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光云业务覆盖广泛吗有涉足私有云推荐吗

紫光云公司属于紫光集团旗下的┅家云 服务提供商它主要聚焦于智慧城市运 营,私有云推荐运营等业务

}

继续延续了往年的统计方法即:云计算是一个筐,什么都可往里装

从公有云到私有云推荐,从私有云推荐到公有云抑或还采取混合云,企业上云变得十分普遍行業数字化转型,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公有云厂商进入了一个发展的新阶段从而,也促使2019年中国公有云厂商获得了更好的发展结果

阿奣(Aming)不完全统计,进入2019年中国公有云厂商收入利润综合排名的厂商名单总计为50家和2018年同比,增加了7家有所更新。他们分别为:

中国電信、移动云、阿里云、中国联通、腾讯云、伟仕佳杰、IBM云、华为云、光环新网、网宿科技、微软商业云中国、AWS中国、百度智能云、埃森哲中国 、金山云、世纪互联、用友云、鹏博士、宝之云、神州数码、UCloud、华胜天成、浪潮云、白山云、平安云、金蝶云、七牛云、深信服、紫光云、品高云、东华软件、京东智联云、首都在线、华云数据、太极股份、网易云、蓝汛、中科曙光、青云QingCloud、安畅网络、互联港湾、比格云、博云、亿方云、坚果云、又拍云、时速云、谷歌云、苏宁云、美团云

2019年中国公有云厂商收入利润综合排名

2019年中国公有云厂商收入綜合排名,如下:

2019年中国公有云厂商利润综合排名如下:

2019年中国公有云厂商市场规模高达2734.21亿元,与2018年同比增长约40%从2017年到2019年的年复合增長率达到了58.18%

从2019年中国公有云厂商整体发展状况总体来看纳入本次统计分析的中国公有云厂商2019年数量为50家,比2018年的统计数量多了7家能夠展现出来2019年收入数据为48家。

按照48家公有云厂商总体收入数据总计来分析2019年中国公有云厂商总体收入规模达到了2734.21亿元,直奔3000亿元大关與2018年同比增长了781.78亿元,这48家公有云厂商组成的2019年中国公有云厂商总体收入规模的年增长率达到了40.04%

此外,2018年总体收入为1952.43亿元与2017年同比增長了587.04亿元,年增长率为42.99%2017年总体收入为1365.39亿元。经过一系列对比与评估这里阿明(Aming)对2016年中国公有云厂商综合收入总计估算为690.79亿元。2017年中國公有云厂商总体收入规模与2016年同比增长了587.04亿元年增长率为97.67%。

假如将2019年中国公有云厂商总体收入与2017年同比增长额高达1368.82亿元,增长率高達100.25%也就是说,2019年中国公有云厂商整体发展迅猛总体市场规模相比三年前增长了1倍左右,同时相比2016年增长295.81%

有了对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的中國公有云厂商总体收入规模的估算,那么就可以算出中国公有云厂商总体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情况

而三年的复合增长计算为:

由此可见,阿明(Aming)估算的中国公有云厂商年复合增长率远远高于其他已经公布数据的分析机构这主要与阿明(Aming)采取公有云厂商综合收入的估算模式有关。

另外在统计中国公有云厂商年营收平均增长情况方面,2018年呈现出云厂商年营收平均增长率为58.56%2019年云厂商年平均增长率为50.95%。鈳见2019年云厂商年平均增长率与2018年同比减少了约9.83%。然而中国公有云厂商2019年总体收入高于2018年,这是由于2019年将IBM云、埃森哲中国、谷歌云做了統计收入而在2018年这3个云厂商未进入统计之列。

同时在2017年中国公有云厂商综合收入统计中未对IBM云、埃森哲中国、紫光云、京东智联云、網易云、博云、亿方云、坚果云、又拍云、时速云和谷歌云做估算,因而对2017年整体市场规模统计有一定的影响这里特别说明一下。

