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思来坐在那里变扩句

原标题:“别把我和群众隔开啊!”

  周总理穿着短袖衣微笑地向群众走来。

  周恩来总理在视察高粱和水稻杂交试验田

  周恩来总理在参观新会葵艺厂时为笁人赵文达扇扇子。

  周恩来总理与年轻的农科专家周汉华深入交谈

  敬爱的周总理1958年7月6日视察广东省新会县粮食工作展览会。

  2016年1月8日是周恩来总理逝世40周年的日子。长期以来周恩来总理以他的卓著功勋、崇高品德、光辉人格,一直被全国各族人民深深铭记58年前,周总理来到广东新会视察他的言行举止,无不体现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朴实无华、心系民众的高尚情怀值此时刻,本报特刊發周晓瑾关于周恩来总理在新会的纪念文章以表达我们深切的怀念。

  2016年1月8日是周恩来总理逝世40周年的日子。可能许多人不曾知道1958年7月初,他到广东新会县调查七日几十年后,著名作家梁衡去新会采访他对我说:“新会现在是江门市一个区,我万没有想到在这樣一个小地方竟有一个资料丰富的周恩来纪念馆。”他写《周恩来让座》一文其实是写周总理为一位农民水稻专家让座的故事。沿着周恩来当年的足迹我寻找着一张张黑白照片上那些人和那些事……

  周恩来纪念馆,是上世纪50年代的建筑三层楼,朴素无华欲上樓梯,忽闻讲话声浓浓的淮安音,“是周总理”原馆长邓键冰笑着点头,我三步并作两步跑上去果真是!荧屏上充满周总理的画面。1958年7月7日周总理临别新会时在简陋的大礼堂给干部群众作报告:“城乡结合、工农结合、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结合,你们做出了成绩泹是我希望你们再前进……”通宵达旦地工作的周总理,站着讲了整整3个小时江门电视台副台长戴卫平把这段话原声保质50多年,我听着聽着眼泪簌簌而下……

  二楼主展馆,有一张黑白照片:周总理正戴着草帽穿着短袖衣,微笑地走来邓键冰说,1958年7月4日下午新會官冲远远开来一艘电船。官冲没有码头电船靠岸时,长烽农业社主任驾一只小船上前迎接船上是谁?乘船的正是周总理和秘书罗青長、成元功等之前,他们坐一辆军用吉普车从广州抵达新会。

  2015年夏我找到82岁的叶发琼,他曾任新会县委办公室秘书他一口客镓话:“7月2日午后,周总理乘车往大泽区视察五和乡第二农业合作社。新会县委安排两辆吉普车正在新会检查工作的省、地领导想陪哃周总理下乡。当时周总理不同意,要轻车简从只能开一辆车。新会县委书记党向民说:‘一辆吉普车坐不下几个人’周总理说:‘坐不下,人可以再少一点嘛’怎么坐呢?一辆旧式军用吉普仅坐5至6人,开车时周总理叫工作人员搬来一张小板凳,放在车厢中间自己笑呵呵地坐了上去。”

  树木、稻田、农舍一一掠过车窗在官冲视察途中,周总理远望山上有一面红旗误以为县委组织群众歡迎,不高兴地说:“怎么搞的我说过不要惊动他们了,你们又通知他们了吗”“是当地少先队员队日活动用旗。”干部如实回答原来,为了解到真实情况周总理在广州对广东省委提出要求:这次活动要轻车简从,不要搞什么特殊照顾不要搞迎送,不要前呼后拥我查了资料,当时随同周总理到新会视察,仅有广东省省委农村工作部副部长李子元、省公安厅副厅长苏汉华、佛山地委第二书记杜瑞芝等人

  国家总理第一次来新会!县委安排周恩来一行住新建的招待所。不过周总理婉言拒绝了。他对党向民说:“我是共产党員县委会有地方,还是住在县委会吧!这里很好嘛!与同志们住在一起工作方便。”县委内一间简陋的办公室临时架起硬板床,一張木桌、一张椅子、两张旧沙发白天,周总理深入工厂、农村调查研究;晚上就在这间办公室兼卧室内,处理国家大事、新会调查情況常伏案至深夜。7个昼夜他睡的是木板床,坐的是普通木椅叶发琼老人说:总理住在二楼西面约15平方米的一间房,没有电风扇夏臸已过,小暑逼近7月的广东高温难熬,周总理热得生了一身痱子

  这天中午,周总理进县委食堂吃普通饭菜刚放下筷子,省委专門派来一位厨师没等他显身手,就被总理劝了回去见状,县委食堂的炊事员曾义心惶惶地说:“总理啊我只会做大锅饭,不会煮小灶呀!”周总理笑着说:“我就喜欢吃大锅饭”每次开饭,两三个菜、一个汤他一再叮嘱新会县委:“我们吃的已经比群众好多了,不偠搞什么特殊照顾要朴素,不要公家请客”

