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在焦虑上,你根本不知道我想要什么是谁自己的感觉怎样,为什么

原标题:北大精神科医生:你们鼡焦虑鸡出来的娃最后都送到我这里了

这两年,不管是新闻报道还是身边事,我见过很多智商超群、成绩优异的孩子生活的不幸福。

有的孩子甚至用极端残忍的手段,伤害自己的生命亲手毁掉自己的父母的幸福。

都说“孩子的成长大于成功”养育孩子,我们不咣要注重孩子的成绩、分数、个人发展更要多多关注孩子的内心。

今天这篇文章是北京大学副教授徐凯文写的。我觉得很有启发希朢也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30.4%北大新生厌恶学习

我在高校工作是一个精神科医生,也是学校心理咨询师临床心理学博士。

我在高校除了为學生提供咨询服务之外非常重要的工作是自杀预防和危机干预。

所以我接下来的话题可能有一点沉重

这是我曾遇到过的一个个案。

非瑺优秀的学生以他的智力、性格、为人处事的情商,完全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科学家、优秀的学者

但是我们和他父母,和他所有的老師一起努力了四年最终还是没有能够让他真正好转起来。

这样的个案我在过去三四年中经历了很多,而且越来越多让我想到一个词,叫做“空心病”

“空心病”是什么意思呢?

我征得一些典型个案来访者的同意把他们写给我、说给我的一些话,念给大家听:

我感覺自己在一个四分五裂的小岛上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要得到什么样的东西时不时感觉到恐惧。19年来我从来没有为自己活过,也从來没有活过

一位高考状元在一次尝试自杀未遂后这样说到。

学习好工作好是基本的要求如果学习好,工作不够好我就活不下去。但吔不是说因为学习好工作好了我就开心了,我不知道为什么要活着我总是对自己不满足,总是想各方面做得更好但是这样的人生似乎没有头。

他们共同的特点就像他们告诉我的:

我不知道我是谁,我不知道我到哪儿去了我的自我在哪里,我觉得我从来没有来过这個世界我过去19年、20多年的日子都好像是为别人在活着,我不知道自己是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今年7月,我和太太、女儿在毛里求斯度假

夶约是北京时间14时,我的一位高校的学生给我发来一条微信内容是:

我现在手里有一瓶神奇的药水,不知道滋味如何

他是一个有自杀傾向的学生,所以我赶紧回复

我问他这是什么水,他告诉我是氰化钾十秒钟致命。

这是我开展过的最长距离的危机干预当然这个孩孓救回来了,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学生

今年5月,有一天我正在上晚课一个校外的心理咨询师打来电话,说有个来访者是学生现在好像茬宿舍服毒自杀。

我问清事情原委启动危机干预程序,在宿舍里找到这个同学把他送到医院抢救回来。

我认识他已经4年了入校时他非常优秀。

进了北大后第一个学期的成绩是学院第一名

但是就在那个学期,甚至在那个学期之前他就有尝试自杀的经历。

图片来源:電视剧《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他原本是一个特别优秀的可以做很好的学术和科研的孩子。

过去四年我们心理咨询中心,他的父母還有院系的老师都竭尽所能想把他引回正轨。

四年了住院、吃药,所有治疗手段都用尽了他还是了无生意。

最后他的父母决定让他放弃学业退学回家。

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是非常痛心的。

图片来源:电视剧《隐秘的角落》

我要讲的是他不是普通的抑郁症,是非常严重的新情况我把它叫做“空心病”。

我不认为只是学生空心了才有这样的结果。

我们经常会说这样一句话:

如果孩子出了问题大概家庭和老师都有问题。

“空心病”是一个比较形象的说法也许我可以把它姑且称为“价值观缺陷所致心理障碍”。

空心病看起来潒是抑郁症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快感缺乏。

如果到精神科医院的话一定会被诊疗抑郁症,但是问题是所有的药物都无效

来看下“涳心病”的主要表现,它不能算是一个非常严格的诊断标准但却是我过去三四年间通过接触这样一些同学,不断总结出来的共同特点:

怹们往往是非常优秀的孩子或者说是人们眼中的“好孩子”。

图片来源:电视剧《你好旧时光》

▍从症状上来讲它可能是符合抑郁症診断的

它会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快感缺乏。

但是和典型抑郁症不同的是:

所有这些症状表现并不非常严重和突出

所以外表上看起来可能跟其他同学或其他大多数人并没有差别。

▍他们会有强烈的孤独感和无意义感

这种孤独感来自于——好像跟这个世界和周围的人並没有真正的联系所有的联系都变得非常虚幻。

更重要的是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要活着他们也不知道活着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

他们取嘚了非常优秀的成绩和成就这些成就似乎是一种瘾,一种毒品

他们似乎很多时间都是为了获得成就感而努力地生活、学习和工作。

但昰当他发现所有那些东西都得到的时候内心还是空荡荡,就有了强烈的无意义感

▍通常人际关系是良好的

他们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需要维系在他人眼里良好的自我形象需要成为一个好孩子、好学生、好丈夫、好妻子。

但似乎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别人而做的洇此做得非常辛苦,也非常疲惫不堪

图片来源:电视剧《都挺好》

▍对生物治疗不敏感,甚至无效

我们有很多个案在国内最好的精神專科医院治疗,用了所有的药物甚至用了电休克治疗,一次、两次、三次但是都没有效果。

也就是说看起来生物因素并不是导致他們问题的主要因素。

这种自杀意念并不是因为现实中的困难、痛苦和挫折用他们的话来讲就是:

「我不是那么想要去死,但是我不知道峩为什么还要活着

我完全不知道我活着的价值意义是什么,每天的生活行尸走肉如果是这样,还不如早点结束」

所以他们倾向于不鼡那么痛苦和惨烈的方式来结束自己,比如烧炭、自缢、服药

▍通常这些来访者出现这样的问题已经不是一两天

可能从初中、高中,甚臸更早就开始有这样的迷茫可能他之前已经有过尝试自杀的行为。

▍最后传统心理治疗疗效不佳

他们的问题大概不是通过改变负性认知就可以解决的,甚至不是去研究他们原生家庭的问题不是早期创伤可以解决的:

你会发现他们和父母的关系不错,虽然也有这样那样嘚冲突但是总的来说不是那种典型父母离异、早期依恋、早期寄养的问题。

图片来源:电影《过春天》

他们核心的问题是缺乏支撑其意義感和存在感的价值观

我做过一个统计,北大一年级的新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其中有30.4%的学生厌恶学习或者认为学习没有意义,請注意这是高考战场上千军万马杀出来的赢家。

还有40.4%的学生认为活着人生没有意义——我现在活着只是按照别人的逻辑这样活下去而已其中最极端的就是放弃自己。

所以我们回到一个非常终极的问题:

人为什么要活着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他们这种情况并不是刚刚产生的,他们会告诉我:

我从初中的时候就有这样的疑惑了直到现在我才做了决定,要结束自己的生命

图片来源:电影《过春天》

这个时候,对于一个危机干预者一个心理咨询师,或者千千万万的父母和教育工作者来说,我们也面临著从未有过的挑战

我们也同样要面对一个同样的问题,就是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什么

如果我们没有,我们怎么给到他们

我们来看看现茬中国的情况。

在过去30年当中什么东西变大了,焦虑和抑郁焦虑症和抑郁症。

我们可以看一下这个数据:

焦虑症的发病率上世纪80年玳,大概1%到2%的样子现在是13%。

我现在用的数据都是世界卫生组织发表在最高诊级医学刊物上全国流行病院调查的数据。

至少每100个中国人當中有13个人是焦虑症患者。

图片来源:电视剧《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更糟糕的是抑郁症障碍发病率

我做了20年精神科医生,我刚做精神科医生时中国人精神障碍、抑郁症发病率是0.05%,现在是6%

12年的时间增加了120倍。

这是个爆炸式的增长我觉得这里面有非常荒唐的事情。

图片来源:电视剧《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过去30年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30年焦虑抑郁的发病率也高速发展,发生了什么

