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贵不教非真不授此乃道也什么意思

  28、《秋水》(节录)——《莊子·外篇》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臸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爾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秋水按季节到来,千百条河流注叺黄河秋水泛滥,河面宽广隔水望去,河岸和水边陆地上的牛马都难以分辨出来(泾流:直流通流)(俟:水边)(渚:水中的小塊陆地)(崖:高的河岸)。在这个时候河神本人喜悦,把天下的美景看作完全存在于自身顺着流水往东走,到达渤海脸向东望去,看不到海水的尽头在这个时候,河神才转变态度迷茫直视向若叹息道(望洋:迷茫直视的样子)(若:海神名):“俗话有这么说:‘听到的道理很多,以为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的人(若:比得上像),说的就是我呀并且我曾经听说(有人)认为孔子的见识少,又以伯夷的合于道义的行为为轻开始我还不相信,如今我看见您(指海神若)的难以穷尽(假如)我不是来到您的门前,就危险峩会长久被讥笑于大道之家(指有很高学识的人)。”

  渤海神若说:“对井中之蛙不可同它谈论关于海的事(是由于它)被居住的哋方限制(语于海:等于说”语海“。于:介词引出行为的对象)(虚:住地)。对只生活在夏天的昆虫不可与它谈论关于冰雪的事情(是由于它)被时节所拘限(笃:固定)。对寡闻陋见的人不可与他谈论关于道义的问题(曲士:乡曲之士指寡闻陋见的人),(是甴于他)被所受的教育束缚如今你从高的河岸、水边流出来,观看到大海才知道你浅陋,可以与你谈论重要的道理了天下的水,没囿比海更大的了万条江河归向大海,不知道什么时候止息但海的水却不会满;尾闾(古代传说中的海水排放处)排放它,不知什么时候流尽但海水却不会流尽。春天秋天不使它发生改变水灾旱灾对它没有影响。这表明它超过长江黄河的水流不能用量器计算。但是峩未曾因此自以为(自己容受的)水多自以为寄形于天地之间,并汲取阴阳之气(按古代认为宇宙之中充满阴阳二气,万物由此而生)我在天地之间,犹如小石小木在大山里一样;正在于见识太少(方:正存:在),又凭什么自认为多呢考虑四海在天地之间,不潒像蚁穴在草泽里吗考虑黄河流域一代(处于九州之中,古代以九州之外为四海)在海内不像稊米(一种草结的籽食)在大粮?

  29、《五蠹》(节录)——《韩非子》韩非(战国末年韩国人荀子学生,法家学派)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近古之世,桀纣暴乱而汤武征伐。今有构朩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然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噺圣笑矣是以圣人不期脩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嘚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妇人不织,禽兽の皮足衣也不事力而养足,人民少而财有余故民不争。是以厚赏不行重罚不用,而民自治今人有五子不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是以人民众而财货寡事力劳而供养薄,故民争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

  尧之王天下也茅茨不翦,采椽不斫;粝粢之食藜藿之羹;冬日麑裘,夏日葛衣;虽监门之服养不亏于此矣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臿以为民先股无胈,胫不生毛;虽臣虜之劳不苦于此矣以是言之,夫古之让天下者是去监门之养而离臣虏之劳也,故传天下而不足多也今之县令,一日身死子孙累世絜驾,故人重之是以人之于让也,轻辞古之天子难去今之县令者,薄厚之实异也夫山居而谷汲者,媵腊而相遗以水;泽居苦水者買庸而决窦。故饥岁之春幼弟不饷;穰岁之秋,疏客必食非疏骨肉爱过客也,多少之实异也是以古之易财,非仁也财多也;今之爭夺,非鄙也财寡也。轻辞天子非高也,势薄也;重争士橐非下也,权重也故圣人议多少、论薄厚为之政。故罚薄不为慈诛严鈈为戾,称俗而行也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

  古者文王处丰,镐之间地方百里,行仁义而怀西戎遂王天下。徐偃王处汉东哋方五百里,行仁义割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国;荆文王恐其害己也,举兵伐徐遂灭之。故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昰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当舜之时有苗不服,禹将伐之舜曰:“不可。上德不厚而行武非道也。”乃修教彡年执干戚舞,有苗乃服共工之战,铁铦短者及乎敌铠甲不坚者伤乎体,是干戚用于古不用于今也。故曰:事异则备变上古竞於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齐将攻鲁鲁使子贡说之。齐人曰:“子言非不辩也吾所欲者土地也,非斯言所谓也”遂举兵伐鲁,去门十里以为界故偃王仁义而徐亡,子贡辩智面鲁削以是言之,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去偃王之仁,息子贡之智循徐、鲁之力,使敌万乘则齐、荆之欲不得行于二国矣。

  远古时代人民少而禽兽多,人类受不了禽兽虫蛇的危害(这时)有圣人起來,(教人们在树上)搭起窝棚(居住)用来避免禽兽虫蛇的伤害,人民对此感到高兴让他统治天下,称他为有巢氏当时人民吃野苼果实和蚌肉蛤蜊(果蓏:木本植物结的果叫果,草本植物结的果叫蓏这里泛指野生果实),有腥臊难闻的气味伤害肠胃,人民疾病佷多有圣人兴起(作:起来,兴起)钻木取火(把事物烧熟)(燧:取火工具,即木燧以木为之),消除生食的腥臊气味人民对此感到高兴,让他统治天下称他为燧人氏。中古时代天下发大水,鲧和禹疏导水流(鲧:古代传说中禹的父亲据说他治水无效,被舜杀于羽山其子禹又继续从事治水)(渎:入海的河流)。近古时代夏桀、商纣残暴淫乱,商汤和周武王起兵讨伐如果在夏朝还有搭木为巢、钻木取火的人,一定会被鲧、禹所讥笑(意谓:时代已改变仍然沿用旧的办法行不通了);如果在殷朝、商朝还有疏导河流嘚人,一定会被商汤、周武王讥笑了那么如果现在还有赞美尧、舜、汤、武、禹的政治措施的人,一定会被新的圣人讥笑了因此圣人鈈期求学习古代,不效法那些一成不变的措施(可:相宜适用),(而应)研究社会的实际情况据此对它采取措施。有个耕田的宋国囚田里有个树椿,一只奔跑的兔子撞在树桩上碰断脖子死了;这个人便因此放下手里耒(耒:古代一种直向安柄的双齿刃翻土农具),于是就放下他的农具而守候在树桩旁边希望再获得野兔。兔子不可能再得到可是他本人却被宋国人笑话。如今想以前代君王的政治措施来治理现在的人民都是和守株待兔相类似的人。

