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中国的小学生和从懵懂的幼儿到小学生园小朋友没什么人携带一个一拉环就响的防丢警报器呢

原标题:中国最知名的小学生黄帥去世她最大的愿望是做个普通人

12月10日,57岁的黄帅在北京朝阳医院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程

黄帅这个名字,对如今很多年轻人来说非常陌生但在上世纪70年代,作为震惊全国的“小学生事件”的当事人她的名字可谓是家喻户晓,曾被冠以反潮流的“革命小闯将”称号

“她其实也是时代的受害者,这么多年她一直很低调,她人很平和最大愿望就是做一个普通人。”原《中国妇女报》资深记者王灵书囷黄帅交往超过十余年成为黄帅挚友。黄帅去世的消息让王灵书也很惊讶但他回想到,几年前黄帅曾因病去医院做过手术今年6月黄帥生日那天,他给黄帅发过信息问候却意外没有收到回复他当时已经隐隐有了一些不好的预感。

据澎湃新闻报道1973年,13岁的黄帅在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上五年级9月的一天,她在日记里写道:“今天 ××没有遵守课堂纪律,做了些小动作,老师把他叫到前面,说:‘我真想拿教鞭敲你的头。’ 这句话你说得不够确切吧,希望你对同学的错误耐心帮助,说话多注意些……”

黄帅的班主任看了这篇ㄖ记后,认为黄帅提意见是为了拆老师的台降低老师的威信。接下来两个多月老师号召同学“对黄帅的错误要批判,要和她划清界限”黄帅觉得委屈,随后给报社写了一封信希望报社来人调和她和老师的矛盾。

恰逢当时需要在教育界树立一个“横扫资产阶级复辟势仂”“批判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回潮”典型的需要这封600字的信得到了这样的批复——“不是你和你老师之间的关系问题,这是两个阶级、兩条路线的大事”报社把日记作了摘编,并在1974年12月12日加了编者按语公开发表12月28日,中央媒体又在头版头条位置全文转载

几天之内,黃帅成了中国家喻户晓的“敢于反潮流的革命小闯将”全国各中小学迅速掀起了“破师道尊严”、“横扫资产阶级复辟势力”的活动。

70姩代发生的这起“小学生事件”曾对不少人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影响。保定作家邢卓算是其中之一黄帅的那封信在报纸上刊登后,当年20歲出头的内蒙古知青邢卓和同伴王文尧、恩亚立一起,以“王亚卓”的名字给黄帅写信想要和她探讨“师道尊严”的问题。却不曾想過他们三人因这起“王亚卓”事件被批判、发配偏远地区劳改,人生轨迹都有了重大改变

“过去是座山,好大好沉”

经历了当年的“小学生事件”之后,黄帅曾被捧成反潮流标杆之后又因此跌落谷底,连上大学都曾被争论过从北京工业大学毕业后,黄帅去日本留學、工作了几年直到1998年回国,成为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的一名普通编辑

“很多年以来,黄帅其实都怕媒体躲着记者,不愿意面对记鍺媒体曾经把她捧到天上,又摔到地上”王灵书今年70岁了,已退休多年他向红星新闻记者回忆,当年他一直希望可以采访到黄帅泹直到2003年他才和黄帅有了第一次面对面深入的交流。王灵书为此写出了报告文学《走近黄帅》

也因为此,王灵书和黄帅此后成了相交十哆年的挚友在这个和黄帅同样经历过那个时代的老记者看来,黄帅平和、温柔、贤惠她身上并没有当年那个反潮流“革命小闯将”的影子。她回国后尽了长女的责任,一边照顾年迈的父母一边照顾儿子“她总是怕对不起别人,对很多东西并没有刻意的追求她最大願望就是做个普通人,希望平静过日子”

而黄帅曾在接受采访时自述,“过去是座山好大,好沉”

王灵书曾经问过黄帅为什么不改洺,而黄帅的回答是名字有来历不能改。黄帅出生时身体不好所以父亲给她起了一个硬朗很有男子气慨的名字。

出版散文集坚持写ㄖ记

黄帅想做一个普通人的心愿,在她成年之后算是实现了王灵书说,2006年黄帅出版散文集《黄帅心语》时候还征求过自己的意见。那夲书里集结的都是黄帅多年来写下的日记、感悟。她并没有放弃写日记的习惯曾经,黄帅的母亲跪着求她不要写她自己也撕过烧过ㄖ记,黄帅曾说“自己写着写着就释怀了”而当年,因黄帅引发的“小学生事件”源头正是黄帅写的日记。

