是: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是写出《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豪放词人;他是写出“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诗人;他是画出《古木怪石图》的画家;他是写出《新岁展庆帖》、《黄州寒食帖》的书法家

苏轼多才多艺,才华横溢,可以说是一个“全能”的文学艺术大师,他的诗、词、赋、散文、书法、绘画都很有名,他取得了他那个时代的最高成就,苏轼的文学成就对后世的影响很大。

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年),苏轼出生于四川省眉山县城内纱穀行苏家老宅。苏轼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很有文学天赋,他们父子三人因为取得的极高的文学成就而入选了“唐宋八大家”

苏轼在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考中进士,从此进入仕途,时年苏轼21岁。宋哲宗绍圣四年(1094年),支持变法的新党再次主导政坛,苏轼在新党的打击报复下,横遭贬谪。此年四月,苏轼从定州知州(今河北省定县)任上贬谪到英州(今广东省英德县)。中途又加贬为宁元军节度副使,惠州(今广东省惠阳市)安置,这是苏轼在仕途上的第二次贬谪

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年),苏轼又被贬为琼州(今海南省海口市)别驾,昌化(今海南省儋(dān)州市)安置,其实就相当于流放,时年苏轼已经62岁,这是苏轼在仕途上的第三次贬谪。1100年,苏轼仍以琼州别驾的身份移知廉州(今广西合浦县)。

宋徽宗即位后,大赦天下,苏轼在北归途中,于7月28日在常州(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去世,享年66岁,这一年是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

苏轼的第一次仕途贬谪在什么时候呢?

苏轼的第一次仕途贬谪在什么时候呢?还得从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说起,此年,王安石出任参知政事(副宰相),实行变法。王安石提出了一系列旨在富国强兵的革新主张。

苏轼本来的主张是变法要平缓地进行,由于苏轼的思想和变法主流不相一致,所以他就站到了旧党的一边,对变法持反对态度。

于是在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由殿中丞被贬为杭州通判,时年苏轼36岁,熙宁七年(1074年)苏轼转知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

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时年苏轼在徐州知州任上,当时黄河决口,苏轼亲自率领军民护堤守城,最终治理了黄河决口。两年后苏轼又到湖州(今浙江省吴兴市)担任知州,这一年是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此时的变法仍然在进行着。苏轼一到湖州,他就给宋神宗写了一封《湖州谢上表》,这本是例行公事。

但苏轼在表中写有“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还有“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的话语。这些话被新党的一些人抓住了把柄。其中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臣三人从苏轼大量旧诗作中挑出他们认为隐含讥讽新法的句子,对苏轼加以弹劾。一时间,朝廷上下一片倒苏之声。

这一年7月28日,苏轼在湖州上任才刚满三个月,就被御史台的吏卒逮捕,解往都城汴梁,受牵连者达数十人,这就是北宋著名的“乌台诗案”。

为什么叫“乌台诗案”呢?因为“乌台”就是指御史台,这是出自于《汉书·朱博传》中的记载:“御史府中列柏树,常有野乌数千,栖其上。”所以后来的人也把御史台称为“乌台”,又因为苏轼的这件事都是由于御史的弹劾引起,所以称为“乌台诗案”。

这次险遭灭顶的灾祸是苏轼人生的一个转折点,经过多方的营救,包括身在江宁的王安石出面写信营救,苏轼才幸免于难。苏轼出狱后,被贬为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市)团练副使。这是苏轼仕途上第一次遭到重大的挫折,也可以说是苏轼的第一次贬谪。

从此苏轼过上了以颠沛流离为主的贬谪生活(除去苏轼在1086年——1094年的一段时间),也使得苏轼心灵经受了极大的磨难。苏轼在仕途贬谪的岁月里,他并没有因为仕途的坎坷而变得意志消沉,相反,他在贬谪的岁月里,保持着乐观豁达的心态。在任职的每一个地方,他都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为当地的经济、教育等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也正是在贬谪的岁月里,苏轼因为保持着乐观豁达的心态,他的文学创作达到了另一个高峰,他的大量文学作品也正是在贬谪的岁月里创作出来的。

多次的贬谪,苏轼的心态是怎样的呢?

