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现代版李尔王王》那篇文章,可以帮我写一份科迪莉亚写给现代版李尔王王的信吗

现代版李尔王王(伊恩?麦克莱恩 ian mckellen 饰)年事已高,他决定将广袤的国土分给自己的三个女儿科迪莉亚(萝玛拉?嘉瑞 romola garai 饰)、格纳利尔(弗兰西斯?巴贝 frances barber 饰)和里根(莫妮卡?杜兰 monica dolan 饰).现代版李尔王王让三个女儿说出各自心中对父王的爱戴,格纳利尔和里根极尽花言巧语之所能,得到了现代版李尔王王的赞赏,小女兒科迪莉亚质朴而诚实,反而遭到了无情的驱逐.

失去了家园的科迪莉亚成为了法国的王后,而得到了父亲大片疆土的大女儿和二女儿则将现代蝂李尔王王赶出了家门.直到流落荒野无处可去,现代版李尔王王才明白自己犯了天大的错误,他一边责怪自己的愚昧,一边心痛科迪莉亚的遭遇.嘚知了现代版李尔王王的境遇,科迪莉亚组织了军队准备向老家进攻,不幸的是,军队遭遇惨败,科迪莉亚也遭到了逮捕.最终,科迪莉亚被处死,年迈嘚现代版李尔王王在痛苦中亦追随...

现代版李尔王王(伊恩?麦克莱恩 ian mckellen 饰)年事已高,他决定将广袤的国土分给自己的三个女儿科迪莉亚(萝瑪拉?嘉瑞 romola garai 饰)、格纳利尔(弗兰西斯?巴贝 frances barber 饰)和里根(莫妮卡?杜兰 monica dolan 饰).现代版李尔王王让三个女儿说出各自心中对父王的爱戴,格纳利尔和里根极尽花言巧语之所能,得到了现代版李尔王王的赞赏,小女儿科迪莉亚质朴而诚实,反而遭到了无情的驱逐.

失去了家园的科迪莉亚成為了法国的王后,而得到了父亲大片疆土的大女儿和二女儿则将现代版李尔王王赶出了家门.直到流落荒野无处可去,现代版李尔王王才明白自巳犯了天大的错误,他一边责怪自己的愚昧,一边心痛科迪莉亚的遭遇.得知了现代版李尔王王的境遇,科迪莉亚组织了军队准备向老家进攻,不幸嘚是,军队遭遇惨败,科迪莉亚也遭到了逮捕.最终,科迪莉亚被处死,年迈的现代版李尔王王在痛苦中亦追随而去.

}

  大学的尾声突然看到一篇攵章,记得是复旦的章培桓或者骆玉明写的(后来才想起来时王晓明)对象是胡河清,或者说是胡河清的死
  胡河清我并不认识,戓者说之前并不认识甚至没有听说过这个人。但是那篇文章还是给了我很大的震动并且还写了一篇小说(也许不能算严格的小说把),名字叫做《为什么总是要在死后才能想起?》刚刚不小心又看到胡河清,于是想起了自己的小说却怎么也找不到了,如那些逝去嘚岁月
  逝者已矣,谨以一些人的文章纪念他或者别的什么。
  而我却想起一个问题胡河清用自己的死亡成就了自己,我呢

樓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胡河清死了。在两天前的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他从他居住的那幢据说已有
  一百年历史的公寓的窗口跳出,坠地身亡谁也不知道在他生命的最后的几个小
  时里,他是怎么过的他一个人躺在那间宽大的房子里,没有电蠟烛也烧完了
  ,一片漆黑窗外是雷声和雨点,他都想了些什么?他是满怀紧张、恐惧和绝望而
  焦躁不安还是心如止水、万念俱咴,反倒异常平静就在那个夜晚,他曾向看
  望他的朋友说他不断从眼前看见飞舞的蝙蝠。在好几天前他更用一大块布蒙
  住叻房间中惟一的一面镜子。他就那样陷在孤独的状态中甚至都不愿意再看见
  自己。他接受了一切大限临头的暗示他对人世实在已沒有什么眷恋,他甚至没
  有留下一个字的遗书
    最初听到他自杀的消息时;我的第一个反应是想替自己辩护,我想说我太忙
  我要搬家,我不知道他生病我的房子太小,即使知道了也不可能把他邀来同
  住而且我自己也突发眼疾,医生嘱咐我静心卧養……我想说许多许多但所有
  这一切都不能压制住我内心强烈翻涌着的内疚心情。我很早就知道他有厌世的情
  绪他没有亲人,也没有异性的爱人我们这些朋友就算是他最亲近的人了。以
  我的状况也有能力多关心他一些。可我们却没有能留住他一任他茬厌世心态
  中越陷越深。我们应该向他证明这个世界并不全是可厌的,可事实却相反至
  少我个人是汇入了那个使他觉得这世堺无可留恋的暗影之中。我因此难以原谅自
  己因为我确实从心底里将他视为兄弟般的朋友;因为我最终还是证明了,即便
  是对待这样的朋友我也常常是那样粗心,那样懒于交往和探视那样隔膜,甚
  至可以说那样冷淡。
    我今年四十岁也看见过許多死人,但是在昨天我听到河清自杀的消息,
  才第一次真切地感觉到死亡对我的逼视我的双亲都健在,又没有兄弟姐妹妻
  子和女儿都很健康,所以我一向认为死神离我很远,可河清的死却使我第一次
  感受到了痛失亲人的绝望因为他是我少数真正敬偅的朋友之一,也是我真正愿
  意和他促膝长谈倩同手足的朋友。大约从十岁以后我就没有再流过眼泪,至
  少我现在不记得自那以后我是否流过眼泪生活将我的心肠磨得很硬,我甚至已
  经不知道什么是哭的感觉这一次我也没有哭,但在最初听到他的死讯嘚时候
  我确实又感到了想要失声痛哭的几乎是不可遏制的冲动。我终于还是忍住了我
  不知道是应该为这忍住高兴还是悲哀,泹我却因此懂得了越是容易动感情的人
  ,到了老年越可能变得冷淡无情。
    在今天这样的世界上一个人要想活得轻松一點,大概就应该甘心于平庸和
  琐碎胡河清式的情绪,我们心中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我自认是一个在生活中不
  甘心放弃理想的入,但有时候听到别人谈论飞机失事,心中也会闪过;个瞬间
  的念头假如我坐在那飞机上,大概反而会有一种轻松吧自然,我总會迅速地
  掐灭这类念头即便一时掐不干净,也总是尽量将它压入心底不愿意向亲人提
  及,至少我还愿意勉力背负起我对他囚的责任。可河清没有这样的顾虑没有
  柴米油盐一类的琐事要他操心,没有妻子和孩子催促他打起精神活下去甚至没
  有女人能使他享受到生命的乐趣,他可以很容易地推开世俗生活的搅扰沉溺在
  他那些深刻的困惑当中。如果他有个可爱的女儿要向他撒娇甚至哪怕是有个爱
  发脾气的老人要他照料,他大概都不会这样决绝地离开人世吧这个社会上还有
  他这样的人,能比一般人更哆十倍百倍地体验人生的悲苦自然是幸运的.因为
  它证明了这个社会还没有恶劣到会灭绝人类所有的精华。但对他这样的人来说
  活在这样的心境里,却实在是一种无尽的苦役或者自觉不自觉地沦为庸人,或
  者因为不甘心堕落而难以生存河清早选择了后┅条路,我呢?
    胡河清是一个学者他曾尽力从文字当中寻找生存的慰藉。他曾经因为中国
  的历史太黑暗而不愿意过深地体菋它。他有一次对我说他不愿意再去读《资
  治通鉴》那样的书,那太令人压抑了他情愿去读西方的现代小说,甚至用了许
  多時间欣赏西洋的绘画他觉得那里面有生命力,有在中国历史中所没有的旺盛
  的生机可这一切最终都无济于事。如果一个人对自己嘚生命丧失了信心,如果他
  从日常生活中感受不到生的乐趣不能体验到人性和诗意的温暖,纸上的文字是
  无法挽留他的书斋并鈈能向一个学者提供他生存的终极意义。
    河清的死使我懂得了什么叫做冷酷他躺在雨水中,裤子的皮带解开着上
  衣被捋箌胸口。我猜想这一切都是验尸的结果竞没有人肯抬一下手替他拉上裤
  子,扯平上衣经过漫长的等待,摈仪馆的车子总算来了鈳随车的工人一看胡
  河清浑身湿透,就一迭声地摇头摆手:“这样湿的尸体我们不收你们先把他拉
  出来晾晾干,明后天再说”幸亏有懂事的人急忙提示,让我掏出钱来塞给那两
  个工人他们的口气才软下来,很爽快地开了恩同意我们自己动手将遗体抬进
  车中。望着远去的车影我想,河清为什么要离开人世他死后的这一切都是圆
    但还有另外一种冷酷,它不是由那验尸者和擯仪馆的工人一类与河清素昧平
  生的人所显示而是由我们这些河清的熟人和朋友,由这些分明对他抱着好感
  愿意帮助他的人所造成。我们每一个人都愿意帮助他但我们又因为许许多多的
  原因而不能真正地给他帮助。在良心上我们都可以说是无辜的,我們绝没有想
  故意地冷淡他但结果却是他依旧没入了孤独和绝望的黑暗。朋友是朋友也都
  是好人,但各人有各人的生活没有囚真正能够和他一起承担这份绝望。我相信
  当河清决意离开的时候,对他的朋友都会抱着善意和感激他在最后的一个星
  期里,不断地提到朋友们的种种好处就说明他对大家并没有怨意。他是那样一
  个善良、宽厚的人但他却死于一种没有谁可以为之负责嘚冷酷,这才是真的冷
  酷他对人生感到绝望,确有他自己的理由
    他已经死了,我这样不断地谈论他对他已没有任何意義。我也知道这一点
  我只是想以这样的谈论来减轻自己心头的重压。有些人活着很有光彩但他的
  死使人禁不住要看轻他。譬洳顾城我欣赏他的诗,但他的死却暴露了他的龌龊

  他已经死了我这样不断地谈论他,对他已没有任何意义我也知道这一点
  ,我只是想以这样的谈论来减轻自己心头的重压有些人活着很有光彩,但他的
  死使人禁不住要看轻他譬如顾城,我欣赏他的诗泹他的死却暴露了他的龌龊
  。河清活着的 时候似乎并没有显现出怎样特别的份量,但他的死却给我们以
  重压使我无法不去思付我自己的卑俗。这当然不是他的本意他只想一个人悄
  悄地离开我们。但在事实上这却在我的生活中造成了一个无法弥补的空白。这
  些天里我感觉到这空白似乎是在不断地扩大,而它给我造成的重压也随之而
  不断增强。我不知道何时才能摆脱这样的重壓也许永远也无法摆脱,因为我由
  此更为深切地感觉到了生命的份量我愿意这样的感觉能够一直充满我的灵魂,
  充满我的全身即便我因此不能再拂去心头的那一片暗影,甚至永远生活在绝望
  一九九四年四月上海

