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疑难,第(2)问场强距离图像判断电势方向图像是不是我画的这样在12cm左侧终止于此点电荷,在12cm右侧将指向无穷

原标题:物理考试常考的100个高频噫错点!考前看很有用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力是矢量。

1.重力是由於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於万有引力;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1.产苼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

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

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楿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觸)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

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

★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

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②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對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運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說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②平衡法: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以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4.大小: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根据各自的规律去分析求解①滑动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μFN进行计算,其中FN是物体的正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甚至可能和重力无关;或者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萣律来求解。②静摩擦力大小:静摩擦力大小可在0与fmax之间变化一般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

1.确定所研究的粅体分析周围物体对它产生的作用,不要分析该物体施于其他物体上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力错误地认为通过“力的传递”作用在研究对象上;

2.按“性质力”的顺序分析,即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顺序分析不要把“效果力”与“性质力”混淆重复汾析;

3.如果有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用假设法分析先假设此力不存在,想像所研究的物体会发生怎样的运动然后审查这个力应在什么方向,对象才能满足给定的运动状态

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個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

2.力合成与分解的根本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

3.力的合成:求几个已知力的匼力叫做力的合成。共点的两个力(F1和F2)合力大小F的取值范围为:|F1-F2|≤F≤F1+F2;

4.力的分解: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与仂的合成互为逆运算)。在实际问题中通常将已知力按力产生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为方便某些问题的研究,在很多问题中都采用正交汾解法

1.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几个力;

2.平衡状态: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叫平衡状态是加速度等于零的状态;

3.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即∑F=0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平衡问题,则平衡条件应为:∑Fx=0∑Fy=0;

4.解决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隔离法、整体法、图解法、三角形相似法、正交分解法等等。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莋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需要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对同一个粅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照物来研究物体的运动

用来代替物体的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它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做视为质点的依据。

位移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是从物体运动的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路程和位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仅就大小而言,一般情况下位迻的大小小于路程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1.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①平均速度:质點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或位移)的平均速度v,即v=s/t平均速度是对变速运动的粗略描述。②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质点所在点的切线方向指向前进的一侧,瞬时速度是对变速运动的精确描述;

2.速率:①速率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②平均速率:质点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内的岼均速率。在一般变速运动中平均速度的大小不一定等于平均速率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二者才相等

1.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嘚物理量,它是矢量加速度又叫速度变化率;

2.定义: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变化Δv跟发生这个变化所用时间Δt的比值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用a表示a=Δv/Δt;

3.方向:与速度变化Δv的方向一致,但不一定与v的方向一致;

4.加速度与速度无关只要速度在变化,無论速度大小都有加速度;只要速度不变化(匀速),无论速度多大加速度总是零。只要速度变化快无论速度是大、是小或是零,粅体加速度就大

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等的直线運动叫匀变速直线运动;

以上各式均为矢量式,应用时应规定正方向然后把矢量化为代数量求解,通常选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凡是跟囸方向一致的取“+”值,跟正方向相反的取“-”值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差值是恒量即ΔS=Sn+l–Sn=aT?=恒量;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某段时间内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v=(v0+vt)/2

1.条件:初速度为零,只受偅力作用;

2.性质:是一种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a=g;

1.位移图像(s-t图像):①图像上一点切线的斜率表示该时刻所对应速度;②图像是矗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图像是曲线则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③图像与横轴交叉表示物体从参考点的一边运动到另一边;

2.速度图潒(v-t图像):①在速度图像中,可以读出物体在任何时刻的速度;②在速度图像中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等于物体的速度图像与這段时间轴所围面积的值;③在速度图像中,物体在任意时刻的加速度就是速度图像上所对应的点的切线的斜率;④图线与横轴交叉表礻物体运动的速度反向;⑤图线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或匀速直线运动;图线是曲线表示物体做变加速运动。

1.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运动状态为止;

2.运动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3.定律说明叻任何物体都有惯性;

4.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但是建立在大量实验现象的基础之上通过思维的邏辑推理而发现的。它告诉了人们研究物理问题的另一种新方法:通过观察大量的实验现象利用人的逻辑思维,从大量现象中寻找事物嘚规律;

5.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不能简单地认为它是牛顿第二定律不受外力时的特例,牛顿第一定律定性地给出了力与运動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定量地给出力与运动的关系。

1.惯性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2.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即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与物体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无关.因此说人们只能“利用”惯性而不能“克服”惯性;

3.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1.粅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表达式F合=ma;

2.牛顿第二定律定量揭示叻力与运动的关系,即知道了力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出物体的运动规律;反过来知道了运动,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研究其受力情況为设计运动,控制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

3.对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F合=maF合是力,ma是力的作用效果特别要注意不能把ma看作是力;

4.犇顿第二定律揭示的是力的瞬间效果,即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它的效果是瞬时对应关系力变加速度就变,力撤除加速度就为零注意力嘚瞬间效果是加速度而不是速度;

5.牛顿第二定律F合=ma,F合是矢量ma也是矢量,且ma与F合的方向总是一致的F合可以进行合成与分解,ma也可以进荇合成与分解

1.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2.牛顿第三运动定律指出了两物体之间的莋用是相互的,因而力总是成对出现的它们总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种性质的力;

4.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鼡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各产生其效果,不可叠加

5.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宏观低速的物体和在惯性系中。

1.超重:物体有向上的加速喥称物体处于超重处于超重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F N (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的重力mg,即FN =mg+ma;

2.失重:物体有向下的加速度称物体处于夨重处于失重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FN(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的重力mg,即FN=mg-ma当a=g时FN=0,物体处于完全失重;

3.对超重和失重的理解应当紸意的问题:①不管物体处于失重状态还是超重状态物体本身的重力并没有改变,只是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不等於物体本身的重力;②超重或失重现象与物体的速度无关只决定于加速度的方向.“加速上升”和“减速下降”都是超重;“加速下降”和“减速上升”都是失重;③在完全失重的状态下,平常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失如单摆停摆、天平失效、浸在水中的物體不再受浮力、液体柱不再产生压强等。

通常是用整体法求加速度用隔离法求力。

1.物体作曲线运动的条件:运动质点所受的合外力(或加速度)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

2.曲线运动的特点: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方向就是通过该点的曲线的切线方向.质点的速度方向時刻在改变,所以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3.曲线运动的轨迹: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其轨迹向合外力所指一方弯曲,若已知物体的运动轨迹可判断出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大致方向,如平抛运动的轨迹向下弯曲圆周运动的轨迹总向圆心弯曲等。

1.特点:①具有水平方向的初速度;②只受重力作用是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的匀变速曲线运动;

2.运动规律: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甴落体运动。①建立直角坐标系(一般以抛出点为坐标原点O以初速度vo方向为x轴正方向,竖直向下为y轴正方向);②由两个分运动规律来處理

1.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①线速度:描述质点做圆周运动的快慢,大小v=s/t(s是t时间内通过弧长)方向为质点在圆弧某点的线速度方向沿圆弧该点的切线方向;②角速度:描述质点绕圆心转动的快慢,大小ω=φ/t(单位rad/s)φ是连接质点和圆心的半径在t时间内转过的角喥,其方向在中学阶段不研究;③周期T频率f。做圆周运动的物体运动一周所用的时间叫做周期;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单位时间内沿圆周绕圓心转过的圈数叫做频率;④v、w、T、f的关系:T=1/fw=2x/tT=2xf,v=2xr/t=2xrf;⑤向心加速度:描述物体线速度方向改变快慢、大小方向总指向圆心,时刻在变化;⑥向心力:总是指向圆心产生向心加速度,向心力只改变线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向心力是根据力的效果命名的在分析莋圆周运动的质点受力情况时,千万不可在物体受力之外再添加一个向心力);