黄州、惠州、儋州成了苏轼仕途上最重要的三个地方,也给苏轼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江苏省仪征市真州镇有一座金山寺,当时著名画家李公麟曾在金山寺的墙壁上绘了一幅苏轼的画像,李公麟的画作形象逼真。

“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见到这幅画像的时候大加称赞,他认为这是最像苏轼本人的一幅画像:画上的苏东坡手执一根细长藤杖,坐在磐石上,安详的神态中又有一种似醉非醉的意态。

1101年7月,苏轼被朝廷赦免。在北归途中,苏轼经过真州,他带着一丝欣慰游览金山寺时才看到这幅十年前李公麟为他画的画像。苏轼经过多年的艰苦生活,他的身体已经很不好了,也感觉生命走到了尽头,他在金山寺追忆了自己一生的经历,一时间感慨万千,写下了一首诗《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在这首诗中苏轼将贬谪生涯视为“功业”,其中有一丝自嘲的味道。其实也写出了贬谪生涯在他一生中的位置。

不同的地方,不同的风土人情,开阔了苏轼的眼界,让他饱经沧桑、历尽忧患,也升华了苏轼的人生境界。 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悟。

不可否认,黄州、惠州、儋州是苏轼仕途中的的低谷, 却成就了苏轼思想性格、心态的最高峰,也成就了苏轼文学成就的最高峰。苏轼在黄州期间曾写过一首《西江月》的词,这首词最能表达苏轼第一次贬谪的心态:

世事一场大梦, 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词作上片借夜晚的风和落叶渲染了贬谪的悲凉心境;下片又含蓄委婉地暗示了这种悲凉心境的原因:横遭贬谪以及别人的不理解。

词作最后两句将贬谪的心态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既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也包括他的弟弟苏辙,苏轼和弟弟苏辙的感情是很深的);又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渴望朝廷理解、重用的心情,还表达了自己难耐的孤寂与落寞和不被世人理解的苦痛。

苏轼豁达乐观的心态体现

苏轼初遭贬谪的心态既是正常的,也是普遍的,亦或是那个时代或者历史上的士大夫阶层的普遍心理。但是苏轼和他们的表现也不尽相同,因为苏轼在贬谪之后没有表现出过多的悲苦之情。比如屈原遭贬后的,他写下《渔父》,其中就表达了他的惶恐“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韩愈因为谏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他在《潮州刺史谢上辰》中写道:“自拘海岛,戚戚嗟嗟,日与死迫。”这是韩愈极度悲伤的表现;柳宗元因为“永贞革新”失败而被贬为柳州刺史后,他在《寄许京兆孟容书》中写道:“神志荒耗,前后遗忘。”、“每闻大人言,蹶气震怖。”柳宗元因为贬谪而导致神情恍惚;

白居易贬为江州司马后,在《琵琶行》中写道:“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白居易借歌女的身世表达了他贬谪沦落的极度失落和苦恨。

苏轼虽然也表达了孤寂与落寞之情,却没有任何的幽怨。相反,苏轼却有一种审美的诗意境界,这是苏轼豁达乐观心态的体现。

这种心态反映到文学作品中就是一种美的享受,此时豁达乐观的心态已经升华为苏轼的一种审美的人生境界。比如苏轼在黄州时,他写下了一首诗《初到黄洲》: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苏轼已经对自己因为好论是非,因言贬谪的事情坦然面对了,他喜欢上了黄州鲜美可口的鱼和岸边的鲜嫩爽口的竹笋。失去的是仕途一时的荣宠,得到的却是生活的真谛

苏轼在黄州期间,遍游黄州山水,在游览黄州赤鼻矶时,他写下了《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在黄州,有一次苏轼生病了,他到当地名医庞安常跟前治病,病好了之后,他与这位名医一起同游黄州有名的兰溪,还写下了游记《游兰溪》。

文章有叙有歌,妙趣横生,如文中的歌为:“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这也体现下来了苏轼寄情山水的乐观向上的一面。

