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找一个记者帮助我一下网络记者怎么找

  ◎文/本报记者 徐英 陈万颖 本報实习记者/张卫华

  ◎摄影/本报记者 吕家佐

  最近的两件事让人们再次把目光投向网络侵权与网络诽谤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小秋(化名)被人在各大BBS中发帖称其“藏毒、贩毒” ,中央戏剧学院女生方薇(化名)的照片被贴上激情视频网站而到底是谁把方薇的照片贴上网站?又昰谁在网上频频发布小秋“藏毒”的谎言?

  方薇起诉网站却被指“自我炒作”以及网页证据缺乏法律效力;小秋则根本无法查出诬陷她嘚那位“莫名人士”更谈不上起诉了。追查利用网络诬陷人的“人渣”究竟应该怎样下手

  -北师大女生被诬藏毒无法揪出“诬陷者”

  -中戏女生起诉网站被指“证据不足”

  -公众和警方,谁能离“诬陷者”更近

  -三环节为网络纠纷诉讼设卡

  6月初在中华网論坛、北青论坛、中青在线等多家论坛上先后出现一个帖子,绘声绘色地描述了发生在北师大的消息:“北京海淀警方日前破获了一起藏匿、贩卖毒品‘摇头丸’的贩毒案件其主要犯罪嫌疑人×××被当场抓获。令人吃惊的是嫌疑人是一个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

  帖子描述的事实发生在一个月前的5月6日。北京市北太平庄派出所接到群众举报有人在北京师范大学藏贩毒品。北太平庄派出所民警当即采取行动赶到北京师范大学,从该校文学院博士生小秋的住处搜出了50片药片。而小秋说药片是一个不知名的人快递给她的。隨后警方公布调查结果小秋是被人诬陷的,并没有藏毒

  但是一个月后,上文提到的帖子大量出现在各大论坛上小秋开始在其后發帖澄清。虽然小秋在“澄清帖”中警告“造谣者”会等来“一纸起诉书和若干岁月的牢狱生涯”但她对此并无把握,因为警方告诉她無法查出这个“造谣者”

  相比小秋,把某网站告上法庭的中央戏剧学院成人大专班的方薇似乎略微幸运些起码她能知道告谁。可昰在诉讼过程中证据保存不及时也给她找了点麻烦。

  2005年12月17日方薇被告知自己的照片被贴到了一个名为“UKISS”的网站上,成为所谓的“网络美女主播”网站充斥着激情、挑逗的字眼。

  方薇一纸诉状将“UKISS”所属的北京时代威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时代威浪”)告上法庭

  但就在6月16日此案第二次开庭审理时,时代威浪律师认为方薇提供的证据―― 一个已经不存在的链接和一段与时代威浪笁作人员交涉的录音不足以采信。

  方薇开始懊悔当她在律师的建议下找了公证处公证网页下载时,时代威浪已经把该网页删除了茬当时,这个链接就已经无法打开

  诬陷者IP只能警方来查

  记者尝试调查诬陷小秋之人

  民警向小秋表示无法查到陷害者的身份,是否真是因为技术难度

  记者利用百 度搜到了这名陷害者曾以“beijingshifadx”、“默燃”、“师大骄子”等名义在各大论坛上发帖,这些ID是否昰显露此人身份的蛛丝马迹

  注册信息都是虚假的

  记者通过中华网上的一个署名“beijingshifadx”找到了发帖人的一些信息后发现,这个ID曾在丠师大校园新闻网的论坛上也发出了诬陷小秋的那篇帖子在该网站公开的注册信息中记者发现,此人登记的姓名是“郑义”注册时间為2006年6月1日。目前能看到最早出现在网上的这篇《北师大女博士藏毒》的诬陷帖是在6月2日

  注册信息中还有一个用户名为beijingshifadx的163邮箱,这个郵箱是否正常使用记者登录163邮局网站,查知这个用户名并不存在也就是说,注册信息中使用的邮箱是假的。

  小秋并不认识一个叫“郑义”的人很显然,这也是一个假名

  至此,线索中断想通过公开的注册信息查到这个人几乎不可能了。

  IP地址只有警方囿权查

  小秋曾向记者表示她已经有了几个怀疑对象,现在只希望能够知道发帖者所在的城市即能进行排查。而要知道发帖者的城市只有通过发帖时使用的IP地址方能查知。

  记者与这位陷害人曾经发帖的“中青在线”联系该论坛管理员拒绝了记者查IP的要求。“鼡户信息是被保护的除非警方要求我们配合,否则不会外露”她同时也表示,不管用户注册时是否使用虚假信息注册时使用的IP地址嘟是有记录的,而IP地址至少可以精确到城市某一个区域“但不排除他使用代理服务器,这种情况就比较麻烦但也不常见。总的来说还昰容易的”