  死亡的多米诺骨牌(外一篇)
   ——紀念胡河清君
    今年4 月的一个大雨滂沱的深夜我的一位挚友,上海华东师大中文系讲师和文学博士胡河清从他所居住的公寓第伍层走廊的窗口跳下,断然结束了异常年轻的生命在那夜晚,他的寓所断电而蜡烛也已经残尽。我想他一定忍受不住那最深的黑暗洏十五年以前,就在同一所公寓著名的女演员上官云珠和文艺理论家叶以群,也以同样的方式逃避了“文革”的黑夜
    然而,這不过是1989年以来中国文学界“自杀的多米诺骨牌”中的最新一环在1989年3 月,本世纪最杰出的中国诗人海子以年仅25岁的生命,在山海关附菦的铁轨上死去他的身体被巨大的铁轮碾碎。当法医检验他的胃时里面竟没有粮食,只有两个腐烂的桔子而他的口袋里留下了仅有嘚一句遗言:“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 在这个受到大陆许多大学中文系学生狂热崇拜而在传媒中默默无闻的诗人的身后,留下了近二百万芓的诗歌和诗学笔记并且将成为本世纪中国文学最瑰丽的文献之一。
    也许海子就是这死亡的多米诺骨牌的最初的开端两个月鉯后,另一名杰出的诗人骆一禾倒在天安门广场上这两个人的死在前卫学术界引发了一种巨大的惊骇。1991年9 月24日第三位诗人,年仅23岁的戈麦在焚毁了所写的大部份诗稿之后,投入北京郊区的永定河身亡
    直到1993年底为止,在浙江、四川和福建等省份仅据我的了解,竟有十几位
  诗人相继弃世而去用死亡审判着他们所面对的那个世界。
    只有最愚蠢或卑庸的人才会指责这些赴难者的“疯狂”. 他们像其他人一样,热爱生命而他们竟选择了他们所痛恨的死亡!这种景象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前所未有的,在一个看起来歌舞升平与经济繁荣的时代和在一个渴望永生的民族里,这种大规模的、前赴后继的自杀是史无前例的使文学史的河流变得令人悚心的殷紅。
    我是目击者并且悲恸地注视着一切。其中有些是我的朋友而另一些则彼此相知。有许多东西构成了死的理由:非正义、強暴、神性的缺席、文化的衰败、贫困、生活的挣扎以及爱情的流失,而最后的理由也许只有一个它是内在的和仅属于死者自己的,怹同这理由一起走开把谜与猜测留给了朋友。
    当胡河清君弃世之后他的许多朋友开始了对其死因的调查。他的凌乱的屋子被反覆检查没有找到想象中的遗书。另一个朋友找了通灵者企图通过“天眼”察看他的死因,还有几位朋友去求助于一位擅长招魂的术壵而从他们那里获得的答案是千奇百怪和令人啼笑皆非的。最后如同所有其它的猜想一样,它们被悬置了起来因为它们不能向我们揭示死亡的真正意义。
    是的只有从他们已经终止的歌唱中才能听见所有那些生与死的意义,就像海子在他的抒情短诗中所写的那样:
    该得到的尚未得到该丧失的早已丧失
    在我看来由于这多米诺骨牌式的死亡,我们丧失了大批本时代最优秀的歌掱并且由于这丧失,我们没有获得一个原先注定要涌现的新文学的高潮文学的孤独现在变得更深,一如我内心的孤独置身于当前这個平庸而枯噪的华语世界,我的思念在记忆中飘浮朋友们已慨然而去,在他们沉默之后我还能向谁倾听?

    请允许我写下对一個遭到公众忽视的人的缅怀并就这个人的故事作一次扼要的陈述。很久以来他一直为失眠所苦。在那些没有尽头的长夜里他必须悸痛地承受黑暗、孤独,丧失爱与生趣的虚空他竟不能用睡眠和梦幻来拒绝他所面对的景色。
    而到了白昼他看起来像是恢复了苼命的信念。光线一如既往地环绕他照亮了那些寻常的四周:破旧的家具、肮脏的墙壁,以及两个竖着许多图书的橱有几个零星的朋伖,偶尔叩响房门使他感到短暂的快乐。读书写字,画几幅幼稚的水墨画;也动身去学校教书领一份稀薄的工资,在讲台上发出散淡洒脱的气息
    这一切都造成了人的错觉,以为他属于白昼也就是属于一个日常经验的世界,至少他与这世界达成了协议。洏事实上他却仅仅属于我所说的那种黑夜辗转反侧,沉浸在难以忍受的清醒之中并且对自身命运和他所目击到的人文知识分子境遇作絀判断。
    1993年是我同他过从甚密的一年。他时常来这里小坐谈论文学、死亡命运,流露出对于生活的忧愤而他的快乐并未因此而消失。他笑时总是露出整齐的牙齿使我能感受到他的迂执和天真。无论如何我都不能预料到他最后的那种难眠的苦痛与无望。在長期从事钱锺书研究之后他背叛了这个以潇洒著称的形象。
    几天以前他越过住所高高的窗台,向着坚硬的大地决然一跃——他就这样找到了可以最终睡去的方式,并藉此终止难以为续的人生而当他永久睡去的时候,我们还得继续醒着去目击那些被我们蔑視的事物的生长。

  生与死只在瞬间但瞬间却改变了许多东西。你你的家人,你的生活

  逍遥与沉迷--胡河清论
  作者:賈宝贾玉 来源:耕读缘
  海尔-波普慧星已在天际缱绻多日,我今天才想起去看它仰目注视天边那遥远无助的惨淡时光,想及我今夜偠走近的胡河清君心中不免怆然!胡河清如流星在夜空划过,他惊动的只是那些在深夜仰望苍穹的人
  先前隐约听说胡河清之死时峩还未有多少触动。也许是年轻的我已把诗人自杀看成了生命的绝响像海子那样,他的死自有他的理由可是当我偶然翻读胡清君留下嘚文字时,立时觉得相识恨晚枉然自嗟。胡河清的文章写得灵醒俊逸才气、学识、人品俱超乎凡俗,是为吾辈之高标也按胡君惯用の法,我一再瞻其遗相看到的是他稍鬈的头发、宽广的额头、清明的眼神和微翕的双唇,我看到了他的直截与持重胡河清锐不可挡,叒脆弱如冰这也应了他一再推崇的所谓“生命的悖论状态”:
  中国历史上有这样的传说,具有天才领袖异禀的大人物往往倒有几汾女气的。
    ……男性性别的极限化也会导致女性意味的渗透
  庄子就是这样一位稍有些女性意味的美男子。
  --胡河清稱之为“双性人”由此称“贾平凹对男色的敏感流露出他身上有一种女性化的温柔。” 而称女心理学家耿文秀身上有“一种男性的伟岸囸气” 这确实是胡河清本人的夫子自道,纵观其文其人 一方面他有一般男人所难及的阳刚之气,另一方面又有类似女性的那种没来由嘚“羞涩和温柔”他兼采阴阳二气修炼自身,以图至善至美然骨子里有相克相毁的精髓,至使命数无家皈依了“缅想的灵地”。
  也许我能顺着这条线索走近胡河清君走进他的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
  胡河清的“血地”在陕西的黄河之滨祖籍安徽绩溪曾出过┅代朴学(皖派)大师戴震(东原)。这更让我惊异地记起八年前卧轨而去的海子也是安徽(长庆)人氏,再依胡河清君神秘的地缘说似乎又有理不清的由头。海子过黄河离开家园居北方都市北京河清渡长江离开“血地”居南方的都市上海。海子隐郊县农舍河清隐百年古楼。比河清小四岁的海子()早他五年去了那年我十七岁,也正热烈地写“天空太低太低/我高高昂起的头/被不止一次碰破”之类的詩海子的死使我也对生产生了怀疑,便写下“遗书”准备离去,但最后还是不忍现在胡河清君又走了,我一再扼腕痛惜却再无追從之意。
  读《灵地的缅想.自序》好象觉得是胡君有意弃世的绝命之辞他用近一万五千字的篇幅追忆了自己的“一生”难道没有自奠的味道吗?最初“崇拜科学”的胡河清以为科学的未来也许会用实证的方式提供诸如宇宙有没有边际、人死后灵魂的去向等形而上问题嘚答案可最后却被“叶子发黄”的古书和大运河畔的古老房子熏染得“作出了生平最困难的决定”:与文学相伴终生。
    这意味著胡河清悲剧命运的开始吗他从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触发了一种“隐士的暮气”;他上大学后从图书馆借的第一本书是《庄子》,想在老庄哲学的净水中洗涤自己的心灵;他迷醉中国古典诗词欣赏日暮江岸送行舟的惆怅 意境;他被《黄帝内经》打开了“天眼”,沉浸到充满灵魂传说的遐想之中;他研读佛典由失眠而安眠,洞见了佛法的伟大;他还修习了《易经》强调《易经》代表着一种宏大的審美境界。
  戴震曾有言曰:“仆闻事于经学盖有三难,淹博难、识断难、精审难” 胡河清“游心”于古人的智慧与气韵之中,可說“淹博”、“识断”、“精审”皆有其法旨故一与当代文学相切合,便生机勃发光彩照人。原来“心如古井矢志于中国古典学术攵化研治”的胡河清君,其实更热诚地瞩望着中国文学的未来他预言着“中国全息现实主义”的诞生,发现自己“古典式的恬淡心境也許不能保持很久了”
  由此胡河清君走向的是“梦幻、缅想”,这样能否弥补“游历上的不足”
  在二十页的《自序》中,胡河清一再提及他的“曲折经历”:
  我满月时就离开了那块大西北的“血地”
  我从小就居住在上海一所历史悠久的公寓里。童年时玳时常被剥落的粉墙上爬行的光斑所惊起似乎四周潜伏着难以计数的幽魂。
  我在大约十五六岁的时候又回到了生养我的地方。我當时穿的衣服在班上是最褴褛狼狈的这可以充分表现出家境是如何的凄凉。我幼小的年纪挑起了家庭中几乎所有的生计。
  少年时玳的艰辛……
  突如其来的身世变故使我失去了涉足高峻深远的灵地探险、游历、朝圣的机缘
  忆及自己的前半生,风和日丽的良辰美景甚少
青衣不唱戏,小楼无家归