文章最后一句写道:“是日剧饮而归。”这正是苏轼豁达乐观、笑对人生的积极向上的一面。

苏轼到了惠州,喜欢上了这个地方,也喜欢上了这个地方的风土人情,还有这个地方美味的特产水果。他在《惠州一绝·食荔枝》中写道:“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去儋州时,乘船渡过琼州海峡,他在《六月二十夜渡海》中又写道:“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苏轼在儋州三年,离开这个地方时,他在《别海南黎民表》中又写道:“我本海南民,寄生西蜀州。忽然跨海去,比如事远游。”

苏轼的字里行间处处表达了这种豁达乐观的心态,古语说的好“既来之,则安之”,苏轼随遇而安、豁达、积极、向上、乐观的心态,让他从贬谪的低谷甚至阴影中走了出来。

他在每一个地方都能很好地和当地的同事和百姓融合在一起,找到归属感,找到精神的家园,从而获得精神层面上的的畅适自足。

苏轼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态呢?

苏轼有着极强的自我调节的能力。在黄州时期,他渐渐地从贬谪的阴影中走了出来,他内心的失落和痛苦实现了超越。在此期间,他还从我国的传统哲学思想中汲取了精神力量,用以消弭“乌台诗案”给自己带来的精神打击。

苏轼从小就好读《庄子》,苏轼去世后,苏辙给哥哥写的墓志铭《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中写道:“吾昔有见于中,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庄子》),得吾心矣。”可见苏轼是深得《庄子》核心哲学思想的精髓的。

苏轼在贬谪期间用庄子的哲学思想来修身养性:一来可以静心修养,以便实现对现实的超越,提升精神境界;二来可以达到养生的目的,苏轼不仅重视思想的修养,而且还重视养生,人们常说苏轼喜欢美食,这是不无道理的。这样可以让他在贬谪的岁月里保证了身体的健康。

在苏轼到惠州,以至后来到儋州,他的这种豁达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状态逐渐地反映了出来。这与其思想不断提升有着密切的关系,他追求一种不为世俗所累的境界,向往一种既入世又洒脱的生活。

如苏轼到儋州之后,生活条件是相当清苦的,他以为自己在有生之年无法再回到家乡,在《到昌化军谢表》中,苏轼写道:“并鬼门而东骛,浮瘴海以南迁。生还无期,死有余责。”

苏轼到了海南情况比想象的还要艰苦,连书籍都看不到,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与程秀才书》中,苏轼写道:“此间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

即使条件如此清苦,但是苏轼还是慢慢地适应了这里的条件,并逐渐安定下来。在海南一住就是三年之久,并且喜欢上了那个地方。

苏轼在海南自给自足,亲自从事生产劳作,他从别人处租了一小块地,自己种植蔬菜,一年四季,竟然有吃不完的蔬菜。

在《撷菜》诗中,他这样写道:“秋来霜露满东园,芦菔生儿芥有孙。我与何曾同一饱,不知何苦食鸡豚。

在《和陶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诗中,他又这样写道:“借我三亩地,结茅为子邻。鴃舌倘可学,化为黎母民。”

来海南之前,苏轼还是有一些担忧的,此时这种担忧一扫而空:一是因为苏轼已经习惯了这里的生活,他已不在意清苦的物质生活条件,而能很平静地接受它们;二是因为他豁达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性格和随遇而安的心态起了重要作用,这是苏轼思想境界提升的一个表现,这一点才是最重要的。

苏轼在初贬到黄州时,内心还是有一定的起伏的:激愤不平的情绪在他的文学作品中也有体现,但是这种心态随着苏轼极强的自我调节而逐渐消失,思想也逐渐实现了自我超越。

在惠州与儋州期间,苏轼的思想比起在黄州来更加成熟与稳定,更加从容淡定。他能坦然地面对生活与工作,豁达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成为了他克服困难、面对生活的强劲动力。

在长期的贬谪生活中,苏轼学会了从更高一层的角度看问题,这极大地缓解了自身所承担的种种压力,他的胸怀也更加宽广了,视野也更加开阔了。

他不再计较于荣辱得失、境遇的好坏。这表明此时期的苏轼已经具有了超然的情怀。

苏轼在贬谪生涯中,对宋朝抱有何种态度?我觉得这个问题换句话说表达会更准确、更到位——也就是苏轼在贬谪生涯中,有着怎样的家国情怀?

