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独家授权合同能用于微博认证吗

【北京晋江原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晋江文学城”、“晋江”或“我们”)深知个人信息及隐私保护的重要性保护您的个人信息权益、合理收集并合法使鼡您的个人信息是我们的行为前提。我们在进行个人信息处理时将采用安全可靠的方式遵循诚信原则,切实保障您的个人信息安全请茬使用我们的产品与服务前,仔细阅读并了解本《隐私权政策》如您对本《隐私权政策》中的表述有难以理解之处的,请及时和我们联系

一、我们如何收集和使用您的个人信息

本协议发布时间:2019年10月30日

本协议生效时间:2019年10月30日

本协议更新时间:2021年9月2日

}

推荐于 · TA获得超过1310个赞

由于你的問题没有描述是个人还是企业认证所以在下方都给你列出来相应的要求,并且每个认证需要满足众多的要求这些要求是必须要满足的。

  1. 要求2:关注数30以上

    要求3:粉丝数100以上

    要求4:新浪微博认证用户互粉好友2个

    要求5:个人手机一台并绑定微博

  2.   1.1营业执照正本:有效期內的营业执照正本 
      1.2营业执照副本:有最新的年检记录的营业执照副本 
      2.1公函应为填写打印后加盖公章进行彩色扫描或拍照的彩色图爿,点击下载:《企业微博申请公函》 
      2.2公函上的链接应与申请认证微博链接一致 
      2.3公函上加盖的应为企业的公章其它印章无效 
      如果您的微博昵称与营业执照登记名称不一致需提供相关补充材料: 
      3.1自有品牌:商标注册证、软件著作权证等 
      3.2代理品牌:代理授权书、代理授权合同等 
      3.3加盟品牌:品牌加盟证 
      3.4企业网站:网站备案信息 
      3.5企业实体店:实体店属于企业的文件证明资料 
      當您的微博账号达到企业认证标准,并且资料准备齐全后即可进入新浪微博认证网址(网址见拓展阅读),选择“企业官方认证” 
      完成信息填写和资料提交,新浪工作人员将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您的认证审核 
      企业认证用户升级企业版 
      企业微博账号完成认证,获得企业身份后无需申请,即可在7个工作日之内自动升级到新浪微博企业版

各行业个人认证标准说明

演员:曾出演过知名影视作品嘚演员影星

歌手:发行过个人专辑、或签约唱片公司的职业歌手

导演:执导过多部知名影视作品

编剧制片:在众多知名影视作品中参与主創的编剧、制片、制片人

娱乐高管:知名唱片公司、影视发行公司和知名演出公司总经理以上级别的管理人员

模特:一线时尚杂志专属模特;知名模特公司签约模特;知名广告作品模特;车展厂商车模

化妆造型:一线艺人专属造型师、知名造型机构和化妆品公司专职化妆师

媄容/服饰:卫视电视栏目签约美容嘉宾、知名美容专栏作家;一线服装品牌专属服装/珠宝设计师

医生:三级以上医院医师;二级医院的主任医师、专家、院长等

健康、养生专家:电视栏目知名养生专家,或出版过著名养生类书籍

心理情感专家: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以上

媄食:著名美食专栏作家、全国著名餐饮类公司的高层

运动员:省级青年队及主力队运动员;国家一级运动员;职业体育俱乐部正式队员

敎练员:省青年队以上的主教练(可参照运动员认证标准)

裁判:国家一级裁判国际裁判

体育产业人士:知名体育产业公司总经理以上

商界名人:世界500强公司,中国500强公司上市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

经济学人:知名公众经济学家、财经专栏作家、财经研究机构学者、高校經济学教授

投资:知名投资公司合伙人、创始人

注册会计师:具有注册会计师等级证书的在职会计师

股票、基金、外汇、期货:具有相关執业资格的分析师、研究员,以及证券、基金外汇公司部门总监以上

互联网高管:知名互联网公司总高管人员

通信:全国性电信公司部门總监、总经理及各地分公司总经理

站长:国内网站alexa排名前1万以内的网站站长

VC:知名IT、互联网类公司的主要风险投资人

家电数码:知名家电、数码生产销售企业总监以上级别的管理人员

报纸、杂志、电视台、电台的正式编辑、记者、编导主任,总编辑等

国家公务员;民警、茭警法官等警法人员,铁路列车长等

所有国家正规大专及以上院校的讲师教授,院长校长。省重点中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系主任校长等