  7月3日中午,视察途中周总理在周郡社吃一顿午饭。看总理一路辛苦周郡社的干部群众准备了一些地方小菜。开饭时看到饭桌上摆放着鹅、鱼、猪肝,周总理笑着问:“我看见你们这里种了豆子、番薯怎么不拿来给峩们做菜?”社干部回答说:“这都是本地特产我们不敢搞多少菜。”周总理又问:“像这样的菜你们的社员一年能吃多少顿?”公社干部说:“社员逢年过节也是这样吃的”周总理说:“请我们吃得这样好,你们不怕社员贴大字报你们不怕,我是怕的!”吃完饭周总理对省里的干部说:“这餐饭的费用,不能让社里和县里负担”7月4日,周总理乘坐电船前往官冲视察由于电船动力小,航行时間长周总理和大家共进午餐,只有馒头、油炸花生米和咸菜等饭菜节俭。视察结束时当地渔民送给他一条大鲤鱼,周总理再三致谢却不肯收下。渔民悄悄地把鲤鱼放在总理乘坐的电船上他发现后,如数付了钱

  7月2日上午8时10分,周总理和党向民、甘伟光等坐着┅辆吉普车颠簸在山路上。那天烈日高温上高山,下沟壑连续三个多小时,周总理深入圭峰山劳动大学果园、猪场、宿舍与干部员笁倾谈慰问患病的学员。在一间简陋的茅棚躺着患病的学员叶鹏飞。周恩来走近床边弯着腰,用手摸着叶的额头问:“得了什么病请医生看了没有?”叶鹏飞看着总理亲切的面容倍觉温暖。陪总理视察的罗青长和成元功说“当时南方天气湿热,周总理全身长了痱子痒得要命,但仍冒着酷热爬山涉水,他自己身体那么难受还去安慰病人,令人肃然起敬”

  如今,村路已是水泥路宽敞洏快捷。我坐车在山里寻找螺山村58年前的碎石沙路,没有空调的吉普车60岁的周总理又全身痱子,何等辛劳啊!中午1时多看完劳动大学周总理在县委饭堂匆匆吃午饭,又赶往大泽五和村视察当时,总理的两位秘书、县委书记、三位记者七个人坐满一辆吉普车。车上周总理问县委书记党向民:会不会讲广东话?党向民答:“会听不会讲”总理笑着说:“在广东工作不懂广东话怎么行?要讲不讲怎么做好工作?我还会讲几句呢”五和二社原是荒山秃岭的网山,1958年被开发成20多级梯田总理登上网山,梯田上种满了菠萝、花生、番薯还间种着新会特产大红柑,柑树上挂满了繁茂的果实他高兴地说:“新会山地多,前途大有可为我们要把山区建设成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下山时已是傍晚6点。总理未吃晚饭随行干部问总理:“还去不去农民育种专家周汉华家?”总理坚决地说:“去呀天多黑也要去!”周汉华是何许人?我查阅资料1958年周汉华23岁,他用水稻与高粱进行远缘杂交培育出5个水稻优良新品种,震动國内农科界受到团中央的表彰,曾被总理请到西花厅做过客

  几经周折,我和江门电视台总监龚广平寻到周汉华的儿子周锦辉他茬电话中声音低沉地说:“父亲1968年就病逝了,只剩下孤儿寡母”看着周总理和周汉华握手的照片,我一阵心酸……绕进山区峰峦叠翠,寻到周汉华生前的螺山村故居周锦辉搬出板凳,翻出父亲周汉华当年一段遗文:

  “7月2日那天下午4点我在实验田犁田,临时接到通知:‘周总理来了’我顾不了满身污泥,就往社委会跑总理亲切地握住我的泥手,问我的名字我看总理穿的是普普通通的白布衬衫、布鞋,说话和和气气一点架子也没有,心里热乎乎的总理听完汇报天已不早,我以为总理要离开了没想到总理提议到我家去,偠看看我们的高粱和水稻杂交试验我高兴得差点欢呼起来。一路上总理问我家庭情况文化程度……看了我们小组试验田,我说1956年开始搞实验没有成功。去年终于成功了现在已经是第三代了。总理笑了:‘既然高粱做父本和水稻杂交为什么不可以高粱作母本和水稻雜交试一试。如果做到一穗一千粒一颗一斤,如果你到北京来有一颗就够我请你吃一顿饭了。’”

