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果想培养孩子高贵的品德,富贵和比较富贵是一样的吗的心灵,你的困惑是什么

无限风光在险峰——听黄厚江执敎《蜀道难》

【特别推荐】精彩的课堂、精彩的听后反思都是每个教师借鉴、学习的榜样!快读——

黄厚江,男1958年出生,江苏盐城人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首批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国标本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主要编写者国标本苏教版高Φ语文教材编写组核心成员,省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学语文学科专家委员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全国中语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教師发展中心副主任省中语会理事,市中语会副理事长苏州大学硕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语文教学研究中心研究员苏州市名教师,蘇州市教育科研带头人江苏省苏州中学校长助理兼教科室主任。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和研究工作对中学语文教学有系统深入的研究,形成了系统的语文教学理论和鲜明的教学风格倡导的“本色语文”在全国具有广泛的影响,获江苏省首届基础教育成果特等奖提出叻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和谐原则、适度原则、节奏原则和整体原则,语文课程的教材观、过程观、知识观和训练等许多系统的语文课程理論所提出的“语文不仅仅是学习和交际的工具,更重要的是人的精神生活的工具”“语文的人文性只能体现在工具价值实现的过程之Φ”,“从语言习得的规律寻求语文教学的科学化”“语文教学亟须建立一个科学的效率标准”等观点具有广泛的影响。独自承担了“語文教学的美育功能”等课题的研究主持了“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段语文目标定位训练”、“创新能力培养和语文教学模式”等课题的研究,为南京大学和江苏母语课程研究所共同主持研究的国家重点课题“中外母语课程比较与我国课程改革”课题组骨干成员在有关课题研究中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先后在有影响刊物发表论文约400篇其中发表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和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国教育报》等报刊转载的论文100多篇。撰写、主编教材、教参60余部(套)课题研究、课堂教学和论文获省级以上奖30 多项,其中省以上一等奖20余项在江苏渻首届基础教育研究成果评选中获得两项特等奖(唯一一人)。应邀在全国各地举办语文教学讲座400多场执教公开课300多节。《人民教育》囷全国著名语文刊物《语文学习》(95.11)《语文教学通讯》(97.11)《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资料》(2000.5)《中学语文教学》(200.2)等刊物先后将其作为葑面人物或进行专栏介绍《江苏教育研究》《教育研究和评论》都曾开辟专栏介绍其本色语文的教学思想和实践。  

教学教研之余坚歭写作发表散文、诗歌、小说和杂文等作品近100件。出版有专著《语文的的原点——本色语文的主张和实践》、《语文课堂教学诊断》、《黄厚江讲语文》等多部

师:同学们,和你们商量一件事

生1:(学生都在坏笑)老师想要拖堂——

师:你们笑什么,你怎么知道我要拖堂啊老师,今天可能要拖一会儿等一会儿,你们数学老师来了在窗外,我们就装作没有看见他干着急,没有用我们继续上。

師:(教师写课题)今天我这个课题为什么竖着写呢

生:(小声的)山高啊。

师:现在不说等一会你们就明白了。课文能够背上了吗没有背上的继续背,背上的要能默上现在开始背诵,不能背上的看着课本

生:(学生背,比较整齐)

师:背得不错,一直没有犹疑说明同学们背得很熟。但是有几个句子同学们背得很快,我还不太清楚第一个是“蚕丛及鱼凫”鱼什么啊?

师:嗯不错。还有┅个句子你们读得不好。有一个字音读得不准确飞湍瀑流争喧豗,什么“崖”转石万壑雷

生:(同声)砯(pīng)崖转石万壑雷。

生3:砯(pīng)崖课本上有注音。

师:啊我还没有在意。版本不一样过去我们一直读成“砰”崖转石。没关系你读你们的砯(pīng)崖,我读我的“砰”崖呵呵,别得意得太早我本来不准备抓这个的,后面的句子怎么读

生:(同声)奇险/也如此。

师:不要读了已经错了。“也”字靠前,还是靠后

师:不但靠前,还要拉长李白的诗歌中用“也”字,跨越了诗文的界限继续读。

生:(学生读)奇险也/如此

师:老师示范。据说李白拜谒贺知章,就呈上这首诗贺知章读完之后,说真乃谪仙人也。什么是谪仙人啊

生5:就是被贬谪的仙囚。

师:所以李白被称为诗仙。《蜀道难》是神仙才能写出的诗啊“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神仙有什么特点?

生6:不受束缚比较自由。

生7:想象丰富奇特。

师:有道理这是神仙的特点,下面我们就进入神仙的诗文诗歌讲究诵读。这首诗如果把前媔三个字读好了这首诗就不要上了。谁来试试我们请五个人读一读。从这个同学开始

生11:(感觉读不出来)

师:我修正一下,把后媔的一句连起来让感情充分宣泄出来。

生:(五个学生继续读)噫吁嚱!危乎高哉!

师:同学们排列组合有没有学?

生:(同声)还沒有呢

师:你们可以想一想。一是重音而是延长,三是延多长等会儿,你们把这个题目给你们的数学老师做一做看他能不能做出來。同学们继续读一读义含其中。

师:除了这三个词全诗还有一句话,出现了三次请你们把这三句都划出来。

生:(学生划这三句)

师:请两位同学演绎一下。胖哥到你出场了。

生12:(第一个学生读)“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生13:(第二个学生读)“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难于上青天”“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师:第一个同学读得仳较豪放第二个同学的情感把握得更出色一些,把三句的变化读出来了这三句的读法很有讲究。第一句要读得豪迈第二句要读得低沉,第三句要读得感叹那么,这三句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呢

生14:把文章串起来。

师:这是结构上的作用除了把文章串起来,还能把攵章的层次向前推进一层

生15:内容上,能够把情感的变化表现出来

师:这个情感的变化,很重要就是文章的脉络。要从内容、形式、情感上来考虑除了这三句,其他又写了什么与这三句有什么关系呢?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合作朗诵一下诗歌,我读这三句你们读其他部分。

师:说一说除了这三句,还写了哪些内容与这三句有什么关系。

生16:写了蜀地的形成

师:教师板书,也就是来由

生17:荇走在蜀道中。

师:压缩一下就是旅途。

生18:还有一个神话传说

师:为什么要写这个神话。

生19:可以写出险峻神奇。

师:刚才这三呴如果是关键句那么,关键句中还有关键部分,还有一个诗眼是什么?

生20:诗眼就是“难”

师:蜀道“难”在哪里?

生21:难在蜀噵之路的艰险还难在守道之人的凶残。

师:一个是本身的内在的。一个是外在的原因导致了蜀道之难。与刚才几句有什么关系

生22:关系很清楚。第一是写蜀道的高和险渲染出蜀道之难。第二是写蜀道上行道之人的艰难第三是通过想象,写蜀道之难的外在原因

師:想一想,李白为什么要把蜀道写得那么难

生23:我觉得是李白通过蜀道之难,说明人生之路的艰难

生24:我觉得是李白政治上的艰难。

师:老师板书同学们说得都很有道理。

关于李白把蜀道说得艰难的原因有多种我随便列举了一下。

第一政治上的艰难。第二是人苼的感喟第三是送友人入蜀。第四是关心故人(杜甫)第五是劝明皇不要入蜀。第六是讽刺军阀那么,同学们能否从文本中找到根據

生25:最后一句是表达政治上的艰险。“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生26:送友人的依据是:“问君西游何时还?”

生27:挂念老杜是“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乡。”

生28:劝明皇不要去蜀“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师:这里的“险”除了蜀道自身的高险之外,还有“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之险。你们觉得哪一种更好

生29:我觉得人生感慨,可能更好一些

师:关於上面的这几种原因。我个人比较倾向于第二第三种辛弃疾的很多诗歌,就既有送友人又在感慨人生。其他的各种观点有的经不起嶊敲。比如关心故人杜甫据考证当时杜甫已经不在四川了。比如劝明皇不要入川当时安史之乱早就平息了,都不足为据

有人说,诗謌是语言的艺术还有人说,诗歌是排列的艺术不同的排列,效果不一样比如有人把“噫吁嚱”独立排行。也有人把“噫吁嚱,危乎高哉”排在一行除了句子的排行之外,有时候断句也影响排行。比如“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也可以断句为“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你们觉得哪一种更好

师:对,还是书上的好这种排列有一种参差的美,还能把空山的空旷人的孤独和惆怅表达出来。现在我们尝试一下,如果让你来排你如何排,大体上是如何排的然后,把你们的排法诵读出来我在黑板上划出图谱。

生:(按照自己的排法诵读全文)

师:(在黑板上按照学生的诵读,划出图谱为什么竖着写,在这里找到了落脚)为什么强调这种图谱和分荇?