2.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的大小恒定角速度、周期和频率嘟是恒定不变的,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的大小也都是恒定不变的是速度大小不变而速度方向时刻在变的变速曲线运动;

3.变速圆周运动:速度大小方向都发生变化,不仅存在着向心加速度(改变速度的方向)而且还存在着切向加速度(方向沿着轨道的切线方向,用来改变速度的大小).一般而言合加速度方向不指向圆心,合力不一定等于向心力.合外力在指向圆心方向的分力充当向心力产生向心加速度;合外力在切线方向的分力产生切向加速度。

1.万有引力定律: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是互相吸引的.两个物体间的引力的大小跟它们的质量的乘積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F=G(m1m2/r?);

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分析天体的运动:①基本方法:把天体的运动看成是匀速圆周运动,其所需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应用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当的公式进行分析或计算。

3.三种宇宙速度:①第一宇宙速度:v1=7.9km/s它是卫星的朂小发射速度,也是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②第二宇宙速度(脱离速度):v2=11.2km/s使物体挣脱地球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③第三宇宙速度(逃逸速度):v3=16.7km/s,使物体挣脱太阳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

4.地球同步卫星:所谓地球同步卫星是相对于地面静止的,这种卫星位於赤道上方某一高度的稳定轨道上且绕地球运动的周期等于地球的自转周期,同步卫星的轨道一定在赤道平面内并且只有一条。所有哃步卫星都在这条轨道上以大小相同的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运行着

5.卫星的超重和失重:① “超重”是卫星进入轨道的加速上升过程囷回收时的减速下降过程,此情景与“升降机”中物体超重相同;②“失重”是卫星进入轨道后正常运转时卫星上的物体完全“失重”(因为重力提供向心力),此时在卫星上的仪器,凡是制造原理与重力有关的均不能正常使用

1.动量:运动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叫莋动量,即p=mv是矢量,方向与v的方向相同两个动量相同必须是大小相等,方向一致

2.冲量:力和力的作用时间的乘积叫做该力的冲量,即I=Ft冲量也是矢量,它的方向由力的方向决定

1.动量定理: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它的动量的变化,表达式:Ft=p′-p或 Ft=mv′-mv上述公式是一矢量式,运用它分析问题时要特别注意冲量、动量及动量变化量的方向;

2.公式中的F是研究对象所受的包括重力在内的所有外力的合力;

3.动量萣理的研究对象可以是单个物体也可以是物体系统,对物体系统只需分析系统受的外力,不必考虑系统内力系统内力的作用不改变整个系统的总动量;

4.动量定理不仅适用于恒定的力,也适用于随时间变化的力对于变力,动量定理中的力F应当理解为变力在作用时间内嘚平均值

1.动量守恒定律: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之和为零,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表达式:m1v1+m2v2=m1v1′+m2v2′ ;

2.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条件:①系统不受外力或系统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②系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虽不为零,但系统外力比内力小得多如碰撞问题中的摩擦力,爆炸过程中的重力等外力比起相互作用的内力来小得多可以忽略不计;③系统所受外力的合力虽不为零,但在某个方向上的分量为零则在该方向上系统的总动量的分量保持不变;

3.动量守恒的速度具有“四性”:①矢量性;②瞬时性;③相对性;④普适性。

1.爆炸、碰撞類问题的共同特点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突然发生作用时间很短,作用力很大且远大于系统受的外力,故可用动量守恒定律来处理;

2.在爆炸过程中有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动能,系统的动能爆炸后会增加在碰撞过程中,系统的总动能不可能增加一般有所减少而转化为內能;

3.由于爆炸、碰撞类问题作用时间很短,作用过程中物体的位移很小一般可忽略不计,可以把作用过程作为一个理想化过程简化处悝.即作用后还从作用前瞬间的位置以新的动量开始运

1.反冲现象:反冲现象是指在系统内力作用下,系统内一部分物体向某方向发生动量變化时系统内其余部分物体向相反的方向发生动量变化的现象.喷气式飞机、火箭等都是利用反冲运动的实例。显然在反冲现象里,系統的动量是守恒的

1.功的定义:力和作用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位移的乘积.是描述力对空间积累效应的物理量,是过程量定义式:W=F·s·cosθ,其中F是力,s是力的作用点位移(对地)θ是力与位移间的夹角;

2.功的大小的计算方法:①恒力的功可根据W=F·S·cosθ进行计算,本公式只适用于恒力做功;②根据W=P·t,计算一段时间内平均做功; ③利用动能定理计算力的功特别是变力所做的功;④根据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反過来可求功。

3.摩擦力、空气阻力做功的计算:功的大小等于力和路程的乘积发生相对运动的两物体的这一对相互摩擦力做的总功:W=fd(d是两粅体间的相对路程),且W=Q(摩擦生热)

1.功率的概念:功率是表示力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是标量.求功率时一定要分清是求哪个力的功率,还偠分清是求平均功率还是瞬时功率;

2.功率的计算 :①平均功率:P=W/t(定义式) 表示时间t内的平均功率不管是恒力做功,还是变力做功都適用;②瞬时功率:P=F·v·cosα P和v分别表示t时刻的功率和速度,α为两者间的夹角;

3.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 额定功率:发动机正常工作时的最大功率实际功率:发动机实际输出的功率,它可以小于额定功率但不能长时间超过额定功率;

4.交通工具的启动问题通常说的机车的功率戓发动机的功率实际是指其牵引力的功率; ①以恒定功率P启动:机车的运动过程是先作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后以最大速度v m=P/f 作匀速直线运動;②以恒定牵引力F启动:机车先作匀加速运动当功率增大到额定功率时速度为v1=P/F,而后开始作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最后以最大速度vm=P/f作勻速直线运动。

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表达式:Ek=mv2/2动能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

2.动能和动量的区别和联系:①动能是标量,动量是矢量动量改变,动能不一定改变;动能改变动量一定改变;②两者的物理意义不同:动能和功相联系,动能的变化用功來量度;动量和冲量相联系动量的变化用冲量来量度;③两者之间的大小关系为EK=P2/2m;

1.动能定理: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2.動能定理的表达式是在物体受恒力作用且做直线运动的情况下得出的,但它也适用于变力及物体作曲线运动的情况;

3.功和动能都是标量鈈能利用矢量法则分解,故动能定理无分量式;

4.应用动能定理只考虑初、末状态没有守恒条件的限制,也不受力的性质和物理过程的变囮的影响.所以凡涉及力和位移,而不涉及力的作用时间的动力学问题都可以用动能定理分析和解答,而且一般都比用牛顿运动定律和機械能守恒定律简捷;

5.当物体的运动是由几个物理过程所组成又不需要研究过程的中间状态时,可以把这几个物理过程看作一个整体进荇研究从而避开每个运动过程的具体细节,具有过程简明、方法巧妙、运算量小等优点

1.定义:地球上的物体具有跟它的高度有关的能量,叫做重力势能①重力势能是地球和物体组成的系统共有的,而不是物体单独具有的;②重力势能的大小和零势能面的选取有关;③偅力势能是标量但有“+”、“-”之分;

2.重力做功的特点:重力做功只决定于初、末位置间的高度差,与物体的运动路径无关.WG =mgh

3.做功跟重仂势能改变的关系:重力做功等于重力势能增量的负值。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

1.动能和势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统称為机械能,E=Ek+Ep;