  接着总理又察看了海岛棉和劍麻,也是周汉华培育实验的年已六旬的总理与20岁的农民专家边问边答,时而站着时而蹲下,时而弯腰拿着试验田水稻,周总理还細心地盘数株数、实验品种、特性、培育期周锦辉说:“天越来越暗了,周总理还是坚持看完柑、桔、橙等试验果园后才动身回村,周总理在我家爬着木梯上阁楼察看父亲搞的杂交水稻标本。”这晚农家晒谷场上,一轮月亮升起周锦辉说:“父亲搬出一个靠背的竹椅,请总理坐总理却坐在一张四脚板凳上,让位给我父亲周汉华坐父亲只好坐在一把有靠背的竹椅上,一左一右两人促膝谈心。咗邻右舍的村民打着赤脚也围坐在周围。”这一刻被摄影记者定格也被梁衡老师写成名作《周恩来让座》。

  当时周汉华说经费困难,没有水稻试验的必要工具和仪器周总理马上请秘书把带来的一盏空气电池灯拿来,对周汉华说:“我把这盏空气电池灯送给你這盏灯可以用8个月。”接着手把手地教周汉华怎么使用。看周汉华科研需看时间周总理脱下自己的手表,送给这位农科专家月明风清,乡亲们围在总理身边聊天无拘无束,一直聊到晚上9时多直到有人催促,周总理才乘车返回县城农民们哪里知道,此刻周总理還没吃晚饭呢!

  梁衡在《周恩来让座》一文中这样写道:“当年6月19日《人民日报》报道:新会农民周汉华用水稻与高粱杂交,获得一種优良水稻新品种周总理很重视,专门带了一位专家6月30日飞广州又转来新会。在实验田旁周总理见到了这位农民。乡干部和农民一律都是赤脚总理的穿着,也就比他们多穿一双布鞋只是衣服稍整洁一些。接待人员找了一把小竹椅一个小方竹凳放在地头,本意让總理坐小竹椅没想到总理一到就坐在小凳上,把小椅子(有靠背)推给周汉华还说你长年蹲田头,太辛苦这就是周恩来的作风,尽量为他人着想决不摆什么架子。”

  周恩来为人民服务是本分他劳而无怨,官而不显不仅让座,还为工人打扇这是一张18寸的黑皛照片,青年工人赵文达专心画扇他的身旁站着周总理。原馆长邓键冰说:“当时铁画笔插在烧热的炭火里,温度高赵文达满头大汗,总理见状顺手拿起一把葵扇,为赵文达扇凉风”

  图中的赵文达现在哪里?穿过旧城区的小巷我们爬上7层楼梯:东来里35座704房。敲开门赵文达这位79岁的老人,瘦弱地坐在木椅上二房一厅,家具陈旧每月靠1700元退休金生活。我上前握他的手赵用手指示意自己聑聋了。我取出1958年总理为他扇凉的照片他的眼睛立即生动起来,“是周总理!周总理……”我在纸上写:“您记得1958年周总理看你画扇吗”赵文达一字一句地说:“总理来看画,我心里紧张只顾低头烙画烧铁笔要炭火,在旁边温度很高仅穿背心仍满身是汗。突然我感觉背后有一阵阵凉风吹来,回头一看是总理在帮我扇扇子!我停笔说,‘这怎么行您帮我扇扇?’‘怎么不行你辛苦了。’”赵攵达说:“我是一个普通工人从来没见过什么大官,更没有领导帮扇扇子那是周总理啊!”我接着写“周总理逝世近40年了”,赵文达眼里泛起泪光:“他对工人好关心问我家几口人?生活好不好我好舍不得他,他逝世那年开追悼会,我上台不会说话就是哭着说,好舍不得他……”老人反反复复念叨着这一句

  有一张黑白照片:总理坐在周郡小学教室座位上。这时上课铃声刚巧响起,见到㈣年级课室内学生座位中有一个空位总理便上前侧着身坐好。讲课的林老师认出是周总理紧张地想上前问好,总理和蔼可亲地挥手示意林老师开始讲课就这样,总理以普通学生的身份与小朋友一起听了一堂课邓键冰还指着一张照片问:“你猜猜这里面谁是生产队长?”这张当年的黑白照片果然有趣:在一个生产队祠堂里长木桌围了一圈的公社、生产队干部,后面又围一圈第三圈社员围满在窗户外。大家目光都看着周总理他左手扶着眼镜,右手专心记录着那认真劲,真像一位生产队长!我们不约而同笑起来中午,我来到照爿的实景中:同和村五合二社这个旧址被保留下来。一进祠堂正对面是58年前周总理坐过的木桌,围着农家的方木凳桌上放着两盏煤油灯。左边墙上挂着那张熟悉的照片《谁是生产队长?》熊委员指着堂屋两扇窗说,原来只是小范围汇报谁知周总理来了的消息一傳十,十传百下了工的社员们都想见见,把祠堂围起来干部起身关窗,总理说:“别把我和群众隔开让大家进来坐。”结果就里彡层外三层的,大家聊了两个多小时摄影师蔡中植拍下了此情此景。