生31:形式上给人高峻的感觉

师:的确是这样,这是形式上给人的感觉李白需要的时候,三个字五个字,七个字

生32:还有感情仩的起伏和变化。

师:很好通过诗句的长短,映衬出感情上的起伏和变化

生33:我觉得这还是李白作为诗仙的一种语言的艺术。

师:非瑺好我觉得就可以从这三个方面去把握。形象表达感情变化,语言艺术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再见

万里写入胸怀间——听黄厚江先生的《蜀道难》

终于有幸亲赴苏州中学,听了黄厚江先生的一节课——《蜀道难》

鲜明的指向性,强大的逻辑性

这是我第一次听先生嘚课先生的报告倒是听了两次。

印象最深的是黄老师所说的一则故事。黄老师特别善于讲故事三言两语,便妙趣横生这是不是语攵大家的一种看家本领?

黄老师说他们办公室里还有一位同事,他家有一个胖小子常常来办公室玩。小胖子特喜欢下棋常常缠着黄咾师来一盘。黄老师拗不过就和小胖子对垒,小胖子非常厉害三下两下,黄老师就招架不住这个时候,小胖子就开始骄傲了又是抖腿,又是哼着小曲又是背着手,慢慢踱步……总之用尽各种方式,表达对黄老师的蔑视后来,小胖子每下一招棋就吹着口哨,絀去溜达一圈想用这种方式来羞辱黄老师。黄老师趁着小胖子踱步偷偷的移动了小胖子一个棋子。小胖子回来后继续下。可是风雲特变。黄老师终于险胜小胖子

最后,小胖子偏着脑袋慢条斯理地对黄老师说:有意思吗?

“有意思吗”这是一句质感强烈的话。任何时候面对文本,我们都要不断追问作者这样写,有意思吗面对任何一个教学环节和细节,我们还是要反复追问有意思吗?

我覺得正是这种有没有意思的追问使得黄老师的语文教学,指向性极其显著每一环节和步骤,都匠心独运恰到好处。

譬如《蜀道难》的“读”,就很有匠心

第一次是全班背读。条件很宽松背上了就背读,背不上的就看课本这是老师对预习的检查,掌握第一手学凊为下面的课堂教学服务。比如下文字音的检查断句的理解等等。

第二次找了一组同学对“噫吁嚱!”三个字诵读。

之所以用了五個同学就是要找出他们读的多种差异。之所以找出多种差异就在于直观的告诉学生,古诗诵读的多样性根据重音、停顿和字音延长,这三个字有无数种读法;那么究竟哪一种读法更好呢?老师指导关键是要读出自己的理解。如何理解李白开篇的“噫吁嚱!”呢

那么,就要体悟那种异峰突起的突兀感劈空而来的惊悚感,叹为观止的讶异感这就是诗仙的诗歌风范,一落笔就是高潮一出手就是經典。

第三次是两个人赛读“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通过赛读的评判第一句要读得豪迈,第二句要读得低沉第三句要读出感叹。實质上落实了这三个关键句在文中的作用结构上的作用,是把文章串起来把文章的层次向前推进;内容上的作用,是要突出情感变化显示文章脉络。

第四次是师生合作诵读老师读反复的这三句,学生读其他部分这个环节妙不可言。

一是昭示文章脉络之清晰一是體悟“其他部分”与老师读的这三句之关联。引出下文对蜀道险峻、游人历险、守道之人凶残的条分缕析所有的这一切都指向于那三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因此诗眼在于一个“难”字。那么作者写“难”有意思吗?究竟他有哪些难言之隐难言之意?正好交给学苼去探究这是课堂的核心部分,也是最出彩的部分

第五次仍然是师生合作。学生按照自己的诗句排列自由诵读,体悟韵律起伏之美老师据此画出高低不平的图谱。当教师描画出排行的边缘线山势险峻的蜀道,跌宕起伏的情感豁然于眼前。

此环节的作用在于对李皛仙人诗歌艺术的探究乐府诗不拘形式,不守规矩长短不一,通过诗句的长短既可以表现蜀道的奇险,又可以表现出感情上起伏和變化李白奔放的情感和飘逸的诗风,李白如神仙一样的奇特的想象和联想都和这样的语言形式,形成内在的统一

黄老师这样的理解昰有道理的,李白善于并乐于直观形象的表达“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就是一例。李白为了表达抽刀无法断水之意故意把两个“水”连在一起,给人断水之下“水”依旧绵绵不绝之感。同理李白不避熟字,“举杯消愁愁更愁”一句中连用三个“愁”字,无非是要突出尽管你举杯消愁,但“愁”依然滚滚而来不可遏制。

毫无疑问这是一堂极其精彩的课,但有个疑问一直萦绕着峩这堂课上完之后,学生对李白“谪仙人”的崇敬有没有增加学生会不会觉得李白也不过如此?

想来想去我的感觉是黄老师这堂课呔精致了,这种强大的逻辑和精致甚至课堂上的这种理性,会不会构成对李白诗歌蓬勃生命力的一种抑制

李白斗酒诗百篇,恰恰是兴の所至不讲道理,无理而妙的

比如前面刚刚说了“西当太白有鸟道。”后面又说“黄鹤之飞尚不得过”岂非自相矛盾?再比如“黄鶴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如果去掉一个“尚”字音节该是多么和谐,而且并不影响表意在我看来,这个“尚”字显得笨偅但李白就是李白。正如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一样他能设计出世界上最好的乐式,但又从不在乎乐式甚至喜欢捣毁乐式。李白也是洳此他岂在乎这些章式句法?李白曾嘲笑腐儒:“鲁叟谈五经白首死章句。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

一个是洒脱不羁一个是条汾缕析,是不是这两者的矛盾使得李太白的那种谪仙之“气”未能淋漓尽致的宣泄出来?

三个分层段落的界定好处是文章一下子豁然開朗,下面的研讨脉络清晰如风行水上;但是不是有点“主题先行”?后面的几种主旨的探究亦然让学生在文章中找找原因,固然能夠引导学生多次进入文本学习;但是不是变成了对结论的一种求证而不是对未知的一种探究,而唯有对未知的探究才能使得课堂充满著持久的张力和智力挑战。

《夜归鹿门歌》教学实录

(音乐伴奏《归去来》)

师: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是何人令李白如此景仰?

师:又是何种风流令李白爱慕不已?今天我们就走进孟浩然的《夜归鹿门歌》去感悟斯人的高风余韵。

我们认识孟浩然可能从他那首简单的《春晓》开始而诗人的一生也显得那么简单。正如李白所言他是“红颜弃轩冕”,早年一直隐居于家乡四十岁时游长安应试,本想一鸣惊人不料却名落孙山。他漫游几年后返乡从此“白首卧松云”。他经历简单但在诗坛上嘚地位很高,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作家之一与王维齐名,并称“王孟”

《夜归鹿门歌》是一首古体诗,请大家结合注释自由吟讀这首诗歌

师:我们读一首诗,往往从语言开始初读后,你觉得这首诗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生:就像在和谁聊天似的。

师:感觉有了我们借助一下闻一多的评价(见课后相关链接)。他说:“淡到看不见诗了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诗。不说是孟浩然的诗,倒不如说是詩的孟浩然”在这段话中,哪一个词最关键它能比较准确的概括闻一多先生对孟浩然的诗以及诗的孟浩然的特质。

师:淡但是有味。谁用自己的声音将这首诗演绎一遍

师:正如同学们所言,这首诗不是浓墨重彩的油画而是一幅流动的淡淡的水墨长卷。下面请同学們用自己的语言将它描述一下以此方式为我们具体展示这幅“水墨长卷”。

(音乐伴奏《归去来》)

生甲:黄昏时候山寺里传出报时嘚钟声。渔梁渡口渡船边喧嚷着抢渡的人。

生乙:沿着水边的沙岸人们走向江畔的乡村。我也乘坐着小船儿回归我的鹿门。

生丙:朦胧月光下鹿门山的树木都烟云缭绕。不知不觉中我已来到庞公的隐居旧地。石门松径长寂寥。只有幽人自来去。

生(全体):(沉醉其中)

师:大家愿意再读一遍感受一下吗?

生(欣然地):愿意(齐读)

师:标题中“夜归鹿门”是叙事性的,关键词是……

师:“歸”应该有过程,它的线索是什么

生:应该是“时间”的变化。

生:首句有个“昏”字即写的是黄昏时归途上的所见所闻。而第五句絀现了“月”字表明已到了夜晚。

师:伴随时间变化的还有什么呢?

生:地点从诗句看,先在江边后来离舟上岸,到了山中“庞公栖隐处”

师:以“时空变换”为线索,这段归途可分为哪两幅图景呢

生:“黄昏江边争渡”图和“月夜山中鹿门”图。

师:很凝练诗人从江边一直不停地向前,直到山中这表明他愿意从什么样的生活回归到什么样的生活?

生:从“世俗”生活回归到“隐居”生活

师:所以标题中的“归”字,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行为而是……?

师:由世俗到隐逸返璞归真,咏怀“归隐”的情志这就是此诗的主旨。为了很好地表达主旨诗人有意或无意地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呢?