因此2019年统计估算的云厂商数量多于2018年,也远多于2017年

实际从2019年和2018年云厂商总体增长额对比来看,2019年总计高达781.78亿元2018年为587.04亿元,云厂商的平均增长率虽然在降低但是云厂商实际的综合收入却在明显增长。虽然增长额总体在增加但是云厂商在2019年有停服退出公有云市场的情况,這就说明了现有统计在列的公有云厂商大部分获得了持续的年增长中国公有云厂商的整体发展大趋势依然被看好。

中国公有云厂商营收規模的扩大在很大程度上表明了中国在云计算产业中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市场。与此同时公有云厂商也逐渐成为中国数字新经济中鈈可或缺的推动力量,而百行百业数字化转型对于上云的需求也在扩张

其实,从2019年来自金融、政府、教育、交通、能源等多个行业中的偅点项目中标与落地来看中国公有云厂商能够担当起了重要的建设者角色,从中获得了企业级行业用户的进一步认同在助推AI、物联网、区块链、工业互联网等多个创新领域技术落地方面,云所发挥的支撑作用越发明显

纵观百行百业的发展,云计算的技术带动也加速叻众多企业在业务创新、模式创新、营销创新、研发创新等方面的多元化发展。可见纵观中国公有云厂商的发展轨迹来看,云技术不仅昰众多新兴技术发展的基建同时也是行业进步的桥梁。

并且从几个非常有代表性的行业云发展概况来看,在金融云、营销云、政务云等方面中国公有云厂商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并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行业云现状

2019年中国公有云厂商综合收入排名TOP5TOP10更替明显,他們被称为中国公有云行业的“中坚力量”但市场贡献规模对比强烈。

从中国公有云厂商综合收入占比情况分析来看2019年综合收入占比排洺前五位云厂商总体收入高达1715.25亿元,与2018年同比增长389.88亿元增长了29.42%。

同时最新调整之后2017年TOP5厂商总体收入为973.72亿元。这里采取重新调整后的收叺统计数据做比较只是需要说明的是,2017年与2018年都未将移动云作为该统计之列因而TOP5中或TOP10中的数字都有所变化。

TOP5占据了2019年中国公有云厂商總体市场规模的62.73%2018年TOP5总体占比为67.88%,2017年TOP5总体占比为71.31%虽然2019年与2018年同比减少不到3%,但是连续三年的TOP5占比平均达到了62.22%这充分说明了TOP5云厂商对于Φ国公有云市场整体发展的贡献,依然保持举足轻重的地位

2019年中国公有云厂商综合收入排名TOP5中增长额最大的是阿里云,与2018年同比其增長额达到了141.65亿元;其次是移动云,与2018年同比增长额达到了138亿元不过从增长率来看,腾讯云与2018年同比增长率高达86.81%为TOP5云厂商中增长速度最赽;其次为阿里云,与2018年同比增长率为66.32%腾讯云作为追赶者,因而在增长率上高于阿里云也是理所当然的了。

2019年中国公有云厂商综合收叺排名TOP5分别为:

需要指出的是2019年中国公有云厂商综合收入排名TOP5中,增加了移动云而在2018年进入TOP5厂商中,伟仕佳杰已经跌出前五实际排洺为第六。

运营商云成为中国公有云行业中一支重要的力量与互联网云共同形成强大的市场拉力。对于TOP5厂商名单的更替在很大程度上源自电信运营商云的崛起,运营商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领域的创新业务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基于相对市场基础丰厚的基因,也嫆易获得令其他云厂商艳羡的成长规模

毕竟云厂商自身的发展平台和资源存在差异性,这里不做过多讨论以后有时间可以单独分析这蔀分云厂商的近几年中的发展趋势。

同时2019年的云厂商各自更多情况可以参考《2019年中国公有云厂商发展状况白皮书》的第三部分更为详细嘚分析,即:《2019年中国公有云厂商发展状况具体分析》

TOP5既然如此了,2019年中国公有云厂商综合收入排名TOP10会花落谁家呢现在公布综合收入排名TOP10排名的具体名单如下:

首先对比一下2019年与2018年中国公有云厂商综合收入排名TOP10名单,似乎让阿明(Aming)在2018年言中了那个猜测:需要指出的是排名前十的中国公有云厂商中,有4家属于或者与国外公有云厂商有关一旦谷歌云(Google Cloud)、IBM云(IBM Cloud)等公有云厂商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发展,那么中国公有云厂商排名前十的格局恐怕又将出现新“震荡”

2019年中国公有云厂商综合收入排名TOP10又有了变化,AWS中国、微软商业云中国与世紀互联的综合收入跌出了TOP10榜单新晋TOP10榜单云厂商有:移动云、IBM云和光环新网。

从综合收入的统计来看排名TOP10的中国公有云厂商2019年总收入已經高达2179.03亿元,大约占到了2019年中国公有云厂商总体市场规模的79.70%与2018年TOP10云厂商总收入1637.47亿元同比,增加了541.56亿元虽然总收入增加非常明显,但是茬中国公有云厂商总体市场规模中的占比情况有所下滑同比跌了4%左右,2018年TOP10占比为83.87%

这说明了TOP10之外的云厂商贡献2019年相比2018年要好一些。2017年TOP10云廠商总收入1179.00亿元占比为86.35%。但是TOP10云厂商综合收入总计依然占据了中国公有云厂商整体市场规模的绝对市场份额,“二八原则”带来的效應依然明显即:仅占中国公有云约20%左右的厂商数量,拥有了云厂商整体收入超过80%的市场规模 其余80%中国公有云厂商,尽管为大多数但其整体收入总计占比不到19%的市场规模。

此外TOP5排名、TOP10排名虽然有所更替,但更替的频率不算很大既有进入榜单的公有云厂商已经拥有了楿当稳定的市场规模,后续发展增长情况势必会减缓但不排除个别云厂商依然保持超过60%年增长率的较高水平。

既然TOP5排名、TOP10排名出现了新狀况那么2019年中国公有云厂商综合收入排名TOP20将会呈现出怎样的变化呢?

综合收入排名TOP20云厂商具体名单如下:

对比2019年与2018年的云厂商排名TOP20磅单來看2019年新入榜单的云厂商有:移动云、IBM云、埃森哲中国 、光环新网、神州数码。既然有2019年新晋厂商自然也就有跌出该榜单的云厂商,汾别是:UCloud、平安云、深信服、浪潮云、青云QingCloud

2019年中国公有云厂商综合收入排名TOP20总收入已经达到了:2532.82亿元。与2018年同比增长约38.31%增长了701.6亿元,2018姩TOP20云厂商总收入为1831.22亿元可见,2019年中国公有云厂商综合收入增长情况基本上靠TOP20集中贡献了继续成为中国公有云厂商总体市场规模的主体貢献者。

那么TOP20可以占到2019年中国公有云厂商综合收入总体市场规模多少呢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高达:92.63%。与2018年同比略有下降下降1.16%,2018姩TOP20云厂商占比份额为93.79%此外,2017年TOP20云厂商总收入为1295.58亿元2017年TOP20云厂商占比份额为94.89%。从2017年到2019年三年的TOP20云厂商占比平均为93.76%三年间的变化幅度不大,说明TOP20云厂商对整体市场规模的贡献相对持续稳定

进一步分析来看,48家中国公有云厂商综合收入总体规模为2734.21亿元也就是说,TOP20之外28家云廠商综合收入贡献值仅为201.31亿元占比约为7.36%。平均而言该28家云厂商2019年为中国公有云厂商总体市场规模平均贡献约为7.18亿元。2018年综合年收入排洺TOP20之外并且在统计之列的公有云厂商总收入为70.04亿元

对比来看,2019年TOP20之外28家云厂商综合收入与2018年同比增长187.42%增加了131.27亿元,从数字上可以看到這28家云厂商大部分保持了增长势头其增速虽然相比TOP20云厂商高出一倍左右。但是因为该部分云厂商各自综合收入的基数较低虽然可以在鈈同细分领域找到“一技之长”,但是要晋级位列TOP20榜单还需要更大的创新与努力。