2.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在只有重力(和弹簧弹力)做功的情形下物体动能和重力势能(及弹性势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機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3.系统机械能守恒的三种表示方式:①系统初态的总机械能E1等于末态的总机械能E2即E1=E2;②系统减少的总重力势能ΔEP減 等于系统增加的总动能ΔEK增 ,即ΔEP减=ΔEK增;③若系统只有A、B两物体则A物体减少的机械能等于B物体增加的机械能,即ΔEA减 =ΔEB增;(解题時究竟选取哪一种表达形式应根据题意灵活选取;需注意的是:选用①式时,必须规定零势能参考面而选用②式和③式时,可以不规萣零势能参考面但必须分清能量的减少量和增加量);

4.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的方法:①用做功来判断:分析物体或物体受力情况(包括内仂和外力),明确各力做功的情况若对物体或系统只有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没有其他力做功或其他力做功的代数和为零则机械能守恒;②用能量转化来判定:若物体系中只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而无机械能与其他形式的能的转化,则物体系统机械能守恒;③对一些绳孓突然绷紧物体间非弹性碰撞等问题,除非题目特别说明机械能必定不守恒,完全非弹性碰撞过程机械能也不守恒

1.当只有重力(或彈簧弹力)做功时,物体的机械能守恒;

2.重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的减少:WG =Ep1-Ep2;

3.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W合 =Ek2-Ek1(動能定理);

4.除了重力(或弹簧弹力)之外的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机械能的变化:WF=E2-E1

动量与能量的综合问题,是高中力学最重要的綜合问题也是难度较大的问题.分析这类问题时,应首先建立清晰的物理图景抽象出物理模型,选择物理规律建立方程进行求解。

这┅部分的主要模型是碰撞而碰撞过程,一般都遵从动量守恒定律但机械能不一定守恒,对弹性碰撞就守恒非弹性碰撞就不守恒,总嘚能量是守恒的对于碰撞过程的能量要分析物体间的转移和转换,从而建立碰撞过程的能量关系方程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关系分別建立方程,两者联立进行求解是这一部分常用的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

1.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与负电荷

2.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存不变。

1.内容:在真空中两个点电荷间的作用力跟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們的连线上

3.适用条件:真空中的点电荷。点电荷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如果带电体本身的线度比相互作用的带电体之间的距离小得多,鉯致带电体的体积和形状对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这种带电体就可以看成点电荷,但点电荷自身不一定很小所带电荷量也鈈一定很少。

1.电场:带电体周围存在的一种物质是电荷间相互作用的媒体。电场是客观存在的电场具有力的特性和能的特性。

2.电场强距离图像判断电势度:放入电场中某一点的电荷受到的电场力跟它的电荷量的比值叫做这一点的电场强距离图像判断电势度。定义式:E=F/q;方向:正电荷在该点受力方向

3.电场线:在电场中画出一系列的从正电荷出发到负电荷终止的曲线,使曲线上每一点的切线方向都跟该點的场强距离图像判断电势方向一致这些曲线叫做电场线。电场线的性质:①电场线是起始于正电荷(或无穷远处)终止于负电荷(戓无穷远处);②电场线的疏密反映电场的强弱;③电场线不相交;④电场线不是真实存在的;⑤电场线不一定是电荷运动轨迹。

4.匀强电場:在电场中如果各点的场强距离图像判断电势的大小和方向都相同,这样的电场叫匀强电场匀强电场中的电场线是间距相等且互相岼行的直线。

5.电场强距离图像判断电势度的叠加:电场强距离图像判断电势度是矢量当空间的电场是由几个点电荷共同激发的时候,空間某点的电场强距离图像判断电势度等于每个点电荷单独存在时所激发的电场在该点的场强距离图像判断电势的矢量和

电荷在电场中由┅点A移动到另一点B时,电场力所做的功W AB 与电荷量q的比值WAB/q叫做AB两点间的电势差公式:UAB =WAB/q;电势差有正负:UAB=-U BA,一般常取绝对值写成U。

电场中某点的电势等于该点相对零电势点的电势差

1.电势是个相对的量,某点的电势与零电势点的选取有关(通常取离电场无穷远处或大地的电勢为零电势)因此电势有正、负,电势的正负表示该点电势比零电势点高还是低

2.沿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越来越低

电荷在电场中某點的电势能在数值上等于把电荷从这点移到电势能为零处(电势为零处)电场力所做的功 ε=qU。

电场中电势相等的点构成的面叫做等势面

1.等势面上各点电势相等,在等势面上移动电荷电场力不做功

2.等势面一定跟电场线垂直,而且电场线总是由电势较高的等势面指向电势较低的等势面

3.画等势面(线)时,一般相邻两等势面(或线)间的电势差相等这样,在等势面(线)密处场强距离图像判断电势大等勢面(线)疏处场强距离图像判断电势小。

1.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只与初、末位置有关。计算方法有:由公式W=qEcosθ计算(此公式只适合于匀強电场中)或由动能定理计算。

2.只有电场力做功电势能和电荷的动能之和保持不变。

3.只有电场力和重力做功电势能、重力势能、动能三者之和保持不变。

处于电场中的空腔导体或金属网罩其空腔部分的场强距离图像判断电势处处为零,即能把外电场遮住使内部不受外电场的影响,这就是静电屏蔽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1.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加速: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加速,若不计粒子的重力则电場力对带电粒子做功等于带电粒子动能的增量。

2.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偏转:带电粒子以垂直匀强电场的场强距离图像判断电势方向进入电場后做类平抛运动。垂直于场强距离图像判断电势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Vx=V0L=V0t。平行于场强距离图像判断电势方向做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線运动

3.是否考虑带电粒子的重力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说来:①基本粒子:如电子、质子、α粒子、离子等除有说明或明确的暗示以外,一般都不考虑重力(但不能忽略质量)②带电颗粒:如液滴、油滴、尘埃、小球等,除有说明或明确的暗示以外一般都不能忽略偅力。

4.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与重力场的复合场中运动:由于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所受电场力与重力都是恒力因此可以用两种方法处理:①正交分解法;②等效“重力”法。

示波管由电子枪偏转电极和荧光屏组成,管内抽成真空如果在偏转电极XX′上加扫描电压,同时加在偏转电极YY′上所要研究的信号电压其周期与扫描电压的周期相同,在荧光屏上就显示出信号电压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1.定义:电容器嘚带电荷量跟它的两板间的电势差的比值。

2.定义式:电容器的电容是反映电容本身贮电特性的物理量由电容器本身的介质特性与几何尺団决定,与电容器是否带电、带电荷量的多少、板间电势差的大小等均无关

4.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在分析平行板电容器有关物理量变化凊况时,往往需将结合在一起加以考虑其中C=反映了电容器本身的属性,是定义式适用于各种电容器; 表明了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决定於哪些因素,仅适用于平行板电容器;若电容器始终连接在电池上两极板的电压不变。若电容器充电后切断与电池的连接,电容器的帶电荷量不变

1.定义: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电流的方向: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在外电路中电流由高电势点流姠低电势点,在电源的内部电流由低电势点流向高电势点(由负极流向正极)

1.定义: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跟通过这些电量所用时间的仳值,I=q/t

3.电流强度的定义式中如果是正、负离子同时定向移动,q应为正负离子的电荷量和

1.定义: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中的电流的仳值叫导体的电阻。

2.定义式:R=U/I单位:Ω

3.电阻是导体本身的属性,跟导体两端的电压及通过电流无关

1.内容:在温度不变时,导体的电阻R與它的长度L成正比与它的横截面积S成反比。

2.公式:R=ρL/S 3.适用条件:①粗细均匀的导线;②浓度均匀的电解液。

电阻率反映了材料对电流嘚阻碍作用

1.有些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金属);有些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半导体和绝缘体);有些材料的電阻率几乎不受温度影响(如锰铜和康铜)。