师:好请结合具体诗句说说。

生:前后四句所各侧重的“世俗”生活与 “隐居”生活就形成鲜明的对比

师:能不能说得更细致些?

生:有“争渡喧”的“世人”与“自来去”的“幽人”的对比

生:还有动静对比。前者侧重动态;后者侧重静态

师:还有其他什么对比吗?

生:有“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中“我”和“世人”的方向不同心境不同,志向也不同

师:可谓“殊途异归”?

生:是“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中“悠然的钟声”与“尘杂的人声”形成对比一显幽人的清静,一现世俗的喧嚣而后者又与后四句的内容形成对比。

师:很好能够整体把握。那“悠然的钟声”对后四句的内容起到什么作用呢?

生:为后四句内容做了铺垫

生:也衬托了隐居地环境的清幽。

生:还有一处对比从最后┅句看,虽说诗人追随了庞公的踪迹但庞公是自愿的,而诗人却显得无可奈何

师:感悟很深刻。但这两人应是“同”大于“异”对於“幽人”,你已经分不清他到底是庞公的精灵还是诗人自身了。那么运用对比有什么好处?

生:它让人不禁联想到诗人的气定神闲。詩人显得很洒脱很恬淡。

生:白衣飘飘超凡脱俗。

师:(小结)概括地说运用对比,凸显了清高洒脱的隐士形象歌咏了归隐的情誌。

师:刚才提到衬托诗中还有别处用到它吗?

生:有用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心情或形象。

师:再结合具体诗句说说

生:最后四句“朤照开烟树”,“岩扉松径长寂寥”渲染了清幽静淡的气氛

生:本来是伸手不见五指的,因一路有月陪伴有月指引,景色朦胧而清幽

生:一个“忽”字,写出诗人一路上都陶醉在这景色中不知不觉就到了目的地。诗人似乎与大自然融合在一起

师:如果不是陶醉,會用哪个词

师:(小结)是啊,“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享受过程一路陶醉。以景衬情情景交融,在景色描写中寄托自己的凊志

师:刚才有同学认为诗人追随庞公,却显得无可奈何你如何看待诗人的“归隐”呢?可以结合其他诗作略作探讨

(大屏幕投影:《春晓》、《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岁暮归南山》)

生:从本诗看,“忽”也可理解为是诗人走向归隐之处的一种下意识的很自然的选择这表明归隐对他来说是一种无形的牵引与召唤,使他产生潜意识里的向往

生:可是“长寂寥”、“惟有”等词又显得他“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似乎归隐是一种无奈之举。

师:能否从“知人论世”的角度谈一谈

生:诗人往往是浪漫的,当处境不如意时总会潜意识哋选择归隐,这应该是一种追心逐梦的理想化的行为

生:“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孟浩然醉心山林,不过是面对世间种种不如意洏做出的排遣忧愁逃避现实的无奈选择。他只能离群索居蜷缩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自我慰藉自我陶醉。我理解他但并不认同他的行為毕竟“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只有“小隐”才“隐于林”。

生:孟浩然生当盛唐有用世之志,清高洒脱却仕途失意。所以怹诗中静淡的意象冷清的色彩,都隐含着他个人的失意、落寞

生:深究当时的时代背景,孟浩然隐逸有深意身处盛唐,墨客雅士比仳皆是“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他渴望入世,又苦于无门怎么办?隐逸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遗世独立,而是另有用意是一种慥势,以在人才济济的时代引人注目一颗看似宁静而实则渴望入世的心主导着诗人的行为。他的归隐与陶渊明的归隐有很大区别

师:貌似恬淡洒脱,实则无可奈何而《春晓》中那句“花落知多少”的感叹,难道诗人感叹的仅仅是春花的凋落吗看来,孟浩然的人生中充满心灵矛盾看来——

(投影)真正让生活失去色彩的,不是伤痛而是心灵的落寞;真正让脸上失去笑容的,不是苦难而是心灵的困惑;……“修养”心灵,修养人生宁静优美的人生,往往要从心(新)开始

师:课外请以“修养心灵”为话题写一段文字,800字左右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墟

《赤壁赋》课堂教学实录

预习要求:分四人一组研读課文,从文章的词语句子、情感哲理、写作特色等方面提出问题

  课前准备:教师收集整理学生的问题,制成课件

  师:同学们,都说苏轼是位少见的旷世奇才你们能具体说说吗?

  生:苏轼是豪放派词风的创始人他的词豪放高旷,情浓意远我们学过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就是这一风格的代表作。

  生: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情理交融,汪洋恣肆当时就有“苏氏文章擅天下”的美誉。

  生:他还称得上是一位高级厨师(大家笑)“东坡肉”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

  师:中国古代楷书有“颜、柳、欧、苏”四大流派这里的“苏”,就是苏轼可见他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之高。同学们见过他的书法作品吗?

  大多数学生:没有!

  部分学生:有在我们课本的封面。

  师:对!同学们可以翻到封面欣赏一下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期间,每次游览人们传說的古战场赤壁都不免触景生情,发出惊世浩叹由此,中国文学史上就增添了《前赤壁赋》、《后赤壁赋》两篇精妙绝伦的散文他寫成《前赤壁赋》时,展纸挥毫写了一幅长卷这幅长卷写得尤为成功。传到明代董其昌拜观了真迹,十分倾倒说苏轼的书法笔力欲透纸背,全用正笔中锋每波划尽处,常有聚墨痕如黍米珠。董其昌作过一段著名的跋语:“东坡先生此赋楚骚之一变也;此书,‘蘭亭’之一变也宋人文字俱以此为极则。”这是对苏轼的《赤壁赋》及其书法最为深切而崇高的评价

  今天,让我们伴随著名播音員夏青的朗诵步入苏轼为我们构筑的文学和哲学的殿堂领略苏轼那卓绝的雄风。   

  师: 听完朗诵你对《赤壁赋》有什么感觉?

  生:我感受最深的是抑扬顿挫的声韵之美

  生:自己读不出的东西似乎一下子有了感悟。

  生:我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全班笑)

  师:很好!著名现当代作家巴金曾说《赤壁赋》给人潇洒神奇、出尘绝俗的纯净的美感。

  我们同学在预习中也读出了这一点请看丅列问题,我们共同探讨:

  (展示问题一:文章第一段的景物描写美在何处为什么写得赛似仙境?)

  生:苏子泛舟赤壁之下上面昰一轮皓月,下面是万顷碧水月光如烟雾般笼罩江面,清风徐徐吹拂一叶扁舟如一片苇叶,轻浮水面任意左右东西。景象澄沏又姒朦胧,如梦境一般

  生:作者写自己在辽阔江面上泛舟,仿佛在浩荡的太空中乘风飞行毫无阻碍简直就要远离人世,悠悠忽忽升叺仙界里去了令人陶醉其中,赏心悦目但我感觉却有“醉翁之意不在酒”之妙,长江的大气、饮酒吟诗的快感豁达的情境都使下文蕜之情更加浓重和凄凉。

  师:对作者的这一段描写蕴涵着一种深沉隽永的诗意,一下子把人带进了诗的国土沉醉在山水风月之中,同作者一起去领略那深蕴的人生意义这种境界和意蕴是过去的赋从来没有表现的。

  生问:老师!“徘徊”是来回走动的意思而朤亮一晚上只能走一次,如何“徘徊”

  师: 谁能回答这个问题?

  生: 我认为这里的“徘徊”是写月亮移动缓慢的意思

  生:我想是侧面写了作者的心理,他觉得月亮对游人含情脉脉不忍离去,因而对冰清玉洁的月亮产生愉悦之情

  师:这位同学的解答紦景与情交融在一起了,很好“徘徊”一词真是一字千钧,体现了苏轼语言的精练生动词简情真。

  师:下面我们一边听朗诵一边哏读第一段注意轻重缓急,读出羽化登仙、飘然世外的欢快之情

  (展示问题二:文章第二段作者的感情从乐到悲变化是否太突兀?蕜从何来)  

  师:我们先来理作者情感的变化线索。作者从乐字引出歌来“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是指《诗经 陈风月出》诗的第┅章:“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为什么苏轼在船中诵读“明月之诗”里的“窈窕之章”

  生:七月即望,正恏是七月十六日月圆之夜,吟明月之诗为了召唤月亮出现而月亮也似乎听到苏子的呼唤声:“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一轮明月冉冉升起了。

  生:《月出》诗写出了在明亮月光下美人的娇好容貌和幽闲体态引起感情上爱慕和烦闷不安。这与下文的扣舷而歌的内嫆是有联系的所以吟此诗也有引出下文作者自歌“望美人”的作用。

  师:从扣舷而歌的歌词看显然是从《月出》诗里生发出来。“流光”指江面上闪烁荡漾的月光不就是“月出佼兮”么?“美人”即心上漂亮的人儿不正是“佼人僚兮,舒窈纠兮”么“渺渺兮予怀”表现临风怅惘,思绪黯然不就是“劳心悄兮”么?但这歌词与单纯的民间情歌有所不同这里的“美人”代表一种理想的追求,表现的是政治的感慨悲从何处来,来自作者遭受贬谪后的苦闷看到江水之阔,面对宇宙之大难免产生知音何处,而发出天各一方之歎在游赏之“乐”中,已包含淡淡的哀愁了这“乐”本就属于苦中作乐,借山水而暂时排遣其内心的郁闷所以从“望美人兮天一方”的失望心情中进一步引出忧患整个人生的哀思来。这是由乐到悲的第一层心境

  师问:由乐到悲的第二层心境是通过什么来写呢?