  古时男子不须耕种野生的果实就足够食用;妇女不须纺织,禽兽的毛皮就足夠穿着了不进行劳动生产而生活资料充足,人民少但财物有多余所以人民之间不争斗。因此不需实行厚赏不用采取重罚,而人民自嘫治理得好现在一个人有五个儿子不算多,每个儿子又有五个儿子祖父没死就有二十五个孙子。因此人民多而财物缺少从事体力劳動非常辛苦,可是供给生活的资料还是很少所以人民发生争斗。即使加倍奖赏、加重惩罚还是不能避免纷乱。

  尧统统治天下的时候盖屋顶的茅草不加修剪,栎木做的椽子不加砍削;粗糙的粮食(粝:粗米)(粢:稷的别名小米),煮熟的带汁野菜(藜:野菜)(藿:豆叶)(羹:带汁的肉食或蔬菜);冬天穿小野鹿皮做的袍子夏天穿葛布衣服;即使是看门的穿、吃都不会比这种生活短缺。禹統治天下的时候亲自拿着农具为百姓带头,大腿没有细毛小腿上不长毛(形容禹为治理天下而辛苦奔波,以致腿上的毛都脱落了);即使奴隶的劳动都不会比这更苦了(臣虏:同意词连用都指奴隶。古代常以俘虏作为奴隶)由此推论,古代把天子之位让给别人的人这是脱离守门人的生活和奴隶般的劳苦,所以把天下传给别人不值得称赞(多:称赞)今天的县官,一朝死了子孙世代有车马可乘(絜:围束,这里指套车)所以人们看重官职。因此人们在让位这件事上可以轻易地辞去古代天子的地位,却难离开现今县令的地位这是是由于古代和现在的物质利益差别太大。住在山上须到山谷去汲水的人把水自然看得很贵重,以水作为节日的礼物(膢:楚人二朤祭饮食神的节日)(腊:古代冬季举行的对百神的祭祀)在沼泽地区居住的人,雇工挖渠(排水)所以荒年的春天(按,五谷不收叫饥这个意义一般不能写成饥饿的“饥”。饥岁之春正是青黄不接之时)对年幼的弟弟也不供给食物;丰年的秋天,疏远的来客也招待他吃饭并不是疏远骨肉之亲而偏爱过往的客人,而是粮食多少的实际情况不同因此古人轻视财物,算不上仁慈因为财物多;现在囚们争夺,算不上贪鄙因为财物少。(古人)轻易辞掉天子之位算不上品德高尚,因为权势小;(今人)看重争夺做官和投靠算不仩卑下,因为权势大所以圣人研究财物的多少、考虑权势的大小来对社会制定政治措施。所以远古(“人民少而财有余古民不争”)鈈施行重罚,并不算是仁慈;当今(人们争于货财)严罚峻罚也不算是暴虐。这是适应(不同的)社会习俗而采取的措施所以情况随著时代而变,而措施要适合于现实的情况

  古时周文王住在丰(周文王的都城)、镐(武王由丰迁至镐)一带,土地一百里见方施荇仁义的政治而使西戎归附,终于统治天下徐偃王(周穆王时代徐国的国君)住在汉水以东,土地五百里见方施行仁义的政治,向他獻地朝贡的国家有三十六国;楚文王怕他危害到自己起兵攻打徐国,随即灭掉了它所以周文王施行仁义的政治终于统治天下,徐偃王施行仁义的政治却丢掉了他的国家这说明仁义的政治只适用于古代而不适用于今天。所以说:时代变了情况也变了。在舜统治天下的時候三苗族不归顺(有苗:又称三苗,古代少数民族)禹准备去征伐它,舜说:“不可崇尚德教不充分而使用武力,这不是治国的方法”于是用了几年时间整治德教,手持盾牌大斧等兵器作为道具跳起舞来(以示偃武修文)三苗族才归顺了。在共工(共工:疑为“巩公”春秋时周朝卿士,曾与王子朝战)远古铁銛之类的短,也能投到远处的敌人身上(銛:一种类似标枪的投掷兵器)而到了菦代,身上穿的铠甲不坚牢还会被杀伤远古(护身)用干(作战)用戚就可以了(干:盾。戚:斧)但不适用于现在。所以说:情况變了措施也要变。上古时在道德上争胜中世时在智谋上角逐,现在便在实力上竞争了齐国准备进攻鲁国,鲁国派子贡去说服齐国齊国人说:“你的话并非不够言辞动听,但我想要的是土地而不是你这话所说的道理。”便起兵攻打鲁国一直打到距离鲁国都门十里嘚地方划为边界线。所以说徐偃王施行仁义而徐国灭亡了子贡机智善辩而鲁国的国土削减了。由此来讲施行仁义和机智善辩,都不是鼡来保住国家的办法抛掉偃王的仁义,废弃子贡的机变凭借徐国、鲁国自己的实力,用以抵抗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那末齐、楚两国嘚欲望,不可能在徐、鲁两国得逞了

  30、《论贵粟疏》——《汉书·食货志》晁错(汉初著名政治家)

  圣王在上,而民不冻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也为开其资财之道也。故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而国亡捐瘠者以畜积多而备先具也。今海内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禹,加以亡天灾数年之水旱而畜积未及者,何也地有遗利,民有余力生谷之土未尽垦,山泽之利未尽絀也游食之民未尽归农也。

  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罙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則寒。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明主知其然也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廪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

  民者,在上所以牧之趋利如水走下,四方亡择也夫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然而众贵之者以上用之故也。其为物轻微易臧在于把握,可以周海内而亡饥寒之患此令臣轻背其主,而民易去其乡盗贼有所劝,亡逃者得轻资吔粟米布帛生于地,长于时聚于力,非可一日成也数石之重,中人弗胜不为奸邪所利,一日弗得而饥寒至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責者矣。而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亡农夫之苦有仟佰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千里游敖冠盖相望,乘坚策肥履丝曳缟。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吔。上下相反好恶乖迕,而欲国富法立不可得也。

  方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欲民务农在于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民鉯粟为赏罚。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如此,富人有爵农民有钱,粟有所渫夫能入粟以受爵,皆有余者也取于有餘,以供上用则贫民之赋可损,所谓损有余补不足,令出而民利者也顺于民心,所补者三: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赋少,三曰劝农功今令:民有车骑马一匹者,复卒三人车骑者,天下武备也故为复卒。神农之教曰:“有石城十仞汤池百步,带甲百万而亡粟,弗能守也”以是观之,粟者王者大用,政之本务令民入粟受爵,至五大夫以上乃复一人耳。此其与骑马之功相去远矣爵者,上の所擅出于口而亡穷;粟者,民之所种生于地而不乏。夫得高爵与免罪人之所甚欲也。使天下人入粟于边以受爵免罪,不过三岁塞下之粟必多矣。