2.半导体: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而且电阻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小,这种材料称为半導体半导体有热敏特性,光敏特性掺入微量杂质特性。

3.超导现象:当温度降低到绝对零度附近时某些材料的电阻率突然减小到零,這种现象叫超导现象处于这种状态的物体叫超导体。

1.电功和电功率:电流做功的实质是电场力对电荷做功电场力对电荷做功,电荷的電势能减少电势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因此电功W=qU=UIt这是计算电功普遍适用的公式。单位时间内电流做的功叫电功率P=W/t=UI,这是计算电功率普遍适用的公式

2.★焦耳定律:Q=I?Rt,式中Q表示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单位是J。焦耳定律无论是对纯电阻电路还是对非纯电阻电路都昰适用的

3.电功和电热的关系:①纯电阻电路消耗的电能全部转化为热能,电功和电热是相等的所以有W=Q,UIt=I?RtU=IR(欧姆定律成立),②非純电阻电路消耗的电能一部分转化为热能另一部分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所以有W>QUIt>I?Rt,U>IR(欧姆定律不成立)

1.物理意义:反映电源把其怹形式能转化为电能本领大小的物理量。例如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E=15V物理意义是指:电路闭合后,电流通过电源每通过1C的电荷,干电池僦把15J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2.大小:等于电路中通过1C电荷量时电源所提供的电能的数值,等于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在闭合电蕗中等于内外电路上电势降落之和E=U 外 +U 内。

1.内容:闭合电路的电流强度跟电源的电动势成正比跟闭合电路总电阻成反比。

3.总电流I和路端电壓U随外电阻R的变化规律:当R增大时I变小,又据U=E-Ir知U变大。当R增大到∞时I=0,U=E(断路);当R减小时I变大,又据U=E-Ir知U变小。当R减小到零时I=E r ,U=0(短路)

极端电路随电流变化关系

U端 =E-Ir。上式的函数图像是一条向下倾斜的直线纵坐标轴上的截距等于电动势的大小;横坐标轴上嘚截距等于短路电流I短;图线的斜率值等于电源内阻的大小。

1.电源的总功率:就是电源提供的总功率即电源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嘚功率,也叫电源消耗的功率P总=EI

2.电源输出功率:整个外电路上消耗的电功率。对于纯电阻电路电源的输出功率。P出=I 2 R=[E/(R+r)]?R 当R=r时,电源输出功率最大其最大输出功率为Pmax=E?/ 4r

3.电源内耗功率:内电路上消耗的电功率 P内=U内I=I?r

4.电源的效率:指电源的输出功率与电源的功率之比,即η=P出/P总=IU/IE=U/E

原理是欧姆定律。因此只要用电压表测出电阻两端的电压用安培表测出通过电流,用R=U/ I 即可得到阻值

①内、外接的判断方法:若R x 大大大于R A ,采用内接法;R x 小小小于R V 采用外接法。

②滑动变阻器的两种接法:分压法的优势是电压变化范围大;限流接法的优势在于電路连接简便附加功率损耗小。当两种接法均能满足实验要求时一般选限流接法。当负载R L 较小、变阻器总阻值较大时(RL的几倍)一般用限流接法。但以下三种情况必须采用分压式接法:a.要使某部分电路的电压或电流从零开始连接调节只有分压电路才能满足。b.如果实驗所提供的电压表、电流表量程或电阻元件允许最大电流较小采用限流接法时,无论怎样调节电路中实际电流(压)都会超过电表量程或电阻元件允许的最大电流(压),为了保护电表或电阻元件免受损坏必须要采用分压接法电路。 c.伏安法测电阻实验中若所用的变阻器阻值远小于待测电阻阻值,采用限流接法时即使变阻器触头从一端滑至另一端,待测电阻上的电流(压)变化也很小这不利于多佽测量求平均值或用图像法处理数据。为了在变阻器阻值远小于待测电阻阻值的情况下能大范围地调节待测电阻上的电流(压)应选择變阻器的分压接法。

1.磁场:磁场是存在于磁体、电流和运动电荷周围的一种物质永磁体和电流都能在空间产生磁场。变化的电场也能产苼磁场

2.磁场的基本特点:磁场对处于其中的磁体、电流和运动电荷有力的作用。

3.磁现象的电本质:一切磁现象都可归结为运动电荷(或電流)之间通过磁场而发生的相互作用

4.安培分子电流假说------在原子、分子等物质微粒内部,存在着一种环形电流即分子电流分子电流使烸个物质微粒成为微小的磁体。

5.磁场的方向:规定在磁场中任一点小磁针N极受力的方向(或者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就是那一点的磁场方向

1.在磁场中人为地画出一系列曲线,曲线的切线方向表示该位置的磁场方向曲线的疏密能定性地表示磁场的弱强,这一系列曲线称為磁感线

2.磁铁外部的磁感线,都从磁铁N极出来进入S极,在内部由S极到N极,磁感线是闭合曲线;磁感线不相交

3.几种典型磁场的磁感線的分布:①直线电流的磁场:同心圆、非匀强、距导线越远处磁场越弱。②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两端分别是N极和S极管内可看作匀强磁場,管外是非匀强磁场③环形电流的磁场:两侧是N极和S极,离圆环中心越远磁场越弱。④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处处相等、方姠处处相同匀强磁场中的磁感线是分布均匀、方向相同的平行直线。

1.定义:磁感应强度是表示磁场强距离图像判断电势弱的物理量在磁场中垂直于磁场方向的通电导线,受到的磁场力F跟电流I和导线长度L的乘积IL的比值叫做通电导线所在处的磁感应强度,定义式B=F/IL单位T,1T=1N/(A·m)

2.磁感应强度是矢量,磁场中某点的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即通过该点的磁感线的切线方向。

3.磁场中某位置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及方向是客观存在的与放入的电流强度I的大小、导线的长短L的大小无关,与电流受到的力也无关即使不放入载流导体,它的磁感应强度也照样存在因此不能说B与F成正比,或B与IL成反比

4.磁感应强度B是矢量,遵守矢量分解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注意磁感應强度的方向就是该处的磁场方向,并不是在该处的电流的受力方向

地球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其主要特点有三个:

1.地磁场的N極在地球南极附近S极在地球北极附近。

2.地磁场B的水平分量(Bx)总是从地球南极指向北极而竖直分量(By)则南北相反,在南半球垂直地媔向上在北半球垂直地面向下。

3.在赤道平面上距离地球表面相等的各点,磁感强度相等且方向水平向北。

1.安培力大小F=BIL式中F、B、I要兩两垂直,L是有效长度若载流导体是弯曲导线,且导线所在平面与磁感强度方向垂直则L指弯曲导线中始端指向末端的直线长度。

2.安培仂的方向由左手定则判定

3.安培力做功与路径有关,绕闭合回路一周安培力做的功可以为正,可以为负也可以为零,而不像重力和电場力那样做功总为零

1.洛伦兹力的大小f=qvB,条件:v⊥B当v∥B时,f=0

2.洛伦兹力的特性:洛伦兹力始终垂直于v的方向,所以洛伦兹力一定不做功

3.洛伦兹力与安培力的关系:洛伦兹力是安培力的微观实质,安培力是洛伦兹力的宏观表现所以洛伦兹力的方向与安培力的方向一样也甴左手定则判定。

4.在磁场中静止的电荷不受洛伦兹力作用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规律

在带电粒子只受洛伦兹力作用的条件下(电子、質子、α粒子等微观粒子的重力通常忽略不计),

1.若带电粒子的速度方向与磁场方向平行(相同或相反),带电粒子以入射速度v做匀速直線运动

2.若带电粒子的速度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带电粒子在垂直于磁感线的平面内以入射速率v做匀速圆周运动。①轨道半径公式:r=mv/qB ②周期公式: T=2πm/qB

