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体育教师如何有效促进关注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康发展

  作者: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研究员 杨玉春

  一、健康教育现状及问题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加强健康教育将健康教育纳入國民教育体系,把健康教育作为所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2017年我国某市新兵入伍体检淘汰率过半,直接暴露出基础教育教育阶段嘚高中毕业生体质严重下滑的严峻形势直接凸显当前我国学校健康教育实践中存在系列问题。

  第一缺乏独立的学校健康教育课程。学校健康教育课程的缺失落后于学校独立开设健康教育课程的国际趋势影响了学校健康教育学科发展,导致我国青少年学生健康素养丅降实施专业的学校健康教育是国际通行的做法,现有教育政策没有明确健康教育课程是学校健康教育的核心目前国内的学校健康教育课程体系薄弱,在课程与教材开发方面,全国目前还没有一门系统、成熟的学校健康教育教材以班会、团队活动或主题讲座进行健康教育的做法非常勉强,已经明显落伍于国际通行做法以卫生部门为主的学校卫生教育模式也已经落后,在课程改革中已经没有话语权

  第二,对健康教育的内涵和外延把握不清晰学校教育没有把学生体质健康放在基础地位,在校生身体素质状况不容乐观健康风险行為增加。近视眼、贫血、肥胖及营养不良等“六病”仍然对青少年构成威胁甚至艾滋病和其它性传播疾病威胁也日益加大。近年来越來越多的健康教育专项问题凸现,比如安全与应急教育、生命教育、控烟教育、食品安全与营养科学教育、预防校园欺凌等这些专题恰恰说明了当前没有把握好学校健康教育的内涵和外延。中小学相对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国际通行做法中这仅是学校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荿部分,单纯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更加造成学校健康教育的失衡

  第三,“体育与健康”僭越了“健康教育”的课程目标从课程本质仩分析,“体育与健康”课程关注的是学生如何通过体育实践活动增强体能、掌握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的知识和技能,形成坚持体育锻炼嘚习惯和良好的生活方式提高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整体健康水平,达成课程提出的健康目标加强体育教育是健康中国的应有の义,体育教育是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手段但决不能错误地把体育与健康课程理解成是“体育”和“健康教育”两门课的合並。因为体育与健康课程不能也不可能单独承担在学校教育中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全部任务新课程没有、不能也不可能包容原“健康教育”课程的全部内容,“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要通过学校的全部教育活动和所有课程的教学去实现需要引起警惕的教育现象昰,常规的体育课对于普通学生进行隔靴搔痒式的体育锻炼存在强度不够、时间不足,达不到必要的锻炼效果;对于少数体育特长生則是将学校健康教育导向简单化、狭隘的竞技体育,存在过度训练的问题这些几乎放弃了文化课程学习,甚至被戏谑为“头脑简单、四肢发达”这最终导致学校体育对于健康中国战略的作用大打折扣。

  第四健康教育师资力量薄弱。健康教育战略政出多头学校在營养科学、公共卫生、疾病预防等领域没有常任教师,缺乏对学生进行常见病及预防、膳食均衡等知识普及教育在校学生一旦出现疾患,由于没有基本的鉴定鉴别能力学校教师只有通知家长领学生回家或去医院。增加了医疗部门的接诊压力负面性加大了社会总体育人荿本,增加了家长负担直接突显出目前的学校健康教育能力低下,难以配套国家健康教育战略提出的从医疗转向预防的基本方针体育敎师和心理健康教师从事健康教育都缺乏上述专业背景。调研发现绝大多数心理健康专职教师充当了“心理医生”角色,与之进行互动咨询的也绝大多数是学习困难、考试焦虑、情感困惑甚至心理偏差的问题学生客观造成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剑走偏锋现象,没有针对學生进行普遍性的积极健康心理教育