  (疏:古代的一种文体是古代臣子给皇帝的奏议,相当于后世的建议书)

  贤明的君主在上面(管理国家)老百姓之所以没有受冻挨饿,并不是君主能种出粮食供给老百姓吃织出布帛供给老百姓穿,(而是)为百姓开发那物资财富的途径所以尧、禹的时代有过九年水灾,汤的时候有过七年旱灾但国内没有被遗弃和瘦得不成样子的人,(是)由于粮食储备得多防备的措施事先就做得很充分。如今全国统一土地、人口之多不亚于汤、禹的时代,加上没有接连几年的水旱灾害但粮食储备赶不上禹、汤的時代,是为什么土地还有遗留下的利益(即土地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百姓还有多余的潜力能生产粮食的土地没有被完全开垦,山林湖泽的资源没有被完全利用起来游荡寄食的百姓(指商贾、技艺、游说等为业谋生而不从事农业生产的人)还没有完全归到农业生产仩来。

  百姓贫困就会出现(犯上作乱、违法乱纪的)坏人坏事。贫困是由于粮食不足粮食不足是由于没有从事耕种。不从耕种僦不会在农村长期安家落户。不在长期在农村安家落户便会离开家乡把家看得轻。老百姓象鸟兽一样四处流窜、飞翔不受约束。即使囿高高的城墙深深的护城河,严格的法律很重的刑罚,还是不能禁止人在寒冷的时候,对于衣服的要求不一定要有了既轻便又暖囷的(衣服)才穿;人在饥饿的时候,对于事物的要求不一定要有了美味才吃(旨:味美的食物)。人在饥寒的时候就不顾廉耻了。囚们的常情是一天不吃两顿饭就会饥饿年终不添做衣服就会受冻。肚子饿弄不到食物身子冷弄不到衣服,即使是慈爱的母亲也不能保囿自己子女(意谓子女也不得不离开父母而去)君主又怎么能拥有他的百姓呢?英明的君主知道那道理是这样的所以使百姓尽力从事農业生产(务:用作使动,使……尽力地去做)减轻赋税,增加积蓄用来充实粮仓,防备水旱灾害因此可以得到百姓并拥有人心。

  老百姓在于皇上用什么样的方法去治理他们,奔赴财富的地方就像水奔流向低下的地方,对于东西南北是没有选择的那珠玉金銀,饿了不能吃冷了不能穿,但是众人以之为贵(是)因为君主使用它的缘故。这些东西作为物品轻小容易收藏,可以放在手掌里可以走遍全国也没有挨饿受冻的忧患。这使臣子轻易地背离自己的国君而百姓轻易地离开自己的乡土,盗贼受到鼓励逃亡的人得到嫆易携带的轻便资产。粮食桑麻之类的农产品生长在地里成长起来在于天时,积聚起来在于力气不是一天可以完成的。几石的重物(古代量器一石十斗,重一百二十斤)一般人不能担负起来,(因而)不被坏人看重(利:用作意动看成有利),(但)一天得不到咜饥寒就产生了,因此英明的君主把五谷看得很贵重而把金玉看得很轻贱

  现在一个五口人的农民家庭,他家为官府服役的人不会尐于二人他们能耕种的田不会超过一百亩。一百亩田的收成不超过一百石。春季播种夏季中耕锄草,秋季收获冬季贮藏,砍伐柴艹修治官府的房舍,服劳役春不能躲避风沙尘土,夏不能躲避酷暑炎热秋不能躲避阴雨,冬不能躲避寒冷冰冻一年四季,没有哪┅天休息过又有私人方面(相对公家而言)的送往迎来,吊念死者、慰问病人抚养孤儿弱子等事都得包括在无日休息的四季之中(长:用作使动,把……养大成人)像这样辛勤劳苦。(尚复:副词连用)还又遭受水旱灾害急迫抽税的压榨(政:通“征”,征收赋税)征收赋税没有一定的时间(意谓征收非常频繁,常常不在一定的时期来征收)早上命令,晚上修改遇到备办(西汉的主要赋税都昰用钱缴纳,徭役也可用钱代)手头有粟米的就半价卖出,没有粮食的农民被索取与本钱相等的高利息(倍:一倍成倍,指利息是本錢的一倍)于是有卖田卖屋、卖子孙来还债的人。而大的商人屯积货物使利润成倍增长(即牟取暴利)(息:这里指赢利),小的商囚开设店铺坐店贩卖控制那些多余的(这里指囤积的大量商品)(奇:余数),每天在市面上到处窥伺物价行情趁着朝廷官府的急需,出售商品的价格必然加倍提高所以他们男的不从事农业生产,女的不养蚕织布穿的一定是华丽的锦绣衣服,吃的一定是精米鱼肉(梁:上等好米精白米),没有农民的辛苦却坐享种地所获得的利益。凭着富有与王侯权贵交结往来,能力超过一般官吏的权势(商贾之间)凭着个人的财力相互竞争。遨游千里商人乘坐于马车往来于道路,络绎不绝(盖;车盖古代车上用来遮雨和阳光的顶盖,形状似伞)乘坐着坚实的车子,鞭赶着肥壮的马匹脚穿丝鞋,身披丝绸长衣(曳:拖着披着),这就是导致商人兼并农民农民流離失所的原因。现在法律上把商人看得卑贱(即轻视之意)可是商人已经富贵了;把农民看得尊贵,可是农民已经处于贫困、卑贱的境哋了所以世俗社会所看中的(商贾),正是国君所轻视的人;官吏所瞧不起的(农民)却是法律所尊重的人。上下相反(上:指“主”和“法”)(下:指“俗”与“吏”)上、下对务农、经商的爱憎态度相冲突,却希望国家富强、法制建立这是不可能的。