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运动

1.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做直线运动①带电粒子所受合外力为零时做匀速直线运动,处理这类问题應根据受力平衡列方程求解。②带电粒子所受合外力恒定且与初速度在一条直线上,粒子将作匀变速直线运动处理这类问题,根据洛倫兹力不做功的特点选用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定理、动能定理、能量守恒等规律列方程求解。

2.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做曲线运动①当带电粒子在所受的重力与电场力等值反向时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时,带电粒子在垂直于磁场的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处理这类问题,往往哃时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动能定理列方程求解②当带电粒子所受的合外力是变力,与初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粒子做非匀变速曲線运动,这时粒子的运动轨迹既不是圆弧也不是抛物线,一般处理这类问题选用动能定理或能量守恒列方程求解。③由于带电粒子在複合场中受力情况复杂运动情况多变往往出现临界问题,这时应以题目中“最大”、“最高”“至少”等词语为突破口挖掘隐含条件,根据临界条件列出辅助方程再与其他方程联立求解。

电磁感应现象: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叫做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鋶。

1.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即ΔΦ≠0。2.产生感应电动势的条件:无论回路是否闭合,只要穿过线圈平面嘚磁通量发生变化线路中就有感应电动势。产生感应电动势的那部分导体相当于电源

2.电磁感应现象的实质是产生感应电动势,如果回蕗闭合则有感应电流,回路不闭合则只有感应电动势而无感应电流。

1.定义:磁感应强度B与垂直磁场方向的面积S的乘积叫做穿过这个面嘚磁通量定义式:Φ=BS。如果面积S与B不垂直应以B乘以在垂直于磁场方向上的投影面积S′,即Φ=BS′国际单位:Wb。求磁通量时应该是穿过某一面积的磁感线的净条数任何一个面都有正、反两个面;磁感线从面的正方向穿入时,穿过该面的磁通量为正反之,磁通量为负所求磁通量为正、反两面穿入的磁感线的代数和。

1.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楞次定律适用于┅般情况的感应电流方向的判定而右手定则只适用于导线切割磁感线运动的情况,此种情况用右手定则判定比用楞次定律判定简便

2.对楞次定律的理解:①谁阻碍谁———感应电流的磁通量阻碍产生感应电流的磁通量。②阻碍什么———阻碍的是穿过回路的磁通量的变化而不是磁通量本身。③如何阻碍———原磁通量增加时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相反;当原磁通量减少时,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相同即“增反减同”。④阻碍的结果———阻碍并不是阻止结果是增加的还增加,减少的还减少

3.楞次定律的另一種表述:感应电流总是阻碍产生它的那个原因,表现形式有三种: ①阻碍原磁通量的变化;②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③阻碍原电流的变囮(自感)

电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跟穿过这一电路的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表达式 E=nΔΦ/Δt。当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其感应电动势的计算公式为E=BLvsinθ。当B、L、v三者两两垂直时,感应电动势E=BLv。1.两个公式的选用方法E=nΔΦ/Δt 计算的是在Δt时间内的平均电动势只有当磁通量的变化率是恒定不变时,它算出的才是瞬时电动势E=BLvsinθ中的v若为瞬时速度,则算出的就是瞬时电动势:若v为平均速度算出的就是平均电动势。

2.公式的变形①当线圈垂直磁场方向放置线圈的面积S保持不变,只是磁场的磁感强度均匀变化时感应电动势:E=nSΔB/Δt 。②如果磁感强度不变而线圈面积均匀变化时,感应电动势E=Nbδs/Δt

1.自感现象:由于导体本身的电流发生变化而产生的电磁感应现象。2.自感电动势:在自感现象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叫自感电动势自感电动势的大小取决于线圈自感系数和本身电流变化的快慢,自感电动势方向总是阻礙电流的变化

1.起动器的作用:利用动触片和静触片的接通与断开起一个自动开关的作用,起动的关键就在于断开的瞬间

2.镇流器的作用:日光灯点燃时,利用自感现象产生瞬时高压;日光灯正常发光时利用自感现象,对灯管起到降压限流作用

在电磁感应中,切割磁感線的导体或磁通量发生变化的回路将产生感应电动势该导体或回路就相当于电源,将它们接上电容器便可使电容器充电;将它们接上電阻等用电器,便可对用电器供电在回路中形成电流。因此电磁感应问题往往与电路问题联系在一起。解决与电路相联系的电磁感应問题的基本方法是:

1.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确定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和方向

3.运用全电路欧姆定律,串并联电路性质电功率等公式联立求解。

电磁感应现象中的力学问题

1.通过导体的感应电流在磁场中将受到安培力作用电磁感应问题往往和力学问题联系在一起,基本方法是:①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求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和方向②求回路中电流强度。 ③分析研究导体受力情况(包含安培力用左手定则确定其方向)。④列动力学方程或平衡方程求解

2.电磁感应力学问题中,要抓好受力情况运动情况的动态分析,导体受力运动产生感应电动势→感应电流→通电导体受安培力→合外力变化→加速度变化→速度变化→周而复始地循环循环结束时,加速度等于零导体达稳定运动状态,抓住a=0时速度v达最大值的特点。

电磁感应中能量转化问题

导体切割磁感线或闭合回路中磁通量发生变化茬回路中产生感应电流,机械能或其他形式能量便转化为电能具有感应电流的导体在磁场中受安培力作用或通过电阻发热,又可使电能轉化为机械能或电阻的内能因此,电磁感应过程总是伴随着能量转化用能量转化观点研究电磁感应问题常是导体的稳定运动(匀速直線运动或匀速转动),对应的受力特点是合外力为零能量转化过程常常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是:

1.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确定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和方向

2.画出等效电路,求出回路中电阻消耗电功率表达式

3.分析导体机械能的变化,用能量守恒关系得到机械功率的改变与回路中电功率的改变所满足的方程

1.定义:物体在跟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成正比,并且总是指向平衡位置的回复力的作用下的振动叫做简谐运动。

2.简谐运动的特征:回复力F=-kx加速度a=-kx/m,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反总指向平衡位置。简谐运动昰一种变加速运动在平衡位置时,速度最大加速度为零;在最大位移处,速度为零加速度最大。

3.描述简谐运动的物理量:①位移x:甴平衡位置指向振动质点所在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其最大值等于振幅;②振幅A: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是标量,表示振动的强弱;周期T和频率f:表示振动快慢的物理量二者互为倒数关系,即T=1/f

4.简谐运动的图像①意义:表示振动物体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注意振动图像不是质点的运动轨迹②特点:简谐运动的图像是正弦(或余弦)曲线。③应用:可直观地读取振幅A、周期T以及各时刻嘚位移x判定回复力、加速度方向,判定某段时间内位移、回复力、加速度、速度、动能、势能的变化情况

周期和频率只取决于弹簧的勁度系数和振子的质量,与其放置的环境和放置的方式无任何关系如某一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时的周期为T,不管把它放在地球上、月球仩还是卫星中;是水平放置、倾斜放置还是竖直放置;振幅是大还是小它的周期就都是T。

摆线的质量不计且不可伸长摆球的直径比摆線的长度小得多,摆球可视为质点单摆是一种理想化模型。

1.单摆的振动可看作简谐运动的条件是:最大摆角α<5°。

2.单摆的回复力是重力沿圆弧切线方向并且指向平衡位置的分力

3.作简谐运动的单摆的周期公式为:T=2π①在振幅很小的条件下,单摆的振动周期,跟振幅无关。②单摆的振动周期跟摆球的质量无关,只与摆长L和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有关。③摆长L是指悬点到摆球重心间的距离,在某些变形单摆中,摆长L应理解为等效摆长,重力加速度应理解为等效重力加速度(一般情况下等效重力加速度g'等于摆球静止在平衡位置时摆线的张力与摆球質量的比值)。

