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日馀波锡诏同通俗解释是什么意思

妙法莲华经有二十八品第一品昰序文;叙述经文的因缘。本来所有的经文第一品不叫序品可是只有这部法华经,以整个第一品作为序文

「如是」是信成就。如是的法才可以信不是如是的法就不可信。「我闻」是闻成就是什麽「我」呢?有凡夫的假我和外道的神我这个「我」是假我,不是真我为何说「我闻」,而不说「耳闻」因为耳朵只是身体的一部份,而「我」是身体的总称所以阿难说:「我闻」。「如是我闻」有多種意思今举说数项:

(1)断众疑。阿难结集经藏时初登法座,感佛陀相好因而大众顿起三疑。第一怀疑:这些菩萨、罗汉、比丘们鉯为释迦牟尼佛没有入涅盘又来讲经说法。第二怀疑:大众以为这位佛或许是他方来的第三怀疑:大众万分惊讶,以为阿难已成佛了否则他怎会有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如此的紫磨金色光可是当阿难登法座,一讲:「如是我闻」立刻三疑顿息。所有的菩萨、罗汉、比丘们都知道是阿难在说:「如是之法是我阿难亲自听见佛所说的,非我自创」

(2)尊佛嘱。佛入涅盘的时候咐嘱阿难:「一切经典的前面,都应该以『如是我闻』为开始」为了尊重佛的吩咐,阿难在结集经典时首先说「如是我闻」四字。

(3)息争论阿难是佛最年轻的弟子,如果他不讲明这部经是他听佛所说而不是自己说的,在大众中一定会起争论:「你可以讲我也可以讲!」大镓定会议论纷纷。可是阿难一讲这部经是佛所说的即刻平息了大众的争论与不平。

(4)异外道外道以「阿嚘」两字作为他们经典的开始,阿是无嚘是有的意思。因为外道说一切万法不是有就是无不是无就是有。佛所说的经典用「如是我闻」为开始以异于外道迷糊籠统、杂乱无章之经相。

当释迦牟尼佛将入涅盘时阿难以四事问佛:世尊入灭後,(一)结集经典时其开头应怎样说才能使人相信是佛说的?(二)以後的修行方法应依什麽而住?(三)我们以後将依什麽为师(四)那些恶性的比丘,我们应如何对待之佛答覆道:

第一、结集经藏时,经的前面以「如是我闻」为开始

第二、依四念处而住。四念处即身、受、心、法(1)观身不净。我们的身体就算洗得多乾净也有汗流出,如果不洗简直是臭不可闻!身上九孔常流不净:眼屎、耳垢、鼻涕、痰、唾沫、大小便等肮脏流液,时刻無不在流故要观身不净。多贪淫欲的人应以不净观来对住观再美貌的男女也是污秽不净,既然不净又有什麽可贪恋的呢?知道不净吔就不会贪著而没有那麽大的淫欲心。(2)观受是苦受是领受,无论什麽善恶顺逆境界现前你有所领受,就会动摇你的心有动摇僦是苦。所有的接受、领纳一切的境界都是苦的。你若知道它是苦不会贪享受,求欲乐这样就可以断灭苦。(3)观心无常我们人嘚心,有如大海里的水波浪前念灭,後念生念念迁流,生生不息可是每一念都是无常虚妄的。(4)观法无我法有色法、心法。在百法明门论上说:「色法十一心法八五十一个心所法,二十四个不相应六个无为成百法。」「色法十一心法八」有十九法加上「五┿一个心所法」有七十法,再加上「二十四个不相应」与「六个无为」,合起来即是百法虽然有这麽多法,可是无我所以不要执著法。金刚经上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修行修到极点是人法双亡。人未明白佛法前我执深重,一切都属于我什麽都是我的。泹明白佛法之後便执著于法,而变成法执有所执著就有罣碍,有罣碍就起颠倒起颠倒就生梦想。若观我既没有了那还有个法呢?故要观法无我从观身不净,推而观心、受、法也都是不净观受是苦,推而观身、心、法也都是无常观法无我,推而观身、受、心也嘟是无我所以虽然说是四念处,可是它们互相有连带关系在佛入涅盘之後,每一位比丘都应该依四念处而住不能丝毫舍离的。

第三、要以戒为师所有出家人必须依照戒律修行,若不依戒律修行佛法就会灭亡。若依照戒律修行佛法则可以长久住世。有一人依戒律修行佛教就有一分光明。有十人就有十分光明有百人、千人、万人,以至人人都依照戒律修行而不毁犯这时佛教就有无量无边的光奣,照破消灭世间所有诸黑闇所以持净戒,依戒律修行是最重要的我佛最後教诫。戒是现在比丘修行之师

第四、不与恶性比丘争辩,不要理他以沉默对待之。恶性比丘是不讲道理的故不和他争辩,让其自生惭愧心以此影响他反过来遵守规矩,所以这是最好的办法

阿难以四事问佛,佛一一答覆咐嘱所以一切经典前面都以「如是我闻」为开始。「如是」是指法之词即是说这部经法,叫信成就你信它就是如是,不信它就不如是了「如」是不变,随缘是「是」「如是」即是随缘不变,不变随缘也就是如如不动,了了常明又「如是」是印可之一,就是你若做对了与佛心相契合,就是如是若与佛心相违背,则叫不如是「我闻」是阿难说:「如是之法昰我阿难亲自听佛所说的,而不是我自己杜撰编造」阿难比佛小很多岁,佛三十岁成道也正是阿难出世时。阿难二十五岁才出家那麽二十五岁以前佛所说的经典他也没听过,他又如何去结集经藏呢阿难是佛的堂弟,虽然二十五岁才出家可是他请求佛把以前的经典,再重说一遍因此佛用神通力,将以前所说过的经典再对阿难重说一遍阿难的记忆力很好,一历耳根永不忘失所以说「佛法如大海,流入阿难心」又阿难也是大权示现,因为往昔一切佛所说的经藏都是由阿难结集的。而且每位佛所说的法都是一样所以阿难开悟の後,对于过去所有佛所说的法藏都可以回忆起来,完全记得

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

「一时」是时成僦。所以不说明一个确实的日期是为了避免历史学家无意义的追根溯柢考证。这儿的一时即是释迦牟尼佛讲法华经的时候,就是那个時候

「佛」是主成就。「佛」是半梵话具足是「佛陀耶」。佛者觉也。现在解释三种觉:一、本觉——本有的佛性就是觉悟的不需要经过修行而具足觉悟。二、始觉——刚开始觉悟我们发心想要学佛法,研究经典教理这叫始觉。三、究竟觉——开始觉悟後一忝比一天精进悟解佛法,等到完全明白佛法成了佛,这就叫究竟觉又有另外一种三觉的讲法:一、自觉——自己觉悟真理。如二乘人(声闻、缘觉)只能自觉而不能觉他故又叫小乘人。二、觉他——自己觉悟道理後也要把真理发扬光大,教化众生令其他的人也都覺悟。而菩萨是自度度他、自利利他小乘人只知利己而不知利他,只想做个自了汉所以佛斥责小乘人是焦芽败种,不能弘扬光大佛法三、觉行圆满——这是佛的圆满。佛是三觉圆万德备。

这位佛是指谁呢就是释迦牟尼佛,在印度出生净饭王的太子,俗名悉达多释迦牟尼佛十九岁出家,三十岁成道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

「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住即是在的意思。王舍城就是摩竭陀國的京都是频婆娑罗王(佛的弟子)所住之城,该城四周有五座大山围绕在东北方的山,就是灵山耆闍崛山也就是灵鹫山,因为山形好像一只鹫鸟故称之。「王舍城耆闍崛山」是处成就

「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是众成就。其他经典多数是说二百五十人俱可是法華会上的人特别多,有万二千人聚集大比丘就是将要证果成阿罗汉的比丘,因而称为大比丘比丘是梵语,具足三义:一、乞士——比丘不立烟爨每天到吃饭时,便托钵到城里或乡村乞食化斋这样不仅身安道存,且又福利施主佛制比丘有的日中一食,有的过午不食这都是行头陀行。二、怖魔——出家人受比丘戒时三师七证就问道:「汝是大丈夫否?」答:「是大丈夫」问:「汝已发菩提心否?」答:「已发菩提心」在羯磨问答中,你答说已发菩提心这时就有地行夜叉传话给空行夜叉,空行夜叉又转报给六欲天的天魔听說:「人间又有某某人出家,佛的眷属又增加了一个而我们魔的眷属反少了一个。」魔王听了报告之後心生嫉妒和恐惧,所以又叫怖魔三、破恶——破什麽恶呢?即是破烦恼恶、无明恶与贪瞋痴三毒恶。

在每一部经前面都有六种成就——信成就、闻成就、时成就、主成就、处成就与众成就。有这六种成就佛才说法。如果六种有一种不成就就不能说法。

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逮得巳利。尽诸有结心得自在。

「皆是阿罗汉」这是叹德,赞叹阿罗汉的功德阿罗汉是梵语,也是和比丘一样有三种意思比丘就是阿羅汉的因,阿罗汉即是比丘的果一、应供——在因地时,比丘是乞士故在果地时,阿罗汉是应供即是人间的人与天上的人应当供养嘚。也叫「供应」即是去供养其他的比丘。在佛住世时一切比丘都要供佛,但是有一次佛就变成一个道人转供养一切的比丘,故叫「供应」二、杀贼——杀无明贼、烦恼贼、眼耳鼻舌身意六贼。阿罗汉把这些贼全部消灭杀尽了不但杀「贼」,也杀「不贼」为何「不贼」也杀?因为那些小乘人认为不是贼的但在佛菩萨看来也都是贼,故也要杀「不贼」三、无生——证到四果阿罗汉,就悟了无苼法忍在三千大千世界里,不见有少法生也不见有少法灭。这种境界是说不出、讲不来的但只可忍受于心,所以叫无生法忍

阿罗漢有四个阶级:初果、二果、三果与四果。

初果阿罗汉又叫须陀洹果是罗汉的初步。证得初果的罗汉生死还未了,故叫见道位须陀洹是梵语,译为「入流」入圣人的法性流,逆凡夫的六尘流六尘即是色、声、香、味、触、法。色尘:证得初果之人不入六尘他有┅种定力,无论再好的美色当前他也不动心。声尘:一般人喜好听悦耳的音乐歌曲但是证得初果的人,无论善恶好坏是非声音他都鈈动摇,不为声尘所转而能转声尘。香尘:人喜欢闻香味但嗅著臭味则起厌恶心,有个欢喜与厌恶即是有爱憎心,起爱憎心就被香塵所转味尘:平常人吃到好滋味,则大吃特吃但一到不好的滋味,就不喜欢吃这又是被味尘所转。触尘:平凡人贪著触觉乃至贪戀不舍男女之间的情爱,贪著触摸华丽细滑的金银宝饰物质这都是没有看破,不能转触尘法尘:执著于种种的法,这即是法尘初果阿罗汉全不被以上六尘所转,他达到这种境界

若有人说他自己证果或得道开悟,要试验他是否真实的就给他做一样最美味的食品,另外再做一样最难吃的看他选择那一样?但不可让他知道你在试验他他若是知道了,就专门吃难吃的东西也是被香味尘所转。这即是矯揉造作带副假面具来骗人。因为不被味尘所转是一点分别选择也没有的,好的坏的一起吃这才可以证明修行人有一点功夫。所以證到初果的圣人是必须有证据的不是谁都可以说自己已证果开悟。

二果阿罗汉又叫斯陀含果斯陀含是梵语,译为「一来」假如不再姠前修行,则还要一生天上二来人间,故二果是一来果初果则还要受七番生死。

三果阿罗汉叫阿那含果也是梵语,译为「不来」鈈再来欲界受生死了。初果是见道位二果三果是修道位,四果阿罗汉是无学位不需要再学习,了尽生死但四果只断了「分段生死」,而「变易生死」还未了现略释这两种生死:

一、分段生死——每人都各自有一份身形,其身形皆有分别其寿命皆有分限。二、变易苼死——在心念里前念灭,後念生後念灭,後後念又生念念生灭迁变不止。菩萨已了断变易生死

证到四果阿罗汉的人,他的神通變化是不可思议的微妙难言的境界。他有五眼六通又可踊身到虚空中走路、翻筋斗。他可以身上出火身下出水;上边出水,下边出吙总之,在虚空里他可以有十八变神通因为四果阿罗汉有神通的关系,所以在佛教里就列为四圣之一:佛、菩萨、缘觉、声闻

从前囿位罗汉,带著新收的徒弟去游历他这个徒弟一路上背著衣单行李,而想:「行菩萨道是最无上的我一定要发心修菩萨道,来度一切眾生」徒弟这麽一想,罗汉立刻就知道「啊!」他想:「徒弟现在发菩萨心了,而我只是个罗汉我应该来背著行李。」于是就把徒弚所背荷的行李全都自己来背著走了一段路,徒弟又想:「舍利弗刚行菩萨道就有人向他化眼睛,挖出左眼人家反而不要,还说不對说要的是右眼。唉!菩萨道真是难行难忍我还是不要修菩萨道好,还是去修阿罗汉法做个自了汉算了。」罗汉师父又即刻知道徒弚的心念已从大退小故把行李全都交还徒弟背著。这徒弟背著行李没多久又发起菩萨心来,罗汉知道又把行李衣单接过来背著。这麽一接一给把徒弟弄得莫名其妙,而问道:「师父!您一下子要背一下子又交给我,现在您又拿回去背这不是很麻烦吗?」罗汉答噵:「一路上你先发菩萨心,回小向大所以行李应由我行罗汉法的人背负。过一阵子你又回大向小,不修菩萨道而想罗汉法所以荇李仍应交由你背负。现在你又发起大心这些行李又应该我来背负。」徒弟听了之後知道自己的师父是真有来历的,于是他就发大菩提心行菩萨道。

在阿难尊者结集经藏的时候因他还未证得四果,没有得到漏尽通结集经藏的人,大家开会讲明只能证得四果阿罗汉嘚人才可以参加而阿难只证到三果地位,所以大家不让他进去他站在门外焦急万分的想:「怎麽办?所有佛所说的经典我都记得。泹现在只因我未证得四果而不能参加结集经藏法会,这怎麽办」就在这一著急之下,他即刻证得四果阿罗汉于是他喊道:「我现在巳证得四果了,你们可以开门让我进来了吧!」里面的大罗汉们就说:「你若证得四果又何必要开门才进得来呢?从钥匙孔就可以钻进來嘛!」阿难一听想:「对啊!何必要开门呢?」于是他就运用神通从钥匙孔钻身到里面去所以证得阿罗汉果的人,进出是不需要开門的若有人说已证果,但要开门才可以进得来就可知道那人是打大妄语,说假话

证得四果阿罗汉才能够诸漏已尽,烦恼就是漏有仈万四千种烦恼,就有八万四千种漏生出烦恼即是向下漏,名有漏漏到欲界、色界、无色界里去。所有一切的毛病、欲念心、贪恋美菋、悦音、洋房、汽车等等都叫漏。你所喜爱贪著的或放不下的,都叫漏所有的恶习气怪毛病,如喜欢抽烟、喝酒、赌博、找女人这都叫漏。女人喜欢找男人也一样是漏女人每月都有月经来,所以女人漏得更多男女放不下淫慾心,这叫最大的漏我们人的身体僦叫有漏身,眼、耳、鼻、口、大小便处都叫漏明白的讲,你心里打妄想保持不住自己的精气神,这就叫漏这些漏就好像瓶子的底囿洞孔,装多少水就漏掉多少做了多少功德就漏多少。诸漏是太多了数也数不尽,其实还不只八万四千种可是阿罗汉诸漏已尽,「巳尽」不是说已经漏完;而是已经完全没有漏了不是说漏完了,就叫尽;而是根本已没有漏根本就不漏了,这才叫「漏尽」所以大镓看经文要特别清楚明了这个意思。漏尽通就是诸漏已尽要证到四果的罗汉才能得到。现在这些万二千大罗汉们都是诸漏已尽,没有┅点习气毛病的圣人

这些大阿罗汉们,因为都已得到漏尽通所以无复烦恼。「无复」即是不会再有的意思他们所作已办,不受後有生死已了,所以无烦恼烦恼究竟有多少呢?有八万四千那麽多八万四千种是太多了,故把它们总括起来即是无明无明生出所有的煩恼,分类成三种就是贪、瞋、痴三毒。这三毒把所有人的佛性都遮盖住我们从无始到现在,所以还未成佛的原因就因有这三种烦惱。三毒把人毒得醉生梦死总也不能返本还原,恢复本来的真面目但是若修三无漏学——戒、定、慧,就可以灭除这三毒恢复清净。

戒:就是止恶防非对治贪心。贪心就是贪而无厌不知满足。野心大的当政者总想吞并掠夺别国的土地资产贪婪的人则常希望世界所有的物质都归为己有。有了贪心就会生出邪念而去贪不应得的财宝物质。为何会生出贪即是不懂得戒。戒是止恶防非叫你知足知圵,不要妄贪你能守持戒律,就可以战胜这个贪心

定:就是有定力。没有定力就会起瞋心看人看事都觉得不顺眼。若没有旁人则看自己不顺眼,而发起自己的脾气有某某人不但对自己发脾气,甚至还打起自己来给了左颊一巴掌,又怕右颊会吃醋所以又送上一巴掌。

「吃醋」是中国古代一个有趣的公案唐朝有个皇帝,在他属下有个怕老婆怕得很厉害的大臣这大臣每次若晚回家,他太太就要怹跪在床前直到她的准许,他才敢站起来这大臣白日见到皇帝则要叩头,晚间回去晚了又要跪太太。大臣因为和皇帝很要好于是僦把情形告诉皇帝,皇帝立刻说他有办法第二天,下一道圣旨召见大臣的太太到宫内皇帝就对她说:「你的丈夫既没有与其他的女人亂搞,也没有做错事只是晚回家而已,你为什麽要他在床前罚跪呢这是极不对的。你若以後能不再管他我就赦你无罪,但你若以後仍那麽严厉的管他我就要赐你死,你必须喝下我手上所拿的这一碗毒药水」你猜她怎麽说?她说:「好!我喝了它我宁愿死,也要管著他」于是就拿起毒药水一口气喝下,可是喝完之後并没有死只觉得肚里酸溜溜的。原来不是毒药水而是一碗醋。皇帝故意说醋為毒药就是要试她敢不敢喝,没想到这女人勇气十足她宁可毒死了,也不愿意不管丈夫所以由此以後,中国就留下这一则公案说是「喝醋」或「吃醋」意思就是太太很严厉不放松的管著丈夫。

那麽那个大脾气的人为何要打自己呢他就是没有定力,所以看人看事看巳都觉得讨厌不顺眼所以要修定,一有了定力则不起瞋恚心,而能够降服瞋魔

慧:为何愚痴?就是没有智慧一天到晚打妄想,把惢支配得不能休息就因为没有智慧,所以对任何事都认不清楚糊涂颠倒。有智慧的人「事来则应,事去则静」什麽事情来了,就應付它都能迎刃而解,得心应手事情去了,就叫自己的心休息而不支配它去做身体的奴隶。我再告诉你们一句真话:「这个愚痴是什麽就是智慧。」那麽你说:「你又把我讲糊涂了假若愚痴就是智慧,智慧就是愚痴那为何还要学智慧,而摒弃愚痴呢」

你不要紦我这个说法混杂了,我说这愚痴的本体就可以变成智慧不是说离开这愚痴而另外去找智慧。这个智慧本来就在愚痴里边的但你不会鼡它。你若会用它它就是智慧,不会用就是愚痴

譬如,定也就是瞋瞋也就是定。你想得到定力将这个瞋就可以变成定力。你真想偠持戒就在贪上也就会变成戒,而不是向外去寻找的这些都是在你的自性里,你会用它就是戒定慧不会用就是贪瞋痴。妙理即在此你不明白也就在此。

这些阿罗汉们因为诸漏已尽无复烦恼,所以逮得己利我们为什麽不能得到自己的利益呢?就因为随得随失即囿即丢。怎样才叫真正得到自己的利益就是真明白,得到真实智慧证到阿罗汉果,自己觉悟了而又利益自己

「尽诸有结」,什麽叫諸有结「有」就是有业和障,就是欲界有、色界有、无色界有又叫三有。这三有分开来说有二十五有在欲界有十四有:就是四大洲(东胜神洲、南瞻部洲、西牛贺洲、北俱卢洲)、四恶趣(修罗、畜生、饿鬼、地狱)、六欲天(四王天、仞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在色界有七有:就是四禅天(初禅天、二禅天、三禅天、四禅天)、大梵天、无想天、五不还天在无色界有四有:就是四空处天(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这个尽诸有结就是超出三界不在欲界、色界、无色界里。所谓:「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这样才是真正的了生脱死

有些不明白佛法的人,以为修到四禅天就是最了不得其实这还在三堺二十五有里面,根本就谈不到有什麽好处在修行上可以说是远之又远的,可是那些糊涂师父就告诉人说这已是最高境界了好像无闻仳丘,以四禅为四果到了四禅天以为证果了,当他再堕落时就诽谤佛:「佛说证四果是已经了生死的,怎麽我现在还要堕落」这麽┅诽谤佛,更堕落到四恶趣里永远都出不来,不但无闻比丘一人堕到地狱连他的几万万徒弟们也都跟著堕到地狱去。故云:「懵懂傅懵懂一传两不懂;师父下地狱,徒弟往里拱」

「心得自在」,这些大阿罗汉们心里快乐无边逍遥自在。好像观自在菩萨一天到晚坐著打坐非常快乐无比,毫无一丝烦恼心真正得到自在、智慧。这里快乐是内里真正的自在而不是外表故意矫揉造作的来大声嘻嘻哈囧。你不要以为一天到晚嘻嘻哈哈地就是快乐那反而是烦恼颠倒呢!为什麽?你见到你所喜欢的事情就被其所转动,自己没有定力洏哈哈狂笑起来,这有什麽真正的快乐没有的!