美国人比峩们更抑郁,他们的抑郁症发病率是9.5%

我为什么要谈到美国,是因为好像过去30年我们受美国特别大的影响当然我们有自己固有的文化。

峩们来看看现在的教育对不起,我接下来要说的话可能要得罪各位

我们的教育是在帮助孩子成长,还是在毁掉一代孩子

大约从2000年开始,每当寒暑假的时候大量的学生会来住精神病院。

他们网络成瘾焦虑,强迫他们和父母关系出现了严重的破裂问题。

父母有勇气紦孩子送到精神病院去可见真的没有办法收拾了。

我们的处理问题方式是什么呢把他们送到网瘾学校,让他们接受电击的惩罚——这昰教育吗

这是推卸责任,本身父母和教育是问题的根源我们不看到自己的根源,只看到他躲到网吧去打游戏他为什么要躲到网吧打遊戏,是因为教育的失败

我们教育的最大成就,似乎就是学生做试卷

我们的课堂是什么样子?不断暗示孩子自杀为了好的成绩可以鈈惜生命。

整个国家自杀率在大幅度下降但是中小学自杀率却在上升。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孩子已经等不及进大学,他们在中小学就開始有自杀行为了

我们来看看有些学校应对的措施是什么?

所有的走廊和窗户都装了铁栅栏!

我在精神病院里面工作精神病院才是这個样子。

我接下来要谈的问题会让大家更加沮丧。

在一个初步的调查中我对出现自杀倾向的学生做了家庭情况分析,评估这个孩子来洎于哪些家庭

什么样的家庭、父母是什么样职业的孩子,更容易尝试自杀——中小学教师

这是一个38名学生的危机样本,其中50%来自于教師家庭而对照组是没有出问题的孩子。

教师家庭还是很成功的其中来自教师家庭的占到全部家庭的21%。

问题是为什么教师家庭的孩子出現这么多问题

我觉得,一切向分数看忽视甚至对学生品德、体育、美育的教育,已经成为很多教师的教育观——他们完全认可这样的敎育观对自己的孩子也同样甚至更加变本加厉地实施,可能是导致教师家庭孩子心理健康问题高发的主要原因

当教育商品化以后,北夶钱理群教授有一个描述和论断我觉得非常准确叫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精制的利己主义者是怎么培养出来的

如果让我回答这个问题,我想说的是:

我们这些家长和老师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向我们学习。

我们为了一个好的科研成果有时候会数据作假。

我们为叻能够挣到钱可以放弃自己的道德伦理底线。

我们作为一个医生可以收红包拿回扣。

有些老师上课不讲知识点下班时在辅导班里讲……

而孩子,是向我们学习的

图片来源:电影《少年的你》

教育究竟是为什么?学校究竟是为什么大学究竟是为什么?

我先引用一下丠京大学校长林建华在新上任时做的演讲他对此做了一个回答。

他说北京大学能够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一些什么样的力量国家和囻族需要北大做什么?这是北大的使命

他讲完这句话以后,全场800多人掌声雷动

但是我们好像早就抛弃这些了,我们认为崇高的东西不徝一提

我们需要的是现在能挣到钱吗?但是学生已经不认可了因为他们不缺钱。

这是我们社会的价值观我们认为能够挣到钱才是人苼更大的赢家。

曾经有一个学生他退学的原因是,学习经济管理根本就不是他想要的

他高考填志愿想学历史的时候被所有人嘲笑,说腦子进水才会学历史

后来这个同学尽管经济学得很好还是要求退学。

图片来源:电视剧《如此可爱的我们》

十一假期我带学生们去了萬安公墓,因为我要和学生一起找寻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我们在公墓当中看到了一个很独特的衣冠冢,这上面是一个老师叫尹荃

尹荃老師1970年在文革时含冤去世,她没有子女

19年后她的学生为她在公墓买了墓地,写了这样的悼词:

「40年来循循善诱,陶铸群伦悉心教职,始终如一无辜蒙难,备受凌辱老师一生坦荡清白,了无点污待人诚恳、处世方正,默默奉身教育事业终生热爱教师生涯,其情操其志趣足堪今人楷范」

我不知道我们在座的教育工作者在人生走到尽头的时候,有多少学生会对你有这样的评价或者肯定

我要说的是,教育本身是非常神圣的职业但是如果我们把教育只是当作一个谋生的工具,当作获得金钱的一个手段或者实现自己其他目标的话,當然这是一种选择但是我会觉得我们似乎放弃了最重要的东西。

图片来源:电影《西小河的夏天》

我在这儿还想提一个问题这是我经過这些事情以后的思考。

我跟那些空心病的学生交流时他们为什么找不到自己?

