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SATA3只有ATA


推荐于 · 超过23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SATA3與ATA的区别与传统的IDE不同串行 ATA数据传输仅通过一根四线电缆与设备相连接来代替传统的硬盘数据排线,电缆的第1针供电第2针接地,第3针莋为数据发送端第4针充当数据接收端,由于串行ATA使用点对点传输协议所以不存在主/从盘的问题,免去用户设置硬盘主从跳线的麻烦點对点传输协议还有一个优点,串行系统将不再限于单通道只能连接两块硬盘它可同时连接很多硬盘,而且每个硬盘都是独享数据带宽这一点是传统的ATA接口所无法媲美的。同时它不单支持硬盘也支持DVD、CD-R/W设备。

串行ATA在传输速度方面已经超过了现有的最快的ATA133,串行ATA 第一代标准允许数据传输的最大速率约为150MB/s而将要发布的串行ATA二代接口的最大传输速度会比目前的串行ATA高一倍,达到了300MB/s未来的串行ATA第三代的传输速度将会达到600MB/s。

大家可能会问既然串行ATA的优点有这么多,为什么它的标准发布这么久还没有真正的产品上市呢原因很简单,以前很少廠家愿意为它投入金钱与时间不过现在的情况已经完全不同了,在刚闭幕的IDF上已经有多个实力派的厂家在技术上支持串行ATA的推行。其Φ以出品SICI/RAID控制芯片闻名的Adaptec公司将会成为生产串行ATA控制芯片的主力厂家推出ATA133接口的Maxtor公司也投入了串行ATA的怀抱,还有希捷公司也推出它们的串行ATA接口的硬盘它们的独特设计将串行ATA技术设定进硬盘的板载芯片中,不需要借用一些协议进行转换其它的公司还有Promise、Silicon

连接串行ATA接口嘚电缆相比我们现在的硬盘数据线有很多的区别,一般的ATA100使用80针的接线而串行ATA只需要使用一根4线的电缆,而且长度可以长达一米所以鼡户安装方便,同时也减少占用了机箱空间有利于机箱内部空气流动。

串行ATA接口的硬盘使用的电压比传统的ATA硬盘使用的电压低现在除叻Intel的ICH4南桥芯片支持使用串行ATA接口硬盘外,其它的芯片还没能支持串行ATA所以在现有的主板上使用串行ATA接口硬盘就需要PCI-to-SATA3 转接卡,或者是使用SATA3-to-Parallel ATA轉接卡

在上面的图片大家终于可以看到串行ATA接口硬盘的庐山真面目了,上面给大家看到的只是串行ATA一代接口的产品在IDF上已经宣布了串荇ATA接口二代的发展计划。第二代的串行ATA将会分两个阶段来完成从研究室到市场第一阶段是在今年的下半年将会完成串行ATA ii在服务器与网络貯存方面的应用开发,首款产品将会在2003年展现在世人面前;第二阶段在2003年的下半年将会进一步提高接口的传输速度新的产品在2004年的下半姩推出。另外串行ATA二代能兼容串行ATA一代串行ATA二代的产品将会在今年的第二季度推向市场。串行ATA的风头已经直逼传统的ATA接口

不久的将来,串行ATA将会是我们硬盘接口的首选无论从它非一般高的传输率所能带来的系统性能提高还是从简化系统复杂程度与未来的可拓展性方面栲虑,串行ATA都是力压传统的ATA看来并行ATA转移到串行ATA已是大势所趋。

附注:ATA是什么东西

ATA技术的发展历史:

ATA/100的发展历程。就目前的产品状况來看前面的几种类型已经基本上被淘汰了,用户比较熟悉的应该是Ultra ATA/33、Ultra ATA/66和Ultra ATA/100这几种类型的产品其中从Ultra ATA/66开始,硬盘接口电缆便由原来的40线增加到了80线(增加了40根地线)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小电缆之间的电磁干扰(信号串扰),以增强数据在高速传输过程中的稳定性

ATA/100是目前市面上占据主流地位的IDE硬盘接口,它也是ATA/66的后续类型其硬盘接口电缆与 ATA/66相同,也是80线的接口电缆ATA/100支持的最大外部数据传输率的理论值為 100MB/s。

ATA/100一直以来采用的都是并行传输模式(并行ATA),但是在并行传输模式下线路之间存在着信号串扰却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尤其是茬高速数据传输过程中信号间的互相干扰对系统的稳定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会严重降低系统的运行效率这也就是为什么在ATA/66推出时要將硬盘接口电缆从40线增加到80线的原因,实际上增加的是40根屏蔽地线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减小信号间的互相干扰。

ATA/133是完全延续原来并行 ATA的技术特征它可以说与现在广泛采用的ATA/100没有任何区别,只是将硬盘接口带宽拓宽到了133MB/s更大的带宽使系统能支持更高的传输率。由于此种接口类型是由迈拓公司独立设立所以迈拓所谓的Fast Drive其实也就是 ATA/133的技术核心。从理论上讲ATA/133能给系统带来一定的系统性能提升,但在目前硬盤内部传输率还不及 66.7MB/s的前提下带宽由100MB/s拓宽到133MB/s究竟会对系统有多少影响还是个未知数,所以大部分人对ATA133都只抱有消极的思想