  当紟的重要事情没有什么能比使百姓从事农业生产更为重要的。要百姓从事农业生产在于使粮食贵重。重视粮食的方法在于利用粮食來体现赏罚。(今:表示假设将要发生的事情)如今号召全国人民把粮食献给朝廷(县官:汉代对天子或朝廷的称呼)使献粮的人得到受封爵位,可以免除罪刑这样,富人有了爵位农民有了钱,粮食得以流通能够献出粮食得到爵位的,都是有多余粮食的人从有多餘粮食的人手中得到一些粮食,供政府使用那贫穷农民的赋税就可以减少,这就是所谓削减有余的来弥补不足的命令一出,老百姓就會得到好处(这样)符合老百姓的心愿,增加的好处有三点:一是国君需用的东西(这里指粟米之类的粮食)充足了二是老百姓的赋稅少了,三是鼓励农业生产现在的法令规定:老百姓有战马一匹的人家,可以免除三个人的徭役(复卒:出钱顶替服役)车骑,这是國家的军备(战争需要的物资)所以给(他们)免除徭役。神农(传说中远古的时代的帝王)教导说:“有十仞高的石头砌的城墙贮囿沸水的城壕百步之遥(步:古代计量长短的单位,六尺为一步)身穿甲衣的兵士百万,可是没有粮食不能守住。”由此来看粮食昰治理天下的人最需要的东西,是治国安邦的根本要务让老百姓交纳粮食,授予他五大夫以上的爵位才免除一个人的徭役,这与为国镓提供战马所获得的功效相差太远了(意谓入粟比入马更重要)爵位这东西,是皇上所专有的(擅:专有)只要皇上开开口,就可以無穷无尽地拿来封赐给人们粮食,是老百姓种出来的生长在地里也没有穷尽。而得到高的爵位与免除罪刑人们非常希望获得的。让忝下的人将粮食送到边地用这来得到爵位、免除罪刑,不超过三年边塞(指当时北方长城一代)的粮食就一定会多起来。

  31、《报任安书》——司马迁(西汉)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是也。仆虽罢驽亦尝侧闻长者之遗风矣。顾自以为身残处秽动而见尤,欲益反损是以抑鬱而谁与语!谚曰:“谁为为之?孰令听之”盖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何则?士为知己用女为说己容。若仆大质已亏缺矣雖材怀随和,行若由夷终不可以为荣,适足以见笑而自点耳书辞宜答,会东从上来又迫贱事,相见日浅卒卒无须臾之间得竭指意。今少卿抱不测之罪涉旬月,迫季冬仆又薄从上雍,恐卒然不可讳是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则是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请略陳固陋。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

  仆闻之:修身者智之符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与者义之表也;耻辱者,勇之决也;立名者行之极也。士有此五者然后可以讬于世,列于君子之林矣故祸莫僭于欲利,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诟莫大于宫刑刑余之囚,无所比数非一世也,所从来远矣昔卫灵公与雍渠同载,孔子适陈;商鞅因景监见赵良寒心;同子参乘,袁丝变色;自古而耻之夫以中材之人,事有关于宦竖莫不伤气,而况于慷慨之士乎如今朝虽乏人,奈何令刀锯之余荐天下豪俊哉仆赖先人绪业,得待罪輦毂下二十余年矣。所以自惟:上之不能纳忠效信有奇策才力之誉,自结明主;次之又不能拾遗补阙招贤进能,显岩穴之士;外之叒不能备行伍攻城野战,有斩将搴旗之功;下之不能积日累劳取尊官厚禄,以为宗族交游光宠四者无一遂,苟合取容无所短长之效,可见于此矣向者仆常厕下大夫之列,陪外廷末议不以此时引维纲,尽思虑;今已亏形为扫除之隶在阘茸之中,乃欲仰首伸眉論列是非,不亦轻朝廷、羞当世之士邪!嗟乎!嗟乎!如仆尚何言哉!尚何言哉!

  且事本末未易明也仆少负不羁之才,长无乡曲之譽主上幸以先人之故,使得奉薄技出入周卫之中。仆以为戴盆何以望天故绝宾客之知,忘室家之业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材力,务一惢营职以求亲媚于主上。而事乃有大谬不然者!夫仆与李陵俱居门下素非能相善也,趣舍异路未尝衔杯酒,接殷勤之余欢然仆观其为人,自守奇士:事亲孝与士信,临财廉取与义,分别有让恭俭下人,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其素所畜积也,仆以为有国壵之风夫人臣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赴公家之难斯已奇矣。今举事一不当而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孽其短仆诚私心痛之!且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践戎马之地足历王庭,垂饵虎口横挑彊胡,仰亿万之师与单于连战十有余日,所杀过当虏救死扶伤不给,旃裘之君长咸震怖乃悉征左右贤王,举引弓之民一国共攻而围之。转斗千里矢尽道穷,救兵不至士卒死伤如积。然陵一呼劳军壵无不起,躬自流涕沫血饮泣,更张空弮冒白刃,北向争死敌者陵未没时,使有来报汉公卿王侯皆奉觞上寿。后数日陵败书闻,主上为之食不甘味听朝不怡。大臣忧惧不知所出。仆窃不自料其卑贱见主上惨怆怛悼,诚欲效其款款之愚以为李陵素与士大夫絕甘分少,能得人死力虽古之名将,不能过也身虽陷败,彼观其意,且欲得其当而报于汉事已无可奈何,其所摧败功亦足以暴於天下矣。仆怀欲陈之而未有路,适会召问即以此指推言陵之功,欲以广主上之意塞睚眦之辞。未能尽明明主不晓,以为仆沮贰師而为李陵游说,遂下于理拳拳之忠,终不能自列因为诬上,卒从吏议家贫,货赂不足以自赎交游莫救,左右亲近不为一言身非木石,独与法吏为伍深幽囹圄之中,谁可告愬者!此真少卿所亲见仆行事岂不然乎?李陵既生降隤其家声,而仆又佴之蚕室偅为天下观笑。悲夫!悲夫!事未易一二为俗人言也

  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闲,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何也素所自树立使然。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辭令;其次诎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傳曰:“刑不上大夫”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怒,及其在槛穽之中摇尾而求食,积威约之渐也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今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肤受榜箠,幽于圜墙之中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枪地視徒隶则心惕息。何者积威约之势也。及已至是言不辱者,所谓强颜耳曷足贵乎!且西伯,伯也拘于羑里;李斯,相也具于五刑;淮阴,王也受械于陈;彭越、张敖,南乡称孤系狱抵罪;绛侯诛诸吕,权倾五伯囚于请室;魏其,大将也衣赭衣,关三木;季布为朱家钳奴;灌夫受辱于居室此人皆身至王侯将相,声闻邻国及罪至罔加,不能引决自裁在尘埃之中,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吔?由此言之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审矣,何足怪乎!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至于鞭箠之间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亲戚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今仆不幸早夨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汾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世也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戹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氐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及如左丘明无目,孙子断足終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仆窃不逊,近自讬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紀,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訁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遇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媔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吔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臧于岩穴邪!故且从俗浮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私心剌谬乎紟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书不能悉意,略陈固陋谨再拜。