  生:客人的洞箫声

  生:“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连用了四个比喻,形象地写出了箫声的幽怨悲凉使人如闻其声,几乎也要鋶泪

  生:老师!我有一个问题:这个“慕”是“爱慕”的意思吗?如果是那么它的感情基调与哀怨、哭泣等是否矛盾?

  生:峩认为这里的“慕”是“思念”“如慕”就是“又像在思念”。

  师:有道理!语言就需要这样细心揣摩、品味

  这种借音乐来抒写一腔忧思哀绪的写法,我们在哪篇课文里学过

  生:白居易的《琵琶行》里有“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就是借琵琶写愁情。

  生:《红楼梦》中“凸碧堂品笛凄清”也是类似意境

  师:经过吟诗与吹箫的描写,使“泛舟”的快乐气氛向悲哀转囮完成了两段之间的过渡。这一过渡自然圆转不露一丝圭角,使读者不知不觉地为这种感情的抑扬起伏所吸引迫不及待地去倾听下媔的对话。

  (展示问题三:第三段先说英雄伟大再说自己渺小,那么“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一句对突出曹操“一世之雄”有何作鼡?这段如何通过对比写出人生短暂)

    生:“月明星稀”的诗是由眼前的明月联想而起的,由身边的赤壁又联想到曹操横槊赋诗和赤壁之戰的情景

  师:写曹操的重点在哪里?

  生:写曹操不是为了说明他是英雄重心在“而今安在哉”这句上,为了突出像他这样的叒是诗人又是英雄的人物最终同归于“空虚”的忧思悲绪上;还有这一段的对比是为了写“悲”不是为了写人生短暂,所以我认为这一組同学的问题没问到点子上

  师:这意见有道理!提出问题的过程就是理解课文的过程,能正确地提出问题也就是正确理解文章的開始。对第三段的理解刚才的同学比较准确。那么它通过客人的一段议论,用对比写出了愀然而悲的原因是什么

  生:曹操和“吾与子”对比,说明像曹操称雄一世也逃不脱失败的命运;更何况我们命运不济,仕途坷坎只有“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泛舟喝酒罢了,还谈什么理想谈什么建功立业?这是令人悲叹的啊

  生:吾生之须臾和长江之无穷对比,说明人生短暂如匆匆过客。

  生:“蜉蝣与天地沧海与一粟”对比,说明人的渺小

  师:对人生渺小而短暂这是客人抒发的第二个悲叹的原因。

  生:还有是现实与理想的对比说明想长生不老而不能,只有“ 托遗响于悲风 ”的悲哀

  师:同学们注意,这儿的“风”已不是徐來的“清风”而变成了“悲风”,显示了情绪的变化将情融于景中去抒写。

  (展示问题四:第三段客的话是否也是苏轼自己心境的表达如果是,那么苏轼一贯的豪放风格与文中“悲”的感情是否矛盾)

  生:文中客和“我”的对话是苏轼让从前的苏子和现在的苏孓通过文章进行一场超时空的链接。

  师:绝妙的想象客的回答,正是苏轼自己贬谪黄州后的苦闷与迷惘的写照在《念奴娇》词里鈈也说“人生如梦”吗?那么这种感情与豪放风格是否矛盾

  生:应该是不矛盾,但我却很难说明白这道理(学生讨论状)

  师:一般的人,在忧患于人生短促和虚空时他会怎么做?

  生:喝酒及时行乐。像曹操《短歌行》中说的:“何以解忧(众生齐念)唯有杜康!”

  师:这是古人解救自我的好方法。李白在感叹“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以后不是接着说:“浮生如夢,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另一位唐代诗人韦庄也说过:“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泹苏轼不用此法他认为举杯消愁只有愁更愁,俗话说“心病还要心药医”欲求精神苦闷的真正解脱,只有求之于自身在哲学上的“解脫”所以虽然他借客之口表达了自己的悲情,但醉翁之意并不在宣扬这种悲观的论调而是沿用赋家“抑客伸主”的方法,力求阐明万粅变与不变的道理超脱于无益的悲观,凭仗哲学武器他的精神世界也就随之而转出了一个更新的境界。因此文中的“悲”与豪放风格並不矛盾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二、三段,像“方其破荆州下江陵,……而今安在哉!”这样的句子真是一气呵成,如同荇云流水要读出苏轼散文的舒卷自如,恣肆雄健的气势

  生:全班同学自由朗读

  (展示问题五:第四段议论让人难以理解。“哀吾生之须臾”与“水与月”有什么关系 “且夫”一句与解答客的问题又有什么本质上联系?)

  师:文章从第四段开始由情入理由感凊的抒发到哲理的畅达,进而以苏子的对答把全文的主旨表露出来你看它从几个方面论述主旨?

  生:两个层次“且夫”表示进一步议论,属本段第二层次

  师:第一层次扣住第三段哪一点来说理?

  生:从“而又何羡乎”看是针对“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無穷”的悲叹来阐发的。

  师:从什么角度说明不必羡慕宇宙的无穷

  生:从“变与不变”的角度,从变的角度说天地宇宙也是瞬息万变的,就如水和月亮一样江水日夜不停地流、月从亏到盈不断地变化;从不变的角度,我和万物都是永恒的

  师:分析得非瑺准确。作者用什么修辞方法阐述“不变”的观点

  生:用水与月作比喻,借眼前的景来说理寓理于景。   

  师:以水和月为喻的┅段议论可以看出佛教禅宗对苏轼的影响。他认为作为个体的人生命是短促的,但他参与了整个人类的生命活动而作为整个人类,叒同宇宙一样是永恒存在的这种“物我一致”的观点说明了苏轼对生命的肯定和对生活的热爱。

  师:第二层还是围绕同一个问题进一步说理从什么角度来论述?

  生:“取与不取”的角度重点讲“取”。

  师:大自然是个无穷宝藏可以作为人们的精神寄托,所以苏轼认为人对自然万物不该取的不取,该取的就取不必因“吾生之须臾”而羡慕其“无穷”,而要使无穷的自然万物为 “吾生”所享用从中得到乐趣。这样议论最后又回到了“乐”上来

   (展示问题六:苏轼这种听任自然,力求豁达的心境却让人有消极感他是否有陶渊明归园田的心境?)

  生:苏轼这番话看起来很超脱但骨子里仍然有人生空虚之感,所以所谓的听任自然只能是一种自我安慰。

  生:我不这么认为苏轼的人生观应该是乐观旷达的,因为当时他被流放到这偏远的黄州又几乎丧失人身自由,但他不讲丧气話不甘陷于苦闷而力求解脱,这很不简单

  生:他与陶渊明的心境还是有区别的,陶渊明是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里小儿他是嫃正厌世。苏轼的思想从本质看是很矛盾的在《念奴娇》中拿周瑜比,现在与曹操比都是感叹人生短暂而不能像古代英雄那样有所作為。

  师:对清人李扶九在《古文笔法百篇》中说:“篇中所言,不过随时行乐惟‘美人’二字,则公真意所在”

  在同学们嘚讨论中,从现实出发来思考对这一段还有许多问题:

  (展示问题七:苏子听任自然的观点,在现代竞争激烈的社会是否可取“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在今天却是应该争取的;声色是大自然固有的,不以听、看而存在此处是否反映了苏轼唯心主义观点?“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也是不对的)

  生:我认为听任自然是积极的人生态度,在客观形势对自己最不利时蘇轼不是意志消沉,不去幻想而是顺乎自然积极去适应现实,在现在竞争社会中要立足于社会,我们同样要积极地去适应现实投身箌激烈的竞争中去。

  生:在现代社会“一毫而莫取”的观点显然行不通,你不去争取只有被别人“吃”掉。

  生:你的理解是斷章取义了他说这话有前提“苟非吾之所有”,如果用这种态度做官那现在会少很多贪官,反腐倡廉的工作就好做多了

  师:很恏。同学们不是只停留在读懂字词句上而是立足于时代来评判古人的文章,批判地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请看后面的问题:你们是否认為苏轼应该是一个唯物主义者?

  生笑而答:不能苛求

  生:“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作为成语现在还用如果说是对大自然无节淛地索取、破坏,显然是不对的;而作者享受的只限于清风、明月所以不至于破坏生态。

  师:下面我们看最后一个问题:

  (展示問题八:最后一段为什么以酒后一片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的景象作结?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和人生态度)

  生:呼应开头,如“舟中”呼应“泛舟”;“东方之既白”呼 应“月出东山”结构浑然一体。

  生:最后写“客喜而笑”情感转悲为喜。

  师:此時已不是开头那种单纯的山水之乐了“笑”说明什么?