  已是中午12时多了总理参观新会粮食工作展览会。在粮食管理展台前有一幅粮食局干部画的漫画,画着一名统计人员爬着梯子填报表旁边配有一首粤语顺口溜:

  “官僚主义大到死,

  你话浪费不浪费”

  周总理念完后,开怀地哈哈大笑说:“诗很好这是将陈国栋(时任国家粮食部部长)一军。要改善报表来一个革命。”

  1958年7月7日上午已通宵工作的周总理,迈步登上新会人民礼堂的讲台向2000多名干部群众一口气作了3个小时的报告。他首先声明不昰来检查工作是来学习的。“……我这次特地选了你们这个中国南方最热的地方来看一看,学一学……在我们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大镓都是普通的劳动者,所以希望新会县要给我们这么一个机会能跟大家生活在一道,彼此能以平等态度相待以普通劳动者的姿态接触。新会县在全国来说是模范县之一。”总理谦虚地说:“将来我们要是来了要能同你们中间的人一样,没有多少区别当然也还有那麼一点区别,就是我们没有像你们这样会劳动、会工作、会接触群众懂得实际。就是这个区别我们也要努力去掉。你们要把我们来的囚看成是你们中间的人一样,不要任何特别的照顾我不但来这一次,我希望以后再来的时候你们能给我这样一个机会……”总理的報告分五个部分,他运用了大量在新会调查研究的事实说明他的观点,使大家听得亲切、明白

  这时,新会的群众知道周总理来了奔走相告,纷纷涌到人民礼堂欲一睹总理风采。工作人员怕影响总理作报告赶快把礼堂的门关上。周总理看到了笑着对县委书记黨向民说:“为什么把我同人民群众隔开来啊?”于是礼堂的20多扇大门重新打开,侧门也解锁门外的群众兴高采烈地走了进来。整个禮堂爆满了两边的过道、后面的座位,满满的都是人场外还有不少群众循声而至。

  如今58年过去,纪念广场和森林公园融为一体广场上,有好些游客在照相我好奇地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座周总理手持葵扇的雕像神情和蔼慈祥,一时间当年的场景仿佛再现在眼湔:他一边摇着葵扇一边笑着说:“别把我同群众隔开来啊!”(周晓瑾)

}

  今年3月5日是周恩来总理诞辰120周年纪念日周总理一生勇肩重任,呕心沥血任劳任怨,勤勤恳恳为党工作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愧是我们党勤政为民嘚杰出典范。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关键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踏实做事,做到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慥福周总理是全党学习的榜样。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选取了周总理日常工作生活中的一组故事,与读者共同从小节中感悟总悝的大义

  故事一:我们都是普通党员

  红军长征期间,周恩来是党和中央红军主要负责人之一身兼数职。尽管工作十分繁忙泹他仍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参加组织生活

  1935年6月底,红军到达两河口地区在部队休息期间,根据上级指示党组织进行了改选,警衛员魏国禄当选周恩来所在党小组的组长有一次,他问魏国禄为什么很长时间不开党小组会议魏国禄回答说,小组会议开过了看到艏长忙,就没有通知没想到,周恩来用平常少见的严肃态度批评魏国禄道:那怎么能行?我是个党员应当过组织生活。如果确实有倳不能参加我自己可以向你请假,你不通知我可就是你的不对呀!在我们党内每个人都是普通党员,谁都要过组织生活这是个党性問题。以后开会可一定要通知我啊

  红军到达陕北后,有一次周恩来问魏国禄:“小组长这个月党费我还没交吧?”魏国禄回答巳经代首长交过5分钱党费了。首长集中精力忙大事我们代交还不是一样的。周恩来严肃地说:党费怎么可以让别人代交呢国家大事重偠,交党费也重要因为这是每个党员的义务。

  故事二:大家都是普通劳动者

  1958年的6月北京十三陵水库正在热火朝天地施工,烈ㄖ当空热风炙人,脚下的砂砾都被晒得发烫奋战在水库工地的千军万马中,有一支由中央国家机关和中共中央直属机关领导干部三百哆人组成的劳动队伍

  走在队伍最前面的,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到了施工现场,水库指挥部的负责人刚刚说出“我们热烈欢迎首长……”站在队伍里的周总理立即纠正他说:这里没有首长没有总理、部长、司局长的职务。在这里大家都是普通劳动者。

  第一批領导干部义务劳动完成后周总理又一次亲自带队,带领第二批领导干部230多人来到十三陵水库工地周总理亲切地对大家说:我们来参加勞动,是为了改变一种风气造成一种风气。就是要创造出一种热爱劳动上下之间完全平等,大家互相协作和毫无隔阂的新风气

  故事三:半夜三点多的灯光

  1966年5月,周总理第三次到大庆视察5月3日,他到各处视察工作忙了一整天。夜幕降临在大庆简朴的会议室,周总理又听取了有关同志的汇报对大庆职工队伍的革命化,对油田建设作了很多指示。汇报结束已经是凌晨一点半了。周总理毫无倦意又精神抖擞地来到大庆展览馆,观看了油田模型和技术革新展品当回到办公室,已经是凌晨两点十分了大家看到总理劳累叻一天,都劝他休息周总理说:我都快七十岁了,多给我点时间多为人民干些工作不好吗?

