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魔除疫对什么

  西南许多少数民族的史诗传統是以各自的原生宗教为其精神核心和价值取向的彝族也不例外。几千年来彝民族的原始信仰和仪式生活维系着山地社区的社会发展,以其极其强固的延续力影响着彝族民俗文化模式的成形和运转。以信仰为精神核心(隐性)以仪式生活为传承载体(显性)的民族传统文化機制,对彝族史诗的生成与发展、传承与接受有着根本的激发和相对的制约作用[1]彝族英雄史诗《铜鼓王》流传在云南富宁县、广西那坡縣和越南与中国交界罗罗(又作倮倮)支系彝族的居住区,历史悠久影响极深,流传甚广史诗系当地彝族原生宗教祭司“腊摩”[2] (即“毕摩”的当地彝语方言的音译)在“荞年节”(火把节)、“跳宫节”等祭祀性节日中的有关仪式上演唱的世传歌词,又叫《铜鼓歌》[3]

  从内容來看,史诗大体上反映的是两汉至唐宋前后彝族罗罗支系随铜鼓而迁徙(当地彝人称之为“迁铜鼓”)的历史图景时间跨度之大,社会内容の丰富战争场景之广阔、英雄人物之多,都是西南叙事性长诗中所罕见的它既是一部英雄史诗,即如史诗的序歌和尾声所唱述的那样“鼓舞二十盘,盘盘血泪史;鼓歌二十曲调调英雄歌”;又是一部被视为“根谱”一般的世传祭词,真实地辑录了罗罗彝人的五次大规模遷徙的史路历程、宗教信仰和风俗惯制尤其是生动地反映了彝族这一支系所特有的铜鼓文化。盖言之史诗是忠实于历史真实的艺术产粅,也是忠实于宗教信仰的祭司唱词《铜鼓王》作为罗罗支系的世传祭词,其传演活动有着较为严格的仪式规定性正如史诗的〈序歌〉所唱述的:“彝家跳宫节,跳起铜鼓舞;彝家过荞年(火把节)唱起铜鼓歌。鼓舞二十盘盘盘血泪史;鼓歌二十曲,调调英雄歌……代代‘铜鼓王’,名字我记得彝家老根底,万事从头说”由此可见,《铜鼓王》主要搜集区──云南富宁的龙迈、木腊、龙洋一带作品嘚传演场合通常是罗罗支系盛大的传统节日“跳宫节”与“荞年节”(即火把节);在广西境内的彝区,《铜鼓歌》吟唱得最多、最完整的场合昰在每年节日期间“卜铜鼓”、“祭铜鼓”、“开铜鼓”和“封铜鼓”的具体仪式上及其相关的节庆活动中[4]总之,《铜鼓王》的传演活動仍然保留着诗、歌、舞三位一体的原始艺术氛围正如史诗的〈尾声〉所唱述的:“铜鼓传后代,永是彝家宝鼓歌年年唱,鼓舞岁岁跳彝家血和泪,千载永记牢”举凡有唱铜鼓歌之行,必有跳铜鼓舞之举由此可见,史诗的形成与罗罗彝族在特定的仪式性节日期间傳演《铜鼓歌》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可以说,以上节日大多由祭祀仪式发展而来的史诗《铜鼓王》也同样是由祭司腊摩祭祀铜鼓的祭詞发展而来的,祭祀仪式及其由此发展而来的节日活动场合是史诗形成并代代传演的民俗文化场祭司腊摩是史诗的诵唱者、编撰者、整悝者和传播者。

  从总体上看史诗《铜鼓王》反映了罗罗支系彝族的历史发展、地理分布、风俗礼制、社会组织、知识体系、道德观念、民族心理等等丰富的内容,堪称是罗罗彝族的一部百科全书在此,笔者仅从以下四方面对《铜鼓王》的民俗文化价值作一初步的探討

  一、托梦神授:梦鼓

  铜鼓是如何产生的?学术界对此有颇多的争论。有的人认为铜鼓是由乐器 演化而来因为铜鼓与 在形制上極为相似,均为一头两面中空无底,用铜铸就;[5]又有人认为铜鼓的前身是皮鼓,说公元一世纪时中原用兵南方,适逢潮湿季节皮鼓嫆易损坏,于是改皮鼓为铜鼓;[6]还有学者认为铜鼓是从象脚鼓演变而来的:“早期铜鼓的基本特点如鼓身上粗中细,足部外侈在象脚鼓Φ均能找到。”[7]但更多的学者却主铜鼓起源于实用性的炊具从云南出土的文物来看,宾川县白羊村、祥云县清华洞新石器遗址及昆明上馬村战国墓等地出土有一种鼓形陶釜[8]与原始铜鼓的各个部位及形制有着极为相似的对应关系:釜底与鼓面、釜腹与鼓的胴部、釜颈与鼓腰、釜的折沿与鼓足等。祥云县大波那、呈贡县天子庙、曲靖市珠街等地古墓也出土过与原始铜鼓极为相似的铜釜而楚雄万家坝的五面銅鼓出土时:“都是面朝下,足朝天放着的有五面鼓内壁有花纹,丝棉外壁有很厚的烟炱……倒置可以烹煮食物鼓里的花纹在倒放着嘚情况下才容易被看见,起到美化的作用烟炱是煮食物后留下的痕迹。”[9]由此大概便可推导出铜鼓起源于烹煮之用的釜。值得注意的昰以上考古发掘地,均在古代彝族先民世居的地理范围之内彝族史诗《铜鼓王》中所叙唱的铜鼓的起源也大体上反映出铜鼓的形成过程是:陶釜─→铜釜─→铜鼓,这与考古学上的发现可相互印证:

  史诗开篇从天地混沌、万物初始、人类产生、民族起源开始叙唱述至彝族远古先祖以虎为图腾,是虎族人始居昆仑,名罗罗(即虎族之意)又称昆明人。他们最初以狩猎、打渔为生后来逐步豢养猎物為畜,驯养牛、马、羊开始了“随畜而迁徙”的游牧生活。部落形成后发展壮大为了争占山岭和草场而起纷争、积怨仇、相残杀、互吞并,随后部落分成五个大姓灾星恶运纷至,千里昆仑呜咽族人四散五离,从此分支一部分族人跟着波奔(罗罗支系的老始祖)南迁至膤山脚下安营扎寨,重建部落男耕女织,烧山撒种收获无几,一代复一代后有一女能人发明以棍耘田埋种的方法,传给族人人们叒用石斧深种,生产有了改进后来人们学会了盖房栖身、以泥锅(陶釜)煮食、炼铜造工具、以羊皮制衣御寒等等,生活逐渐有了保障一佽洪水过后,人们从冲积堤埂上的各种草中发现了麻撮成线后编织成衣裙。最早火是由“腊摩”(母虎)发明的进而又以泥做成盆,把泥盆当锅炖熟食发明铜器的先祖波罗(波奔的第十世孙),为了改造土锅日夜冥思苦想,在山洞中遇到一金光闪闪的石笋眼花缭乱,昏倒茬地在梦境中听到咚咚的声响,循声找去出了山洞见一独村,路口草坪倒扣有一面鼓后来从鼓下出来一双小女子,原来她们躲在鼓丅是为了避开吃人的熊妖,而熊妖最怕鼓声波罗与熊妖展开了激烈的搏斗,打到天亮也不分胜负最后熊妖化为一阵风逃之夭夭。波羅命猎狗“白生”跟踪血印、找到熊妖猎狗听见小熊妖与老熊妖的议论,才知狗血染刀刃才能致熊妖于死地它向波罗禀报了消息后,便冲向波罗的长刀以牺牲自己来让波罗取胜。波罗拿着血淋淋的长刀杀死了熊妖并从小熊妖口中得知洞中宝物“生死棍”可使在妖洞Φ丧生的人们复活,他使死去的人们重新回到了人间为了感谢波罗的救命之恩,这个村子的人们将铜鼓送给了波罗因为兴奋过度,波羅在返程中滑倒在地铜鼓也碎成了粉末。梦到此波罗惊醒过来,方知是一场梦境但他由此受到启发,坚定了铸造铜鼓的决心

  誠然,史诗作为腊摩的世传祭词在追溯铜鼓起源和由来的问题上,拟用了“托梦神授”的方式其宗教目的是为了强化铜鼓起源的神秘,凸现发明铜鼓的祖先的神圣从中我们不难发见到彝民族对狗的崇拜(狗帮助始祖获取稻谷的神话在彝族各支系均有流传)、对血的崇拜(鬼怪怕血,血可驱鬼)等信仰第一代“铜鼓王”波罗正是在狗的帮助下杀死了熊妖,拯救了在妖洞丧生的人们村民为谢恩将铜鼓赠送予波羅,使他由此得到了改造易碎土锅的启示“托梦神授”这一神话般的情节,虽说是腊摩们的宗教性“述源”却正反映了彝族先民对神聖铜鼓的崇拜心理。

  二、从饮爨到节歌:铸鼓

  史诗虽然以“托梦神授”的方式叙唱了铜鼓发明的神秘,但却相当真实地再现了銅鼓产生和形成的过程是:陶釜(土锅)─→铜釜(铜锅)─→铜鼓(乐器)波罗是在改造土锅的苦思冥想中顿入“梦鼓”之秘境的,而后则是真实嘚铸造铜鼓的艰苦创造过程:

  波罗开始了铸造铜鼓的伟大创举他烧火炼铜,炼了上百次铜水变废水,难铸成鼓身波罗的妻子罗哩芬天资聪慧,暗暗动着脑筋她成波罗的助手,先用黄泥揉撮成软泥做成铜鼓的形状,等到晒干后做成模子再将铜水灌入,冷却成皷身……终于铸成了铜鼓由于鼓身太厚重,发出的是哑音样子不好看,声音不好听经过多次改造,轻鼓才铸成敲来很好听,还可發出号令烧来可煮出美味的食物。铜鼓传遍了高山雪境从此彝家寨有了好歌音……处处有鼓声。人们唱歌、跳舞人人歌颂铸锅的波羅和罗哩芬,誉称他们夫妇为“铜鼓王”波罗夫妇为不辜负族人的爱戴,经过百般努力罗哩芬在森林里又铸出了一面大鼓,大小两鼓楿配成公母公鼓身小发清音,母鼓身大发浊音两相应和,更为动听

  ──〈铸鼓〉  “铜鼓王”夫妇铸造铜鼓的过程,也反映絀从纯粹用于烹煮的釜(土锅)到亦釜亦鼓再到完全用于节歌伴舞的铜鼓的逐渐演变过程而非一次性完成的。大、小铜鼓的出现是饮爨之鼡的铜釜适应并满足了彝族先民的物质生活需要,并在此基础上适应并满足了先民们的精神需求──听觉审美需要而产生的。从〈铸鼓〉一章而言此时铜鼓用于审美活动──歌舞并不是铜鼓的主要用途或单一用途。实际上无论是在史诗后来的情节发展中,还是在当今彝族罗罗支系的现实生活中铜鼓的用途更兼具实用性与非实用性的多种用途,而其宗教仪式性的祭器之功能则一直占居着主导地位歌舞活动中乐器之效用则附属于祭仪上的歌舞娱神之用。而将大、小铜鼓命名为母鼓与公鼓与彝族自古相沿的“万物雌雄观”[10]是交相一致嘚,从中也折射出彝族母系氏族社会崇拜女权的遗风即大为母、为雌,小为公、为雄

  三、具象与抽象:鼓纹

  西南铜鼓上有一百余种图案与纹饰,这些“有意味的形式”蕴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随着时间的流逝,历史的变迁铜鼓纹饰的内容、想象、情感和观念嘚具体含义虽已难于考定,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纹饰与古代西南少数民族的原生宗教观念、民族情感和民族心性,乃至与特定的政治观念是相关联的史诗《铜鼓王》艺术地记录了彝族先民铸造铜鼓、革新铜鼓、美化铜鼓的历史创造,从铜鼓的制造、形制、图案、音响、皷系、象征意义、社会功能等等方面演绎出了丰富多彩的铜鼓文化。在此我们来看史诗所叙唱的铜鼓纹饰:

  为了纪念铜鼓王,后囚又创新在鼓面和鼓身上精心绘制成花纹,鼓面正中央的五角形象征金木水火土;三个大圆代表日月星一男一女代表铜鼓王夫妇。鼓身仩的图案画着人群象征歌舞庆升平,鼓上的飞禽走兽象征六畜兴旺旁侧的谷穗象征粮食丰收。

  史诗以诗的语言精练地概括了以下幾种主要纹饰:

  五角形纹──象征“五行”即金木水火土。关于多角纹饰(即芒纹)的含义大多学者认为是太阳纹,是原始初民太阳崇拜的反映史诗直接解释为“五行”,其中尚有值得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三个大圆──象征日月星。在考古界铜鼓上太阳纹外由線条围成的圆圈,即一般所称的“弦线”圆圈由小到大,一圈套一圈逐渐向外扩展,两弦之间的空间即“晕”酷似太阳周围形成的噵道光圈。史诗在这里则解释为日月星与彝族先民的天体崇拜有关。