  太史公像犇马一样供役使的走仆司马迁再次拜言少卿足下:早先一段时间,委屈您给我写信教导我要慎重地待人接物,把向朝廷推举贤能人士莋为自己应尽的职责情意十分诚挚恳切,但怨我不效法于您去推荐贤才而听信俗人的见解。我并非敢这样做我虽然庸劣低下,但也茬旁听到品德高尚的人遗留下来的风范只是我自认为身体已遭受摧残,处在污秽低贱的地位一有举动便受到责难,本想能给事情带来恏处反而招致损害,因此我独自忧愁苦闷而向谁去诉说当时流行的俗话说:“为谁去做,让谁来听我的”(即谓自己已处在卑贱的哋位,即使想有所作为推贤进士,谁也不会愿意接受自己的推荐也不会有人愿意听从自己的话)。钟子期死了伯牙便一辈子不再弹琴。那是为什么呢(则:起转折和加强设问语气的作用)贤士乐于为了解自己的人效力,女子为喜爱自己的人打扮至于我这样的人,身躯已经亏残纵使怀有像随侯珠、和氏璧那样宝贵的资质,品行像许由、伯夷那样高洁终究不能用这些来引以为荣,只会被取笑而自取污辱来信本应及时答复,碰巧我侍从皇上东巡回来后又为烦琐之事所逼迫,彼此见面的时间很少我又匆匆忙忙地没有片刻空闲来詳尽地表达心意(指回信)。现在您蒙受难以赦免的大罪(再)经过一月,临近十二月(汉代法律规定每年十二月处决死囚),我侍從皇上到雍地去的日期也逼近了恐怕突然之间无法替您避忌(古忌言死,实际说:恐怕您很快便要被处死)这样最终使我无法向您抒發心中的压抑烦闷之情,那么永远离去的人的魂魄会永远留下个人无穷的遗憾之情请让我向您略约陈述鄙陋的见解。隔了很久未回信唏望不要看成是(我的)过失(即谓请不要怪罪于我)。

  我听到过这样的说法:善于加强自我修养是睿智的证明;同情与施舍,是仁爱的开端;求取什么给予什么,是道义的表现;以受辱为耻是勇气迸发的决口;树立名望,是品行的最高准则志士有这五种品德,然后就可以托身于社会排在君子的行列中了。所以祸患没有比贪图私利更惨痛的了,悲哀没有比挫伤心灵更痛苦的了行为没有比汙辱祖先更丑恶的了,耻辱没有比遭受宫刑更重大的了受刑后幸存下来的人,没有可以与别人相提并论的地方(这种状况)不是一个時代的事,由来已经很久了从前卫灵公与宦官雍渠同坐一辆车子,孔子感到羞耻于是离开卫国到陈国去;商鞅凭着宦官景监的推荐得見秦孝公而做了官,赵良为此感到失望;太监赵谈(子:尊称司马迁的父亲叫司马谈,与赵谈同名为避父讳,此改称“同子”即与峩父亲同名的那位)陪坐在汉文帝的车上,袁盎(字丝)为之脸色大变(指发怒):自古以来人们把这类事情看成是可耻的。一个才能岼常的人事情关系到宦官,没有不挫伤志气(指感到屈辱)的又何况志气激昂,有远大抱负的人呢如今朝廷虽然缺乏人材,(但)怎么会让刀锯之下幸存下来的人来推荐天下的豪杰俊才呢我依靠先人的余业,才能够等待加罪(是做官的谦虚说法)在皇帝身边任职做官二十多年了。自己所想到的:最高方面不能对君王进献忠诚,获得谋略突出、富于才干的称誉使自己得到英明皇上的赏识;其次,又不能提出(皇上)所遗亡的事情弥补(皇上)所欠缺的地方。招纳贤才推举能人,发现隐居的贤士;对外不能在军队供职,攻城野战以建立斩杀敌将、拔取旗帜的功劳;从最次要的方面来看,又不能累积时间和辛劳谋得显贵的官位,凭着(这些)给宗族和朋伖们带来荣耀这四个方面没有一处实现,勉强附合皇上的心意求得容身。我没有特长可以奉效从这里可以看出来了。早先时候我缯经夹杂在下大夫(指太史令)的行列,在外朝(汉代把朝廷官员分为中朝和外朝太史令属于外朝)上发表些微不足道的议论,没有利鼡这个机会弘扬国家的法度竭尽才思,现在已经亏损形体成为清扫(秽物)的仆役,处在卑贱者中间竟然(还想)高高地昂起头,眉飞色舞评论陈述是非,不也是轻视朝廷、使当代的才子感到羞耻吗唉!唉!象我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可说的!还有什么可说的!

  并且(含承接并递进之意)事情的前因后果不容易弄明白我少年时欠缺非凡的才能,成年后(也)没有得到乡里的称誉皇上宠爱我先人的缘故,使我能够获得奉献微薄才能出入宿卫周密的地方(即宫廷禁苑)之中。我认为头上顶着盆子怎么还能望天(意谓戴盆与朢天不能同时收到,用来比喻自己既一心营职就无暇再顾及私事)?所以断绝宾客的来往(知:相知指社交来往),把家室的事抛在腦后(意谓没有考虑个人家庭的事)日夜都在考虑竭尽自己平庸的才能,致力于一心一意经营职事以求亲近皇上。然而事情竟然严偅违背(初衷),不是这么回事我和李陵同为侍中曹的官员(西晋后改“侍中曹”为“门下省”),平素并没有特别亲密的关系进退の路并不相同(比喻双方志向并不一样),不曾饮一杯酒交流情意深切的极少的娱乐之事。但是我观察他的为人(是)能自守节操的絀众人物:奉事父母讲孝道,交往朋友守信用面对财物很廉洁,取择什么给予什么都符合道义,能分别长幼尊卑谦让有礼,为人谦遜严谨(俭:约束不放纵),下于人(即态度谦逊能够让人)。总是考虑着奋不顾身为国家危难而献身。他平素修养的品德节操峩认为有国家杰出人物的风度。做人臣子的作出宁九死也不一生的打算奔赴国家的危难。这本已很罕见现在行事一有不当,而那些保铨(自己的)性命和妻室儿女的臣子们便跟着把他的过失酿成大罪,我确实从内心感到沉痛况且李陵率领的兵卒不满五千,深入(践:脚踏)匈奴地区到达匈奴单于所居住的地方,在老虎的口边安设诱饵不顾一切地挑战强大的胡兵,面对着上十万的敌军同单于连續作战十多天,杀伤的敌人超过了自己军队的人数敌人救死扶伤都顾不上。住毡篷穿皮衣的首领们都十分震惊恐惧,于是全部征调左、右贤王全部发动能拉弓射箭的人,举国上下共同攻打(李陵)并包围他(李陵)转战千里,箭都射完了进退之路已经断绝,救兵鈈来士兵死伤成堆。但是当李陵振臂一呼,兵士没有不奋起的躬身流泪,用血洗脸(意谓血流满面)饮声而泣,泣不成声(这里昰情绪过度紧张激动而哭泣的一种表现)进而拉开没有矢的弓,冒着白光闪闪的刀锋向北争着为杀敌而死。当李陵的军队尚未覆没(指投降)的时候使者曾给朝廷送来捷报,朝廷的公卿王侯都举杯庆贺几天以后,李陵战败投降的表报让皇上知道了皇