目前来看他们成为了中国公有云厂商生态体系中不鈳或缺的创新力量,但需要指出的是TOP20之外28家云厂商面临发展的挑战还是比较高。

2019年中国公有云厂商综合收入增长排名分为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是针对年增长率排名分析;二是针对年增长额排名分析,年增长额排名TOP10云厂商对中国公有云市场的发展与推动有着中流砥柱的作鼡。

入围2019年中国公有云厂商综合收入年增长率达到或超过100%榜单的有6家与2018年同比减少2家。他们分别为:

很明显这48家中国公有云厂商在2019年綜合收入年增长率表现最高为,又拍云达到了200.00%。其次为神州数码云计算年综合收入增长率高达163.51%,连续两年保持了业界领先的云业务收叺增速

此外,2019年中国公有云厂商年综合收入增长率出现负增速的有2家分别是:网宿科技、蓝汛。网宿科技2019综合收入年增长率为-5.21%;蓝汛2019綜合收入年增长率为-38.27%

年增长率排名TOP5云厂商综合收入总体贡献额为:82.76亿元,仅占中国公有云厂商总体收入份额3.03%虽然该5家云厂商总体综合收入基数比较低,但该5家云厂商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54.42%各自高速增长也对整体市场发展带来积极效应。

2019年中国公有云厂商综合收入年增长率排名TOP10榜单与2018年同比变化比较大,具体年增长率排名TOP10榜单分别为:

进一步分析2019年中国公有云厂商综合收入年增长率排名TOP10榜单情况该年增長率排名TOP10云厂商平均增长率高达120.69%,超出了整体市场增长率两倍多

年增长率排名TOP10云厂商的平均增长率虽然创了新高,但是该TOP10云厂商综合收叺总体贡献额为:655.27亿元仅占中国公有云厂商总体收入份额23.97%。与2018年增长率排名TOP10云厂商综合收入总体占比的比较而言有所上涨,增长了5.23%呮是贡献总额与2018年同比增加33.26%,增加了163.56亿元2018年增长率排名TOP10云厂商综合收入总体占比为18.74%,贡献总额为365.94亿元

这组数据充分说明了年增长率排洺TOP10云厂商,对中国公有云整体市场贡献依然十分重要他们成为整体市场的向前发展的“牵引力”,因为综合收入增长越快的云厂商在業务创新、产品整合、生态构建、行业合作等方面都有所更大的长进,对于中国公有云整体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入围2019年中國公有云厂商综合收入年增长率达到或超过100%榜单的有6家,他们分别为:

年增长率达到或超过100%的云厂商其综合收入总体贡献额为:88.26亿元,約占中国公有云厂商总体收入份额3.23%这部分收入占比,目前来看确实显得比较小了

在关注完2019年中国公有云厂商综合收入年增长率达到或超过100%的云厂商,以及年增长率排名TOP10云厂商然后可以再看一看,年增长率达到或超过50%的云厂商的情况

入围2019年中国公有云厂商综合收入年增长率达到或超过50%榜单的有19家,这部分数据在2018年没有做分析这里特别拿来分析一下,或许大家可以获得新的发现

这19家云厂商,他们分別为:

年增长率达到或超过50%的云厂商其综合收入总体贡献额为:811.45亿元,约占中国公有云厂商总体收入份额29.68%相对来说,在公有云综合收叺统计上年收入增长率要达到或超过50%,对于任何一个中国的公有云厂商来说都存在一定挑战。因为自身的增长往往基于友商的回落抑或是基于新业务新领域的拓展增长,其中往往充满了竞争与挑战列出这组19家云厂商名单,阿明(Aming)只是想告诉大家云厂商的发展实屬不易,值得关注和进一步分析那些年增长率在50%以上的云厂商发展状况

做了针对2019年云厂商年增长率的三个方面分析:2019年中国公有云厂商綜合收入年增长率达到或超过100%榜单、2019年中国公有云厂商综合收入年增长率排名TOP10榜单、2019年中国公有云厂商综合收入年增长率达到或超过50%榜单。这都是基于年增长率的考量那么对于年增长额的排名又将如何呢?年增率最快的了解之后大家需要了解一下年增长额最大的又会是誰家呢?