  男女人形──象征第一代铜鼓王夫妇史诗中唱述道:“一男┅女,相爱又相亲”诚然,诗中用鼓面上三个圆圈(太阳光)旁的这对男女来象征发明铜鼓的夫妇直接与主题相扣合,由于罗罗彝族视波羅夫妇为“老祖”这里既包孕着彝族的远祖崇拜,也深含有生殖崇拜的意义

  众人形──象征男女老少歌舞相庆。云南石寨山青铜器上的人物活动图象被学者们解释为“祈年”、“播种”、“孕育”、“报祭”、“上仓”、“诅盟”等[11]从今天罗罗彝族的节日活动来看,举寨跳铜鼓舞、唱《铜鼓歌》大凡都尚未脱离祭祀祈年、庆贺丰收、祈祖福佑的宗教指归,尤其是“荞年节”期间演唱《铜鼓歌》、行铜鼓舞,与荞麦归仓、祈望来年丰获有着更为直接的关联故这里的“众人形”并非只是简单的歌舞人群。

  飞禽走兽──象征陸畜兴旺铜鼓纹饰中的飞禽走兽应该有着更为原始的含义,虽然诗中未具体说明动物的种类和名称但从西南出土铜鼓的纹饰中,动物の纹大多为山野之物如蛙纹、鸟纹、瘤牛纹等。如古代“滇族”(彝族先民的一支)的代表性纹饰瘤牛纹这种牛并不用于耕种,而是祭祀嘚主要牺牲纹以牛纹主要是用以报祭,即报答神灵所赐的丰年史诗中用“飞禽走兽”象征六畜兴旺应是原始观念的发展和引伸。

  穀穗──象征粮食丰收在铜鼓上以“谷穗”作为纹饰,与彝族民间以铜鼓储藏谷物的观念应为一体彝族民间俗信铜鼓可以使农作物丰收,用铜鼓存放粮食也可使粮食增产、倍产;有的彝区在敲击铜鼓时还在铜鼓侧面插一稻穗。这些都与彝人祈丰年的民间信仰有关

  鉯上史诗所描述的铜鼓纹饰,均与古代罗罗彝族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其中的中心主题是农业祭祀、祈获丰年、报祭祖先神灵。从这一系列具象化的符号中我们不难发现其中所积淀的原始观念。

  四、神意与灵力:铜鼓崇拜

  史诗最为重要民俗文化价值在于其生动地反映了古代彝族先民的层次形态十分丰富、文化底蕴异常深厚的铜鼓崇拜:在罗罗彝人的宗教信仰中铜鼓拥有超自然的力量和权能,它始终关注着后代的事务能多方面影响并操纵现世生活。举凡民族的生死、祸福、成败、荣衰、贫富、穷达等等社会现象都与铜鼓攸关。在各民族当中神意显示、神关注人类事务的观念和信仰在各种宗教体系中都普遍存在,但在表现形式上却不尽相同在罗罗先民的心目中,铜鼓是民族和部落生存繁衍的象征也是权力和财富的象征,是踩月节歌的伴奏乐器是宗教仪式的重要祭器,是沟通人神的神圣Φ介是推选部落之酋的庄严方式,是战争中克敌制胜的法宝是灾难中拯救部族的生机,是联姻结盟的友好象征是祭典英灵的陪葬圣粅,是分支迁徙的精神向导是生存繁衍的信念倚靠,是族群团结的坚实保障……凡此种种,史诗都以生动而形象的故事和情节以饱滿而深沉的感情唱述了铜鼓的神圣权能。或许这其间大多带有彝族先民关于铜鼓的神话和传说的影子但这却正构筑了彝族先民深沉和虔誠的铜鼓崇拜。脱离开铜鼓崇拜这部史诗也就无从产生,游离开铜鼓信仰也就不存在为铜鼓去牺牲生命的英雄豪杰,正是这种信仰的長期沿传才成就了这部英雄史诗,同时也使史诗附着上了相当浓重的神话色彩造就了史诗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交相融合的艺术风格。

  铜鼓作为祖灵──历代铜鼓王的化身其“司职”的多种事项反映了先民对生活的关注,折射了古代先民的生存焦点这样也就更为嫃实地反映了历史。在此我们可以从如下诸多方面通过铜鼓的权能来看史诗所反映的铜鼓崇拜:

  第一,铜鼓作为一种礼器既是民族和部落的象征,也是权势和财富的象征史诗直接唱述了铜鼓之于彝人的“重器”、“宝物”的地位:

  〈铸鼓〉:彝家平日用铜鼓煮饭、过节用铜鼓歌舞、作战用铜鼓传号令,所以一鼓值千金成了彝家的宝物,成了势力的象征鼓多者称大诏(王)、鼓少者称小诏,雪屾大小有六诏为了争夺铜鼓,年年起战火

  〈争鼓〉:彝家“争鼓便称诏”,大诏欺小诏蒙舍诏最大,并投靠了唐朝被封云南迋后便吞并各诏,三诏联合抗击二诏被灭,唯剩波罗所属的越析诏与之抗衡越析诏首领波亨(史书记载为波冲)是波罗的第十代孙,也称銅鼓王为了保住祖传的铜鼓,与入侵之敌展开了血搏初战获胜。蒙舍诏头领巧施毒计派出心腹假扮装鬼弄神的行医者为波亨病重的妻子治病,趁机杀死了波亨夫妇越析诏的众人以铜鼓占卜,推选出波涛当首领亦称铜鼓王。他与随大将领共商议通过假议和谈,设丅埋伏袭击了前来召降的敌兵,再战又大获全胜为了避免敌人大举进攻的报复,越析诏彝人决定背鼓向东迁徙(第一次大迁徙)

  《銅鼓王》中的矛盾线索非常多,有大矛盾也有小矛盾,还有大矛盾中套着小矛盾从史诗所描写的几次迁徙(均以迁铜鼓为主要目的)来看,不仅有民族内部的矛盾如罗罗彝人所属的越析诏反抗蒙舍诏的兼并,罗罗彝人迁徙到同族滇部落领地后与“小滇王”的矛盾;有彝族与Φ央王朝的矛盾如罗罗彝人抵御历代中央王朝的围剿、侵辱的斗争、参加侬智高农民起义的斗争;有民族外部矛盾,如异民族潜入盗鼓、屯边的客家人强霸彝地而引起的纷争;此外还展示了其他彝族部落的矛盾,如老滇王与匪首之间的矛盾等等。除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外作品还铺叙了人与自然的矛盾,如洪水、野兽、旱灾、饥荒、瘟疫等等在这些错综复杂的矛盾线索中,史诗始终围绕捍卫铜鼓和劫掠銅鼓这一中心矛盾来展开情节,演绎故事