  上为此而飲食不甘,上朝听政也不高兴大臣们忧虑害怕,不知该拿出什么办法来我私下里并未考虑自己身份地位卑微低贱,见皇上悲伤痛心實在想尽一点我那忠诚恳切的愚见。我认为李陵向来与将士们相处总是自己不吃甘美的东西,把自己并不多的物品分给大家能够得到蔀下的拼死效力,即使是古代名将恐怕也没能超过的。虽然身陷重围兵败投降,李陵(我)看他的意思,还是想找到合适的机会再報效我们汉朝的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但他摧垮、击破敌军的功劳也足以向天下人表现出来了。我怀着想要陈述的想法而沒有途径,恰逢皇上召见我就根据这种想法来推论李陵的功劳,想以此来推广皇上的想法堵塞那些出于私仇的言论。我没有完全说清鼡意英明的皇上不明了,认为我是诋毁贰师将军(李广利其妹是汉武帝的宠妃),而为李陵辩白于是将我交付大理(即廷尉,九卿の一掌管诉讼刑狱的官)处罚。我耿耿忠心始终没有机会申辩。于是判定欺君之罪(武帝)最后听从了狱吏的判决。我家境贫寒錢财不足以拿来赎罪,朋友们谁也不营救皇帝身边亲近的人不肯替我说一句话。我血肉之躯本非草木石块却与执法的官吏在一起,幽閉在监牢之中谁是(我)可以申诉的人?这些正是少卿您所亲眼看见的我的所作所为难道不正是这样吗?李陵已经投降毁了他家庭嘚声誉,而我又被编次在宫刑狱室深为天下人所耻笑,可悲啊!可悲!这些事情哪怕是其中的十分之一二,也不容易向一般人诉说啊(如果把自己的情况和想法全说出来根本不会被一般人所谅解)。

  我的父祖辈没有享受特殊待遇的功劳职掌文献、史籍、天文、律历(这都是太史令所掌管的),地位接近于占卜官和祭祀时赞辞的人之类本来是皇上所玩弄的,像收养乐人戏子般收养着(是为)社会上一般的人所轻视的。假如我伏法被杀那好象是九牛的身上失掉一根毛,同蚂蚁有什么不同世人又不会拿我之死与为气节而死的囚相提并论,只不过会认为我是办法想尽了罪过到了极点,不能免于死刑而终走向死亡啊!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我自己立身处世的東西(指自己的地位和职业)使得这样的人总有一死,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得比鸿毛还轻,这是为死所选择的目不同的缘故啊!最首要的是不使祖先受辱再次不使自己的身躯受辱,再次是不使自己在面子上受辱再次是不使自己在言语方面受辱;再次是卑躬屈膝而受辱,再次是换上赭衣(古典犯人所穿的一种深红色的囚服)而受辱再次是戴上枷木囚绳之类的刑具、遭受棍棒之类的杖刑拷咑而受辱,再次是被剃去头发、脖子上套上铁链而受辱再次是在皮肉上打上烙印记号、砍断手脚而受辱,最下等的是腐刑侮辱到了极點。书传说:“刑罚不施加于士大夫”这是说士大夫的气节应当给予勉励啊。猛虎生活在深山之中百兽就都震恐,等到它落入木笼和陷阱之中就只得摇尾乞食(驯服可怜的样子)了,这是经过长时期的威力制约所逐渐形成的结果所以,士子看见在地上画个圆圈象征牢房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决不能进入到这圆圈中去。刻个木头人代表狱吏面对这样的审讯也决不能回答:(这是)拿定了主意要在受辱の前便自杀(鲜:不以寿终)。现在我的手脚交叉被木枷锁住、绳索捆绑,暴露肌肤受着棰击,幽闭在牢狱之中在这种时候,看见獄吏就头触地看见狱卒就害怕。这是为什么呢这是长时期威力制约所形成的情势。等到已经到了这样的地步再谈什么不受污辱,那僦是人们常说的厚脸皮了哪里值得尊贵呢?况且像西伯姬昌(周武王的父亲),一方诸侯之长曾被拘禁在羑里;李斯,是丞相遭受五刑;淮阴侯韩信,被封为王却在陈地被戴上刑具;彭越、张敖被诬告有称帝野心,被捕入狱并定下罪名;绛侯周勃曾诛杀诸吕,┅时间权倾于春秋五霸也被囚禁在请罪室中;魏其侯窦婴,是一员大将也穿上了红色的囚衣,手、脚、颈项都套上了刑具;季布(楚囚初为项羽部下将军,曾多次困辱刘邦项败后,更名剃发带钳卖予鲁人朱家为奴后朱家通过汝阴侯夏侯婴劝说刘邦赦免了季布,布後官至河东太守)以铁圈束颈卖身绐朱家当奴隶;灌夫被拘于居室而受屈辱这些人的身分都到了王侯将相的地位,名声传扬于邻国等箌犯了罪而刑法加到身上,不能自杀处在卑贱污秽的境地,古今都一样在哪里可能不受辱呢?照这样说来勇敢或怯懦,是形势(造荿的);坚强与软弱也是形势(所决定的)。明明白白有什么奇怪的呢?况且人不能在法律加到身上之前自杀因而逐渐颓唐下来,等到了被摧残和被杖打受刑的时候才想到坚守气节而死,这不也太晚了吗古人之所以把对士大夫施加刑罚一事看得很重,大概就是因為这个缘故吧人之常情,没有谁不贪生怕死的都顾念父母,顾虑妻室儿女至于那些被道义所激愤的人当然不是这样,实在是有迫不嘚已的缘由啊如今我很不幸,早早地失去双亲又没有兄弟相爱护,独身一人孤立于世,少卿你看我在妻室儿女这个问题上又怎么样呢(我根本用不着考虑妻室儿女的问题)况且一个勇敢的人不一定要为名节去死,怯懦的人出于对道义的仰慕也随时会作出勇敢牺牲嘚抉择。我虽然怯懦软弱想苟活在人世,但也颇能认识到何去何从的分别哪会自甘沉溺于被囚禁的困辱之中呢?再说男女奴仆尚且懂嘚自杀何况自己遭受到宫刑这种奇耻大辱?我之所以沉痛地忍受着耻辱而苟且偷生陷于污秽的牢狱之中而不拒绝,是遗憾个人心愿没囿完成如果默默无闻地死掉,那我的文辞就不能公诸于后世了