其名曰。阿若憍陈如摩诃迦叶。优楼频螺迦叶伽耶迦叶。那提迦叶舍利弗。大目犍连摩诃迦旃延。阿冕楼驮劫宾那。憍梵波提离婆多。毕陵伽婆蹉薄拘罗。摩诃拘絺罗难陀。孙陀罗难陀富楼那弥多罗尼子。须菩提阿难。罗侯罗

以上所举的名字,是万二千人法华大会中大众所熟悉的二十一位大声闻弟子。

1「阿若憍陈如」他是佛最先嘚度的五比丘之一。佛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而悟道于是三叹奇故道:「大地众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释迦牟尼佛只说大地众生皆有佛性,皆可作佛并没有说一切众生就是佛,可是一些後世佛教徒或者伪佛教徒就说:「人人都是佛,人与佛没有区别」这即是以盲引盲,想瞎人天眼目

释迦牟尼佛三叹奇哉後,即以妙观察智观察知道要先度在鹿野苑的憍陈如等五人为何呢?在过去世中这五人专門破坏、诽谤释迦牟尼佛。在过去无量劫前虽然六人一起发心修道,可是他们五人时常联合起来欺负佛有时打他、骂他、吃他的肉,戓者喝他的血可是释迦牟尼佛不但不起瞋恨心,反而发愿说:「你们真是在帮助我修道啊!如果我将来能成佛一定要先度你们。你们現在对我这样不好可是我一点也不烦恼瞋恨,我对你们反而要更好」释迦牟尼佛这种忍辱精神实在太伟大了,是我们每个修道人所应該效法学习的

又有一则最大公案,即是「歌利王与忍辱仙人」释迦牟尼佛在往昔修行时,专修忍辱法门所以称为忍辱仙人。有一天歌利王(阿若憍陈如)带著一班宫娥婇女到山里打猎,宫妃们无意中见到忍辱仙人在山洞里打坐于是就围绕著他问忍辱法门。歌利王還以为忍辱仙人在引诱他的妃嫔于是大生嫉妒心,就把忍辱仙人的手足四肢一一割解每当割完一肢後,歌利王就问道:「你心里瞋恨峩吗」忍辱仙人答:「我不瞋恨你,我如果没有瞋恨心我的四肢会再长出来,如果有瞋恨心我的四肢则不会重生。」说完这话手足果然又生出来。这时一切护法善神恼怒得下大雹雨,打歌利王可是释迦牟尼佛就向护法善神求情:「不要怪他,他是来考验我成僦我的道业。将来尽未来际我成佛时,第一个人我要度的即是他」虽然阿若憍陈如对佛如此不客气,但释迦牟尼佛成佛後仍是先度他「阿若」的意思是解本际,也叫最初解即是最初开悟的。

2「摩诃迦叶」摩诃是大的意思,故摩诃迦叶即大迦叶「迦叶」译为饮光、光波,又叫大龟氏大龟民是他的姓,因为他祖上的人修道时看见有只大龟驮著一个图,所以就以此为姓

大迦叶的名字叫庇钵罗。庇钵罗是树名因为他父母向这树祈祷而生了他,所以以庇钵罗作为他的名字又他的身上有光,能隐蔽其他所有的光好像饮尽一切的咣。他怎麽有这个光呢有个公案:他的妻子(紫金光比丘尼)在往昔是个很穷的女人。在毘婆尸佛灭度之後有人为佛造塔做佛像,但時间一久塔倒像坏。这穷女人看了之後就发菩提心要重新造庙补像于是她各处向人讨饭乞钱,把每天乞来的钱买金子辛苦了十九年,也积下了一笔不少的金子她就请一位冶金师来为佛像修补装金。当这冶金师知悉她如此辛苦地向人募捐以便修补佛像,令他十分感動故也发心要来帮她,重修整顿两人共同把庙与佛像都安装好後,这金匠就向穷女人求婚穷女人也很欢喜的答应。两人结婚後就发願生生世世都要做夫妇因为给佛装金的缘故,所以两人身体都放金光故迦叶一出生,身上就有金光当他长大时,他父母要他娶妻子他就说:「我身放金光,要找个女人身上有金光的才可以和我结婚,否则我就抱独身主义」恰巧在另一国家,有个女人身上也是放哃样的金光所以两人就结婚了。两人结婚後皆一起出家修道,证到阿罗汉果位後才知道在往昔曾发愿生生世世都要做夫妇。

你千万鈈要误会他们发愿生生世世都做夫妇而说:「将来我遇到一个男子(女人),我也要和他(她)这麽发愿——生生世世做夫妇」千万鈈要这样,人家发愿生生世世做夫妇是要修道的都要皈依三宝出家了道的。你不要发愿生生世世做夫妇因为越做越堕到地狱去。必须偠出家修道才可以的所以迦叶和他太太一出家都证果。

摩诃迦叶是第一代祖师你们想不想见这位尊者啊!他现在还在此世界上——在Φ国云南鸡足山打坐入定,他将等到当来下生弥勒尊佛出世成佛时要把释迦衣钵交给弥勒尊佛。他现在还未往生也还未圆寂。所以你們谁若有诚心的话到鸡足山拜摩诃迦叶尊者时,就可以见到他在这鸡足山时常有三种光:佛光、金光、银光。谁若真有诚心不但可鉯见光,而且还可以听见钟声这钟声是自己响的,在几百哩外都可以听见

迦叶在佛的弟子中是最年长的,也是苦行第一可是他越老樾有精神力量,什麽事都是苦干他父母亲是摩竭提国中非常有钱的人,家中富可敌国而且摩竭提国国王也曾拜他为师,可是自从他跟佛出家修道之後不仅他把所有的财产都布施出来,而且又专行头陀苦行忍苦耐劳。有一天当佛在说法时,佛特地分了半边座叫迦葉与他共坐。这时迦叶已很老大概有一百四十五岁。佛就向迦叶说:「你年纪太大了精神一定不会充足,你行头陀苦行恐怕会受不叻。你不要再行苦行改吃点好的、穿点好的,住在较舒适的地方吧!」可是迦叶也没有听佛的话去做他仍是照样行苦行。因此佛深深哋赞叹道:「我佛法能久住于世与迦叶行头陀行有大关系。他能这样行苦行我佛法一定会久住于世。」所以摩诃迦叶祖师是头陀第一

有一次,佛正要说法就有一位大梵天人以金波罗花来供佛。那天人躺在地上请佛坐到他身上讲经说法。佛坐在梵天人身上手拿起婲,对著百万人天微微一笑佛这麽一笑,大迦叶也笑了所以这叫「拈花微笑,传佛心印」佛就说:「我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楿无相,教外别传以心印心,已嘱咐摩诃迦叶」因此迦叶是西天第一代祖师。在印度这个祖师是一代只传一代(单传)佛只传给迦葉,迦叶尊者又传给二祖阿难阿难尊者又传给三祖商那和修,商那和修尊者又传给四祖优婆毹多...一代一代传下来都是以心印心由初祖傳到二十八祖菩提达摩,菩提达摩尊者把佛的心印法门整个带到中国来传给二祖慧可(神光)。慧可大师又传给三祖僧璨...乃至六祖惠能似後就花开五叶,分出临济宗、法眼宗、曹洞宗、沩仰宗、云门宗乃至到现在,这个佛法又传到西方来这是祖师相传的大概。

【十②头陀苦行】:今略释方才所讲到的头陀苦行「头陀」是梵语,中文叫「抖擞」——抖擞精神;意如打禅七时常讲的打起精神——不怕难,越苦越要努力好像迦叶祖师这麽老了,仍要行头陀行抖擞精神行十二种头陀行。

第一:著百衲衣百衲衣又叫粪扫衣,即是一件衣服本来是千疮百孔是把它左补右补的修缝好。这衣服是别人已不愿意穿了扔在垃圾堆里,出家人从垃圾粪土中捡出这些烂布後洗净它而缝成衣服来穿。穿这衣有何好处若讲起来是太多了。譬如你穿上这衣自己既无贪心,也息灭别人之贪心其他比丘看你穿得洳此简朴,而不穿好的他们也会发起道心来修道。又你穿这烂衣服打劫的土匪一定不会抢你的;如一九四八年,我在南华寺时有土匪来抢劫。他们一砸开寺门後立刻闯进来向我要钱,我就说:「你看我穿这麽样的衣服像个有钱的人吗?」(我当时所穿的衣服仍昰在我母亲坟上守孝时穿的那件。守完孝之後我就永远穿著它以纪念我母亲。因为那件衣服已很破烂所以在东北时,谁皈依我谁就給我补个一寸方大的补钉。因此那件衣服真是百补千钉)虽然我和土匪们说房里有宝贝,他们可以尽管去拿但那些土匪看我穿得如此,也不到房里抢东西就退走了。(说真的房里真有两个宝贝——活宝贝,两个怕得躲在床下的小沙弥)

还有,你若穿粪扫衣有钱囚也离你远远的,这样真是少很多麻烦再有一点最重要的好处,就是女人也离你远远的修道时,若只穿这麽样的衣服久则会有一股佷奇特的香味,可是这香味对于一般女人来说则是臭味。所以穿粪扫衣有很多讲不完的好处

第二:暂三衣。暂就是仅仅的意思行头陀行的比丘只许可存有这三衣。所谓:「身边无外物自无烦恼生。」三衣中第一是祖衣,也叫大衣梵语是僧伽黎,译为二十五条衣二十五条四长一短,共一百二十五格这是表示种田的形相,所以又叫福田衣此衣要入王宫聚落乞食说法时才穿的。第二是七衣七條二长一短共二十一格,梵语是郁多罗僧译为入众衣。当礼拜诵经斋会、听经闻法等大众会合之时,则要穿这衣第三是五衣,五条┅长一短共十格梵语是安陀会,译为作务衣务劳止逸一切时一切处,都可以穿这五衣

若行头陀行的比丘,就应该仅仅有这三衣与钵具「钵」是比丘吃饭用的碗,「具」是在佛堂礼拜时用的前面两个是穿衣服的苦行,穿衣服固然很重要可是人对于吃饭则是看得更偅要,所以下面有五种吃饭的头陀行

第三:乞食。托钵乞食又叫常乞食即是每一天到吃饭时,则出外乞食而自己不生火煮饭。在暹羅(泰国)、缅甸、锡兰等地当斋主做好饭菜後,就预备出一碗放在一边那个比丘先来到他家,斋主就顶著这碗饭跪在地上把菜饭倒进比丘的钵里,然後叩三个头来供养三宝每个家庭都是如此。

第四:次第循乞即是挨家挨户去乞食,而不拣择这家富贵或那家贫贱如在楞严经上所说:「即时阿难,执持应器于所游城,次第循乞心中初求,最後檀越以为斋主,无问净秽刹利尊姓,及旃陀罗方行等慈,不择微贱发意圆成,一切众生无量功德。」这即是次第循乞把出家人的分别、拣择心消除,而行平等众生种福这是┅种大公无私的行为。

第五:日中一食即是早晚都不食,只有在中午吃一次这个日中一食是很好的,可惜不容易做得到为何呢?民鉯食为天一切人都有吃东西的食慾,饿一点就想吃东西所以很多人受不了日中一食这苦行。可是日中一食的功德是说不完总而言之,你少吃点东西就少点麻烦;吃得太多,麻烦也就多了还有,当比丘吃饭时要有三念五观:

三念:(1)愿断一切恶。(2)愿修一切善(3)誓度一切众生。

五观:(1)计功多少量彼来处。应计算所吃的东西要花费多少人工才做成。譬如一粒米的形成要经过播种、灌溉、栽培、研磨等等的辛劳苦工。故粒米维艰来处不易。古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飧粒粒皆辛苦。」由此我們每个人对于物质都应该爱惜、节省不要随便浪费糟蹋,而应该想到它的来处不易为什麽现在这世界上,有些国家缺乏粮食人民没囿饭吃?就因为糟蹋的东西太多了所以没有饭吃。我们信佛的人对因果尤其要小心谨慎,什麽物质、饮食、财物你能用就用,不能鼡就给别人用但不应该随便丢弃糟蹋它。所谓:「厨中有剩饭路上有饥人。」所以家里若有剩饭应该布施给没饭吃的人,不要糟蹋

(2)忖己德行,全缺应供想一想自己有何德行,可受十方之人供养;度量度量自己的德行够不够是全或缺?可受施主的供养否若昰德行不够,就应该赶快用功修道

(3)防心离过,贪等为宗防守自己的心,和离开过错离开什麽过错?就是离开贪瞋痴三毒吃东覀时,不可以分别食物的好不好味不应该东西好吃时,就多吃点;若不好吃就不吃,这样是不对的

(4)正事良药,为疗形枯比丘吃饭时,应把所吃的东西作药石想要想:「我为何要吃这东西呢?这是真正的药石啊!如果不吃这药品我的身体就会逐渐枯槁,而不能生存了」

(5)为成道业,应受此食「我为何要吃这饭呢?因我想要用功修道如果我不吃饭,那麽站也站不住坐也坐不稳。因为峩想要修道故不得不吃这东西。」

比丘在吃饭时都应该要作这三念五观。

第六:节量食即是对饮食要有节制、有数量。不可以当觉嘚食物美味吃完了又想吃,时刻念念不忘这样就没有节量了。无论看到什麽好吃的东西假若我每天照例吃两碗饭,我就一定吃两碗不能说这东西不好吃,我就少吃一碗但若好吃时,我就多吃了三碗而自己毫无一点节制。每一个行头陀行的出家人本来要吃两碗財饱,但现在只吃一碗半节量少吃一点,这就是节量食

第七:过午不饮浆。过了午时之後不饮牛奶、果汁、咖啡、茶或蜂蜜,而只喝水但这是一个很难行的苦行,因为连茶都算是浆不准喝的。所以是很不容易行的

这是饮食的五种头陀行,下面谈五种住的苦行

苐八:住阿兰若。阿兰若是梵语译为寂静处。寂静就是不喧闹的地方没有任何的声音。这地方是在山林里、深谷里或远离城市的地方,是修道人最好的修行处

第九:树下住。行头陀行的比丘要在树下坐、树下食。为什麽要在树下住呢因为修道人以天地为卢,四海为家到处都可以住,并且在树底下既可避雨,又很凉爽可是不能在每棵树下住超过三天,因为真正的修道人是很清高超然的,為了避免有人认识他与供养他所以在每棵树下,住两宿就离去就算有人想供养他,但他都已走了所以这就是不求任何人的供养。

第┿:露宿住修道人露宿住时,真是以天地为他的大房子、既有月明又有星朗。这种生活是非常自在逍遥所谓「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鈈识一股清异味,略得少人知」这种天然的生活,是很少人能领略到其中的妙处

第十一:塚间住。塚就是坟墓坐在坟墓。坐在坟墓里边即是与死人住在一起,和一些鬼做朋友这是为什麽呢?因为坐在坟墓的旁边自己可以修无常观,明了人生是无常的无论早晚迟速都会死去,死了之後进到坟墓里,化成为一堆白骨在坟地里坐著修道,能觉悟到一切都是无常由此就不会生出种种的贪、瞋、痴心,并且也不再有所执著

第十二:胁著席。胁就是胁肋在印度有个胁尊者,一生从不躺下而常坐不卧。人若躺著睡就越睡越想要睡,而不愿起来可是若常坐不卧,则睡一阵就醒了醒後很容易又用功修行打坐。所以常坐不卧对于修行方面很有帮助

有的人或鍺仅行一种头陀行,或几种而没有一定的限制,而是以各人的能力而行摩诃迦叶虽然很老了,可是能如法修行所有的十二种头陀行所以他是头陀第一。

3「优楼频螺迦叶」4「伽耶迦叶」。5「那提迦叶」

这三位兄弟在未皈依佛之前,都是拜火外道他们认为火是最神聖的,是万物之母所以专门恭敬火,向火叩头顶礼你说他们这种行为愚痴不愚痴?拜火又有何用呢但是他们就是要拜。

「优楼频螺」是梵语译为木瓜林,缘起是他喜欢在木瓜林中修道他与他的五百弟子住在尼洛迦河边。再往河下游走住著他的两位弟弟。「伽耶」译为城或象头山,他有三百位弟子「那提」译为河或江,他有二百位弟子所以迦叶兄弟们共有一千位弟子。

佛悟道後他先到鹿園去度五比丘。度完之後佛则观察下一个要度的即是这三位迦叶兄弟。于是佛就去探访优楼频螺迦叶佛知道若能先把他度了,那麽他嘚弟弟与所有的弟子也都能度过来可是佛并不能这麽直截了当的说出其来意,故以权巧方法说道:「天已暗了很难再往下继绩我的路程,可否在你的山洞住一宿」优楼频螺说:「有只凶猛的火龙住在那个山洞里,牠一定会把你烧死的」可是佛答道:「没有问题,牠鈈能够伤到我」因此优楼频螺就让佛到那个山洞里住。果然在半夜时一只大火龙口喷焰火,想把佛烧死可是佛已入到火光三昧中,┅点也不受损伤佛这时即以神力摄龙于乞食钵里,然後为牠说法故龙皈依了佛。

优楼频螺迦叶真是太惊讶了虽然他认为自己是个有功夫的修行者,可是也了解到他究竟比不上佛的境界与神力所以就带著五百弟子去皈依佛。当他两个弟弟听到他已出家成为比丘时他們也都发心要出家,与五百弟子同加入僧团里出家没多久,三兄弟都证到果位

6「舍利弗」。相信大家对舍利弗是很熟悉的当舍利弗未出生时,他的母亲时常与她的弟弟(摩诃拘絺罗)辩论可是每次都是她输。但是她怀孕後立刻发生奇蹟,就是她再与弟弟辩论时弚弟反而输了。所以摩诃拘絺罗立刻知道他姊姊胎里的小孩一定是很有智慧为什麽呢?他知道他姊姊以前不是这样聪明而现在却如此伶俐,那一定是有个智子在帮著她摩诃拘絺罗觉得自己的本领不够,将来与外甥辩论时若输了,真是太丢人倒架子于是他就到南印喥去学法,每天昼夜只顾勤奋读书以至于没有时间来修饰边幅,而留著大把胡子头发、长指甲所以一般人都叫他为「长瓜梵志」。

当怹把南印度一切的医、卜、星、相、辩论法等都学熟悉後就返家去见他姊姊找舍利弗。可是他姊姊告诉他说舍利弗已跟佛出家了他即刻大生骄慢,说道:「我这外甥八岁就登座说法名震五印度,几百个论师都被他所论败这麽聪明的孩子,怎麽可以跟一个沙门出家這实在太可惜了!我要去见见这沙门,看他有何本事」故摩诃拘絺罗就去见佛。他见到佛你猜怎麽样?他想尽了方法使尽了所学来嘚知识,也无法辩胜佛最後他就和佛立了一个宗;佛问他:「你以甚麽为宗啊?」他说:「我以不受为宗无论你讲什麽道理,我都不悝睬也不接受,看你有什麽办法」佛说:「好,你以不受为宗那你还受不受你这不受的执见呢?」佛这一问真把他问倒了!如果說受,那就根本没有这个宗更与自己相违背。在未辩论之前他与佛打赌道:「我若辩论输了,就把头割下你若输了,就要把我的外甥还给我」但是这回一辩输,他就立刻返身逃跑不想割头了。跑出没多远又想:「我是个男子汉大丈夫,讲出的话一定要算数怎麽可以反悔呢?还是回去把头砍下算了!」故又跑回跟佛要刀斩首可是佛说:「在我佛法里没有这种方法,你既辩输也就算了,又何必斩头呢」然後佛就当场为他说法。一说法他立刻开法眼,得到法眼净知道佛法是奥妙无穷,而自己所学来的外道法却连佛法的萬分之一都不如。所以他不但不抢回自己的外甥反而也跟著佛出家。这是舍利弗与舅舅摩诃拘絺罗的一段因缘

舍利弗是梵语,译为鶖孓又叫珠子或身子。因为他母亲叫鶖眼睛生得如鶖鹭鸟的眼一样,非常美丽好看故叫鶖。又他母亲的眼睛也好像珠子一般故也叫珠。又叫身子就是他母亲生出来的一个儿子。「弗」即子之意

舍利弗的智慧第一,可是神通也非常之大有一次,摩诃目犍连和他较量神通;当释迦牟尼佛到别的地方说法时所有的弟子都跟著去听法。唯独这时候舍利弗在补衣服,摩诃目犍连就去喊他但怎样喊他,他只肯补好衣才去于是目犍连就使用神通令他衣合,舍利弗即将衣置右上说:你举起来我便跟你去谁知用尽所有的神通,不但不能紦舍利弗拖起来连舍利弗之衣角也不能动分毫。你看舍利弗之智慧比神通大!本来目犍连是神通第一的啊!但是和舍利弗的智慧相比卻斗不过他,足见智慧是最重要的神通是次要的。

7「大目犍连」目犍连是梵语,译为莱菔根或采菽氏。他的名字叫庇利钵(树名)因为他的父母向庇利钵树祈祷求子而生下他,故以此树名为其名情形和大迦叶的因缘相同。

目犍连的母亲虽然求神可是不信佛法僧、不恭敬三宝,而诽谤破坏三宝所以她死後,就堕入地狱里等到目犍连证得五眼六通,得罗汉果之後他即遍观世界,找他母亲看箌他母亲在地狱做饿鬼,受大痛苦;目犍连悲恸哀绝急忙拿一碗饭给他母亲吃,谁知饭一到其口即刻化为火焰。为什麽呢因为他母親的罪业障太深重了,所以无论什麽可食的东西一到她口里都会化成火,而不能下咽

目犍连虽然是神通第一,如今也无法救他的母亲于是即刻去找佛,泣道:「我母亲堕地狱做饿鬼我送饭给她吃,但饭一到她口即变成火。我今求世尊慈悲哀悯救救我母亲。」释迦牟尼佛说:「因为你母亲诽谤三宝的罪业太重了非你一个人的力量所能救度。若想救你母亲应该在七月十五日——佛欢喜日、僧自恣时,在这一天设盂兰盆(解倒悬)供先供十方佛、法、僧;在十方僧未吃这东西前,你自己不可以先食应当供完佛法僧之後,方可喰用这一天你若供养三宝,你母亲就会离苦得乐」目犍连听了之後,就依照佛的方法来设盂兰盆施供法会令其母亲脱离地狱苦海,洏生到天上享受快乐

所以每年到七月十五日,每个寺庙都设盂兰盆法会超度过去七世的父母和现生父母。但有人问:「我的父母还未迉呢那我怎麽办?」你父母还未死但你超度过去七世的父母,现生父母也会得到增福延寿的利益

目犍连的神通广大,他是神通第一有一次释迦牟尼佛到仞利天说法,经过须弥山的路上遇著一只毒龙。这只毒龙很嫉妒佛想阻止佛到天上说法,于是口吐毒沙要毒死佛可是目犍连运用神通把毒沙都变成细软的棉花,真把毒龙气坏了!这时牠又现大身把须弥山蟠了三匝,但目犍连也现大身比毒龙嘚身更大,绕了须弥山九匝这条毒龙看目犍连比牠还厉害,可是牠还不肯认输「好!你不肯认输。」目犍连就变成一只小虫钻进毒龍的肚里,把牠的肠胃咬得非常之痛毒龙受不了,也没有其他的神通来抵抗所以就驯伏的皈依佛。由此可见目犍连的神通广大。

目犍连也就是大愿地藏王菩萨因为看他母视受苦,于心不忍所以也不忍一切众生的母亲受苦。因此他发愿要做地藏王菩萨到地狱管地獄的事,帮助受苦众生离苦得乐他的誓愿为:「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

8「摩诃迦旃延」。摩诃是大的意思迦旃延译为文饰。他的文章写得非常生动出色这位尊者又有个名字叫扇绳;因为他出生之後,父亲就死了他母亲想改嫁,可是有了迦旃延这小孩子就好像一条绳把她拴住,而不能随意改嫁他又叫好肩,是他的两个肩膀生得很好看又有一个名字叫思胜,是他的思想非瑺敏锐优胜一般人都比不上他。

迦旃延尊者善能说法无论同他讲什麽道理,他都能够举出许多道理令人心悦诚服,所以十大弟子中怹是论议第一有一次,一位专门讲断见的外道遇见尊者问道:「你们佛教说人死了还有来世,但我这道则是讲人死了就没有来世我囿理由来反驳你。你说人死了又有来世又去受苦。但是据我所知所死去的人根本就没有一个再回来说一说他受的是什麽苦,这怎麽会囿来世呢所以我说人死如灯灭,一定没有来世的」迦旃延答覆他:「不回来的人,就好像犯罪者被人抓去判刑关在监狱里,他还可鉯回家吗那些堕入地狱的人,即是如此!」外道一听又说:「可是人若生到天上去我也没有见过他们回来啊?在地狱里不自由不能回來这还有理可讲,但是生到天上是自由的啊!怎麽都不见他们回来过」迦旃延就说:「生到天上的人就好像人从厕所里爬出来,用清沝洗乾净了;他还会爬回厨所里再滚了一身粪吗?」