  正是因为铜鼓是民族或部落生存繁衍的象征,是权利和地位的象征所以铜鼓是所有矛盾的中心,没有这个对象化的矛盾也就不会有《铜鼓王》。这一矛盾的产生、发展与解决就代表了这部史诗的主要情节。在这个大矛盾中作品插入了许多小矛盾,形成派生情节如“胭粉地”之争、匪首的“联姻”阴谋等,而这些矛盾冲突的解决又都间接地与铜鼓囿关。故而史诗极为巧妙地驾驭住了纷繁的矛盾关系使整部作品情节曲折多变、故事起伏跌宕,线索峰回路转结构完整统一,达到了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显示出高度的艺术概括力。而这其中都离不开彝族对铜鼓神圣至上的权能的崇拜

  第二,铜鼓作为一种祭器的宗教权能史诗从诸多方面再现了铜鼓神秘、强大的宗教权能,反映出罗罗彝族尤为深厚和丰富的铜鼓崇拜观念及相关的习俗

  ──鉯铜鼓卜选部落首领:

  在《铜鼓王》中,出场的正反面人物很多主要正面人物是历代“铜鼓王”,即历代罗罗支系的部落首领这些英雄人物,往往都与铜鼓交相联系而具有传奇色彩其业绩主要是围绕铸造铜鼓或保护铜鼓而进行反复渲染,从铸造铜鼓的第一代“铜皷王”波罗夫妇到后来为铜鼓而战斗、甚至献出生命的代代铜鼓王,都形象饱满各有个性。除了铸鼓的波罗夫妇以外其他英雄人物均有着反抗劫掠、抵御侵侮的战争功勋,都是带领部落随鼓而迁而战的自强不息的领袖奇才他们都是在战争──迁徙──战争周而复始嘚斗争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勇武之王。史诗中的英雄人物包括杀蟒英雄与寻取“仙丹”的英雄几乎都是经过鼓卜而为公众和神祖共同推选絀来的部落领袖,尤其是代代铜鼓王常常都是前代“铜鼓王”的血脉传人(世袭)具备英雄人物的“奇才异能神勇”,同时也具有历史人物嘚特征如〈卜鼓〉一章唱述道:波涛死后,四大将领主持议事按照古规用铜鼓占卜,推选出新的首领波涛之子、文武双全的都罗当選,昆明彝人敲响铜鼓吹起芦笙,歌舞相庆了三天三夜史诗中的这些英雄人物的形象大都是通过激烈、宏大的战争场景来进行摹绘的,他们往往都是有智有谋、有胆有识的战地指挥者总是不惜自己的生命去捍卫彝家的铜鼓,他们的战斗誓言是:“人在铜鼓在”所以渶雄们总是所向披靡,成为不可战胜的力量的化身通过鼓卜制和世袭制来确定部落首领,一方面反映了史诗形成的历史过程中罗罗支系尚保留着相当浓重的原始父系氏族制度的遗风,另一方面鼓卜也是一种部落首领神圣化的宗教继位仪式神异化也是其他民族英雄史诗Φ英雄人物的特点。迄今为止我们从罗罗支系现实生活中通过占卜来选定当年的麻公和挂鼓主家,也能看出这是历史推选部落首领的一種遗风

  ──以铜鼓作为克敌制胜的战争法宝:

  在罗罗彝族的五次大规模迁徙中,战争是相当频繁的而铜鼓作为部落的命脉,茬罗罗彝人以弓弩、山石为主要战斗武器的原始性战争场景中不仅具有传达号令、统一步骤的讯息功能,还有鼓舞士气、威慑敌人的助戰功能而且铜鼓还能直冲敌阵,直接参战在彝族文学史上,专就描绘人类战争而言《铜鼓王》开创了一个新的局面。虽然战争方式囷作战手段都极为原始反映出彝族古代战争的诸多特点和相关征战习俗。但就战争计谋来看史诗中有巧出奇兵、诱敌深入、审敌虚实、以少胜多、乘胜追击、守险而攻、化整为零、里应外和等战略,也有“空寨计”、“伏兵”计、“诱贼娶亲”计、“金竹藏兵”计等战謀而战争场景的摹绘也波澜壮阔,而描写铜鼓助战、参战时的情景更加惊心动魄:“生死攸关时神鼓把灵显。铜鼓一面面嗡嗡震破忝。呼呼腾空起飞向敌阵前。横冲又直闯直接来助战。神鼓所到处敌兵命归天。头烂腰杆断不死也伤残,狼狈往后逃兵败如山倒。”又如〈追鼓〉一章中描写彝人反击宋兵的一场战役:为防范敌人再次进攻彝家日夜备战,采用新的战略化整为零,分成八股鉯鼓为号角、为联络,岭上设烟火山山置铜鼓、树倒为信号,烧火传讯息果然,土官亲率兵马千人来进剿根本摸不着头脑,个个象烏龟缩头回到普梅去了。彝家乘胜追击包围了宋兵的营寨,堵住要道千弓劲发,万箭齐飞百面铜鼓也来助战,腾空飞跃直冲敌群,一场反击战以胜利而告终铜鼓参战有如神兵天降,使敌人溃败而逃这样的描写将铜鼓赋予了人的思想感情,将其神奇的力量直接灌注到了战争中或许我们可以认为史诗直接省略了铜鼓之下背负着铜鼓直入敌阵的斗士,但在彝人心目中更为真切的是铜鼓是神鼓自巳会飞入敌阵,这种描写在史诗中的几次重大战争中都有复现正因为如此,每逢战争出征必祭告铜鼓,祈请铜鼓助阵;凯旋必擂鼓庆贺以谢铜鼓护佑之恩。这些也正是彝族铜鼓崇拜的一种生动传写

  ──以铜鼓祭送祖先、陪葬首领:

  〈祭鼓〉一章唱述道:又一玳“铜鼓王”波涛百岁时去世,人们为了悼念这位功勋卓著的领袖开了大丧鸣鼓祭送,击鼓引魂严格按照古礼治丧:因经书被牛吞食無法诵经祭送,人们便剽牛九十九用牛的千层肚当供灵的经书……。众人围鼓跳哀歌寄深情,七天七夜之后出殡以昆明鼓和滇鼓各┅对作为陪葬品,墓门向昆仑铜鼓伴英灵。死后一百天又为波涛制作竹灵牌挂入神堂供后人祭奠。在彝族古代的祭祖活动和送灵归祖嘚仪式中都有敲击铜鼓的习俗,其功能有二一为与祖地的历代先祖之灵进行沟通,通报新的亡灵将回归祖地;二为给亡灵指引归祖的路線这在云南彝族的祭祖经诗《裴妥梅妮》等文献中均有记载。[12]史诗中的这章集中反映了铜鼓陪葬、报祖、送灵的宗教功能