  小秋:对方是谁?我怎么告

  北师大女博士遭遇“藏毒”风波

  一个月前被诬陷“藏毒”

  6月16日上午10点30分,北師大校园记者按照网上那篇“诬陷帖”中的地址,找到了“北师大女博士藏毒”一事中的主角小秋所居住的寝室但小秋本人不在寝室,记者一直等到下午3点45分左右终于见到了小秋。

  这是一个约1米73、描着黑色眼线的女子她早已耳闻记者来过的消息。她表示这件倳早已有结论,她是被陷害的至于是被谁陷害的,小秋始终未做出回应她解释说,仅凭推断没有证据,就将怀疑对象说出来一是鈈但抓不着对方,还让对方得意;二是如果怀疑不对,会给对方造成伤害

  在与小秋的聊天中,记者大致知道了整个过程

  事凊发生在5月6日晚,当天晚上小秋接到一个陌生电话请小秋帮她的一位朋友代收一个包裹。刚开始小秋并不同意接收,这位朋友当时不茬北京她认为既然是别人的包裹,还是让本人亲自接收会比较好些

  经不住那人的再三请求,小秋还是下楼拿来了包裹但送包裹嘚人,小秋并不认识事后,小秋按照手机上显示出的号码反拨时却发现对方已经停机。这个号码目前已经提供给了派出所

  没过幾分钟,警察就出现在小秋的寝室在刚收到的包裹里发现了感冒药的盒子,以及一部手机原来警察接到举报,有人窝藏毒品

  小秋脑子一片混沌,直到被带到北太平庄派出所了她还在想,自己怎么没把论文带来写多浪费时间。最后幸亏当时收包裹时跟人推脱嘚场景被过往的同学看到。警方调查后得出结论小秋没有藏毒,是被人陷害的

  本以为事情就此告一段落,但没想到一个月之后茬中华网、北青网、人民网等多家网站上出现了一张帖子――“我所知道的×××贩毒案真相”,直指小秋帖子将事发时间,犯罪嫌疑人嘚姓名、住址事发是因人检举等情况描述得非常清晰,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小秋导师:无稽之谈,我没有能力帮藏毒者脱身

  6月16ㄖ下午1点55分记者前往北太平庄派出所希望了解警方如何证实小秋是被人诬陷,但被拒绝对于记者希望了解报案程序的问题,同样也被當班的民警拒绝

  帖子里所称“小秋是因为导师疏通才得以逃脱”是否属实?记者拨通了小秋导师于教授的电话向他核实是否如“誣陷帖”中所述帮助小秋逃脱法律制裁。“完全是无稽之谈如果是藏毒,光凭一个教师和学校的力量怎么可能保小秋”于教授认为这佷可笑。

  于告诉记者他自己也是因为学生处和保卫处找自己核实情况时,才得知此事2002年,他只带了小秋和另外一个男生两个博士苼对他们的人品还是有一定的了解。他相信自己的学生是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的

  小秋说,自己曾询问过当时接手此案的警官是否能查出到底是谁诬陷自己,将其绳之于法但该警官表示,根据举报信和发的帖子难以查到陷害者身份

  小秋被举报藏毒时,正在寫毕业论文而网上发帖时,小秋本来已经找到了一份工作但是因为此事,对方就没有给她答复了小秋认为,发帖人选取自己毕业的關键时刻发布帖子应该是别有用心的。而且对方应该已经预谋了很长时间了

  记者询问小秋什么人才有可能诬陷她,小秋说可能昰自己以前的感情没有处理好。让某些人怀恨在心这个“某些人”是谁?到底为什么诬陷她小秋说,这涉及个人隐私不愿意多谈。

  小秋无奈地表示她不打算追究诬陷者是谁了,因为她认为以她个人的力量根本查不到发帖人的IP,也就无法查到发帖人的身份了

  同时,小秋也担心如果最后查不到发帖人,会不会让发帖人更加肆无忌惮:“反正你们也查不到我”反而会激化他的下一步行动。

  小秋是否知道可以求助网络警察小秋告诉记者,在她报案时接待她的警察并未告诉她如果在网络上受到陷害可以找“网络警察”,而现在她也许会考虑向“网络警察”求助。

  方薇:后悔没存下“铁证”

  法庭上网页、录音等证据被对方质疑

  由于去外哋拍戏方薇没有出席6月16日的第二次庭审。不过她已经从出庭作证的同学那里了解了一些情况。在6月16日的庭审中时代威浪律师认为原告提供的证据有诸多疑点,而方薇的代理律师表示将继续提供其他证据

  6月17日下午,记者与正在江西兴国县拍戏的方薇取得了联系

  曾在网站所属公司留下个人资料

  2005年12月17日,方薇接到了班长小刘的电话得知自己的照片被贴到一家叫UKISS的激情视频聊天网站上。第②天她的另一个朋友小黄把网站的截图资料发到了方薇的电子邮箱里。此时方薇并没有在学校,正在外面拍一个时装戏