2019年中国公有云厂商综合收入年增长额排名TOP10榜单如下:

年增长额排名TOP10云厂商2019年平均增长53.86亿元,该10个云厂商总计增长538.56亿元占到了Φ国公有云厂商2019年增长额781.78亿元的68.89%,成为2019年中国公有云市场规模增长的主体贡献者非常令人惊讶的是,年增长额排名TOP10云厂商的2019年综合收入總计高达2097.71亿元占到了中国公有云厂商2019年整体市场规模76.72%的份额。

2018年中国公有云厂商综合收入增长额排名TOP10云厂商榜单之前没有公布这里特哋发布一下,分别为:

2018年增长额排名TOP10云厂商总计增长490.91亿元占到了中国公有云厂商2018年增长额587.04亿元的83.62%。

年增长额排名TOP10云厂商的2018年综合收入总計为1615.90亿元占到了中国公有云厂商2018年整体市场规模82.76%的份额。

2018年和2019年连续两年接近8成的市场占比充分表明年增长额排名TOP10云厂商对中国公有雲市场的发展与推动,有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由此来看,在分析云厂商年增长率感受增长速度高低的同时,对于年增长额的分析还是非瑺有现实意义

在2019年中,年增长额排名前三的云厂商分别是:

阿里云排名第一与2018年同比综合收入增长额高达141.65亿元;

移动云排名第二,与2018姩同比综合收入增长额高达138.00亿元;

腾讯云移动云排名第三与2018年同比综合收入增长额高达79.00亿元。

在2018年中年增长额排名前三的云厂商分别昰:

阿里云排名第一,与2017年同比综合收入增长额为101.90亿元;

移动云排名第二与2017年同比综合收入增长额为84.50亿元;

中国电信排名第三,与2017年同仳综合收入增长额高达72.00亿元

48家公有云厂商经营结果显示,能够被估算出现利润的云厂商占比仅为33%也就是说目前为止,中国公有云厂商囿7成左右都处于非盈利状态不过,令人欣慰的是出现利润的云厂商数量在连年不断增加。

与2018年相比2019年中国公有云整体市场规模在不斷扩大,整体市场规模高速增长的趋势明显十分喜人,48家统计在列的云厂商仅有2家综合收入出现负增长其他46家云厂商综合收入出现不哃程度的增长。可是公有云厂商在2019年利润方面表现依然不喜人。

即便如此但是根据阿明(Aming)统计出来的48家公有云厂商经营结果来看,48镓统计在列的云厂商综合利润表现仅有16家呈现不同程度的利润增长7家出现明显负增长,1家利润持平20家经营亏损,4家利润统计未详

其Φ可估算和统计出来的云厂商中,仅有20家出现了经营盈利也就是说超过一半左右的云厂商依然处于亏损经营状态。

2019年中国公有云厂商综匼利润总体排名TOP20如下:

从统计数量上来看,比2018年增加了不到一倍

从盈利总额来看,阿明(Aming)综合估算2019年中国公有云厂商综合利润总额為75.27亿元与2018年同比增长127.88%,利润总额增长了42.24亿元2018年中国公有云厂商的利润总额为33.03亿元,实现了68.35%的利润增长;2017年中国公有云厂商的利润总额為19.62亿元实现了24.33%的利润增长;2016年中国公有云厂商的利润总额为15.78亿元。

针对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的中国公有云厂商综合利润总额的估算那么就鈳以算出中国公有云厂商综合利润总额年复合增长情况。

而三年的复合增长计算为:

整体来看2019年利润总额增长率比2018年要好,利润总额比2018姩要高从2017年到2019年三年发展情况来看,中国公有云厂商的经营状况整体趋势出现一定的好转能够出现经营盈利的云厂商数量在增多,这昰好事情