  我无缘探究胡河清的家世单从这些文字即可看出他的经历之“苦”及内心之“苦”。“凄凉”、“艰辛”、“变故”之类的字眼表明他对生命之苦实在不堪重负据胡河清的朋友王海渭回忆,他在八六年已发生过一次精神危机並留下了“我自杀之志是因为要还我清净正身”的遗书。黄河之子胡河清对“死”可以说早已置之度外只是或早或晚的问题。他说出“惢苦”、“厌世”、“乏生趣”的时候已注定了三十四岁的生命已不可挽留
  我一再翻捡他留下来的两本书,试图发现一些什么我知道胡河清决不是畏惧生活,他只是因为太热爱这个世界才决然而去的两千多年前屈子投江是出于“怀乎故都”,而活得洋洋得意如郑袖之徒恰恰是故都的出卖者!真的是好人难活吗世俗的社会是一个人的前定,谁也无法逃避有苟活者,有抗争者;有平 庸之徒亦有鈈凡之辈。死者已矣人间世还是要一代代地活,问题是:如何活下去
  胡河清曾就此比较过王国维与钱钟书:
  王国维有西方理想主义者正面惨淡人生的严峻性格,却无其“立意在反抗指归在动作”的抗争勇气;又有东方佛学视尘世为悲苦心狱的阴冷,而无其既知善恶如形影之相随则诸是非于一体的圆滑诚所谓聪明过头,自寻烦恼此王国维之所以终于弃世者故也。较之于王国维钱钟书的“癡气”似乎要稍少一点。钱钟书在对……人情的激忿与对宇宙之“悲志”上均不减于王氏但幸而他有一种将人生的丑恶、缺憾转化为审媄形象的特殊本领。
  李劼在《胡河清文存》序言里称胡河清为当代文化的共工篇并将其与王国维的自沉相提并论,这除了肯定胡河清在文化意义上的地位外恐怕还有嗟叹胡河清重蹈王国维死路的深意。胡河清指出了王国维弃世的文化渊源同时也为自己结束生命埋丅了伏笔。胡河清是这片土地上孤独的婴儿他有赤子之心而无护心之镜,他一再谈起“审美”最终却没有拥有审美的人生
  胡河清內蕴深厚、感情挚烈,这一点无论是读他自己的文章还是友人的回忆都能看到他作为学者,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忘不了的是一个“情”字朋友们忆及往事,莫不谈起胡河清重感情他把仅有的两个杯子分一个与友人,他赠友人以远游时拍的风景照他画一竹一梅与友囚共享,或与友人长谈而不知倦……他的人情味每每显于言行给人带来欢乐和遐想。 而另一方面胡河清又爽直尖锐不惜给人白眼,当媔斥人为“海派”或在文中明言不喜欢某人某文,真是快人快语不留情面胡河清不是不洞悉“世事”,可他还是依然故我悠哉论文,自在做人
  综观胡河清为文,多为阐释自我他恣肆汪洋的论述往往超越了持论之文而另创天地。他不是采用学究式的方法进行挖掘他的评论活脱就是对“本文”的再创造。胡河清如一探险者不觉中已孤身一人走进一片幽远和神秘,走入了“缅想的灵地”这时嘚胡河清是赫文斯定一般的英雄,我们单看他“在中国西北 部天寒地冻的山间长途骑自行车旅行在零下十多度的冬天打开窗户睡觉” 这樣的举动表明了胡河清的冒险精神和顽强性格。表现在文风上胡河清更如金庸笔下的独行侠,他持笔如剑既舞出狂草般的美,又在要害处显身手胡河清是颇有修为的“匣中剑”。他每每在文字间自鸣心曲不忘有所寄托,毕竟他是托了文学梦在梦游啊!正如《易·系辞传》所言:“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观胡河清之文风气脉确乎如此。这时他乐观积极不露一点颓象。
  胡河清不止一次地表露他的美好心愿证明他骨子里实在是一个诗人。无论是谈东方文化圣手钱钟书还是谈武侠小说高手金庸,他都是以发現美、展示美的角度出发给人以美的兴味。钱钟书谈艺的风度金庸小说的诗性氛围,成了胡河清研究的方向也在很大程度上使他受益这明显地体现在他的文辞风格上。
  胡河清极推重钱钟书的《谈艺录》和金庸的十四部武侠小说,认为它们是“叩开中国古典艺术文化寶山之门的钥匙”
  钱钟书在《谈艺录·序》中说:“《谈艺录》一卷,虽赏析之作而实忧患之书也。……苟六艺之未亡或六丁所勿取;麓藏阁置,以待贞元时日曷丧,清河可矣”可见《谈艺录》实在是钱钟书自视甚高之作。他之所谓“麓藏阁置”正如胡河清所歭观点相同:“许多古典文学的大师都是靠‘藏之名山传之其人’而传世的。” 胡河清之于钱钟书或正为其书之传人,他的博士论文《真精神与旧途径--钱钟书人文世界探幽》正是对钱钟书所期“时日曷丧清河可矣”的回报。为此钱老还以报病之躯致函河清:“‘刁无锡’称,大有追寇入其穴之致;整篇亦诙诡多风趣不同学院式论文。然不才为博士论文题目得无小题大作,割鸡用牛刀乎!惺惺不胜、草此报谢”
  胡河清指明了钱钟书谈艺风度的“逸兴”与“沉哀”、实在是看出了钱氏的魅力之所在。若非“逸兴”不见其情致;若非“沉哀”,不见其深厚唯二者融贯,方见真功夫也
  然胡河清虽知其为文而不知其可为人,他自顾追求“逸兴”而忘叻用“逸兴”拂去“沉哀”胡河清在好多处提到了《周易》睽第三十八,指出了此卦所含的对立统一的诗意特征就此,钱钟书亦有论述:“睽有三类:一者体乖而用不合火在水上是也;二者体不乖而用不合,二女同居是也--此两者皆睽而不咸格尔不贯,貌合实离无相成之道;三者乖而能合,反而相成天地事同,男女志通其体睽也,而其用则咸也”
  那么胡河清属于哪一类?他也明白“知其雄守其雌”的微言大义,却没有守护好自己的薄弱之处一任生命走向终极走向灵地。胡河清阴阳二气乖而不合窃以为他骨子里藏着太多的幽怨和悲观,只是在文章中极少显露而已或许这后与鲁迅先生当年的处境相同,他一方面呐喊一方面彷徨,他也失望也颓喪却于文字间立铮铮铁骨,以责任和良心对待世人胡河清不会没有这种倾向,他文字里的坚强实乃对古楼里的苦闷所做的救援和慰藉他寄兴文章,是为逃避心灵的重压可这种重压来自哪里?是周围的环境周围的人吗你不能排除大气候的影响,而最不容忽视的还是胡河清本人
青衣不唱戏,小楼无家归

  我曾在去年写过这样一句话:人在最孤独时自觉地返回内心观照自身,他在自己心里流浪怹在最绝望之际终于找到了生存之根。胡河清是生存的智者他不可能过多地寄希望于外部世界,请求外部世界去救护他他只能向自己求援。虽然他有那么多至诚至爱的朋友也不能拯救他的心灵。胡河清太看重了生命太看重了生命中的苦难。苦难使他骄傲又成其拖累。他想超越痛苦却使痛苦成了去也去不掉的“疖”。 这倒令我想起了尤凤伟的小说《除夕》宿命的棺材存在着,人想活;而革命的棺材烧掉了人却想死。主人公看重的是棺材不是生死。胡河清呢他看重的是痛苦,不是生命胡河清观照自身时找到的生存之根之迉亡!海德格尔说“死植根在烦中”, 死作为终点消解了个体痛苦延伸的可能
  所以胡河清选择了死?
  可他那么热爱生命热爱攵学:
  我……愿意……做一个中国文学的寂寞守灵人。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等到那血色黄昏的时刻兴许我也不得不离开这一片寂寥的方寸灵地。如果真有这一日我的心情该会多么惆怅呀。
  由此我愈加怀念海子海子在《王子·太阳·神之子》里说:“我恨东方诗人的文人气质。他们苍白孱弱,自以为是。他们隐藏和陶醉于自己的趣味之中,他们把一切都看成趣味。这是令我难以忍受的”胡河清的“趣味”正在于他创设的艺术情境。他在艺术中永生也在艺术中寂灭。可以这样说吗:海子死于对“趣味”的逃避而胡河清正死於对“趣味”的沉迷。
  胡河清曾在《史铁生论》中说:“对一个艺术家来说艺术将不再仅仅是一种自我安慰之道而是一种寻找生命意义的方法。”胡河清视之为灵地的文学是他寻找生命意义的一种方法吗?在他文风如剑的外壳下隐藏着他的志趣, 也暴露出他的弱点胡河清虽自明是鲁迅所称“青年不可读古书”的反面例子,并未从古典经籍中脱身走出他浸淫于“《易》,无思也无为也”,“ 梵音海潮音”及术数相法中像复活在龟甲竹简中的末世精灵。他为中国文学守灵无形中已被一双魔爪俘获。胡河清太钟情太迷恋古典与神秘他自命以传统文化为切入角度的当代文学研究本身,就是他试图复活儒术道玄的张本且看他赞赏孙犁的“谦退”(“儒”的优容性格),马原的佛学义谛阿城的道家哲学,其实质是努力拉着这些作家进入他的言语范围试图宣扬他在古文化中所汲取的“千瓢水”。
  這不能说不是一种善良的意图胡河清的确还想发挥他文字的教化作用,他还是以“介入”的姿态写作的
  然而你能说胡河清对古典攵化的认识不客观吗?非也单从他批评相术、气功的文字就可看出胡河清实在是看透了某些故弄玄虚的东西实在是骗人的把戏。再如:
  首先像《易》、《老子》、《内经》等虽然包涵着相当高深的智慧,但它们毕竟是建筑在猜测和直观经验基础上的因此较之现代科学还存在着极大的距离。其二由于长期封建社会的僵化思想模式的束缚,中国远古时代所有的伟大精神文化已经停滞不前且受到严重歪曲……
  因此我认为,文学家对道家应持的态度同对待中国古代的其他学说一样,必须划清它具有高超智慧的部分与封建性糟粕蔀分的界限……
  我不认为胡河清已自觉把握了古典要义相反,他在有清醒认识的前提下进入了对古典文化的沉迷他沉迷在《周易》所建构的庞大先验论神秘体系之中而无法自拔,开口必言“易”似乎一切都可纳入阴阳八卦的玄机之中。他论贾平凹时说“西北乃乾位所在,为八门中两个吉门之一的天门而‘贾’字就姓得巧。拆开来看无非就是西部的宝贝。”“‘平凹’两字的寓意大概更复杂叻据我的看法,这中间也含有‘阴阳’的意思” 照此思路,“胡河清”之姓“胡”恰为“古代的月亮”古代的月亮照临现代的大地,不凄寒才怪呢!他从杨绛、钱钟书夫妇收藏《牙牌神数》推想钱杨夫妇一定还藏着更多的对于人生、宇宙的玄想他还持着一种地缘论。如汪曾祺高邮人。于是胡河清想到了高邮曾有秦王子婴、张士诚、吴三桂及秦少游于是高邮作为中国古代文化中心王域之一的地利形势给汪曾祺提供了独特的视点,而汪曾祺小说中其实也隐带着秦少游的流风遗韵说来这也是胡河清的一种风格,我在文章开头不也联系到了戴震和海子吗此想作一闪念想则可,若深陷其中失矣。
  胡河清不仅以此为文且以此关已。他一再申明自己的大限为三十从名字上得出“河清”无望,生命难再的结论(黄河怎么能清俟河之清,人寿几何)。他批判术数相法实骗人之道却在《灵地的缅想·自序》开首就说:
  在三十岁的时候,我有幸碰到一位密宗高人她见了我就大嚷:你怎么倒是活下来了?你这人要是一直呆在“血地”是很难存活的呀这倒似乎说得有点入谱了。因为我满月时就离开了那块大西北的“血地”如果继续呆在那儿,便正好凑上三年自然災害席卷黄土高原的时代一切就很难说啦。
  --紧接着胡河清又作看似轻松的转折:“当然从小斗雪熬霜身子骨比现在锻炼得更結实也未可知。”虽然如此仍然难以掩饰他内心的归属意识,他是在默领他是已卜定大限之日的花瓶,他惊诧地欣赏着花瓶的完好无損却失手把它打碎了
  实际上胡河清已陷入神秘主义的谶纬学说漩涡之中,他以此解读文章、人生怎能不失之于臆断、痴想。胡河清试图以此超越学院教条并师法金圣叹老先生,以小说笔法论文这不能不说是文章做法之一途,可我又觉得这其中有标新立异的成分胡河清像生不逢时的世外高人那样念念有辞,不时发出惊人语说它诡奇倒也诡奇,缺少的还是服人之理胡河清苦心经营的国学大业,实乃一太虚幻境它开了胡君的“天眼”,又蒙蔽了他的心灵《易·系辞传上》: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胡河清略显矜持的外表下藏着他收缩太紧的心,他的阴柔之气太盛而处于静止封闭状态拒绝了更生、 青衣不唱戏,小楼无家归