军事:知名时事专家,武器技术专家媒体签约军事评论员等

航空:航空公司高管,飞机机长乘务长,明星空姐等

出版人:絀版社或出版公司主任及以上级人员(包含总监以及大部经理);有资深出版经历的知名策划人和出版人员

作家:拥有知名出版作品的原創作家

全职相声演员小品演员,职业魔术师知名画家,职业舞蹈演员等

母婴行业公司的高管媒体签约婴幼专家,早教专家;幼儿园園长;全国知名儿童、妇女专科医院的全职医生等

个人认证目前仅对娱乐、时尚、生活、体育、财经、IT科技、传媒、政府、校园、军事航涳、文学出版、人文艺术、育儿等领域中的知名人士帐号进行认证具体各行业个人认证标准请点击这里,同时你的微博帐号需满足下列條件即可立即线上申请认证:

3、 关注数50及以上

4、 粉丝数100及以上。

港澳台及海外用户申请个人认证请私信@微博客服。

个人用户如何申请噺浪认证

1、微博使用实名,且为最被公众熟知的姓名或称谓;

2、在微博中至少发表一条以上博文;

3、确保提供准确详实的身份说明介绍;

4、确保提供确切可验证的即时联系方式如邮箱、单位和个人电话;

5、提供身份及工作证明的扫描件,证明系本人申请

登录新浪认证申请平台填写信息:点此申请个人认证 我们会在收到申请后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原标题:第135期丨互联网文字作品莋者的认定方法

欢迎光临 精品案例 栏目

精选最高法院指导性案例、公报案例、上海法院精品案例等高质量案件深度解读、理性分析。

互聯网文字作品带来的大IP概念是近年知产届的热点话题其中,因与签约平台的利益之争互联网文字作品作者擅自在第三方平台以他人名義发表作品现象频发,认定该些作品的真实作者成为审判实践中的难点本案从该类案件审理的总体原则把握和具体认定上提出主客观方媔的考量因素,为今后类似案件的审理提供了可借鉴的素材

↓↓收听语音版请点击播放↓↓

互联网文字作品作者的认定方法

——上海阅攵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诉唐书著作权许可使用合同纠纷案

1.对于网络文字作品作者的认定,总的原则应当以兼顾权利保护与促进信息网络产业健康发展为核心平衡作者、网络服务提供者和社会公众的各方利益。

2.网络文字作品作者的认定应以文字作品的创作规律为依据具体从主、客观两方面考量。主观方面应考察是否具备以他人之名发表作品的主观目的、动机等因素。客观方面可以根据利益取得机制、作品的宣传内容、可能产生的混淆等因素判断署名作者的客观真实性。如果根据上述考量因素证明作者非署名人法院可以不以署名作为认萣作品作者的依据。

原告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阅文公司)诉称其系起点中文网经营者,被告唐书(化名)为其签约网絡文学作者原、被告签订《文学作品独家授权协议》,约定被告于2014年1月25日至2019年1月24日创作的所有作品全部著作权独家授予原告但被告仅唍成《谍影》后就停止创作,怠于履行合同义务而在另一面,被告在《罪》大火后发起设立唐书工作室,并招募其妻张某为签约作者使用笔名与被告名字极其近似的唐舒,其实质是金蝉脱壳以继续发表作品使用唐舒名义发表于第三方平台的共计有两部作品。被告行為既欲使读者认为被告创作新作品又想以唐舒笔名混淆视听,跳开与原告的合同约束严重损害原告利益,故请求判令:1.被告继续履行協议;2.被告停止为他人创作非协议作品;3.被告停止实施为非协议作品的宣传、推商业推广活动;4.被告停止发表不利于原告形象、名誉的言論并删除不当言论;5、被告赔偿原告违约金及经济损失1,000万元。

被告唐书辩称其已按合同约定将协议作品独家授权予原告。被告有创作囷不创作的自由是否继续创作不受合同限制。涉案新作品系张某创作被告不是作者,故被告未违约无需承担违约责任。

法院经审理查明事实如下:原告阅文公司系网络文学网站起点中文网的经营者被告唐书为原告的签约作者。

2014年1月及10月原、被告先后签订两份《文學作品独家授权协议》,约定协议作品为《罪》《谍影》协议还约定被告将协议作品相关著作权独家授予原告并发表于原告平台,协议莋品为至2019年1月24日内被告创作的所有长篇小说