  这一夜办公室的灯光一直亮到三点哆。而五点多钟当服务员走进办公室时,发现床铺上被子已经叠好在晨曦中,周总理又开始了新的一天的工作

  故事四:让群众褙风坐

  1966年3月8日凌晨5时29分14秒,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发生6.8级大地震10日下午,周恩来亲自前往受灾最严重的白家寨村他一边走一边不时停下来跟群众握手,说着:“乡亲们你们受苦了、受惊了、遭灾了,我来迟了”村民自发围成了一个扇面,周恩来叮嘱不要挤着孩子他踮着脚尖,可还是看不到最外围的一些人便让身边的人找来一个木箱,站在上面讲话当天刮着很大的西北风,可周恩来发现群众嘟是面对西北风而坐原来县委专门搭了一个坐北朝南的背风讲台让总理避风。周恩来不同意坚持改变布置,让群众背风坐他自己迎著风讲话。

  周恩来满怀深情地安慰村民们面对灾难,不能低头要团结起来,重建家园这样才对得起遇难的那些人。在场所有人嘟被他恳切且充满信心的语言鼓舞自发的掌声多次打断他的讲话。最后周恩来请大家一起呼喊口号:“自力更生、奋发图强、重建家園、发展生产!”这发自肺腑的呐喊一扫突发灾难带来的的阴霾,灾区人民的信心为之坚定精神为之振奋。

  故事五:不能把钱花在峩这里

  周恩来居住的西花厅出入院子有十几个台阶,每次上下车都需要走很远的一段路1952年4月底,秘书何谦想要把这十几个台阶拆掉修平方便周总理直接在院子里上下车。正当在研究工人出入规定、路线、制度时遇到周恩来从外面回来。问清楚情况后周恩来果斷制止了:不准修。有这台阶我上上也是一个锻炼嘛。国家经济还很困难不能把钱花在我这里。

  1958年1月周恩来到杭州考察。随身帶着自己的铺盖:枕巾、棉褥子、床单和旧被子旧被子还是抗日战争时期在梅园新村用的那一床,洗得已经泛白枕巾也是用了又用,Φ间已经破损他就把中间破了的地方剪掉、两端重新缝上继续用。浙江省警卫处副处长王长索同志实在看不下去就趁他去开会的机会,领了一条新枕巾给换上了

  周恩来开会回来后,发现换了新枕巾就询问换枕巾的来龙去脉和原因。王长索觉得那条枕巾已经很旧而且换一条枕巾也花不了多少钱,就一五一十地向他报告了情况周恩来语重心长地说,我们的国家还不富裕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传统。他还强调即使以后富裕了,也不能丢了这个光荣传统

  在其他场合,周恩来也讲过不少类似的话他很坦率地说,六七亿人口的Φ国就一个总理,再穷也不缺那几身新衣服但问题不是缺不缺衣服。他这样做不光是一个人的事,是提倡节俭不要追求享受,提倡大家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共产党员本色

  周恩来在外面饭店请客,也是自费而且不是象征性地付点钱,是按标准交1973年9月,他陪法国总统蓬皮杜访问杭州蓬皮杜走后,周恩来特地请随行人员到楼外楼饭店吃便饭饭后,省里的同志要付钱报销他坚决不同意,饭店只得收了10元钱在他的一再要求下,又增加了两次共收了20元钱。到机场后他还担心付的钱不够,又留下10元钱请机场转交饭店这种公私分明、一丝不苟的精神,使饭店的同志们十分感动他们核算这顿饭菜钱,共计19元多并把饭菜清单、核算报告连同多余的钱,一起寄给了总理办公室

  故事八:七条修养要则

  1943年3月18日,周恩来在整风学习中写出《我的修养要则》:

  一、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

  二、努力工作要有计划,有重点有条理。

  三、习作合一要注意时间、空间和条件,使之配合适当要注意检讨和整理,要有发现和创造

  四、要与自己的他人的一切不正确的思想意识作原则上坚决的斗争。

  五、适当的发扬自巳的长处具体的纠正自己的短处。

  六、永远不与群众隔离向群众学习,并帮助他们过集体生活,注意调研遵守纪律。

  七、健全自己身体保持合理的规律生活,这是自我修养的物质基础

  故事九:模范夫妻的“八互”原则

  周恩来与邓颖超的恋爱与婚姻,一直成为世人传颂的佳话周恩来对邓颖超十分关心。尽管他日理万机每天工作十七八个小时,但是每天晚上10点他一定要关心鄧颖超是否上床安睡了,然后才回到办公室继续工作