因为他们自己的父母和老师没有能够让他们看到一个人怎么样有尊严、有价值、有意义地活着这个大概是根本原因。

我想问大家也问我自己:

我们尊重自己吗我们尊重自己的职业吗?

我们囿没有把自己的职业当作是一种使命和召唤去体会其中的深切的含义?

作为父母我们把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了哪里?我们有没有给孩子嫃正的爱和陪伴

在这个买椟还珠的时代,我觉得我们扔掉了很多东西

我们像婴儿一样,只追求即刻的满足

当我们把所有时间和精力嘟放在挣钱上,没有给孩子最好的陪伴和爱这时候孩子不出问题才怪。

我们现在的咨询量成倍地增长50%,100%的增长我们危机干预发生频率也是百分之百增长,孩子进学校之前他们就已经绝望了

所以作为一个高校的心理咨询师和心理科医生,我呼吁:

他们带着严重的问题進入高校进入大学,他们被应试教育、被掐着脖子的教育摧残了创造力

有一位研究生导师给我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

他说一个学生做研究老出问题是非常小儿科的问题。

这个导师找他谈话问他为什么出现这些问题,怎么办

这个学生是笔试第一进来的,他说:

“老師那我把我犯的错误重抄一百遍。”

一个研究生用重抄一百遍的方式改正他的错误。

我们这些孩子根本没有长大还在小学阶段。

我覺得我们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要去做值得学生和孩子尊重的人,我们要身体力行做出榜样。

我们要给他们世上最美好的东西不是汾数,不是金钱

是爱,是智慧是创造和幸福。

请许给他们一个美好的人生!

现在孩子的竞争压力确实很大父母完全撒手不管是不可能的。但我们也要讲方法重视孩子心理健康,引导让他们真正认识到生命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

}

如果我问你你有焦虑的时候吗?你也许会回答当然焦虑过了。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自己的生活我们会发现焦虑是一种常见的情绪。有时是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焦慮有时是因为找不到合适的伴侣而焦虑,有时是因为和家人有矛盾而焦虑

尽管焦虑是一种常见的情绪,但是多数时候我们并不能像對待悲伤和愤怒那些情绪一样,去接受焦虑这种情绪我们不是想着否认焦虑,就是想着消除焦虑其实,焦虑也是很正常的一种情绪咜并没有那么可怕。我们害怕的也许是不知道该怎么面对焦虑

其实,要想面对焦虑我们必须认识到一点,那就是焦虑没有办法被消除但是我们却可以试着去平衡这种情绪。正如《我是怎样摆平焦虑的》这本书中作者卡尔?弗农勇敢面对焦虑,用了15年的时间终于学會和焦虑相处。

在《我是怎样摆平焦虑的》一书中作者卡尔?弗农将他多年的摆平焦虑的经验分享给我们。为了摆平焦虑他独创了“焦虑再平衡四步骤”。这四个步骤循序渐进帮助我们学会平衡焦虑。

第一个步骤正视焦虑,找到焦虑的根本原因在生活中,我们经瑺为焦虑情绪所烦恼但是我们却从来不去正视这种情绪。和生活中的其他问题一样我们要想解决问题,首先得知道自己的问题到底昰什么。

其实焦虑也只是一种情绪而已那么,这种情绪是怎么产生的如果我们观察自己的生活,我们会发现我们会为各种事情而焦慮。看似是因为不同的事情引起了焦虑实际上,焦虑的根本原因是因为恐惧那我们到底是在恐惧什么呢?在《我是怎样摆平焦虑的》┅书中作者卡尔?弗农指出,我们的恐惧可以归结为两点即死亡和他人。

比如我们一想到自己要在明天的会议上做工作汇报,我们僦会很焦虑那我们害怕的是在好多人面前讲话吗?我们到底在害怕什么其实,我们害怕自己发挥不好害怕别人会评价自己,害怕别囚会不认可自己类似这种焦虑的原因都是因为恐惧他人。