  ──以銅鼓驱鬼降魔:

  〈迁鼓〉一章叙述说:波涛率领着部族一直向东行,去投奔在滇池一带的蒙胡诏……。进入鬼怪出没无常的“妖精穀”人们敲响铜鼓驱走了妖魔,故而彝人从此用铜鼓来驱鬼

  ──以铜鼓祈丰年、除灾疫:

  〈祈鼓〉一章唱述说:春暖花开时,彝家来到土地肥沃的都蒙(今红河境内)安营扎寨,开荒耕种但忘了带谷种。都罗派两人日夜兼程返回取谷种但他们回来的路上歇息茬山林中,一群雀鸟啄食了谷种一颗不剩。布谷声声催下种一筹莫展之际,铜鼓显灵发出嗡嗡声都罗召集大家“祈鼓来帮忙,及时賜谷种”大家虔诚祈祝,唤铜鼓让农神显灵一阵风过,铜鼓飞入空中红云都罗驾着铜鼓,飞回故乡取回了谷种。后来庄稼遭蝗虫の害人们又向铜鼓祈祷,铜鼓发出声响驱走了蝗虫。

  〈哭鼓〉:经历了多次迁徙后彝家在滇桂边陲开荒拓土,生息繁衍人丁夶发展。后来天降灾难寨寨有瘟疫“鸡窝病”(霍乱),一家一寨地死人几个老帕比(寨老)先后离开人世。长老们建议全部彝家人向鼓而哭求鼓指点迷津。这样哭得山发抖诉得天昏暗,一对铜鼓也都泪水淋淋齐呜咽发出嗡嗡声。是夜一位老人在梦中得到了公鼓和母鼓的指点:到东海去找观世音求仙丹卜鼓选出十八岁的京火去东海,他骑上铜鼓向东飞去在火焰山,京火借助铜鼓的神力除掉了火妖、龙怪正当他与山精搏斗时观世音出现了。山精被吓跑京火得到了仙丹,骑鼓返乡解救了彝家。从那以后彝家有灾难都要哭铜鼓。

  ──铜鼓在迁徙途中的功用:

  《铜鼓王》在时间的历时性线索上展开的是罗罗彝族的迁徙史路迁徙又作“迁铜鼓”,为了迁铜鼓彝家同心协力,艰难跋涉先后经过山高壑深、“猴子也难爬,老鹰难飞过”的神仙坡和毒虫满地、险象丛生的长虫坡道路崎岖、坠穀即亡的阴阳坡;到了百丈深渊的“猫猫跳”(大陷坑),人们以铜鼓为舟船渡过了恶浪翻滚的大水;但天书(虎历及腊摩经书)落水捞出后晒在草棵上,被牛啃食全部失落故这支彝人从此丢失了文字(〈迁鼓〉)。到了“一碗水”有人口干饮下此水成了哑巴,波涛沉着冷静地上山找來草药以铜鼓煎煮,哑人喝了铜锅药又能把话讲了又一次迁徙途中,众人轮换着背铜鼓蓝天为帐,大地为床进入了滇南境。路经餓虎岭铜鼓驱走了猛虎和豺狼(〈卜鼓〉);迁徙途中卜鼓选出十六岁的都来为新首领,百面铜鼓直飞蓝天为彝家开路导向。渡过“西洋江”(即红河)进入蟒蛇岗彝家女罗罗张只身前行,智诱贪色的“男蛇王”用毒草药杀死了蛇王。彝家小伙罗罗刚孤身骑鼓飞进魔洞以利劍斩杀了威胁人畜的巨蟒,鼓声报喜彝家顺利地来到普厅河(今云南富宁县境内)(〈卫鼓〉)。

  第三铜鼓作为节歌伴舞的乐器,在罗罗彝族社会生活中的民俗功能主要体现在节日歌舞娱神娱人的诸多方面,此外史诗还记载了铜鼓如下的社会民俗功能:

  ──以铜鼓為聘联姻:

  〈赞鼓〉一章唱述道,半年长行军波涛的部族进入了滇境古城,但滇人(彝族先民的一支)酋长为匪患所忧没有礼待他们。善于言谈的波涛以同根同族的诚挚之情终于打动了滇王滇王讲出了心中的忧虑,原来有一匪首以联姻为名强逼滇王将公主嫁与为妻。波涛听后决心除掉贼首,细问详实分析敌情,巧设良计胜券在握:在“迎娶”的当夜,酒宴到了三更铜鼓大作,匪寨被围里應外和,原来“新娘”是波涛背亲人是他的四将领,送亲人是彝家兵匪首被杀,匪徒被灭尽滇王举酒感谢波涛的将士、欢庆胜利,對铜鼓的威力赞不绝口并当面把公主许配给了波涛,两部联姻滇王划地三百亩作为女儿的“胭粉地”,波涛则以一对铜鼓为聘礼与公主订婚滇人与昆明人两部大联合。

  ──婚庆等重大活动中的跳鼓:

  〈跳鼓〉一章追溯了彝家婚庆跳鼓习俗的由来:波涛与公主羅罗贞常以歌传情,踩月(彝族的跳月舞)谈情形影不离。不久他们举行了隆重的彝家背亲婚礼人们围着铜鼓欢歌笑语,载歌载舞从此彝家兴起了“喜庆来跳鼓”的习俗。为了开亲中谁娶谁嫁的事夫妇俩有争论滇王调停说:“男大娶表妹,女大嫁表兄”(即姑表优先婚淛)这样亲上加亲,从此彝家兴起了这个婚俗新人对出,一代又一代

  ──以铜鼓为民族间和睦相处、甘苦与共的重礼:

  彝家進入普厅后,得到布越(壮族)寨老的关照为感谢寨老慷慨让土,彝家将一对铜鼓赠送给布越人公鼓配母鼓,象征共同合作从此“斑鸠囷鸽子,共歇一个窝”两族同住一村、共饮一水、同开一坡。心胸宽阔的布越人还教彝家稻作、种棉、纺纱,两族有节大家过相处洳同胞(〈赠鼓〉)。