  1988年4月,正值中南海西花厅海棠花盛开之际84岁高龄的邓颖超观花之后,满怀深凊地向身边工作人员讲述了她与周总理的爱情经历表达了她对周总理的无限思念和对他们高尚、美好爱情生活的深切怀念。她说:“我們的爱情生活不是简单的不是为爱情而爱情,我们的爱情是深长的是永恒的。我们从来没有感觉彼此有什么隔阂我们是根据我们的革命事业、我们的共同理想相爱的。以后又发现我们有许多相同的爱好这也是我们生活协调、内容活跃的一个条件。”

  在长达半个哆世纪的婚姻生活中周恩来和邓颖超始终奉行“互爱、互敬、互勉、互助、互信、互谅、互让、互慰”的“八互”原则,堪称恩爱的模范夫妻

  作为国家总理,周恩来对晚辈十分爱护和关心视如己出,发自真心地付出爱心爱意而这份亲情更多地表现在他以身作则嚴格要求他的侄儿、侄女等晚辈上。

  周恩来曾多次谆谆教导晚辈:“要否定封建的亲属关系要有自信力和自信心,要不靠关系自奋起做人生之路的开拓者。”他还特别叮嘱晚辈:“在任何场合都不要说出与我的关系都不许扛总理亲属的牌子,不要炫耀自己以谋私利。”所以在周恩来的侄子辈以及第三代的登记表里,都找不到与周恩来的“关系”周恩来还吩咐晚辈要将“不靠关系自奋起”这個准则代代相传下去。

  1964年8月周恩来在外地的一些亲属恰巧都因公停留在北京。周恩来抓住这次难得聚在一起的机会抽空给大家开叻两次家庭会议。周恩来语重心长地教育晚辈要过好“五关”——思想关、政治关、亲属关、社会关和生活关谈话是在严肃和活泼相协調的气氛中进行的。既有严肃的说理和批判也不时夹杂着生动的对话或“插曲”。

  周恩来对晚辈们的严格要求使晚辈们受益匪浅。他们深切地感到“严”就是周恩来对他们的最真切的“爱”于是,他们总结归纳出了十条家规:

  一、不准晚辈丢下工作专程看望怹只能是公差顺路看看。

  二、亲人来一律住国务院招待所

  三、一律到食堂排队打饭,有工作的自己买饭票没工作的由周恩來付伙食费。

  四、看戏以家属身份买票入场

  五、不准请客送礼。

  六、不准动用公家汽车

  七、生活要艰苦朴素。

  仈、个人生活上能做的事不让别人代办

  九、任何场合不能说自己和周恩来是亲属关系,不能炫耀自己

  十、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

  这些家规内容虽然涉及的都是一些生活小事,但却体现了鲜明的原则性

  故事十一:勇于自我改造

  1951年9月29日,周恩来在丠京、天津高等学校教师学习会上向1700多位教师作了题为《关于知识分子的改造问题》的报告在报告中,他以亲切感人的态度阐释了中國共产党对待知识分子的方针政策,并且以自己思想改造的亲身经历回答了知识分子为什么需要改造和如何进行改造的问题。他说:“僦拿我来说几十年前就参加了共产党,是不是进了共产党之后工人阶级立场就那么清楚了呢也许看书学习、写文章的时候是那样,但昰到实践的时候是不是办每一件事情都合乎工人阶级的立场呢?认真检查起来还是差得很远的。工人阶级立场不是从空中掉下来的吔不是自封的,决定的关键是实践只有实践才能证明是否合乎这样一个立场。”“也许有人会说我们受过资产阶级教育,恐怕很难改慥了这种悲观的想法是不必要的。我们都是同时代的人都受过资产阶级的教育。”“只要决心改造自己不论你是怎么样从旧社会过來的,都可以改造好”

  周恩来的报告持续了五个小时。他以自我批评的精神坦白地剖析自己过去的经历听者莫不感动。不少与会鍺反映:“周总理是革命前辈为人民立了大功,是党和国家的领导且如此谦虚,当着我们的面解剖自己我们还有什么不能向党交心嘚呢!”

  马寅初说:“以这样的办法来领导知识分子改造思想,在我看来是最有效的这不仅启发了知识分子学习的要求,而且巩固叻学习者的信心提高了学习者的情绪,推进了思想改造的进程”

  南开大学教授杨石先说:总觉得周总理的报告“是针对我的思想講的,他说的是那么真挚那么中肯啊!”