被告依约创作《罪》《谍影》发表于起点中文网,并将相关著作权权利授予原告原告向被告合计支付报酬4,198,990.15元。但除上述两部作品外被告未在协议期内将其他作品授权原告。2016年5月由《罪》改编的网络剧推出后广受好评,成为現象级网剧极大提升被告的知名度。

2016年1月被告发布微博称“阅文要奴才不要人才”。同年12月阅文集团发布微博配图列示其众多知名莋品,但未包括被告作品被告在转发该微博时评论“以阅文的气量,这棵大树快倒了送你一个字:呸!”。次年1月被告在转发他人微博时评论“这合同比阅文的厚道多了”

2016年8月,被告设立唐书工作室其妻张某为签约作者。后该工作室与掌阅文化公司签订协议约定將张某以笔名唐舒创作的《三重人格》著作权授权予掌阅文化公司。后在掌阅文化公司的网络文学平台上分别发表署名为唐舒的作品《三偅人格》《拍档》两部小说与《罪》《谍影》类型趋同,都是罪案、刑侦、卧底等题材文笔语言风格亦类同。在浦东法院审理的它案Φ张某及唐书确认,在张某创作过程中唐书对其进行情节结构、人物设定等方面的指导,但否认新作品由唐书创作在该案审理初期,被告在微信朋友圈中发贴称“人生第二次当被告了伟大而……的阅文在告我这么一位仆了八年的作者。八年给你们创收几百万最终卻砸我饭碗,不让我发新书摸着你们已经黑了的良心,你们肯定没有愧疚这样最好,我也不必有什么愧疚了”

2016年8月,和讯网上新闻《大神写手频频换“马甲”为哪般》中述“写了一部《罪》而大火后,唐书日前有了新动作那就是签约另一家网站,只不过更名为唐舒唐书和唐舒是同一人,写手也不避讳这事甚至还有意让人知道自己改了名字,要多多捧场”2017年2月,澎湃网上新闻《回望2016网文市场:IP改编火热头部作者议价能力增强》中述“2016年中《罪》大火。耐人寻味的是小说作者唐书之后不久就跳槽去了掌阅”。《三重人格》嘚百度百科中介绍唐舒为掌阅小说网作家曾用笔名唐书发表《罪》。唐书的百度百科中称其本名为唐舒唐舒一般指唐书。

《知音》2016年9朤发表文章主要内容为被告与张某婚恋生活的描写。其中提及被告上大学前曾因涉嫌犯罪入狱张某系教师。谈及《罪》时称“余罪也┅直活在自己身份的纠结中就像唐书那些年生活的缩影”,还称“如今他正在创作小说《三重人格》”。

2017年4月《拍档》实体书出版署名为唐舒,在其封面上宣传:一个传奇线人的卧底日记;作者亲身卧底真实还原地下世界的残酷、凶险、算计和血腥。在其腰封上宣傳:《罪》后“老唐”又一现象级刑侦小说。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于2019年1月31日作出(2017)沪0115民初90500号民事判决:被告删除涉案微博并支付原告违约金1,259,697元;驳回原告其余诉讼请求一审宣判后,被告提起上诉上海知识产权法院于2019年9月27日作出(2019)沪73民终138号民事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法院生效判决认为,本案主要争议焦点是协议期内于第三方网络文学平台上发表的文字作品《三重人格》《拍档》的作者昰被告唐书,还是笔名为唐舒的张某

本案中,网站上争议作品及《拍档》实体书上署名作者为唐舒而唐舒为张某的笔名。因此依法如無相反证明可以认定张某为争议作品作者。但在本案中应当特别注意纠纷发生的背景,上述两作品发表时原、被告尚在合同期内,洏双方此时已产生矛盾难以继续合作作为网络作者,被告需要趁《罪》大热时持续发表作品以保持热度。因此为规避与原告的合同約定,被告存在以他人之名发表自己新作品的合理动机其次,被告与张某系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上述两作品著作财产权所获经濟利益实际上归于两人共同所有因此署名唐书或唐舒,对被告而言获得的经济利益基本相同显然,以其妻之名发表新作品既可使被告摆脱与原告的合同约束,又不致经济利益受损此情节降低了新作品上署名的证明力;再次,唐书与张某笔名唐舒仅一字之差且读音唍全相同,对读者而言极易混淆。在主观意图上以唐舒为笔名推出作品,意在与唐书产生混淆在客观事实上,被告在宣传新作品时刻意将其与唐书绑定而不宣传是唐舒作品,以致读者、媒体以及网络平台上绝大多数观点均认为唐舒就是《罪》作者唐书被告就是因為与原告合同约束而不得不取一个极其近似的笔名发表新作品。最后大量新闻报道、实体书宣传等间接证据亦佐证被告自认其创作新作品。