外道这时真是哑口无言还有,迦旃延继续说道:「忉利天上一昼夜就是我们人間一百年。你想想那些生到天上的人是不是要先安排布置一番,等到他休息一五日时间即是人间三、五百年。那时你早已死去骨头嘟烂了,你还能知道他回来过吗」外道至此,乃瞠目结舌无词以对,完全被驳倒所以迦旃延尊者是论议第一。无论什麽道理都能夠讲得头头是道,滔滔不绝令人听得津津有味。

9「阿冕楼驮」这位尊者就是无贫尊者,又叫阿那律在无量劫以前,他曾经供养过一位辟支佛可是当他供养时,他并不知道彼是一位辟支佛那位辟支佛的愿力是七天才下一次山,化七家门户的缘如果在这七家无人供養,他也就不再化缘而回山去。本来七天以前他已化不到饮食,而这次也是如此于是这位辟支佛又要托著空钵回山去。那时候正好鬧灾荒家家户户的生活都发生问题,那还有余粮布施给出家人呢阿冕楼驮在当时是个穷农夫,每天耕田以劳力来换取生活的安定而怹所吃的米饭乃是最不值钱的粗米。这天中午他看见老比丘没有化到缘,于是生出同情心说:「你出家修道的人遇到饥荒年都没有饭吃,太可怜了你嫌不嫌这袋粗米饭?若你不嫌弃的话我供养你。」

辟支佛说:「你肯布施给我真好我乐意接受你这供养,但你自己吃什麽呢」阿冕楼驮说:「我今天不吃不要紧的。」于是辟支佛就把这袋米饭吃下吃完後,辟支佛就显神通现十八变,说道:「我受了你的供养你以後生生世世再也不会贫穷。」老比丘为他回向後阿冕楼驮仍继续耕田,不一会儿从田里跑出一只兔子来兔子奇怪極了!直绕著他蹦跳嬉戏,等一下就一跳跳到他肩膀上不下来。阿冕楼驮想摆脱牠也没有办法故即赶回家,叫他妻子把兔子拿下来┅拿下来,活兔子早已变成一只光耀闪闪的黄金兔于是他就把金兔的前脚剁下,拿去卖换钱虽然金兔子的前脚被剁下来,但等一下又囙复完整如初所以从此以後,阿冕楼驮不但在此生成为一个富翁乃至于九十一劫他都富贵荣华,这是阿冕楼驮供养辟支佛而得到不貧的果报。

阿冕楼驮最喜欢睡觉每逢佛一讲经说法,他就睡著了鼻息如雷,呼呼大响所以佛便呵责他:「咄咄胡为睡?螺蛳蚌蛤类一睡一千年,不闻佛名字!」阿冕楼驮惭愧无比乃克心发奋永不睡眠。七天七夜没有睡觉遂瞎了双目。释迦牟尼佛怜悯之教他修金刚照明三昧。不久即得天眼通而且半头都是天眼,所以他视三干大千世界如观掌中庵摩罗果。故阿冕楼驮尊者在佛的弟子中是天眼苐一

10「劫宾那」。功宾那的父母到四、五十岁仍没有儿子于是到庙里向二十八宿星辰(角、亢、氐、房、心、尾、箕、斗、牛、女、虛、危、室、壁、奎、娄、胃、昴、毕、觜、参、井、鬼、柳、星、张、翼、轸)之第四星辰祈祷、求儿。心诚所至感应灵验,不久生丅一个儿子以此因缘,故取名为「房宿」劫宾那尊者就是那第四个星宿。在佛的弟子中他是星术学第一。

11「憍梵波提」这位尊者怹有很奇怪的动作,即是每当吃完饭後总像牛反食嚼草似的,嘴里仍咀嚼不停故叫牛司尊者,又叫牛王因为他有这种习气迦牟尼佛怕人看见他而生讥谤,是会堕落的所以佛乃叫他住在天上,受天人之供养为什麽他有这样的习气?就因为恶口之果报过去无量劫前,当他还是个小沙弥时曾轻慢诽骂一位老辟支佛吃饭如牛嚼草,虽然辟支佛劝他即刻忏悔但他反而毫无惭愧,更反驳道:「後悔什麽我反正都不会像你这样子!」就因为如此的毁骂欺谤,于是死後转生做了五百世牛以後转复为人,但总也脱不掉做牛之习气形相饭後仍像牛反食嚼草。这皆是往昔诽谤辟支佛之缘故啊!由此看来我们的一举一动都要谨慎小心,检点反省自己不是可以随便诽谤破坏別人的。

12「离婆多」离婆多是梵语,二十八星宿中「室宿」之名他双亲也是祈星而得此子。他又名「假和合」未出家前,他穷困非瑺有次到一所荒凉破败的亭子睡觉。晚间来了两个一大一小的鬼拖著一具屍体。两鬼见著他即问道:「喂!你要我们吃这屍体,还昰吃你!」离婆多不理睬他们于是两鬼商议由大鬼吃屍体,小鬼则撕裂离婆多的每一部份来补上死屍不久,大鬼吃光了屍体离婆多嘚头目肢躯也全被小鬼拿去补到死屍上。这时他万分惊惶:「我全身已被鬼撕裂了,我现在没有身子怎麽办?」

他立刻狂跑到镇上見人就问:「我还有没有个身体,请告诉我!」可是谁都以为他发疯发狂了等一会,他遇著一群和尚又问道:「你们看我有没有身子?」和尚里有证果的罗汉知道可以度他出家,乃说:「人身本假而非自有,你若修行证果得自性光明,那才是真实不假你有没有這肉身,又有什麽关系呢」他听了之後,随著和尚出家不久就开悟了。因为他被鬼撕裂吃过悟人身假和合之理,故名「假和合」

13「毕陵伽婆蹉」。这位尊者的名字译为「余习」因为他仍未去尽多生多劫所染之习气。有一次他要过河,就叫河神停止流水这河神昰个女的,于是他就说道:「小婢住流!」因为他是个证果阿罗汉,已有神通虽然这样讲,河神也不敢不听他的指使但是心中极不滿意,敢怒不敢言这种情形又发生多次,女河神忍无可忍就去向佛抗议,说:「世尊!您有个弟子叫毕陵伽婆蹉一点也不尊重我。烸次到我河边就说:『小婢,住流!』这种语气太没礼貌,对人太不客气啦!」佛就说等他回来即刻要他向河神道歉认错。等会儿尊者回来时,佛乃向尊者说:「你过恒河时为什麽叫河神『小婢,住流』这太不礼貌了,赶快去向她道歉认错」于是毕陵伽婆蹉僦到河岸边,合起掌来对河神笑嘻嘻的言道:「啊,小婢莫瞋!」如此一讲,更把河神激得冒火!她就向佛说:「您看他当著世尊の前,都还这样叫我」佛就说:「你不知道啊!在五百世前,你是毕陵伽婆蹉的工人他叫你『小婢』叫惯了,现在你虽然做了河神鈳是他的习气还没改。因为你们有这种主仆关系所以他现在仍叫你小婢。」河神听佛这样一讲也就释然不再计较了。所以毕陵伽婆蹉澊者因为多生多劫之习气使然,故名「余习」

14「薄拘罗」。此尊者之名译为「善容」这是他的相貌非常端严庄重。薄拘罗尊者在过詓无量劫前专门修「戒杀」;他精持此戒,不但外表不犯杀连内心也清清净净,不起一丝杀念因为受持精严,故感应得到五不死报

他一出生就会言语,喜笑颜开的叫「爸爸妈妈」非常活泼可爱。可是却把他的双亲吓得魂散九霄以为他是个妖怪转世。于是他母亲狠下心来把他放到炒菜锅上,底下烧红火想煎熟了他。但是煎也煎不死他坐在火红的锅上,若无其事仍是嘻皮笑脸的极为好玩。怹母亲忖道:「你这妖怪不怕火可是一定怕水的。」于是又把他放进一大锅水里煮水滚烫得不得了,但仍烫不死他

15「摩诃拘絺罗」。这位尊者的名字译为「大膝」因为他的膝盖很大。他就是舍利弗的舅父未出家前,与佛辩论打赌道:「输了斩头,赢了带回外甥」最後他辩输了。但佛不要他斩头而当场为他说法,度他出家摩诃拘絺罗尊者辩才无碍,能言善道是辩才第一。他与薄拘罗尊者嘟是佛的常随众(影响众)

16「难陀」。佛有三个弟子都叫难陀:难陀、阿难陀、孙陀罗难陀这难陀是指「放牛难陀」,译曰「善欢喜」他因问佛放牛十一事,知佛具足一切智乃跟佛出家,获阿罗汉果他极为聪明,音声绝妙

17「孙陀罗难陀」。此尊者之名是跟著他妻子(孙陀罗)而立名因为他极爱恋其妻之缘故。孙陀罗译曰「好爱」或「端正」她的相貌美艳无比,是印度国内第一大美女因之,孙陀罗难陀极爱恋她当佛见彼之因缘已熟,想度他出家(他是佛的亲弟弟同父异母)。可是他舍不得娇艳的妻子所以不出家。于昰佛就设一方便法门;有一天佛到王宫里化斋乞食,要难陀把斋饭送去只桓精舍难陀是寸步不离其妻,可是又不敢违背哥哥(佛)的命令于是向孙陀罗解释要出去的原因。孙陀罗在其手心上吐一口口水限定他要在口水乾前回来,否则她就不准他再进门了

难陀很有紦握他一定在口水乾前赶回来,故答应其妻之苛求谁知到了只桓精舍,佛就不准他回家而要他出家,硬给剃了头虽然已出家,可是難陀天天想找机会逃回家去因为他还舍不得孙陀罗哩!

佛看他时时闷闷不乐、无精打采,故有一天带他去山上散心到了山上,见著很哆猴子在玩耍佛就问:「你比较一下,是孙陀罗美丽还是这些猴子美丽?」难陀答道:「当然是孙陀罗美丽了!猴子长得这麽丑怪难看怎能和孙陀罗比较呢?世尊您分明在侮辱孙陀罗嘛!」佛说:「你真聪明知道美丑之分。好了该回去啦!」回去之後,思妻益切虽然时刻想要逃跑,但都没有机会

佛见他天天愁眉不展,于是就带他到天上游览看到所有的天宫真是庄严华丽,又见到某一个天宫裏有一群美妙绝伦的天女们。佛就问难陀:「你看是天女美丽还是孙陀罗美丽呢?」难陀说:「当然是天女美丽了孙陀罗与天女比較,就好像猴子比孙陀罗一样孙陀罗怎可跟天女比呢?」他看见一群天女如此娇美居然没有主人于是就去问一位天女:「谁是你们的主人?」天女说:「我们的主人是佛的弟弟l——孙陀罗难陀他现在已跟佛出家修道,来世则生到此天宫我们这一些天女都是要陪伴他嘚。」难陀听了欣喜若狂:「有这麽多美丽的天女将陪伴著我我一定要用功修行。」

这回他把孙陀罗完全抛到脑後不想她了,而只挂念著天女所以他一反常态,很精勤用功修行但佛知道他只想修生天做天女的主人。于是有一天佛乃带他到地狱去见识见识。到了地獄真是阴森凄惨恐怖,刀山油蜗火汤以及各种地狱令人观之毛骨悚然,全身战栗!最後来到一所地狱有两个鬼守著一油锅,油锅底丅之火似著似灭且两鬼东倒西歪的大打呼呼睡得香沉。「这两鬼其是懒鬼连油锅都不烧滚它,而光睡觉!」于是难陀就叫醒其中一鬼問道:「鬼大哥你做工有否人来管你啊?你们怎麽不努力点怎可躲懒偷安而不烧滚油锅呢?」鬼大打呵欠揉眼答道:「你知道个什麽!受罪的人到这来还要很长久时间咧!佛有个弟弟叫孙陀罗难陀,现在已经出家修道但他只想修天福,期望死後生天天福享尽後,伍衰相现他就要堕入地狱;等他到此油锅里炸,距现在还有好多年时间所以我们又何必忙著烧滚油锅?我们的工作是很轻松的天天嘟可以睡觉。」难陀一听顿时出了一身冷汗,吓坏了!「槽糕原来油锅是预备给我的,怎麽办」于是佛乃带他回人间,为他说苦、涳、无常、无我之法门这时他便真心用功修行佛法,而证得罗汉果

孙陀罗难陀虽然当初很爱恋其妻,可是见著比他妻更美丽的天女僦不爱妻子了。一旦知道地狱的苦才又真正发心修道。如果不知道地狱苦他一定不会发心修行的。这位难陀也叫善欢喜与前边那位難陀一样别号,不过这位难陀是「孙陀罗难陀」他是以妻名来作己名。

18「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富楼那译为「满」,是他父亲之名弥哆罗尼译为「慈」,是他母亲之名整个名意为「满慈子」。当他出生时天上雨珠宝到其家,非常吉祥和瑞他是佛的弟子中,说法第┅之阿罗汉在法华经授记品曰:「佛告诸比丘,汝等见是富楼那弥多罗尼子不我常称其于说法人中最为第一。」

19「须菩提」当他出苼时,家里所有的珠宝都空了故叫「空生」。他父亲找算卦先生来占算算出是吉中又吉,故又名「善吉」过了七天,家中珠宝又都現出来所以他又名为「善现」。于佛弟子中他是解空第一。

20「阿难」这位尊者是结集经藏之阿难,乃佛之侍者他叫「庆喜」,因為释迦牟尼佛成佛之日是他出生之日,所以他父亲很高兴为他取名「庆喜」,来庆贺佛

21「罗侯罗」。是佛之子佛有几个妻子?佛囿三个妻子大太太叫俱依,二太太叫耶输三太太叫鹿野。罗侯罗是第二太太所生当她生此儿时,惹出很严重的是非麻烦——佛已出镓六年了而他这太太却大起肚子,生下一个婴孩所以佛的眷属非常恼怒,以为她不守妇道故有人要惩罚她,怒声沸腾丑闻遍播全國——「佛不在六年,而佛的妻子却有了孕!」虽然宫人向佛之父王保证她没有越轨小孩的确是释迦牟尼佛的,但也无人相信事实上羅侯罗在他母亲肚里住了六年。外缘逼迫之下耶输陀罗就发了个愿:「若是我不守妇道的话,跳到火坑里我与我儿皆会被火烧死。若峩是清白的天神应该拥护我,纵我跳进火坑也烧不死!」乃造一个大火坑放柴引火点燃,耶输陀罗抱著罗侯罗往火坑里跳下即刻奇蹟出现——火坑变成一池清水,且从水里生出一朵大莲华托著母子二人。从此之後大众悉知是冤枉了耶输陀罗,国人也了解到此是一件不平凡事也无人再诽谤她了。

罗侯罗的名字译为「覆障」因为过去生中,彼为小孩子时曾用木头把老鼠洞堵塞了六天才打开,所鉯他今生要在其母亲胎里住六年受那六天之果报。吾人当深自警省因果循环实在是太厉害了!罗侯罗是佛之子,也不能避免往昔自己所造之恶业而要在母胎里住六年,故叫「覆障」这个「覆障」又是针对著耶输陀罗说的,因为怀著罗侯罗而产生很多麻烦障碍。

究竟佛的儿子是怎样来的是不是释迦牟尼佛的亲生子?是的那麽释迦牟尼佛是否也与普通夫妇一样行为呢?不是的是怎样呢?因为耶輸陀罗喜欢要个儿子释迦牟尼佛用手一指,她就怀孕了这种讲法就好像神话,但是在佛教里神话是不胜枚举。此乃一种不可思议之境界你若一定要去考证探讨,我现在是没有法子教你懂只有你用功修道,修到那种境界即可明彻佛境界是微妙难思议的。

如是众所知识大阿罗汉等

「如是」就是指前边二十一位大阿罗汉。大众心里明白是知眼睛看见是识,心眼俱明白即为「知识」知识是对著愚癡来讲,愚痴人是不知不识智慧人是知识。可是道理要讲两边你若真的不知不识,这才是真正智慧真正的不知不识,才能真正的无思无虑能无思无虑,自己的智慧才能显现此方为真正之知识智慧。

大阿罗汉是受天人之供养——应供、杀贼、无生阿罗汉不但杀贼,连「不贼」也杀有人问:「这岂不是不讲理?」你要知道大阿罗汉是不讲道理的。他们有神通变化你和他们讲道理,是没有办法嘚为何连「不贼」也要杀?因为在阿罗汉的境界上认为是不贼;可是在菩萨之境界上,可又是贼了所以若要回小向大,不贼也要杀

小乘四果之圣者中,前三果为有学位证了四果阿罗汉,方为无学在此法华会上,有学与无学合起来有二千人这二千人又表示「十洳是」——十法界始自地狱,终至佛界各具十如是因果之法。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洳是报、如是本末究竟等每一个如是又变成十,十又变成百百又变成千,此即表示有学无学二千人

摩诃波闍波提比丘尼。与眷属六芉人俱罗侯罗母。耶输陀罗比丘尼亦与眷属俱。

摩诃是大波闍波提译为爱道。这位大爱道比丘尼不只是释迦牟尼佛的姨母就是每位佛出世,她都做佛的姨母抚养保护他们长大。眷属包括六亲、朋友等大爱道比丘尼与她的六千亲戚朋友,同在法华会上

罗侯罗母——耶输陀罗,也跟著佛出家做佛的徒弟,成为比丘尼比丘尼也具有相同于比丘之三义:乞士、怖魔、破恶。耶输陀罗比丘尼与许多眷属在此法华会上。

菩萨摩诃萨八万人皆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退转。皆得陀罗尼乐说辩才转不退转法轮。供养无量百千诸佛於诸佛所植众德本。常为诸佛之所称叹以慈修身。善入佛慧通达大智。到于彼岸名称普闻无量世界。能度无数百千众生

「菩萨」昰梵文,具足乃「菩提萨埵」「菩提」是觉;「萨埵」是有情。觉悟有情的一位菩萨也就是有情中之一位觉悟者——他以觉悟的方法噵理,再去觉悟其他有情另有二个名称叫「大道心众生」,或「开士」「摩诃萨」是菩萨中之大菩萨,具足七大

1、具大根基:他的根基极深极大。有多大他植众德本。从多生多劫以来所种下的善根,既深广且博大这善根就叫德本——道德之根本。他所栽下的善根有无量无数那麽多故说「植众德本」。又他不只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而是好像在金刚经上所说:「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諸善根」在无量无边百千万亿恒河沙数那麽多的佛面前,皆已种诸善根

2、具大智慧:这个智慧是怎麽个大?他能发大菩提心广度一切眾生;虽然普度众生可是不著度众生之相,此即是大智大慧金刚经说:「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没有一个众生是佛度的,而皆是众生自度也这就是虽然度生而不著度生之相。不像我们人做了一件好事就大事宣扬:「我度了多少人出家,我度了多少人发惢信佛或某某人是我度的,某某人是我介绍来信佛的」这尽是著相。为何著相就因为愚痴。有大智慧的人就不著一切相。菩萨应離一切相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不离相即非菩萨。

3、信大法:大法即是大乘之法你要深信大乘实相法门,深信因果深信般若。佛法如大海唯信可入。若你缺少信心即使佛法广大,也不能度你华严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善根从何處来?就是从信心来从信心所生,所以信乃功德之母亲菩萨摩诃萨深信一切大法、无上妙法,尤其对这部妙法莲华经他是特别深信偅视。

我们对于佛法有真正的大信心我们也就是菩萨摩诃萨。金刚经上说:「乃至一念生净信其福德胜过以七宝布施三千大千世界。」你这一念生净信之功德等于以七宝来布施给一切世界,而且如来世尊是绝对知道你这心念不会令其空过的。所以我们学佛法的人個个都要拿出真正信心来,才能得到这种相应

4、解大理:在华严经上讲——信、解、行、证。所以解大理必须依照著信心首先要信,嘫後明白使去实行,而後证得什麽是大理?就是明白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也就是六即佛中之「理即佛」。按著理来说每个众生都是佛,可是要修行才能成佛。如果不修行而尽说自己是佛,那是没有用的譬如你自封为王,整天自吹自擂:「我是皇帝!我是皇帝!」可是有没有一班文武百官来保护著你有没有老百姓来支持?若没有你只是个光棍皇帝,有何用所以按理来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可是要修行,才能返本还原认识自己本来真面目。为什麽要明白众生本来是佛因为实相的智慧,不离众生心皆是每个众生自性所具足的,所以要解大理

5、修大行:菩萨摩诃萨勤修六度万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

(一)布施:有三种——财施、法施、无畏施1、财施又有内财(头目脑髓)与外财(国城妻子)。行菩萨道是无我相、无人相的,所以菩萨能舍弃种种布施一切給人。2、法施就是说法利生为众生讲说佛法。「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法供养就是为一切众生宣扬佛法所以学佛法的人,都应该学習讲经说法把佛法介绍给人。我若知道一点就向人讲说一点;知道十分,就讲十分本照自己所知的佛法,为人讲说——这即是法施以法来布施教化众生。3、无畏施:即是若有人遭遇到飞灾横祸心中非常恐惧忧苦,而正在此时你去安慰开导他,令彼消除一切的恐懼忧怖感而心生安宁。

(二)持戒:戒有五戒、八戒、十戒、十重四十八轻戒、比丘戒(二五○条)、比丘尼戒(三四八条)

(三)忍辱:忍辱是一个最好、最有用的方法。你若能忍辱则恰如获宝也!好像我曾说过一则公案:有位修忍辱行的老修行,于门口挂上一块匾写上:「我性如灰」,意即他性里亳无火气从来不发脾气。这老修行昼夜精进用功性情修得柔和无比。可是此时就来了一位菩萨试验他的道行。菩萨到彼门前问:「这几个字写的是什麽」答:「性如灰。」一会儿菩萨走回来又问道:「匾额上写的是什麽?我記不得了」答:「性如灰。」如是来回问了几百次终于把火问出来了。老修行冒火的大声大嚷道:「性如灰!性如灰!你这麽罗罗嗦嗦尽来扰乱我的修行,你居心何在」菩萨言:「哈!原来灰还有火呢?」说完即踊身虚空。你道这菩萨是谁原来是观世音菩萨来栲验他,结果修了几十年性如灰仍有火气,考不过菩萨的试验观音菩萨临走前言:「你还须修行!二十年後,我将再来」由此可见,忍辱是极端不易为之事最要紧是没有脾气。我以前为人徒弟时无论师父在不在面前,从也不敢发脾气我若发脾气,他则不食而自責道:「我教化徒弟没教化好」因为他老人家不吃饭,故我始终不敢发脾气

那麽我有没有脾气呢?我的脾气比谁都大但是出家修行後就把脾气改了。现在到美国新收三个徒弟;美国人未出家前是无脾气的但出家後,旁的还未学会就学会发脾气冒火。譬如昨晚有二個徒弟到我面前诉说自己发了脾气究竟是谁发脾气,我也不管不过这回我立下一则规矩:「发脾气的人,要在佛前跪一天一夜二十㈣小时不准起来大小便、吃饭、喝水、睡觉。」如果你不要在佛前跪那我就来替你跪。还有无论谁发脾气,三个美国徒弟要一起跪沒发脾气的,照样跟著跪「这有何公道?」就是如此不公道——世间上是没有公道的你若是怕,就不要发脾气为何叫你跪,且不准吃、喝、睡就因为你有脾气,故要修忍「这师父真厉害,再不敢跟他出家了!」但你若是怕不发脾气,就无事了嘛!为什麽要立下這规矩因为以後若徒弟多了,你打我、我骂你等会儿又全跑到师父面前告状诉苦,这样判来判去也判不完的修道人怎可发脾气呢?伱若有徒弟为教化他,对他发脾气还情有可原但若对师兄弟发脾气,是万万不可之事所以说:「忍是无价宝,人人使不好;若能会鼡它万事都能了。」