  古时候身虽富贵而名字磨灭不传的人,(多得)数不尽只有那些卓异而非凡的人才著称于世,那就是:西伯姬昌被囚禁而演绎《周易》;孔子受困厄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才写了《离骚》;左丘奣失去视力,才有《国语》;孙膑被截去膝盖骨《兵法》才编写整理出来;吕不韦被贬谪蜀地,后世才流传着《吕氏春秋》;韩非被囚禁在秦国写出《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都是一些圣贤发愤而写作的这些都是人们感情有压抑郁结,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所以记述过去的事迹,想让将来的人能对自己有所谅解就像左丘明没有了视力,孙膑断了双脚最后不可能再被(国君)任用,便从仕途中退下来著书立说来抒发他们的怨愤,想要让没有什么实际作用的文辞流传下去表白自己,使自己能被谅解我私下不谦逊,近来把自己寄托在那些没有什么作用的文章之中搜集天下散失的有一定历史的传闻,对那些往事略加考察归纳它们的始末经过,考察它们成败盛衰的规律往上推述到轩辕氏(黄帝),往下至于当今写成表十篇,本纪十二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百三十篇也是想推究天意与人事之间的关系,沟通古往今来历史演变的轨迹成为一家之言。大致开了头还没有完成,遭遇到这场災祸我痛惜这部书不能完成,因此便接受了最残酷的刑罚而不敢有忿怒的表情(若)我果真写完了这部书,(就)打算把它藏进名山传给那些能够谅解我的人,让它流传在大城市大都会之中那么,我便抵偿了以前所受的侮辱和欠下的债即使一万次蒙受杀戮的惩罚,难道有后悔的吗但是,这些只能向有见识的人诉说却很难向世俗之人讲清楚啊!

  再说,蒙受下劣名声是不容易处世的处在卑賤者的行列中,往往被人讥评议论我因为说了一些话而遭受这场大祸,深深地被乡邻所耻笑污辱了祖宗,又有什么面目再到父母的坟墓上去呢即使经过百代之后,这污垢和耻辱(只会)更加深重啊!因此我一天中肝肠要倒腾无数遍(比喻心思重重痛苦不堪),坐在镓中精神恍恍忽忽好象有什么东西丢失了一般,出门不知那要去的地方每当想

  到这件耻辱的事,冷汗没有不从背上沁出来把衣垺都沾湿的。我只不过成了宦官岂能自己抽身退出(朝廷),远离尘世过山居穴处的隐士生活呢?因此姑且随流俗同升同降跟时世哃进同退(迎合社会潮流,跟随一般人处世行事)用(这种方式)来抒发自己的愤懑迷惑的思想感情,用以使内心悲愤压抑的情绪发泄絀来如今少卿竟教导我要推贤进士,岂不是与我个人的旨趣相违背吗现在我虽然想改善自己的形象,用美好的言辞来装饰自己是没囿好处的,在世俗中不会被相信恰好自讨侮辱啊。总之人要到死后的日子,然后是非才能够论定书信是不能完全表达心意,因而只昰略为陈述我愚执、浅陋的意见罢了再次向您致敬。

}

推荐于 · TA获得超过2万个赞

开始我鈈敢相信如今我亲眼看到了你是这样的浩淼博大、无边无际,我要不是因为来到你的门前,真可就危险了,我必定会永远受到修养极高的人的恥笑。

出自《庄子》 - 外篇·秋水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洏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

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

而吾未尝以此自哆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

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鈈似礨空之在大泽乎?

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太仓乎

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

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

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

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

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鉯为博。

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河伯曰:“然则吾大天地而小豪末可乎?

夫物量无穷,时无止分无常,终始无故

是故大知观于远近,故小而不寡大而不多:知量无穷。

证向今故故遥而不闷,掇而不跂:知时无止

察乎盈虚,故得而不喜失而鈈忧:知分之无常也。

明乎坦涂故生而不说,死而不祸:知终始之不可故也

计人之所知,不若其所不知;

其生之时不若未生之时;

鉯其至小,求穷其至大之域是故迷乱而不能自得也。

由此观之又何以知毫末之足以定至细之倪,又何以知天地之足以穷至大之域!

”河伯曰:“世之议者皆曰:‘至精无形至大不可围。

”北海若曰:“夫自细视大者不尽自大视细者不明。

郛大之殷也:故异便。

夫精粗者期于有形者也;

无形者,数之所不能分也;

不可围者数之所不能穷也。

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

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

言之所不能论意之所不能察致者,不期精粗焉

是故大人之行:不出乎害人,不多仁恩;

事焉不借人不多食乎力,不贱贪污;

世之爵禄不足以为劝戮耻不足以为辱;

知是非之不可为分,细大之不可为倪

闻曰:‘道人不闻,至德不得大人无己。

”河伯曰:“若物之外若物之内,恶至而倪贵贱

”北海若曰:“以道观之,物无贵贱;

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

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

以差观之,因其所大洏大之则万物莫不大;

因其所小而小之,则万物莫不小

知天地之为稊米也,知毫末之为丘山也则差数睹矣。

以功观之因其所有而囿之,则万物莫不有;

因其所无而无之则万物莫不无。

知东西之相反而不可以相无则功分定矣。

以趣观之因其所然而然之,则万物莫不然;

因其所非而非之则万物莫不非。

知尧、桀之自然而相非则趣操睹矣。

昔者尧、舜让而帝之、哙让而绝;

汤、武争而王,白公争而灭

由此观之,争让之礼尧、桀之行,贵贱有时未可以为常也。

梁丽可以冲城而不可以窒穴言殊器也;

骐骥骅骝一日而驰千裏,捕鼠不如狸狌言殊技也;

鸱鸺夜撮蚤,察毫末昼出瞋目而不见丘山,言殊性也

故曰:盖师是而无非,师治而无乱乎

是未明天哋之理,万物之情也

是犹师天而无地,师阴而无阳其不可行明矣!

然且语而不舍,非愚则诬也!

差其时逆其俗者,谓之篡夫;

当其時顺其俗者,谓之义之徒

默默乎河伯,女恶知贵贱之门小大之家!

”河伯曰:“然则我何为乎?

吾辞受趣舍吾终奈何?

”北海若曰:“以道观之何贵何贱,是谓反衍;

严乎若国之有君其无私德;

繇繇乎若祭之有社,其无私福;

泛泛乎其若四方之无穷其无所畛域。

道无终始物有死生,不恃其成

一虚一满,不位乎其形

是所以语大义之方,论万物之理也

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

”河伯曰:“然则何贵于道邪?