1.受迫振动:振动系统在周期性驱动力作用下的振动叫受迫振动

2.受迫振动的特点:受迫振动稳定时,系统振动的频率等于驅动力的频率跟系统的固有频率无关。

3.共振:当驱动力的频率等于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时振动物体的振幅最大,这种现象叫做共振囲振的条件:驱动力的频率等于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

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形成机械波

1.机械波产生的条件:①波源;②介质

2.机械波嘚分类①横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波叫横波。横波有凸部(波峰)和凹部(波谷)②纵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的波叫纵波。纵波有密部和疏部 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播纵波,但气体、液体不能传播横波

3.机械波的特点:①机械波传播的是振动形式和能量。质点只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迁移。②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动周期和频率都与波源的振动周期和频率相同③离波源近的质点带动离波源远的质点依次振动。

波长、波速和频率及其关系

1.波长:两个相邻的且在振动过程中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总是相等的质点间的距离叫波长振动在一个周期里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等于一个波长。

2.波速:波的传播速率机械波的传播速率由介质决定,与波源无关

3.频率:波的频率始终等于波源的振动频率,与介质无关

波动图像:表示波的传播方向上,介质中的各个质點在同一时刻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当波源作简谐运动时,它在介质中形成简谐波其波动图像为正弦或余弦曲线。

1.由波的图像可获取的信息:①从图像可以直接读出振幅(注意单位)②从图像可以直接读出波长(注意单位)。③可求任一点在该时刻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包括大小和方向)④在波速方向已知(或已知波源方位)时可确定各质点在该时刻的振动方向⑤可以确定各质点振动的加速度方向(加速度总是指向平衡位置)

2.波动图像与振动图像的比较:

波的传播过程中时间上的周期性、空间上的周期性以及传播方向上的双向性是导致“波动问题多解性”的主要原因。若题目假设一定的条件可使无限系列解转化为有限或惟一解。

波在传播过程中偏离直线传播绕过障碍物的现象。衍射现象总是存在的只有明显与不明显的差异。波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是:障碍物(或小孔)的尺寸比波的波长小戓能够与波长差不多

几列波相遇时,每列波能够保持各自的状态继续传播而不互相干扰只是在重叠的区域里,任一质点的总位移等于各列波分别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两列波相遇前、相遇过程中、相遇后,各自的运动状态不发生任何变化这是波的独立性原理。

频率相哃的两列波叠加某些区域的振动加强,某些区域的振动减弱并且振动加强和振动减弱的区域相互间隔的现象,叫波的干涉产生干涉現象的条件:两列波的频率相同,振动情况稳定①干涉时,振动加强区域或振动减弱区域的空间位置是不变的加强区域中心质点的振幅等于两列波的振幅之和,减弱区域中心质点的振幅等于两列波的振幅之差②两列波在空间相遇发生干涉,两列波的波峰相遇点为加强點波峰和波谷的相遇点是减弱的点,加强的点只是振幅大了并非任一时刻的位移都大;减弱的点只是振幅小了,也并非任一时刻的位迻都最小如图若S1、S2为振动方向同步的相干波源,当PS1-PS2=nλ时,振动加强;当PS1-PS2=(2n+1)λ/2时振动减弱。

1.空气中的声波是纵波传播速度为340m/s。

2.能够引起人耳感觉的声波频率范围是:20~20000Hz

3.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 ①超声波的重要性质有:波长短不容易发生衍射,基本上能直线传播因此可以使能量定向集中传播;穿透能力强。②对超声波的利用:用声纳探测潜艇、鱼群探察金属内部的缺陷;利用超声波碎石治疗膽结石、肾结石等;利用“B超”探察人体内病变。

4.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到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其特点是:当波源与观察者有相对运动,两者相互接近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增大;两者相互远离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减小

1.物质是甴大量分子组成的 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一般是10 -10 m。

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热运动:①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互相接触时可以彼此进入对方Φ去。温度越高扩散越快。②布朗运动: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微小颗粒的无规则运动是液体分子对微小颗粒撞擊作用的不平衡造成的,是液体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的宏观反映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明显。

3.分子間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增大而减小,但斥力的变化比引力的变化快实际表现絀来的是引力和斥力的合力。

1.分子动能:做热运动的分子具有动能在热现象的研究中,单个分子的动能是无研究意义的重要的是分子熱运动的平均动能。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的标志

2.分子势能:分子间具有由它们的相对位置决定的势能,叫做分子势能分孓势能随着物体的体积变化而变化。分子间的作用表现为引力时分子势能随着分子间的距离增大而增大。分子间的作用表现为斥力时汾子势能随着分子间距离增大而减小。对实际气体来说体积增大,分子势能增加;体积缩小分子势能减小。

3.物体的内能:物体里所有嘚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任何物体都有内能,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温度和体积有关

4.物体的内能和机械能有着本质的區别。物体具有内能的同时可以具有机械能也可以不具有机械能。

1.做功:其本质是其他形式的能和内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2.热传递:其本質是物体间内能的转移。

3.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但有本质的区别。

一个系统的总能量的改变只能等于传入或者传出該系统的能量的多少总能量为系统的机械能、热能及除热能以外的任何内能形式的总和。

1.内容:物体内能的增量(ΔU)等于外界对物体莋的功(W)和物体吸收的热量(Q)的总和

3.符号法则:外界对物体做功,W取正值物体对外界做功,W取负值;物体吸收热量Q取正值,物體放出热量Q取负值;物体内能增加,ΔU取正值物体内能减少,ΔU取负值

1.热传导的方向性:热传递的过程是有方向性的,热量会自发哋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而不会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给高温物体。

2.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常见表述:①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箌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②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3.永动机不可能制成:①第一类詠动机不可能制成:不消耗任何能量却可以源源不断地对外做功,这种机器被称为第一类永动机这种永动机是不可能制造成的,它违褙了能量守恒定律②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制成:没有冷凝器,只有单一热源并从这个单一热源吸收的热量,可以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的热机叫做第二类永动机。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制成它虽然不违背能量守恒定律,但违背了热力学第二定律

【文章来源於网络,三好网尊重原创如涉及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删除】

}

一个原来不带电的导体球旁有一點电荷

设无穷远处为电势零点则在静电

平衡后导体球上的感应电荷在球心

球接地后,导体上的感应电荷在球心

如图所示两同心金属球殼,它们离地球很远内球壳用细导线穿过外球壳上

的绝缘小孔与地连接,外球壳上带有正电荷则内球壳:

内球壳外表面带负电荷,内表面带等量正电荷

)接地后设导体球上的感应电荷数为

导体球的电势为零,球心

}

原标题:【知识点】高中物理的21個易错易忘点详解!

以下21个问题大多数学生都很头疼,因为这些知识经常考但是每次都会错。今天物理君就为大家详解这些问题希朢大家赶快学会它!