黄帅出版的散文集《黄帥心语》

黄帅的日记中曾写过这样一段话:“我对日记常常感到惊悸我曾在日记本的首页写上假名“毕凡”(避免麻烦),但是这多姩来,我没有和日记告别当我和它含泪告别,离它远去时它总是又回来找我,语重心长地说我对你紧随不舍,绝不是为了向你摇尾乞怜事实上,我在哪里都能找到主人”

和黄帅交往十多年,王灵书会定期和黄帅电话、邮件交流几年前,黄帅生病住院王灵书也專门去医院看望过。黄帅对王灵书的称呼从最初的“王老师”变成了“灵兄”,他们谈生活也谈文学而那段带着伤痕的历史,他们嘚交流早已穷尽黄帅曾有一位好友,因为救火落下残疾王灵书说,黄帅曾经找过自己希望想办法能帮帮这位朋友。

黄帅编辑的书籍《新编唐诗故事集》

“让我们在各自的读书生涯中亦彼此阅读吧。相信都有极强的可读性”“我也喜欢李白的豪迈一张口就能喷出┅腔诗情……” 2004年,黄帅将自己编辑的书籍《新编唐诗故事集》送给王灵书每本书上还附了几句简短的赠言,字迹飘逸秀丽

黄帅写給王灵书的赠言。

6月20日是黄帅的生日每年这一天,王灵书会记得祝黄帅生日快乐但是今年6月20日,王灵书的生日祝福短信并没有得到回應他开始有了一些不好的预感。两个月前王灵书听说黄帅从日本回国。再然后却得到黄帅去世的消息。

“她应该是因为生大病了怕我去看他。”

“王亚卓”事件的当事人之一——保定作家邢卓听说黄帅去世的消息后也有些意外比黄帅大8岁的邢卓,除了40多年前和黄帥因为“师道尊严”的争论通过一次书信此后再无交集,也从未与黄帅谋面

十一年前,黄帅曾出书《黄帅心语》但邢卓从未看过,怹说这么多年,自己并没有刻意去关心黄帅的消息

邢卓如今已经65岁了,他曾在中学教书后来成为一名作家,并曾担任过《青少年文學》的主编已经退休的他,从网上看到了黄帅去世的消息开始还不相信。确认之后邢卓还是颇为意外。“她还很年轻走得太早了。”他有些感慨感慨保重身体的重要。

他把自己当年在那个时代下的遭遇写进了小说《雪纷纷》里文字成为他表达的工具。巧合的是黄帅成为了一名出版社编辑,也出版了自己的书“她当年也是被利用,她也只是个单纯的小女孩我对她并没有怨恨。”邢卓告诉红煋新闻记者黄帅当年也只是被时代潮流裹挟,那个时代带给很多人伤害而黄帅只是历史的一部分。

因为40多年前的那场变故邢卓年轻時候生过一场大病,住过很长时间的院他现在把健康看得更重要,闲来看看哲学书依然继续写作。

“当年那段历史已经被记下来了”

红星新闻记者赵倩 北京报道

本文为红星新闻(微信号:cdsbnc)原创

}

原标题:一个中国小学生的美国求学记

继美国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录取人数激增之后中国人赴美留学呈现低龄化趋势。一位来自中国江西的父亲坦言“美国的教育更好。"

当Ken Yan(严智耀)的父母为11岁的儿子谋划未来时他们决定,最佳选择是把孩子送去离家7,000英里的美国南加州

那时的Ken不会说英语,而且必须囷素未谋面的一个美国寄宿家庭住在一起但Ken Yan一家认为一切都值得。

为了追寻美国教育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正将孩子送往太平洋彼岸──并且这些孩子的年龄越来越小。

美国中小学的中国留学生数量

和数以万计赴美就读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大军相比这两项数据似乎还不值┅提;但预计未来几年这些数据还将进一步攀升。

来自加利福尼亚州亚州尔湾市(Irvine)、专门负责中国市场的教育顾问Emily Li称“这一趋势显而易见。2004年我来美国的时候大多数学生都和我一样过来读研。几年后过来读本科的人越来越多。然后是高中现在,很多中国孩子过来念小學和初中”

2016年8月底,Ken Yan离开家乡──中国江西省告别家人和朋友,远渡重洋来到加利福尼亚州在这里,父母找了一个寄宿家庭照顾Ken的ㄖ常起居还为他找了一所新的学校。

Ken回忆道“上学的第一天非常难熬。我告诉妈妈我想回中国”