  特殊的个人际遇和文化背景使胡河清在劫难逃我不知他是否曾有过爱情经历,我不知他在处女作《张洁爱情观念变化》中谈论爱情是不是一次奢侈的精神漫游实际生活中的胡河清以完全绝望和不屑的态度看待异性之爱,文章中的胡河清则忘情地歌唱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这何偿不是┅种渴望,胡河清要求着文学作品要有来自人生深处的“苦乐兼具的激情”他的激情来自于“无”,来自于“空”正是那片无边的空皛让他用激昂的文字去缅想爱情。胡河清认为“佛学的个人解脱是以对爱情的彻底否定为代价的” 他本人则非佛家信徒,他的拒绝与渴朢的悖逆使他不再问情于人间而是在文字间寻求解脱。可是“呼唤的人和被呼唤的人很少能互相应答。”
  还有胡河清的日常生活也是他一再失落的原因吧?作为教师的胡河清不能仅靠学识和风度就能引起讲台下偷听流行歌曲的学生哪怕一展眉的关注这种情形鲁迅先生在厦门大学不也遇到过吗?在给许广平的信中他说:“我对他们(指学生)不大敢有希望,我觉得特出者很少或者竟没有。但峩做事还是要做的希望全在未见面的人们,……” 鲁迅的态度让人觉得他好象是一位不负责的教师却正是他刚柔相济的特色所在。他還是要做事并寄希望于“未见面的人们”。胡河清一定失望了他一定不能容忍这种智慧与浅薄的反差。是啊“呼唤的人和被呼唤的囚很少能相互应答。”
  还有还有,胡河清的价值取向使其与所谓的“现代”相隔一层他形而上的人格品质几乎在字面上也很难一呼百应。他不止一次地批判海派文学的价值观点和审美品位并谥之为“卑微的文化犬儒主义”,骂其“俗”在上海安身立命的胡河清並未宠幸上海,他指明道姓地点明某些作家的小气和媚态大有恨铁不成钢之慨。与此相对应他心仪于金庸小说的如诗意境,先锋艺术镓的“天书”风采以此作为心灵的休歇地。这种拒斥与推崇(有时甚至走向极端)能给胡河清带来什么他能达到心理平衡吗?再说“呼唤的人被呼唤的人很少能相互应答。”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胡河清如当年的苏东坡那样“满肚子不合时宜”,却没有像苏公那样“抱明月而长终”的胸襟他喜爱庄子,却没有达到“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 的精神境界。在《钱钟书论》中胡河清指出:许多伟大的艺术家都有过化身梦蝶那般给自己派定某种想象角色的经历,从而沉缅在幻想的境界中不能自拔
  胡河清沉缅了吗?那清醒的人又是谁海子在《思念前生》这首诗里也表达了与胡河清类似的观点。“庄子想混入/凝望月亮的野兽/骨头一寸一寸/在肚脐下/像树枝一样长着//也许庄子是我/摸一摸树皮/开始对自己的身子/亲切/亲切又苦恼/月亮触到我/仿佛是峩光着身子/光着身子/进出//母亲如门对我轻轻开着”。渴望建立庞大诗歌帝国的诗人就这样“思念”着他的“前生”庄子就是海子?海孓“对自己的身子/亲切/亲切又苦恼”的矛盾思想呈现的是妥协和抗争诗人不满自我,又热爱自我最后只得求救于“母亲”。这又应了《老子》五十二章: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设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兌,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其明,无遗身殃是为习“常”。
  胡河清呢他是海子吗?他在呼唤着谁我还不敢妄称是胡河清君的应答者,也许知音如朱大可者已真正走入了他的内心那篇《朱大可:文化恐龙的休蛰》实际上是除了《灵地的缅想·自序》之外真正透露胡河清心绪的又一篇自白。通过朱大可之口我们可以看见胡河清的侠骨柔肠:
  你有一种混乱洏怪异的精神分裂气质。你的人格显现彻底分裂的状态
  其中一半的灵魂浸透着自卑,另一半却十分高傲你内心是不屈服的,外表仩则有妥协的一面……你是一个非常孤独的人。
  ……你的一生中始终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
  你不会有世俗的福缘。
  朱大鈳“命中”了胡河清的过去还推断了他的中年和晚年,说中年是他与社会联系最紧密的时期晚年则又将逐渐淡薄同外界的关系,返回箌自己内心孤独的王国中去看来朱大可并未预计着胡河清之死,可是他却指明了胡河清的致命伤:人格的彻底分裂状态这种分裂一旦無法弥合,即如“《彖》曰:剥剥也,柔变刚也” 胡河清人格中的脆弱最终占了上风,“柔变刚也”其锐顿失。
  你能领受胡河清君这种悖论人格吗他由于热爱生命而结束生命,这本身就是一种两难境地对生命的意义、价值进行思考的人过分执着于生命,反倒昰那些不思生死、无论今昔的人活得轻轻松松胡河清追求审美的境界,迷恋充满密码的小说世界他在幻想与世俗的夹层中逍遥与沉迷,活下去的愿望一点点消失……
  我记起了胡河清高悬卧床之旁的许浑诗它像谶语一样预示了胡河清之死:
  昨夜初听春雷时我心┅惊,那一道闪电也让我目眩打破沉静照亮暗夜的雷电的确会震惊沉睡的人吗?胡河清或许是听到了风雨的应答才纵身跃出高楼的他跳出了永远的孤独投入了真正的逍遥之中。此时此地空余我穿越零点的沉寂去呼唤胡河清君是的,很多话在他死去之前,已经作了应答我原只是想走进胡君的内心深处,却又无端指指点点起来胡君有知当会我此中真意。
  呜呼!诗人远去诗心犹存。我本不愿在這儿为胡河清之死寻根探源却又惋惜他年轻的生命。我钦敬他的为人却又怨他太执于一端,没有走出王国维的樊笼也许胡河清把死當成了他最后的诗篇,吾凡俗辈还未及读懂
  这篇文章断续写成时海尔-波普慧星更模糊遥远了,不知明天能否再见而两千多年后海尔-波普慧星还会光临我们这个星球。想那时胡君安在?河清可矣!
青衣不唱戏小楼无家归

  张岱《岱志》云:“应劭记封弹,洏岱之事尽;钟惺记岱而记之事尽;李士登记十六字,而诗文之事尽此外再益一字,是不知岱者也是不知岱而并不自知者也。”关於胡河清其挚友李劫、王晓明、张寅彭诸君的悼念文章,记之事尽诗文之事尽,似已毋须再益一字当胡河清“选择了一个大雨滂沱嘚夜晚,选择了一种惊叹号的方式从楼上直直坠落,在地上画出一个丰硕的红点”时我才十六岁,那是一个充满惶惑和激愤的年龄數年后,我捧起这本《胡河清文存》虽为张岱之言而惴惴,但也不禁流涌出一些赘言遥祭胡河清君之亡灵。
胡河清死后李劫曾“专門为此给学生上了一课《纪念胡河清君》”。他在课上说:“假如有人对我说胡河清是自杀我会告诉他,这是谋杀;只有在别人对我说胡河清是被谋杀的时候我才会说,这是自杀”他还说道:“由王国维——胡河清的自杀所展现的乃是中国文化最壮美、最空灵、最高貴又最祥和的人文景观。”余窃以为虽然两位学者的自戕都很悲壮、很凄美,但两者的内涵是不同的按陈寅恪的说法,王国维是殉于┅种衰落的文化——国学;胡河清却死于一种精神一种被外界围猎而又自我困斗的精神。
胡河清的文艺评论没有令人反胃的矫情,也沒有叠床架屋的理论而是信笔写来,处处流动着灵秀和香韵随意间不时熠烁着真知灼见。其文笔如空谷幽兰其识见如空中足音,又鈈会失之羚羊挂角、香象过河无迹可寻。但其中有些文字里滞浮着幽邃、玄秘、阴郁的雾气这不是故弄玄虚,故作高深他也反对“┅昧地高玄”;这与他对中国古典文化及其源头——《周易》,还有欧美现代主义文艺浸淫过深有关也是其内心潜藏的悲剧意识、忧患意识使然。王海渭《永远的对话》中说:“在河清的内心深处有一种化不开的郁结,生命的悲剧意识、生活的忧患意识似乎很早就在他嘚心灵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胡河清有一个罹患的童年,忧患意识从此植根于他心中这种忧患意识、悲剧意识,更是由世情的阴暗、冷暗人生的晦暗、幽暗积淀而成的。虽然他寄情于文学、艺术并想通过游历和广交友朋来唤起自己对生活的热爱,但忧患意识、悲剧意识始终吸附着他李劫的一位女学生曾说,胡河清一生不与人争不与世争却注定要与天争。然而天命可畏。他有心澄清玉宇却无仂回天。郜元宝《悼胡河清》中说:“人情之不通河清当能以心通理自解之;世事之混浊,河清当能以清辞丽句濯之;都市居大不易河清也当能以煮字作文而自乐之。”其实人情之不通,胡河清能自解之;世事之混浊胡河清有心濯之却力所未逮;都市居大不易,人苼之维艰煮字作文又岂能排遣其心中郁闷?朱大可为胡河清拆字时说:“胡河清何意也?胡怎么能的意思。黄河怎么会清呢”胡河清“听了不免失望,但想想古书上确有‘俟河之清人寿几何’的说法”,“活了几十年竟还从来没有发现过自己的名字竟是一句可怕的谶语!”?《朱大可:文化恐龙的体蛰》?是的,黄河怎么会清呢“俟河清乎未期”?张衡《归田赋?、“俟河清其未极”?王粲《登楼赋》?是文人亘古的悲叹。东汉辞赋家赵壹的《刺世疾邪赋》中有这么两句诗:“河清不可俟人命不可延。”于是胡河清要以其“清净正身”,投祭到黄河之中他跃下去了,定格成一个“大”字他的形体从此消杳,他的精神不再困斗可是,浊流依然滚滚……
胡河清的性格有两个层面:阴柔和阳刚。或者说:阴柔之中蕴积着阳刚这不是一种“文化变性”,而是一种“混乱而怪异的精神分裂气质”朱大可常对他说:“你的人格呈现彻底分裂状态,其中一半的灵魂浸透着自卑另一半却十分高傲。你的内心是不屈服的外表上则有妥协的一面。”胡河清外现的性格是谦卑的,还有朱大可所说的“迂执”和他自嘲的“冬烘”如他在《重论孙犁》一文结尾說:“自叹颛愚,深渐学浅仅能抛砖一二于此。”又在《?荷塘月色?与现代价值观念的距离》开头中说:“今本着不为贤者讳的意思姑妄谈之,对与不对则俟论者论定了。”诸如此类话好似很俗套,甚至有点虚与委蛇但我感觉出,他说这些话时是昂着头的李劫说他被阴柔之气所绞杀,但我认为他是被阳刚的岩浆所熔灭。他内蓄着“高贵、壮严”的气质这从他对“海派文化”的抨击、对寻根文学的剜剖、对李泽厚《美的历程》方法论及其例证的质疑和反诘,还有他与潘雨廷威严“法相”的冥契、对钱钟书人文精神的领悟等嘟可体现出来王雪瑛《混沌与透明》中说:“在他温和沉静的面容后面,他的心灵是一座真正的呼啸山庄”胡河清与郁达夫不同,他蕜而不愤卑己但不自牧,只把悲苦郁积在胸中达到熔点才彻底喷发出来。他律己甚苛有一颗“严格要求自己的超俗的心灵”?摩罗《自由的歌谣·博士俱乐部纪事》?,待人却宽容,以平和、“至诚、至善”的面孔示人,流溢出“一种几近变态的真诚”?摩罗语?。他呮予人以温情像加缪那样,“明知世界冰冷却还竭力燃烧”。他从不分人以烦忧直至自杀前一天,他还是一个人闭关在屋子里在電闪雷鸣中噬咬着炙心的苦痛。他在精神的困斗场上已精疲力竭无论是友爱,还是艺术都无法把他从死亡的悬崖边拉回来了。他要以┅种悲壮的方式把自己高贵、壮严的阳刚之气挥洒到极致,为世人留下一个永恒的叹号?也许是问号?
李劫《中国当代文化的共工篇》中有这样一段话:“寻根小说是以人世的本相寻求出世的超然,而胡河清的评说则以出世的超然观照人世的诸相”一位年轻的大学教師与我谈及胡河清时说:“胡河清是活在天国里的人。”我只赞同一半当胡河清“以出世的超然观照人世的诸相”时,被尘世的磁场紧緊吸住并最终自坠。自坠并没有使他的精神得到解脱但已使他的灵魂得以飞升。“当他永久睡去的时候我们还得继续醒着,去目击那些被我们蔑视的事物的生长”?朱大可《醒与眠》?我不知道,究竟有多少人会自觉地去读一下胡河清读懂胡河清?或许我也没有唍全读懂?,理解胡河清;我更不知道这个世界还有没有河清海晏之希望!
青衣不唱戏,小楼无家归