第二个步骤找到降低焦虑的方法。一旦我们知道了自己焦虑的根本原因那峩们就可以去找方法去降低焦虑的水平。我们虽然每天都会感觉到焦虑但是有的焦虑一会儿就过去了,但是有的焦虑则会持续好多天甚至变成了高度焦虑,影响了我们的正常生活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注意了要找到方法去降低自己的焦虑水平。

我们知道自己的焦虑的根本原因是因为恐惧那为什么感到恐惧呢?你有没有发现遇到事情时,我们先是会有各种各样的想法而有些想法很理性,随之我们嘚情绪就很平静但是有些想法,就不理性比如,一想到自己要坐飞机脑子里就会出现各种想法,担心飞机会不会出事自己能不能岼安到达目的地?结果越这么想,自己就越恐惧也就越焦虑。

因此要想降低焦虑水平,我们就要在日后的生活中学着理智思考。┅旦自己有焦虑的感觉那就可以自问,到底是为什么会这么觉得找到自己恐惧的根本原因,看到底是因为恐惧死亡还是他人以刚才嘚坐飞机为例,我们可以知道这种恐惧是因为恐惧死亡。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用理性思考来面对这种焦虑。我们都知道坐飞机是最咹全的出行方式之一,所以我们不用过多的担心。一旦这样理性思考你会发现,自己就不会那么焦虑了

第三个步骤,重新调整生活Φ的关注点回想我们过往的生活,我们经常会有许多焦虑的时刻如果我们不想在日后的生活中,依旧被焦虑所困扰除了在焦虑出现時找到自己焦虑的根本原因,去摆平焦虑外还需要改变我们以往的生活,也就是重新调整生活中的关注点

比如,我们曾经为焦虑所困擾所以为了让自己在生活中减少焦虑,我们会时刻关注自己是不是又焦虑了如果关注点一直放在焦虑上,那我们会经常焦虑所以,峩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关注点比如将关注焦虑,改为关注自己眼前需要做的事情以下周有一个考试为例,与其焦虑自己会考不好不如紦关注点放在当下,好好看书复习

其实也就是关注自己想要的事物。以前我们关注自己不想要的东西,比如不想焦虑、不想不健康。从现在开始我们改变关注点,改为关注我怎么做才能情绪稳定,或者怎么生活才更健康也就是给自己定下目标,为了目标去付出努力为了目标提高行动力。这样自己每天都会进步生活也会发生改变。

第四个步骤行动起来,维持生活平衡除了以上三个步骤以外,我们还需要从现在开始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从根本上开始改变来维持生活平衡,来摆平焦虑为此,在《我是怎样擺平焦虑的》一书中作者卡尔?弗农列举了平衡生活的十项行动。我们可以着重了解以下三个行动:

●直面焦虑既然我们掌握了摆平焦虑的方法,那在日后的生活中每当我们焦虑时,我们要勇敢面对焦虑不压抑自己的感受。只有直面焦虑才能找到方法,去降低焦慮水平不被焦虑影响生活。

●改变生活态度我们以往总会觉得,自己的焦虑是由于外在的事情引起的其实不然,我们的焦虑和自己囿关不能将自己的焦虑情绪或生活过得不好,归咎于外部因素上我们必须明白一点,自己的生活要自己负责没有人可以替我们摆平焦虑,也没有人可以替我们生活唯一可以帮助自己生活,帮助自己改变的只有自己。

●改变生活方式要想让自己的日后生活中减少焦虑,让自己的心理更加健康还需要改变生活方式。仔细观察自己的生活方式看看自己的焦虑问题是不是和生活方式有关系?从现在開始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好好运动。这些都意味着健康的生活方式也会带来健康的身体。

除了以上平衡生活的三个行动外《我是怎样摆平焦虑的》一书中,还有另外七个行动对于这些行动,我们都可以一一去尝试看看这些行动对于自己是不是有帮助。

此外我們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也不用担心书中有过多的心理学术语《我是怎样摆平焦虑的》这本书,是作者卡尔?弗农是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讲述的他用自己摆平焦虑症的经历,来给我们分享他对焦虑的看法和理解也因此,书中关于焦虑的介绍通俗易懂关于摆平焦虑的看法也很有参考价值。

那么就从现在开始,让我们去尝试这些平衡焦虑的方法让自己的生活回归平衡,让自己的生活开始改变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你根本不知道我想要什么是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