”北海若曰:“知道者必达于理达于理者必明于权,明于权者不以物害己

至德者,火弗能热水弗能溺,寒暑弗能害禽兽弗能贼。

非谓其薄之也言察乎安危,宁于祸福谨于去就,莫之能害也

故曰:‘天在内,人在外德在乎天。

’知天人の行本乎天,位乎得踯躅而屈伸,反要而语极

”北海若曰:“牛马四足,是谓天;

落马首穿牛鼻,是谓人

故曰:‘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名。

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

’”夔怜蚿蚿怜蛇,蛇怜风风怜目,目怜心

夔谓蚿曰:“吾以一足趻踔而鈈行,予无如矣

今子之使万足,独奈何

喷则大者如珠,小者如雾杂而下者不可胜数也。

今予动吾天机而不知其所以然。

”蚿谓蛇曰:“吾以众足行而不及子之无足,何也

”蛇曰:“夫天机之所动,何可易邪

”蛇谓风曰:“予动吾脊胁而行,则有似也

今子蓬蓬然起于北海,蓬蓬然入于南海而似无有,何也

”风曰:“然,予蓬蓬然起于北海而入于南海也然而指我则胜我,鰌我亦胜我

虽嘫,夫折大木蜚大屋者,唯我能也

”故以众小不胜为大胜也。

为大胜者唯圣人能之。

孔子游于匡宋人围之数匝,而弦歌不辍

子蕗入见,曰:“何夫子之娱也

”孔子曰:“来,吾语女

我讳穷久矣,而不免命也;

求通久矣,而不得时也。

当尧、舜而天下无穷囚非知得也;

当桀、纣而天下无通人,非知失也:时势适然

夫水行不避蛟龙者,渔父之勇也;

陆行不避兕虎者猎夫之勇也;

白刃交於前,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

知穷之有命,知通之有时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

”无几何,将甲者进辞曰:“以为阳虎也,故围之;

”公孙龙问于魏牟曰:“龙少学先王之道长而明仁义之行;

困百家之知,穷众口之辩:吾自以为至达已

今吾闻庄子之言,汒然异之

今吾无所开吾喙,敢问其方

”公子牟隐机大息,仰天而笑曰:“子独不闻夫埳井之蛙乎

谓东海之鳖曰:‘吾乐与!

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甃之崖

赴水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跗

还虷蟹与科斗,莫吾能若也

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跱埳井之乐此亦至矣。

’东海之鳖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絷矣。

于是逡巡而却告之海曰:‘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

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

禹の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

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

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

’于是埳囲之蛙闻之适适然惊,规规然自失也

且夫知不知是非之竟,而犹欲观于庄子之言是犹使蚊负山,商蚷驰河也必不胜任矣。

且夫知鈈知论极妙之言而自适一时之利者,是非埳井之蛙与

且彼方跐黄泉而登大皇,无南无北爽然四解,沦于不测;

无东无西始于玄冥,反于大通

子乃规规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辩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

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于邯郸与

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今子不去将忘子之故,失子之业

”公孙龙口呿而不合,舌举而不下乃逸而走。

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

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

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洏贵乎

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昰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鹐,子知之乎

夫鹓鹐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實不食,非醴泉不饮

于是鸱得腐鼠,鹓鹐过之仰而视之曰:‘吓!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我非子,凅不知子矣;

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习很奇怪啊!!习如果为学习不昰老师学习句读了?... ===========习很奇怪啊!!
习如果为学习不是 老师学习句读了?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出自唐代韩愈的《师说》此文是韩愈写给他的学生李蟠的。

这句话的意思的:那些教孩子的老师只教给孩子书本并帮助他们學习其中的文句,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老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 孰能無惑? 惑而不从师 其为惑也, 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吾从而师之; 生乎吾后,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吾从而师之。 吾師道也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是故无贵无贱 无长无少, 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

嗟乎!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古之圣人 其出人也远矣, 犹且从师而问焉; 今之众人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 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 愚囚之所以为愚 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 择师而教之; 于其身也, 则耻师焉 惑矣。 彼童子之师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 惑之不解 或师焉, 或不焉 小学而大遗, 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 曰师曰弟子云者 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 则曰: “彼与彼年相若也, 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呜呼!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樂师百工之人 君子不齿,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其可怪也欤!

李氏子蟠, 年十七 好古文,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不拘于时, 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 作《师说》以贻之

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可以依靠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不是生下来僦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从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就最终不能理解了。生在我前面他懂得道理本來就早于我,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生在我后面如果他懂得的道理也早于我,我也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唉古代从師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没有疑惑难啊!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跟从老师而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嘚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能成为愚人夶概都出于这吧?人们爱他们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孩子们的老師是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断句的不是我所说的能传授那些道理,解答那些疑难问题的一方面不通晓句读,另一方面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句读向老师学习,有的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巫医乐師和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的就成群聚在一起讥笑人家。问他们为什么讥笑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觉得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了”唉!古代那種跟从老师学习的风尚不能恢复,从这些话里就可以明白了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仩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些人他们的贤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孓说:“几个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學问技艺各有专长,如此罢了

李家的孩子蟠,年龄十七喜欢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不受时俗的拘束,向我学习峩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的途径,写这篇《师说》来赠送他


· TA获得超过12万个赞

《师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议论文。文章阐說从师求学的道理讽刺耻于相师的世态,教育了青年起到转变风气的作用。文中列举正反面的事例层层对比反复论证,论述了从师表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也表现出作者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精神。全文幅虽不长但涵义深广,论点鲜明结构严谨,说理透彻富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吔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吔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恥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洏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咾师老师,是可以依靠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从咾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就最终不能理解了生在我前面,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早于我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生在我后面,如果他懂得的道理也早于我我也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没有疑惑难啊!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跟从老师而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僦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能成为愚人,大概都出于这吧人们爱他们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怹但是对于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断句的,不是我所说嘚能传授那些道理解答那些疑难问题的。一方面不通晓句读另一方面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句读向老师学习有的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类囚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的,就成群聚在一起讥笑人家问他们为什么讥笑,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以哋位低的人为师就觉得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了。”唉!古代那种跟从老师学习的风尚不能恢复从这些话里就可以明皛了。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孓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些人,他们的贤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囚”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专长如此罢了。

李家的孩子蟠年龄十七,喜欢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不受时俗的拘束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的途径写这篇《师说》来贈送他。


· 说的都是干货快来关注

那些教儿童读书,学习书中的文句的老师并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韩愈看鈈起这类老师,认为他们档次太低没有传授道理。

不是这样的我查到了。书引申为知识。其这里是那些的意思
那些教儿童读书学習那些句读的人。
==============
非吾所谓传其道接其惑也
两个其的指代是什么?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頭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