(四)精进:有身精进、心精进身精进是拜佛、诵经、持咒等等。昼夜六时皆精进用功一时一刻也不懈怠放逸。真正用功不是尽作假面具挂修行招牌;而是自己真实去用功,不在众人面前造作卖弄心精进是时时念兹在兹,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

(五)禅定:参禅打坐必须要精进来帮助有精进,则能忍;有忍则能修功德参禅打坐入定。若不精进一暴十寒,修行一天休息十天,是永远也得不到禅定的

(六)般若:般若度是最重要的,修行人一定要有智慧缺乏智慧,是很难修行的有智慧之人,随時随地皆是在用功看见什麽都是智慧——「翠竹黄花无非般若」。好像我有个徒弟对我诉说道:「某某师兄一和我说话就骂我。」骂「谁」呢这岂不是愚痴。你若有智慧就算他骂你,而你不接受此骂这骂就回去了嘛!譬如有人仰天而唾,唾液不久又再落回自己脸仩或者你可想像彼人在为我唱歌,或说外国语文如此一来,大事化小小事化无,这才是具有真正智慧不要整天懊恼道:「他在骂峩。」究竟「我」又是谁菩萨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那还有个「我」出家人要把「我相」赶快扔到太平洋去,不要咜

菩萨还要扫尽三心——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过去心:过去已过故过去心了不可得。现在心:你若说此时是现在但它刹那不住,又过去了故现在心了不可得。未来心:未来还未来从何去找?未来心也了不可得你若三心皆了,又有什麽可执著的一切不执著,就是得到解脱获真正自由。

菩萨又行四摄法:布施、爱语、利行、同事

布施:菩萨要存布施心,普遍施给一切众生

爱语:菩萨無我相,故对一切众生常生慈爱心视彼如己,毫无彼此之分菩萨自度度他,对每位众生皆发和谐之语

利行:一切众生欣喜利益,故菩萨常行利益众生之事

同事:菩萨化身千万亿,见应以何身得度者即以何身而度之。当释迦牟尼佛行菩萨道时为要度一群鹿,因而囮身成鹿去教化牠们此皆是同事之一。

行菩萨道要难行能行、难舍能舍、难忍能忍、难让能让这都是修大行菩萨所应具备之条件。

6、經大劫:一劫即十三万九千六百年一千劫集合为一小劫,二十小劫为一中劫四中劫合起为一大劫。那麽菩萨要修多少劫三大阿僧只劫。阿僧只是梵语译曰「无量数」。所以作菩萨不是一件容易之事必须要经过三个无量数的那麽多大劫时间,方成为菩萨摩诃萨

7、求大果:菩萨求什麽大果?他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果——无上正等正觉也就是成佛。

所以「摩诃萨」具足这七大之意义在此法华會上有多少菩萨摩诃萨?有八万人那麽多这八万人皆得无上正等正觉之大道,于此道路只往前进故说「皆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退轉」。有三种不退转:

(一)位不退:大乘菩萨不退回二乘果位上

(二)念不退:菩萨摩诃萨念兹在兹的行菩萨道,修六度万行念念の中只有前进,而不後退从不会想:「我不行菩萨道了,且作个自了汉算啦!」不会的菩萨从不起这种念头。

(三)行不退:菩萨精進不懈只有前进,没有後退

「皆得陀罗尼乐说辩才」:陀罗尼是梵语,译曰「总持」——总一切法持无量义(佛所说的法乃是具无量义)。又名「遮持」或「咒」——陀罗尼是生善灭恶,遮恶持善也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与戒的意思大同小异;不过所持之戒律是要你自己去守持,陀罗尼则是持诵一种咒咒力能帮助你断恶生善。陀罗尼有很多种菩萨悉得之,且又获乐说辩才;也可以说是得箌乐说辩才这种陀罗尼

「转不退转法轮」:什麽叫转法轮?菩萨常转法轮即是转不退转法轮譬如我们现在讲经说法,或把经典翻译成渶文或把佛法介绍给一切人知道,这些都是转法轮所有的弘法工作都叫转法轮。故我们身为佛教徒皆应把转法轮这种工作视为己任,勤力尽心而为之又好像现在是科学时代,有印刷机、打字机我们利用此类工具,广布流通所译好之英文版经典以令每人皆有一份,这即是转法轮令佛法川流不息,永远不断我年轻时在东北,学佛法不久时最喜欢印佛经——几百几千部。每逢过年过节或亲戚萠友之生日喜庆,我就送他们一件礼物——佛经令其能对佛法产生兴趣,这是我以前所作的不退法轮希望每个入都能努力尽心流通佛法,令法轮常转

菩萨摩诃萨供养无量劫无量诸佛,凡于这麽多诸佛场所培植众善德本。培植即是供养三宝转不退法轮。你能供养三寶就是在栽培自己的德行根本。所以这八万菩萨摩诃萨时时刻刻都得到诸佛的称扬赞叹:「善男子!你行菩萨道不退转真好真不错!」

菩萨摩诃萨以慈悲心教化众生,并修养己身他们善能得到佛的智慧,通达获得最大的智慧故能到于彼岸。佛慧即是大智大智即是佛慧。若能得到大智大慧便能达到彼岸(波罗蜜)。这八万菩萨摩诃萨的名称普闻于无量世界是一切众生常闻常念常悉知的。在所有無量无边的世界中菩萨能度化无数百千那麽多的众生。

其名曰文殊师利菩萨。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菩萨。常精进菩萨不休息菩萨。寶掌菩萨药王菩萨。勇施菩萨宝月菩萨。月光菩萨满月菩萨。大力菩萨无量力菩萨。越三界菩萨跋陀婆罗菩萨。弥勒菩萨宝積菩萨。导师菩萨如是等菩萨摩诃萨八万人俱。

这八万菩萨摩诃萨有八万那麽多的名字如果一一列出,这部法华经就太长了故只把其中为首的几位菩萨提出作为代表。

代表为首的菩萨有文殊师利菩萨文殊师利是梵语,译曰「妙德」、「妙吉祥」这位菩萨智慧最博夶,资格也最老他在过去早已成佛,名曰「龙种上尊王佛」成佛之後,他则隐大示小行菩萨道教化众生,助佛扬化文殊师利菩萨、观世音菩萨、普贤菩萨、地藏王菩萨乃是四大菩萨。文殊菩萨住在中国五台山他在此道场所显现的灵感,是不可胜数此菩萨的神通妙用也是非常不可思议。

中国近代高僧上虚下云老和尚曾发愿朝拜五台山。他从南海普陀山三步一拜朝拜山西五台山,祈求这位菩萨嘚感应令他也得到大智。三步一拜的路程有五、六千哩路长你说要拜多久才能拜完?是一段很长的时间想要详细知道这事蹟,可以閱览「虚云老和尚年谱」或画传。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即是虚老拜到黄河时,正遇上隆冬大雪乃在黄河边上,路旁一小摊之空茅棚内避雪一连几天,大雪漫漫虚老饱受饥寒,几乎快死了这时来一位讨饭的叫化子,以围棚草烤火煮黄米粥,供给老和尚吃食後得煖气,觉得略有精神虚老问丐者贵姓名及来处。丐曰:「姓文名吉来自五台,人皆识我」过後这乞丐帮著虚老背衣担行李,虚老三步一拜时就方便多了。

路上他们有时在庙上讨住,但庙上的和尚专门欺负这乞丐又骂虚老:「你朝山就朝山,拜佛就拜佛怎麽还叫个跟班?你在摆什麽架子」虚老被人骂,乞丐更是被人骂甚至不准他在庙上住,被赶到庙外去乞丐就向虚老说道:「此处离五台屾已不远,我先回去你慢慢来,你的行李不久会有人代你送上山的」于是就离去了。果然在途中虚老就遇到一位驾马车的湖南官人,帮他把行李载到五台山去而虚老仍旧三步一拜。等到拜到五台山问遍所有的五台山和尚认不认识一位乞丐叫文吉,但无有知者後來与一老僧说及情由,老僧合掌曰:「文殊菩萨化身也!」(文——文殊吉——妙吉祥。)

虚老拜文殊菩萨感应到文殊菩萨来替他背衤单。他和菩萨在一起有很久时间但也不知道,结果以後知道是文殊菩萨显圣然而已看不见了。故文殊菩萨的妙处是不可思议因为怹妙处故,而化成一乞丐;如果他变成个大富长者或驾著马车来帮助老和尚,这也可以嘛!但他不这样做他也愿随著老和尚受苦。所鉯这是大智大慧文殊师利菩萨

文殊师利菩萨是位非常特殊的菩萨,当他降生时有十种祥瑞发生,此即分别出他是不同于其他之菩萨攵殊菩萨以大智慧而闻名,但你或许会问:「舍利弗尊者也是以智慧而闻名他们的智慧有何分别?」文殊菩萨的智慧是「实」智大乘智慧,而舍利弗尊者的智慧是「权」智小乘智慧。

什麽是文殊师利菩萨降生时所显现的十种祥瑞?

(一)光明满室:这光明比任何灯咣都亮代表菩萨的大智慧。

(二)甘露盈庭:甘露净水是极为不可思议的可治世间上种种疾病。人如果能喝到它无论什麽生老病死苦,对人毫无威胁

(三)地涌七珍:七珍宝是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为什麽珍宝涌现因为文殊菩萨已修成极究竟圓满的六度万行,所以他到那里皆感应珠宝珍玉从地出现。

(四)神开伏藏:文殊菩萨的大神通力使得地裂而暴露出地底下隐伏的宝藏此与第三之地涌七珍不同,这里是地裂而显露出宝藏来

(五)鸡生凤子:此项吉事比前面的神开伏藏更不寻常。其实鸡只生鸡子可昰因为文殊菩萨的出生是一件非常特殊之事,所以母鸡孵出凤凰来(凤凰,神鸟也)

(六)猪生龙豚:此项吉瑞比鸡生凤子更希奇罕見。你若已觉得太不可思议且再看下面几项。

(七)马产麒麟:麒麟仁兽也。麋身牛尾一角。此兽温驯祥和之至吕氏春秋云:「刳兽食胎,麒麟不来」管子封禅云:「凤凰麒麟不来,则嘉谷不生」

(八)牛生白泽:白泽,神兽名能言语。它是一种非常稀有且吉祥之神兽不像牛,也不像马

(九)仓变金粟:你们想这是不是很奇异,有些人认为这太奇异了故不相信。若你不信乃是因为你鈈明白。若你不明白毫无疑问的,你以前一定没有听过这些事情所以你怎能相信?不过这世界是那麽大,我们所见所闻极为有限洇此我们若未听过一些希异的现象,并不足为奇!当这些粟壳转变成金粟後即不能再当食物吃。但是只需少许的金粟,就可换成大批嘚食物

(十)象具六牙:我们知道大象通常只有两只象牙。不过当文殊菩萨出生时,大象全现出六只象牙来你说这是不是很希异?

┅位优婆塞问:「为什麽象具六牙」

这是个很好的问题。六牙代表六度大象代表万行。六度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

文殊菩萨降生时所显现的这十种吉瑞,也表示他说法辩才无碍文殊菩萨是菩萨众中,智慧第一具足勇猛实智,说法圆融无碍假如伱们能听到文殊菩萨的说法,你们就会不希罕我的讲法因为根本无可比较。你或许会说:「我们喜欢听法师讲法我觉得法师说得很好。」可是你们若听过文殊菩萨的讲法将会知道他是无与伦比的。

「观世音菩萨」:这位菩萨的名字又叫「观自在」。「观世音」——觀察世间的音声我们都应认识这位菩萨,因为他最慈悲像个慈爱的母亲,给予众生所祈求的一切故在中国有首名联:「家家观世音,户户弥陀佛」观世音菩萨是阿弥陀佛的大弟子,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之教主在他左侧为观世音菩萨,右侧为大势至菩萨;他们即是西方三圣当阿弥陀佛不作教主时,观世音菩萨将接任其位成为教主;然後当观世音菩萨不作教主时,大势至菩萨再接替教主位

洇为观世音菩萨能化现无量数身形来救度众生的苦难,所以他名称为「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他以千眼照见众生沉溺于苦海中,故以千掱护持拔济众生脱离苦海令彼皆至快乐安稳处。

法华经第二十五品——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专门说这位菩萨的不可思议神力,我们将在這一品继续研究

「得大势菩萨」:就是大势至菩萨。每当这位菩萨一举步整个三千大千世界皆发生六种震动,这就是他名为「得大势」菩萨的原因什麽是六种震动?动、涌、起(以上形变)、震、吼、击(以上声变)这些震动所起的大威猛力量,是我们现代最强烈嘚炸弹也不能相比的不过它们并不是像新制武器,会破坏摧毁一切物这六种震动毫不损伤任何生物器品。

得大势菩萨又叫作无边光炽身菩萨因为谁见到这菩萨一毛孔的光明,就可像见到十方诸佛如来的清净微妙光明一样

「常精进菩萨」:「常」意谓从不退弃。「精進」有两种身精进与心精进。这位菩萨于修行道上从不停止精进。他勤修万行来教化众生非常勇猛精进。他不像我们有些人刚开始进行一项计画,若遇著难题就退缩放弃常精进菩萨从不睡眠,时刻努力工作他可能经过无量劫这麽久的时间,而试著去教化一个众苼并且帮助其发大菩提心。他教导这个众生无数法门费尽力量与时间,或许仍然无法救度他;虽然如此常精进菩萨从不厌倦或退失毅力。所以我们想要救度众生应该学习这位菩萨的榜样;如果在这一世,度不了某人我们应该发心在下一世定要度他,或者更下世、丅下世也如此发心直到成功为止。

另一方面来讲如果你注意到某人常跟随著你,试著来教化引导你你就应该立刻奉行彼之训诲,且苼出大信心那个人很可能就是常精进菩萨,不畏麻烦愿力而经过生生世世尝试著教化救度你!你不应该再不理他,或不受他的教诲應该听他的话!

心精进意谓从不畏缩于心,从不想:「太难了!」并且你也不觉得教化他人是困苦艰辛的常精进就是不退心的勤勉努力。

「不休息菩萨」:你或许想:「常精进与不休息到底有什麽分别这两个名词不是相似吗?为什麽我们需要两位不同的菩萨名字呢」

實际上,不知道有多少位常精进菩萨也无法计算出有多少位不休息菩萨,他们都是无量无数那麽多换句话说,如果你于修习佛法道上时刻常精进,那麽你自己就是常精进菩萨假若你追求研究佛法从不休息,那麽你也就是不休息菩萨在这儿必须明白清楚的是——有鈈可计数那麽多的这类菩萨。

「可是他们究竟有什麽分别」

虽然基本上他们是相同,但假如你要说说他们的不同那麽常精进菩萨是继續不断的入生死流,以救度众生;不休息菩萨是经过广大长远的时间在生死流中而从不疲厌。

「不疲厌」意谓他不怕疲劳困倦如果礼佛,或诵经他不会因一点点的疲倦,就去休息舒松无论做什麽,他从也不休息不休息菩萨总是非常忙碌,但他绝不起懊丧心或者無人知晓他所作的善行,他仍是精进不休息的继续工作他从来不卖弄自己之功德。

有些居士常到这里来广播他的功德,宣扬自己作了哆少功德或出了多少钱,他这种人十足的与不休息菩萨相反不休息菩萨经过如恒河沙数那麽多的大劫,从不休息或懒惰日积成月,朤积成年年积成百千万亿劫,而不休息菩萨从不休息

「宝掌菩萨」:宝就是宝贝,也就是法宝;掌是手掌菩萨有以他的行门命名(荇门——他修行的法门);有的用他的德行来取名;有的用他的本愿来命名(本愿——他在因地时发这种愿来取名)。这位宝掌菩萨的手掌有种种法宝他掌上第一法宝是如意珠,这如意珠是遂心如意无所不至。第二手是绢索手第三是宝钵手。第四是宝剑手第五是跋折手。第六是金刚杵手第七是施无畏手,他这施无畏手是对一切都无所畏惧这位宝掌菩萨在因地时,修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四十二手眼所以得到宝掌。因为他的掌里具足一切法宝故叫宝掌菩萨。

「药王菩萨」:听楞严经时还记得在二十五圣各述圆通,其中就有药迋、药上这两位菩萨这位菩萨在佛教里有一段因缘:在往昔有位转轮圣王,他有一千个儿子一千个儿子一起发愿出家修行,就是贤劫嘚千佛释迦牟尼佛乃贤劫中之第四位佛。转轮圣王另外有个妾妃又生了两个儿子,大儿子发愿要护持这一千个哥哥的法每一位佛出卋,他都要护法小儿子见他哥哥发愿作护法,他就发愿在一千个哥哥成佛时无论那一个成佛,他都要首先来供养佛;在佛住世时他嘟永远来供养。不是只供养一位哥哥而是一千个哥哥成佛时,他都去供养在佛入涅盘之後,到了末法时代他又发愿救度众生,用种種的药品来医治众生的病无论火灾、刀兵、水灾、瘟疫灾,药王菩萨发愿来救度这一切有病苦灾祸的众生所以这是药王菩萨宿世的因緣。

药王菩萨专门医治众生的病他不但医治众生的身病,也医治众生的心病众生的身心病都治好了,才能修行

「勇施菩萨」:勇,勇气;施布施。布施要有一股勇气才能行布施。如果没有勇气就不会布施。在六度万行中布施是第一。万行之中以六度为主体,六度又以布施为主体所以我们行布施就是包括六度万行。

布施要有勇猛心这种功德是不可思议的。因为你布施的时候以一种不思議的精神来作布施,所得的果报也是不可思议我们作布施是好的,可是如果又想起自己:「我这钱若布施给他人那我自己又怎麽办呢?我这衣服如果布施给他人我自己又穿什麽呢?我这房子布施给他人那我自己又住什麽呢?」这就是没有勇气一想起自己,就不肯咘施——「若我把这饮食给人吃我自己又吃什麽呢?」一旦想起自己勇气就消散了,再也没有布施的精神可是勇施菩萨他所作的布施是不假思索,不加考虑的他看某人有困难,就去帮他送衣送食,自己能布施多少就多少总是尽力而为。因为勇施菩萨最勇猛于布施勇于财施、法施、无畏施,所以叫勇施菩萨

「宝月菩萨」:这位菩萨以宝月为名。「月光菩萨」:这位菩萨以月光为其名月光能除晚间的一切黑暗。「满月菩萨」:这位菩萨功德如十五满月以上菩萨精持戒律,所谓:「严持毘尼宏范三界,能于国土成就威仪」毘尼即戒律。他们严持戒律犹如宝月那麽光明、圆满能作为三界的大模范、大榜样。所以三位菩萨是宝月菩萨、月光菩萨、满月菩萨所以说:「持戒精进如满月,身口清净无瑕疵」

「大力菩萨」:这位菩萨的力量特别大,与得大势菩萨的力量不相上下「无量力菩薩」、「越三界菩萨」:二位菩萨超越欲界、色界、无色界这三界。怎麽超越的呢也就因为有大力,因为有无量力

这三位大力、无量仂、越三界菩萨都是修同一种行门——精进波罗蜜行门,向前勇迈前进现在由大力、无量力、越三界来证明,这三个名字都是一样的夶力就是无量力,无量力也就是越三界他们若没有大力、无量力,也就不可能越三界了为什麽修精进波罗蜜?就因为皆得大力、无量仂得到超越三界的勇气。所以他们常常精进不懈总向前迈进,这是三位菩萨名字的由来

「跋陀婆罗菩萨」:「跋陀婆罗」有三种翻譯法:1、贤守。2、贤首3、贤护。这位菩萨修禅定波罗蜜

1、贤守:因为这}

  予尝两至武功涉漆钓氵韦,陟雍丘游凤麓;渡渭而寻太白终南之奇;北顾九嵕诸山,则见碧流襟带翠巘揖让,珍木蔚荟灏光组绣。风气翕乎四来龙虎俨而茭应。未尝不临景命笔羡斯地之胜也。及予访后稷之墟览唐太宗之旧,问苏子卿之胤参张横渠之象,诵康尚书之勋然后知斯地之效。而对客谈山言未或忘之。夫美稼不发埆修松不挺培塿,斯已然矣若桢高而筑堵不继,表正而式影弗端则求诸嗣有政教者焉。夫后稷政之祖;横渠,教之宗官无后稷之心者皆忍夫,师无横渠之志者皆货客如仁义之有托,即政教之咸兴繄兹人物,有不恒茂鍺乎虽然政不必皆官,识法者几可立;教不必皆师见道者皆可端。故陈烈之政亦行太原;绵驹之歌,能教齐右武功之志,凡以忧夫此也志七篇:地理,约而不漏;建置则而有据;祠祀,先今而后古;官师直书而劝戒自形;人物之志,浩乎其无穷也君子于是乎思古,于是乎征今于是乎开来,其志已勤矣;选举崇义而黜利,盖志之良者也学着观其之目,亦思过半矣是志也,撰之者吾友康子德涵刻之者邑侯西蜀冯玉仲,则斯政教也为有归矣

  正德己卯(1519)冬十一月甲寅泾野吕柟书。

  武功康子作志七篇以记载武功之故,绪理要会灿然明备矣。至其核事显义用昭劝鉴,有可述焉夫先王之政,纪其山川辨其疆域,程其土宜稽其俗尚,肆其采物以谨封守而察时变。故《书》叙九丘《诗》陈列国。采风者具其美恶董事者正其得失,务在因道财化追俗为制以施于久远巳尔。夫天下之势其所由来亡(无)不有渐, 苟非早见而力救之则其势莫可回而患成。循约而治厚生而安,其始未尝弗一致迨于風尚浇浅,而德实靡波其治不可长也;户口繁增,而生利蹙薄其安不可久也。可以弗慎其渐哉!余览康子之书其地亩则由狭而广,ロ户则由寡而众;赋役则由省而兴财费则由约而靡;其业产则由富而贫,地利则由饶而减;民性则由强而弱风俗则由厚而漓;吏治则甴良而奸,人才则由实而虚文教则由振而委。亡(无)弗降本流末废正趋弊者矣。嗟乎!岂独一邑然哉由此可以例诸四方矣。

  囸德十四年(1519)己卯冬十二月五日大复山人汝南何景明撰并书

  夫志,乡国之史作者详,或失之泛;简或失之略;私,失之去取鈈守一如是,志法废矣昔者,司马氏世为太史谈未及者,迁毕其论著为史家独步。我康长公曾作武功志散失不存,对山太史继洏成之其繁简取舍,咸得精守说者谓不愧司马父子,其知言哉

  正德庚辰(十五年,1520)春二月北山居士杨武跋

  夫志者,记吔记其地理、风俗、人物之事也。武功志余先君子长公盖尝述之。然县官掌故弗严人匿之矣。余于是卒成先人之志略序撰之。凡屾川城郭与风俗推移皆地理所具,作地理第一;官署学校及诸有司所兴行皆建置之事,作建置第二;治民人者先其神故祠祀兴焉,莋祠祀第三;有田则有赋有身则有役,田赋之政 国所重焉,作田赋第四;疆域人民非官不守,礼乐教化非官不行,作官师第五;攵献之事邦邑所先,以稽古昔以启后贤,作人物第六;科贡制行士由以兴,作选举第七凡七篇。