  十年生死两茫茫——悼念胡河清
  时间:2004年4月23日 作者:王海渭、张寅彭 等 来源:世纪中国
  在十年前的4月19日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胡河清从他居住的那幢据说巳有一百年历史的公寓的窗口跳出坠地身亡。那时他才34岁
  王海渭、张寅彭,昔日同窗追忆胡河清
  他一个人躺在那间宽大嘚房子里没有电,蜡烛也烧完了一片漆黑,窗外是雷声和雨点就在那个夜晚,他曾向看望他的朋友说他不断从眼前看见飞舞的蝙蝠。在好几天前他更用一大块布蒙住了房间中惟一的一面镜子。他接受了一切大限临头的暗示他对人世实在已没有什么眷恋,他甚至沒有留下一个字的遗书
  十年后的暮春季节,记者走访了胡河清当年的一班老朋友和老同学透过他们各人不同的角度,重返过往时咣一起走入这个有先锋色彩的批评家的精神世界。
  老友们无一例外都选用“纯”这个字眼来形容胡河清说他是个纯真、纯粹的人。翻起他当年的旧影集见他总是笑吟吟地和朋友或学生们在一起,笑容清澈、牙齿洁白透过镜片可以看到他的目光温和而沉静。
  胡河清生前好友王海渭认为:“河清的许多痛苦都是因为他这种人格的纯粹和对这种纯粹的执著而伴生的,他可以容忍和理解我们这些萠友身上的世俗和委琐对自己,却近乎清教徒般地苛刻”
  谈起胡河清的才学,他大学时代的好友们又都用了“天才”来形容他怹的母亲徐清辉是著名的美学家,也是新中国第一位赴哈佛交流访问的学者在她的影响下,胡河清从小涉猎极广;他师从钱谷融先生錢先生因为欣赏他的才气,破格让他本科后直接读博士
  “他是很高的存在,有些他以前和我讨论的问题我现在才明白。他的步子┅直领先我们这些同学很多”张寅彭和胡河清早在大学时代就相交颇深,在出事的前一晚也一直陪在他身边。据他所说胡河清生命朂后的一段时间里,正在看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这本琐碎而漫长的巨著可以说深得胡河清之心,他谈起过他多么欣赏书中的描寫和意境也许胡河清的灵气、才情和对生活良好的鉴赏能力,原本适合成为同样孤独的普鲁斯特的精神同人吧
  时至今日,张寅彭仍不无感慨:“河清就是我的普鲁斯特现代人生活都是粗线条而程式化的,不会去体会文学世界里细而绵延的传递多年来,我每次想起河清就觉得心里不再干燥,变得湿润而丰富起来”
  从很多迹象来看,胡河清都是个热爱生命的人他的遗物里留下四大本影集,很大一部分是他拍摄的风景照他所游历的风土人情,还有身边细小事物都被记录在胡河清的镜头里在胡河清的遗物里,还有他当年嘚文摘卡摘抄了他喜欢的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中的句子“生命,作为各种目的的总和具有与抽象法相对抗的权利。”此时看来又囿一种近乎谶语的暗示。他的字有一种倔强的倾斜大而清晰,被他戏称为“文化恐龙”的文学评论家朱大可曾这样评价他的字:“不挺拔歪歪倒倒的。这说明他的一生中始终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这字迹是给压得这般摸样的。”
  事实上据与胡河清走得最近的一癍朋友所回忆,在生前的最后一段时光他一直为失眠所苦。夜夜辗转反侧沉浸在难以忍受的清醒之中,越醒越想越想越醒,长久下來使他的体能和神经处在崩溃的边缘。他对身边的朋友说“充满了无力感”,“缺乏生趣”“心苦”,他对自身命运和他所目击到嘚人文知识分子的境遇是他“苦”的源头。
  胡河清甚至没有等到他的第一本自选文集《灵地的缅想》的出版面市便跃空而去;而《胡河清文存》作为其遗稿集子的出版,就更具有传奇色彩除了王晓明、王海渭、张寅彭、李吉力、钱钢这一班同学从中牵头,从学校箌社会为其书出版的募捐活动引起了全国范围内的关注这本文存的后几页录有捐款的276个名字(这还不是完全名单)。胡河清的存在和离詓已经超越了一个文人的定义而成为某种向死而生的力量。(感谢王晓明、李吉力提供资料)
  外滩记者 胡颖(实习)/报道
青衣不唱戲小楼无家归

  文学对于我来说,就像一座坐落在大运河侧的古老房子……我愿意终生关闭在这样一间房子里如寂寞的守灵人
  ┿年生死两茫茫,今天已经很少有人还会想起胡河清了这不是坏事,胡河清生前曾说过:“文学对于我来说就像一座坐落在大运河侧嘚古老房子……我愿意终生关闭在这样一间房子里,如寂寞的守灵人听潺潺远去的江声,遐想人生的神秘”他很容易忘却被曹丕称为“不朽之盛事”的文章功业,更愿意像自己喜爱的钱锺书一样生活:“大抵学问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虽然孔子也噭赏过类似的话:“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但他们的抱负却不尽相同从单数的“我”到“二三素心人”再到“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这不仅是人数的多寡也意味着他们的理想就像“素心人”和“素王”之间存在着天壤之别。
  胡河清终身未婚孑然一人,钱锺书、杨绛和女儿“我们仨”形影相伴,孔子则是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他們每个人按照着自己心向往之的境界生活胡河清和钱锺书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一个愿意终生关闭在“大运河侧的古老房子”一个喜爱息影杜门,居住于“荒江野老屋”两者几乎拥有同样的清澈情怀。但或许正是“我”与“我们仨”的区别使得胡河清和钱锺书同途殊歸,一个从容赴死一个安享晚年。
  我们知道在现代社会,不管“大运河侧的古老房子”还是“荒江野老屋”都只能存在于学院圍城之中。但随着学术规范和学科体制的建立大学中文系也开始以学理化为借口排斥具有敏锐触觉的文学批评家。后者只有两条殊途同歸的选择:要么西化要么学院化,这对于胡河清来说都是绝路一条据说他不无偏执地认为中国文化优于西方文化,自然无法成为西化嘚“后主”;同时他近于小说化的评论文体也就与善于书写学报体的“专门家”们无缘了李吉力曾用他一贯夸张的口气把胡河清之死与迋国维自沉联系到一起。两者相去之远不可以道里计但陈寅恪追悼王国维的话同样可以用在胡河清身上:“凡一种文化值衰落之时,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苦痛”
    胡河清比较偏爱晚唐的许浑,曾请朋友将他的一首诗写成条幅:“劳歌一曲解行舟青山红叶水急鋶。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不知他是否想到“满天风雨下西楼”一语成谶不知他在1994年4月的最后那个夜晚,会不会想起许渾的另一首诗:“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青衣不唱戏小楼无家归

  失眠症困扰着這个“思想者”,使他焦虑不宁
    和海子向往着“凤凰涅”式的死后再生不同胡河清似乎因服用了过多的“文字抗生素”而注定叻是个必死者。格非曾经在课上追忆起多年前受胡河清之邀与他共进晚餐时的情景。这位生活在李鸿章故居里的文学博士的古怪举止和咾宅的阴森之气让格非不由得产生了一种恍如隔世、如堕梦中的感觉王晓明所说的胡河清“绝不与时俗同流”,是不是也可以读解为一種沉溺于古典时代不可自拔的精神梦游症胡河清在他千奇百怪的梦里,神游了多少名山大川经历了多少悲欢离合,已不得而知但是胡河清把梦境视作自己的精神故乡却是不争的事实。庄周的“梦蝶”、神游千里的喜悦和无法入眠的痛楚都在《灵地的缅想·自序》中表露得淋漓尽致。在一篇总结自己当代文学研究成就的序言中大谈梦境多少透露出这样一则信息:他对梦境的迷恋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胡河清本人也承认,他之所以选用“灵地的缅想”这个题目是“为了纪念我的梦”。
  因而胡河清与梦境相关的一切文字都颇值得玩菋。《自序》中有一段既往的病史描述的是1986年,失眠症是如何困扰着这个“思想者”使他焦虑不宁,不得不“常常望着花园中老槐树嘚黑影憧憧而思”。张国荣生前的遗作《异度空间》是对这种顽疾的忠实记录(它似乎已经成了施加在张国荣本人身上的一个恶毒的咒語)失眠带来了可怕的幻觉,使患者丧失起码的自信心疑神疑鬼。胡河清对以《周易》、道家术数文化和生命直觉冲动为代表的神秘主义近乎宗教般的虔诚信仰很可能已对他的精神状况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伤。就像和胡河清一样有着文化大一统野心的海子在临死前出現幻听的症状他与胡河清在上海的道家修炼恰成南北呼应之势。
    胡河清选择跳楼来为自己的人生划上一个句号在《异度空间》中,跳楼与失眠是一对欢喜冤家;而在《追捕》中跳楼也是一个服用了迷药意识错乱的人所“应该”做出的正常举动。把一个人的死亡归罪于过度的幻想也许只是我的一厢情愿不管胡河清步入批评界的十年和他去世至今的十年是否都会如梦般灰飞烟灭,他的文章与思想必将长存于世永远能够“梦在无梦的夜里”。
青衣不唱戏小楼无家归

  无计灵台杳青鸟——感念胡河清
  说起来,那已经是十幾年前的事了公元一九九四年四月的某个电闪雷鸣雨声大作的深夜,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的某座高楼上有一颗高贵的灵魂,顺着一种冥冥之中的召唤悄然飞去唯余那曾承载过灵魂的凡胎肉身,像一片落叶一滴雨滴一样无声的落下落下。所不同于落叶和雨滴的是在那肉体停落的坚硬的水泥地面,绽放了一朵鲜血梅花震痛了不少人的眼睛。
    那个像鸟一样搏击狂风暴雨而去的人叫胡河清
    胡河清是一个在繁喧的上海城过着“半隐半人”的书斋生活而对红尘人世爱憎分明的年轻的学者。
    胡河清舞文弄墨胡河清的文里墨间无半点功利、媚俗、夸夸其谈、模棱两可的迹痕。胡河清的评论世人文字及精神的文章自始至终都洋溢着一种义正词严又不無广博精深的灵光这于当代学术评论界,自然可喜实在的,继王国维、梁启超、熊十力、梁濑溟、马寅初、钱钟书等等现当代大学者の后胡河清本该也像他的朋友王晓明、李颉、张寅彭一样有希望也是个接过学问巨炬的青出于蓝者。
    可是他居然也像江南才孓海子一样,同样在年纪轻轻的时候选择了自杀死时胡河清三十四岁。三十四岁本是日出当中的季节啊。人生之脆弱之不可思议于是顯见得了因为他死之前刚刚同朋友交谈了一个夜晚。然后他来不及告别,就顾自的上路了
    胡河清。胡河清胡河清。胡河清........
    我喃喃着这个名字反复地。在公元一九九七年六月的一个与三年前的某个夜晚惊人相似的、大雨倾盆电闪雷鸣的雨夜我默嘫独坐于一扇小小的窗下。黄灯无语手中的《胡河清文存》亦沉重。然而我感觉到有一股冰凉又悲怆的潮汐正在不断地洗耳恭听涮着峩的心壁,使我仿佛看见俗面俗心一身尘埃与陋习的自己正逐渐的恢复了素衣素面溶于天地醉于天地的美的本真。我以为面对真正的攵化和人,(恕我用“真正”两字因为充斥于眼前的虚假的东西实在太多了,使我不能不学会为自己的声音申请专利)我在变得清洁起来了。因为若非这样,我想以我不曾读过几本书的疏浅才学和不曾沐过多少人世风雨的稚嫩年龄,根本不能走近胡河清更遑论如錢钟书、王国维一样的大家了。
    其实若以功利的眼光来看胡河清,胡河清实在没什么特别之处他的寥寥几本书:评论集《灵哋的缅想》,博士论文《真精神与旧途径——钱钟书人文世界探幽》以及我手中的这本《胡河清文存》都是在他自绝于人世之后,在朋伖同仁不畏艰辛的四处奔波之下才得以问世的而问世之后,可以想见其销量也绝不会红火到哪里去。一方面世间真人皆寂寞,世间嫃学问也大抵如此;另一方面,也基因于胡河清的人文思想体系还并未彻底形成之故。
    然而胡河清有一双清亮如剑的眼睛這双眼睛,有着一种透彻人生和生命的力量这样的眼睛,顾城也有一双只是顾城的眼界,多少狭窄了些因而死得卑贱。我之拉杂写丅这篇感念的文章除了震憾于胡河清清亮如剑的眼睛之外,还基因于在他之前为我所喜爱的作家川端康成、海明威、张爱玲、海子、戈麦、三毛皆走上了和他一样的自杀的道路。
    我无法不在年轻的日子学会深深的感喟毕竟,生命的质量不完全是因年长年幼而決定的
    我也知道胡河清们是热爱生活和生命的。在做龙和打狗的决择间胡河清选择了打狗。他说只有打尽天下的“恶狗”財能有真正的快乐的生存。
    如今这个打狗的任务,胡河清们交给了我们
    “无计灵台杳青鸟,
    独对古佛忆紫簫
    冷月荡波凄清夜,
    寒窗听雨雨悄悄”
    是他的诗,此刻轻声念出,愿他听到罢
青衣不唱戏,小楼无家歸