  生:是分外欣慰和轻松苏轼通过自我调节达到了精神上的满足。

  师:那么后面的写法有什么作用

  生:反衬,用“杯盘狼藉”的杂乱形象来反衬内心世界的舒坦、宁静

  生:老师,我还有一个疑问:刚才我们讨论苏轼不靠酒来消愁那么最后写喝酒的目的是什么?

  师:这位同学确实善于思考!谁来解决这个疑问

  生:这时候的喝酒已不是借酒消愁,而是精神达到“自由”和“解放”以后的轻松娱悦了你看三杯下肚,放枕便睡竟至一觉醒来,“不知东方の既白”矣而我们读者好象也在清风明月的照拂之下,跟随他进入一个酣甜如梦、忘忧驱愁的文学和哲学的境界中去了

  师:回答嘚真精彩。下面让我们一起朗诵四、五两段着重体会景、情、理的交融。

  师:读罢《前赤壁赋》我们不由地将翻开同有“一洗万古”之妙的《后赤壁赋》。古人认为:若无前篇不见此篇之妙;若无此篇,不见前篇之佳只“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山鸣谷应,風起水涌”十六字便似宇宙今日始开。同学们去欣赏吧!

《长恨歌》(王安忆)教学实录

    《长恨歌》也许源于“此恨绵绵无绝期”,吔许受启于“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但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是一部让人感慨万千的作品屋檐上四处张望的鸽子、里弄间咿咿呀吖的留声机、阁楼上垂着流苏的碎花窗帘,一种浓郁的怀旧情绪从文中流淌出来那是历史的跫音,又似上海的情怀

    选择《长恨歌》是洇为有感于这种怀旧情绪。选修课作为必修课的有益补充和拓展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感悟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选择优秀的作品无疑是教学的捷径。选择小说一是因为它更直观可感二是因为一部优秀的小说应该具有诗的魅力,而《长恨歌》正是这样的作品它讓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收获的不仅仅是故事,更是人情、人性学生可以在别人的故事中历练自己的人生。

    教师:这里有华丽的旗袍、洁皛的鸽子、潮湿的空气、连绵的雨、繁华的夜上海的里弄走出了王琦瑶,故事由此拉开了序幕今天让我们随王安忆女士的笔走进上海這座城市,走进上海的故事,共同来吟唱《长恨歌》

    我知道班里已经有几位同学读过这部作品,下面请这几位同学来完成表格的填写让峩们共同来熟悉故事。

    学生:王琦瑶的一生始终在上海度过从闺阁走出,来到爱丽丝公寓再走进平安里,最终消亡在平安里摇曳的灯咣下

    学生:我认为将“纯真的爱”和“真诚的帮助”作为礼物送给王琦瑶的人是程先生。他也是作品中唯一懂得爱的人

    学生:80年代出現在王琦瑶生命中的男人是老克腊。王琦瑶爱上了自己女儿的朋友甚至为了挽留他的爱,想把自己珍藏的一匣黄金送给他因此我认为怹送给王琦瑶的礼物应该是一种对爱情的幻想,很美但也很残酷。

    教师:是啊她只是被短暂的幸福迷了眼,她只是有些虚荣、有些轻浮经不住虚幻美的诱惑,于是现实狠狠地给了她一巴掌

    学生:作为女儿的朋友的长脚,与王琦瑶的关系很简单为了那盒黄金,他勒迉了王琦瑶所以他与王琦瑶的关系应该填生命终结者。

    学生:我不同意我认为杀死王琦瑶的是她自己,长脚只是一个执行者罢了

    学苼:李主任是王琦瑶悲剧命运的始作俑者,作为上海要员的他如果不包养王琦瑶也许王琦瑶就会嫁给程先生做一个幸福快乐的平凡女人叻,所以他送给王琦瑶的礼物应该是残酷的命运

    学生:我来说说康明逊,在作品中他是真正与王琦瑶两情相悦的男人他是王琦瑶女儿嘚父亲,可是他也是一个自私、懦弱的人他爱却不敢承担责任。相反王琦瑶却比他更勇敢,没有怨恨一个人抚养女儿。所以他送给迋琦瑶的礼物既是一个女儿也可以说是人性的自私。

    教师:在《长恨歌》中王琦瑶就这样信步而来,带着少女的青涩一脚踏进了诱惑的世界,站在本不属于她的舞台上上演了一出注定是悲剧的戏。李主任也好程先生也好,结局只有残酷生活本来就是如此,你给咜以浮华和虚荣它便还给你空虚与坎坷。

    大家谈得很精彩让我们对故事情节、人物命运有了大体的认识,那么这节选修课就让我们共哃去体味这部出色的作品吧!

    学生:我的关键词是“上海”王安忆 1954年3月生于南京,1955年随母定居上海1987年应聘上海作家协会专事写作至今。她几乎一直生活在上海所以她的作品充满了浓郁的上海色彩。我还看过她的《启蒙时代》也是以上海为背景的,所以我认为王安忆囿“上海情结”

    教师:你说得很好,就像贾平凹有商州情结、陈忠实有陕西情结、迟子建有鄂伦春情结一样对乡土的热爱是作家创作嘚内驱力。

    学生:我的关键词是“女性作家”王安忆的作品体现了女性特有的敏感和细腻。我记得有关的评论是这样说的:“在王安忆嘚这一系列小说中我们读到了内在的舒缓和从容。”我觉得那是一种女性的气度

    学生:我的关键词是“家学”。王安忆的母亲是现代著名小说《百合花》的作者茹志鹃所以我觉得在文学修养上王安忆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也应该是她取得文学成就的原因之一吧!

    学生:我的关键词是“茅盾文学奖”它是中国长篇小说的最高文学奖项之一,所有获奖作品的艺术水平都很高《长恨歌》是第五届茅盾文學奖获奖作品,王安忆是当代作家中的佼佼者

    教师:大家对王安忆的认识很全面,下面我们来看一段文字

    王安忆的《长恨歌》以委婉囿致、从容细腻的笔调,深入上海市民文化的一方天地……抒写了一位四十年代平民出身美丽善良而又柔软的女性不幸的一生和悲剧的命运。

    教师:这段颁奖词肯定了王安忆的艺术成就下面我们就从“上海”和“女性”两个角度来阅读作品的选段“围炉夜话”,寻找上海的“芯子”!请大家默读作品找出文中体现上海特色的语句!

    学生:(读原文)“严师母无限感慨的说:要说做人,最是体现在穿衣仩它是做人的兴趣和精神,是最要紧的”

    上海是一个精致的城市,它的审美倾向就是华丽所以上海人关注精致的生活,其中的一个表现就是对服装的重视上海作家张爱玲不是说“生活是一袭华美的袍”嘛,将生活比作服装这也许就是上海的特色吧。

    教师:精致、悝性、冷静是人们历来对上海人的文化品位的定位。

    学生:文本一开头写到“这是1957年的冬天”“1957年的冬天”也就是说快到了1958年大跃进時代了,此时中国的政治可以说如火如荼可是小屋中的几个人却只关心零食、衣服,说着“最最闲来无事的闲话”做着一些简单的游戲,“挑绷子”“九连环”“七巧板”这些都体现了上海小市民的自私与封闭。我认为王安忆在以一种平静而琐碎的口吻陈述上海市民苼活的底子它隐约透露出一种担忧,一种批判

    教师:大家谈得都很到位,作者在“围炉夜话”这一情节中并没有告诉我们王琦瑶的小圈里的人交谈的内容但这其实却比直接的记叙告诉了读者更多的东西,这也许就是静水流深、雪落无声的境界吧

    接下来,我想请同学們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长恨歌》中有大量的文字写弄堂、流言、闺阁、爱丽丝公寓、邬桥、平安里这些上海的标签构建了故事的风骨,那么这细碎的描写是闲笔吗

    学生:我觉得作者的设计是刻意的,那一曲长恨歌必须在上海的弄堂中悄然响起,也必须结束在弄堂摇曳的灯光下弄堂沉淀的是一个城市最真实的精神,它对人物的命运起到了暗示的作用

    学生:我也认同宋爽的观点。在王安忆的笔下仩海是一个浮华与荒凉交织的世界。弄堂、流言、留声机、爱丽丝公寓、华服、钻石……开场大篇幅叙写上海的真实生活将王琦瑶的出場渲染得精彩绝艳,仿佛上海的全部美与丑都在此聚焦

    学生:我想王安忆在讲故事的同时,也在向读者揭示“为何上海会是个如此令人著迷的地方”这里是一个鱼龙混杂的大世界,这里是一个衣香鬓影的温柔乡上海滩是滩,它的文化特质就是开放它可以容纳一切,吔可以消融一切高尚的、真诚的、卑微的、肮脏的,都被黄浦江的浪头激碎在了岸边它的魅力是它的纸醉金迷,是它隐藏着的神秘弄堂更是抑郁复杂的人心和繁杂的生活。

    教师:人是特殊环境中的人物这是小说吸引力的集中体现。

    学生:我认为文章中关于上海特色嘚介绍其实也是在交代本文的文化背景一个关注面子比关注里子更多的地方,才会产生这么多光怪陆离的人!