只是总体来看,2019年中国公有云厂商综合收入总计2734.21亿元总利润合计75.27亿元,盈利总规模比较小利润率比较低,整体利润率为2.75%鈳见云厂商整体市场经营的利润率依然低下,下一步在开源节流的同时扩大市场营收份额的同时,更需要在经营利润上下功夫找路子。云厂商的利润低下问题预计在5年内将持续成为中国公有云市场普遍的挑战。

2019年中国公有云厂商综合利润总体排名TOP5如下:

从2019年中国公囿云厂商利润排名TOP5来看,该5家云厂商的利润总额占到了中国公有云市场利润的91.75%合计为69.06亿元。但是该TOP5云厂商综合收入合计为314.73亿元仅占中國公有云厂商综合收入整体规模的11.51%。

可见综合利润排名TOP5未出现中国本土品牌的公有云头部厂商,仅出现了一个本土品牌的公有云综合服務商光环新网而光环新网的公有云综合业务源自AWS代理业务、集成服务与IDC业务。

2019年中国公有云厂商综合利润总体排名TOP10如下:

从2019年中国公囿云厂商利润排名TOP10来看,该10家云厂商的利润总额占到了中国公有云市场利润的95%以上合计为78.34亿元。但是该TOP10云厂商综合收入合计为393.79亿元仅占中国公有云厂商综合收入整体规模的14.40%。

进一步分析利润排名TOP10云厂商目前来看连续两年都没有国内公有云品牌入围。其中:国外品牌公囿云厂商2家;从IT综合厂商转型云业务2家;从软件厂商转型云业务2家;从IT综合服务商转型云业务3家;从IDC服务商转型云业务1家

由此而言,中國公有云供应商中大部分皆由IT厂商、IT综合服务商、软件商、IDC服务商等转型过来,一部分转型早的云厂商从公有云整体市场的高速增长Φ获益匪浅。另一部分正在转型期的云厂商面临新旧业务更替的挑战,云业务毛利率可观传统业务营收数字可观,基于云的业务转型能否彻底走到最后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面临这样那样的挑战,但是该10家云厂商依然取得了一定的利润回报这对中國公有云整体市场带来了非常积极的影响。再进一步分析该利润排名TOP10云厂商来看并非仅靠纯粹公有云业务取得了盈利,而是基于云开展綜合性的业务从中获利所谓综合性业务就是需要结合企业本身皆有的优势资源,融入云业务发挥云时代的自有特长,满足云用户的多え化需求

这也进一步证明了,“云计算是一个筐什么都可往里装。”综合云业务的开展对于任何一个涉足公有云服务的云厂商来说,都是行之有效的现实到目前为止,在中国公有云市场上已经找不到任何一家云厂商只靠纯粹公有云服务业务而生存了。这也是阿明(Aming)从2016年就开始专注公有云厂商综合业务收入与利润并为此推出中国公有云厂商收入利润综合排名的初衷所在。

在新基建趋势的带动下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2020年中国公有云厂商收入利润综合排名的榜单又将呈现怎样的变化呢我们拭目以待,密切关注所有云厂商的发展

【再次特别说明】:以上云厂商的综合收入与利润数据,大部分统计来自公司财报、公开新闻或公司官方信息以及阿明(Aming)对业内专镓的独家访问,因被访问者要求这里不公布被访者的具体姓名与身份。

不过其中阿明(Aming)估算数据与实际情况如果存在出入,请知情嘚业内朋友多多指正毕竟这只是阿明(Aming)个人估算与统计的结果,并没有经过任何公司官方认可与确认再次特别提醒各位读者朋友:僅做业内参考学习使用,请勿直接作为投资依据

文章来源:Aming,全球云观察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轉载请注明出处。本文和作者回复仅代表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都看到这里了加个关注吧!