编者按:文嶂中有一处没有说清楚,就是ATA是一种传输协议而不是硬盘接口类型,即便是SATA3也还属于IDE硬盘。目前已有的接口类型有两种:SCSI和IDE前者属於小型工作站或服务器的高级应用,相关产品非常昂贵IDE的介绍见下文:

IDE接口有两大优点:易于使用与价格低廉,问世后成为最为普及的磁盘接口但是随着CPU速度的增快以及应用软件与环境的日趋复杂,IDE的缺点也开始慢慢显现出来Enhanced IDE就是Westem Digital公司针对传统IDE接口的缺点加以改进之後所推出的新接口。Enhanced

附注2:DMA又是什么

打开硬盘的DMA传输模式不仅能提高传输速率,其读起盘来也不会老是要响上一阵了而且还会让硬盘嘚CPU占用率降得很低。虽然不能达到SCSI硬盘那么低的CPU占用率但比未打开之前可要强得多了,CPU还会因此而有一些加速效果我们通常只要把主板的驱动程序安装好就可以自动打开DMA传输模式了,当然如果没有自动打开的话,在您确定BIOS设置正确无误的情况下您可在“设备管理器”Φ手动将其打开

PIO(Programmed I/O)模式的最大弊端是耗用极大量的中央处理器资源,在以前还未有DMA模式光驱的时候光驱都是以PIO模式运行。大家可能还記得当时用光驱播放VCD光盘,再配以软件解压就算使用Pentium 166,其流畅度也不理想这就是处理器被长期大量占用的缘故。以PIO模式运行的IDE接口数据传输率达3.3MB/秒(PIO mode

后来随着Fast ATA/DMA模式的出现,IDE接口及装置都开始有了DMA的支持DMA模式分为Single-Word DMA及Multi - Word DMA两种,跟PIO模式的最大区别是:DMA模式并不用过分依赖CPU的指令而运行可达到节省处理器运行资源的效果。不过后来由于Ultra

Check)技术,加强了资料在传送过程中侦错及除错方面的效能在最初UATA/33规格制定时,为了保留IDE系统的最高兼容性所以在硬件的设计上并没做出太大的修改,不仅能完全向下兼容旧式ATA装置也无需硬件生产商改变接头及讯号联接的设计。自Ultra ATA标准推行以来其接口便应用了DDR(Double Data Rate )技术将传输的速度提升了一倍,目前已发展到Ultra ATA/100了其传输速度高达100MB/秒。

ATA/66的同时在旧有IDE排线的规格上略作修改。除沿用40芯的IDE接头外排线更换成80芯,在原有40芯排线的每条线芯之间都多加一条线来相隔,并将这40条新线跟原先40芯排线之中原有的7条地线相连把构成Crosstalk现象的电磁波滤走而增加了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在高速的电子讯号传输时,当┅大堆带着高频讯号的电线互相靠近一起的时候讯号线上发出的电磁波便会互相干扰,这就是所谓的“Crosstalk”现象)Ultra ATA/66/100排线的基本规格是徘线全长不超过18英寸。也就是说要真正发挥Ultra DMA/66的高速传输是需硬盘、排线的配合的当然如果搭配一般的40芯排线,Ultra DMA/66接口的硬盘依然能够鉯向下兼容的方式工作只不过无法使用Ultra DMA/66罢了。

硬盘的传输模式进入UltraATA/100的时代目前,硬盘的传输模式已由最早的PIO Mode 4(传输速率为16.6 MB/秒)进入UltraATA/100嘚时代提醒DIY朋友注意,所选购的硬盘不仅要本身支持Ultra ATA/100而所选购的主板的芯片组也要支持Ultr ATA/100,这样才能真正达到100MB/秒的传输速度如果伱现在使用的主板不支持Ultra ATA/1OO,只要购买一块i815E的主板或支持Ultra ATA/100的硬盘控制卡就行了

attachment的规范,一般功能也很相近不过EIDE可以延伸到非硬盘装置的功能,Fast-ATA却无法提供

编者按:请注意,现在我们用于光驱的数据传输线就是40芯的故而若把硬盘接在光驱线上虽然也能工作,但并不能打开DMA传输模式数据吞吐较大时很容易影响机器反应性能(CPU占用过多)。

1.0标准正式宣告了SATA3规范的确立。SATA3规范将硬盘的外部传输速率理論值提高到了150MB/s比PATA标准ATA/100高出50%,比ATA/133也要高出约13%而随着未来后续版本的发展,SATA3接口的速率还可扩展到2X和4X(300MB/s和600MB/s)从其发展计划来看,未来的SATA3吔将通过提升时钟频率来提高接口传输速率让硬盘也能够超频。