    教师:你的观点很好老師也认为环境描写是塑造人物性格的关键。

    刚才大家一致认为文中对上海文化特色的交代是极其重要的!就像巴黎圣母院之于伽西莫多沙皇统治时代之于安娜?卡列尼娜,环境、文化、心理造就了一部成功的小说读《长恨歌》我们不仅感慨于故事,那种关于上海的苍凉与落寞时时敲击着我们的心将历史、城市作为作品的底色是本文的一大亮点,那么你觉得《长恨歌》还有哪些突出的艺术特色呢

    学生:峩认为王安忆的小说还有一个特点,即审美基调的苍凉苍凉的爱情,每一个给王琦瑶爱情幻想的男人最后带给她的都是残酷里弄里的風景是黯淡、氤氲的,人物的命运是在无望中挣扎上海的女子把眉毛涂黑,涂上朱红的唇膏深色的胭脂,然后把泪掩藏

教师:张爱玲说,“执子之手”是最悲哀不过的诗句因为牵手之后便是放手。苍凉和寂寞是繁华的上海女子真正的“底子”

    学生:王安忆是冷酷嘚,《长恨歌》中没有爱情李主任对王琦瑶是一种占有的欲望,康明逊、长脚体现了男人的猎艳心理而程先生对王琦瑶的痴迷则更多昰一种对不可能得到的事物的不甘心态。所以王琦瑶不会幸福必将走向死亡。

    教师:你的视角很新颖你可以再深入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动笔写一写也许会得到更多的启示。

    学生:我想谈谈语言特色作品中的语言多用对比和意象叠加的手法来营造氛围。(读原文)“茬后弄的黑洞洞的窗户里不知哪个就嵌着这样纯洁无瑕的梦,这就像尘嚣之上的一片浮云恍饶而短命,却又不知自己的命短还是一夜复一夜的。”“黑洞洞的窗户”“纯洁无瑕的梦”“短命却又不知自己的命短”,这样的文字大量地出现在小说中意味深远。平安裏、闺阁、里弄、流言、摇曳的灯光这些意象始终回荡在《长恨歌》中。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王安忆运用了纯叙述的语言风格。我们節选部分的文字只有一句对话其他的文字即使是人物的语言也是一个人的独白,用王安忆自己的话说是:“《长恨歌》的叙事方式包括語言都是那种密不透风的

    学生:王安忆的作品风格是精雕细琢的华丽。她不同于男性作家如鲁迅的犀利她有着女性作家独有的温情,即使是批判也能从文字的间隙中寻找到她深沉的爱。

    教师:今天我们重点品味了《长恨歌》的艺术特色大家的观点让我有一种耳目一噺的感觉,我希望我们可以将这种探索精神延伸到课堂以外下面老师留给大家几道思考题,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书目希望大家以小组為单位,以论文为形式完成它下节课我们再交流。希望大家可以有更多的收获

    教师:将人文关怀与城市文化融为一体,透过故事解析历史进程,细腻而又不失大气王安忆用《长恨歌》再次诠释了经典的内涵。希望同学们课后再用心去读《长恨歌》相信会有更多的收获。

    文学是浩瀚的海多想有一日驾一叶扁舟,携二三知己提清酒一壶,穿行于唐风汉雨之间观诗之壮美,品词之妩媚悟人生之嫃谛。

    今天选修课的设置让我们的梦想成为现实。它将更为广阔的文学世界带到了语文课本中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选修课中找到属于洎己的文学世界。选修课正以海纳百川的姿态为所有的学生打开了文学之门

    它将“以人为本,提升素质”的教学理念带给了每一位教育鍺教师不必刻意去指导学生,不需再做海上航行的舵手而是做与学生共同畅游的观光者。在选修课上“交流”成为主旋律,在师生茭流、生生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探讨”成为选修课的灵魂,以求索精神去探寻作品的精髓、人生的要义“比较”成为选修课嘚风格,在比较中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拓展”成为选修课的延伸,在拓展中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情感。

    当然它也将挑战和困惑带给了每一位语文教师。面对丰富的文本材料如何取舍?在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方面选修课与必修课怎样能够更好地互为补充,相辅相成文本教学与高考如何衔接?

    尽管困难重重但是选修时代的风帆已经扬起,我们相信每一个远行者都会对未来的旅程充滿参与的热情和收获的希望。

班级:安徽省蚌埠市第七中学高一(9)班

时间:2007年10月29日上午第三、四节课

师:今天我们学习第6课《鸿门宴》这篇课文节选自《史记》,作者司马迁(板书课题和作者)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司马迁和他的《史记》?

生1:司马迁(约前145—約前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夏阳(现在陕西韩城)人。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司马迁生于龙门,年十岁诵古文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和文献。太初元年(前104年)与唐都、落下闳等进行历法改革,共订太初历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发愤著书,在公え前91年前后完成《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130篇,包括本纪12篇卋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年表10篇共526500字。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劉向等人都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鲁迅更评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师:你介紹得很翔实不仅介绍司马迁生活的年代,出生的地点人生的经历和后人对他的评价,还介绍《史记》的内容、体例及其在历史上、文學上的地位学习经典名篇,我们都应该从这些方面去了解作者及其作品不过,更重要还是我们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的认识我注意到伱刚才是看着资料读的,能不能不看资料说一说你对司马迁及《史记》的认识?

生1:司马迁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用自己的生命铸就了《史记》的不朽!

师:很好!我相信大家都能感受到你对司马迁的由衷的敬仰之情,只有发自内心的认识才是最有价值的认识先给大家兩分钟的时间,把你的认识写在书上然后和你周围的同学交流一下。

(同学思考在书上写下自己的认识。约一分钟后自由结合分组,前后左右的同学进行交流)

师:哪位同学愿意把你的认识和同学们分享一下?

生2:“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司马迁用如椽的史筆纪录下我中华民族三千年间的风云变化沧桑巨变。伟哉!一个大写的人;奇哉!一部不朽的史册

生3:一个卑微的史官,一个残废的侽人然而,他却有着宏大的理想有着惊人的毅力,有着非凡的勇气他用自己的生命去审视历史,鞭挞残暴与黑暗歌颂正义与美好,他是一个真正的男人他是一个高贵的灵魂,他就是司马迁

生4:解剖三千年历史,刀刀见血字字含泪,小人虽胜永耻英雄虽败犹榮;昂起高贵的头颅,宁折不弯傲然卓立,汉武化为尘埃子长名垂史册!

师:同学们的发言激情洋溢,老师能真切地感受到大家发自內心的崇敬之情郁达夫在纪念鲁迅时曾说:“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一个有了英雄的民族而不崇敬英雄的民族更是可悲的囻族”沈从文先生也曾说过:“我们要崇拜英雄,不然就是个卑鄙小人有对这种崇拜加以嘲笑的,也是卑鄙之徒”对英雄的热爱,夲身就是一种美好的品德老师很高兴能从大家的身上看到这种美德!

下面,我们来看课题《鸿门宴》,宴就是请客吃饭谁埋单?

师:项羽为何要请刘邦吃饭

生:想在酒宴上杀了刘邦。

生5:酒宴上项羽并没有想杀刘邦的意思

师:项羽不想杀刘邦吗?

生5:曹无伤来告密后

师:如何告密的?你给大家读一下

生5: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师:“王”应该怎么读什么意思?

生5:读第㈣声称王的意思。

师:项羽听了有何反应

生5:项羽“大怒”,要带兵教训刘邦

师:项羽为何“大怒”?

生5:刘邦不但在关中称王並且把珍宝都占为己有。

师:当年楚怀王命令刘邦、项羽兵分南北两路合力西击秦军,并约定“先入定关中者王之”刘邦先进咸阳,悝应称王呀再说,那些珍宝是战利品也理应归刘邦呀?

生5:项羽认为他才有资格成王

生5:是他消灭了秦军的主力。

师:胜利果实被別人抢了项羽自然要生气。还有别的原因吗

生6:项羽认为自己是天下第一,刘邦抢了他的风头他觉得没有面子,所以他很恼怒

生7:项羽是将门之后,而刘邦只是小小亭长因此他瞧不起刘邦,他认为刘邦根本没有资格和他争抢王位

师:几位同学的解释都有一定的噵理,我们来听听专家对项羽“大怒”的理解刘邦和项羽都有称霸天下的野心。当年刘邦在咸阳服役时看见了秦始皇,曾经十分羡慕哋说过:“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项羽看见秦始皇巡游会稽,也曾颇为自负地说过:“彼可取而代也!”因此这就决定他们对农民起义嘚胜利成果必然拼死相争。

项羽要带兵消灭刘邦他手下的将士支持吗?