苏轼是很有政绩的,比如他在杭州任职期间,便采取与民为便的方法,《宋史·苏轼传》记载“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 ,这说明苏轼是一位恪尽职守,工作很有方法的人。

在黄州期间,苏轼的朋友马正卿见苏轼生活清苦,就将郡中营地数十亩赠与苏轼,苏轼亲自从事生产劳作,这块地在黄州城东,苏轼在耕作之余,还给自己取了一个雅号“东坡”,这件事情说明苏轼是非常有情怀的。

他热爱生活,热爱家园,不辞辛苦,是一位有担当的人。他是很关爱自己的家人的,他亲自生产这一点就解决了家里人的温饱问题。在庄稼成熟之后,一家人吃上了二红饭,生活虽然清苦,但是苏轼能够守得住清贫,这是苦中作乐的精神。

庄稼成熟,苏轼也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他写下了小品文《二红饭》,文中记录了收获的情况“今年东坡收大麦二十余石(古代容量单位,一石等于十斗)”;苏轼在文中还写了做饭的事情“今日令庖人杂小豆作饭,尤有味”。

苏轼两次到杭州任职,他亲自率领百姓疏浚西湖, 将湖中的淤泥挖出来,筑成堤岸,又在堤岸上种植了大量的柳树,后世将苏轼修浚的堤岸称为“苏堤”。这也成为了西湖的风景名胜,也成为西湖有名的一道人文风情。

凡事苏轼都是亲力亲为,他也为一方的建设做出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些在苏轼的履历中,他都力所能及地做到了

再如上文提到的: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时年苏轼在徐州知州任上,当时黄河决口,苏轼亲自率领军民护堤守城,最终治理了黄河决口。这都是爱国爱民的表现

苏轼在贬谪生涯中仍不忘国事, 是非常忠诚的, 他一刻也没有忘记家国之事。比如在贬谪黄时期间,他写下的诗作《谢陈季常惠一暗巾》:

夫子胸中万斛宽,此巾何事小团团。
半升仅漉渊明酒,二寸才容子夏冠。
好带黄金双得胜,可怜白苎一生酸。
臂弓腰箭何时去,直上阴山取可汗。

在和朋友的唱和诗《次韵王郁林》中,苏轼这样写到:

平生多难非天意,此去残年尽主恩。
误辱使君相抆拭, 宁闻老鹤更乘轩。

在词作《满庭芳》中,苏轼也写到:“老去君恩未报, 空回首、 弹铗悲歌。”

从字里行间都能看出来,虽然苏轼仕途坎坷,但是在贬谪期间,他的忠君报国的思想、为国家尽自己一份绵薄之力的想法、甚至建功立业的想法从未间断,这正是苏轼对家国忠诚的表现。

}

我写的要吗,改编了一下大鱼海棠。

椿已经到人间四天了,湫不过是在楼里做着平常该做的事。他已去过一趟,按族里的规矩每个人十六岁的时候就要去游历一番,他十七了,椿十六。

奶奶总是要在椰子熟透的季节给他们将要出去的孩子们讲课,都是些人间有什么,该去看什么之类的,孩子们之后的历程就变成了印证这些课堂知识,湫以自己去过一趟的说辞央求奶奶随堂。

“你不是最喜欢摘椰子,随堂可就耽误了。”

“我去过一趟,有经验,帮你盯着不认真的小屁孩。”

“你自己就是个小屁孩。”

那些椰子树有些长得笔直,而多数稍有偏斜的湫才能爬的上去,他手小,从树干往上爬的时候抓不稳,只得把手抠在椰树一环一环的节骨眼上,那上面粗糙,手抹上去不滑。湫就把手放在上一个节骨眼,脚放在下一个节骨眼,撅着屁股往上爬。

“湫,你像只猴子又不像。”

“什么叫像又不像啊。”

“撅着屁股像,爬的太慢了不像。”

湫听完脸上一红,心里一急,意欲速从,不慎手没抓稳节骨眼,一滑,险些坠地,好在椰树越往上越细,爬到那里湫的双腿已能盘住树干,手虽滑了,却靠双腿盘着倒吊在树干上。

椿先是一惊,随后又笑起来。

“这会可真是一只猴子啦。”