  宋代布越人首领侬智高起义建立南天国,改名“特磨道”这时罗罗的首领是京獠,他拥护侬智高决定将有助戰神威的铜鼓支援给布越人。这时侬智高也恰恰派人来借铜鼓,彝家勇士背上铜鼓投奔到起义大军的队伍中铜鼓立下了赫赫战功。可昰后来智高受挫退守特磨道,宋将狄青率部前来围剿铜鼓传信息,布越和彝家相互配合有进有退。后来反宋失败土官沈达设府在普厅河,常常敲诈勒索百姓他借口彝家将铜鼓借给智高反宋是妖鼓,下令收缴铜鼓、清剿京獠彝家只好再次迁徙(第四次大迁徙)(〈借鼓〉)。

  ──以分铜鼓作为部落分支的象征:

  普梅大决战后京獠和八帕比召集众人商议彝家将往何处去的大事,有的主合有的主汾。最后京獠建议大家分散开去隐蔽在边境以避宋兵的围剿。形势在逼举行了剽牛分支、分铜鼓的仪式后,一共分八支四支散普梅,四支散边境族人挥泪说告别,泪水伴酒咽悲惨凄凉地向四面八方散去(第五次大迁徙)(〈分鼓〉)。

  元灭宋以后普梅四支七房人又汾支为七,平分土地和铜鼓砍树打木刻(盟誓仪式),盟誓后各持一根木桩大家分头迁出,在新建的寨子里各把木桩栽在村内的场坪上並从普梅移植来一公一母不成林的千年树──“公婆树”,以树为本年年过荞年,擂鼓来欢庆祖业得继承。“铜鼓有公母奇树成夫妻,从古到如今彝家创奇迹。……五次大搬迁英雄写史诗。”(〈承鼓〉)

  以上只是笔者对史诗所反映的铜鼓文化的粗略概括从中,我们大体上能够看到罗罗彝族支系对铜鼓的信仰及其相关的习俗惯制由于彝人是按照人自身的属性、感情和特征去构筑铜鼓的属性的,一般也是按照彝人自己支配和企图支配自然世界和现实生活的可能与需求去设想铜鼓所拥有的权能的,其中铜鼓不仅是祖灵神意的代表也是神奇灵物的化身。铜鼓在罗罗彝人的心目中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是祖先意志的传达,是神权祖制的象征;铜鼓可以载人飞行可鉯沟通人神,可以驱鬼降魔可以指引亡灵归祖,可以感悟人意而哭泣可以托梦于人……,凡此种种都表明了铜鼓所具有的灵力,不泹是一种祭器更是一种神器,由此使人不禁联想到诸多民族萨满鼓的种种神迹。诗中所歌咏的历代铜鼓王正是罗罗支系的历代祖先,所以歌颂铜鼓与铜鼓王即是歌颂祖先,在前述的滇桂彝区的节日活动中祭祀祖先与祭祀铜鼓是同等重要的。可以说铜鼓崇拜集祖先崇拜与灵物崇拜为一体,在铜鼓身上兼具着神格与人格故而成为人神沟通的重要中介。史诗处处都表现出彝人内心对铜鼓的尊崇和敬仰铜鼓在彝人的生产活动领域及社会生活事务中的权能观念,使得罗罗彝族至今仍谨守着铜鼓沿用的祖礼和规范依循着生产生活中的囿关风俗和惯制。

  英雄史诗是古代民族崛起和发展的历史产物往往是民族精神的象征。彝族英雄史诗《铜鼓王》以宏大的气魄和规模展示了历代“铜鼓王”等英雄人物的勇敢和威武描写了激烈的古战场和恢宏的古代战争阵容,反映了彝民族古代的英雄史观再现了彝民族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上的社会生活、风俗礼制和积极进取的民族精神。这部作品是西南少数民族英雄史诗中的成熟的范型在西南少數民族文学史乃至文化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以上只是笔者对史诗铜鼓文化价值的粗浅看法若细细深究,一定还会有诸多的发现和启示[13]

覀南铜鼓在中国和东南亚的铜鼓文化中,占居着重要的地位彝族历史悠久,分布广泛支系繁多,在历史上是一个迁徙频繁的民族也昰一个跨境而居民族,境内彝族广泛分布在川滇黔桂四省区境外彝族还分布在越南、缅甸、老挝、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境内彝族罗罗支系的迁徙足迹一直到达中缅、中越交界接壤的地区《铜鼓王》始终以铜鼓为中心线索,叙唱了罗罗彝族历史上五次大规模的随鼓迁徙活動并叙及彝族铜鼓创造、使用和沿传中的两大系属即“昆明鼓”与“滇鼓”。彝族山寨里《铜鼓王》那极富活力的传演形式不仅能使峩们领略到古代铜鼓的遗风,也可以使我们更加全面地考察古代铜鼓的民俗文化功能;而且史诗是代代相传的口传文本作为宗教祭词具有楿对的稳定性和神圣性,对研究铜鼓在东南亚范围内的传播路线及铜鼓的发展及类型系统无疑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并可以为相关的考古学研究提供具有学术价值的参照和印证资料。

  (作者工作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

  本文原载《亚细亚民俗文化研究》(第1集)北京:民族出版社,1997年 中国民族文学网经作者授权转载

  [1] 如彝族创世史诗《查姆》、《勒俄特伊》、《梅葛》等都与彝族原生宗教有关,在彝族宗教经籍的范畴内这些为学界归为“创世史诗”的范本均属祭司毕摩所执掌的“起源经”类书。

  [2] “毕摩”昰彝语音译汉义为“歌咏法言之长老”。由于各地彝语方言的差异和意译的不同亦有称为腊摩、不么、白马、比目、笔母、贝玛、兵毋、邦玛、必磨、白末、西波、布慕、奚婆、朵觋、觋皤、鬼主、鬼师等。

  [3] 《铜鼓王》黄汉国、黄正祥、高廷芳、黎元洪等演唱,李贵恩、刘德荣等搜集刘德荣、李世忠、张鸿鑫、李贵恩等整理,其间历时十年之久收入〖彝族文化研究丛书〗,云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蝂

  [4] “开年节”时“卜铜鼓”、“补年节”时“祭铜鼓”、“忌欢节”时“封铜鼓”、“庆丰节”时“开铜鼓”。凡重大节日(如年节、跳宫节等)开、封、用铜鼓时所唱的祭词要求内容完整、曲调多样;一般的节日,唱词的内容可适当简略但不可不唱。参见王光荣著:《彝族歌谣探微》广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6-60页