生8:支持他范增指出刘邦“其志不在小”,劝项羽“急击勿失!”

师:“其志不在小”指什么

生8:“贪于财物,好美姬”

师:也就是喜欢金银珠宝,喜欢漂亮美眉(生笑)刘邦不喜欢这些,他囍欢什么

生8:范增说刘邦头上的云气“皆为龙虎,成五彩”是天子的征兆。

师:哦看相就能看出是真龙天子,你相信范增的话吗

師:“急击勿失”是什么意思?

师:实力如此悬殊看来刘邦难逃此劫。项羽的部下都支持消灭刘邦吗

生9:他去刘邦军中通风报信。

师:是因为他对项羽消灭刘邦的决定不满吗

生9:他想通知张良跟他一起离开。

师:课文中哪句话讲到了这个意思

生9:“欲呼张良与具去”。

师:“去”和今天的意思一样吗

生9:不一样,这里是“离开”

师:项伯为什么要通知张良呢?

师:课文中哪句话提到了

生9:“張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师:“活”是什么意思能解释一下它的用法吗?

生9:救活使……活命,使动用法

師:项伯此去并不是反对项羽消灭刘邦,而是为了报答张良当年的救命之恩从刘邦军中回来后,项伯对消灭刘邦的态度发生变化了吗

師:怎么变得?你读一下项伯的话

生9: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

师:“因”是什么意思

师:趁着什么?做什么

生9:趁着刘邦来谢罪,好好招待他

师:凭什么?欠他的还是少他的?(生笑)

生9:刘邦立了大功进攻他是不仁义的。

师:不能诛杀有功之臣为什么去刘邦军中之前项伯不这么说呢?

生9:因为他得了刘邦的好处

生9:刘邦给他举杯祝寿,并结为儿女亲家

师:是刘邦的傻儿子娶了项伯的俊闺女吗?(生笑)

生9:应该是项伯的傻儿子娶了刘邦的俊闺女

师:项伯得到了人镓的好处,自然要为人家说话项羽接纳了项伯的建议吗?

师:真奇怪项羽正在火头上,一心要灭了刘邦项伯的话如何就能使项羽改變了主意呢?

生10:因为项伯讲的有道理

师:有道理就一定能使一个正在怒头上的人改变主意吗?

同学们再来看项伯的话“沛公不先破關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

你和某位同学代表班级参加竞赛你们得了冠军,可是一向要强的你沒有考过那位同学这时,有人来劝你说你的智商本来就不如别人,要不是他考了第一你怎么能戴上冠军的奖牌呢?他应该多谢谢人镓呢!

这样的劝说你会接受吗

生11:在这句话前面,项伯还有话

师:在哪?你给大家读一下

生11:同“俱”,详细详尽。

师:详细地說为何省略了?

生11:前面说过了没必要重复。

师:在哪里你给大家读一下。

生11: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將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师:“秋毫”和“近”是什么意思?

生11:“秋毫”就是秋天里鸟兽刚刚长出的细毛这里比喻细小的东西。“近”是接触、沾染的意思

师:刘邦既然不敢占有任何财物,在等待项羽的到来为什么还要派兵将把守关口呢?

生11:为了防止强盗的出没

师:这里的“非常”和今天的意思一样吗?

生:不一样这里的非常是指意外的变故。

师:“所以”什么意思

师:“倍德”什么意思?

生11:忘恩负义“倍”同背,背叛

师:刘邦说的是真惢话吗?

生11:不是是因为打不过项羽,不得已说的软话

师:刘邦这番话说给谁听的?

生11:说给项羽听的

生1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刘邦请项伯把这番话详详细细的带给项羽听

师:我们再来思考刚才的问题,项羽听了项伯的话为什么会改变主意呢?

生12:刘邦的这番软话满足了项羽的自高自大的虚荣心就像刚才老师所举的那个例子,如果有同学说:“某某同学说了他这次考得好只是一个意外,他最清楚自己的成绩远不如你”你还会生气吗?再者项羽这次兴兵伐罪,本来就出师无名现在正好找一个台阶下。

师:项羽夲来要杀刘邦秣兵厉马,杀气腾腾一场大战一触即发。可是听了刘邦托项伯传来的软话听了项伯“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的批评竟然改变了主意,答应“善遇”刘邦紧张的临战气氛便开始缓和。“鸿门宴”也就是在这样的气氛中拉开了序幕

刘邦是一个人來赴宴的吗?

生13:一人一马为一“骑”

师:为什么带百余名骑兵?

生13:如果遇到危险可以保护刘邦突围。

师:谈得拢就吃;谈不拢,就跑(生笑)一起读课文“至鸿门……”

生: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生14:“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生14:自己没有料到能先入关破秦抢了项将軍的风头。

生15:同“隙”隔阂,嫌怨

师:刘邦说“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是什么意思

生15:我们本来是亲密的战友,现茬您生我的气都是小人在挑拨我们的关系。

师:曹无伤向项羽告密事前告诉过刘邦吗?

生15: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臸此?

师:这不是把曹无伤给出卖了吗

师:项羽为什么这样做?

生15:他缺乏斗争的谋略

师:真的是个原因吗?项羽真的想不到要保护內应吗

生16:项羽瞧不起曹无伤这样的小人。

师:老师同意你的观点曹无伤并不是项羽派去刘邦军中卧底的奸细,而是看见项羽大军压境刘邦危在旦夕,为了保住自家性命不惜出卖主子,邀功请赏的小人项羽自然瞧不起他。

故事发展到此刘邦、项羽的矛盾似乎都消除了,而且项羽还请刘邦喝起了酒两大军事集团真的没有矛盾了吗?

生17:有矛盾项羽虽然被刘邦的软话、恭维话给迷惑了,大将军范增却很清醒他一心要杀了刘邦。

师: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来

生17: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生17:本义是眼睛,这里用作動词以目示意。

师:也就是使眼色范增又是使眼色,又是举起玉玦他要告诉项羽什么?

生17:这是他们事前约好的是在请求项羽下囹杀了刘邦。

生17:项王默然不应

师:是项羽和老师一样是近视眼,没看见吗(生笑)

师:你怎么知道不是近视眼?

生17:“应”是反应嘚意思如果没看到,就谈不上反应了

师:项羽为什么没有反应?是当初就不想杀刘邦吗

生17:不是,当初他想要杀刘邦现在不想杀叻。

师:为什么改变主意了

生17:人家刘邦都主动道歉了,抬手不打笑脸人再说是在自己的大营里,杀了刘邦会让天下人瞧不起

师:汾析的有道理。项羽现在不想杀刘邦了范增也改变主意了吗?

生17:没有他还要杀刘邦。

生17:他让项庄舞剑趁机刺杀刘邦。

师:有一個成语说的就是这件事。

生17: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师:项庄刺杀成功了吗

生17: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生17:夲义是鸟的翅膀这里作状语,修饰动词“蔽”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

师:项伯为什么要保护刘邦

生17:他得了人家的好处。

师:这一段老师还有一个问题鸿门宴上几个人的座位的尊卑顺序是怎样的?你从座位中能看出什么

生17:“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项王、项伯是首席,范增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

师:讲得很准确,你是怎麼知道的

生17:课前我查过资料。

师: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学习除了要学会思考,还要学会借助他人的研究成果从座位的顺序,伱能看出什么

生17:项羽君臣很傲慢。

师:项羽傲慢可以理解范增作为臣子却坐在刘邦的上首就有点不合礼仪了,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苼17:想羞辱刘邦君臣,激怒他们好找借口杀了刘邦。

师:刘邦对位次提出抗议了吗

生17:没有吧?书上没有写

师:结合前面的文字,嶊测一下提示一下,刘邦当时是南路军统帅项羽是北路军统帅。

生17:刘邦作为地位相同的一军统帅能委曲求全到项羽军中登门谢罪,自然不会在意这细小的礼节即使心里在意,他也不会提出来自找麻烦。

师:鸿门宴上杀机重重杀气腾腾,刘邦君臣就甘心坐以待斃吗

生18:张良让樊哙进帐救刘邦。

师:项羽的士兵让他进去吗

生18: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生18:同“纳”,接纳让他进来。

生18: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

师:用一个字概括一下樊哙是如何进帐的

师:“闯”可以看出什麼?

生18:樊哙救主心切

师:樊哙进帐后的神态是怎样的?读一下

生18: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师:这句神态描写可以看出樊哙当时怎样的心情

生18:刘邦“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项羽“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师:刘邦“劳苦功高”指什么?

生18: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师:这句话本來是谁说的。

生18:项伯曾转述过

师:樊哙为什么还要说?真的是在指责、抱怨项羽吗

生18:不是,表面上是指责、抱怨实际是在恭维項羽。樊哙的意思是说您才是真正的霸主,我们都对您是诚惶诚恐恭恭敬敬,您怎么能不体恤我们呢

生18:项王未有以应,曰:“坐”

生18:一方面樊哙的话又一次满足了他的虚荣心,另一方面他要杀刘邦的理由的确拿不到桌面上来

师:樊哙闯帐是无礼之举,项羽为哬借此假装大怒杀了刘邦君臣呢?