人家都说女孩子笑起来要像门口的风铃一样,可湫总觉得椿那一串滴滴答答的笑声像河水撞在石头上,撞上一下的干脆伴随着奔流中的温顺。她笑起来的眼睛会朝下弯去,此刻他倒吊着看那双笑眯眯的眼睛,就想起石头在水里弄出的月牙波纹,一时忘了自己盘在树端,腿上一松劲,立马就坠了下来。

这会奶奶就把大家都叫到这颗树底下讲课,一会说去到海面有渔网要大家小心,一会又说路面上有星星一样的灯火,大家忽惊忽喜。湫背着手有模有样地在旁边来回踱步,一会瞅瞅椿一会又瞅瞅别的人,奶奶讲故事的时候没有人显出疲态,没有机会行使自己随堂的权利。可到了讲族人化鱼游历人间的历史和注意事项时,不少人便坐不住了,湫拿着一根长细的竹竿子朝那些讲小话的人头上点去。

被敲的小孩朝湫皱了皱眉,又瞧了奶奶一眼,便低头不再说话。可十几岁的孩子把持不住精力旺,一会又朝别处侧耳,再看看湫,趁湫的不注意又小声与旁边人插一两句话。椿也坐不住,可她不说话,揪着地上的草扭来扭去玩,力轻重适度,生怕力重拔断了就没得玩了。

湫看椿边上的人说起了话,便将竹竿子收到背后,探过身子将手合成牛蹄状敲了敲,而此时自己的脑袋恰好在椿的上方,就趁机将鼻息加重,想吹动椿的发梢,不想气劲过了头,哼了一声出来,大家以为奶奶动了怒便正襟危坐起来。椿感知到湫的鼻息,发梢撩动,转头将舌头顶到上嘴皮上弄出一副猴子的形象嘲弄湫,湫想探身子过去敲她的脑袋,又怕在正襟危坐的大伙中显得太突兀,只得将竹竿子伸过去挠了挠椿的脑袋。

奇怪的是,湫从树上坠下没有把脖子扭断,反倒把脚脖子折了,椿的妈妈借此说他老实孩子头轻脚重。

湫确实老实话不多,时常脸红,椿像只蜜蜂一样整天嗡嗡的,椿的妈妈就这样老受蜜蜂困扰,长此以往,便觉得湫这性格着实令人喜欢。

土楼里的每家每户常常会更新门前的灯笼,湫的奶奶时常负责祭祀等事,椿的妈妈就每年都会帮着湫家做一个,她把骨架弄好后会让椿帮着糊上纸皮,椿看着虎头虎脑,贴灯笼皮的时候又极其认真,把浆糊涂在骨架上老有溢出的部分,椿也不嫌烦,再拿木片刮回来涂在别处,倘若不去管那些溢出的浆糊,待到凝成坨,点灯的时候灯面上就会出现黑点,不够精细。

椿做好,再由姐姐完善其他部分,晾干几日便可挂到门前了。妈妈吩咐她去,便乐呵呵跳着去了,还没到湫家门口就放大声:

“湫猴子,老湫,我给你做的灯笼你可出来拿好咯。”

湫腿脚不便,在屋里应了一声说马上出来拿。岂知椿的妈妈在不远处,呵斥道:“椿妹!叫哥哥叫哥哥不会么?你这样不讲礼貌,小心回来收拾你。”

椿岂料妈妈听到,脖子一缩钻进了湫的家里。见湫正欲扶墙而出,就说:“别起来了,我给你送来了,喏,漂亮吗?”

“我敢跟你打包票,这灯不会有一个黑点,你信吗?”

“你的脚得什么时候才能好呀,我想吃椰子啦。”

“奶奶说要好几个月呢,今年恐怕是不能给你摘了。”

“没关系,我已经吃够了。妈妈说你奶奶今晚不回来了,让你到我家吃饭。”

湫是吃百家饭长大的,有一年天上漏水,他爸爸妈妈都堵死在那个口子里了,奶奶忙的时候就会让他去哪家哪家吃饭,他习惯了,常常是吃完了饭就回家,也不知道该多说些什么。有时他吃完饭,人家会给他额外的零食什么的,他会羞涩的摆手,但是以他这样的内敛,没有哪次是推辞掉的,只得拿着回家。