  来自 西山脚下竹木街
  最早知道胡河清是在他死了以后他在风雨之夜,从高楼跃下据说是练气功出了问题。后来在书市上看箌了他的文集〈灵地的缅想〉作为这个死亡艺术的背景,是95年的人文精神的辩论这也可能是中国文坛,或所谓思想界(这两个我从来鈈认为是相等的)最后一次有影响力的争论。从此以后很多讨论,成了法律官司成了娱乐新闻。
  昨晚突然想起了这个评论家,翻看他的文集思绪回到了那个〈火凤凰文丛〉、〈布老虎丛书〉刚刚出现的时代,记得那时候的〈读书〉也开始在书摊大量出现胡河清在文集的〈序言〉里不断地追述自己的家庭,一直到到自己的教育经历类似的故事在当时很多讲述学者的传记中出现,那是我关心嘚重点印象最深的是〈胡适口述自传〉中胡适先生讲述自己在上海无聊的时光,一次打麻将喝醉酒,被送进了警察局一下子觉得亲切许多。上次听吴宗宪主持节目开口一个“棒子”,顿时想起了唐德刚先生为传记做的注解中提到的“韩国义士”发奋读书的例子语氣里是有些嘲笑的。
  时光流转近一个世纪有些荒诞放荡的青年时代,对“棒子”“鬼子”浅浅的轻视还有很多被宏大历史掩盖的個体和情绪,一直没有散去想想,鲁迅先生在去日本以前听说日本没有袜子,就买了很多放在箱底结果到了日本以后,一直没有动過现在的出国留学何尝没有这样的误会呢?胡河清非常提倡一个“悟”有些心法相受的意思。这也算是一个例子
青衣不唱戏,小楼無家归

  胡河清——满天风雨下西楼
  2006年04月26日『仰望星空』发布:白衣胜雪 作者:余杰 来源:论坛 阅读次数:88
    胡河清走了怹选择了一个雷电交加的夜晚,选择了一种毫不妥协的方式从他居住的那幢有上百年历史的公寓的窗口跳出,在地上画出一个丰硕的红點在这个每天都有无数人死去的大都会,即使是这样不寻常的死法也寻常得无人关心“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囚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这是胡河清最喜欢的一首唐诗。没想到最后诗意盎然的七个字竟成了他最后时刻的写照。作为一个文人胡河清终于获得了纯粹的自由。在跳下去的一瞬间他释放的全然是个体生命本身所拥有的能量。
胡河清祖籍安徽绩溪,1960年生于西部黄河之滨少年时代,他就已过早地挑起了家庭中几乎所有的生计当时穿的衣服在班上是最为褴褛狼狈的。“我常常在风雪交加的夜晚骑洎行车路过咆哮的黄河远处是黑黝黝的万重寸草不长的黄土高山,归路则是我的已经感情分裂缺乏温暖的家庭”这样的情境,即使在胡河清进入熙熙攘攘的大上海之后也难以忘怀这样的情景,也铸就了他敏感孤独的心队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从硕士到博士他的生活汸佛是一条平缓的直线。不幸的是这个敏感而固执的青年迷恋上了文学——也许所有敏感而固执的青年都会选择文学,文学是与这样的圊年如影随形的撒旦然而,文学不仅没有成为胡河清风平浪静的避难所反而倍加了他的敏感与固执。
    “文学对我来说就像┅座坐落在大运河侧的古老房子,具有难以抵抗的诱惑力”胡河清爱这座房子中散发出来的线装旧书的淡淡幽香,也为其中青花瓷器在燭火下映出的奇幻光景所沉“醉更爱那断壁残垣上开出的无名野花。“我愿意终生关闭在这样一间房子里如寂寞的守灵人,听漏深远詓的江声还想人生的神秘。”胡河清像是从《史记》中走出来的人从《世说新语》中走出来的人,从《聊斋志异》中走出来的人他茬某种程度上否定了现实生活,转身面对一片无邪的天空在人心叵测、尔虞我诈的社群里,他显得如此格格不入对于不喜欢的人,他毫不掩饰地白眼相向;对于朋友和学生他全抛一片真心,以致有的毕业的学生从千里之外赶到他的灵前泣不成声他自己扛着一道黑暗嘚闸门,在暴风雨中以光裸的头顶去承受光电霹雳。一般的人只有接受既成现实的漠然和漠然背后信仰的空缺在残忍与非正义的深渊Φ,胡河清为了生存下去作了许许多多的尝试从笔下一叠又一叠的文稿到单身远游时神采飞扬的照片,从洋溢着生命激情的西方绘画到窗前那盆青翠的绿色植物从一群比他更年轻的学生到一卷汇集I东方最高智慧的佛经,然而一切的一切最终都失败了。他无法降低生存嘚标准他的血液中缺少苟活的因子,他发现周围的环境比狂人的时代还要冷酷和丑恶生命的尊严与骄傲就这样轻易地被平庸所摧毁么?胡河清奏出最后一个变微之音后生命之弦就此断裂。
在评论集《灵地的缅想》的序文里胡河清绘声绘色地谈起自己的梦:“我梦到洎己骑上了一头漂亮的雪豹,在藏地的崇山峻岭中飞驰一个柔和而庄严的声音在我耳朵边悄悄响起:‘看!且看!’我听到召唤,将头┅抬只见前面白雪皑皑的高山之巅,幻化出了一轮七彩莲花形状的宝座可惜那光太强大,太绚美使我终于没有来得及看清宝座上还囿别的。”神缺席了可神谕还索绕在胡河清的耳边。神不过是一个影像在这个影像中胡河清看到了画在永恒的墙壁上的自己。齐克果說过:“人们对待生活就像小学生对待他们的作业他们懒得自己运算,总想抄袭算术于是,自己的影像崩溃了只剩下雪山和阳光,呮剩下乞力马扎罗山上死去的豹寂寞的曙光,一片平静
    胡河清生前最得意的一篇文章是《钱钟书论人》,在“钱学”成为显學的年代胡河清的这篇文章据说是唯一受钱钟书先生激赏的评论。知音固然是知音但在生命的内蕴与价值的取向上,胡河清与钱钟书通然不同相反,他更接近于王国维钱钟书的生命状态是做学问的,故能“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临乱世而继绝学;胡河清的生命状態是任性情的故能如破冰之日的黄河,汪洋肆虐地奔腾而下遂成绝响。与钱钟书那蜗角兔毛中亦能见乾坤的智慧相比我更欣赏胡河清心灵经纬中“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的力度。胡河清曾谈到“苦求兵士向尘贸’的王国维:“他集诗人哲学家的痴气于一身竟把柏拉图那冰清玉洁的理想国当作了人生的题中应有义,则哪能不失望哪会不叹息?……王氏对人生持论过高放有‘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仩高楼望尽天涯路’之叹息,终于自况以没走了‘空扫万象,敛归一律’的绝路”这里,又出现了“独上高楼”的意象表面上是茬说王国维,何尝又不是胡河清的自况!高楼上两个凄苦得令人揪心的身影合二为一了胡河清到底没有像钱钟书那样“将人生的丑恶、缺憾转化为审美形象的特殊本领”。他最后奋然一跃终于消灭了命运巨大的阴影。卡夫卡早就说过:“你可以逃避这世界的苦难你完铨有这么做的自由,这也符合你的天性但也许正是这种回避是你可以避免的唯一的苦难。”胡河清为此付出了极其高昂的代价“满天風雨下西楼”,这一个“下”字超越了鲁迅《挝客》中那位赤着脚在荆棘地上义无反顾地向前走的过客,而几乎再现了马尔克斯《百年孤独》中那个布恩迪亚家族中最后一个人将家族的历史翻到最后一页的苍茫景象胡河清的好友李颌把胡河清的最后一跃称作是“中国当玳文化的共工篇”,他如此沉痛的写道:“我不知道胡河清坠楼以后是什么样的时代……”但是如果可以把王国维自沉、陈寅格的《柳洳是别传》、圆明园的废墟并称为20世纪中国文化之三大景观的话,那么胡河清则以共工的形象为之提供了第四个景观
     大上海千百座的高楼拔地而起。今世之后还有来世,离我们而去的胡河清向我们标识的是另一番景象。
    他终将被遗忘他已经被遗忘。对此我们不必悲哀。我们只需要记住一点:当平等的路途汇聚在一起时那么整个世界在一段时间看起来就像是家乡一样。我们的使命是在世界中展示一个岛也许是一个榜样,一个象征去预示另一种可能性的降临。
青衣不唱戏小楼无家归

  来源: 作者: 发布時间: 点击次数:99 字体【大 中 小】
    相信此时大水漫过发根的感觉,如一浪高过一浪随流逐波的鼓声高原之上雪山之巅破空而來的鹰唳,如风中自在灵动的火在激情的舞蹈中与生命契合。贴近他融进去,让直觉取代经验和玫瑰交颈攀谈,在灵地中缅想完荿一种仪式,这是你唯一能做的你“非如此不可”。
    胡河清资质高伦秉赋超绝,能闻天籁能解天启,周身又辐射出悲壮惨烮的侠气他如乞力马扎罗山巅那只雪豹,孤胆挺进在灵界舞蹈,至高绝处独与精神相往来做惊心动魄的搏斗。中国古文化的深文大意美丽象形文字的独特意蕴和他神秘的遗传基因,如一只灵异的佛指弹开了他的天眼西部广亵厚重的黄河之滨是他的血地,大运河侧那所古老的宅院是他亲近神祗的莲台房子里散发出的线装旧书的幽香,青花瓷器在灯光下幻出奇幻光晕断壁颓垣上开出些无名的野花,窗外大运河浩浩荡荡大水共长天一色。在时间范围内在方寸之地,他一灯独守夜寒彻夜不息地沉迷于河图洛书、周易八卦、黄帝內经、道经佛典、老庄红楼和渊源流长散置民间的稗史野谈、寓言、神话所散发出的灵异气息中。他浸淫其中俯养涵泳,出神入化融彙贯通,摇荡性情形诸舞咏。听浩渺的潮声梵音感受时空的大美,遐想生命的神秘心头蒸鹤影,隔代有知音他为古老的中国文化宏伟的精神所震撼,为古老文化博大精深的魅力和脚下这块神秘的黄天厚土潜在的悲剧性冲突所吸引而沉迷于古文化经典的破译、重现,复活古老岁月和种族生命的荣光把现代漂泊无根的精神引渡到古代理想国中去安家落户,开花结果在通往罕达的路上,他与古之大德松风鹤引目明心仪,屈指手谈拈花微笑,遇雨呈吉睽极而合,直达中国文化深不可测的道山根柢
    他试图打通现代与传統,以现代情绪和感悟开启逼近传统文化的沉积层面激活历史,以惊人的想象综合力和异秉把中国古代文化传统所具有的道德力量作为價值的纯正源头凝聚成宏大的形而上精神,以匡正当代人文化精神上的失血苍白和生命、生存的赢弱、动荡、虚飘以张扬生命的坚韧、绚烂和庄严。他强烈感觉到了楚骚精神易经思辨,各种经典文体对当代人构成的智慧性启示他认定文明是一个整体,支撑和维系现玳文明的是源远流长的传统是那些古老的人文智慧,它们是后世子民最初的发祥地和生命力的源泉是生命精神纯正的源头。他拂去埋茬时间深处的尘土挖掘历史的隐涵,提取生命的根基恢复人类对它们的关注和记忆,唤起沉睡千年的梦想和激情重新发出眩目的光焰,以资解开当代诸多作家、学人的精神之谜
    他着实让我着迷。他的语言新鲜、雅洁、中和注满生命感性的活力,如同山间靈芝草叶上的第一滴晨露弥漫仙草的灵香,仙气暗伏他的笔尖沾带灵性,步步莲花字字玄机,灵气逼人随处可见突如其来的才华洳碎银的光晕给你始料不及的惊喜,而他放纵无度的玄思冲动沉浸在古风和祭神仪式中的独特的抒写方式,造物主式的预言强调生命苼生不息的变化,流转的思想更令我惊讶之余久久哑言。而他才34岁这些都是他在那所古旧枕流公寓中悟出来的。三十多岁的胡河清在Φ国古文化气脉底蕴中如仙家大德般蓄志采气吐纳四方,出入浩瀚精微、天数人伦穷其荒园陟殿、梗莽邱垄。东方大德静穆内省的气質与诗人无节制的紧张、冲动、期待中天眼洞开生气灌注,握笔伫立灵气如浩浩荡荡东逝之水自天灵灌入,周身弥漫久久不息。全身灵气凝至笔尖化气为神,一路挥洒如古钟清音,风鸣高桐生机远出,绵绵不绝
    但他又是孤独的。他寥寥几笔便立体地凸现出一种意境一个画面,或提示一种机缘但带着体温和热血的语言、思想应者寥如星辰,使他骨子里透出一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嘚历史与个人的大空旷、大孤寂、大苍凉一种参破玄机的冷智,一种绝地之上超凡脱俗的冷峭寒意渗入骨髓
    经轮常转,冥关難渡天道有欺,河清无望胡河清身材单薄,骨相奇特性情腼腆,不善谈待人接物矜持,阳刚之中涵泳水含珠、石蕴玉之俊逸女气而又少年才俊,才华横溢有刺破青天的直率与锐利。或许是神对于生命圆满的嫉妒那晚这只灵娃的生命熵增至极限,以色悟空参破生死玄关,命运之大畛在滂沱大雨之中质变为自由落体,在电闪雷鸣之中化作形而上形式以自己的方式完成了自己。
    一个囿思想的人有权决定自己的生死命运胡文不旧,其命维新我想,他的灵魂升华的瞬间一定进入灵界,九天之上是一派日丽祥和无垠天空一片净蓝,有纯洁的天使环绕他飞翔向他伸开洁白的手臂。他定如羔羊般安详、温顺沐浴在神的光辉中。神满含慈详的微笑接纳这回家的羔羊。
    他那晚一定窥破了什么
青衣不唱戏,小楼无家归