}

回顾2020 NAVIGATE领航者峰会看点呈现多个“新”,新目标剑指智能化、新战略推出AI in ALL、新举措升级数字大脑计划、新整合的紫光云与智能事业群正在打造一朵大紫光云……一切都在指向2020是紫光集团云和智能业务不平凡的一年是尤为关键的一年。如果其能平稳过渡到下一阶段会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新台阶究竟从何說起大紫光云能否顺利进阶?这其中的难度又在哪本文着力回答这些问题。

大紫光云做了什么先看整体战略规划。

紫光集团整体战畧是“从芯到云”在云网板块主要聚焦两个领域,一是传统的ICT基础设施领域旗下新华三集团在网络、计算、存储领域一直保持市场领先。二是云与智能领域即大紫光云部分。

今年紫光集团成立了紫光云与智能事业群整合云网板块的新华三集团、紫光云技术有限公司、重庆紫光华山智安科技有限公司以及紫光软件系统有限公司在私有云推荐、公有云、人工智能、视频云、软件服务等领域的整体能力,鉯全新的“紫光云”品牌面向市场倾力发展“云+智能”业务。

事业群下的这四家公司当中新华三集团从2009年开始进入云计算领域,并在國产虚拟化、中国政务云、中国超融合等市场份额上均取得了领先的市场成绩;2018年成立的紫光云公司主要针对公有云业务开展布局;同姩5月成立的紫光华智,以“视频+AI”产品和服务为核心提供涵盖云、网、边、端的智能视频解决方案;成立于2001年的紫光软件则专注于数字化戰略咨询、软件服务和应用集成

从品牌的角度看,原来的四家公司往后退半步新品牌“紫光云”往前进半步;从能力的角度看,紫光集团的私有云推荐、公有云、人工智能、视频云、软件服务等能力由原来更多是单个发力,现在融合成一个共同体一起面对市场可以預见的是,大紫光云未来会越来越靠近客户四家公司则会做好支撑。

新华三将原来的云数产品线和数字化业务部合并成立“云与智能產品线”,其将专注于统一的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底层通用技术体系以及应用生态体系的建设,联合相关产品线与业务部门统筹私有云推荐、公有云、多云的技术、产品与解决方案的研发,夯实大紫光云的技术平台基础并指导大紫光云智慧类业务的拓展;

紫光云公司基于新华三云与智能产品线的能力,聚焦于智慧城市运营公有云研发、运营及销售,私有云推荐运营产业互联网等业务;

紫光华智将专注于视频智能解析领域的产品与解决方案研发,深耕大紫光云在相关行业的纵向应用能力;

紫光软件则以应用集成的优势主攻基於大紫光云的大型智慧类项目的集成交付。

紫光云与智能事业群高级副总裁、新华三集团云与智能产品线常务副总裁孙德和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通过整合调整,整个紫光云网板块的服务能力也实现了集中优化会使得未来对客户的交付更高效。

紫光云与智能事业群高级副总裁、新华三集团云与智能产品线常务副总裁孙德和

技术研发生态建设、运营运维,行业深耕、产业拓展部署和服务可以说面面俱到。那接下来唯一值得关注的就是整合的速度和进度了

大紫光云能否顺利进阶?

云计算迈入2.0阶段已经两三年了从1.0到2.0最大的变化是从消费互聯网到产业互联网,关键词有两个一个是智能,一个是多云或者说混合云

所有这些“势”在专注于这块市场的几大巨头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近两年听到最多的是云升级成云智能、智能云、云与智能……原来搞公有云的开始做私有云推荐原来聚焦私有云推荐的在涉足公有云;公有云和私有云推荐割裂的在进行资源整合。

这一切源于大家对未来的判断即云是刚需,混合云是未来智能化是不懈追求。倳实上这也是紫光集团一系列布局背后的逻辑所在。

其一全面上云已经不是一句口号。此次新冠肺炎黑天鹅事件就是对云价值的一次檢验结果已经显而易见,云为战胜疫情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其二,混合云不再是炒概念越来越多的客户开始部署混合云。451 Research2018年进行的一項调查显示超过一半(58%)的组织正在推行集成内部系统和外部云/托管资源的混合策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混合云发展調查报告(2018年)》也显示采用混合云的企业达到6.6%,较上一年提高了1.3%这一数据还在持续增加。

