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什么望北

一查阅下列各字在《康熙字典》(或《辞源》修订本)中所属的部首:

丹(丶部)之(丿部)亚(二部)常(巾部)

卍(十部)受(又部)严(口部)隣(邑部)

巡(巛蔀)希(巾部)幽(幺部)胡(肉部)

怡(心部)攻(攴部)书(曰部)民(氏部)

煎(火部)者(老部)茁(艸部)贰(贝部)

郊(邑蔀)望(月部)平(干部)术(行部)

按:繁体字“隣”与“鄰”为异体字都简化作“邻”。《康熙字典》“隣”字在阜部“鄰”字茬邑部。《辞源》修订本不收“隣”字只收“鄰”字,在邑部

二“行”字在《康熙字典》和《辞源》中各有几种读音?两者是否一致“行窳”的“行”读什么音?

“行”字在《康熙字典》中有5种读音在《辞源》中有4种读音。其中xíng、xìng、háng 、hàng是一致的《康熙字典》还引了《集韵》的一条注音“乎监切”(读音为xián)。

“行窳”的“行”读xíng

三从《词诠》中查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在句中的意义:

1.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列子?汤问》)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则……则……,承接连词表文中对举关系,就、那么

3.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陶渊明《桃花源记》)

既时间副词,表过去已经。

4.或圆如箪或方似笥。(《水经注?巫山、巫峡》)

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水经注?巫山、巫峡》)

自假设连词,苟、如果常“自非”连用。

6.广袤丰杀一称心力。(白居易《庐山草堂记》)

}

韩柳欧苏固文人之最著;起翦頗牧,乃武将之多奇范仲淹胸中具数万甲兵,楚项羽江东有八千子弟孙膑吴起,将略堪夸;穰苴尉缭兵机莫测。姜太公有《六韬》黄石公有《三略》。韩信将兵多多益善;毛遂讥众,碌碌无奇

大将曰干城,武士曰武弁都督称为大镇国,总兵称为大总戎都阃即是都司,参戎即是参将千户有户侯之仰,百户有百宰之称以车为户曰辕门,显揭战功曰露布①下杀上,谓之弑;上伐下谓之征。交锋为对垒求和曰求成。战胜而回谓之凯旋;战败而走,谓之奔北为君泄恨,曰敌忾;为国救难曰勤王。

①露布:唐封演《封氏闻见记·露布》:“露布,捷书之别名也。诸军破贼,则以帛书建诸竿上,兵部谓之露布。”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氏父子等原昰文人中的优秀者;白起、王翦、廉颇、李牧等,那是武将中的佼佼者胸中具数万甲兵,见得范仲淹的威望;江东有八千子弟见得楚項羽的雄威。孙膑、吴起的将略的确有名;穰苴、尉缭的兵机,真是难测姜太公的六韬,是文、武、龙、虎、豹、犬;黄石公的三略是上略、中略、下略。“多多益善”是韩信将兵的说法;“碌碌无奇”,是毛遂对众人的讥讽

大将负保国的责任,叫做“干城”;武士是兵众的头目叫做“武弁”。都督叫做大镇国总兵叫做大总戎。大都阃就是都司大参戎就是参将。千总叫做大户侯把总叫做百夫长。用车做门叫做辕门;宣布战功,叫做露布下杀上,叫做弒;上伐下叫做征。两军交锋叫做“对垒”;因败求和,叫做“求成”打了胜仗回来,叫做“凯旋”;吃了败仗逃走叫做“奔北”。替国君泄恨叫做“敌忾”;替国君救急,叫做“勤王”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