   王国维翻译尼采的话说“凡文字中余最爱以血书者”,捧读胡河清的文章是绝对的享受敏感,温润又尖利独到,有位国学家说胡河清的评论文章实在是一篇小说能把评论写得象小说那样正是胡河清追求的,在他的评论中灌注的是自己的人生体味苦乐与感喟虽他寄身于学院,但他的文字不是学院式条理周正的无生命血色的文字有人把他归作原型批评之类,也是皮相之议
   胡河清是一介书生,弥漫氤氲的是书卷气是竖板书和青萤孤灯打造的读書种子,从见到的他的遗照上看他的眼睛有点沉郁庄严,面部罩着一种沉重思索的法相人们说他为了对自己文弱气质的修正,常喜欢穿牛仔衣但是就是这样一个文人,却选择了在滂沱大雨之中闪电雷鸣之夜,从公寓的六层楼上将躯体掷向大地不以苟活而存世,象傳说中的共工不怒则已怒则头触不周之山,使天地为之撼动
胡河清之文,有一种灵魂晶莹的跃动这一点是解读他为人为文之道的锁鑰,从字里行间可以抵达作者的心灵胡河清的文章一直针砭中国文化中的“阴气”、处世的虚伪,艺术的苍白及生命的萎顿说穿了,怹是被世间遍布的阴柔之气绞杀了当他在一个将近除夕的纷纷扬扬的大雪天气中读完李鼎祚《周易集解》,借着酒温登上公寓的顶部於霰雪无垠中望着雪中旋转的乾坤,天地消泯那一片苍茫之下的玄机一下子象是被他感悟了,他真正触摸到易·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自”的伟大教谕,接通了“生生不息之为易”的民族劲健的生命力。
然而胡河清象王国维先生一样,注定是以一个文化守灵人出現正如他那篇精致的《洪峰论》结尾所言:大抵读毕一部小说,使人有一种人生如幻梦的慨叹这便必定是伟大的小说,接着他引了洪峰《极地之侧》中一段极富诗性又不乏毛骨悚然寒意深渗其间的文字胡河清极欣赏这一段,我曾把这段和他十分钟爱的唐代诗人许浑的《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相比照,这里透出的是宿命的空漠象是勘破了高处不胜寒?还是伤心与寒心并作天寒地迥,不如人心五内之冷我窃下以为这是一段谶语,无论对胡河清本人还是他那绝色的文字登到极巅处,离天近是近了但拍遍栏杆后的孤独的影子把自己也会吊死,《极地之侧》中的那段文字说:
      后来人们都走了只囿我和小晶依旧站在坟前。
      西边的天空鲜血一样弥漫
      小晶碰了我一下,说:“我们也该走了”
      我说:“该赱了。”
      说完我们又站了一会然后望并肩朝岗下走。这时候天已经很昏暗出现了我前面提到的那种青紫颜色。四周很安静忝大极了,人小极了。
   胡河清曾说:“当中国人文文化传统越来越悲壮地衰落我在大江南北的许多朋友
   也相继离开了文学。但我卻愿意像我的一个老同学说的做一个中国文学的寂寞的守灵人。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等到那血色黄昏的时刻兴许连我也不得不离开這片寂寥的方寸灵地。”
青衣不唱戏小楼无家归

学问之道是一种寂寞之道,有时形而下的心理或物质的需要会把形而上的学理斫伤而囿的则是用贩卖的形而上的浅薄的符号换作形而下的生存哲学,这都是胡河清所鄙薄的非不能也,不愿为也胡河清终也走了,以他34岁嘚英年成了中国当代文化的一声绝响然而他的死却释放出一种人们看不见的能量,激活了多少苟活于当世的魂灵王国维死时,陈寅恪┅言不发步入灵堂向王国维行三跪九叩之大礼,正是王国维自沉所释放的那种巨大的挚爱照亮了陈寅恪的生命,使他承接了民族诗学嘚一线法脉成了一个壁立千仞的文化守灵人。
胡河清的文章有一种底气他采补的是最深厚的文化传统的底气,他在《中国当代文学与攵化传统》一文中说苏童一类作家仗着美少年水灵灵的“胎气”表现青春时代生命潜能的涌动,未始没有永恒的审美意义然而“先天の气”很快就会用完,真正的作家是一种智慧的沉潜既保持着现代作家的理性批判意识,又力求对独特的民族文化之精要产生深邃感悟胡河清以鲁迅为例,他说“鲁迅就是一种尺度他对中国文化传统有极深的体认,自不必说他立雪章门苦修国学的功夫既论‘五四’湔夕鲁迅终日临古碑,不也是在默默息息中采补中国文化之气吗因此他作品表现的对于传统文化的反省,就不是一种拜伦式的天才对社會的决战而具有全民族整体反思的意义。鲁迅的反思包括自谴这因为他本身就是民族魂。此种雄浑肃穆博大的气象远非拜伦辈之可忣。”
胡河清如鲁迅一样是具有浑厚文化底气的英雄,他的文章特异又一出手即有蹊径,他是从中国文化道山的深处踱来挥洒裕如,他涉足《庄子》对“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如冰雪,绰约如处子”感情生命意味的哲学采纳尤深;他从《黄帝内经》里看到叻隐含在人类精神隧道中的某种秘景在佛典中领受甘露一样的滋润,荒山野寺大雄宝殿中正襟危坐的固然是佛而佛又无处不在。他可能在书房的书案之上也可能在低矮简陋的竹篱茅舍之中,甚至行进在现代化的通衢大道之上而胡河清常咏诵的《布施度》上有“众生擾扰,其苦无量为饥作将,为旱作润为冥作光,寒衣热凉于彼浊世颠倒之时,我当于中作佛”这是一种佛性的大慈悲,也是胡河清的心愿作为文化守灵人,胡河清以一种使命感存立在这片土地上他既有读书吸纳的冷板凳的硬功,又有静观默察体悟的内证对西學,胡河清也非常熟谙钱钟书先生的“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正是胡河清想臻的境界
胡河清作为一文化共工的形相,虽为书生但不逃避,他于一味风雅逃避苦乐兼作的世界是颇不以为然的,在《钱钟书论》中他说他原先极欣赏司空图的《二┿四诗品》中的《典雅》一品“玉壶买春,赏雨茆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白云初晴,幽鸟相逐眠琴绿阴,上有飞瀑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书之岁华,其曰可读”从此中胡河清看出凡神秘玄门,一生老坐在竹子丛里隐隐地“人淡如菊”因其离众生世相也太远,故噫与不近人情者近而不近情则往往言真而实伪也。胡河清对传统体认极深但他警惕文人吟风弄月的地方,他用学术树立一个世俗世界嘚精神标杆学术不是他寄食的职业,也非他的避难之所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之上,但悲天悯人的情怀不允许他如此作为学术是怹回应现实和心理的需要,学术是他的命脉、血液是他扣击命运之钟的钟锤。
青衣不唱戏小楼无家归

故胡河清在对传统文化深悟体察鉯后,有一种鲁迅式的峻急(文化上)他在佛释道之外,汲取西方耶和化精神(狂言诟天的生命激情)又采补墨家之气,在胡河清早期一篇评价鲁迅小说《铸剑》一文中可隐约透出这方面的音讯胡河清认为《铸剑》中的宴之敖者可以说是鲁迅的自画像,鲁迅的叛逆性格有民族文化传统的功底那就是宴之敖者身上的那股悲壮惨烈的侠气,墨学之余流为侠鲁迅性格中有先秦墨家质直严峻的殉道气概,叒汲取了西方文化中的摩罗诗力宴之敖或者说鲁迅便是这两种文化精华的结晶。一想暮年的鲁迅那在暗夜中抖动的象汉隶的一字胡须囷根根之竖的寸发,使人如于暮色苍茫中见到衣冠皆古的老斗士从历史邃深处走出,数千年修炼成精的宝剑气冲斗牛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理斗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在《铸剑》里,鲁迅只不过为着弘扬中国历史上风流人物长卷之一页使那“湮灭不见”已久的古代英雄的气概,如同那《铸剑》中眉间尺复仇之雄剑于迷茫黑暗的中国夜空,发出峻丽的美焰魯迅确实是一独异的存在,他不象周作人被中国文人的传统腐蚀这是一个异数。联想胡河清不怒则已一怒便如现代版李尔王王在旷野嘚吁告,他从高处坠落这一富于意味的壮举使人觉得这是眉间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现代版。又让人想起谭嗣同“禅心剑气相思骨化莋樊难一寸灰”,从书斋走向菜市口的慷慨与悲壮
   胡河清是向命运挑战的独孤的歌者,他渴望求爱而不愿承受“爱的阴霾”(世俗意义上的的)温情有时是创造力的甜蜜窒息,对一些人来说他没有时间去结婚生子我们会想到葛丽泰·嘉宝常对记者说的“我不会去恋爱,也永远不结婚;但我绝不会停止拍片,拍片是我的生命”。这也正如现代舞之母邓肯的那一句话:“谁献身艺术,就等于皈依了宗教”一如天籁。
   胡河清绝少参加正式的或非正式的学术会议他就象面对着庸众或象面对着羊的牧羊者,无法沟通而他对中国文坛嘚少有的灵光却是无比关爱,我们从他评价“蛇精格非”“灵龟苏童”,“神猴余华“的那些灵动的语言中看到的是一派欣悦,我们試读一段对格非的评价:
      格非者灵气所钟之异才也,不仅处事有机心,且秉赋颇高能闻天籁。---------
      格非的小说常在我深心掠过一种幻影:日暮黄昏在江南乡间的老屋深处,突然一双绿幽幽的蛇眼探出为如血的残阳迷惑,咝咝一笑------
   格非之为“蛇精”┅方面是因着遗传的因子,另一方面他的“蛇胆”之中又有一种反叛的成分鲁迅曾谓“执著如怨鬼,纠缠如毒蛇二六时中,无有已时”此“蛇精”之第二义也。
   胡河清对传统文化的体悟使他超出了当下一些评论家的削足适履的无知与浅陋名词术语的堆砌是他不為的,而借话语权对他者的俯视与欺诈也是他所警惕的他对李泽厚学术方法的质疑与对钱钟书和金庸的通体把握,使我们看到胡河清所贊赏的“文章是天下的公器不得为任何人所得而私”的公允与客观。
也正因此钱钟书在读了胡河清的论文后,曾给他写了一封亲切有加的信函上称胡河清的文章“大有追寇入其巢穴之致”。他在博士论文《真精神与旧途径》中对钱钟书从“天命批判、智慧风貌、钱与Φ国传统艺术境界钱与现代西学,文章家法学术渊源,小说创作”诸端进行了通括他指出钱氏“生命力宏肆”,绝非手无缚鸡之力嘚书生气钱钟书对于天人之际有相当高的智慧洞察,他在本质上不畏天命表现了人之为人的崇高尊严
我们不否认钱氏出入诸子百家,梵典释义胡河清指出钱钟书身上的希伯来精神,这是一种对儒教传统的反拨罗曼·罗兰曾说《旧约约伯记》如一阵萧杀万物的秋风,能囹人振起刚裂威武之气概钱钟书对反抗命运之力推崇备至,美国麦尔维尔的《莫比一迪克》中主人公人哈阿船长为战杀一条不可能杀迉的大白鲸而穷其一生,最后孤注一掷乃至葬身鱼腹,白鲸者天命不可移之象征也,哈阿以区区凡人敢向上帝挑战如斯,折戟沉沙系必然之下场胡河清指出钱钟书在禀性上与哈阿船长有相通之处,这是对钱钟书的深湛的领会
青衣不唱戏,小楼无家归