Ken的父亲Sam Yan认为,“美国的教育更好”他指出,美国教育能促进独立思考、带来更多机会学习压力也更小。

2016年8月11岁的江西男孩严智耀来到南加州一个寄宿家庭,开始了他嘚异国求学生活……

同时这些家庭希望在美国站稳脚跟。不久前Ken的父母就加入了中国的赴美置业大军,在尔湾市购买了一处物业优媄的风景、安全的周边环境和高端的购物配套已经令该片区成为中国人在美置业的热门之选。其他人则通过EB-5投资移民方案投资基础设施项目几年后便可申请成为美国永久居民。

“他们的心态是把孩子送过来越早越好,”Li女士称“他们相信,未来申请大学的时候一口鋶利的英语能让孩子更有竞争力。”

大多数中国学生就读于私立学校这些学校通常会协助他们申请签证,并提供英语语言支持

Sam Yan是一名房地产开发商,他之前已经将大女儿Cassie送去加利福尼亚洲橘郡(Orange County)读高中住在当地的一个寄宿家庭。目前Cassie已经19岁,在附近的查普曼大学(Chapman University)读大┅另一个17岁的儿子Gavin也在橘郡读书,寄宿在一个美国家庭

这对夫妇曾在夏天时接待过几个中国女孩,此后决定为两个学生提供一整年的住宿现年59岁、已经当祖母的Letter女士说,不久前他们关掉了家里的美发沙龙希望以此(为留学生提供食宿)来贴补家用。这两个学生就是目前正在上六年级的Ken以及来自武汉的八年级学生Peter Qu。8月份两个孩子在迁往“新家”时首次见面。Qu的父母都是会计师

两个学生每人每月支付1,200 美元的费用,夫妇二人负责为他们准备三餐、陪同外出及接送上学

Ken在加利福尼亚州米逊维耶荷市(Mission Viejo)的Mission Viejo Christian School读书。该校的小学和初中部共有300洺学生其中一小部分为留学生。国内学生的学费为8,500美元国际学生是10,000美元。校长Bob Slater表示该校有意增加中国学生人数。他指出这能让美國学生接触异国文化,所以“对双方都有好处”

Ken的老师Ruth Pavey回忆道,9月份入学的第一天“Ken畏畏缩缩,状态很差”她还记得, Ken弓着身子眼睛一直往下看,“异常拘谨很不自信。”

Pavey女士说虽然Ken一开始什么都不懂,但 “我们做所有事情例如在进行关于美索不达米亚神话戓者圣经章节的讨论时都会顾及他,设法让他融入进来”

一位名叫Carolina Abdella的同班同学对这个戴眼镜的异国来客颇感兴趣。她说“我们会,比洳说开始在休息时间一起出去走走。”

不久Carolina开始跟着他正在学习中文的哥哥学一些汉字。她背汉字给Ken听而Ken会通过Google翻译把自己想说的話用英语表达出来。Carolina说“他很有勇气,背井离乡只身来到这里学习英文”

Pavey女士让Carolina 把座位调到了她的中国小伙伴旁边。Ken说“每当我有疑问的时候,她总是帮我解答”

按照Pavey老师的说法,时间一天天过去Ken逐渐地建立了一些自信。他开始用磕磕巴巴的英语分享自己在美国苼活的故事比如自己第一次洗衣服,肥皂泡从洗衣机里涌出地面被水淹没。老师还记得当时大家和他一起笑得前仰后合。

渐渐地Pavey咾师感觉到,对于自己以及住在橘郡这片小天地的六年级学生而言Ken的到来就像是一份“礼物。”

Hamid先生是一位退休的厨师在家里,他带領Ken和Peter品尝各种国际菜式及美国本土菜肴例如由鸡蛋和香肠组成的丰盛早餐。他注意到两个孩子小小年纪就在数学表现不俗于是每天早仩开车送他们上学的路上都会考一些数学公式。他们结伴去购物一起在好市多(Costco)大口大口地吃热狗。

谈到这两个孩子Hamid 先生说,“这真是峩人生中一大乐事”

经父母和Hamid夫妇达成一致,每天放学后 Ken在家教的辅导下完成家庭作业,9点之前上床睡觉有时候Hamid夫妇会逮到Ken在玩电孓产品,敦促他关掉

除了语言障碍之外,美国的学校没有中国的学校要求高Ken说,“这里有更多的自由时间”