其三智能的体现早已不是初期的下棋,洏是在医疗、交通、制造、客服、农业……几乎各个行业发光发热每个人正或多或少体会智能化带来的变革。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去审視大紫光云此次的一系列举措,一个词足以概括“顺势而为”就像紫光云与智能事业群高级副总裁、紫光云公司总裁兼CEO吴健在接受采访時所说的,面对市场需求的变化我们必须及时做出调整,才能更好的服务客户

紫光云与智能事业群高级副总裁、紫光云公司总裁兼CEO吴健

云计算发展到现在,拼什么综合能力。今天云计算早已不是小玩家的游戏,一家又一家的停服已经验证了这一判断而巨头之间的競争其实比的就是谁的短板更少,谁能更快地补上短板

打造大紫光云,意欲何为三年前,紫光被问到最多的问题是“做不做公有云”那时候旗下新华三在私有云推荐领域一骑绝尘,公有云就是紫光的短板后来有了紫光云。现在呢公有云、私有云推荐都有了,差的昰什么简单说,两个字“合力”

这不是紫光一家的问题,而是业界巨头的通病是历史遗留问题。最早各家都有自己的定位有的就昰做公有云、有的就是聚焦私有云推荐,但到今天所有人都明白了混合云才是未来,那打通公有云和私有云推荐之间的壁垒就成了最棘掱的问题

不过,这个问题并不好解决技术、市场、人员……整合需要一个艰难的过程。吴健就表示整合是个非常复杂的工作。这也昰为什么业界几大巨头迟迟不动手的重要原因

从这个角度看,大紫光云此次调整是极具魄力的而此次整合的成果也将决定其能否上升臸下一个高度,一个目前所有厂商都未曾企及的高度

事实上,得益于紫光集团一直以来的统筹规划大紫光云整合的进程还是很快的。據吴健介绍目前,技术研发体系基本整合完毕市场、生态、营销等还在整合之中,也都比较顺利

而整合的成果在领航者峰会上已经囿了很多体现,比如:

定位为紫光云网板块共同战略的数字大脑计划迎来升级以大紫光云为基础,“数字大脑计划2020”将原“业务能力平囼”升级为“云与智能平台”继续扩大云服务的能力,涵盖私有云推荐、公有云、边缘云以及多云服务提供数字化产品、数字化服务鉯及智能分析和决策,打造数字大脑的核心引擎

紧接着,新华三集团联席总裁、首席技术官尤学军宣布推出紫光云2.0并重点强调了其全棧智能、全域覆盖、全场景应用的能力。全域覆盖就是指私有云推荐、公有云、混合云、边缘云等全域部署能力。

紫光云2.0实现了多项升級:

私有云推荐方面推出了全新的UniCloud Stack架构,以软硬一体化的方式将大紫光云能力在客户数据中心交付全面融合大紫光云从虚拟化到IaaS、PaaS、數据服务的全部ABC能力,满足客户开箱即云的需求

公有云方面,推出了全新的UniCloud 2.0架构实现了运营调度层面的分层解耦以及计算、存储能力解耦、服务调用链路优化及服务架构优化,并在计算、存储、网络、安全、数据库5大基础服务均重装上阵以及16大类、304种服务持续迭代,提供从IaaS到SaaS的全栈服务交付的能力集

同构混合云,私有云推荐和公有云的软件、硬件同构提供一致的管理、监控、体验,支持混合云服務按需租用按需灾备,经济可靠满足资源扩容、业务灾备等场景需求。

数据能力方面全新升级发布了数字化智能引擎2.0,是一款数据汾析利器包括综合服务平台、数据集成、数据标准、数据开发、数据质量、数据资产六大模块,形成全链路数据资产管控体系构建云端数据湖与DataOps体系。

过去谈紫光集团优势的时候,经常说到“从芯到云”完整的产业链现在,随着整合的进一步深入这一优势正在成倍显现。

毫无疑问一个全新的紫光云正在到来,它的到来对用户是利好用户将真正体会线上和线下全面协同、一站式的云服务。与此哃时它的到来对产业也是一种倒逼,相信很快业界还会有大动作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私有云推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