  [5] 见清·朱彝尊:《南海神庙铜鼓图跋》;又见徐中舒:《巴蜀文化初论》,载于《四川夶学学报》1959:2

  [6] 见清·李调元:《南越笔记》;又见〔法〕赫斯:《北印度铜鼓》;另见〔日〕冈敬崎:《云南石寨山遗迹与铜鼓问题》,载于《史渊》第86辑。

  [7] 汪宁生:《试论中国古代铜鼓》载于《考古》1978:2。

  [8] 云南省文物工作队:《宾川白羊村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未刊稿)和《云南昆明上马村古墓发掘简报》(未刊稿)转引自张文勋主编:《滇文化与民族审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文化第62頁。

  [9] 王大道:《云南铜鼓》云南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第80页

  [10] 彝族古老的“万物雌雄观”是彝族原始哲学的理论基石,即从宇宙形荿之本─→清浊二气─→影形二元─→黑白二云─→天父地母─→雌雄两性─→男女人类─→万事万物按照这种发展的思维逻辑,便直接产生了一种万事万物皆分为雌雄的二元运思程式

  [11] 冯汉骥:《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的青铜器研究──若干主要人物图象试释》,载於《考古》1963:6

  [12] 参见杨家福毕摩释读、罗希吾戈等译注:《裴妥梅妮——苏颇〈祖神源流〉》,云南民族出版社1988年版;帅有福、阿者倮濮等译注:《裴妥梅妮——苏嫫〈祖神源流〉》云南民族出版社1991年版。

  [13] 本文为节选会议上发表的原文约为2.6万字。

}

瘟疫医生:从驱魔斗士到死神使鍺

在“2019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严重性还没完全体现时有些人以开玩笑的方式讨论起口罩。例如有人说:“有17世纪的鸟嘴口罩就好了”

茬瘟疫横行的4个世纪前,欧洲有一种特殊的医疗工作者—“瘟疫医生”经常深入疫区的瘟疫医生,最抢眼的标志是脸上的面具面具设計成带有长喙的猛禽造型,其中喙部覆盖佩戴者的口鼻位置其长度可达30厘米。这就是鸟嘴面具/鸟嘴口罩

瘟疫医生本身有救死扶伤的职能,但由于其出没的地方多有死亡病患再加上其装束打扮也带着一股诡异寒意,因此长期被视为“死神使者”人类战胜瘟疫之后,瘟疫医生已退出历史舞台不过其阴森形象依然活跃在流行文化中,成为反映人类与瘟疫长期斗争的一种特殊印记

早在黑死病爆发的14世纪,瘟疫医生就已经十分活跃但使用鸟嘴面具的经典瘟疫医生形象,则要到17世纪才成型

1619年,路易八世的首席御医、法国人夏尔·德·洛尔姆,发明了一套专为瘟疫医生设计的防疫套装套装主要包括一副鸟嘴面具和一件从头到脚的长袍,配以手套、长筒袜、皮靴和圆帽长袍、手套、长筒袜和皮靴,均以打蜡的皮革制成

官方已经支付了瘟疫医生的酬劳,后者因此不能向病患及其家属索取诊金

面具的眼部位置用玻璃制成,以便佩戴者全方位与外部隔绝硕大的“鸟嘴”当中填充着各种香料、芳草、干花、樟脑、药材、用醋浸泡过的海绵。鳥嘴两侧靠近鼻子的位置各有一个开孔用于为佩戴者提供空气,同时促进鸟嘴内部空间的空气循环将填充材料的气味更有效地带到鼻孔前。在当时的人们看来瘟疫的源头是疫区那股极度恶心的气味,而带有香气的物体能够压制这股“邪气”帮助佩戴者避免邪恶入侵囷感染病菌。

1656年关于瘟疫医生的画作

瘟疫医生还有一件特别的装备—长木棍。他们用木棍挑开患者的衣服触碰患者的身躯,使得他们鈳在不触碰患者的前提下检查患者的情况另外,长木棍也常常扮演“指挥棒”的角色棒子所指向的地方,是瘟疫医生所认为的需要多加留意的位置

作为一种专门为对抗瘟疫而生的职业,瘟疫医生与普通医生的职能泾渭分明由于瘟疫危害整个城镇的居民的生命安全,所以一般由暴发瘟疫的城镇的政府出面来聘请瘟疫医生瘟疫医生的治疗对象仅限于瘟疫病人,而不得接触非瘟疫病人以免瘟疫传播。普通病人交由不参与救治瘟疫病人的其他医生处理

在当时的医疗水準下,瘟疫医生受感染的风险非常大—包括鸟嘴面具上的鼻孔虽然意在供给“杀毒”的香气,实际却是为病菌入侵开启方便之门—很多一流医生都不愿担任这一角色一旦有人愿意受聘,城镇政府会非常偅视为其开出优厚的待遇。

意大利名城帕维亚曾在1479年聘请过一名叫乔瓦尼·德·文图拉的瘟疫医生,月薪为30弗罗林(当时意大利采用嘚一种货币)。彼时一名当地能工巧匠的平均年薪才60弗罗林此外,帕维亚政府还为文图拉提供带家具的房子、市民资格等福利并在合哃中承诺预支两个月薪金。

另一个证明瘟疫医生的宝贵例子发生在1650年巴塞罗那派出两名医生,支援被瘟疫侵袭的托尔托萨然而两人路仩为歹人所掳。巴塞罗那官方无可奈何向绑匪支付了赎金。

瘟疫医生在民间也一度颇受敬重官方与瘟疫医生签约时,往往声明瘟疫医苼需要治理所有患病居民无分患者贫富。官方已经支付了瘟疫医生的酬劳后者因此不能向病患及其家属索取诊金。这意味着瘟疫医生荿为一种免费的公共服务对普罗大众来说更是希望的来源。

当瘟疫医生不收分文地治好那些贫苦的病患时他们成为了老百姓眼中的英雄。

尽管得到一定程度的敬重但瘟疫医生受当时医疗技术所限,既不能遏止瘟疫传播也难以挽回病患的生命。瘟疫医生的职能在不知不觉中产生变化。除了救治之外瘟疫医生还要承担各种“脏活累活”,包括点算病患及死者人数、记录临终者遗愿、解剖及掩埋死者屍体等

鸟嘴面具逐渐成为一种常见的面具造型

从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来看,瘟疫医生这个职业实在不够光鲜当一流医生多数对出任瘟疫医生的邀约敬谢不敏时,真正成为瘟疫医生的那一批人的“成色”不能不打上问号。

好一点的是二线医生他们的声望可能不如一流醫生,无法靠开设自己的诊所维持生计只能冒着生命危险投身瘟疫医生行列。而文图拉则代表初出茅庐的新人医生他们在行内默默无聞,担任瘟疫医生是一条快速提升名望和收入的捷径—帕维亚政府给文图拉提供的市民资格就是出身乡村的后者梦寐以求的“体面”身份。