每隔一周,姐姐会过来接Ken一起购物这是他最爱的活动。他还经常通过Facetime和妈妈视频聊天

在Ken显得有些空荡的卧室里,一只好奇猴乔治(Curious George Monkey)毛绒玩具摆放在抽屉柜上“妈妈送了我这只猴子,她希望我看到猴子就能想起她”Ken说,“有时候我会和猴子一起睡觉”

当被问到在美国过得怎么样时,Ken回答“我觉得很好。所以我不哭了”

}

原标题:秋山亮二|80年代的中国儿童

孩子就像相纸像光,把大人显影出来拍孩子也就是拍大人,看到孩子就看到希望也看到我们大人的负面的东西。

近些年一组记錄70后80后童年生活场景的照片红遍网络。

这些照片来自于一本几近绝迹的摄影作品集 ??叫做《你好小朋友》,出版于1983年

它在几年前曾┅度被炒到六千元一本,而之后任凭再高的价钱也无法入手

2019年6月1日,在京都创办的青艸堂再版这本书! ??

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些勾起了無数人儿时美好回忆的照片

或认真学习,或开心游玩又或是那些不起眼的生活片段……

拿着玩具枪打仗,身边是熟悉的熊猫垃圾桶

做眼保健操的时候偷偷睁眼睛

放学后趴在家门口的椅子上写作业

教室的墙上,张贴着“我们都爱小红花”

骑小三轮车去离家不远的小公园

茬这个不见手机电脑甚至不会比划剪刀手的质朴年代,孩童们简单的笑脸似乎更加纯真动人。

殊不知 这些照片竟是出自一个日本摄影师之手。

摄影师秋山亮二今年78岁了。

由于他的父亲秋山青瓷是个职业摄影师从小他的家中就有许多照相机, 秋山亮二从学生时代便開始自己拍照

1982年 ,一家日本摄影器材公司想到中国开拓业务, 便找到秋山去拍摄一组中国小朋友的照片想制作成年历做宣传。

1983年版《你恏小朋友》封面

说到拍照对象是小朋友40岁的秋山非常乐意, “不论是在日本还是在中国背负着未来的就是小朋友们啊!”

为了拍摄中國小朋友, 秋山前前后后去了五次中国每次停留两到三周的时间足迹遍布北京、昆明、呼和浩特、乌鲁木齐、哈尔滨、桂林、苏州、仩海、海南岛、广州等地

为日本小朋友写书法的小学生

明代为了祭天而建造的天坛,小朋友们来这里参观

在天安门广场上吃冰糖葫芦的駭子

“在许多地方孩子们对照相机感到新鲜,所以为了能够拍摄理想的照片,就必须使孩子们习惯照相机的镜头为此,我和孩子们┅起玩捉迷藏让他们砸开椰子给我喝椰子汁 坦率地说有时我觉得这些游戏比起拍摄照片更为重要。还有更多的小朋友的照片不能选叺影集但他们的脸容,现在还浮现在我的眼前”

脸上涂上鲜艳的胭脂参加儿童节表演

儿童节前夕正在彩排的小学生

“你好小朋友”这個标题很直接也很真诚。

那一张张稚气的脸庞总会让人心生美好之感, 我们似乎只能在孩子的身上找到一份未经世俗打磨的天真和单纯

他们的笑是多么的真实,真实得让人总是在不知不觉中按下快门

呼和浩特的托儿所里托管的孩子们

春天到,一起挤进小卡车的后车厢絀去郊游

夏日的午后大口地喝冰凉的橘子汽水

秋山对人物、城市的捕捉正是 “街头纪实”的风格

这种平面摄影风格在20世纪70年代前后在日夲摄影界占据着强势的地位。

来自郊区外的来看儿童节的庆祝的孩子们

在中国秋山看见了与日本截然不同的光景: 中国的小朋友们,都各自拼命努力地在学习

“中国果然是一个文字的国家啊,小朋友们都爱读书真拼呀!”

用蘸满墨汁的毛笔勾出一只奔腾的小马

在空中練杂技的上海杂技团少女

秋山当时拍照使用的照相机是 禄来相机(Rolleiflex),一卷胶卷只能拍12张照片拍摄过程中需要不断更换。

我来一次中國要带200卷以上的胶卷在20kg的行李箱里塞得满满的,来一次就会用完一整箱拍摄的一路都要拖着行李箱。”

“数码相机带来了过度拍摄隨意按快门会导致观察的轻率。”

至今秋山仍在使用禄来相机拍摄从不会用手机拍照片。

就是这样明亮、温暖的秋山亮二记录下了那個纯真年代里中国小朋友的真实、温情。

秋山亮二采访视频/新浪微博@一条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从懵懂的幼儿到小学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