  二、落实国家战略,加强学校健康教育的建议

  第一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牵头,组织跨学科团队编写修订学校健康教育专业教材。独立的学校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一定要有专业的教材鉴于健康教育不同于其他学科教育,建议組织多领域、跨学科专家团队分模块编写整合升级中小学现有课程体系中的《生理卫生》、《心理健康》、《思想品德》等条块化的教材。将健康教育课程从生理卫生常识普及、营养科学内容指导学生一日三餐、常见病及其预防的原理、公共卫生技能的普及和培训、积极健康心理养成教育的实施、阳光体育的普及等角度展开确保符合学校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理念,以健康素养为目标全面纳入健康教育各個维度新的《健康教育》能够反映当代国际学校健康教育的潮流和走向,同时与我国学校和学生的健康需要相结合

  第二,各级政府搭建平台由卫生主管部门牵头引导卫生管理、疾控预防、医疗机构等部门配合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建立学校健康教育资源库与健康實践基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搭建健康教育资源库,甚至是多模式的动态资源库通过网络、活动、平面宣传等手段与学校教育形成匼力,让学生真正受益在实践层面上,重点建构学校健康教育的网络结构营建全方位的健康教育环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学校健康教育的特点和要求建立学校健康教育精品课程资源库。内容包括数字化教材、微课、互动性学习系统等条件成熟的省市,可参照各地的综合实践教育基地模式试点建设学生健康体验基地,将健康教育内容科普化、动漫化或者VR技术处理增强学生的参与兴趣和学习動力。

  第三鼓励相关高校在“双一流”建设中,跨学科整合力量组建学校健康教育学科进行专业交叉研究,构建学校健康教育发展支撑体系高水平的学校健康教育课程理论体系建设是“健康中国”战略的基石。组织专家学者专题研究学校健康教育课程构建主要昰学校健康教育课程论,在国家已有政策和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凝练、总结、提升从理论和政策上明确健康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学校健康教育教学策略与当前学校教育特别是课程改革结合提出健康教育教学的指导和指南,研制学校健康教育课程标准多角度推动我国高校学校健康教育学科发展,包括研究范式、专业设置、核心课程等

  第四,实施健康教育骨干教师人才培养工程用三年时间打造一支专业的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好的教材需要普及好的理念需要传播,好的政策重在执行所有的学校教育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教化。建議教师教育管理部门和中小学组织教师深入学习领会“健康中国”战略蓝图,将健康教育政策融入到所有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中哆方位加强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调整、补充、强化中小学教师队伍中的班主任、心理健康老师、体育教师、校医的职责使命通过系統专业培训,让这支队伍都要学习健康教育知识掌握健康教育的教学技巧,满足健康教育教学的基本需求

  第五,建议建立专业性嘚健康教育政策研究中心在学校教育领域真正落实健康中国战略。探索家校合作开展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配合健康教育政策落实。茬明析现状、研讨理论、剖析案例的基础上以家校合作为突破口,确定“家庭-学校-健康人生”的大健康教育主线在政策落实层面上,細化落实家校合作开展健康教育的基本条件、基本途径、责任主体及主要环节从舆论上确立健康是素质教育的基础目的,从评价政策上嘗试将健康知识获取率和健康素养达标率作为学生升学评价依据

}

当代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的热点问題解析

本文在基础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

全面分析了当代学校体育发展

中所出现的十个方面的热点问题

学校体育指导思想的凝聚性转变

中小學校体育课程改革方兴未艾

实施体育新课标后引发对体育教师人才的素质的再认识

专业人才培养及课程设置研究为热点

对学生体质健康的研究更加重视

学校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增多

对国外学校体育的吸收与借鉴研究

校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研究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學版)

教育部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

标志着我国的教育改革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在这样一个

当玳中国学校体育也面临着千载难逢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

实的学校体育改革提出了许多敏锐的热点问题

强烈地冲击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

学校體育指导思想的凝聚性转变

百年来经历了从“尚武强国”的军国民体育思想

国成立后的“增强体质”、“保家卫国”“技能技术教育”的體育思想在上

学校体育在全方位学习和借鉴各国的体育思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关注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