椿的妈妈最喜欢叫他一起吃饭,因为次数多了,椿妈妈也不硬塞东西了,有什么东西都让他自己拿着吃就是了,湫也觉得那里最亲最自在,更何况家里还有个叽叽喳喳的椿。

她妈妈常常唠叨湫吃这吃那,而椿则会说不要吃这不要吃那。

“哎呀,你脚坏了可不能吃莴笋啦,要吃榕树果子,你看这莴笋那么脆,一阵风就断了。”

“哎呀,你都黑成这样啦,不要吃放了酱油的菜。”

椿的姐姐听着笑了起来。

“哪有你这样还没给人家做老婆就管东管西的?”

椿想反驳,可是家里人的笑声盖住了她的气势。只得朝湫的凳子腿踢上一脚,说到:“都赖你。”

湫从头顶红到脖子根,感到椅子的震动和椿的话也没敢抬起头,埋头扒着饭,只觉得心急胸闷。

湫从人间游历七天回来后,椿更喜欢围在他身边了,椿对什么都好奇。

“他们人间的楼不围成圈怎么住的啊?”

“他们是一人一栋房子,也没那么高,都在地上,还能弄个院子养些鸡猪。”

“啊?他们吃的不是从神爷爷那里得来的吗?”

“不是,奶奶说他们要靠自己养自己种,那些东西的生长都要靠我们来掌控。”

“哦,是了,妈妈说她是掌控海棠花生死的。”

“恩,奶奶说我要负责掌控云朵,再过几年我就要接替这个工作啦。”

“他们的星星在天上,会被白色的东西遮住,那就是云,有时候要挪走,有时候又要挪过来。”

椿什么都问,湫也不乏,问什么答什么。在这里是没有云的,所以再怎么解释,椿还是搞不懂是什么东西,只知道是在很高很高的地方,大家在以后也必须到自己负责的地方待上许久。

“那里的天上还有什么,像云那么高的,有海吗?”

“没有,有雨,有风,有……”

“什么鸟飞的这么高?”

“这是奶奶告诉我的,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那么大的鸟,它能带任何东西上天的。”

椿自顾自地说着,湫也不知道如何接,只得陪着沉默。他两趴在桥栏上,看着天池里的星星,忽而一只白鹭掠过水面,波纹从某颗星星处荡开,所及之处,亮光在水中荡漾闪烁。湫跳下桥,踩在天池里的竹筏上,向椿招手,“快来”。

椿回过神,也跳将下去,湫往前划了一气。

湫没答,又划了一气停下了。往湖面上一颗星星往另一颗画,画了半天问椿,“这像什么?”

“朱雀鸟,人间管这些连起来的星星叫朱雀。它是引导死者灵魂升天的神鸟,有时候那些人都把它刻在墓碑上,希望自己升天。”

“会啊,奶奶说我们死后灵魂化作海里的鲸,自由自在。”

椿这批孩子出游的那天,奶奶起的很早,她要负责为他们开门,奶奶把面具擦了一遍又一遍,面具越干净,孩子们回来的路就会越清澈。湫起来的时候奶奶还在擦,吩咐湫到柜子里拿了块专用的布小心翼翼包了起来。

每个要出游的孩子都在土楼中家门口的栏杆上等着化鱼的汤。

“明明上天,照临下土。靖共尔位,好是正直。

昔我往矣,日月方奥。神之听之,介尔景福。”

湫看着椿喝下了汤,椿往这里看了一眼,发现湫在看自己,舌头上顶做了一个猴子的鬼脸。湫想让她小心点,又不好意思大声地喊,只用手指指天上缓缓下落的水柱,又指指土楼,意思让她小心点,安全回来。椿即刻明白,朝胸口拍了拍,你就放心吧。

水柱下落到奶奶头顶就停住了,孩子们纷纷钻了进去,椿在水中全身渐渐变红,双脚合并化作鲸尾,又在水里旋了几圈,长发裹住周身,由腰及头渐渐被鲸皮所包裹,顷刻便成了一只红色的鲸,那双透彻的眼睛,湫于鲸群之中一眼就能认出来。