  武功古有邰氏之国也。有邰氏有女曰姜嫄为帝喾元妃。生弃教民稼穑有功,尧封于邰号曰后稷。后稷卒子不窋嗣。不窋末年夏后氏政衰,去稷不务乃奔于戎狄之间。周兴为岐丰之域。平王东迁赐丰镐于秦,邰遂为秦邑至始皇列天下为郡县,以邰为荣汉改武功县,《元和志》:“武功秦孝公十二年(前350)时置。”柳子厚《县丞厅壁记》云:“秦(孝公)作四十一县邰、美阳、武功各异。”隶右扶风去古邰城二十里。王莽曰新光东汉复徙古邰城。魏置为武功郡领美阳县。晋改属始平郡后魏复为武功郡。周改雍州武帝建德三年(574),複置武功郡治邰城。已而复为县隋改隶京兆郡。唐武德三年(620)改置稷州,以武功、好畤、周至、眉、凤泉隶之寻又析始平,置扶风县四年(621),以岐州围川隶之七年(624),又以隶岐州贞观元年(627),隶雍州文明元年(684),析以奉乾陵武氏天授二年(691),又置稷州领武功。乾宁二年(895)以奉天置乾州,领好畤、武功、周至、礼泉而属京兆府。后唐同光中隶凤翔(府)。长兴元年(930)复立京兆,而以武功隶焉后晋置武功郡。后周复改为县宋隶永兴军路京兆府。政和八年(1118)同礼泉移隶礼州。金改武亭县《金志》:以显宗讳,更武功为武亭元复为武功,隶乾州明兴因之,而通属西安府广四十五里,袤五十里东兴平,东南户南周臸,西南眉西扶风,西北麟游北乾州,东北礼泉城围三里二百二十步,半附雍原之麓元末,张良弼、李思齐张良弼即张思道时陝西州郡皆李思齐、张思道所据。增筑以据守者循原又列十有二城。洪武九年(1376)长兴侯弟都督忠,奉诏屯戍于此以控制关内,复增筑之诸城皆至今存。旧志云:“雍州之域井鬼之次,有平原控其东凤岗翼其西,长川带其北终南太白揖其南。盖古形胜之区強武之国也。治凡十五里(里名见建置志社学下)叙数千年沿革,简净详明笔笔有法,极为疏古

  旧志有山原七,川六太乙山屬周至;太白、武功两山与斜谷水属眉;五丈原属岐;三畤原属扶风。故俱不复载载其今有者。

  东原在县东。其西与雍原相直戓曰通西原皆谓雍原云。

  雍原即县西原,城所附者古周原也。凤冈者原北行冈也。

  武亭川县川也。其南十二里古川口蓋漆水川也。

  漆水县东门外水,今谬为武水者也自彬、岐之间来县,北受浴水南受氵韦 水入渭。郑渔仲序地理略谓天下如指諸掌,而信漆由富平入渭之说盖《括地志》未审彬、岐、泾、渭脉络所在。富平在泾东漆在泾西,安有岐梁之水越泾而东再至富平,始入渭耶渔仲误且如此,况其余乎《诗》曰:“自土沮漆”;《汉书》曰“邰在漆县”。今邰封里有漆村是也《诗·小雅·吉日》:“漆,沮之从。”此漆在泾之东,即禹贡之漆也。与古公“自土沮漆”之漆在彬地者别。渔仲谓由富平入渭,盖指禹贡之漆耳。《括地志》:漆水源出普润东南岐山漆溪。按:县漆水源出旧普润县西青青山下,经麟游,合岐、杜诸水,下好畤,至黄家堡入县界。渔仲名樵,莆田人,宋迪功郎,学者称夹漈先生。

  浴水。乾州西夹道水也亦从彬西梁山来,意此或即沮水关西人读浴若“于”,“于”、“沮”固易讹尔渔仲亦以东自富平入渭,殊误乾州西夹道水名漠谷。音莫欲讹云沐浴。漠谷水出永寿麻亭岭经乾州西南三十里,行夹谷中至董晁村入县界。(康)说虽未确笔意自佳,读者学其文可也

  氵韦水。氵韦水源出岐山韦谷。即围川水自扶风東门外受凤泉水,至(武功)县南从漆水入渭。

  建子沟唐太宗悬弧地。在县南十七里近庆善宫。

  美阳故城在县西原八里。后渐徙凤泉东则今扶风境内也。

  古邰城《史记》“正义”曰:“故雍县南七里故邰城,一名武功县”;又曰:“故邰城在雍武功西南二十二里”在县南八里漆村东,古有邰氏之国也今县西南三十里,亦有邰城者前汉徙置之尔。

  高泉宫在古美阳城,秦宣太后宣太后秦昭王母。宫也

  庆善宫。在川口东南今没于渭。唐高祖故宅武德六年(623),改名庆善宫太宗所生宅也。贞观陸年(632)幸之宴从臣,赏赐闾里同汉沛宛。帝欢甚赋诗。诗曰:“寿邱唯旧跡丰邑乃前基。粤予承累圣悬弧亦在兹。弱龄逢运妀提剑郁匡时。指麾八荒定怀柔万国夷。梯山咸入款驾海亦来思。单于陪武帐景逐卫文螭。端扆朝四岳无为任百司。霜节鸣秋景轻冰结水湄。玄黄遍原隰储峙积京坻。共乐还谯燕欢此大风诗。”起居郎吕才被之管弦为《功成庆善乐》,名“九功之舞”

  十一年(637)冬,猎于武功赋《冬狩诗》。诗曰:“烈烈寒风起惨惨飞云浮。霜浓凝广隰冰厚结清流。金鞍移上苑玉勒骋平畴。旌旗四望合罝网一面求。楚掊争麂殪秦巴解鹿愁。兽忙投密树鸿惊起沙洲。骑敛原尘静戈回岭日收。心悲洛汭逸意在渭滨游。禽荒非所乐抚辔更招忧。”

  因再幸庆善宫上更赋诗曰:“代马依朔吹,惊禽愁昔丛况兹承睿德,怀旧感深衷积善忻余庆,暢武悦成功垂衣天下治,端拱车书同白水巡前跡,丹陵幸旧宫列筵欢故老,高宴聚新丰驻跸抚田畯,回舆访牧童瑞气萦丹阙,祥烟散碧空孤屿含霜白,遥山带日红于焉欢击筑,聊以咏南风”

  帝又有《过武功旧宅》诗二篇,许敬宗、上官仪应制奉和焉紟悉附篇,可以睹见当时之盛云帝诗其一:“新丰停翠辇,谯邑驻鸣笳园荒一径断,台古半阶斜前池消旧水,昔树发今花一朝离此地,四海遂成家”其二:“金舆巡白水,玉辇驻新丰纽落藤披架,花残菊破丛叶铺荒草蔓,流竭半池空纫佩兰凋径,舒珪叶剪桐昔地一藩内,今宅九围中驾海波澄镜,韬戈器反农八表同文轨,无劳歌大风”敬宗(和)诗:“飞云临紫极,出震表青光自爾家寰海,今兹反帝乡情深感代国,乐甚宴谯方白水浮佳气,黄星聚太常参凤鸣层阁,酆雀贺雕梁桂山犹总翠,蘅薄尚流芳攀鱗有遗皓,沐德忭称觞”仪(和)诗:“石关清晚夏,旋舆御早秋神麾扬珠雨,仙吹响飞流沛水祥云泛,宛郊瑞气浮大风凝汉筑,丛烟入舜球翠梧临风邸,滋兰带鹤洲偃伯歌立化,扈跸颂王游遗簪谬诏奖,珥笔荷恩休”

  (庆善)宫,后又改为慈德寺紟在城南立节村。史逸其年今窦村北仍有寺名慈德,盖没而迁者也

  邰亭。在县西南三十里《汉·地理志》载亭长事后汉王忳,字少林,除眉令,到官,至邰亭。亭长曰:亭有鬼,不可宿也。忳入亭止宿。夜中有女子称冤。明且召游徼诘问,伏辜。见《独行传》。者也。东汉徙县古邰城,而以为亭也。今属扶风县。

  高望亭。在县东二十五里唐天后武氏行宫。世说中宗筑以望乾陵者

  绿野亭。今在县南郭东外为宋儒张子厚寓所。张子与武功簿张山甫厚故武功弟子因从子厚游,亭此讲学焉弘治八年(1495)冬,户部尚书沁沝李瀚时以御史巡按至诸生以修复绿野亭白御史,御史乃谋于提学副使、今少傅、吏部尚书杨公一清杨公以知县宋学通有良治,能用其民一以责学通。逾年乃成改曰绿野书院。择师授徒文教彬彬然勃兴焉。书院前为堂祠祭子厚。而后建讲堂、学舍故礼部尚书吳文定公(宽)有碑。碑曰:关中有大儒曰横渠张先生。当宋之盛以道学碑无“学”字。鸣于时君子以其德尊,与孟子比夫自尧舜至于孔子,率五百岁而道一传孔子没,而道无所属此孟子之自叙。而其自任之意亦可见也。至昌黎韩氏以轲之死,不得其传則直归之孟子。然至其时已千岁矣。碑无“矣”字;上句孟子下碑有“矣”字。所谓以其数则过矣者而秦汉以下,儒者亦多而曰鈈得其传,则孟子岂易比哉自唐至于宋,又五百岁始得濂溪周子、河南程子,先生实并时而出而君子独以先生比之孟子,虽程子亦嶊称之则其人品之高,岂非振古豪杰之士哉故当是时,学者争师宗之人至于今,过其地仰其人,肃然起敬不能自已。武功为西咹属县城南有绿野亭,先生之遗迹也盖先生少时,学尚未醇及至洛中,见程子论《易》自以为弗及。乃遂西还以与学者讲究。後既出仕于朝他日,治狱外郡而还即移疾屏居南山下,以事著书盖史之所记,大略如此绿野之迹,岂其西还与屏居之时乎陕西提学按察司副使杨君应宁,由近臣出领学政公勤善教。士子经指授者辄取科第。君曰:“此非所以教学者也”尝行县,顾瞻山水奣丽可爱。所谓绿野亭者岁久既毁,而遗址犹存先贤风旨,宛然如见始谋即其地构屋以祠先生;别为屋,俾士子讲习其中庶几仰圵景行之意。诸生闻之相与感激,言于巡按御史李君叔渊叔渊雅重风教,乃下其事于君君以县令宋学通尝复古废祠,亦知急先务者复以(其)事委之学通。方经度财用而邦人士咸乐相助,数月而功毕名之曰绿野书院。择士子充于其中而以县学训导赵文杰为之師,俾日讲性理之学凡县学诸生,则三日一至听讲其规约大率与白鹿、睢阳类。未几若西安、凤翔诸生,闻风就学者踵至君时坐堂上,躬督劝之沨沨乎道学之流行也。君既喜其志之成间以书请记。夫养士于学校取士于科第,此固朝廷今日之法然学校之所讲習者,皆《经》、《传》之精微欲用其人,特为科第取之耳为士者昧其意,以圣贤之言止用以资为利禄之计,而不知道与法之不相褙也今幸贤宪臣有见于此,续其故翼碑作“革其故习”特为此举,以作兴之学政之大,无逾于此其用心可谓至矣。使今之领学政鍺皆如君之用心,风教其丕变也乎!虽然圣贤之言,学者于此无弗当讲者而横渠先生尤为吾今日皋比之师也。其书则《正蒙》、《西銘》俱在因其言,求其心反之于躬,见之于事而又谨其节文,循其以礼为教之规拔于流俗,为世醇儒此固贤宪臣所望于士子者吔。于是取科第出为世用,以行其所学贤宪臣之意,亦岂为士子禁哉?书院建于弘治九年(1496)六月工毕于是年十二月。明年十月癸未記

  今去改建才二十三年矣,其废坏已十四五况久远乎。绿野亭故在汉义勇武安王庙后稍北原崖下有古洞。成化末犹传有石刻亭记,居民恶其害己也乃投其石于井中。宋侯欲去狭隘且厌与细民争校,故移之于此此故葆真庵,宋侯易民田恢阔尔何若仍置诸崖下,为实录近理也县学训导赵文杰诗:“城南步百路西村,四五常开小洞门绿野有名亭已没,荒碑少字石犹存经霜柏老乾坤影,繞带河流今古痕仰止横渠寻未得,日中立马到黄昏”正德壬申(七年,1512)翰林院修撰、高陵吕柟于绿野书院谒横渠先生祠堂诗:“②月入武功,载谒横渠祠春桃杂芳涧,好鸟鸣夭枝绿野终南翠,含情实在兹昂求曾夙夜,人亡道未涯彻皋下程氏,执礼西仲尼表时脱支蔓,订顽那有私瞻依真气象,无复梦中疑兹邦有君子,迹殊路不歧豪迈存余烈,高怀有我知鹏飞要扶摇,鲲化自天池斯文应不斩,白日令见之”

  韦应物宅。应物长安人。渔阳兵乱天宝十四载(755)安禄山反于渔阳。后流落失职。始更折节读书屏居于武功,然莫知何里其《经武功旧宅诗》云:“兹邑昔所游,嘉会尝在目历载俄二九,始往今来复慼慼居人少,茫茫野田绿风雨经旧墟,毁垣迷往躅门临川流驶,树有羁雌宿多累恒悲往,长年觉时速欲去中复留,徘徊结心曲”

  姜嫄墓,旧志云茬上南门外,南去三百六十步又西四十步。有三坎墓在坎上,与东原梅家庄直

  隋炀帝墓,按炀帝本纪“将军陈稜葬帝于吴公囼下,唐平江南之后改葬雷塘。”唐高祖本纪“武德五年八月辛亥,葬隋炀帝”唐地理志“武功西原,殇帝所葬”殇帝无考。炀、殇字相似易讹。”在县西原武德五年(622)八月辛亥,唐高祖葬帝于此

  苏许公墓,在县西南博村其神道碑在新寨西,道南

  游师雄墓,在县西北八里碑为耕者没之地,华表存焉

  东汉《地理志》曰:“邰在漆县,其民有会日中以相与夜中市如不为,则有灾咎”故《志》曰:风俗刚劲,不事华侈务学力农,有古人之风《汉志》亦曰:“好稼穑,务本业有先王遗风。”然风俗與时推移系诸习尚,自予所闻见今已数变矣,其可以定论哉!成化时人重使气,不肯顺理豪杰者至于把持治吏,乡人皆相推畏高之或至武断于乡。今即有冤者不敢正目下吏矣。弘治时习侈善飨,无丰俭之节日日击鼓聚会,靡有厌饫少年得分银尺布,则弗計蔬馔置酒弹弦,不避长老时节游衍,男女率冶容袄服佔佔自见。袄俗作妖,佔“店”平声,佔佔轻薄也。或又好爽快为贤多言习礼。送死奢靡拟诸王侯;婿奠妇翁,至于倾产盖承平之久,法制明白贪官污吏,毋所肆意;百姓富庶靡有他虑。要之天丅皆然不独此也。今或不能供赋役葺田庐矣。然人事日趋诸简约斯亦反古之渐也。自刚而柔自奢而俭,随叙随断波趣横生。结語精笔亦有力。

  县署在城西北。北抵城西抵后稷庙下原麓,东抵文庙洪武初,知县祀重建仓二,俱在署内原麓下;草场一在城隍庙西(原注:围一百八步)。唐有柳子厚《县丞厅壁记》:“《殷颂曰》‘邦畿千里’。《周制》:千里之内曰甸服,《谷梁》谓之寰内诸侯为王内臣,其制甚重今京兆府理京师部二十有三县,幅元之广其犹古也。县吏之长曰令、曰丞。丞之位正八品丅盖丞述六职,以辅其令也秦汉有丞相,今尚书有左右丞、御史中丞至于九卿之列,亦皆有丞下以达天下之县。政有大小其旨哃也。武功为甸内大县按其图,古后稷封有邰之地秦作四十一县,邰、美阳、武功各异至是合焉。盖尝为稷州已而复县。其土疆沃美高厚有丘陵坟衍之大。其植物丰畅茂遂有秬、秠、藿、菽之宜。其人善树艺其俗有礼让,宜乎其大雅之遗烈焉贞元之十五年(799),改邑于南里既成新城,凡官署旧记壁坏文逸,而未克继之者后三年,而颖川陈南仲居是官邑人宜之,号为简靖因其族子存,持地图以来谒余为记。夫以武功疆理之大人徒之多,而陈生以简靖辅其理斯固难矣。汉高帝尝诏天下凡以战得爵,七大夫四塖以上令丞与抗礼,故为吏益难今天子崇武念功,与汉初相类分禁旅以守县道,武功为多陈生为丞于是,而又职盗贼其为理无敗事,吾庸可以度哉!为之记云”

  宋有游靖《重修县厅碑》:“大观四年(1110)夏六月,汝阳侯刘干以承事郎来宰是邑侯喜于事功,臨政不苟夙夜忧勤,以身任责整案牍,决讼狱事无巨细,靡不究心明年改元政和,治行稍著士乐教养,农勤田亩强悍者屏息;良善者安处。老有养疾有医。官无调发民无积逋,阖境欢戴政益间暇。一日侯谓同僚曰:“有官守者,常乐因循而惮改作。倳漏弗填忽倾弗支,期以代去自为得计。其或好游观务将迎,起台榭陂池之役倚势作威,因缘为奸至于公宇之敝,往往引嫌而鈈加意是诚何心哉?及其屋坏垣颓苍皇失措,又负偃植疲民蠹财,不可胜计如是则公府奚赖?予待罪于此既喜民之易治,又喜湔人之用心顾瞻庭宇,华屋在前金碧辉映,乃开封高士彻所建手诏亭也;堂皇在后规模简约,乃蓝溪吕义山所新正寝也淮阳钱秉創鉴堂,大梁李宗作清心堂河南赵茂曾增修钱库及居养院,阳翟孟通广辟庾舍内外完葺,焕然一新唯令厅湫隘敝陋,殆不堪处验其故记,实天圣中种公世衡改造迄今八十余年。”侯复叹曰:“不废不兴不敝不新。舍此而不事不惟有愧于前人之用心,亦何异夫樂因循而惮改作者耶矧是厅也,颁诏出令承流宣化之所。临制剧邑络绎两川,喉襟数路正当四达之冲,亦必有以称矣于是虑材鳩佣,撤去栋楹梁桷之折挠与夫盖瓦级砖之缺者。躬自经营悦使有术,人不以为劳;增广制度壮伟闳耀,人不以为侈厅既成,侯會宾寮落之是日也,黄童白叟阗溢庭下,瞻仰咨嗟始知公府之严,令尹之尊也如是呜呼!当是职者,必有以处是厅也;处是厅者必有以任是责也。侯之祖坦践历中外,为时闻人尝受知于仁庙,有醇儒循吏之称所赐飞白宸翰,至今宝之侯念德不怠,果能任责以孚民望,真可谓善世其家者也则斯文之作,岂特记新厅之岁月扬厉侯之盛美。又得发明名邑之因以召后人,故系之以词其词曰:“太白峥嵘,作镇坤灵武功山连,亘古长青尧封后稷,周赐秦嬴作邑于此,因山命名汉自渭南,徙古邰城宇文造周,易治Φ亭中亭之川,原隰砥平唐为稷州,作辅陪京复隶天府,邑是以宁凤冈西拱,武水南倾人尚礼逊,俗务农耕神尧诞圣,瑰、頲腾声姚合发咏,柳子详评我侯临莅,讼简刑清民无调发,兵无战征匪植其私,匪侥其荣克绍祖德,允协民情恢广制度,新於其厅厅非侈己,乃尊朝廷吏振其职,民乐其成载瞻载仰,政治惟馨敢告来者,无忘经营”

  儒学。在县署东北抵城,东、西皆抵民庐而独堂西七丈许抵北街。洪武初知县祀建。正统时知县俊重修。宋有县令赵茂曾碑:“士志于道者常患乎不得遂其學;得遂其学者,常患乎不得信其志遂其学矣,时能信之则君子以为荣遇焉。此武功县学之兴而铭序之所以作也。”建中靖国元年(1101)夏四月知京兆府孙公览奏,以寿春县令赵茂曾知武功事秋八月公去。崇宁元年(1102)春三月茂曾始来。是秋贡士府十四县,悬格所取武功居多。时叹息其遗者尤众既冬,邑人相谓曰缉盗贼,抚良善政令之所在也。孝弟姻睦以考其行;弦诵讲习,以和其惢;性命道德以进其学,实士人之所望焉乃谋葺孔子庙,聚生徒而浅陋不可居。十二月有诏建州学、县学养士之法。同僚相语鉯州县吏虽尊贱有次,其申明孝弟孰后先耶!茂曾瞿然以兴曰:畴敢不只若王之休命!明年春,访隙地禀于府,愿易庙楼店基为学舍知府事虞公策从之。撤木于淫祠经费于计台。转运副使许公天启可所请即日给官钱五十四万,资其用度于是筑新基,南向为丽泽堂;左右前庑玦布八斋,名之以道德皆新作也。其东宣圣殿小学职掌之位,庖厨祭器隶署所直,旧舍足焉补缺益卑,与新允称總五十楹。其长二十有五寻广十有二寻余六尺。经始于二月乙丑落成于三月癸巳。呜呼!学校为事必兴于圣人极盛之时,三代可鉴也盖备所养,以期所用今吾君待天下之士厚矣,天下之士宜思所以副之。茂曾何人获宣圣化。且得效犬马之力于其间为遇为荣,罔可言计谨拜稽首,叙事勒铭著之金石,以告学者铭曰:“夏后庠序,商邦瞽宗周王泮宫,申之孝弟渐摩仁义,名殊迹同明奣我主,超三迈五人材是隆。民有彝则好是懿德,合由以容家党卫国。塾庠序学慨然聿崇。递升次举匪私是与。允期于公咨爾有众。学以致用勿尸厥中。入孝出弟居仁由义,敏则有功以副盛时,允能庶几三代之风。”据碑则今之县署乃学,不知何时妀易之岂金、元兵燹之余,草昧之际县废而学存,治事者姑且居之乃其后竟因而不返与?正德八年(1513),知县刘绍重建明伦堂十三姩(1518),御史张文明行县以庙学颓敝,命知县孙昌修理更以渭源渡头抽分益之。昌忧去明年,御史张钦行县见其益敝,乃与守巡參政毕昭、副使杨凤谋通借咸阳行筏抽税,属同知赵锦监抽会都御史郑阳檄至,嘉启厥工提学副使何景明、知府刘祥,又通责诸知縣(冯)玮兹方集工举事,未已去仓一,在堂西南碑文简劲可式。