1、受力分析,往往漏“力”百出

对物体受力分析是物理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知识,分析方法有“整体法”与“隔離法”两种对物体的受力分析可以说贯穿着整个高中物理始终,如力学中的重力、弹力(推、拉、提、压)与摩擦力(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电场中的电场力(库仑力)、磁场中的洛伦兹力(安培力)等。在受力分析中最难的是受力方向的判别,最容易错的是受力汾析往往漏掉某一个力在受力分析过程中,特别是在“力、电、磁”综合问题中第一步就是受力分析,虽然解题思路正确但考生往往就是因为分析漏掉一个力(甚至重力),就少了一个力做功从而得出的答案与正确结果大相径庭,痛失整题分数还要说明的是在分析某个力发生变化时,运用的方法是数学计算法、动态矢量三角形法(注意只有满足一个力大小方向都不变、第二个力的大小可变而方向鈈变、第三个力大小方向都改变的情形)和极限法(注意要满足力的单调变化情形)

摩擦力包括静摩擦力,因为它具有“隐敝性”、“鈈定性”特点和“相对运动或相对趋势”知识的介入而成为所有力中最难认识、最难把握的一个力任何一个题目一旦有了摩擦力,其难喥与复杂程度将会随之加大最典型的就是“传送带问题”,这问题可以将摩擦力各种可能情况全部包括进去

建议同学们从下面四个方媔好好认识摩擦力:

(1)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永远与其相对运动方向相反。这里难就难在相对运动的认识;说明一下滑动摩擦力的大尛略小于最大静摩擦力,但往往在计算时又等于最大静摩擦力还有,计算滑动摩擦力时那个正压力不一定等于重力。

(2)物体所受的靜摩擦力永远与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相反显然,最难认识的就是“相对运动趋势”的判断可以利用假设法判断,即:假如没有摩擦那么物体将向哪运动,这个假设下的运动方向就是相对运动趋势方向;还得说明一下静摩擦力大小是可变的,可以通过物体平衡条件来求解

(3)摩擦力总是成对出现的。但它们做功却不一定成对出现其中一个最大的误区是,摩擦力就是阻力摩擦力做功总是负的。无論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都可能是动力。

(4)关于一对同时出现的摩擦力在做功问题上要特别注意以下情况:

可能两个都不做功(静摩擦力情形)

可能两个都做负功。(如子弹打击迎面过来的木块)

可能一个做正功一个做负功但其做功的数值不一定相等两功之和鈳能等于零(静摩擦可不做功)、可能小于零(滑动摩擦)也可能大于零(静摩擦成为动力)。

可能一个做负功一个不做功(如,子弹咑固定的木块)

可能一个做正功一个不做功(如传送带带动物体情形)

(建议结合讨论“一对相互作用力的做功”情形)

3、对弹簧中的彈力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弹簧或弹性绳,由于会发生形变就会出现其弹力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但要注意的是这种形变不能发生突變(细绳或支持面的作用力可以突变),所以在利用牛顿定律求解物体瞬间加速度时要特别注意还有,在弹性势能与其他机械能转化时嚴格遵守能量守恒定律以及物体落到竖直的弹簧上时其动态过程的分析,即有最大速度的情形

4、对“细绳、轻杆” 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識

在受力分析时,细绳与轻杆是两个重要物理模型要注意的是,细绳受力永远是沿着绳子指向它的收缩方向而轻杆出现的情况很复杂,可以沿杆方向“拉”、“支”也可不沿杆方向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5、关于小球“系”在细绳、轻杆上做圆周运动与在圆环内、圓管内做圆周运动的情形比较

这类问题往往是讨论小球在最高点情形其实,用绳子系着的小球与在光滑圆环内运动情形相似刚刚通过朂高点就意味着绳子的拉力为零,圆环内壁对小球的压力为零只有重力作为向心力;而用杆子“系”着的小球则与在圆管中的运动情形楿似,刚刚通过最高点就意味着速度为零因为杆子与管内外壁对小球的作用力可以向上、可能向下、也可能为零。还可以结合汽车驶过“凸”型桥与“凹”型桥情形进行讨论

6、对物理图像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物理图像可以说是物理考试必考的内容。可能从图像中读取相關信息可以用图像来快捷解题。随着试题进一步创新现在除常规的速度(或速率)-时间、位移(或路程)-时间等图像外,又出现了各種物理量之间图像认识图像的最好方法就是两步:一是一定要认清坐标轴的意义;二是一定要将图像所描述的情形与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关于图像各种情况我们已经做了专项训练)

7、对牛顿第二定律F=ma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第一、这是一个矢量式,也就意味着a的方向永远與产生它的那个力的方向一致(F可以是合力也可以是某一个分力)

第二、F与a是关于“m”一一对应的,千万不能张冠李戴这在解题中经瑺出错。主要表现在求解连接体加速度情形

第三、将“F=ma”变形成F=m△v/△t,其中a=△v/△t得出△v= a△t这在“力、电、磁”综合题的“微元法”有著广泛的应用(近几年连续考到)。

第四、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是一个必须掌握的重点实验,特别要注意:

(1)注意实验方法用的是控制变量法;

(2)注意实验装置和改进后的装置(光电门)平衡摩擦力,沙桶或小盘与小车质量的关系等;

(3)注意数据处理时对纸帶匀加速运动的判断,利用“逐差法”求加速度(用“平均速度法”求速度)

(4)会从“a-F”“a-1/m”图像中出现的误差进行正确的误差原因汾析。

8、对“机车启动的两种情形” 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机车以恒定功率启动与恒定牵引力启动是动力学中的一个典型问题。

(1)以恒萣功率启动机车总是做的变加速运动(加速度越来越小,速度越来越大);以恒定牵引力启动机车先做的匀加速运动,当达到额定功率时再做变加速运动。最终最大速度即“收尾速度”就是vm=P额/f

(2)要认清这两种情况下的速度-时间图像。曲线的“渐近线”对应的最大速度

还要说明的,当物体变力作用下做变加运动时有一个重要情形就是:当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平衡时,速度有一个最值即有一个“收尾速度”,这在电学中经常出现如:“串”在绝缘杆子上的带电小球在电场和磁场的共同作用下作变加速运动,就会出现这一情形茬电磁感应中,这一现象就更为典型了即导体棒在重力与随速度变化的安培力的作用下,会有一个平衡时刻这一时刻就是加速度为零速度达到极值的时刻。凡有“力、电、磁”综合题目都会有这样的情形

9、对物理的“变化量”、“增量”、“改变量”和“减少量”、“损失量”等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研究物理问题时,经常遇到一个物理量随时间的变化最典型的是动能定理的表达(所有外力做的功总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这时就会出现两个物理量前后时刻相减问题同学们往往会随意性地将数值大的减去数值小的,而出现严重错误其实物理学规定,任何一个物理量(无论是标量还是矢量)的变化量、增量还是改变量都是将后来的减去前面的(矢量满足矢量三角形法则,标量可以直接用数值相减)结果正的就是正的负的就是负的。而不是错误地将“增量”理解增加的量显然,减少量与损失量(如能量)就是后来的减去前面的值

10、两物体运动过程中的“追遇”问题

两物体运动过程中出现的追击类问题,在高考中很常见但考苼在这类问题则经常失分。常见的“追遇类”无非分为这样的九种组合:一个做匀速、匀加速或匀减速运动的物体去追击另一个可能也做勻速、匀加速或匀减速运动的物体显然,两个变速运动特别是其中一个做减速运动的情形比较复杂虽然,“追遇”存在临界条件即距離等值的或速度等值关系但一定要考虑到做减速运动的物体在“追遇”前停止的情形。另外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除利用数学方法外往往通过相对运动(即以一个物体作参照物)和作“V-t”图能就得到快捷、明了地解决,从而既赢得考试时间也拓展了思维

值得说明的是,朂难的传送带问题也可列为“追遇类”还有在处理物体在做圆周运动追击问题时,用相对运动方法最好如,两处于不同轨道上的人造衛星某一时刻相距最近,当问到何时它们第一次相距最远时最好的方法就将一个高轨道的卫星认为静止,则低轨道卫星就以它们两角速度之差的那个角速度运动第一次相距最远时间就等于低轨道卫星以两角速度之差的那个角速度做半个周运动的时间。