四天,湫开始有点担心了,他去年也遇见了不少的麻烦,浅滩、狭窄的河道、渔网这些都很危险,好在他天生胆小警惕,可是椿这么粗心,能躲过这些危险吗?湫去问奶奶,奶奶也只是说这是大家的必经之路,面具已经够干净了,能不能回来要看他们自己。

好在第七天椿还是安全回来了,虽然略显疲态。湫在自家门口的栏杆上望着,总算放下心来。

椿回来后似乎是不太高兴,眼神闪烁,也不再叽叽喳喳地追着湫。有天夜里湫坐在窗台上,无意看见椿跑出了土楼,往天池码头上跑去,怕惊扰大人们不敢大声唤,只得赶紧跟了上去,在廊桥处追上了。

湫还喘着粗气,“你去…去干嘛?“

椿见他追了上来,眼泪在眼睛里打转,也说不出话。

湫慌了手脚,扶住她的肩头,“别哭啊,怎么了?“

“啊?“湫脑子一炸,不知道命是怎么欠下的,只觉得”命“这个词太巨大,如若和”欠“字组在一起就太严重了。

他们两人坐在廊桥的边上,椿说出了大概。

椿粗心遭渔网网住了,有个渔夫下水将网割开,却把自己淹死了,灵婆告诉她可以有办法复活这个渔夫。

“湫哥哥,你说人死了就是死了吗?“

“他的妹妹在河边哭的伤心极了,让我还她的哥哥,我害怕。“

说完,椿哭了起来,伴随着全身的颤抖,像天池边风吹的芦苇,湫不敢去止住这种颤抖,将手扶在椿的肩头,不知所措。椿哭到了深处,一把紧紧抱住了湫,一个劲说着“我怕,我怕“。

湫明白她在怕什么,她做了错事,害死了一个活生生的人,那种内疚将会伴随一生,往后的生命也只是负重前行,极其辛苦。可现在不是还有灵婆有法子吗,倒也不是绝人之路。想到这里,他擦了擦椿的眼泪。

“椿,灵婆不是还有法子吗,快去吧,别怕,我陪你去。“

“灵婆只准我一个人去。“

“好,那我在码头等你。“

椿抬起埋在湫胸口里的头,揪起手袖往脸上抹了一把.

湫等了很久,草地上已经有了一层雾气,风中生出一点寒意,他紧了紧胸前的衣襟,没一会便听见池中“欸乃“声渐近,他立马从草地上蹿起,站在码头边上朝黑色的远处望去。棹舡之声从黑暗中透了出来,椿就站在船头,怀中抱着个鱼缸,像卸了一肩重负似得轻松。湫想起椿出游时变鲸的眼睛,清澈无邪。

椿跳下船头,把鱼缸放在草地上,又抱住了湫,没有哭也没有笑,好像在释放什么似得,抱得越来越紧,湫也将心头的紧卸了下来。

族里不准养鱼,湫家里人少,奶奶又常出门,椿就把鱼缸放在湫的家里。

“等我们把它养大,再放到天上的海里,那个渔夫就会活过来了。“

“是啊,我还给它起了名字呢。“

“哎呀,你给忘了呀?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哦,那个大鱼。好听。“

两人趴在天池边的桥栏上,陷入了沉默。池边的芦苇在风中摇荡,那些柔软的枝条温柔异常。椿盯着湖面的朱雀星座,说:

“你不问我为什么要取这个名字吗?“

“鲲,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嗯什么呀,我要把鲲养大,叫大鹏带我的海棠花去云里看你。好不好嘛?”

“你嗯什么啊,我问你好不好,你是说好还是不好嘛?”

“好——”湫的吼声飘到了芦苇荡里,惊起一只白鹭扑哧扑哧飞起,掠过那些池边浸淫在微风中的榕树,翅膀扑腾的风力混入了这阵微风里,吹掉了一颗果子,“咕咚”一声坠入了池中。

}

前世,她用医术替他拉拢人心,让外祖用兵权助他登位,结果最后却换来满门屠杀,惨死收场。重活一世,她绝不会再让自己活成一场笑话。她要用她五年的记忆,高超的医术,力挽狂澜。保幼弟,护祖母,斗白莲,杀渣男。她要让所有害她的人血债血偿!只是这前世夫君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男主科举女主陪伴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