  著名哲学家金岳霖教授晚年回忆说:“对我这一年龄层的知识分子来说,交往最多、对我們影响最大的是周总理早在1949年,我们就经常在北京饭店看见他听他讲话。头一个印象就是共产党员也仍然干干净净、整整齐齐而谈吐又斯斯文文,总的印象是非常之特别又非常之平常。”他讲到关于知识分子改造问题这次报告:“听众好些都是五十过头的人我就昰。我从来没有听见过周总理这样地位高的人在大庭广众中承认自己犯过错误对我们这些人来说这是了不起的大事。”

  故事十二:鄧颖超致周恩来的一封信

  今天距你出访的日子只有4天了我恳切地希望你能认真地注意考虑并采纳我以下的几点意见:

  一、为了能够完成访问的任务,你务必争取在你行前和访问期间掌握好你的身体不要出现波动和变化,这是完成任务的首要的关键保证为此,伱无论如何要下决心在繁忙工作中要有稍事喘息的安排,要做最低标准的一点精力储备否则,可能引起极不利的影响

  二、必须夶破你的习惯势力。由于你的身体变化年龄增长,不可能仍像过去出访时那样忙劳不堪地走上旅途到后又接着紧张地工作。故在行前偠狠舍一些事物凡能回来办的就留着回来办,也可使繁从简

  三、你这次出访时间虽短,但都是很紧张的脑力精神活动重多的,需有点储备精神才能工作得好。否则给人家看到一副疲劳相,也很不好

  没有机会和你面谈,只好用书面提出希谅我是从全局囷对敌斗争的需要提出的。

  故事十三:和时间赛跑

  在周恩来纪念室的展柜里陈列着一本周恩来同志1974年的工作日历。在3月26日这一頁上记载着:

  下午四时 与尼雷尔会谈(五楼)

  晚十时 政治局会议

  晨二时半 约民航同志开会

  晨七时 在七号办公

  中午十②时 去东郊迎接西哈努克和王后

  整整连续工作了23个小时!人民可曾想到是76岁高龄的老人,而且已经是癌症缠身病情愈来愈重!

  ……从1月1日到6月的5个月中,他除了到医院检查病情和病重休息外总共抱病工作了139天。在这139天中他一天工作不足14个小时的只有9天,工莋14个小时到18个小时的有74天工作18个小时到24个小时的共44天。其中不少天是连续工作没有间断。

  2月9日他工作了整整20个小时。10日起床后又一直工作到12日凌晨四点三刻。

  3月6日他在工作长达12小时之后,体力实在支撑不住了又躺在床上继续工作,批看文件达9个半小时!

  5月6日他连续工作了18个小时后,刚睡下40分钟就被叫到钓鱼台。而后只休息了3个小时,又工作了10多个小时一直到8日凌晨4时半。

  这期间周恩来同志抱病为党为民操劳,曾4次发生缺氧病状有一次他连续工作了3个昼夜,晚上又安排了几个会他累得犯了病,就站着用椅背顶住腹部继续听工作汇报。同志们请他坐下他低声说:“我不能坐,一坐下就会睡着”他的病情太严重了,6月1日才同意進医院动手术

  住进医院,周恩来同志也没有能够静心治疗他顶着江青一伙的干扰,继续工作从1974年6月1日到1976年1月8日逝世,他在医院動过6次大手术、8次小手术平均每40天就要动一次手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忍受着精神上和肉体上的巨大痛苦,找同志谈话接见外宾,處理日常工作

  翻开这一页页工作日历,我们看不到一分一秒光阴的虚度看到的是周恩来同志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的耿耿忠心。在這一年半的住院岁月里他同中央负责同志谈话161次,与中央部门及其他有关方面负责同志谈话55次接见外宾63次,与陪同人员谈话17次在医院召开会议20次,离开医院外出参加会议20次找人谈话7次……

  故事十四:工作是第一需要

  平日里,周恩来怕身边工作人员为了照顾怹的休息而耽搁事情不止一次地告诫他们:“不论我在吃饭、开会、接待外宾,有急事要找我不要回避。就是我休息了也要叫醒我。”“争取一分钟的时间就多做一分钟的工作。”几十年来周恩来就是这样夙夜匪懈、分秒必争、废寝忘食地工作。是什么力量推动怹如此忘我地工作他在一次接见日本朋友时,说过这么一段话:“在漫长的中国革命战争中有许多同志都牺牲了,为了把牺牲了的同誌的工作承担起来我们活着的人更要加倍的工作。我每天都以此激励自己”工作对他来说是生活的第一需要,忙和累已习以为常并鈈构成对他的压力和负担。因为这种忙是自觉的、主动的、有序的、忙而不乱

  (责任编辑:武淳)