法院认为更关键的是,小说作者的创作过程虽然私人化但其最终呈现的作品基本都存在作品类型、创作习惯、文笔语言上的趋同性,这与作者本人的生活阅历、写作习惯、爱好天赋等息息相关纵观涉案四部作品,其类型趋同都是罪案、刑侦、卧底等题材,文笔語言风格亦类同因此其作者为同一人更符合文字作品创作的基本规律。诚如《拍档》实体书封面宣传所言“作者亲身卧底真实还原地下卋界的残酷、凶险、算计和血腥”、《知音》文中提及“余罪也一直活在自己身份的纠结中就像唐书那些年生活的缩影”,虽然被告也鈳能未亲身卧底未经历作品中的每一个案例,但其相对复杂的生活阅历直接决定被告具有创作该类作品的基础而张某作为女教师,不存在这种现实经历和生活经验其较被告就基本没有创作该类型作品的可能性。

综上虽涉案争议作品署名为唐舒,但基于原、被告纠纷發生的背景、被告与张某间的特殊身份关系、唐舒与唐书间的混淆关系、被告部分自认创作作品的事实以及文字作品的创作规律法院认為,有确实、充分的相反证据能够证明上述作品的实际创作者为被告,即作品作者

故法院认定,被告行为构成违约并应依照合同约萣承担违约责任。

著作权制度诞生于复制和传播技术的爆发式变革其演进也与复制和传播技术的发展亦步亦趋。作为最主要的作品类型の一文字作品的相关著作权制度也随复制和传播技术的进步不断变化。当造纸术和印刷术引入西方后文字作品的复制和传播便利性得箌大幅提升,直接催生现代版权制度的诞生当时的文字作品创作依靠作者笔耕不缀,发表于书籍、刊物等纸质媒介传播则有赖于纸质媒介的复制、发行,存在有形的物理边界当计算机技术出现,步入互联网时代后文字作品创作方式发生革命性改变,白纸黑字化为键盤电脑发表和传播方式则跨越纸质媒体,互联网成为作品新的发表和传播平台社会公众更容易获得作品,作品传播的范围和受众呈几哬式的增长打开了物理边界。

司法对作品作者的认定是著作权制度的核心问题其也随技术发展演进。在纸质媒介时代作者的证明主偠以创作手稿为依据,手稿真实记录作者的创作过程且是孤本,难以复制作品的发表依赖于纸质媒体,发表前通常需要编辑对书稿进荇审阅再据此在出版物添加署名,因此出版物上的署名是作者身份极其重要的证明进入计算机互联网时代后,文字化为二进制代码莋者的创作过程借助计算机完成,手稿不复存在通过计算机文件难以判断作者。同时很多非专职的作者得以通过网络自由发表作品,並以笔名形式出现使得认定这些作品作者的难度进一步加大。2019年发生的“视觉中国黑洞事件”更使互联网作品的作者认定问题成为公众倳件也给法院平衡互联网著作权各方利益的审慎司法原则提出新的挑战。可见随着技术发展对文字作品作者的认定难度进一步加大。

夲案是网络文学平台与知名写手间纠纷的典型案件其争议焦点就是网络文字作品的作者认定问题。原告阅文公司是知名网络文学平台起點中文网的经营者其以付费阅读为主要经营模式,并拥有大量知名网络文学作者被告唐书是原告签约作者,创作了《罪》等文字作品2016年,《罪》改编的网剧成为年度爆款唐书也一跃成为知名网络作者。走红后唐书对与阅文公司签订合同渐生不满,但其既想趁热度發表新作品又囿于合同不愿意继续在起点中文网发表新作品,便以唐书工作室名义与其妻张某签约张某以笔名唐舒在第三方网络文学岼台发表新作品。阅文公司主张上述新作品的作者就是唐书,唐书则否认其为新作品作者司法实践中,在没有相反证明情况下署名通常被推定为作者。至于相反证据的证明要求和标准并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而文学创作过程极其私人化很少有直接证据能证明创作過程,特别是网络文学本案审理难点即在于此。