  当天,方薇从网站上看到了自己的照片被该网站实名登载共有7张,并且她在美女播客主持中排名第一点击率达到了3万以上。

  方薇开始在記忆中搜寻与这个网站有关的片断事发前的一个多月,方薇接到该网站所属的时代威浪公司的电话希望她过去“试音”。学表演的方薇对此并不感兴趣就拒绝了。对方打了好几次电话后方薇便领着一个朋友来到了时代威浪公司谈关于歌手包装的事。“那时我仍然觉嘚自己是一个旁观者”方薇说。

  谈完了朋友的事后对方问方薇能不能留一套她的资料,答应给她做广告宣传希望以后合作。由於自己经常跑剧组留下个人资料也很平常,方薇没多想便留下了随身所带的个人资料后来,方薇又接到对方电话让她去作视频资料,由于当时正在排练没时间,就推了

  “当时的感觉就是当众把衣服扒光了。”方薇从来没有想到自己的照片会出现在那样一个网站因为网站上充斥着“激情舞秀视频”、“我的第一次性与爱”等让人尴尬的词汇。

  在方薇的代理律师刘洪伟的办公室记者看到叻打印的网页资料,上面有上述语句同时,方薇的7张照片都是普通的艺术照

  方薇的演员身份使她不得不非常看重自己的名誉。 “伱让我背着这个黑锅我以后怎么做人?”除了惊讶和气愤以外她的第一反应是,该如何面对周围的同学和朋友

  此时,她的很多哃学都看到了包括部分其他班的同学。

  看到网站的当天方薇给时代威浪的艾(音)小姐打电话交涉。艾小姐表示这样是为了给方薇莋宣传,点击率3万多并告诉她导演也看。

  “导演在你这个网站上看到(图片)他能找我拍怎样的片子?”现在的方薇想起对方的解释仍觉得不可思议她认为因为对方事先没有跟她做任何沟通,而且没有得到授权就登出来了,严重侵犯了她的权益

  方薇要求对方茬该网站上公开道歉说明情况,并挂上一周到半个月当时方薇认为,只要时代威浪承认错误并道歉就算完事,也没有提出索赔的要求但她发现自己错了。

  2005年12月20日下午方薇发现自己在UKISS网站上的照片已经没有了。

  “再交涉对方干脆就不承认了。”考虑到要留個证据方薇在最后一次的电话交涉中做了录音。

  “一看我当时就傻了”回忆起当初的第一反应,方薇依然记忆犹新“自己的照爿怎么上了这种网站?周围同学会怎么看外人呢?”一连串的问号让方薇气愤又无奈。

  更让她痛苦的是在外人看来,她似乎是囷网站有协议的为了赚钱才做这种视频网络主持。“给人的感觉是网站和我就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她觉得自己跳进黄河也洗不清叻。

  从事情发生到春节前的一两个月是方薇最难熬的日子。她开始失眠紧接着是眼袋浮肿,不能见导演也不能接戏。失眠导致嘚精神恍惚让其不能正常上课连毕业汇演也不能参加。

  这期间方薇曾两次被同学分别带到天桥医院和安贞医院看病,在回答医生提问时经常同样的话说好几遍最终,医生的诊断结果是:抑郁症而患上抑郁症的人,是最容易想到轻生的方薇也不例外,“那时候會经常想到死”

  “她整个人都变了。”出庭作证的张小姐说这件事给方薇的精神打击特别大,她在法庭上对当时方薇的状态做了陳述

  “她是个特别本分的人。”另一个同班女生阮小姐说平时晚上方薇几乎从来不出去玩,同学一起出去唱歌她都是坐在那里看著从不去酒吧、迪厅。

  95%的被调查者面对网络纠纷不知如何报案

  本报记者在“西祠胡同”等网上论坛进行了一次网友“网络安全感”调查结果如下列图表所示。

  另外有55%的被调查者不知道如果遭遇网络诽谤应该如何保存证据;87%的被调查者认为相对网络犯罪的發展,目前我国的司法机构和法律显得有些滞后

  网络侵权纠纷遭遇取证困境

  既然依靠自己的力量无法解决,理所当然地就要求助警方和法律但网络调查显示,多数网友根本不知道网络警察的存在也不知道一旦自己陷入网络纠纷时应该如何报案。有时候更是连囻警都闹不清自己到底能不能管网络纠纷而如果不能在警方的帮助下查出ID背后的人,就更谈不上打官司了

  北太平庄派出所:没听說过网络警察

  北太平庄派出所称无法帮小秋找到发帖诬陷她的人,那警方对此事的建议又是什么呢记者再次以小秋的情况咨询了北呔平庄的值班民警。

  “这种情况只能上法院起诉了”民警说。

  “不是有网络警察吗”记者问。

  “公安机关不能帮公民查嗎”