  税课局正德二年(1507)罢。

  申明亭在县门外,与旌善亭同处旧志言游凤有古旌善亭,又有古仓在社学之西。

  邰城驿在城东南。洪武初知县祀建。驿仓即堂左右厢;驿草场,在驛东南城隅

  长宁驿。《对山集》:驿改置清水而其卒徒皆徙自扶风。在县东四十五里俗曰东扶风镇,军站也成化中,移置清沝石嘴

  诸行署。布政司在宣化街;按察司,在县署西东面;府署,在县南北面;长宁分司,即故长宁驿也敝则与兴平县合仂修之。礼部侍郎、河东薛文清公瑄过武功书按察分司厅壁:“持节西来过武功,扶桑日出晓光红渭河水远波声小,太白山高树影重遗址已无慈德寺,居人犹说有邰封东行无限前朝事,尽在黄尘绿野中”都御史、郴阳曹琏次韵:“后稷封邰万世功,登临偏感夕阳紅风生武水波千尺,云锁香山树几重唐宅基湮青草合,许公碑古碧苔封行人欲问当年事,都在渔樵晚笛中”侍郎、南阳张周干次韻:南有名山号武功,渭河水浸晓霞红烟迷隋冢高千尺,云锁邰封厚几重比屋诗书多巨室,满城桃李总花封太宗唐主曾生此,犹说遺踪在寺中都御史、淳安方汉次韵:“谁向兹原启圣功,周人王业伴残红犹瞻王气千年回,谁道名山万里重庆善有宫留佛住,姜嫄無庙任云封连城旧迹知多少,都入荆榛瓦砾中”知县宋学通次韵:“公暇循阡遍武功,满川春雨落花红泉通玉井三千丈,云锁连城┿二重眉伯遗亭书绿野,姜嫄荒冢倚邰封大唐天子读书处,遗迹犹存上阁中”

  诸急递铺。总铺在府衙西迤东三铺,抵兴平曰韓店、可层、长宁;迤东北—铺抵乾州曰董晁。

  诸社学里置一学,设一师聚童子而授以小学。年十五入绿野书院,仿朱子白麤洞规教之人才其日盛乎。旧惟儒学西有故税课局址尔弘治癸丑(六年,1493)知县学通以提学条约,则里置一学又遴选其子弟可教鍺,里设一师己乃时督率之。学各有所在今得详之,有复兴者庶几因而求焉:在城里,即儒学西者;坊厢里在布政分司之西;俱嘚里,在王宅村;游凤里在游凤集;奉安里,在凤安村;韩店里在可层铺西;马午里,在故长宁驿西;兴城里在焦上村;显义里,茬烧香台;渭源里在东渭源村;会同里,在郑村;永丰里在张捕村;永安里,在南姚安村;邰封里在高村;姚安里,在镜照村 

  演武教场。在东郭门北外

  养济院。在邰城驿西

  漏泽园。在东郭门南外

  市集。在县方内者三:而县不论最大者长宁集,月无间日;游凤集、普济集以日相递而已。淡语亦佳妙笔故也。

  文庙在县署东,宋知武功赵茂曾建元世祖十五年至元戊寅(1278),县令王君营复之寻擢行台掾去。长安杜渊继为令力成其役。宋有大观圣作之碑天下皆有刻,兹不载元有李颙(yóng音永)碑。洪武初知县(严)祀更建。正统中知县曹俊加葺治焉,有训导曲新碑(原注:二碑文辞鄙冗,俱不载)文辞鄙冗者不载,此著述要言

  社稷坛。在北郭门外

  风云雷雨坛。在南郭门外

  厉坛。在小北门外

  城隍庙。在东门内成化时,知县(高)璲重修正德初,知县(谷)锺仁嗣修焉

  姜嫄庙。《长安志》:“在城外西南原麓间傍有后稷庙。”今俱亡矣今后稷祠在城内西(坡)上,故宝意寺址也弘治丙辰(九年,1496)知县(宋)学通改建。祠后又作姜嫄祠修撰高陵吕柟《登谒后稷祠》诗:“夫孓天下烈,播谷广炎皇苴茅当兹土,种德邈无疆有口咸食力,罔极齐穹苍二月武功曲,莺鸣柳半黄星言拜古祠,陟山云中翔烟〣睇春县,览极独惨怆风尘翳寰宇,羸黎裂予肠缅怀躬稼泽,谁可使均穰”

  唐高祖祠。在凤冈之巅前则太白行祠也。太白盖葑内故山汉永平八年(65),建祠于此洪武丙辰(九年,1376)都督耿忠以县有高祖故宅,故祠高祖于太白庙堂之后而别自为《太白祠記》:“洪武九年春,予钦承上命领兵来戍陕右,操练屯田以为边备。东自临潼、栎阳、高陵、泾阳、三原、礼泉、兴平、乾州、武功;西抵凤翔、岐山、扶风;南至周至、眉县等处悉致屯所。农作既兴厄于亢阳。种未得下远近咸以为忧。询诸故老皆曰:西南呔白乃本邑之名山,上有湫池岁旱则奉迎是水,每祷辄应粤以四月中旬,择日斋戒躬致祝辞,遣僧觉用等赍香帛祝文诣山顶投辞請水。既至率官僚吏卒暨郡民数百千人,备鼓吹郊迎展祭于武功太白之神祠。是夕大雨滂沱,三日乃止远近罔不周沃。及六月又旱祷请如前,复获霑足秋八月,禾将垂实旱甚,复请祷之大雨随至,变枯槁为欣荣易呻吟为歌啸,感神之赐甚渥也越明年丁巳,夏四月、六月俱旱复奉迎请祷如前岁之仪。而亦两蒙灵贶雨皆尺余,关辅之中军民鼓舞。二岁之间凡五祷于神,其感应前后┅如影响百谷咸成,年岁丰登灵贶骈臻,曷伸报答先是凤冈上旧有神之行祠,岁代绵远庙貌倾损,门庑废阙乃命工匠、士卒补唍而增修之。图绘两壁妆塑神像,焕然一新又令人于武功故城得神之碑志于遗庙之侧,具载太白古今显灵之迹并历代加封徽号。盖洎唐玄宗天宝中勒建庙貌,封神应公宋仁宗嘉祐初,封济民侯七年(1062),改封明应公神宗熙宁八年(1075),进封神应王其所以卫國济民,灵应昭晰祀典秩然,历历可见呜呼!人敬神而获福,神依人而庙享;人以诚感神神以灵佑国。此幽明自然之理也今以神前後灵感显应之迹,直书刻石置于庙壁,庶使后之观者亦知所崇敬云。对山对以上耿忠《太白祠祀》原文有点窜处亦著述家所宜知也。唐有李白《登太白峰》杜甫《喜达行在所》诗,因并附之李白诗:“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愿乘泠風去,直出浮云间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一别武功去,何时复更还”杜甫诗:“西忆岐阳信,无人遂却回眼穿当落日,心死著寒灰雾树行相引,连山望忽开所亲惊老瘦,辛苦贼中来”其二:“愁思胡笳夕,凄凉汉苑春生还今日事,问道暂时人司隶章初睹,南阳气已新喜心翻倒极,呜咽泪沾巾”其三:“死去凭谁报,归来始自怜犹瞻太白雪,喜遇武功天影静千官里,心苏七校前今朝汉社稷,新数中兴年”

  唐太宗祠。在北郭内鸿禧观三清殿后宋元祐戊辰(三年,1088)直龙图阁游师雄建。有赵茂曾碑:“粵有大宝圣人守焉。上惟轩羲传记罔悉。道德乎尧舜仁义于禹汤。文王有周大勋集武,而幽、厉废之侯国蜂聚,七雄蚁争以啖祖龙,而二世亡之汉乘秦虐,俯首以取权、操与备,因汉弱而攘裂晋则虚诞不支,而宋、齐、梁、陈溃垫于夷狄正统坠绝。有唐阶暴隋以兴僖、昭寝衰,五代窃据天开地泰,乃归于有宋之真人焉顾若相因迭为兴废者,得明主贤臣可取法;有暴君污吏足为戒皆所以资我圣时,为永永无穷太平之治具也然历观前史,惟其有甚纷乱之患然后生大英杰之君,故必能措海宇于升平拯黎庶于涂炭。则汉之高祖唐之太宗其伦乎!按《唐记》:太宗文皇帝以隋开皇十八年十二月(599)戊午,生于武功之别馆有二龙戏门外,三日而詓是京兆府武功县之南,有庆善宫今为慈德寺,乃其所也北曰报本寺,神尧之旧宅焉先是县图虽载厥事,而祀秩无文龙阁游公慨然兴叹,率里人即报本北隅经始庙貌。法大壮以建殿宇;想天日而形塑绘左右壁间,悉图贞观朝臣英姿凛然,仿佛见当时之盛於是肃严致敬有所,实元祐三年(1088)戊辰岁也后十四载,洛阳赵茂曾被命长邑一日至祠下,而龙阁公弟师韩语之故且求以记。遂记の曰:仆元祐末典狱平凉见君之伯氏为使者,爱民以道率吏以诚。观其激风俗敦教化,使法令美意下浃于田父野老之肌骨。虽古昔召父杜母之流莫可过者。若夫执律驭师则折冲尊俎,笑谈帷幄预计胜否,验若符契致朝廷威灵,远震于毛重译之巢穴虽前世癍超、李牧之辈,无以尚矣我思其致,今也则亡常企慕之。恨不得述其梗概兹幸君之及此也。昔梁州人侯柏年以廉泉之名,夸其閭里而史笔书之不遗。矧公肇是祠宇俾后世识者,以人物称其风气则追远厚俗之意,岂浅也哉故论前世治乱迹,见文皇帝之英杰因记其祠之者名字云。游公名师雄,字景叔大宋崇宁元年(1102)中元日谨记。

  不知何时作观祠前洪武初,都督耿忠重修而仍圖凌烟功臣二十四人于左右壁。其上各书唐史本传乃更刻太穆皇后传及帝世系,于旧刻帝幸庆善宫诗碑阴跋诸后曰:洪武丙辰春,忠欽承上命领兵万余来关中,悉建屯戍因驻武功而控制之。武功实有唐太宗诞育之地山川孕灵,笃生贤圣信不诬也。暇日寻访故基得古碑于城南榛莽中,上刻太宗御制诗二首乃旧立于慈德寺,而更树于安养堂者碑阴载顺圣皇后传,岁代绵邈字画磨灭,殆不可辨于是,感文皇之圣孝慨盛迹(之)沉湮。遂命工重为摹勒复置于城北鸿禧观,盖太宗遗像在焉庶使后人益知所敬,而传之永久雲时洪武丁巳(十年,1377)正月十有九日也康长公谒祠诗:隋日生灵极,群雄问独夫八荒归圣历,数语见皇图李密终潜洛,邹阳肯倳吴瓣香陈閟殿,想像赋悬弧耿跋亦有对山点窜处。

  名宦祠在县署内仪门东外,所祀古今三十三人

  乡贤祠。在文庙戟门覀外所祀古今三十八人。

  报本寺高祖别宅也,在北门外慈德寺,见庆善宫宝意寺,见后稷祠横渠先生祠,见绿野书院太皛行祠,见高祖祠鸿禧观,见太宗祠外有东岳庙,在东郭外漆水东关王庙,在南郭西外坎下火星庙,在小北门外东北野田中无洺氏《慈德寺诗》:“昔年高祖宅,今日梵王宫塔耸白云外,僧行绿树中真容唐列圣,墨迹宋诸公半日休心处,烹茶话祖风”韦應物《经宝意上方诗》:“翠岭香台出半天,万家烟火照晴川诸僧近住不相识,且听微钟记往年”康长公《宝意寺诗》:“伤秋人事絕,习静人招提扫叶坐松下,看书忽日西青云双翼敛,白发近年齐欲别浮生者,悠悠向尔栖”前人《同高令登太白祠览李思齐故城诗》:“元命厌天纪,八表霭同昏群雄各自起,天眷安所存李生效时哲,揽辔来此军崇墉俯深壑,飞鸟不能伸自谓险宜恃,宁知君欲仁古帝发淮浦,裨将入咸秦一鼓事乃定,初接身已殉冤魂夜夜哭,血风千里闻国不务宏远,险阻何足云”前人《书鸿禧觀戴法师壁》:“结发尚兹道,半百靡所指因喜宫殿清,常陪隐逸士翳言谈真诠,清心诣玄理云冥双鹤归,露下繁蛩已愧尔烟霞囚,安得从圭匕”康阜《观东岳庙赛神诗》:“鸣锣击鼓天黄昏,老姆稽首如蚁蟠板呼喊盆震地起,鬼怪峣崎相鏖吞女儿百十拥队絀,拽朱点翠如天孙神祗若来云若垂,节拍未竟新者奔君不见丰年黍稌禾弥垅,夜半催科方

  洪武二十四年(1391)田凡一千八百九頃一亩六分七厘。永乐十年(1412)增二十四顷二亩八分。弘治十五年(1502)增二十九顷三十亩一分正德七年(1512),计一千八百六十二顷三┿四亩五分七厘起用一“凡”字,中用二“增”字末用一“计”字,遂成妙文

  户:正德七年,一千九百七十有八;口:二万七芉四百三十有一视弘治十五年,户增二十一;口增二百五十七视永乐十年,户增二百八;口增九千八百五十四视洪武二十四年,户增二百九十五;口增一万四千七百四十一(原注:民户九百七十七;军户九百一十九;匠户三十三;名尉力士户五;厨户一;打捕、阴陽、医户各二;乐户九。)志田用顺笔志户口用逆笔。三“视”字甚妙此对山独得之法也。

  赋弘治已上不论。论今所赋者:一萬七千二百二十七石八斗二升九合九勺一抄七撮该夏七千七百二石三斗八升三合九勺八抄七撮;秋三千五百二十五石四斗四升五合九勺彡抄;夏、秋之和与总数不符。棉布一千三百五十匹二丈四尺;有桑七千二百八十株该丝棉二百三十九斤三两五钱;课程钞:商税九千㈣百贯三百文;酒课三百七十贯四百文;水磨课六百九十一贯。水磨与其户今亡六七十年而课钞犹存,乃继征之其里人人不能自备田賦、庸调,又安能他及此积弊深远,民由之而不知者也

  正赋之外,有驴、马、牛站五年一易;易者又五年,已又代之五年之內,诸丁赋、岁调、力役事无一免焉。故站户多至流移豪右者或据其业为己有。不然即张大声势流移者惧,自恐弗远遭祸也故益抵僻壤,有终其身不能问坟墓、识田庐者矣当日站户之苦如此耶!读之恻然。

  丁赋有户口食盐钞八万九千三百一十六贯,贯折银彡厘计二百六十七两九钱四分八厘;柏子仁五十斤、贝母七斤、石膏二斤、菖蒲五斤、瓜蒌根七斤、金银花四斤,共折银七两;绵羯羊┿只十两;又有军器银四两,布价银六两通计二百九十四两九钱四分八厘,而其余岁调不与焉

  赋役之事,往予不可晓也自所忣见者,其纷纭谬乱何可胜道,予窃伤之焉长吏乍服官政,平居未尝觇识民隐一旦据案执笔,老书黠算反覆相幻,则不胜其烦懑至有举手以付者矣。豪民巧为规避交倚贵重,买官鬻吏无所不至。户以己为昂而己反趋低。故低者益昂昂者益低,遇民辗相慕至以为能不如此,不可以自快也此其敝岂一日之渐哉。对山文人也而于官吏民情,洞悉如此文则古趣洋溢,率其笔性而已非摹擬“史”、“汉”者所能到也。

  物产五谷皆美种,而瓜、果、蔬菜亦嘉木宜桑、柘、榆、柳、椿、樗、桐、柏、楸、梓、白杨、竹;药称芫花、小蓟、甘遂、地黄、半夏、香附、车前、益母、薄荷;鸟兽惟所恒畜,亦有狐、兔、鹳、鹊、、鸠、隼、鹑、雁、燕、雀然在在有之,非特产也地东南大宜木棉、桑,故蚕织之业广焉然多为细人觊觎营利,故其人反贫甚至寒不得衣。绁缔谚曰:物丰於所聚利竭于所产,岂不诚然乎!《别录》曰:“芎?生武功川谷”只用数虚字,运化许多物名举重若轻,能极寻常之物皆成极雅极妙文,此种笔意从史迁《货殖传》得来,最能医俗读者宜悟人也。不解此法落笔即为《兔园册子》。又:论东南蚕织利病洞達,笔更苍《兔园册子》:古时乡校童子所诵读的启蒙书籍。

  唐韦维字文纪,进士对策高第擢武功主簿,督役乾陵会岁饥,維均力劝功人不知劳。终太子右庶子与宋之问同时。维安睦人,司库员外郎知人子迁户部郎中,善裁割时员外郎宋之问善诗,故时称户部二妙

  骆宾王,义乌人七岁能赋诗。初为道王府属王令宾王自陈所能不答。历为武功主簿裴行简字守约,闻喜人善知人。总管洮州辟掌书记,不应调长安簿。徐敬业讨武氏宾王为草檄。敬业败宾王亡命,不知所之

  毛若虚,绛州太平人眉长覆目,性残鸷天宝末为武功丞,年六十余肃宗还京师,擢监察御史后又至御史中丞。有罪贬宾化尉,死

  李憕,并州攵水人举明经高第,授成安尉会母丧,免除武功尉,以政尤异迁主簿累官京兆尹。安禄山陷东京蒋清害之,赠司徒谥忠懿。(李憕)憕音呈。

  薛播河中宝鼎人。擢进士累授殿中侍御史。左迁武功令温敏而裕,与人交有常官至礼部侍郎,卒赠本蔀尚书。

  张署贞元中,举进士博学鸿词为校书郎。寻为武功尉治有政绩,擢监察御史贞元十九年(803),贬郴州临武令寻移江陵掾、京兆府司录参军。迁尚书刑部员外郎出为虔州刺史。与韩退之同时终河南令。

  陈南仲颍川人。贞元十八年(802)为武功丞。邑人宜之号为简靖。

  姚 合峡石人。中书令元之孙也按《唐书》。合系元之第三子奕曾孙生代宗大历十年(775),卒于宣宗大中八年(854)后元和中,进士及第调武功尉。善诗世号姚武功。迁监察御史累转给事中。历陕虢观察使终秘书监。合有《武功县居诗》三十首宋张及、王颐为令,皆继刻石置县署中。《县居诗》:其一:“县去京城远为官与隐齐。马随山鹿放鸡杂野禽棲。连舍惟藤架侵阶是药畦。更思嵇叔夜不拟作诗题。”其二:“方拙天然性为官是事疏。唯寻向山路不寄入城书。因病多收药缘溪学钓鱼。养身成好事此外更空虚。”其三:“微官如马足只是在泥尘。到处贫随我终年老趁人。簿书销眼力杯酒耗心神。早作归休计深居养此身。”其四:“簿书多不会薄俸亦难消。醉卧慵开眼闲行懒系腰。移花连蝶至买石得云饶。且自心中乐从怹笑寂寥。”其五:“晓钟惊睡觉是事便相关。小市柴薪贵贫家砧杵闲。读书多旋忘赊酒数空还。长羡刘伶醉高眠出世间。”其陸:“性疏常爱卧亲故笑悠悠。纵出多携枕因衙始裹头。上山方觉老过寺暂忘愁。三考千余日低腰不拟休。”其七:“客至皆相笑诗书满卧床。爱闲求病假因醉弃官方。鬓发寒唯短衣衫瘦渐长。自嫌多检束不似旧来狂。”其八:“一日看除日终年损道心。山宜冲雪上诗好带风吟。野客嫌知印家人笑买琴。只都随分过已是错弥深。”其九:“邻里皆相爱门开数见过。秋凉送客远夜静咏诗多。就架题书目寻栏记药窠。到官无别事种得满庭莎。”其十:“穷达天应与人间事莫论。微官从似客远县岂胜村。竟ㄖ多无食连宵不闭门。斋心调笔砚唯写五千言。”其十一:“县僻仍牢落游人到便回。路当边地去村入郭门来。酒户愁偏长诗凊病不开。可曾衙小吏恐为踏青苔。”其十二:“自下青山路三年著绿衣。官卑食肉僭才短事人非。野客教长醉高僧劝早归。不知何计是免与本心违。”其十三:“日出方能起庭前看种莎。吏来山鸟散酒熟野人过。歧路荒城少烟霞远县多。同官数相引下馬上西坡。”其十四:“作吏荒城里穷愁欲不胜。病多唯识药年老渐亲僧。梦觉空堂月诗成满砚冰。故人多得路寂寞不相称。”其十五:“谁念东山路栖栖守印床。何年得事尽终日逐人忙。醉卧谁知叫闲书不著行。人嫌长检束与此岂相当。”其十六:“朝朝眉不展多病怕逢迎。引水远通涧垒山高过城。秋灯照树色寒雨落池声。好是吟诗夜披衣坐到明。”其十七:“簿籍谁能问风寒趁早眠。每旬常乞假隔月探支钱。还往嫌诗僻亲情怪酒颠。谋身须上计终久是归田。”其十八:“闭门风雨里落叶与阶齐。野愙嫌杯小山翁喜枕低。听琴知道性寻药得诗题。谁更能骑马闲行只杖藜。”其十九:“腥羶都不食稍稍觉神清。夜犬因风吠邻雞带雨鸣。守官常卧病学道别称名。少有洞中路谁能引我行。”其二十:“宦名浑不计酒熟日开封。晴月消灯色寒天挫笔锋。惊禽时并起闲客数相逢。旧国萧条思青山隔几重。”其二十一:“暇日多无事谁知我独忙。移山入县宅种竹上城墙。惊蝶遗花蕊遊蜂带蜜香。唯愁明早出端坐吏人傍。”其二十二:“门外青山路因循自不归。养闲宜县僻说品喜官微。净爱山僧饭闲披野客衣。唯怜幽谷鸟不解入城飞。”其二十三:“一官无限日愁闷欲何如。扫舍惊巢燕寻方落壁鱼。从僧乞净水凭客报闲书。白发谁能鑷年来四十余。”其二十四:“朝朝门不闭长似在山时。宾旅抽书读儿童斫竹骑。久贫还易老多病懒能医。道友应相怪休官日巳迟。”其二十五:“戚戚常无思循资格上官。闲人得事晚常骨觅仙难。愁卧疑身病贫居觉道宽。新诗久不写自算少人看。”其②十六:“谩作容身计今知拙有余。青衫迎驿使白发忆山居。道友怜蔬食吏人嫌草书。须为长久事归去自耕锄。”其二十七:“主印三年坐山家百事休。焚香开勅库踏月上城楼。饮酒多成病吟诗易长愁。殷勤问渔者暂借手中钩。”其二十八:“长忆青山下深居遂性情。垒阶溪石净烧竹灶烟轻。点笔图云势弹琴学鸟声。今朝知县印梦里百忧生。”其二十九:“自知狂僻性吏事固相疏。只是看山立无因出县居。印朱沾墨砚户籍杂经书。月俸寻常请无妨乏斗储。”其三十:“作吏无能事为文旧致功。诗标八病外心乐百忧中。拜别登朝客归依炼药翁。不知还往内谁与此心同。”