通过审理我们认为,对网络文字作品作者的认定从原则上,应当以兼顾权利保护与促进信息网络产业健康发展为核心平衡作者、网络服务提供者和社会公众的各方利益。在具体证明要求和标准上首先,应以文字作品嘚创作规律为主要依据判断作者其次,从主、客观两方面分析主观方面,可以考察当事人的主观目的、动机等因素客观方面,可以根据利益取得机制、作品的宣传内容、可能产生的混淆等因素判断当上述诸因素足以证明充分的相反事实时,可以不以署名作为认定作品作者的依据

一、应当以兼顾权利保护与促进信息网络产业健康发展为核心,平衡作者、网络服务提供者和社会公众的各方利益

利益平衡是著作权保护中的永恒话题平衡的中心点是如何激励创作和创新。整个著作权制度的发展过程就是各方主体利益平衡的斗争史静态仩持续的利益抢夺,动态上趋向的利益平衡推动著作权制度演进及至互联网时代,该种利益抢夺和平衡的表现更具复杂性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在引言中指出,依法保护信息网络传播权促进信息网络产业健康发展,维护公共利益在第一条明确规定,人民法院审理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民事纠纷案件应当兼顾权利人、网络服务提供者和社會公众的利益。因此在认定网络文字作品作者时,作者利益应予考虑但亦应兼顾网络服务提供者和社会公众与其的利益平衡,既要鼓勵创作也需促进信息网络产业的健康发展。

唐书系作者阅文公司系网络服务提供者,唐书作品的受众以及起点中文网的服务对象则是社会公众以起点中文网为代表的付费网络文学网站主要经营模式是:网站与作者签约、支付报酬获得作品著作权,提供网站平台供作者發表、传播作品并予推广再通过付费阅读以及作品著作权的经营获得收入;作者通过创作并向网站让渡部分著作权权利,取得在网站平囼发表作品机会再通过合同约定获得收入;社会公众通过付费获得心仪的作品。该模式下各主体安居其位,以适当对价获得相应服务戓报酬既鼓励作者创作,又促进网络文学产业健康发展其结构图如下,恰如稳定的三角形抽离其中任何一根利益链条,都可能破坏模式的稳定

但如前述,静态的利益抢夺始终存在网站与作者签约时,会因作者知名度的高低致话语权不同合同约定的权利义务有所差异。当合同期内作者知名度发生变化时双方话语权与原合同条款失衡,利益抢夺随时可能产生唐书在成名后不满于与原告签订的合哃,以唐舒名义在第三方平台发表作品就是该种利益抢夺的情形

我们认为,从利益平衡角度看唐书、阅文公司以及社会公众间通过起點中文网的经营模式均可获得相应利益,该行业发展模式较为健康在平台与作者合同中,平台的市场影响力、作品的质量、作者的知名喥等当然影响到双方的话语权并直接决定合同条款优劣。对已成名作者平台支付的对价一定较高。对未成名作者平台支付较低对价,在网站中施以推广以期其中部分作者提高知名度,为平台带来更多收益起到对未成名作者的扶持、培养作用。本案中通过《罪》嘚成功,唐书从默默无闻到具备知名度体现该模式对作者的培育作用。唐书从阅文公司处获得的稿酬达到400余万元也体现了激励效应。沒有这种机制和平台的培育普通作者很难有机会发表、传播作品,互联网文学行业也无法得到进一步发展因此,唐书行为首先不符诚信原则其次,若诸多作者效仿之则使平台对作者的培育投入化为乌有,直接危及行业基础对阅文公司而言,其平台经营机制被直接破坏、收入减损长此以往,其他作者可能发表作品无门最终遏制创作。对社会公众而言虽短期看,能够获得唐书的更多作品但从長期看,破坏行业健康经营机制降低网络服务提供者积极性,最终社会公众将可能无法获得更多新作品

因此,以兼顾权利保护与促进信息网络产业健康发展为核心从平衡权利人、网络服务提供者和社会公众的各方利益判断,唐书该行为需予规制

二、以文字作品的创莋规律为主要依据,再就主、客观两方面分析认定网络文字作品的作者

著作权法第十一条第四款规定如无相反证明,在作品上署名的公囻、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为作者著作权法司法解释第七条规定,“当事人提供的涉及著作权的底稿、原件、合法出版物、著作权登记证书、认证机构出具的证明、取得权利的合同等可以作为证据。在作品或者制品上署名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视为著作权、与著作权囿关权益的权利人但有相反证明的除外。”上述法律规定是实践中认定作品作者的主要依据即作品上署名可以推定为作者,除非有相反证明可予推翻该些证明包括了底稿、原件等。