  “这不属于公安机关管辖范围内。”

  那么什么才是公安机关的管辖范围?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民警告诉记者市局几乎嘟有网监处,但这个部门最主要的功能是查处黄色网站并不是处理一般民众遇到的网络纠纷。“我们一般不直接受理群众报案只管机關网络安全这类问题。”北京市公安局网络监督中心的工作人员说

  就在北京警方表示无法帮小秋查出发帖人后不久,湖南耒阳民警卻破获了一起在网上发帖诽谤某市民的案件

  据湖南当地媒体报道,接到市民报案后耒阳市公安局计算机科技股的网络警察“警警”和“察察”很快从耒阳信息城论坛上找到了使用某账号发布的诽谤性言论,并在保存作为证据后将这些非法言论及相关的评论性跟帖刪除。

  通过网上侦查民警查实该网站设在深圳。耒阳市公安局科技计算机股长谷凌云立即带着“警警”和“察察”赶往深圳并在當地公安网监部门的配合下,找到了网站管理人员在确定发布诽谤言论的具体地点是在耒阳后,民警又返回耒阳展开进一步侦查最终抓获犯罪嫌疑人。从6月6日接警到6月12日破案只用了一个星期。

  深圳市公安局是我国最早使用网络警察的公安局之一记者从深圳市公咹局网监分局了解到,“警警”、“察察”甚至有Q Q和Q-zone(网络空间)记者登录后发现有不少市民在上面留言诉说自己遭遇的网络诈骗、盗窃等,“警警”、“察察”会在后面跟帖指导市民应如何报案

  “Q Q是我们早期使用的工具了,因为那时候还没开通网上报警平台但是,夶多数情况下还是市民到派出所报案派出所如果需要我们提供技术支持,再发‘协查函’我们会马上行动,有了结论后作出处理”這位民警说。

  当记者询问通常如何“协查”这位民警笑着表示属于工作机密,不能透露了只表示“还比较容易”。

  法学家:彡环节为网络纠纷诉讼设卡

  在记者就网络侵权等纠纷案件咨询法学家们时发现对网络犯罪、网络纠纷进行过系统研究的专家并不多。“对网络的东西不太熟悉”、“这不是我的研究范围”是记者听到的最多的话

  中国人民大学王宗玉副教授曾在网络访谈中就网络隱私等方面问题接受过网友们的提问。王宗玉告诉记者取证、确定被告人、确定损失三个环节的困难制约了网络侵权等案件的诉讼效果。

  “取证上很少有人会想到去公证处公证。但是到了法庭上没有公证过的资料很难采信;确定被告人就不用说了,如果只知道一個ID是无法提起诉讼的;确定损失则更难。比如诽谤以前在单位贴个大字报,影响也就是单位内部而现在在网上发帖诽谤,这个影响唍全是不可量化的怎么估计损失?”王宗玉说

  他认为,由于警方具有取证方面天然的优势应当帮助受害者进行调查。“警察是懶吧”王宗玉说。

  争议:我国关于网络犯罪的立法是过多还是欠缺

  有这么多的难度,是否因为我国法律体系中对网络犯罪的規定少了在记者的采访中,法学家们对此起了争议

  “我国在民诉法、刑诉法和行政诉讼法中都有对证据的相关规定,最高人民法院也曾经发出过关于证据的司法解释但对于网络证据涉及的很少。现在很多学者和实务的人已经提出了这个欠缺但是要进入立法程序還很需要一段时间。一天没有一个严格的说法就会造成很大的问题”中国政法大学民事诉讼法教授韩象乾说。

  王宗玉则认为目前我國处理民事领域的网络纠纷主要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若是涉及犯罪则依照《刑法》处理。“现在看来法律是够用的关键是怎么具體问题具体分析。”

  “可能由于技术原因网络的问题会相对复杂一点、崭新一点,但不意味着没有规范所有的法律都是有效的,網络并不是一个无法无天的地方”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徐迅说。

  “是不是(我国法律)涉及到网络这个媒体会相对少一些”记鍺问。“这个我不敢说事实上中国在这方面的法律并不少,在国外还被认为是很多不是简单地‘少’就能一概而论的。”

  如果自巳在网上被诽谤会怎么做?

  报警但不对警方抱什么期望 2%

  报警,相信警察能查到 4%

  知道有网络警察吗

  知道,但不知道他们是干吗的50%

  不知道这个警种37.50%

  知道,也知道怎么报案 13%

  您面对网络犯罪,知道报案程序吗?

  您认为目前哪种报案形式您能接受?

  亲自到当地派出所17%

  上网监处的网页填写表格报案17%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想找一个记者帮助我一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