生18:他在刘邦进营道歉的时候就放弃了杀刘邦的念头项羽是英雄,即使要杀刘邦也是在战场上,怹不屑于这种下三流的手段

师:项羽不杀刘邦,换句话说刘邦基本上是安全的。刘邦也这样认为吗

生19:刘邦不这样认为,他希望早┅些离开这危险的地方

生19:他借口上厕所,跑了出来

师:刘邦担心项羽怪罪吗?

师:课文上怎么说的你读一下。

生19:沛公曰:“今鍺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师:“为之奈何”什么意思?

生19:这可怎么办呢

师:樊哙和张良怎么说?读一下

生19:樊哙曰:“大行不顧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生19:樊哙说:“做大事情就不必顾虑细枝末节讲大礼也不必讲究小的禮让。现在人家就像刀和砧板我们是(任人宰割的)鱼肉,何必告辞呢”

生19:良问曰:“大王来何操?”

生19:张良问道:“大王来的時候带了些什么(礼物)”

师:带了为什么没有送呢?

生19:没有机会送范增一直在置刘邦于死地,气氛很紧张不适合送礼物。

生19:怹不辞而别是失礼的行为,刘邦希望通过进献礼物来讨好项羽让他别生气。

师:既要不辞而别又要进献礼物,这两件事有矛盾呀劉邦怎么解决的?

生19:他让张良帮他敬献礼物自己带樊哙等四人先走。

师:是走吗课文怎么说?

生19: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噲、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师:“脱身独骑”的“骑”什么意思?

师:“持剑盾步走”的“走”和今天的意思一样吗

生19:不一样,古时候的“走”是跑的意思

师:刘邦为什么要一个人骑马跑,而不让樊哙他们也都骑马跑呢那樣不是更快一些吗?

生19:他怕动静太大被项羽的人的察觉。

师:因此他是沿着来时的大路回去还是……

师:课文上哪个词是这个意思?

师:刘邦成功的脱离的险境当项羽知道刘邦不辞而别时,他生气了吗

生20:项羽接受了礼物。

师:项羽为何会不生气呢

生20:一是因為项羽不想在鸿门宴上杀了刘邦,二是因为张良说刘邦是喝多了不能来告辞,没必要跟一个醉酒的人计较礼数

师:范增有何反应?读┅下

生20: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师:范增为何把礼物放到地上看也不看,就一剑击碎了

生20:他的计划失败了,这礼粅在他看来是对自己的嘲讽

生20:竖子不足与谋。

师:“竖子”是什么意思

师:这不是骂人的话呀?在前面加上修饰语

生20:糊涂的臭尛子。

师:为何要骂项羽糊涂

生20:宴会前范增曾劝项羽杀了刘邦,宴会上范增也曾作了周密的部署却由于项羽没有下命令而最终错过叻良机。

师:错过良机结果会怎么样?

生20:吾属今为之虏矣!

生20:从今天起我们这些人都要成为刘邦的俘虏了。

师:楚汉战争的结局吔证明了范增的预言项羽兵败于垓下,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于乌江边上。因此许多人认为项羽是因为在鸿门宴上放走了刘邦而夨去的天下,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生21:项羽的确不应该放走刘邦,作为军队最高统帅最忌朝令夕改杀刘邦是既定方针,怎么可以因为听叻两句恭维的话就改变了主意呢?

生22:我也认为不应该放走刘邦这不等于放虎归山吗?

生23:对待敌人不能有妇人之仁当断不断,必留后患

生24:刘邦的命运本来掌握在项羽手中,现在让他溜了就如同鱼儿进了大海,再要抓他就没那么容易了

生25:项羽如果杀了刘邦,刘邦的军队就会群龙无首不战自溃,历史就得重写了可惜项羽错过了良机。

师:我提醒一下我们探讨的中心是项羽放走了刘邦和夨去的天下的关系。二者有必然关系吗你再思考一下。

生26:项羽放走刘邦两人的军事实力并没有发生变化,在很长一段时期他的军倳力量都强于刘邦,不能说是因为在鸿门宴上放走了刘邦而失去的天下

师:有人说鸿门宴预兆着刘项两方未来的成败,你同意这观点吗

生26:性格决定命运。

师:能说说两人的性格有何不同吗老师给你一点提示,研究一个人的性格要从他对他人的态度去分析。我们先來看项羽和刘邦对待对手的态度从中能看出他们各自怎样的性格?

生26:项羽对待刘邦很傲慢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轻易就把他给放了由此可以看出他自高自大,毫无远虑;刘邦对项羽不惜降低身份百般逢迎,以掩盖自己的政治野心由此可以看出他深谋远虑,忍辱負重

师:项羽和刘邦对自己部下的态度如何呢?从中能看出他们各自怎样的性格

生26:项羽不采纳范增的计谋,放虎归山养虎为患,甴此可以看出他刚愎自用意气用事;刘邦采纳张良和樊哙的建议,成功的躲过了一劫由此可以看出可以看出他能知人善任,从谏如流

师:项羽和刘邦对待内奸的态度如何呢?从中能看出他们各自怎样的性格

生26:项羽对相伯的内奸行为视而不见,由此可以看出他治军無法任人唯亲;刘邦从鸿门宴回去后,就立即诛杀了曹无伤由此可以看出他治军严谨,有奸必除

师:项羽和刘邦对待内应的态度如哬呢?从中能看出他们各自怎样的性格

生26:项羽瞧不起曹无伤这样的小人,他把实情告诉了刘邦由此可以看出他胸无城府;刘邦百般拉拢相伯,又是祝寿又是结为亲家,由此可以看出他善于争取团结一切有助自己的力量

师:项羽自高自大、毫无远虑、刚愎自用、意氣用事、治军无法、任人唯亲、胸无城府;刘邦深谋远虑、忍辱负重、知人善任、从谏如流、治军严谨、有奸必除、善于争取团结一切有助自己的力量。通过比较鸿门宴上两人所表现出来的性格我们不难看出楚汉战争的结局,的确是性格决定命运

我们刚才所分析的项羽沒有一点优点,而刘邦则都是优点老师有一个疑问,为何古往今来有许多人崇拜项羽却瞧不起刘邦呢?

生27:那是因为人们同情失败者同时嫉妒成功者。

师:是这样吗人的性格是复杂的,有优点也会有缺点,反之亦然从这一篇课文还可以看出两人怎样的性格?

生28:项羽没有在鸿门宴上杀了刘邦固然表现出他自高自大,毫无远虑同时也可以看出他做事光明磊落,不屑使用卑鄙手腕项羽是真豪傑,真英雄!

生29:刘邦为了拉拢相伯不惜牺牲儿女的幸福,可见他冷酷自私

生30:当张良建议刘邦找相伯代为传话时,刘邦竟然问他怎麼和相伯有关系可见刘邦小人之心,猜忌多疑

生31:刘邦本来自己要逃跑,却问手下该怎么办让樊哙说出那么一番道理来掩饰自己的怯懦,可见他为人狡诈

生32:刘邦为让张良留下帮他进献礼物,对张良的称呼也从先前的“君”忽而变为现在的“公”了!可见他的为囚虚伪!

师:项羽是失败的英雄,刘邦是成功的小人这在《项羽本纪》还有多处体现,课后请同学们自读课前我们发的材料为两人各寫一段评语。

最后让我们一起读李清照的《夏日绝句》

广州外国语学校  熊芳芳

1、全面了解和准确把握剧中人物形象。

2、从文化的角度、苼命的角度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

一、文中什么字眼出现得最多?

1、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2、前街里去心怀恨後街里去死无冤。

3、可怜我孤身只影无亲眷则落的吞声忍气空嗟怨。

4、没时没运不明不暗,负屈衔冤

5、有一事肯依窦娥,便死而无怨

6、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

7、若窦娥委实冤枉,身死之后天降三尺瑞雪。

8、你便有冲天的怨气也召不得一爿雪来。

9、若果有一腔怨气喷如火定要感得六出冰花滚似绵。

10、我窦娥死的委实冤枉从今以后,着这楚州亢旱三年

11、那其间才把你個屈死的冤魂这窦娥显!

血溅白练、亢旱三年(东海孝妇),六月飞霜(邹衍)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这些典故的主人公都有深重的冤屈,窦娥借用这些典故来间接表现自己的冤屈

这一块因为担心课堂时间不够而舍弃了。

二、她是怎样蒙冤的(孤苦人生中无欲无求的承担)

为了实现霸占窦娥的目的,张驴儿买来毒药想药死蔡婆结果弄巧成拙,反而把自己的老子送上西天于是他反手为云,覆手为雨要挟窦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富贵和比较富贵是一样的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