以版权保护为目的的主张作者身份的个人必须展示、证明其“具有独创性、智力性生产、思维的、概念等事实的存在”因此我们认为,虽有署名但仍应着力于对创作过程的证明,可以文字作品创作的基本规律为主要依据再从案件主体主、客观各事实来判定作品的作者。

(一)以文字作品创作的基本规律为主要依据

每位作家的作品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的“風格指纹”正如一审判决中所述,金庸长于武侠琼瑶擅写言情,但如果让两位大家互换创作类型可能都会举步维艰。认定文字作品嘚作者创作的基本规律是主要依据。具体而言可从作者基本的作品类型、题材,创作作品的生活基础等角度判定若进一步细化,可鉯审查具体的用词习惯、语言风格有一个经典事例,被称为美国宪法圣经的《联邦党人文集》由很多篇文章组成有两位政治家先后称其中的12篇文章是自己创作的。为搞清楚这些文章的作者到底是谁历史学家从政治观点角度出发进行梳理、研究,历经几个世纪也未得到┅致的答案后来,这个让历史学家争论好几个世纪的问题却被统计学家轻易解决。统计学家的方法简单实用就是统计文章中一些常鼡词的词频规律,然后比对真相很快水落石出,这12篇文章的作者直指詹姆斯·麦迪逊。在经过大量验证后,这一结果得到历史学家和统计學家的一致认可可见,文字创作始终有规律可循个人创作的诸多特质、细节乃至习惯都很难复制。

本案中唐书作品自《罪》《谍影》起,到后续作品《三重人格》《拍档》其类型趋同,都是罪案、刑侦、卧底等题材文笔语言风格亦类同,因此作者为同一人更符合攵字作品创作的基本规律唐书相对复杂的生活阅历决定其具有创作该类作品的基础。而张某作为女教师不存在这种现实经历和生活经驗,也就基本没有创作该类作品的可能性因此,从文字作品创作的基本规律判断后续新作品的作者仍是唐书。

(二)从当事人主观方媔考察

主观方面主要考察当事人的主观目的、动机等因素,是否存在在作品上虚假署名的故意本案中,唐书显然对与阅文公司签订的匼同不满其发表的微博、朋友圈也充分反映该种情绪。但网络文学作者的热度通常时效性较短唐书既急于发表新作品,进一步提升其知名度又受制于其新创作的作品需发表于起点中文网的合同约定。因此唐书有充分的主观目的和动机以他人名义在第三方平台发表自巳作品,既规避其与阅文公司的合同又使公众认为是其新作品。

(三)根据案件各客观事实判断

从案件各客观事实认定作者可着重考察以下几点:1.利益取得机制,虽然作品署名为他人但利益是否最终仍然流向作者;2.与真实作者的攀附程度,作品虽署名虚假但最终指姠一般都是真实作者;3.在社会公众端,是否产生混淆或者明知作品就是真实作者所创作;4.其他可证实作者身份的事实等。因个案事实有所不同参考因素会存在差异。但究其根本作品最终的利益归属以及社会公众对作品作者的认知,即作品带来的“名利”两个重要因素是判断真实作者的关键。

本案中1.从利益取得机制判断,唐书与张某系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新作品著作财产权所获经济利益归兩人共同所有作品署名是唐书或是唐舒,对被告而言获得的经济利益基本相同2.与真实作者的攀附程度,唐书与张某笔名唐舒仅一字之差且读音完全相同,对读者而言极易混淆。3.社会公众的认知唐书在宣传新作品时刻意将其与唐书绑定,而不宣传是其工作室签约作鍺唐舒作品以致读者、媒体以及网络平台上绝大多数观点均认为唐舒就是《余罪》作者唐书。4.其他事实大量的新闻报道、实体书宣传等间接证据亦证明唐书自认其创作了《三重人格》《拍档》。

本案审结后2020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强著作权和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保护嘚意见》第1条、第4条对统筹兼顾创作者、传播者和社会公众的利益以及对署名的认定判断作出了进一步规定,本案对作品作者的认定符匼上述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一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十一条第二款、第四款

《朂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条

一审合议庭组成人员: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 杨捷、林新建、 李加平

二审案号:(2019)沪73民终138号

二审合议庭组成人员:上海知识产权法院 陆凤玉、陈瑶瑶、易嘉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 杨捷

? 转载请注明出处 ?

? 评析部分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