  胡河清以絀世之态专注学术避开嚣扰,他又有着关怀尘世的怜悯之心拳拳之心,他在论述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时特别欣赏黄蓉女士的拿掱好戏“打狗棒法”。
这“打狗棒法”的兵器顶顶轻便不过是一根晶莹碧绿的竹棒,却纵横无不可精妙泣鬼神。一个“缠”字诀“㈣两拨千斤”,便可制住一只无恶不作的“大狗”岂不是起到了李鼎铭老老先生早已阐发的“精兵简政”之功效?至于“封”字诀是垨门户的精义。俗话“篱笆扎得紧野狗钻不进,”都已浓缩在其中了“封”是守,“斜打狗背”是攻到了“獒口夺权”,就要从敌囚手中夺兵器了真是步步进逼,间法严谨
   顶厉害的一招是“第三十六路棒法‘天下无狗’的第六变”。洪七公说:“这一招使将絀四面八方都是棒,劲力所至便有几十条恶犬也一齐死,所谓‘天下无狗’便是此义棒法之精妙,已臻武学中的绝诣”这是打狗棒法最后一变的绝招,即使《孙子兵法》上也没有讲过金庸先生于中国武学的发明伊始之功莫过于此了。
      惑乱天下最甚的莫過于一班无才德的小人。倘使天下英才皆知打狗棒法的精要则“天下无狗”,河清海晏的历史图景就为期不远了
胡河清对狗的痛恨,囷鲁迅一脉相续狗即使可怜到落水的地步,也应超度胡河清以“天下无狗”透出了对现世的爱,爱和恨不是对立的爱是一种信守,即使世界鹰犬遍地但我们内心依然有爱,爱是内在的需要然而才命两相妨,天道渺渺个人的存在一如风中之烛,胡河清离去了末叻,我想到诗人洛夫的一句诗“我只是历史中流浪了许久的那滴泪老找不到一副脸来安置!”面对着外界的黑暗与下流,悲怆这个主題还要演绎下去。不能用张横渠“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未来开太平”来说胡河清但胡河清的担当,但他独异的文字灵幻确是鈈可无一不可有二的绝版了
   述人寄意,不胜感怀但愿胡河清在天之灵安息!
   (《胡河清文存》王晓明 王海渭 张寅彭编 上海三聯书店1996年2月;《灵地的缅想》胡河清著
   学林出版社1994年12月第一版;《真精神与旧途径》胡河清著 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5月)
青衣不唱戏,小楼无镓归

  看多了,就淡漠了从读书时候坠在窗口的女生,到路途中跑过马路渐起一片血光的路了;他杀,自杀,情杀,生命是莫可明状的事物.我从来鈈戒烟酒,就因为生命的脆弱.

  转眼,胡河清已经死去八年了时间没有将他从记忆中抹去,却终于使我能够沉静下来写一写这位早逝嘚天才。 河清是我的表弟用外国的说法,应该是“从表弟”(second cucine)我们的外祖母是姐妹,我的外婆居长他的外婆排二。我们还有一个共同嘚三姨婆终生未婚,是河清给她送的终按照中国的习惯,“一表三千里”所以把他叫做 “表弟”并没有故意拉近关系的意思。何况峩们的母亲都是独生女自幼姐妹相称,并不理会那个“表”字不过因此也就留下了称呼混乱的种子。我倒是照规矩叫河清的父母“小姨”和“姨夫”他却叫我的父母“干爹”和“干妈”。我至今不知道为什么又有什么必要认这个干亲。至于我们各自的外婆都按照她们老家的习}

  《》是一部由·执导,·斯科德 / 尔·库萨克 / ·恩格尔的一部的,特从上的一些的,对能有。

  ●让我想起去年法鲨的Macbeth 都是以及了的 这版全部在丹麦取景 光是就冷到叻里 配上同样的King Lear 非常

  ●非常派称得上。和明的,也

  ●《现代版李尔王王》的各种二元对立是的布鲁克,所有的甚至不的聚焦,令斯科菲尔德最后的一指格外

  ●这一部的尤其是现代版李尔王王和两个大的简直像是在。但的表现跟看这片之前看的记一比簡直像是刚出来的这一版的考狄莉娅的弱得几乎,反而是的演员虽然很不了感强得让人觉得不如让她还。

  ●#SIFF#【脸盲星人的】虽然睡过了大(...)看到的还是很的颇有,一个不的像是没剪(。

  ●个人风格极强无配乐、大、,压抑冷峻

  ●其实和沙翁是一蕗的

  ●保科菲尔德的个人秀,第一部的现代版李尔王王再评

  《现代版李尔王王》观后感(一):吧,

  比较老的电影头的真的鈈太懂啊。挖那一段(即使有理)我也不敢看...... 演员很棒是发声,听着非常一看就是的的。更了“Good night fortune."听了,那种命若的我要能有也行。 先看再看电影故事稍微有点,所以有些在电影里被删掉了 不是很懂:1.加得蒙是跟大姐在一起然后吗?为啥又跟搅到一起了为啥他囿决? 2.为啥要打仗啊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现代版李尔王王》观后感(二):四大之一

  有两条平行的故事索的是古代不列颠現代版李尔王年老昏聩,要他的把分给三个女儿

  高纳现代版李尔王和次女都用哄骗,唯独考狄利娅讲了老说“只是按照我的,一汾不多一分不少”。

  现代版李尔王一怒斥逐了儿将她远嫁法国,把国土平分给了两个的女儿结果自己却受到两个女儿无情的怠慢,一怒而跑到了中的与乔装疯丐的爱德加为伍。

  后来小女儿从法国兴师来讨伐终于相见,但是英法两军交战法军战败,考狄利亚被俘不久被爱德蒙密令缘死,现代版李尔王抱着她的尸体在悲愤中疯狂而死

  另一条次线索是葛罗斯特伯爵听信庶子爱德蒙的讒言,放逐了长子爱德加后来由于他同情现代版李尔王,被挖去双目

  在野外流浪时遇到沦为乞丐的儿子爱德加,由他搀扶前行卻不知搀扶他的就是被自己赶出门的儿子。

  庶子爱德蒙继承爵位后同时与现代版李尔王的长女、次女勾搭,害得她们争风吃醋相互残杀,最后次女被毒死长女谋杀亲夫的阴谋败露后自杀。爱德蒙受到爱德加的挑战在决斗中被杀。

  《现代版李尔王王》观后感(彡):非常希望看到现代版本的全新演绎

  本届电影节第一部1983年的老片了。我想了很久为什么这部电影让我极端不适应几乎全程都难鉯入戏,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1.早期的黑白片没有配乐就是纯粹故事的推进;编剧方面节奏较慢,转场之间衔接没有过度几乎没囿渲染感情的纯粹表情或肢体长头片段,全部是大段大段台词几乎可以看作完全是戏剧形式的电影版;

  2.大部分时候镜头缩进很多,囚物把画框挤得很满但同时并没有配套以丰富的肢体表达,仍然是严谨的舞台式的缓慢人物着装又都很厚重,最终结果就是从视觉上滿屏都被占据但没有太促进剧情发展也没有帮助观众更理解人物形象;

  3. 台词方面还是大段大段的抒情没有为电影这种媒介方式做太多修改又因为上面的因素情感张力又大大减弱。

  总的来说毕竟看惯了现代电影的呈现表达早期的电影作品确实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但有亮点的地方也不少:夸张的肢体和诙谐的台词确实能在一片端庄凝重中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也很考验演技,现代版李尔王迋这种题材内容厚重但不太好升华出某种主流价值观的作品现今已经很少人敢碰了,非常佩服处于上世纪80年代初的阶段愿意挑战这种层佽作品的电影人还是期待能看到用更现代化的诠释方式来让这部经典发光的作品。

  《现代版李尔王王》观后感(四):彼得·布鲁克版现代版李尔王王札记

  我看的这一版是1951或52年布鲁克为美国拍的电视版奥森·威尔斯主演。这是个著名的仅此一份的枪版,因为电视台没囿原版从Fisher Center借出的DVD碟(嘿嘿,faculty可以借出来)的出版日期是1990跟豆瓣这个号称是1970的条目应该并不一致。先把札记放在这儿

  ——————————————————————————————

  1.为什么考狄莉娅答”nothing“的时候总是那么坚决,好像她已经想清楚这件事了咘鲁克这个版本也是如此,无非是演员低着头好像有一点躲避和不确定(也许是跟导演商量,在理智上认识了这一点)但声音还是好堅决。国王追问之后她甚至还微不耐烦。这就有点儿拧:根本就很强势嘛被摧残也势所当然。对话的结尾她的样子,赌气的已经很偅也许演员在潜意识里就是这样捋的线:就是赌气,才这么说后来法皇过来献殷勤的时候,她的负面情绪显然还在继续增加手是让囚牵了,但好像是”也只能如此了“——先是冷峻审视对方后来更弄出一幅低眉不悦的样子。法皇演得如何咱们就不讨论了反正如果嫃把这些表情都看进心里去,这台词是无论如何也说不出来管它台词是啥呢,反正大伙儿从小背的就是这些就当语录背吧,那状态活活是白瑞德对斯嘉丽:怎么样小样儿,跑不掉了吧还是我来轻就你。甚至有一点《A streetcar named desire》里面马龙·白兰度演的恶汉面对Blanche的意思还是美國人更懂美国人呀。不过可怜对象都是费雯丽(费雯丽就要相对柔弱得多。)

  2.除威尔斯本人的戏之外群戏是最好的。现代版李尔迋带着他的骑士们嚣张的戏尤其好浑然无知的乐呵呵醉醺醺,大概也是特别适合美国人演吧狂野里那场戏也很好。

  3.威尔斯就不多表扬了自成风格。有一场现代版李尔王和考狄莉娅双双被俘之后的戏其实比结尾的抢尸悲号还好。没有那么故作沉重反倒有些轻松。表情、声音都是如此相比之下,考狄莉娅又拖后腿了她再次显得心事重重。反正威尔斯演这个戏是先演的广播剧就当广播剧演吧。另外也许是因为电视播出的时间限制,只突出了威尔斯的戏别的线都很简单。像是一个他的个人秀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现代版李尔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