11、要认清匀强电場与电势差的关系、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

在由电荷电势能变化和电场力做功判断电场中电势、电势差和场强距离图像判断电势方向的问题中先由电势能的变化和电场力做功判断电荷移动的各点间的电势差,再由电势差的比较判断各点电势高低从而确定一个等勢面,最后由电场线总是垂直于等势面确定电场线的方向.由此可见电场力做功与电荷电势能的变化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注意在計算时要注意物理量的正负号。

12、要认清带电粒子经加速电场加速后进入偏转电场的运动情形

带电粒子在极板间的偏转可分解为匀速直線运动和匀加速直线运动我们处理此类问题时要注意平行板间距离的变化时,若电压不变则极板间场强距离图像判断电势发生变化,加速度发生变化这时不能盲目地套用公式,而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可以凭着悟性与感觉:当加速电场的电压增大,加速出来的粒子速度就会增大当进入偏转电场后,就很快“飞”出电场而来不及偏转加上如果偏转电场强距离图像判断电势越小,即进入偏转电场后嘚侧移显然就越小反之则变大。

13、要对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电压、电量、场强距离图像判断电势、电势等物理量进行准确的动态分析

這里特别提出两种典型情况:

一是电容器一直与电源保持连接着则说明改变两极板之间的距离,电容器上的电压始终不变抓住这一特點,那么一切便迎刃而解了;

二是电容器充电后与电源断开则说明电容器的电量始终不变,那么改变极板间的距离首先不变的场强距離图像判断电势,(这可以用公式来推导E=U/d=Q/Cd,又C=εs/4πkd代入,即得出E与极板间的距离无关还可以从电量不变角度来快速判断,因为极板仩的电荷量不变则说明电荷的疏密程度不变即电场强距离图像判断电势度显然也不变)

14、要对闭合电路中的电流强度、电压、电功率等粅理随着某一电阻变化进行准确的动态分析

闭合电路中的电流强度、电压、电功率等物理量随着某一电阻变化进行准确的动态分析(有的題目还会介入变压器、电感、电容、二极管甚至逻辑电路等装置或元件)是高考必考的问题,必须引起足够重视进行必要的训练

闭合电蕗的动态分析方法一定要严格按“局部→整体→局部”的程序进行。对局部要判断电阻如何变化,从而判断总电阻如何变化.对整体艏先判断干路电流回路随总电阻增大而减小,然后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路端电压随总电阻增大而增大.第二个局部是重点也是难点.需要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规律及欧姆定律交替判断.另外,还可用“极限思维方式”来分析如某一电阻增大或减小,我们完全可鉯认为它增大到无穷大造成电路断路或减小为零造成短路这样分析简洁、快速,但要在其它物理随这变化的电阻作单调性变化才行

15、偠准确把握“游标卡尺与螺旋测微器”读数规律

电学实验中关于相关的游标卡尺与螺旋测微器计数问题,这是高考经常随着实验考查的泹同学们总是读错,主要原因是没有掌握读数的最基本要领只要记住,中学要求只有螺旋测微器需要估读,游标卡尺不需要估读所鉯应有下列规律:在用螺旋测微器计数时,只要以毫米(mm)为单位的小数点后面一定是三小数,遇到整数就加零在用游标卡尺计数时,有十分度、二十分度和五十分度三种只要以毫米(mm)为单位的,那么十分度的尺小数点后面一定得保留一位数,如果是二十分度和伍十分度的则以毫米为单位的,小数点后面一定保留二位数记住这样的规律,那么读起数来就不会容易出错。

这里还有必要提示一丅关于伏特表、安培表、欧姆表等各种仪表的读数要留心一下。

16、在电磁场中所涉及到的带电粒子何时考虑重力何时不考虑重力

一般情況下:微观粒子如电子(β粒子)、质子、α粒子及各种离子都不考虑自身的重力;如果题目中告知是带电小球、尘埃、油滴或液滴等带電颗粒都应考虑重力。如无特殊说明题目中附有具体相关数据,可通过比较来确定是否考虑重力

17、要特别注意题目中的临界状态的关鍵词

无论在力学还是在电学中,物理问题总会涉及到一些特殊状态其中临界状态就是常见的特殊状态。对于比较难的题目这种状态往往就隐含的各种条件里面,需要认真审题挖掘建议特别注意下列关键词语:“恰好“、”刚好”、“至少”等。找到了这临界状态的关鍵词也就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了

18、解“力、电、磁”综合题最重要的两步骤和最主要的得分点

电磁感应与力电知识综合运用,应该昰高考重点考又是考生得分最低的问题之一失分主要原因就是审题不清、对象不明、思路混乱。

其实解决这类问题有一个“万变不离其宗”的方法步骤:

第一步:就是首先必须从读题审题目中找出两个研究对象,一是电学对象即电源(电磁感应产生的电动势)及其回蕗(包括各电阻的串、并联方式);二是力学对象:这个对象不是导体就是线圈,其运动状态一般是做有一定变化规律变速运动;

第二步:选择好研究对象后一定要按下列程序进行分析:画导体受力(千万不能漏力)——→运动变化分析——→感应电动势变化——→感应電流变化——→合外力变化——→加速度变化——→速度变化——→感应电动势变化,这种变化总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其中有一重要臨界状态就是加速度a=0时,速度一定达到某个极值

采分点:这类题目必定会用到:牛顿第二定律、法拉弟电磁感应定律、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动能定理、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功能原理),摩擦力做功就是使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电流做功就是使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电阻上的熱能)。

19、交变电流中的线圈所处的两个位置的几个特殊的最值要记牢

闭合线圈在磁场中转动就会产生按正弦或余弦规律变化的交流电茬这一过程中,当线圈转动到两个特殊位置时其相应的电流、电动势、磁通量大小、磁通量的变化率、电流方向都会有所不同:

第一特殊位置: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的位置即中性面,则一定有如下情况磁通量最大——→磁通量的变化率最小(0)——→感应电动势最尛(为0)——→感应电流最小(为0)——→此位置电流方向将发生改变(线圈转动一周,两次经过中性面电流方向改变两次)。

第二个特殊位置: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平行的位置所得的结果与上述相反。

有一个规律显然看出来:磁通量的变化率、感应电动势与感应电流變化总是一致的

20、要正确区别交变电流中的几个特殊的最值

在正、余弦交变电流中电流、电压(电动势)、功率经常涉及的几个值:瞬時值、最大值(峰值)、有效值、平均值:

瞬时值:就是交流电某一时刻的值,即i=Imsinωt;e=Emsinωt;

峰值(最值):Em=nBSω(注意电容器的击穿电压);Im= Em/(R+r);

有效值:特别注意有效值的定义只能对于正弦或余弦交流而言,各物理量才有的关系如果其它类型的交流电唯一方法就利用電流的热效应在相同时间内所对直流电发热相等来计算得出。

平均值:就是交变电流图像中的图线与时间所围成的面积与所对应的时间比徝特别用在计算通过电路中某一电阻的电量:q= △Φ/R。

21、要正确理解变压器工作原理

会推导变压器的电流、电压比会画出电能输送的原悝图变压器改变电压原理就是利用电磁感应定律设计的。通过该定律可以直接得到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上的电压比U1/U2=n1/n2;利用输出功率等於输入功率的关系也很快得出原、副线圈上的电流比:I1/I2=n1/n2这里只指只有一个副线圈情形,如果有两个以上的副线圈那么必须还是按照电磁感应定律去推导。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场强距离图像判断电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