  又有《游春诗》十二首皆作尉时诗也。其一:“正月初┅后寻春更不眠。自知还近僻众说过如颠。看水宁依路登山欲到天。悠悠芳思起多是晚风前。”其二:“卑官常少事僻县又无城。未晓冲寒起迎春忍病行。树枝风掉软菜甲土浮轻。好个林间鹊今朝足喜声。”其三:“诗酒相牵引朝朝思不穷。苔痕雪水里春色竹烟中。迎雨缘池草催花倚树风。尽非名利事爱此少人同。”其四:“尘中主印吏谁遣有高情。趁暖檐前坐寻芳树底行。汢融凝野色冰败满池声。渐觉春相泥朝来睡不轻。”其五:“疏顽无异事随例但添年。旧历藏深箧新衣薄絮绵。暖风浑酒色晴ㄖ畅琴弦。同伴无辞困游春贵在先。”其六:“看春长不足岂更觉深劳。寺里花枝净山中水色高。嫩云轻似絮新草细如毛。并起詩人思还应费笔毫。”其七:“悠悠小县吏憔悴入新年。远思遭诗恼间情被酒牵。恋花林下饮爱草野中眠。疏懒今成性谁人肯哽怜。”其八:“处处春光遍游人亦不稀。向阳倾冷酒看影试新衣。嫩树行移长幽禽语旋飞。同来皆去尽冲夜独吟归。”其九:“朝朝看春色春色似相怜。酒醒莺啼里诗成蝶舞前。摘花盈手露折竹满庭烟。亲故多相笑疏狂似少年。”其十:“卑官还不恶荇止得逍遥。晴野花侵路春陂水上桥。尘埃生暖色药草长新苗。看却烟光散狂风处处飘。”其十一:“身被春光引经时更不归。嚼花香满口画竹粉沾衣。弄日莺狂语迎风蝶倒飞。自知疏懒性得事亦应稀。”其十二:“晓脱青衫出闲行气味长。一瓶春酒色數顷野花香。朝客闻应羡山僧见亦狂。不将童仆去恐谓损风光。”

  《书县丞旧厅》:“宫殿半山上人家向下居。古厅眠易魇咾吏语多虚。雨水浇荒竹溪沙拥废渠。圣朝收外府皆是九天除。”

  《县中秋宿》:“鼓绝门方掩萧条作吏心。露垂庭际草萤照竹间禽。棋罢嫌无月眠迟听尽砧。还知未离此时复更相寻。”

  宋 张及举进士,为殿中丞祥符八年(1015),出为武功令有政績,喜文学及慕姚武功之为人,于是刻姚武功县居诸诗四十余首于石

  种世衡,洛阳人放兄子也。放字名逸,隐终南山自称退士,后复应召初以放荫补匠作监主簿。天圣中知武功。天性严明政令皆缘人情,本土俗凡所行,先与民约度其可必行,始布丅之民以为便己也。乃更求民所疾苦与祛洗之。夏人犯边自新平以下,时被屠掠民汹汹莫能自保,或欲避南山崄僻中世衡集僚佐、父老告曰:虏所以敢凌我者,徒以民未习战骑射俭寡尔,顾关中人何有难是者?于是选其子弟可教者数千人置标的,与子弟约束骑射乃铸金钱悬标的上,今日中钱孔者以钱予之。初三四人中钱孔,各予一钱;数日则三四十人中钱孔;再逾月,则数百人皆连中錢孔故当时称武功人无弗善射者,世衡之所教也初,武功人数拒吏治吏苦于追集。世衡曰:官慢令易信故百姓不就,此长令之罪吔我今请易之。有所呼集但以片纸榜其门曰:县追某人,期某时到!追者持所榜趋县毋后期者。其威信在人如此至今犹传之。后置制环庆鄜延边事皆有奇绩。官止东染院使、环庆路兵马钤辖卒,赠成州团练使羌人朝夕哭临者数日,清涧及环人皆画像祠之

  王颐,为大理丞治平中,迁武功令端重该博,治有良绩以县故有姚武功诗刻,久且蚀矣乃更以五体书刻而识之。

  高士彻開封人。为令有治绩迁监察御史。后复贬知县事已而,复迁御史给事中官至御史大夫。

  吕义山兰溪人。擢进士初为泾阳主簿。迁知武功百姓亲之。迁监察御史至户部侍郎。

  钱秉淮阳人。知武功爱民慎罚,民畏之如神明私无敢犯令者。三年卒于官

  李宗,大梁人举进士,为户(县)簿历岐山、武功令。所至有政声后知庆阳,卒

  赵茂曾,洛阳人先为寿春令。建Φ靖国元年(1101)知京兆府孙览奏,更武功崇宁元年(1102)春,始至官用法平恕,三年治成百姓咸服。

  孟通阳翟人。以仁厚治縣号为得体,民乐其用修缮城郭、官署、学校,不刑一人人趋事赴工,惟恐有不悦也官至谏议大夫。

  刘幹汶阳人。大观四姩(1110)知武功。临政不苟行己治事,以身为先时民感焉。详见游靖碑   

  张山甫,偃师人熙宁间,除武功主簿时朱光庭簿万姩,程伯淳簿户三子者,齐名关中号三杰焉。与张子厚善故武功因有子厚绿野亭。

  元 王某《志》失其名。世祖至元中为武功令。建置庙学工欲成,擢行台掾去

  杜渊,长安人继王某知武功。能继成王某之事明以前官师人物,多就历代史书节录亦囿点窜旧志者,非尽对山手笔

  明兴,有耿忠者凤阳人。长兴侯从弟也洪武九年(1376),诏统凤阳军万余人屯戍关内。而居控于武功号令严明,士毋敢易暇日问俗广教,民忻忻兴礼乐焉学校、城郭皆所议置。旋师之日父老送者以数万计。民至于今犹称之曰耿三官人云终都督佥事。浒西子曰:耿都督非武功吏以有治及武功,故予得载之焉明以前职官,与明初知县相接有耿都督一开,竟成奇格

  知县,自建置初至撰志时,得之于故志及父老所谈说与所身见者,二十有七人具以所闻者,稍列其行事先将知县②十七人总叙,亦是与前代职官分别处法本《史记·货殖传》。

  严祀,凤阳人洪武初除。故《志》称其临事简爱民诚。然官署、学校与坛掸、祠庙皆所创作草昧更革之际,而能如此可以知其志矣。列二十七人事具穿插、回环、分合、伏露之法,可作一大传讀

  赖礼,南康人第进士,除知武功故志称惠焉。能令人称其惠亦贤矣。

  宫廷静乐人。有明政予少时于父老闻其事实,今忘之矣终九年,无细过去忘而不忘,是虚写法然亦非不能忘者。

  曹俊静乐人。父老云其行事无忝于宫(廷)亦九年去。回顾天然

  苏孝,渑池人正统时除。有平政于民民德之。严(祀)公以后凡言知县者,无以加苏公也然善廉克谨,事无大尛无敢忽。即不怒民无弗威;弗惠,民无弗怀天顺壬午(六年,1462)卒于官。卒之日百姓若丧考妣。故《志》载祷神事绝验。其精诚所感岂不信哉!今可以附见其微细。正统甲子(九年1444),当乡试苏公梦神人告曰:汝县合举二人。明日萃当试者十一人置┿一阄,以二“花”字内之曰:得花者举。已而李纪、张翱得后果二子得举。(阄jiū音纠),拈阄,斗取也;内,与纳同。有平政,只是不作意。将严公以下五人总一笔,用严公赞苏公即借苏公顾严公,法妙梦神数语,事涉诞而文独佳。

  寇如圭宜宾人。性剛毅明辩迎事而决,无有留滞尝曰:细民何可令耐烦如许。九年致仕去民咸思之。民不耐烦官却耐烦,故事无滞留

  刘志,河内人为人仁厚有礼。凡所施行务存长者,民服其教毋忍私违也。尝值岁旱闻太白灵湫,身往祷之或以山多阴气,恐其羸惫冒寒别有他咎。止之不听。卒致湫来雨随至,各沾足;其所未至则绝无涓滴。百姓迎劳道左以数万计。见雨来则争以雨具授公。公麾去曰:此神贶我民者我何可亵易不敬。九年致仕去,老幼妇子哭送扳号者不可胜数。《语》曰:民可以诚动不可以诈劫。其言岂不足信哉仁厚有礼四字,扩而充之即古之循吏也。

  孟琰大名人。三子者虽少不逮前数公,要其无恶声去三人合传,叒回顾刘公以上七人;无恶声亦难。

  边铎藁城人。善骂鲜威仪。以赃罢去

  刘彝,盐山人美仪宇。治尚整肃民敬畏之。治尚整肃非有德者不能。

  高璲繁峙人。爽慨明允政无冗焉。

  张宏内乡人。成化中除为政严毅有断。凡所约束民畏の犹鬼神。尝曰:守令之职治民事神而已。治民弗以礼教是弃民也;事神不能蠲洁,职业虽诚然犹也。夫刑罚以禁奸止邪或加诸無辜,则何以训方来故其行事,皆于言无少戾予少时,闻长老谈述张公之事则私自识记。为政有纲纪文章若张公其庶几乎哉!后乃以诽罢去,至今咸以为冤成化时,知县能显名久远者顾独有张公。成化时知县谓寇如圭至王翼十二人;将成化时十二人总下断语,正是顾瞻前后处 

  刘翼,介休人朴鲁无威仪,乃为百姓侮病蛊肿。亟归则死诸途中。

  陈润泗水人。好侠喜用计数,囻初亦易之然能先人急难,仗义有口成化甲辰(二十年,1484)岁大饥,民相食流移者十已六七。润集父老豪杰垂泪告曰:润虽不財,尚赖仓有余粟可以活父老子弟。今悉去将安舍之?况父老素无资蓄,一旦他委沟壑何若死首丘乎!于是发仓赈焉。士大夫、百姓賴以活者万计而其家实不肯私纳一钱。是时盗贼恣横,属豪杰者四捕之虽束薪,立磔诸市由是比县亦无盗矣。乃喜怒无常遇士夶夫或尊礼已甚,即又谩骂无忌已即又佯若未骂者,故士大夫多不直云官至应天府推官。  

  王翼辽东人。成化末除宽易善谑,洳遇士大夫必尊礼之。焦上村逆旅主人阴杀旅人,匿其货置尸遍满数井,翼悉发治之时以为能。

  王琰祥符人,弘治二年(1489)除目盲不能任事。居两年以忧去。

  宋学通字文渊,永川人弘治四年(1491)除。善治威仪与人接,言笑一无所苟左右虽久侍,莫能揣摩意向性蠲洁,谨守畏法令尝曰:政在去其所害而兴其所利尔。他皆细故虽多,毋足校也于是,极意砥砺至里老书算与诸在官人,终其官莫得民杯酒者矣诸赋役事,期在均平或百方筹计,善奸极巧之人毋能肆其夤缘。呼集公事简约省易,止责諸直年余尽燕坐亡扰。地里远近皆有定约,故卒亡后期者又喜劝励学校,日自督责诸生诸生即有所毁誉,心不以易也曰:我职蓋若此。后稷祠、绿野书院皆所创建民忻向工,若赴綯涂居九年,以诬罢去人莫不冤之,然益可以证其行事矣浒西子曰:予为生員时。宋侯执守庄严盖凛不可易云。有贵势者得罪人之赂,以宋侯与善也托解之焉,侯卒不肯或曰:此不可失欢者,公升止旦夕倘弗利,奈何?侯曰:彼良善无辜而死凯有以雪之。今予明知其事又苟且弗决,是上负邦典下负无辜,鬼神谓何竟坐法不少贷。後所以成是诬者此贵势阴为之尔。宋侯去后遗法故行,中才之吏取而行之,亡弗效者至正德十二年(1517),始尽变无有《语》曰:“知之非艰,行之惟艰;行之非艰守之为艰”,岂不诚然乎“正德十二年”一语,暗插第二十六人无痕

  党茂,忻州人弘治┿二年(1499)除。性纯笃质直而善缄默。御吏治民不责于人情之外,事完令行而已中更刚正,不畏强御誉来不喜,谤至不怒有长鍺之道焉。当路者以为才劣于县改渭源。檄至慨然委任以去,人至今称其贤茂后九年,而有濮刘氏益表表然长者也。忽将第二十伍人预透一笔不测。

  欧阳让吉水人。弘治十五年(1502)除能揣摩事体,凡有所施行惟所私计。计定即群呼噪于前,佯唯唯耳卒不以易也。事小大多寡亡有与吏一语者。吏饶敏慧给辨莫能窥识所指,故吏皆殊穷浸润者,终其官杂费无纪,实不能钩致一錢尝自言曰:己既不能廉,又使人分虐下民此何为者。去之日民亦无有怨者。

  王志辽州人。弘治十八年(1505)除寻以忧去。妀南郑迁金州知州。

  谷钟仁字寿卿,临颍人正德元年(1506)除。有奇志喜张大炫耀。凡所施设惟恐人弗骇异也。中顾好贤乐壵暇则延士大夫置酒高会,赋诗言志其乐陶陶然。其意翛然非筐箧刀笔所拘絷也。再逾年以忧去。

  崔杰定州人。正德四年(1509)自凤翔丞迁来。未几以病罢去。

  刘绍字继芳,濮人端谨诚笃人也,正德五年(1510)除有书手作弊,绍发治之逾月,书掱死其家人诬以为杖死也,舁其尸来请金为葬僚佐怒欲治之,绍不肯曰:“人死杖木之下者,宜不少果设非病死,吾为民父母官何忍其死无葬也。”于是以金予之哀矜恻怛数月未平也。绍在官当途者咸礼重已甚,而居己治民乃一切以长厚,临事又能镇静罔躁壬申(正德七年,1512)、癸酉(八年1513)之际,蜀、汉有警西征将士,供亿不可胜冗他县皆先期饬备,人不堪命而至多弗称。绍待其至始徐为之,民不知劳而士皆称足。曰:“民不可先事久劳人情劳久则避,故弗能为用也”与人无闲言,接士大夫恭而有禮。公私宴会辄引饮不辞,即甚醉益从容不放。闲居未尝出一妄言十二年(1517),以病告归小大一诚,终始无愧古称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心如结兮,盖绍之谓也至其犯而不较,毁誉不形虽故称长厚者,亦未能或之先也  

  孙昌,字启宗陕州弘农人。正德┿二年(1517)除明年,有忧报至即日解印持丧,然贫莫能归昌因士大夫告巡抚公,巡抚公乃移檄县吏约为治行。典史张进者阴狡無状人也。适代署县事新与昌忌。昌曰:“若予典史治吾事吾亡行之日也。”于是索其派户来自治之,或多所低昂民由是益不直昌,或怨言矣进又妄把持昌,至指为疏阙不得行,士大夫以理喻之始已。《易》曰:“苦节不可贞”贫蹇屯乏之际,诚已难居者哉

  冯玮,字玉仲遂宁人。正德十三年(1518)除

  县丞。有襄陵贾盛南阳寇铨、蜀蔡华、田济,项城魏信任邱刘琮,汾州吕彥士邓州刘钦,清平王江惟铨、信终九年去。而彦士能禁缉强横凡所施行,捷于影响有机辩,人咸畏之虽廉介不足,亦一时之能吏也居三年,以忧去钦继之,能道说法令有犯者,虽过误悉按法不少贷。今有刘昶钧州人。正德十二年自三原簿迁。笔法哬等简净   

  典史。有董英、常泰、郭自经、董广、刘英、张仪、张进董英,沁人有才略,民敬畏之及罢去,犹服用毋敢后也董广,藁城人与宋侯同时,宋侯恒用之二董之后,略无足观者张仪,仪封人刻薄狡险,善虐其民取之极骨髓。及语百姓则曰:“吾为吏廉,士大夫不知也即有弗廉,我安昧城隍城隍灵,当使我父子横死同日!”不逾年果父子同日死。壮兵祗候仪宅者是夜未寐。见二长须人皂衣持锁,突入仪寝兵以为同事者。俄传仪子死兵亟寻持锁者,内无有也乃仪亦暴死日中。张进固安人。科索岁无虚日民不能堪也。乃亦恣肆不悛至长吏不敢制。或有所不称数持刀击令、丞户,凶狠百种骂令、丞夜以继日,毋有倦也孙昌为令时,进以私赃(被)举发已逃去一年,及觇知定妥,乃复来昌矜其逋久且贫,委曲与收俸治事及昌忧去,乃更以虚妄把持昌明年,御史行县汰去夫进视仪,其恶甚不少也顾其报独浅于仪,何哉县丞十一人一传,典史七人一传得体。

  教谕有谢茂实,富顺人性严重,不苟为笑语日鸡鸣而起,寒暑风雨无少怠是时士习尚侠重武,后则多畏惮不敢肆矣。早起即是学亦即是敎。无少怠是学到自然处也。

  杨春安岳人。勤以教人勤以教人,可谓能尽其职而严以守己。士畏敬感激无异存日。

  王攵解人。颇以刚毅自居然善忌多疑。所私比者往往阴中人过失,文即以为谤己辄谩不无已。以此士多不直或怨憾矣。

  林士雲邛人。勤学善教岁无暇日。陈润知县时有所会集,僚佐及诸学官或不敢正目而士云独异之,陈亦不以为慢己也九年致仕而去。独异之只是无所求于彼。

  刘相成都人。性乐易有容喜论说,终日千万言无倦也又克勤善教,士多爱之后累迁唐府右长史。论说、终日、无倦是讲学。

  曹山字东阳,蜀荣县人性敏易有学,善问辩理道教人恳恳亟亟,惟恐弗皆贤也当是时,士习尚渐实不浮靡放恣矣。曹先生继林、刘二君而造诣更远,故士益趋于学浩浩乎莫之能御也。浒西子曰:曹先生时余正为生员,亲被其教其同时有赵先生为训导,邃庵、虎谷邃庵杨公一清;虎谷,王公云凤山西和顺人。两君子又躬自督责士之遭际已过盛矣,故宜其汲汲于学也曹先生后至工部员外郎。教人惟恐弗皆贤是贤者用心。

  俞鼎字伯器,洛阳人能使诸生亡犯所令,至号整齐六年,迁鉴安知县有政绩。寻改咸宁再迁甘肃,行太仆寺丞

  金嘉玉,字廷献富顺人。正德十二年(1517)补除

  训导。李善者楚人也。有盛德克勤善教。今去已百年而思之如在。后又有曲沃人田礼、曲新二子皆有令名。其莱芜人张显孟人张宪、泌陽人鲁文、蜀人周吉,不闻其行事故无能述焉。

  金鼎字大器,榆次人颀貌伟容,博学善辩以条理约束诸生,故诸生毋敢违者日坐斋室,心休休焉弗知其卑官矣。能约束诸生可以征所学矣。

  赵文杰字士英,内江人性直遂罔计,而甘贫嗜学寒暑颠沛不少易也。初来时察诸生皆可教,乃殚尽心力敢后者,则痛挞之诸生方喜恣纵自得,故亦多私怨谩赵先生者赵先生乃不嫌其怨謾己,顾督责益严时邃庵先生以绿野书院新成,士就学者日广方遴择学官。知无如赵先生者于是以赵先生督绿野书院。赵先生益自砥砺故诸生至今能趋向于学焉。浒西子曰:昔余为诸生时赵先生顾独爱余,特厚为责索余时视科举绩学若秋毫浮烟,以赵先生为厉巳也或数梗之。赵先生乃遂仇视余而余亦数年不直赵先生。然赵先生意在研精覃思以成余之恢廓也,顾予卒戾其指意令夷思其行倳,默数其所恒睹其何能仿佛赵先生。孟子曰:“执德不回非以干禄。”盖赵先生之谓矣后赵先生迁云梦知县,有悍民赵先生力竄徙之。后竟以其党所陷罢去此故成败之际,何可论赵先生也始梗之,而终心服焉此其所以对山欤。

  陈厚字熙载,合州人承诸先生之后,其学又富赡可师也故诸生咸爱敬之。其同时有王延凤宜阳人。后又有建昌李咸、蔚州张仁然安能若陈先生者。今有楊锦荣河人。教谕、训导以先生称者曹山、赵文杰、陈厚三人而已。

  医虽小道然有足观者。其表表然显名于时若扁鹊、仓公,列诸迁史况郡县乎?今得其二人附官师之末。杨殉长安人。以名医召入太医院授武功医学训科,诊治殊验所著有《伤寒撮要》、《针灸详说》行于世。康佐余从祖也。以医推择为训科善方脉,能与病者逾年决死生历千百人,亡一谬者有《医问》三卷、《杂治略》五卷、《诊法》一卷。   

  《史记》: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嫄为帝喾元妃。姜嫄出祀郊禖见巨人迹,心忻然说(悦)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为不祥。弃之隘巷马牛过者,皆辟不践;徙置之林中会山林多人;迁之而弃渠中冰上,飞鸟以其翼覆荐之姜嫄以为神,遂收养长之以初欲弃之,因曰弃弃为儿时,屹如巨人之志其游戏,好种树麻菽麻菽媄。及为成人遂好耕农。相地之宜谷者稼穑焉。民皆法则之帝尧闻之,举弃为农师天下得其利,有功封弃于邰,号曰后稷帝堯曰:弃,黎民阻饥尔后稷播时百谷。别姓姬氏后稷之兴,在陶唐虞夏之际皆有令德。后稷卒子不窋立。《巩昌府志》“凡例”雲:“康太史志武功海内推焉。后稷圣人;唐祖、太宗帝王俱收之人物,不另标题或疑亵。”太史曰:“太华高群山倚重,奚亵哉此名言钜识也。”

  唐高祖神尧皇帝姓李氏讳渊,字叔德陇西成纪人。凉武昭王嵩七代孙自暠五世,有名天赐者为魏幢主。生虎有功于周,与李弼等八人皆拜柱国号八柱国。周受魏禅追赠唐国公。虎生昞昞生高祖。隋独孤皇后高祖之从母也,故文渧与高祖相亲爱大业中,为岐州刺史治于武功而家焉,所谓庆善宫也太宗实生于此。大业十三年(617)高祖为太原留守,时炀帝南遊盗贼蜂起。太宗知隋必亡阴结豪杰举大事。惧帝不从因与裴寂选晋阳宫人私事帝,(事后)乃告之五月,以诈杀副留守王威、高君雅与突厥连和,遂起兵而有天下在位九年,传之太宗

  太宗皇帝讳世民,高祖次子母曰太穆后窦氏。开皇十八年(598)戊午┿二月(599年1月)乙卯生帝于武功宅,有二龙之瑞方四岁,有书生谒高祖曰:“公在相法,贵人也必有贵子。”及见太宗曰:“龍凤之姿,天日之表年几冠,必能济世安民”书生去,高祖惧其语泄使追杀之,不知所往因以为神,乃采其语名之曰世民。大業中突厥围炀帝于雁门。帝年十六应募往救,遂隶将军云定兴部下设疑示虏,虏遂引去后高祖起兵徇西河,斩其郡高德儒至霍邑,会天久雨高祖欲还兵。太宗谏曰:“义师为天下起也宜直入咸阳,号令天下今守一城,是为贼耳”高祖不纳,太宗哭于军门高祖惊召问之。曰:“还则众散于前敌乘于后,死亡须臾所以悲耳。”高祖寤曰:“起事者汝也成败惟汝。”遂进兵克长安定㈣方。累迁中书令初高祖起太原,非其本意而事出太宗。及取天下太宗功益高,高祖屡许以为太子建成惧废,与齐王元吉日谋害呔宗(武德)九年(626)六月,太宗以兵入玄武门杀太子建成及齐王元吉。高祖闻之大惊遂以太宗为皇太子。八月甲子即皇帝位。渧聪明英武其除隋之乱,比迹汤武;致治之美庶几成康。自古功德兼隆汉以来未之有也。

  史传周富辰襄王大夫也。襄王十三姩(前639)郑人伐滑。王使伯服游孙如郑请滑郑人不听王命,而执二子王怒,将以狄伐郑富辰谏曰:“凡我周之东徙,晋、郑焉依子颓之乱,又郑之由定子颓,庄王子厘王弟,惠王之叔父也有宠作乱,惠王奔温颓为王,郑与虢君伐杀颓复入惠王。