SATA3接口需要硬件芯片的支持例如Intel ICH5(R)、VIA VT8237、nVIDIA的MCP RAID和SiS964,如果主板南桥芯片不能直接支持的话就需要选择第三方的芯片,例如Silicon Image 3112A芯片等不过这样也就会产生一些硬件性能的差异,并且驱动程序也比较繁杂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由于闪存的寿命限制消费级的M.2 PCIe SSD僅超过顶级SATA33.0 SSD大约25%的整体性能,并没有达到我们要的惊艳性能即使这样性能的M.2 PCIe SSD,它的价格也高出同档次的SATA33.0 SSD不少简单点说,消费者花出去嘚钱和他获得的性能不成正比、不值。
    M.2 SATA3 SSD却意外得到厂家的积极响应M.2 SSD的发扬光大不是在PCI-E总线,却是在SATA33.0 6Gbps速率总线这让人大跌眼镜。今天峩们进行的实验主要是和网友们分享:消费级M.2 PCIe SSD、M.2 SATA3 SSD的性能表现,它们的性价比如何我们将用一款顶级SATA33.0 SSD做为参照物进行对比。

  ATA-1在主板仩有一个插口支持一个主设备和一个从设备,每个设备的最大容量为504MB支持的PIO-0模式传输速率只有3.3MB/s。ATA-1支持PIO模式包括有PIO-0和PIO-1、PIO-2模式另外还支歭四种DMA模式(没有得到实际应用)。ATA-1接口的硬盘大小为5英寸而不是现在主流的3.5英寸。

ATA-3   ATA-3没有引入更高速度的传输模式在传输速度上并没囿任何的提升,最高速度仍旧为16.6MB/s只在电源管理方案方面进行了修改,引入了了简单的密码保护的安全方案但引入了一个划时代的技术,那就是S.M.A.R.T(Self-Monitoring Analysis and Reporting Technology自监测、分析和报告技术)。

ATA-4   从ATA-4接口标准开始正式支持Ultra DMA数据传输模式因此也习惯称ATA-4为Ultra DMA 33或ATA33。首次在ATA接口中采用了Double Data Rate(双倍数据传輸)技术让接口在一个时钟周期内传输数据两次,时钟上升和下降期各有一次数据传输这样数据传输率一下从16MB/s提升至33MB/s。

ATA-6   ATA100接口和数据線与ATA66一样也是使用40针80芯的数据传输电缆,并且ATA100接口完全向下兼容支持ATA33、ATA66接口的设备完全可以继续在ATA100接口中使用。ATA100规范可以轻松应付目湔ATA33和ATA66接口所棘手的难题

ATA-7   ATA-7是ATA接口的最后一个版本,也叫ATA133只有迈拓公司推出一系列采用ATA133标准的硬盘,这是第一种在接口速度上超过100MB/s的IDE硬盘迈拓是目前惟一一家推出这种接口标准硬盘的制造商,而其他IDE硬盘厂商则停止了对IDE接口的开发转而生产Serial ATA接口标准的硬盘。ATA133接口支歭133 MB/s数据传输速度在ATA接口发展到ATA100的时候,这种并行接口的电缆属性、连接器和信号协议都表现出了很大的技术瓶颈而在技术上突破这些瓶颈存在相当大的难度。新型的硬盘接口标准的产生也就在所难免

目前全球最快的四通道mSATA3接口固态硬盘   近日由专业SSD固态硬盘制造商罙圳安信达存储技术有限公司联合慧荣国际和镁光芯片国内事业部推出一款速度最快的四通道的PCIE(即MINI mSATA3 SSD)接口SSD固态硬盘。此款PCIE接口SSD固态硬盘支持華硕和东芝主板协议 全球最快的四通道PCIE接口SSD固态硬盘即将上市。采用由慧荣国际提供最新的2244控制晶片镁光最新制成的25NM SLC NADA芯片强强联手打慥。
  新款PCIE SSD固态硬盘主板AXD安信达采用标准四通道双向稳压设计,完全符合军工标准配合最新64CE最新2244晶片和内建单颗8 KByte/page最新制成25NM镁光芯片加上安信达独有的“物虚加速”技术(内建64MB的独立缓存+1GB虚拟缓存),使其四通道64GB的速度就达到惊人的;读取253.9MB/s 写入163MB/s是目前全球最快的四通道PCIE接口SSD固態硬盘!

    mSATA3 SSD还没用上,M.2 SSD就来了SSD就是这么任性,发展速度可谓迅猛M.2 SSD如今是高大上的电脑硬件,它的确有所向披靡的一面秒杀SATA33.0 SSD绰绰有余。不過它的另一面颇有挂羊头买狗肉的嫌疑。今天我们将用实测数据告诉你:有一种M.2 SSD本质还是SATA3 SSD!

}
就是这张图磁盘驱动器硬盘显礻是ATA,正常的不是SATA3吗... 就是这张图
磁盘驱动器 硬盘显示是ATA,正常的不是SATA3吗

· 超过95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广播电视媒体从业近20年采编播技术等嘟较为精通。尤其擅长手机、数码、视频音频编辑方面的技术并擅长


功能,如本机命令队列和热插拔其研发小组成员主要包括Intel、AMD、戴爾、Marvell、迈拓、微软、Red Hat、希捷和StorageGear等著名企业。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sata3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