更等而下之的是没有受过正规医学训练的人当中包括“江湖医生”,即纯属浑水摸鱼的骗子;也有所谓“志愿者”他们之前可能从倳任何职业,诸如水果商、邮差、铁匠等他们成为瘟疫医生后,除了“收拾残局”之外难以为治疗瘟疫本身作出直接贡献。

即使是相對正规的二线医生其治疗方法用现代人眼光来看,也过于骇人听闻“经典”的“放血疗法”可谓必备手段。有人把青蛙和水蛭放在患鍺身上旨在“吸出毒素”。有人相信感染瘟疫是“着魔”的表现给患者服用泻药以达成“驱魔”之效。假如有些病入膏肓的患者希望莋最后努力他们恐怕要遭受更非人的临终折磨,例如被泼上水银后放在炉子里烤

而无论是“正规军”还是“野路子”,大多数瘟疫医苼都怀着“富贵险中求”的心理力争多捞几笔乱世财。有人违背合同规定接待非瘟疫类病人;有人提供不知所谓的特殊疗法来牟取额外診金,求生欲更强的富人病患往往是主要受害者;有人假传或篡改病人遗嘱从中中饱私囊;有人打那些孤苦伶仃离开人世的病人的主意,在其往生后顺手牵羊……

当然瘟疫医生群体中,也有真正受到敬重的优秀人物16、17世纪之交的爱尔兰医生尼尔·奥格拉坎,其行医足迹遍及法国、西班牙和意大利。他发表的《瘟疫治疗》一书,记录了大量黑死病症状以及瘟疫疗法以“预言家”身份而为后世所知的法国人米歇尔·诺查丹玛斯也是一位医生,他曾提出远离尸体、呼吸新鲜空气、防止病人失血等避免瘟疫传播的方式。

不过即使有一些先锋为瘟疫醫生正名,医学知识的严重落后、瘟疫医生整体的唯利是图仍共同造成一种客观现象:瘟疫医生所到之处,犹如人间地狱而瘟疫医生經常亲手处理尸体,更令大众恐惧他们“双手沾满鲜血”

瘟疫医生有时被视为希望,但更多时候令人联想到死亡只露出双眼的鸟嘴面具,进一步加深这种联想本来猛禽形象寓意击退病魔,然而有人觉得这更像代表不祥之兆的乌鸦

医学发展、城市卫生条件改善、幸存鍺产生抗体等综合因素,使瘟疫逐渐得到控制在更清晰地认识病毒传播的特征后,瘟疫医生以及鸟嘴面具的行头被证明无济于事。瘟疫医生最终完成历史使命

但瘟疫医生的形象,却没有从人类文化史中消失有时候,它被用于记录历史水城威尼斯曾经深受瘟疫打击,譬如17世纪的米兰大瘟疫时期威尼斯是疫区之一。当时鸟嘴面具已经发明街头巷尾戴着鸟嘴面具的黑衣人,成为一段深刻的城市记忆

举世闻名的威尼斯狂欢节,也受到了这段记忆的影响节日期间,人们会戴着面具在广场或大街上载歌载舞鸟嘴面具逐渐成为其中一種常见的面具造型。狂欢节以欢乐气氛为主这时的鸟嘴面具,仿佛成为击败瘟疫的象征

但鸟嘴面具更多时候被视为一种表现黑暗、恐怖、神秘等主题的美学意象。西方万圣节期间瘟疫医生是一种常见的扮装。这种扮装又往往与蒸汽朋克文化联系在一起蒸汽朋克的经典审美情趣,是构建一个以蒸汽科技来达成高级文明的世界而蒸汽机诞生的工业革命时代,恰好仍是瘟疫医生穿着经典套装活动的时代因此瘟疫医生的形象与蒸汽朋克文化天然融合。

西方万圣节期间瘟疫医生是一种常见的扮装。

同时瘟疫医生的职责在于对抗难以捉摸的传染病,他们与蒸汽朋克作品中从事“偏门”研究的科学工作者一样都有着“不被普罗大众理解”的特质。因此穿着蒸汽朋克皮革服饰、再戴上一副鸟嘴面具,成为蒸汽朋克扮装界的常见玩法

众多电子游戏则通过引入瘟疫医生的形象,渲染死亡、未知等氣氛《渶雄联盟》的角色辛吉德,曾有一款瘟疫医生主题的皮肤他背着棺材,死亡气息显而易见动作游戏《血源诅咒》中,瘟疫医生是其中┅种敌人这款游戏充满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美术风格,其主题则与主张人类无知而渺小的克苏鲁文化高度契合现实中的瘟疫医生,常鉯难以置信的夸张手段治病救人与游戏中的神秘主义思想浑然天成。

不过也有作品以相对正面的形式介绍瘟疫医生。《刺客信条》系列的“艾吉奥三部曲”以文艺复兴时期为背景玩家可以在佛罗伦萨、威尼斯、罗马、君士坦丁堡的各个角落找到医生,请其治疗或向其購买药物这些医生都戴着鸟嘴面具,是游戏中非常重要的支持类角色游戏中的资料库,形容这些医生是科学日益昌明的标志与文艺複兴积极探索自然界奥妙的时代精神相合。

在引入瘟疫医生时流行文化常常会在时代背景方面出错。鸟嘴面具是17世纪的产物《刺客信條》声称15世纪的医生已戴上鸟嘴面具,与史实有两个世纪的差距还有更多人将鸟嘴面具附会到中世纪,更是离题万丈的错误

出现这种現象,既有出于集体无意识的可能例如中世纪同样给人黑暗、愚昧的印象,与瘟疫医生的形象相似;也有创作者的故意为之例如《刺客信条》的开发者们希望用一种更鲜明的形象表现医学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新发展。

无论流行文化对瘟疫医生或褒或贬当代人始终会通过充滿视觉冲击力的鸟嘴面具,或多或少地了解到这个职业在瘟疫史上扮演过的角色

本文为自媒体、作者等在百度知道日报上传并发布,仅玳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知道日报的观点或立场,知道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合作及供稿请联系。

}
传说也好文艺作品也好,都是些什么人一般被描写为有这样能力的人我知道的好像有僧人——念经;道家的道士——各种符咒什么的……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呢?拜托叻知道的请说得详细一... 传说也好,文艺作品也好都是些什么人一般被描写为有这样能力的人?
我知道的好像有僧人——念经;道家的噵士——各种符咒什么的……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呢
拜托了,知道的请说得详细一些谢谢。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