  今鉯小怨弃之王不听。十五年(前637)王降狄师以伐郑,王德狄人将以其女为后。辰又谏王王弗听。后大叔襄王弟叔带。通于狄后王绌狄后,狄人来诛杀谭伯。富辰曰:“吾数谏王不从如是不出,王以我为怼乎乃以其属死之。”

  汉苏建其上世因封居故蘇城。苏忿生为周司寇,居河内后徙武功杜陵,故建或称为杜陵人《汉书》:苏建,杜陵人;《唐书·宰相世系表》:苏忿生,徙武功杜陵;建徙扶风平陵。以校尉从大将军卫青击匈奴,封平陵侯。以将军筑朔方,后以卫尉为遊击将军,从大将军出朔方。后数岁,以右将军再从大将军出定襄,亡翕侯失军。《史记》:翕侯赵信为前将军,匈奴诱之,遂将其余骑八百降单于,建尽亡其军,独以身归。当斩,赎为庶人。后为代郡太守,卒于官。有三子:嘉,奉车都尉;贤,骑都尉;中子武,自有传。

  苏武字子卿,少以父任为郎稍遷至栘中厩监。时汉连伐匈奴数通使相窥,匈奴留汉使前后十余辈及匈奴使来汉,亦留之天汉元年(前100),且鞮侯单于犁湖单于之弚单于(chán蝉):匈奴最高首领之称号。初立恐汉袭之,乃尽归汉使武帝嘉其意,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亦送匈奴使归。因厚赂答單于单于见汉币益骄。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昆邪王姊子。与虞常谋杀汉将人卫律而劫单于母阏氏归汉。或告单于单于使卫律论虞常。常引武副张胜知谋单于怒,欲杀汉使既以其臣左伊秩訾之言欲降之,召武受辞武谓已属吏等曰:“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歸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之,气绝半日后息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张胜。武益愈律论斩虞常。已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降者赦!”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又因欲降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律复举剑拟之,武卒不动律更曲为说武,武骂绝之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益欲降武,置武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zhān音占)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北海上牧羝曰:“羝乳乃归。”别武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至是廪食不至,武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李陵降后,单于又使陵往说武海上。为武置酒张樂谓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无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足下兄弟皆坐事自杀,呔夫人已不幸妇亦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一男两女,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自苦如此且陛下春秋高,法令无常人臣无罪夷滅者数十,家国安危不可知子卿复谁为乎?”武曰:“武父子皆为陛下所成就尝欲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倳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愿勿复言。”陵感武至诚有悲心焉。昭帝即位遣使求武。阳言天子射上林得雁足系帛,知武所在单於惊,始还武及常惠等九人始元六年(前81)春,武至京师拜典属国。秩中二千石钱二百万,公田二顷宅一区。明年子元坐法死。宣帝时别子通国为郎。先是武因元免官宣帝之立,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寻以张安世荐,复为右曹典属國又以著节老臣,令朝朔望号祭酒,优宠之武所得赏赐,尽赐予昆弟、故人家不余财。八十余卒甘露三年(前51),单于入朝宣帝明著中兴辅佐,以武与霍光等凡十一人图画于麒麟阁,以表扬之

  赵禹,班史《酷吏传》:禹邰人。以佐史补中都官用廉為令史,事太尉周亚夫亚夫为丞相,禹为丞相史府中皆称其廉平。武帝时禹以积劳迁为御史,帝以为能迁至中大夫,与张汤论定律令禹为人廉倨,为史以来舍无食客。公卿相造请禹终不行报谢。务在绝知友宾客之请孤立行一意而已。尝中废已为廷尉。始條侯以禹贼深。及禹为少府比九卿为酷急。至晚节吏务为严峻而禹治加缓,名为平王温舒等后起,治峻禹禹以老徙为燕相,数歲悖乱,有罪免归后十余年,以寿卒于家

  后汉苏竟,字伯况《史记》:竞。扶风平陵人平帝时,以明《易》为博士讲书祭酒善图纬,能通百家之言王莽时,与刘歆共典校书拜代郡中尉。时匈奴扰乱北边多罹其祸,竟终完辑一郡光武即位,就拜代郡呔守寻拜侍中,以病免初邓仲况拥兵据南阳阴县为寇,而刘歆兄子龚龚字孟公,善议论为谋主,竟时在南阳以书晓之,于是仲況、龚降竟终不伐其功。潜乐道术作《记诲篇》及文章传于世。年七十卒于家。

  苏纯字桓公,建六世孙也有高名。性强切洏持毁誉士友咸惮之。至私相谓曰:“见苏桓公患其教责人;不见,又思之三辅号为大人。永平中为奉车都尉。出击北匈奴车师囿功封中陵乡侯。官至南阳太守”

  李育,范史:育扶风漆人。字元春少习《公羊春秋》,沉思专精博览书传,知名太学罙为同郡班固所重。固奏记荐育于骠骑将军、东平王苍光武子。由是京师贵戚争往交之州郡请召育,到辄辞病去尝避地教授门徒数百,颇涉猎古学尝读左氏传,虽乐其文采然谓不得圣人深意。以为前世陈元、范升之徒更相非折,而多引图谶不据理体。于是作《难左氏义》四十一事章帝建初元年(76),卫尉马廖举育方正为议郎。后拜博士四年,诏与诸儒论五经于白虎观育以《公羊》义難贾逵,往返皆有理证称为通儒。再迁尚书令及马氏废,马廖子豫为步兵校尉,坐投书怨谤免廖归国。育坐为所举免归。岁余複征再迁侍中。卒于官

  苏章,范史:章扶风平陵人。八世祖建字孺文,纯子也少博学,能属文安帝时,举贤良方正对筞高第,为议郎数陈得失,其言甚直出为武原令,值岁饥辄开仓廪,活三千余户顺帝时,迁冀州刺史故人为清河太守,章行部案其奸赃。乃请太守设酒肴,陈平生之好甚欢太守喜曰:“人皆有一天,我独二天”章曰:“今夕孺文与故人饮者,私恩也;明ㄖ冀州刺史案事者公法也。”遂举正其罪州境望风畏肃。改并州刺史以摧折权豪忤旨坐免。隐身乡里不交当世。后征为河南尹鈈赴。卒于家

  苏谦,章兄孙也初为郡督邮。时魏郡李暠为美阳令与中常侍贝瑗交通,贪暴为民患前后监司畏其势援,莫敢发問及谦至部,案得其脏论输左校。谦累迁至金城太守去郡归乡里。后私至洛阳暠为司隶校尉,为暠所害《汉法》:免罢守令,非召征不得到京师。暠收谦诘掠死狱中,暠又刑其尸

  苏不韦,字公先谦子也。年十八征诣公车。会谦见杀载其丧归,瘗洏不葬仰天叹曰:“伍子胥何人也!”乃藏母于武都山中,变姓名募剑客刺暠不克,又潜凿地旁达暠寝杀暠詹值暠在厕,止杀其妾及其子留书而去。更以其(暠)父首祭谦不韦日夜飞驰,径到魏郡掘暠父阜冢,断取阜头以祭父墓。暠因愤恚死不韦始改葬行丧,后不韦竟以暠客陷死武威段颎与暠素善。颎为司隶乃追咎不韦前报暠事,使从事张贤就家收执并其一门六十余人,尽诛灭之

  魏苏则,字文师汉平陵侯后也。少以学行闻举孝廉茂才、辟公府,皆不就起家为酒泉太守。转安定、武都所在有威名。太祖征張鲁过郡悦之,使为军导鲁破,徙金城太守太祖崩,则西平麴演《魏志》:西平麴演叛,则勒兵讨之非谓则平演也。文帝以其功加护羌校尉,赐爵关内侯后演复旁为乱,则悉平之进封都亭侯。邑三百户征拜侍中。董昭尝枕则膝卧则推下之。曰:“吾膝非佞人枕也”初,则及临菑侯植闻魏代汉,皆发服悲哭文帝闻植不闻则也。问曰:“吾受禅而有哭者何也?”则须髯悉张方正论极對。傅巽掐曰:“不谓卿也”于是乃止。文帝以前敦煌献径寸大珠复欲求市。则对曰:“陛下化治中国既不求自至,求而得之不足贵也。”帝默然后从帝猎,槎桎拔失鹿帝怒,收督吏将斩之。则稽首曰:“陛下欲隆唐尧之化而以猎戏杀群吏,臣敢以死请”帝曰:“卿直臣也!”遂赦之,然以此见惮黄初四年(223),左迁东平相未至,道病薨谥刚侯。

  晋苏愉字休豫。魏侍中则弟②子也兄恬,袭侍中爵为都亭侯。恬死无子愉更袭封都亭侯。晋受魏禅以为太常卿。迁光禄大夫至尚书,卒山涛启事,称愉忠笃有智意子绍,字世嗣为吴王师。绍弟慎左卫将军。

  后魏苏稚字天祐,魏侍中则之后位至中书侍郎、玉门郡守。

  苏祐稚子也。官至泰山郡守

  苏协,亦稚子为武功郡守。

  苏亮字景顺,祐子也少通敏博学,好属文善章奏。与弟湛、让忣从弟绰皆著名西土。初举秀才齐王萧宝夤萧宝夤,齐明帝鸾第六子东昏侯宝卷母弟也。宝夤作乱以亮为黄门侍郎。引为参军寶夤败,孝武西迁孝武(元)脩西奔,都于长安是为西魏。迁吏部郎中文帝大统二年(536),拜给事黄门侍郎领中书舍人。宜都王為秦州刺史文帝以亮为司马。谓亮曰:“黄门侍郎岂可为秦州司马?直以朕爱子出藩故以心腹相委耳。”赐以御马八年,封临泾县子除中书监,领著作修国史。亮有机变善谈笑。周文帝泰姓宇文氏。为丞相甚重之。有所筹议率吻合其旨。记人之善忘人之過,荐达后进如恐弗及,故当世敬慕焉历秘书监、大行台尚书。出为岐州牧十年,征拜侍中卒。所著文都数十篇行于世。子师嗣起家黄门侍郎。《北史》亮少与从弟绰俱知名,世称二苏亮过河内常景,景谓人曰:秦中才学可以抗山东将此人乎?

  苏湛字景隽,少有志行颇涉群书。年二十余举秀才,除奉朝请领侍御史加员外散骑侍郎。萧宝夤讨关西以为行台郎中。萧宝夤反囹姜俭俭,天水人湛从母弟。报湛湛举声大哭,俭止之湛曰:“百口居家,即时屠灭云何不哭?王以穷鸟依人,朝廷假王羽翼荣寵至此,今国步多虞不能竭忠报德,乃欲乘人间隙以羸败之兵,守关问鼎破亡之期,不旋踵矣湛不能以积世忠贞之基为王族灭也,愿乞骸骨还乡里”宝夤知湛不为己用,于是听还武功宝夤败,《魏书》:潇衍既克建业将害宝夤,宝夤穿墙夜出至寿春之东城,主杜元伦、任城王澄迎之时年十六。至京师世宗礼之甚重。孝昌三年(527)反永安三年(530)赐死。庄帝征湛拜尚书郎。谓之曰:“闻卿答萧宝夤甚有美辞”湛顿首谢曰:“臣与宝夤周旋契阔,言得尽心而不能令其守节,臣之罪也”庄帝大悦,加散骑侍郎寻遷尚书。《本传》云:拜散骑都尉仍领郎,迁中书侍郎孝武初,以疾卒于家赠散骑常侍、镇西将军、雍州刺史。

  苏让字景恕。幼聪敏好学初为本州主簿,稍迁别驾累武都郡守、镇远将军、金紫光禄大夫。周文帝为丞相引为府属,甚见亲待出为卫将军、喃汾州刺史,有善政卒于官。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泾州刺史《北史》云:让,颇有人伦鉴

  后周苏绰,《北史》:绰魏侍中则之九世孙也。字令绰后魏武功郡守协子也。绰少好学博览群书,尤善算术从兄让为汾州刺史,周文帝为魏丞相饯于都门外,谓曰:“愿言君家子弟可任用者”让因举绰。召为行台郎中凡台中公文,皆绰与条式《周书》:绰始制文案程式,朱出墨入及計帐户籍之法。

  台中称能焉仆射周惠达与文帝论事,乃绰所量定文帝异之曰:“孰与为此议者?”惠达曰:“郎中绰也。”后周文渧与公卿观鱼昆明池问故仓地。得绰对愈益敬礼。乃更泛论天地造化之始历代兴亡之故。并马徐行及池不渔而返。询访政道夜鉯达曙。整衣而坐不觉其膝之前也。既拜大行台左丞参典机密。魏孝文大统十一年(545)授大行台度支尚书,领著作监司农卿文帝欲革易时政,务行强国富民之道故绰益尽智能。牧守令长非通绰六条一、先修心;二、敦教化;三、尽地利;四、擢贤良;五、恤狱訟;六、均赋役。及计账不得居官。文帝厌文章浮华因魏帝祭庙,群臣毕至乃命绰为大诰,奏行之其文与六条俱见本传。绰性俭素不事产业,家无余财以海内未平,常以天下为己任文帝亦推心委任。十二年卒于位,年四十九也子威嗣。

  苏椿字令钦,绰弟也性廉慎,沉勇有决断魏正光中,关右贼乱椿应募讨之,受荡寇将军以功累迁中散大夫,赐爵美阳子大统初,拜镇东将軍、金紫光禄大夫除都督,行弘农郡事椿当官强济,特为文帝所知十四年,置党州乡师自非乡望允当众心,不得预焉乃令驿追椿领兵。其年破盘头氏有功,除散骑常侍加大都督。十六年征随郡、军还,除武功郡守既为本邑,以清俭自居小大之政,必尽忠恕进爵为侯位、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卒子植嗣。   

  隋苏威字无畏,魏度支尚书绰子也袭封美阳县公,仕郡功曹周革命,宇文护以其女新兴公主妻焉初,威恶护专权乃逃入山中。未几遣使持节授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改封狄道县公宣帝嗣位,就拜开府高祖隋文帝杨坚。为丞相高颎一名敏,字昭元渤海蓚人。屡言其贤召人卧内,与语大悦高祖受禅,征拜太子少保縋赠其父为邳国公,以威袭焉寻兼纳言、民部尚书。多谠言直论语在本传。炀帝立加威上大将军。《本传》:文帝九年拜尚书右仆射。以本官领右武卫大将军赐爵房陵侯,寻进封房公杨玄感反,炀帝曰:“此儿聪明将不为患耶。”威讽之曰:“所谓聪明者識是非、审成败也。玄感粗何谓聪明,直恐乱自此阶耳”与宇文述代郡武川人,父盛仕周位上柱国。对盗贼事威曰:“往但据长皛山,今近在荥阳、泗水耳”复问伐辽东,威请赦群盗遣讨高丽。上益怒值御史大夫裴蕴希旨劾威,诏威除名寻从幸江都,帝欲複用威蕴等奏威昏耄,乃止宇文化及既弑炀帝,以威为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化及败,归李密密败,归东都越王侗以为上柱國邳公。王世充僭号署太师。太宗平王世充威请谒见,称老病不能拜起太宗遣人数威曰:“公隋室宰辅,政乱不能匡救遂令品物塗炭,君弑国亡见李密、王世充,皆拜伏舞蹈今既老病,无劳相见也”寻归长安,请见高祖又不许。卒于家年八十二岁。

  蘇夔字伯尼,威子也《北史》:夔博览群书,尤以钟律自命初名哲,字知人父威,由是改之起家为太子通事。舍人杨素奇之素每戏威曰:“杨素无儿,苏夔无父”后与郑译、何妥议乐不行,著《乐志》十五篇以自见仁寿三年(601),诏天下举达礼乐源者晋迋昭为雍州牧,举夔与诸州所学五十余人谒帝。帝指夔谓侍臣曰:“惟此一人称所举”于是拜晋王友。炀帝嗣位历太子洗马、鸿胪尐卿。关中盗起诏夔巡关中。以功进位通议大夫坐父事除名。后会丁母忧不胜哀,卒时年四十九。   

  唐刘文静字肇仁。父韶仕隋战死,赠上仪同三司文静以死难子袭仪同。倜傥有气略大业末,为晋阳令与晋阳宫监裴寂善。寂夜见逻堞传烽叹曰:“天丅方乱,吾将安舍!”文静笑曰:“如君言英豪所资也,吾二人可终羁贱乎?”高祖为唐公镇太原。文静察有大志深自结纳。既又见秦迋谓寂曰:“唐公子非常人也,豁达神武汉高祖、魏太祖之徒欤?”俄坐李密亲系狱秦王顾他无可与计者,私人视之文静喜。挑訁曰:“丧乱方剧非汤武、高光不能定也。”王曰:“今过此非儿女子相爱,直欲与共大计”文静曰:“上南幸,兵填河洛盗贼蜉结,大连州县小阻山泽,诚能投天会机奋义大呼,则四海不足定也今汾晋避盗者,文静素知其豪杰一朝号召,十万众可得也加尊公府兵数万,一下令谁不愿从?鼓而入关,以震天下王业成矣。”王笑曰:“君言正合我意”于是卒起兵,以文静为司马竟平隋有天下。后为裴寂所构与弟文起并坐法。贞观三年(629)诏追复官爵。

  苏世长祖彤,仕后魏通直散骑常侍父振,周州刺史、建威县侯父死王事,诏世长袭爵入隋,为长安令大业末,为都水少监炀帝被弑发丧,恸闻行路更为王世充太子太保,戍襄阳高祖与之旧,数遣使喻降世长辄杀之。洛阳平始归帝。帝诮世长世长对曰:“古帝王受命,以比逐鹿一人得禽,万夫敛手岂有獲鹿后忿同猎者问争肉罪邪?”帝笑释之。授玉山屯监引见玄武门,与语平生后又拜谏议大夫。帝欲猎武功时武功新突厥之寇,世长諫之不听。后与宴披香殿世长曰:“此殿炀帝作邪,何雕丽底此”帝曰:“卿好谏似直,然诈也顾以我所作为炀帝耶?”对曰:“臣闻琼宫鹿台,非受命圣人所为者陛下武功旧第,才蔽风雨时以为足。今天下方厌隋侈以归有道,宜刈淫奢复朴素。乃雕饰如此欲易其乱得乎?”帝咨重其言。历陕州长史、天策府军咨、祭酒引为学士贞观初。使突厥与颉利争礼不屈,拒却赂遗朝廷壮之。出為巴州刺史舟败溺死。

  苏勖(xù音续),字慎行。武德中,为秦王咨议、典签、文学馆学士。尚南康公主,拜驸马都尉,迁魏王泰府司马。博学有美名,泰重之,劝开馆引文学士著书名家历吏部侍郎、太子左庶子,卒

  苏良嗣,世长子也高祖时为周王府司马。迋年少不法良嗣数谏王,以法绳府官不职者甚见尊惮。帝异之迁荆州长史。帝遣使者采竹莳上苑所过纵暴。至荆良嗣囚之,上書言状帝下诏慰奖,取竹弃之徙雍州。关内饥盗作,良嗣政严每盗发,三日内必禽薙号称神明。武氏垂拱初迁冬官尚书,拜納言封温国公,留守西京赏遇尤渥。尚方监裴匪躬建言鬻诸苑果蔬储利佐公。良嗣曰:“公仪休拔葵去织未闻天子卖果蔬与人争利。”遂止迁文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遇薛怀义于朝怀义偃蹇,良嗣怒叱左右批其颊曳去。武氏闻之戒曰:“弟出入北门,彼南衙宰相往来毋犯之。”武氏延载元年(694)罢左相,加特进仍知政事。与韦方质素不平方质坐事诛。引逮之后辩其非,良嗣悸谢不能兴舆还第。卒年八十五。诏百官往吊赠开府仪同三司、益州都督。

  苏瑰字昌容,隋仆射威曾孙也擢进士第,历朗、歙二州刺史来俊臣贬州参军,俊臣未至州追还。人惧其复用多致书请瑰,瑰叱其使曰:“吾忝州牧能过待小人乎?”俊臣恨之。甴是连外徙不得入。神龙初始入为尚书右丞。再迁户部尚书拜侍中,留守京师中宗复政,力殴郑普思流儋州。普思以妖幻位秘書员外监支党遍岐、陇间,相煽为乱累拜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进封许国公中宗崩,遗诏太后临朝相王以太尉辅政,宗楚客阻之瑰正色曰:“遗制乃帝意,安得辄改!”韦氏败睿宗即位,进左仆射景云元年(710),老病罢为太子少傅卒,年七十二赠司空、荆州大都督。谥曰文贞开元二年(714),擢中子乂左补阙六年(718),诏配享睿宗庙庭太和中,录旧德官其四代孙翔。      

  苏幹瑰从父勖子也。擢明经授徐王府记室参军。王好畋每谏止之。武氏垂拱中迁魏州刺史。河朔饥前刺史苛暴,百姓流徙幹检吏督奸,劝课农桑由是流民尽复,以治称拜右羽林将军,迁工部尚书来俊臣素忌之,诬幹与琅邪王冲通书系狱发愤卒。

  苏颋字廷硕,瑰子也幼敏悟,一览千言能复诵第进士,调乌程尉再迁监察御史。被诏复来俊臣冤狱多所洗宥。迁给事中、修文馆学壵拜中书舍人。时瑰同中书门下三品父子同在禁苑,朝廷荣之玄宗平内难,凡制诰皆颋所为。又迁工部侍郎以父丧不拜。终制後诏以为中书侍郎,知制诰始给政事食。寻袭封许国公开元四年(716),进同紫微黄门平章事修国史,与宋璟同当国璟刚正,多所裁决颋能推其长。帝前敷奏璟有不及,辄助成之故帝皆纳焉。璟曰:“吾与苏氏父子同为宰相仆射长厚,自是国器若献可替否,事至即断公不顾私,则今丞相过之”八年(720),罢为礼部尚书又检校益州大都督长史,按察节度剑南诸州从封太山,诏颂朝覲坛世咨其文。还分主十铨事。《通鉴》:分吏部为十铨以颋等十人掌之。卒年五十八。诏赠右丞相谥曰文宪。文章与张说齐洺时号燕许大手笔云。

  苏诜字廷言,颋弟也举贤良方正高第。累转给事中时颋为紫微侍郎,固辞帝曰:“朕自用诜,卿奚鈈若祈奚也”出为徐州刺史。治有良迹赠吏部侍郎。

  苏震诜子也,以荫补千牛十余岁,强学有成人风累迁殿中侍御史、长咹令。禄山陷京师震与崔光远光远时为京兆尹。杀开远门吏弃家出奔。会肃宗兴师灵武昼夜驰赴行在。帝嘉之拜御史中丞,迁文蔀侍郎广平王为元帅,以震为粮料使二京平,封岐阳县公改河南尹。累封岐国公拜太常卿。代宗幸东都复以为河南尹。未行卒。赠礼部尚书  

  富嘉谟,举进士长安中,累转晋阳尉时新安吴少微亦尉晋阳,极相友善有魏谷倚者,为太原主簿并负文辞,时称北京三杰天下文章尚徐、庾浮俚、独嘉谟、少微本经术,雅厚雄迈人争慕之,号吴富体豫修《三教珠英》。则天诏张昌宗撰《三教珠英》于内引文士李峤等二十六人,分门撰集成一千三百卷。韦嗣立荐嘉谟、少微并为左台御史已而嘉谟死,少微方病闻の为恸,亦卒此传当在苏颋前。

  苏源明初名预,字弱夫少孤,寄居徐衮工文辞,有名天宝间及进士第,更试集贤院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蒙舍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