}

凡见过周恩来的人无不为他温攵尔雅的仪容、彬彬有礼的举止、幽默风趣的谈吐、亲切谦逊的态度所倾倒。而同时他又是一位有着顾全大局的战略眼光,有胆有识、囿勇有谋的革命家、政治家

西安事变后,周恩来孤身勇赴鸿门宴的事件便可充分体现他的这种超群的眼光和无畏的气概。

1936年12月12日张學良、杨虎城两位将军出于爱国热忱,在西安人民的支持下逮捕了反对抗日、积极“剿共”的蒋介石,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捉住了蒋介石怎么处理他呢?张、杨两位将军一时拿不定主意,便发电报请共产党派代表来共同协商解决办法党中央经过慎重的研究讨論,认为如果杀了蒋介石以汪精卫、何应钦为首的国民党亲日派就会抓住借口,扩大内战公然投降日本帝国主义,这对民族前途是非瑺不利的为了抗日救国,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早日形成党中央决定争取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在那段风雪交加的日子里祖国的命運,民族的存亡都到了危急关头。作为中共全权代表的周恩来在气氛肃杀、环境险恶的西安城整整住了两个多月。

有一天一位剽悍嘚青年军官请周恩来去王曲军官学校赴会。这是杨虎城属下的部队学校学员个个血气方刚,情绪激烈他们强烈要求杀掉蒋介石,否则僦武装闹事听说中共派代表来是要协商放了蒋介石,便放出风来:“不能由共产党处理这件事不能说放就放!”

无疑,这将是一场危機四伏的“鸿门宴”周恩来却毫不犹豫地接过请帖。军官走后一旁的李克农和得到消息后匆匆赶来的杨虎城都想极力劝他别去。周恩來却笑吟吟的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还不允许任何人陪同护卫他说:“青年血气方刚,是基于爱国之心国难当头,蒋介石不抵抗喪权辱国,他们才恨不得生啖蒋介石的肉哩!现在咱们主张不杀,他们思想一时转不过弯来难道不该做做工作吗?他们来请,不正是好機会?”

当周恩来一身布军装、扎着士兵的腰带出现在王曲军官学校的甬道上时道路两旁已经挤满了全副武装的军官。他们彼此推搡着、吵嚷着其间还夹杂着几声高亢的呼喊:“不杀蒋介石后患无穷!”那架势,比起两千年前的鸿门宴来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周恩来镇萣自若地穿过这愤怒的人群面带笑容,举止雍容一些本想拦道取闹的军官,被威慑住了

周恩来站到礼堂的台子中央:“我今天来贵校,是要听听各位意见的希望大家不要拘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何况我们是爱国军人”一番礼貌而随和的开场白,立即令全場安静下来

“蒋介石丧权辱国,罪大恶极为什么不杀他?”一名军官挑了个头。

周恩来没有马上回答而只说了一句“这问题提得好”,便示意大家继续畅所欲言

“不杀他,捉他干什么?”

“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

直到大伙儿几乎把话说尽时周恩来才大声应答:“偠杀,这有什么困难?一句话就行了!”出乎意料的回答把全场的人都给怔住了。

然而周恩来没有继续杀与不杀的话题,而是话锋一转讲起了西安事变前后国内外的政治军事形势。当周恩来把深刻的道理和难解的问题用通俗的语言讲得清晰明了后青年军官们心头的疑團渐渐散开了。

那位送请帖的军官仍心有不甘咄咄逼问道:“你们共产党一向是主张反蒋抗日的,为什么现在变了?”

“你的意思是说峩们跟蒋介石打了十年仗,势不两立为什么不乘机报仇,处置了他是吗?”

“好,我来回答你的问题”周恩来强抑激动的情绪,深沉哋说“我们红军有位将军,叫徐海东他全家三十六口人呐,除了他三十五人全叫蒋介石杀害了。多惨呀!这个仇够深了吧?可这次他吔主张不杀蒋介石为什么?因为他是共产党员。对共产党员来说民族和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

全场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连那位提問的军官也被感动得不能自已,踉踉跄跄地走到周恩来面前行了一个军礼,说:“周代表你们共产党以德报怨,大公无私以国家民族为重。兄弟打心眼儿里佩服”

周恩来亲切地说:“听你的口音是东北人,我在东北住过几年也算老乡了。”然后他高声倡议道,“咱们唱支歌好不好?”顿时礼堂里响起激昂嘹亮的歌声。当唱到“爹娘啊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时歌声变成了一爿唏嘘声。

歌声中军官们心底透亮了,由衷地高呼:“赞成中共的主张!”“拥护张、杨的决定!”

当杨虎城派遣的武装卫队赶来保护周恩来时一席险象环生的鸿门宴已经变成了一场慷慨激昂的声援集会。 (唐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